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均衡高质量健康群体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协同的关键
1
作者 钱浩宇 李伟玮 +7 位作者 陈琳 唐设 丁承强 王松寒 江瑜 刘正辉 李刚华 丁艳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8,共6页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协同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鉴于耕地和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提高单产成为我国提升粮食产能的主要途径。现代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普遍具有穗大粒多的特征,但若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易引发群...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协同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鉴于耕地和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提高单产成为我国提升粮食产能的主要途径。现代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普遍具有穗大粒多的特征,但若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易引发群体发育不均衡、弱势粒灌浆不充分等问题,严重制约水稻品种高产优质潜力的发挥。作者团队在20多年理论研究与技术探索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水稻均衡高质量健康群体理论”,并构建了以“匀起点、调碳氮、强弱粒”为核心的水稻均衡群体栽培技术体系。该体系以缓混肥一次施肥技术为核心,同时配套精播壮苗微喷旱育技术、增氧促根匀插早发技术以及强弱势粒差异化调控技术等。通过提高水稻单穴穗数均匀度、穗粒数均匀度以及强弱势籽粒灌浆均匀度,有效提升了水稻单产和品质水平,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产优质协同 栽培技术体系 均衡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技术与品种对华南籼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间接碳足迹的影响
2
作者 黄南巡 张敏强 +5 位作者 叶清生 张琮焜 李健雄 王昕钰 傅友强 梁开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6,34,共10页
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碳减排对维护国家粮食自给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为定量分析华南地区水稻生产碳足迹及构成特征,明确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碳足迹的影响,本研究在广东省4个典型的水稻产区开展田间试验,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分析... 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碳减排对维护国家粮食自给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为定量分析华南地区水稻生产碳足迹及构成特征,明确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碳足迹的影响,本研究在广东省4个典型的水稻产区开展田间试验,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分析不同栽培技术模式的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间接碳足迹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广东省籼稻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为1235.3~1487.7 kg CO_(2)-eq/hm^(2),单位产量碳足迹为0.12~0.31 kg CO_(2)-eq/kg;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化肥利用效率、灌溉次数和单位产量碳足迹有显著影响。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低碳高产栽培技术显著减少氮肥用量,并提高了水稻产量,栽培技术和品种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相同技术模式下,单位产量间接碳足迹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在相同种植条件下选用高产水稻品种能有效降低单位产量碳足迹。示范区的多点试验表明,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低碳高产栽培技术水稻产量增加3.67%~21.62%,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1.68%~60.81%,每季平均减少灌溉次数4次,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均值分别减少6.11%和16.19%。柴油和氮肥是影响间接碳足迹的关键因子,两者碳排放分别占总间接排放量49.65%~52.88%和30.62%~34.70%。平均每减少1 kg氮肥,碳足迹降低2.49 kg CO_(2)-eq/hm^(2)。水稻单位产量间接碳足迹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提高单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能有效减少水稻单产间接碳足迹。综上表明,华南地区水稻生产可通过选用高产水稻品种,结合水肥优化栽培技术降低氮肥和灌溉水投入,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减少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实现高产与低碳排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碳足迹 生命周期法 碳减排 低碳高产栽培技术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铁北1侧HF井二叠系超深层页岩气勘探突破及启示
3
作者 段金宝 徐田武 +5 位作者 彭君 王学军 袁波 周凯 黄蕾 曾传富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8,共15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海相页岩分布广泛,铁北1侧HF井首次在川东北地区5000m以深的二叠系获得日产气超30×10^(4)m^(3)的高产工业气流,实现了超深层页岩气领域勘探的重大突破。基于铁北1侧HF井的最新勘探成果,分析了研究区二叠系... 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海相页岩分布广泛,铁北1侧HF井首次在川东北地区5000m以深的二叠系获得日产气超30×10^(4)m^(3)的高产工业气流,实现了超深层页岩气领域勘探的重大突破。基于铁北1侧HF井的最新勘探成果,分析了研究区二叠系大隆组的区域沉积特征,开展了大隆组页岩气地质特征分析,探讨了超深层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明确了川东北地区大隆组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方向。综合研究评价认为,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超深层页岩具有“一多三高一中”典型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发育多种页岩岩相类型,具有高TOC、高含气量、高脆性及中孔隙度的特点;大隆组超深层页岩储集空间以纳米级有机质孔和微裂缝为主,“有机质孔+微裂缝”耦合交互分布大幅提升了超深层页岩气的储集性及可压性;揭示了超深层页岩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连片富碳的岩相发育是基础、有机质孔—裂缝耦合控储是关键、较好的保存条件(超高压封存)是富气的外在表征;采用盐下高陡地震成像技术,以及“175MPa装备提净压、多粒径分级强支撑、高黏高排穿层”的储层改造方式技术,实现了超深层页岩甜点储层100%钻遇率和大规模有效改造。该突破标志着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已经迈入了超深层领域,进一步证实了四川盆地超深层页岩气资源丰富,将成为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北 大隆组 超深层页岩气 富集高产 控制因素 工程技术 重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大枝圈枝苗+高接换种”良种丰产园建设新技术
