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XRD和PL光谱分析的InGaAs/GaAs量子阱生长温度依赖性研究
1
作者 李博 马淑芳 +9 位作者 阳智 程睿思 刘思敏 王嘉惠 郝晓东 尚林 仇伯仓 董海亮 韩丹 许并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4-1591,共8页
InGaAs/GaAs多量子阱(MQWs)结构因其具有独特的量子限制效应和优异的光电性能,使其作为激光器的有源区在光通信和光电器件中具有广泛应用。在该结构中通过改变In组分来调控带隙宽度进而满足不同波长的需求,分子束外延(MBE)生长MQWs时可... InGaAs/GaAs多量子阱(MQWs)结构因其具有独特的量子限制效应和优异的光电性能,使其作为激光器的有源区在光通信和光电器件中具有广泛应用。在该结构中通过改变In组分来调控带隙宽度进而满足不同波长的需求,分子束外延(MBE)生长MQWs时可以高精度的控制材料的组分和厚度,从而优化光学性能。尽管InGaAs/GaAs MQWs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In组分较高的InGaAs量子阱中,由于晶格失配会导致位错产生,进而引发界面缺陷,影响材料的晶体质量和光学性能,所以通过MBE生长调控来提高晶体质量对改善光学性质极具意义。在MBE生长过程中,利用生长温度来优化生长动力学,进而调控原子在界面的迁移,尤其是In、Ga原子的迁移,对于提高InGaAs/GaAs MQWs的界面质量和晶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生长温度对MQWs晶体质量、界面质量和发光性能的影响,我们采用MBE方法分别在505和490℃下生长了两组InGaAs/GaAs MQWs样品,并使用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HRXRD)、光致发光(PL)进行了晶体质量和光学性能表征分析。HRXRD结果表明,由于高温下生长有利于提高Ⅲ族原子动力学和原子扩散长度,使得生长工艺中In和Ga原子的迁移增加,这有利于原子在外延层表面找到能量较低的位置形核;因此,在505℃生长的MQWs样品的缺陷密度为1.02×10^(5) cm^(-2),较小,缺陷少应力小,具有较好的晶体质量和界面质量。此外,光致发光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505℃生长的MQWs样品发光强度高,发光均匀性良好,并进一步证明其晶体质量优于490℃生长的样品。说明了合适的生长温度有利于提高InGaAs/GaAs MQWs的界面质量和光学性能。该工艺参数对MBE制备MQWs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GaAs/GaAs多量子阱 MBE生长 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谱 光致发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的PLS量化模型鉴定西湖龙井真伪的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健 成浩 +2 位作者 贺巍 王丽鸳 吴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51-1254,共4页
对西湖龙井进行原产地精确鉴定是规范市场,打击假冒伪劣的迫切需求。文章利用近红外技术对西湖龙井的真伪鉴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模型以进行西湖龙井鉴别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西湖龙井茶和其他地区以龙井加工工艺制成的扁形茶全... 对西湖龙井进行原产地精确鉴定是规范市场,打击假冒伪劣的迫切需求。文章利用近红外技术对西湖龙井的真伪鉴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模型以进行西湖龙井鉴别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西湖龙井茶和其他地区以龙井加工工艺制成的扁形茶全区域的近红外原始光谱,分别对其进行赋值,采用PLS法建立了西湖龙井的预测模型(主成分数为15),通过预测值和西湖龙井的临界值进行比对实现了对西湖龙井的真伪的准确鉴定。对70份定标样品和24份外部验证未知样品鉴定结果的准确率都达到了100%,证明利用定量分析的PLS法建立的模型能有效准确地进行西湖龙井的真伪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光谱 鉴定 偏最小二乘法 西湖龙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脉冲功率能量PLD法制备MgZnO薄膜中的沉积机理 被引量:7
3
作者 汪壮兵 李祥 +3 位作者 于永强 梁齐 揭建胜 许小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4-350,共7页
用PLD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高质量的MgZnO薄膜。实验中发现高脉冲能量沉积薄膜的结构和发光特性随基片温度的变化规律与低脉冲能量下的结果不一样:基片在室温时高脉冲能量制备薄膜的XRD峰的半峰全宽比高基片温度时的结果相对更小;AFM显示... 用PLD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高质量的MgZnO薄膜。实验中发现高脉冲能量沉积薄膜的结构和发光特性随基片温度的变化规律与低脉冲能量下的结果不一样:基片在室温时高脉冲能量制备薄膜的XRD峰的半峰全宽比高基片温度时的结果相对更小;AFM显示其颗粒变大,柱状生长突出;PL谱紫峰与绿峰强度比最大,结晶质量反而提高。另一方面,与低脉冲能量时相反,增大氧气压强后高脉冲能量沉积的薄膜XRD半峰全宽变窄。结合实验现象和表征,合理解释了高脉冲能量沉积的机理。室温制备高质量MgZnO薄膜的PLD沉积机理对于以后在柔性衬底上沉积薄膜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O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 X射线衍射 原子力显微镜 光致发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ANN和PLS的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李果实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志磊 王雪妹 +4 位作者 刘冬冬 王艳伟 顾玉红 滕佳鑫 牛晓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36-2842,共7页
