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AND USE INVESTIGATION IN TIBET PLATEAU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1
作者 Liu Jiyuan(The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Academia Sinica, Beijing) 《遥感信息》 CSCD 1990年第A02期5-6,共2页
Tibet Plateau is Known as "the Roof of the World" with the area of 1,220,000km^2, which is about 1/8 land area of China. Because of the high elevation, cold climate and it caused difficulties in regional eco... Tibet Plateau is Known as "the Roof of the World" with the area of 1,220,000km^2, which is about 1/8 land area of China. Because of the high elevation, cold climate and it caused difficulties in regional economic planning and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ince 1985, the land use investigation in Tibet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which the basic data and thematic maps must be obtained and completed at county and township level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local administrations. In the investigatio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was comprehensively adopted. At present, the investigation in county level had been completed and the compilation is going to be carried out. Due to paying a great attention to studying on a series of key technical problems, the systematic methods of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plateau land use investigation were formed and successfully put into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THE LAND use INVESTIGATION IN TIBET PLATEAU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科研能力与教研能力的多重链式中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兆明 奚茂龙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9-66,共8页
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通过对466名“双师”团队教师的问卷调研,探究“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机制... 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通过对466名“双师”团队教师的问卷调研,探究“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年龄、学历、专业和培训情况是“双师”团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个体影响因素;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在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具有不同维度的差异性,数字素养对技术知识、技术教学知识、技术内容知识维度的影响最大。引入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为中介,探究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系,揭示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机制,以推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双师”团队 数字素养 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浸染下的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关系揭示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鑫 孙敏 徐小容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4,共10页
随着数字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程度加深,数字素养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师的必备素养,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关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开展和发展进程。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便利条件、... 随着数字化与职业教育的融合程度加深,数字素养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师的必备素养,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关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开展和发展进程。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便利条件、技术接受态度和技术应用行为对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调查发现,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有待提高;数字化态度和数字化行为正向预测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并且数字化便利条件通过数字化态度和数字化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对教师数字素养产生影响。基于此,建议从筑牢数字素养培育基础、强化主体动力以及强化数字素养培育主体行为三方面着手促进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教师 数字素养 技术感知 行为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调节理论视野下的“师-技”关系及其实践指向
4
作者 周建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从技术调节理论看,“师-技”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共塑”关系。在教师使用技术情境中,教师与技术相互形塑,不仅技术调节着教师的经验和行动,而且教师也在“处置”、重构乃至重塑技术。“共塑”论不仅拒斥“替代论”、消除“恐惧论”,而且... 从技术调节理论看,“师-技”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共塑”关系。在教师使用技术情境中,教师与技术相互形塑,不仅技术调节着教师的经验和行动,而且教师也在“处置”、重构乃至重塑技术。“共塑”论不仅拒斥“替代论”、消除“恐惧论”,而且超越“代具论”和“互补论”,其实践意蕴在于让我们重新认识技术使用中教师的地位,明晰教师的技术使用责任,突破对技术的功能性认识,倡导技术“使用的技艺”,在技术设计中融入教师的教育价值诉求,真正让教师使用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调节 “师-技”关系 “共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教师的常态化教学画像测诊技术接受度研究
5
作者 蒋林浩 李晓兰 胡钦太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106,共9页