4
作者 黎仿文 刘红枫 +7 位作者 卢荣清 黄川 陈艳艳 陈春帆 李叶清 陈凤祥 李鸿莉 彭宏祥 《中国果树》 2025年第3期125-130,共6页
荔枝优良新品种的推广,一般采用传统的培育种植嫁接苗或对老旧果园高接换种改造的方法,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进入丰产期需6~8年。近年来在广西灵山县建设荔枝新品种区试示范基地时,采用繁育种植荔枝大枝圈枝苗,再高接换种的丰产园快速... 荔枝优良新品种的推广,一般采用传统的培育种植嫁接苗或对老旧果园高接换种改造的方法,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进入丰产期需6~8年。近年来在广西灵山县建设荔枝新品种区试示范基地时,采用繁育种植荔枝大枝圈枝苗,再高接换种的丰产园快速建园新技术,探索总结出砧木大枝圈枝苗繁育、园地选择及备耕、建园种植、种植后砧树管理、高接换种及高接后管理配套的荔枝良种丰产园快速建设新技术,以期为加快荔枝良种推广、促进荔枝品种结构优化、调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大枝圈枝苗 高接换种 良种丰产园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毛竹笋用林高产高效培育制约因素及对策——以桃江县为例
5
作者 詹艳红 罗萍 +5 位作者 刘迪钦 刘小山 周慧 姜鹏 张宏 刘义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3期85-89,111,共6页
湖南省为我国竹资源大省,竹笋资源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近年来,毛竹笋用林经营问题日益突出,单位面积笋产量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低下,已成为制约湖南竹笋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以桃江县为例,分析毛竹笋用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湖南省为我国竹资源大省,竹笋资源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近年来,毛竹笋用林经营问题日益突出,单位面积笋产量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低下,已成为制约湖南竹笋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以桃江县为例,分析毛竹笋用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毛竹笋用林丰产培育关键技术措施和应对问题的策略,以期为提升湖南省毛竹笋用林经营质量,实现竹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笋用林 丰产培育技术 竹产业 湖南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技术的高产木糖醇工程菌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6
作者 肖宏伟 叶有员 刘欣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58,共6页
通过“构建高产木糖醇工程菌”这一实际问题的研究,基于PCR实验原理,引导学生创新性地解决研究中的问题:在引物末端设计添加所需限制酶切位点,实现同源序列的扩增和阳性菌落的鉴定。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PC... 通过“构建高产木糖醇工程菌”这一实际问题的研究,基于PCR实验原理,引导学生创新性地解决研究中的问题:在引物末端设计添加所需限制酶切位点,实现同源序列的扩增和阳性菌落的鉴定。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PCR技术在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技术 质粒构建 工程菌 高产木糖醇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ARTP诱变选育白灵菇高产菌株
7
作者 赵新海 杨帆 +4 位作者 鲍东霞 罗国秀 孙宁 黄亮 班立桐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96-2103,共8页
白灵菇(Pleurotus tuoliensis)营养丰富、肉质鲜美独特,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珍稀食用菌。为探寻白灵菇新种质创制方法,选育优良新品种,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白灵菇TN01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ARTP诱变的最佳时间为120... 白灵菇(Pleurotus tuoliensis)营养丰富、肉质鲜美独特,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珍稀食用菌。为探寻白灵菇新种质创制方法,选育优良新品种,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白灵菇TN01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ARTP诱变的最佳时间为120 s;通过拮抗试验初步筛选出38个突变菌株后再经平板培养和产酶能力测定,最终选出了4个菌丝生长速度快、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通过色度培养基(LBL)评价法复筛,确定突变菌株TN01-35的脱色能力最强。直接码垛法栽培的突变菌株TN01-35的生物学转化率达到了61.17%,显著高于其他参试菌株,比出发菌株提高13.00个百分点;垒泥墙栽培法的TN01-35的生物学转化率可达73.37%,比码垛栽培法提高12.20个百分点。综上,以菌丝生物学特性结合产纤维素酶能力及LBL法作为白灵菇高产突变菌株的筛选评价,方法简便有效。本研究结果可为食用菌品种改良和选育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菇TN01 原生质体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8
作者 李威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8期203-205,共3页
马铃薯具有粮食、蔬菜、饲料等属性,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粮食作物。针对辽宁马铃薯栽培过程中存在的品种退化、连作障碍、病虫害防治难等问题,从品种选择、种薯处理、选地、整地、播种、施肥等种植环节介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马铃薯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郑1307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9
作者 武永康 王金社 +4 位作者 李海朝 张辉 王仕伟 雷晨芳 卢为国 《大豆科技》 2025年第3期45-48,共4页
大豆是重要粮油兼用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大豆单产是提高大豆自给率,降低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高产、稳产、宜机收大豆品种郑1307高产创建为例,总结适宜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大豆高产栽... 大豆是重要粮油兼用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大豆单产是提高大豆自给率,降低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高产、稳产、宜机收大豆品种郑1307高产创建为例,总结适宜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提高黄淮地区大豆生产水平,增加大豆产量,降低大豆对外依存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郑1307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番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杨文斌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3期1-2,共2页