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总酸(TA)含量是影响李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经典的破坏性检测方法不适用于果实按品质分级,近红外光谱(NIRS)检测方法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可无损检测果实品质。为实现NIRS无损快速检测安哥诺李果实可溶性固... 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总酸(TA)含量是影响李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经典的破坏性检测方法不适用于果实按品质分级,近红外光谱(NIRS)检测方法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可无损检测果实品质。为实现NIRS无损快速检测安哥诺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总酸含量,利用NIRS采集李果实的漫反射光谱,同时采用糖度计测定安哥诺李果实的SSC,采用滴定法测定了李果实TA含量,使用杠杆值和F概率值剔除异常样品,采用软件优化结合人工筛选光谱波段,使用了消除常数偏移量、减去一条直线、矢量归一化(SNV)、最大-最小归一化、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和二阶导数结合平滑处理、一阶导数结合减去一条直线和平滑处理、以及一阶导数结合SNV或MSC校正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主成分分析结合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建立李果实SSC、TA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李果实SSC和TA的最佳PLS建模效果波段范围分别为4000~8852和4605~6523 cm^(-1)。SSC的PLS模型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MSC校正,最佳模型校正相关系数(R_(c))为0.9144,预测相关系数(R_(p))为0.8785,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0.9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00。经一阶微分结合SNV和9点平滑的方法预处理后,TA的PLS模型效果最佳,R_(c),R_(p),RMSEC,RMSEP分别为0.8603,0.8196,0.80和0.86。提取了李果实SSC和TA光谱数据的主成分,并基于前10个主成分得分建立了李果实SSC和TA最佳BP-ANN定量分析模型,其R_(c),R_(p),RMSEC和RMSEP分别为0.9767,0.8897,0.75和0.99;TA的BP-ANN模型的相应参数值依次为0.9743,0.8977,0.62和0.83,与采用PLS算法建立的定量模型相比较,BP-ANN模型具有较高的R_(c),R_(p)和较低的RMSEC,RMSEP,因此BP-ANN模型对SSC和TA指标的定量分析结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果实 偏最小二乘法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S-DA优化模型的马铃薯黑心病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检测 被引量:10
5
作者 韩亚芬 吕程序 +4 位作者 苑严伟 杨炳南 赵庆亮 曹有福 尹学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3-1219,共7页
马铃薯黑心病是一种马铃薯主要内部缺陷,严重损害薯条、薯片、全粉等加工制品的质量和产率。目前对马铃薯的分级主要侧重于外部品质检测,针对内部缺陷检测的研究很少。旨在开发一种马铃薯黑心病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为此搭建了马铃薯可... 马铃薯黑心病是一种马铃薯主要内部缺陷,严重损害薯条、薯片、全粉等加工制品的质量和产率。目前对马铃薯的分级主要侧重于外部品质检测,针对内部缺陷检测的研究很少。旨在开发一种马铃薯黑心病的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为此搭建了马铃薯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平台,分析健康与黑心病马铃薯的透射光谱特性并优化光谱判别模型参数。基于现有马铃薯分级线和复享PG2000高速光谱仪,采用左右透射方式(光源与光纤探头位于分级线果盘左右两侧),采集470个马铃薯(其中健康薯234个、黑心薯236个)的透射光谱图,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PLS-DA),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与光谱形态特征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特征波长,优化模型。分析发现,健康薯与黑心薯的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在吸光度值和光谱形态特征方面均存在明显区别。黑心薯的平均光谱吸光度值高于健康薯(650~900 nm范围内),但黑心薯的平均光谱曲线较为平缓,无明显吸收峰,而健康薯平均光谱曲线在665,732和839 nm附近有明显吸收峰,并且健康薯与黑心薯的平均光谱差值在705 nm处达到最大值。基于PLS-DA法建立了马铃薯黑心病判别模型,对黑心病的判别效果显著,分类器特性曲线(ROC)下面积(AUC)值为0.9942,黑心薯识别总正确率能够达到97.16%,RMSE CV和RMSE P分别为0.28和0.26。此外,成功利用PCA与光谱形态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简化,最终得到由6个波长(658,705,716,800,816和839 nm)组成的特征波长组合,简化后的模型总正确率能够达到96.73%,接近全波段模型判别水平。研究表明,左右透射的方式能够准确识别黑心马铃薯,实现对马铃薯内部缺陷的快速无损检测。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马铃薯内部缺陷在线检测技术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 黑心病 马铃薯 主成分分析法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散射校正和偏最小二乘(MSC/PLS)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检测蜂蜜中还原糖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欣 单杨 李水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112,共4页