文章基于技术接受与统一模型、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理论,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中小学教师对常态化教学画像测诊技术的使用意愿及其实际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习惯、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显著正向影响使用意愿和实际使用行... 文章基于技术接受与统一模型、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理论,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中小学教师对常态化教学画像测诊技术的使用意愿及其实际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习惯、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显著正向影响使用意愿和实际使用行为,享乐动机可以通过使用意愿间接作用于实际使用行为;(2)绩效期望、使用意愿直接正向影响实际使用行为,努力期望、促进条件直接负向影响实际使用行为;(3)课时工作量对习惯作用于使用意愿具有调节效应。研究建议:打破信息茧房,建立高校、企业、中小学三位一体的长效反馈机制;警惕技术异化,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情感培育;跨越技术藩篱,加强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态化教学 教师教育 智能测诊 教育数字化 技术接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师是如何养成的——基于三位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叙事探究
6
作者 马建军 凌晨 饶爱婷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2,共8页
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专业发展备受关注,但其成长历程却鲜为人知。本研究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收集三位信息科技名师的成长故事,并从连续性、情境及人与社会维度构建三维叙事框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信息科技名师的养成是在教育变革背景下,领... 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专业发展备受关注,但其成长历程却鲜为人知。本研究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收集三位信息科技名师的成长故事,并从连续性、情境及人与社会维度构建三维叙事框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信息科技名师的养成是在教育变革背景下,领悟时代精神,与他人及自我精神生命融通创造,最终实现“生命自觉”的过程。“生命自觉”理论既拓展了生命历程理论,又对信息科技及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技教师 名师 生命自觉 叙事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的循证式教师培训:为何循证、证从何来、如何循证
7
作者 郑新 马瑞琦 +2 位作者 李永杰 张靖 武铁砚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2,共7页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教师培训质量提升仍存在诸多桎梏,亟待面向精准、走向循证。研究剖析了教师培训走向循证的必要性,探讨了教师培训中潜在的证据类型和证据获取的基本路径,提出了数智赋能循证式教师培训...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教师培训质量提升仍存在诸多桎梏,亟待面向精准、走向循证。研究剖析了教师培训走向循证的必要性,探讨了教师培训中潜在的证据类型和证据获取的基本路径,提出了数智赋能循证式教师培训的现实路径,如以证剖需,平台化数据智能分析赋能培训教师需求的真切揭示;借证定案,培训案例及专家意见赋能培训方案制定更趋精准化;立证培优,规模化多模态数据收集与分析赋能培训过程性优化;引证论效,常态化证据应用有效支撑培训绩效综合分析与判定;化证促参,多元化培训证据复用助力提升教师培训参与积极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培训 数智技术 循证实践 多模态数据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外语教师技术使用认知与行为意向研究——基于国内外量化研究的MASEM分析
8
作者 于金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8,共13页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外语教师技术使用认知与行为意向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检索,并对选取的文献进行了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与路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感知易用性对技术使用态度没有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有很强...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外语教师技术使用认知与行为意向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检索,并对选取的文献进行了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与路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感知易用性对技术使用态度没有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有很强的中介效应,且对技术使用态度与行为意向有很强的正向影响;技术使用自我效能感对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以及行为意向都存在很强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技术使用的便利条件对感知易用性与行为意向有很强的正向直接影响。该研究对提升我国外语教师技术利用率、促进教育信息化有一定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师 技术使用 元分析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复归:技术现象学的视角
9
作者 苏福根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143,共5页
师生关系是教育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的数字化、教育媒介的数字化、教育场景的数字化是数字时代师生关系变革的主要动因。数字技术在赋能教育的同时,也使师生关系产生知识论异化、交往论异化、存在论异化。为守护... 师生关系是教育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的数字化、教育媒介的数字化、教育场景的数字化是数字时代师生关系变革的主要动因。数字技术在赋能教育的同时,也使师生关系产生知识论异化、交往论异化、存在论异化。为守护教育的本质和完整性,建议通过构建人机协同认知生态重塑学习世界,“情感共振”重建具身在场的情感联结认知共生,创建技术间歇制度整合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师生关系 关系异化 技术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命题能力:现状剖析、提升路径与整体支持
10
作者 张雨强 李琪 尹学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98,共18页
教师命题能力对教师评价素养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命题能力现状,首先从命题认识、命题理论与技术、命题工具的科学性和使用规范性三方面进行整体剖析,其次将命题能力的关键场景作为X轴,将教师水平作为Y轴,构建了中... 教师命题能力对教师评价素养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命题能力现状,首先从命题认识、命题理论与技术、命题工具的科学性和使用规范性三方面进行整体剖析,其次将命题能力的关键场景作为X轴,将教师水平作为Y轴,构建了中小学教师命题能力二维四象限分析框架。研究发现:虽然高水平教师在明确认知要求、命制高质量试题、科学组配试卷、合理解释与运用结果四个关键场景上显著优于普通教师,但从总体上看中小学教师的命题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亟待进一步提升。鉴于此,必须基于普通教师和高水平教师各自相应的实际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具体命题技术: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秉持整体理解观;明确试题的认知要求,进行认知任务分析;编制多维细目表,命制高质量试题;掌握试题质量指标,科学组配试卷;合理解释与运用结果。还需要为中小学教师命题能力提供整体支持: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命题能力培养的相关政策;系统完善高校师范专业命题能力的课程设置;创新中小学在职教师命题能力的培训模式;丰富以命题能力提升为核心要务的日常校本教研专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命题能力 现状剖析 命题技术 整体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教师角色重塑:技术红利、风险隐忧与应对策略