番茄作为一种易栽植、产量高、营养丰富的蔬菜,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实际生产中番茄以设施栽培为主。该文从品种选择、育苗技术、定植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设施番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番茄 设施栽培 高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岩气直丛井高效开发技术对策与实践——以大宁—吉县区块宜川井区为例
11
作者 聂志宏 王得志 +9 位作者 熊先钺 季亮 周昌辉 邓永洪 王伟 宋一男 黄扬扬 高锡成 许成超 邢雪杰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40,共21页
深层煤岩气直丛井开发过程中存在产能主控因素不明确、单井产量差异大等问题,制约了多套薄煤岩发育区煤岩气资源的高效动用。为提升单井产量,以大宁—吉县区块105口直丛井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产能主控因素识别。通过单因素分析明确了11... 深层煤岩气直丛井开发过程中存在产能主控因素不明确、单井产量差异大等问题,制约了多套薄煤岩发育区煤岩气资源的高效动用。为提升单井产量,以大宁—吉县区块105口直丛井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产能主控因素识别。通过单因素分析明确了11项地质与工程因素的产能控制规律,其中资源丰度与储层可改造潜力构成气井高产的地质基础。进一步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决策树模型,从工程因素中识别出施工总砂量、施工压力、关井时长与压裂后辅助排液量4项工程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优部署—强改造—控伤害—提能效”的高产井培育路径,形成了以地质—工程甜点区协同优选、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压裂后快速返排控滤失、多源能量耦合助排降压为核心的高效开发技术体系,并配套提出人工举升工艺前移、地面工程分段实施、多工序协同推进等工程组织策略,建立了覆盖直丛井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开发模式。该技术体系在宜川井区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平均单井日产气量由0.8×10^(4)m^(3)提升至1.8×10^(4)m^(3),EUR达到2000×10^(4)m^(3),储层降压效率显著提升,稳产能力持续增强。研究成果不仅支撑了宜川井区深层煤岩气资源的高效开发,也为该技术体系在同类区块的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了路径参考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岩气 直丛井 高产主控因素 高产培育路径 高效开发技术体系 工程组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威宁短柱油茶栽培技术
12
作者 杨秀忠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1期14-15,20,共3页
威宁短柱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的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是我国高海拔地区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为当地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树种之一。威宁短柱油茶种子出籽率高、种仁含油率高、油质佳,发展威宁短... 威宁短柱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的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是我国高海拔地区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为当地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树种之一。威宁短柱油茶种子出籽率高、种仁含油率高、油质佳,发展威宁短柱油茶产业是当地带动农户增收的一条新途径。为促进高寒山区发展油茶产业,促进农户增收增产,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研究经验,总结了一套适宜高海拔地区威宁短柱油茶的栽培技术,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山区 威宁短柱油茶 栽培 高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贡夏豆20的选育
13
作者 余鳞 陈谋浩 +2 位作者 燕杰 韩亚滨 向仕华 《大豆科技》 2025年第4期49-51,55,共4页
贡夏豆20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组合6(125)F1为母本,南农99-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020—2021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040.9 kg/hm^(2),较对照品种南夏豆25增... 贡夏豆20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组合6(125)F1为母本,南农99-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020—2021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040.9 kg/hm^(2),较对照品种南夏豆25增产16.9%。2022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165.4 kg/hm^(2),较对照品种南夏豆25增产16.4%。该品种高产宜机收、耐荫抗倒伏、荚色金黄籽粒圆,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地区夏播种植。202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230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夏大豆 贡夏豆20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外红’苹果在新疆昌吉州的试栽表现
14
作者 蔡桂芳 张娜娜 +2 位作者 张鑫 梁娜 赵挺 《北方果树》 2025年第2期63-65,共3页
作者于2016年引进‘塞外红’苹果,在昌吉州玛纳斯县包家店镇马家庄村栽植。经多年观察,表现出外观美、口感好、易丰产、抗逆性强等特点,并总结出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分级等丰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塞外红’苹果 昌吉州 主要性状 丰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爽两优182的选育与应用
15
作者 罗健 许国冬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2期9-12,共4页
爽两优182是西科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不育系爽1S与自育恢复系天龙恢182配组育成的绿色优质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中抗稻瘟病,米质达优质二级,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爽两优182... 爽两优182是西科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不育系爽1S与自育恢复系天龙恢182配组育成的绿色优质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中抗稻瘟病,米质达优质二级,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爽两优18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及高产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爽两优182 选育 栽培技术 高产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县净作大豆轻简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6