为快速无损测定蜂蜜的还原糖,提出一种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检测的新方法。选用SN/T0852——2000铁氰化钾滴定法作为光谱还原糖测定的标定方法,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进行比较。首先用MSC对光谱数据进行校正,在经过Norris导... 为快速无损测定蜂蜜的还原糖,提出一种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检测的新方法。选用SN/T0852——2000铁氰化钾滴定法作为光谱还原糖测定的标定方法,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进行比较。首先用MSC对光谱数据进行校正,在经过Norris导数平滑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消除噪声。利用光谱专用分析软件TQAnalyst7.2,建立偏最小二乘(PLS)校正模型。最优光谱模型校正相关系数(R)、校正相关均方差(RMSEC)、预测相关均方差(RMSEP)、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V)、交叉验证均方差(REMSECV)分别为0.97056,1.21,1.54,0.96267,1.36。结果表明,应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处理,并经过Norris二阶导数平滑后的PLS模型优于经典PLS算法所建立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蜂蜜 还原糖 多元散射校正 偏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光谱和PLS在人体血液红细胞无创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贾萍 张宝菊 +3 位作者 张志勇 林凌 门剑龙 李刚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首次利用动态光谱指端透射法进行了人体红细胞无创测量的研究.对2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在体测量,选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获取的动态光谱数据和红细胞实测值进行建模分析,得到定标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93和0.9058,验证集的相... 首次利用动态光谱指端透射法进行了人体红细胞无创测量的研究.对2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在体测量,选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获取的动态光谱数据和红细胞实测值进行建模分析,得到定标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93和0.9058,验证集的相对误差最大为7.96%,平均相对误差为6.21%.结果表明,动态光谱法可以有效地克服个体差异等对光谱测量的影响,较准确地进行人体红细胞含量的测量,是一种比较好的血液成分无创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谱 红细胞 无创测量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小麦面粉中滑石粉含量研究——基于PLS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翠玲 董秀丽 +2 位作者 孙晓荣 吴静珠 吴胜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3-187,共5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对含滑石粉的小麦面粉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对使用不同方法预处理后的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同时,比较各个模型内部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交互验证预测值与真实值间的相关系数(R2)和...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对含滑石粉的小麦面粉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对使用不同方法预处理后的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同时,比较各个模型内部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交互验证预测值与真实值间的相关系数(R2)和外部均方根误差(RMSEP),选取最优模型。实验表明:使用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所得效果最好,应用近红外光谱在分析检测小麦面粉中滑石粉含量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面粉 滑石粉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中CdSeS量子点的PLE谱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炳灿 吴正龙 田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6-639,共4页
用光致发光激发光 (PLE)谱与光吸收谱和光致发光 (PL)谱相结合 ,对半导体CdSeS量子点的电子能级和电子跃迁发光的弛豫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 .PLE谱表明带边激子发光的主要来源是 1S3/2 - 1se和 2S3/2 - 1se能态的电子弛豫 ,而缺陷态发光... 用光致发光激发光 (PLE)谱与光吸收谱和光致发光 (PL)谱相结合 ,对半导体CdSeS量子点的电子能级和电子跃迁发光的弛豫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 .PLE谱表明带边激子发光的主要来源是 1S3/2 - 1se和 2S3/2 - 1se能态的电子弛豫 ,而缺陷态发光的来源除了 1S3/2 - 1se和 2S3/2 - 1se能态的电子弛豫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CdSeS plE谱 半导体量子点 光致发光激发光谱 光致发光谱 光吸收谱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LS原理最优化信息区间的桃糖度组合权重PLS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加华 李鹏飞 +1 位作者 曹楠宁 韩东海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6-391,共6页