11
作者 王钢 孙不凡 宗方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15,共11页
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与广泛应用正在引发职业教育的深刻变革,如何善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职教师角色重塑,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教师角色重塑的技术红利和风险隐忧,有助于探索构建人机协同的... 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与广泛应用正在引发职业教育的深刻变革,如何善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职教师角色重塑,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教师角色重塑的技术红利和风险隐忧,有助于探索构建人机协同的智慧型教育新范式,为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高素质专业化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赋能机遇中,人工智能应用能够在产教融合、精准教学、协同创新、双师培养四个方面正向赋能教师角色重塑,但同时也潜藏着教育主体性消解、教育伦理失范、师生交流异化及创新生态恶化四方面隐患。对此,唯有强化教师主体意识、完善数据治理机制、重构师生教育交往并回归创新本质,方能在技术洪流中锚定时代育人坐标,守住“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高职教师 角色重塑 技术红利 风险隐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视域下的教师研修:价值内涵、表征形态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明蔚 张思 +2 位作者 张津铭 张雯颖 童名文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98,113,共7页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人机协同视域下的教师研修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理清人机协同视域下教师研修的价值内涵、掌握其表征形态、明确其实践进路,对教师研修的相关研究有着深远意...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人机协同视域下的教师研修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理清人机协同视域下教师研修的价值内涵、掌握其表征形态、明确其实践进路,对教师研修的相关研究有着深远意义。文章通过剖析人机协同视域下教师研修的价值内涵,揭示其表征形态主要包括多域耦合的研修场域、分布式的多组织研修、协同交互的智能服务、群智融合的研修决策,并从聚焦人机协同融合素养的培育、重塑人机协同视域下的教师角色、建立动态平衡的人机关系、打造共生理念指导下的研修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人机协同视域下教师研修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教师研修 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 教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英语新形态教材使用研究——学生视角下基于扩展技术接受模型的探索
13
作者 黄丹卉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53-160,共8页
收集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学生使用公共英语新形态教材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高职学生普遍认为英语新形态教材具备良好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使用意向较高,但对其智能... 收集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学生使用公共英语新形态教材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高职学生普遍认为英语新形态教材具备良好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使用意向较高,但对其智能化、交互性、个性化功能的使用不足。(2)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英语学习动机显著影响学生使用新形态教材的行为意向,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教师学业支持对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调查结果,建议学生主动提升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建议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材使用理念和能力;建议教材开发者加强新形态教材的数智特征,促进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态教材 高职英语 技术接受模型 教师支持 英语学习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中心主义包围下的技术论突围——破除教师“主体性困境”幻象的中国“器道”哲学进路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敏 宋萑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5,共13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普遍的教师“主体性困境”忧虑,使人们陷入“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技术为中心”的典型讨论。这一争辩暗含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人本主义”技术伦理的影响,预设了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从而生产出一种人...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普遍的教师“主体性困境”忧虑,使人们陷入“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技术为中心”的典型讨论。这一争辩暗含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人本主义”技术伦理的影响,预设了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从而生产出一种人是“主体”,技术物为“客体”的幻象。这种技术论视角进一步强化了“人类中心主义”,不断加深了对“主体性困境”的担忧,实则蕴含了更本质的“主体—客体”二分的现代性危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器道”观是一种动态共生、整体融通的技术理解方式,亦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技术论的一种可能方案。复现“器道合一”的宇宙技术论,不仅可以回应教师“主体性困境”问题,也提供了一条回归教育人文主义的进路,更是一份重构世界人工智能技术伦理秩序,推动技术多元主义的中国式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困境 主体性困境 器道合一 人类中心主义 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acherpreneurs”分析及其对我国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运福 王斐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119,128,共8页
美国是国际上较早关注教师领导力的国家之一。在我国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分析美国最新教师领导力理念对我国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Teacherpreneurs"是21世纪创新型教师领导者。这一... 美国是国际上较早关注教师领导力的国家之一。在我国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分析美国最新教师领导力理念对我国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Teacherpreneurs"是21世纪创新型教师领导者。这一概念是美国教学质量中心(Center for Teaching Quality,CTQ)为应对21世纪教与学的变革而提出的,代表了信息时代美国教师领导力理念的变革。本研究在对"Teacherpreneurs"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尝试性思考与总结,以期对丰富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理论,开发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拓宽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erpreneurs 内涵 特征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逻辑转化与实践创新