作者 王天聆 袁丽 +3 位作者 陈红梅 张莉 查敏 潘光远 《大豆科技》 2025年第4期46-48,共3页
净作大豆轻简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金沙县大豆生产的主推栽培模式。为加快该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大豆产能和自给率,示范带动大面积粮油生产提质增效、增产增收,文章对净作大豆轻简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旨在为大豆规模化与标准化生... 净作大豆轻简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金沙县大豆生产的主推栽培模式。为加快该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大豆产能和自给率,示范带动大面积粮油生产提质增效、增产增收,文章对净作大豆轻简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旨在为大豆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及单产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净作 轻简化栽培技术 高产 金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其应用
17
作者 温耀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9期117-120,共4页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提高水稻产量和生产效率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任务。该文通过探讨优化种植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升水稻生产力,并分析了近年来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进展,主要包括新型高效栽培模...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提高水稻产量和生产效率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任务。该文通过探讨优化种植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升水稻生产力,并分析了近年来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进展,主要包括新型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节水增产技术的开发,生态友好型栽培技术的实施。研究表明,通过精确化栽培技术和现代化农业设施的结合,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单产、节约资源、减少环境负担,同时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效益。结合实践案例分析了高产高效技术在不同地区的推广效果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改进策略,研究内容可以为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栽培 高产 高效技术 种植管理 现代化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生高产油茶栽培种植技术探析
18
作者 吕群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近年来随着油茶种植行业的快速发展,速生高产油茶栽培种植技术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提升油茶栽培种植的质量、产量、效益,改善油茶产业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油茶种植的特点,提出速生高产油茶栽培种植技术措施,旨在为促... 近年来随着油茶种植行业的快速发展,速生高产油茶栽培种植技术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提升油茶栽培种植的质量、产量、效益,改善油茶产业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油茶种植的特点,提出速生高产油茶栽培种植技术措施,旨在为促使油茶种植效益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高产油茶 栽培种植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薯优质栽培技术及增产增收措施
19
作者 杨晓峰 于晓宇 +1 位作者 吴怀侠 戴凤楠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9期121-124,共4页
红薯作为一种高产、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的粮食与经济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升红薯栽培效益,该文通过分析红薯的生长特性,结合土壤管理、种植模式优化、良种选育、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控与水分调控... 红薯作为一种高产、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的粮食与经济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升红薯栽培效益,该文通过分析红薯的生长特性,结合土壤管理、种植模式优化、良种选育、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控与水分调控等关键技术环节,提出一套适宜不同地区的综合栽培管理模式。同时,探讨机械化栽培与产后加工技术在提质增效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不仅能显著提高红薯单产和品质,还能增强抗逆能力,降低种植成本,切实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对推动红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 优质栽培 高产技术 增产增收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催芽技术对水稻种子发芽、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赵亚洲 李丽 +2 位作者 李婷婷 李茜 丁润锁 《农业工程》 2025年第2期49-52,共4页
为明确高温催芽技术对水稻种子发芽、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催芽温度,加快高温催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围绕水稻种子催芽机不同温度设置开展了试验。试验设置5个催芽温度梯度处理,分别为W_(1)(20℃)、W_(2)(30℃)、W_(3)(40... 为明确高温催芽技术对水稻种子发芽、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催芽温度,加快高温催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围绕水稻种子催芽机不同温度设置开展了试验。试验设置5个催芽温度梯度处理,分别为W_(1)(20℃)、W_(2)(30℃)、W_(3)(40℃)、W_(4)(50℃)和W_(5)(60℃)处理,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试验两种种植方式。结果表明,随着催芽温度的提升,水稻种子发芽率、田间农艺性状和产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W_4处理取得最大值,其发芽率、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分别为96.83%、92.89 cm、6.64 mm、2.73 g/株、385万穗/hm^(2)、102.31粒/穗、31.24 g和8 995.05 kg/hm^(2)。因此,综合考虑不同催芽温度处理下水稻发芽情况、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推荐天津市水稻种植生产中水稻种子催芽机最佳催芽温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催芽技术 催芽机 发芽率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