采用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和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优化桃糖度可见/近红外光谱的信息区间组合,在选择的信息区间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线性组合权重PLS模型.对近红外光谱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卷积平滑校正后,发现在区间分割数为15时筛选结果最... 采用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和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优化桃糖度可见/近红外光谱的信息区间组合,在选择的信息区间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线性组合权重PLS模型.对近红外光谱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卷积平滑校正后,发现在区间分割数为15时筛选结果最优,BiPLS所选择的信息区间为742~770nm和862~920nm,SiPLS所选择的信息区间为742~770nm、832~860nm和892~920nm.直接组合信息区间BiPLS和SiPLS模型的RMSEP值分别为0.386和0.308,线性组合权重PLS模型的RMSEP值分别为0.351和0.364.结果说明在近红外定量分析中线性组合权重模型的建立克服了复杂样品各信息区间对PLS建模贡献率不一样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组合权重plS模型 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PLS近红外定量分析中温度修正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长兵 陈立伟 +2 位作者 严衍禄 王文真 王忠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93-1996,共4页
以45个小麦籽粒为实验样品,研究样品温度对小麦PLS近红外定量分析的影响,并提出引入温度修正量对样品光谱进行修正的方法。采用PLS算法将光谱受温度影响部分剔除后,得到不受温度影响的光谱,再进行模型建立与样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引... 以45个小麦籽粒为实验样品,研究样品温度对小麦PLS近红外定量分析的影响,并提出引入温度修正量对样品光谱进行修正的方法。采用PLS算法将光谱受温度影响部分剔除后,得到不受温度影响的光谱,再进行模型建立与样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引入温度修正可以有效的消除温度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及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温度修正 plS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机制
12
作者 穆政源 王亚俊 +4 位作者 李卫平 魏大和 刘庆庆 方捷 肖秋香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1-1057,共17页
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动态变化、周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水生态环境健康研究的热点,而明确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DOM含量、组成和来源的影响,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本文以福建省东张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枯水期(2024... 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动态变化、周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水生态环境健康研究的热点,而明确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DOM含量、组成和来源的影响,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本文以福建省东张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枯水期(2024年4月)和丰水期(2024年8月)采集22条入库河流水样,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EEM)光谱学,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河流DOM含量、组成成分及其变化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解析土地利用类型对DOM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①城镇流域的河流DOM荧光强度和氮、磷浓度高、生物可利用性强,是水库碳源和营养盐输入的重点区域;林地流域中土壤和凋落层富含大量有机质,使得流域输出DOM的荧光强度低、氮、磷浓度低、生物可利用性弱;农用地流域的DOM多为新近降解的自生源小分子物质,氮、磷浓度较高;混合用地流域的DOM受到城镇、林地和农用地面积占比的共同影响。②PLS-PM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期,土地利用类型通过UV指数(反映DOM内部结构)影响河流DOM组分,而在丰水期,土地利用类型通过荧光指数(反映污染源信息)影响河流DOM组分。研究显示,不同水文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流域的DOM组分、动态特征和影响机制存在显著差异,该结论可为东张水库流域的污染防控和水质目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张水库流域 溶解性有机质(DOM) 荧光光谱 土地利用类型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As/GaAs/InP及InAs/InP自组装量子点室温PL谱的研究