16
作者 樊旭 田宝军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112,共7页
普通教育、教师教育、技术教育应用的逻辑建构、转化和融合是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提。但目前教育逻辑、教师教育逻辑与技术应用的教育逻辑三种逻辑存在自我转化未完成且相互脱节的根本问题,表现为“技术偏见”“思维惰性”... 普通教育、教师教育、技术教育应用的逻辑建构、转化和融合是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提。但目前教育逻辑、教师教育逻辑与技术应用的教育逻辑三种逻辑存在自我转化未完成且相互脱节的根本问题,表现为“技术偏见”“思维惰性”“工具理性”和“虚假嵌入”。基于柏拉图的“洞喻”启示,应坚持“为人”的目的规定和“人为”的实践转化的教育逻辑和主体“转向”“上升”、职业“返回”的教师教育逻辑,并建构两层次、三阶段的技术应用于教育的逻辑。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以三种逻辑的自我转化为基础,围绕教师“为人—为师—有效教师”的递进过程进行逻辑融合。实现这种融合,要观照“向善”和“正义”的核心素养目标内涵扩展,构建一体化、差异化的对象分类框架,开发“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平衡统一的内容体系,激发原始创新、推动整体再造的方法路径,以实现教师的主体回归、主体解放和主体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教育 教育技术 教育逻辑 洞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数字技术融入幼儿教育的探索与反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倪丽梅 李含丽 苗清华 《比较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0,共15页
在数字技术深度渗透教育领域的当下,如何将数字技术融入幼儿教育成为幼儿教育界的重要议题。韩国凭借自身在数字技术领域的优势,积极探索数字技术融入幼儿教育,同时关注幼儿特性与数字技术过度使用的风险。为此,韩国积极打造职前职后一... 在数字技术深度渗透教育领域的当下,如何将数字技术融入幼儿教育成为幼儿教育界的重要议题。韩国凭借自身在数字技术领域的优势,积极探索数字技术融入幼儿教育,同时关注幼儿特性与数字技术过度使用的风险。为此,韩国积极打造职前职后一体化师资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数字能力;搭建多元资源平台,为教育各方提供丰富资源;推进数字化家长教育项目,搭建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实现家园协同共育。韩国数字技术融入幼儿教育课程实践对我国幼儿教育数字化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数字技术 师资培养 平台建设 家园共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赋能循证教师教育评价实践:意涵、向度与超越
18
作者 李欢欢 罗梦珍 王争录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106,共6页
数智化赋能循证教师教育评价实践是数智化时代教师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趋势。数智技术融入教师教育评价实践,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从评价的主体、方式、路径、结果、功能这五个方面加深意涵理解,还应从认识论、价值论、本体... 数智化赋能循证教师教育评价实践是数智化时代教师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趋势。数智技术融入教师教育评价实践,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从评价的主体、方式、路径、结果、功能这五个方面加深意涵理解,还应从认识论、价值论、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来充分把握数智化赋能循证教师教育评价实践的向度。依据循证医学实践的5A原则,提出数智化赋能循证教师教育评价实践的5A提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循证教师教育评价 数智技术 本质论 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突围: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民族志研究
19
作者 王志向 李宝敏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7,共8页
为探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生存与专业发展现状,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理论与角色理论,采用自我民族志方法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体心理与行为转变历程进行描摹与解析,在系统反思与三角互证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困境及受... 为探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生存与专业发展现状,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理论与角色理论,采用自我民族志方法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体心理与行为转变历程进行描摹与解析,在系统反思与三角互证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困境及受阻根源进行深度解析,结果发现:被边缘化的信息技术教师时常徘徊于“原地躺平”“就地突围”“离职突围”三种选择之间,且存在着角色冲突加剧、角色期望泛化、角色评价偏差、角色认同危机、角色成长受限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信息技术教师的“就地突围”策略:以教学为先,合理调适教师角色冲突;以学习为本,不断完善角色专业素养;以评价为重,完善角色绩效标准体系;以身份为基,确保恢复角色应然地位;以路径为要,系统助推角色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师 职业生存现状 专业发展困境 突围策略 自我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已来:生成式AI倒逼的高职教师“技能换血”革命
20
作者 杨磊 陈良维 +1 位作者 张靓 徐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24,共9页
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AI正快速突破职业教育的护城河。从教学设计权的技术性让渡到校企合作中的角色空心化,从经验主义评估的坍塌到智能评估机制的生成,这场AI引发的技术海啸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范式,倒逼高职教师能力结构发生本质性... 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AI正快速突破职业教育的护城河。从教学设计权的技术性让渡到校企合作中的角色空心化,从经验主义评估的坍塌到智能评估机制的生成,这场AI引发的技术海啸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范式,倒逼高职教师能力结构发生本质性变革。研究直面当前高职教师能力与教育需求的错位危机,提出“技能换血”的核心命题,强调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进化”的生存逻辑,构建了“认知奠基、技术赋能、教学转化”的三阶能力发展模型,在理论层面突破了传统高职教师发展模式的局限。同时,提出了指令工程师训练、课堂权限动态调配、知识代谢管理等可复制、可落地的实践策略。研究既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师资建设方案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又重构了教师在AI浪潮中的专业价值,为陷入职业替代焦虑的教师群体提供了从思维转型到操作实践的启发式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AI 高职教师 职业焦虑 技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