13
作者 张冶金 王新强 +4 位作者 陈维友 刘彩霞 汪爱军 杨树人 刘式墉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0,共4页
用五带 k· p模型计算 In As/ Ga As/ In P及 In As/ In P的室温 PL谱的能级分布 ,分析PL谱峰值 .发现 Ga As的张应变层影响 PL峰值位置 ,与 In As/ In P量子点相比 ,In As/Ga As/ In P量子点 PL谱峰值有明显红移 。
关键词 自组装量子点 室温pl 能级分布 半导体 外延层 砷化铟 砷化钙 磷化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压力对PLD ZnO薄膜形貌及光学性质影响
14
作者 曹培江 曾玉祥 +3 位作者 贾芳 朱德亮 马晓翠 吕有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11-314,共4页
使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在石英(SiO2)和单晶Si(111)基底上制备了具有c轴择优取向的Zn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表面轮廓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PL)、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结构、成分以及光学性能的... 使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在石英(SiO2)和单晶Si(111)基底上制备了具有c轴择优取向的Zn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表面轮廓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PL)、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合成样品进行了结构、成分以及光学性能的分析。结果显示,在1~10Pa的氧气压力条件下制备的所有ZnO薄膜均有着较高的光学透过率(】75%),氧气压力临界值为2Pa。氧气压力2Pa时合成的ZnO薄膜有着较平整的表面及较高的沉积速率(250nm/h),(002)峰的半高宽为0.20°,此时薄膜中氧空位含量较少,薄膜显示出良好的PL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压力 脉冲激光沉积 氧化锌 p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GaInP材料LED的电子束辐照效应的PL谱分析
15
作者 于莉媛 刘超 +1 位作者 牛萍娟 吴英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23-127,共5页
应用电子束辐照可以揭示载流子注入的半导体器件的电子注入对残余杂质和结构性缺陷的效应影响,对辐照引起改性的研究也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研究1.5Me V电子加速器、3Me V电子加速器、7.5Me V电子加速器、7.5Me V电子加速器X射线转靶几种... 应用电子束辐照可以揭示载流子注入的半导体器件的电子注入对残余杂质和结构性缺陷的效应影响,对辐照引起改性的研究也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研究1.5Me V电子加速器、3Me V电子加速器、7.5Me V电子加速器、7.5Me V电子加速器X射线转靶几种电子束辐照对Al Ga In P材料LED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应用PL谱对比分析不同能量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Al Ga In P材料LED外延片的辐照效应。在发光强度的变化上,在10k Gy剂量以下的1.5Me V电子束辐照和5k Gy剂量以下的3Me V电子束辐照下,辐照效应使发光强度增强,并随着剂量的增加,发光强度逐渐降低。本实验结果将被用于指导Al Ga In P材料LED的辐照改性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LED 发光性能 p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PLS算法由小麦冠层反射光谱反演氮素垂直分布 被引量:54
16
作者 王纪华 黄文江 +6 位作者 劳彩莲 张录达 罗长兵 王韬 刘良云 宋晓宇 马智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19-1322,共4页
文章提出了利用遥感光谱数据反演小麦冠层氮素垂直分布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运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LS),穷尽测定的小麦田间冠层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不同波长处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及其组合与小麦不同层次的叶绿素、叶片全氮含量之间的关系。通... 文章提出了利用遥感光谱数据反演小麦冠层氮素垂直分布的化学计量学方法,运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LS),穷尽测定的小麦田间冠层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不同波长处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及其组合与小麦不同层次的叶绿素、叶片全氮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2001~2002年的建模和2003~2004年的验证试验,求得了用PLS算法对叶片全氮上层、中层、下层垂直分布估算结果的相关性。表明PLS算法能够用于反演作物冠层生物化学参数的垂直分布。运用PLS的小麦氮素垂直分布的估算方法,较以往单一冠层估算方法精度明显提高,对于生产上迫切需求对作物中、下层叶片氮素状况的监测来指导适时和适量施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偏最小二乘法 可见近红外谱区 冠层反射光谱 氮素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血浆荧光光谱与CARS-PLS-LDA的结直肠癌早期检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煜 邱智军 张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90-1696,共7页
该文利用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筛选重要的人血浆荧光光谱变量,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LDA)建立了结直肠癌患者与非癌患者的分类模型,同时与全波长模型和基于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建立的模型进行比较。从模型评价指标看,... 该文利用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筛选重要的人血浆荧光光谱变量,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LDA)建立了结直肠癌患者与非癌患者的分类模型,同时与全波长模型和基于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建立的模型进行比较。从模型评价指标看,CARS-PLS-LDA的性能显著优于全波长模型和基于PARAFAC的模型。高波未稀释组和低波稀释组的荧光光谱结合CARS-PLS-LDA分类模型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均高于0.9,可有效地识别结直肠癌患者。结果表明,CARS变量筛选能够明显改善结直肠癌分类模型的性能,有助于后续癌症临床诊断工具的开发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结直肠癌 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L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低温PL谱研究探测器级CdZnTe晶体
18
作者 李阳 介万奇 +3 位作者 王涛 杨帆 殷子昂 陈曦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1-326,332,共7页
采用低温光致发光谱技术研究了核辐射探测器用高阻CdZnTe晶体。发现PL谱中的三个特征峰均与晶体质量有关,其中(D0,X)峰FWHM值和I DAP/I(D0,X)与晶格完整性和浅能级缺陷密度有关联,D2峰则与位错密度密切相关。采用双晶X射线摇摆曲线和位... 采用低温光致发光谱技术研究了核辐射探测器用高阻CdZnTe晶体。发现PL谱中的三个特征峰均与晶体质量有关,其中(D0,X)峰FWHM值和I DAP/I(D0,X)与晶格完整性和浅能级缺陷密度有关联,D2峰则与位错密度密切相关。采用双晶X射线摇摆曲线和位错腐蚀坑密度对此表征进行了验证。低温PL谱测试结果显示晶体质量较高的CdZnTe晶片,其探测器的能谱分辨率也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ZNTE 晶体质量 光致发光谱 双晶X射线摇摆曲线 位错腐蚀坑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p-Si异质结的深能级及其对发光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磁辉 朱俊杰 +4 位作者 林碧霞 陈宇林 彭聪 杨震 傅竹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8-222,共5页
利用深能级瞬态谱 (DLTS)和光致发光谱 (PL) ,研究了ZnO/p Si异质结的两种不同温度 (85 0℃ ,10 0 0℃ )退火下的深能级中心。发现 85 0℃退火的样品存在 3个明显的深中心 ,分别为E1=Ev+0 2 1eV ,E2=Ev+0 44eV ,E3=Ev+0 71eV ;而 10 ... 利用深能级瞬态谱 (DLTS)和光致发光谱 (PL) ,研究了ZnO/p Si异质结的两种不同温度 (85 0℃ ,10 0 0℃ )退火下的深能级中心。发现 85 0℃退火的样品存在 3个明显的深中心 ,分别为E1=Ev+0 2 1eV ,E2=Ev+0 44eV ,E3=Ev+0 71eV ;而 10 0 0℃退火样品仅存在一个E1=Ev+0 2 1eV的中心 ,且其隙态密度要比 85 0℃退火的大。同时 ,测量了两个样品的PL谱。发现 10 0 0℃退火可消除一些影响发光强度的深能级 ,对改善晶格结构 ,提高样品的发光强度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能级瞬态谱 DLTS pl 光致发光谱 发光强度 ZnO/p-Si异质结 半导体材料 深能级 氧化锌/磷-硅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橄榄油品质分析与掺杂量检测 被引量:59
20
作者 庄小丽 相玉红 +3 位作者 强洪 张卓勇 邹明强 张孝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3-936,共4页
基于橄榄油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用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方法把20个样品成功地分为特级初榨橄榄油和普通橄榄油两类,正确率为100%。同时测定了纯橄榄油中分别掺入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山茶油、葵花籽油、罂粟油的混合... 基于橄榄油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用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方法把20个样品成功地分为特级初榨橄榄油和普通橄榄油两类,正确率为100%。同时测定了纯橄榄油中分别掺入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山茶油、葵花籽油、罂粟油的混合油的近红外光谱,掺杂油体积百分数范围为0-100%。选择最佳的光谱波段组合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分别建立定量分析模型,预测相对误差范围在-5.67%~5.61%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和近红外光谱数据可为橄榄油的品质鉴定和掺杂量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NIRS) 橄榄油 判别分析 偏最小二乘(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