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科研能力与教研能力的多重链式中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兆明 奚茂龙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9-66,共8页
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通过对466名“双师”团队教师的问卷调研,探究“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机制... 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助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通过对466名“双师”团队教师的问卷调研,探究“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年龄、学历、专业和培训情况是“双师”团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个体影响因素;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在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具有不同维度的差异性,数字素养对技术知识、技术教学知识、技术内容知识维度的影响最大。引入科研能力和教研能力为中介,探究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数字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系,揭示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机制,以推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双师”团队 数字素养 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师是如何养成的——基于三位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叙事探究
2
作者 马建军 凌晨 饶爱婷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2,共8页
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专业发展备受关注,但其成长历程却鲜为人知。本研究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收集三位信息科技名师的成长故事,并从连续性、情境及人与社会维度构建三维叙事框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信息科技名师的养成是在教育变革背景下,领... 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专业发展备受关注,但其成长历程却鲜为人知。本研究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收集三位信息科技名师的成长故事,并从连续性、情境及人与社会维度构建三维叙事框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信息科技名师的养成是在教育变革背景下,领悟时代精神,与他人及自我精神生命融通创造,最终实现“生命自觉”的过程。“生命自觉”理论既拓展了生命历程理论,又对信息科技及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技教师 名师 生命自觉 叙事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acherpreneurs”分析及其对我国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运福 王斐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119,128,共8页
美国是国际上较早关注教师领导力的国家之一。在我国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分析美国最新教师领导力理念对我国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Teacherpreneurs"是21世纪创新型教师领导者。这一... 美国是国际上较早关注教师领导力的国家之一。在我国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分析美国最新教师领导力理念对我国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Teacherpreneurs"是21世纪创新型教师领导者。这一概念是美国教学质量中心(Center for Teaching Quality,CTQ)为应对21世纪教与学的变革而提出的,代表了信息时代美国教师领导力理念的变革。本研究在对"Teacherpreneurs"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尝试性思考与总结,以期对丰富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理论,开发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拓宽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erpreneurs 内涵 特征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突围: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民族志研究
4
作者 王志向 李宝敏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7,共8页
为探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生存与专业发展现状,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理论与角色理论,采用自我民族志方法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体心理与行为转变历程进行描摹与解析,在系统反思与三角互证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困境及受... 为探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生存与专业发展现状,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理论与角色理论,采用自我民族志方法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体心理与行为转变历程进行描摹与解析,在系统反思与三角互证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困境及受阻根源进行深度解析,结果发现:被边缘化的信息技术教师时常徘徊于“原地躺平”“就地突围”“离职突围”三种选择之间,且存在着角色冲突加剧、角色期望泛化、角色评价偏差、角色认同危机、角色成长受限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信息技术教师的“就地突围”策略:以教学为先,合理调适教师角色冲突;以学习为本,不断完善角色专业素养;以评价为重,完善角色绩效标准体系;以身份为基,确保恢复角色应然地位;以路径为要,系统助推角色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师 职业生存现状 专业发展困境 突围策略 自我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领导对员工职场行为的双刃剑效应研究
5
作者 李丹 韩翼 贾琼琼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93-1801,1811,共10页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通过对436名员工的多时点调研,探析了数字化领导与员工职场行为之间的“双刃剑”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领导与员工被动怠工行为及主动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信息技术过载和感知技术有用性分别在数字化领...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通过对436名员工的多时点调研,探析了数字化领导与员工职场行为之间的“双刃剑”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领导与员工被动怠工行为及主动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信息技术过载和感知技术有用性分别在数字化领导与员工被动怠工行为及主动创新行为的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员工信息素养不仅负向调节数字化领导与信息技术过载的直接效应,而且负向调节数字化领导通过信息技术过载对员工被动怠工行为的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领导 信息技术过载 感知技术有用性 被动怠工行为 主动创新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希望:信息科技教师身份认同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志远 安涛 +1 位作者 武俊学 汪颖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7,共8页
信息科技作为独立科目列为国家课程,建设高质量信息科技教师队伍对课程实施有重要意义,而高水平身份认同对提升信息科技教师幸福感、归属感与职业认同感有重要促进作用。研究以经验研究方法为主,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辅之以访... 信息科技作为独立科目列为国家课程,建设高质量信息科技教师队伍对课程实施有重要意义,而高水平身份认同对提升信息科技教师幸福感、归属感与职业认同感有重要促进作用。研究以经验研究方法为主,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辅之以访谈研究作为补充,对信息科技教师身份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信息科技教师身份认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学校课程建设与课程政策是影响信息科技教师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学校组织管理为次要因素,教师的个人与职业特征对教师身份认同影响较小。信息科技教师身份认同陷入了教师队伍中“科班”教师占比较低、高学历信息科技教师物质与情感需求难以满足、学校无法满足信息科技教师的竞赛资源需求的困境。学校课程建设、考核评价与课程政策可以助力提升信息科技教师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技课程 身份认同 教师身份认同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研究 被引量:86
7
作者 王轶 石纬林 崔艳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与变革开拓了现代教育的新维度,促使"教与学"的环境日益信息化、数据化、生活化。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诉求在催生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也对奋斗在教学一线的...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与变革开拓了现代教育的新维度,促使"教与学"的环境日益信息化、数据化、生活化。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诉求在催生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也对奋斗在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以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为导向,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依托,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提升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给出了提升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系统阐述了青年教师所需掌握的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途径与方法,以期为指导一线教学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供启示,也为我国实现教育信息化、跻身国际教育新领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青年教师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迁移影响因子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徐鹏 王以宁 +1 位作者 刘艳华 张海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12,共7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获取和迁移,对于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进一步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获取和迁移,对于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进一步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开展了大量各级各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培训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学用脱节"问题,亟待在发现问题根源并加以解决。本研究选取东北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220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量表测量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包含学校因素、人为因素、政策制度因素、培训因素、自我效能因素和动机因素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迁移影响因素模型,希望能为破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学用脱节"问题,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迁移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教育技术 能力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58
9
作者 吴焕庆 丁杰 余胜泉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2年第6期94-99,共6页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是教师将技术有效整合到课堂中所必备的一种知识框架。通过对2005—2011年出版的55篇英文文献(包括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和23篇中文文献的系统化梳理,发现目前对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和技术知...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是教师将技术有效整合到课堂中所必备的一种知识框架。通过对2005—2011年出版的55篇英文文献(包括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和23篇中文文献的系统化梳理,发现目前对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和技术知识(TK)的理解存在不同观点;不同观点的应用带来了不同的TPACK测量和评估方式;学科领域中的TPACK研究较少;教师TPACK和教师教学信念、技术信念相互作用且共同影响教师是否用技术来教学;积极参与设计、实施技术整合的课程是教师TPACK发展中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策略,最后展望了TPACK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 教师教育 TPACK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师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互动发展的认知与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佑镁 杜友坚 +1 位作者 伍海燕 林鹣鹣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7年第3期31-34,共4页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中小学校长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起着领导作用。该研究沿着校长信息素养——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发展的互动路线,从认知的视角探究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乃至学校发展之间的互动关...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中小学校长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起着领导作用。该研究沿着校长信息素养——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发展的互动路线,从认知的视角探究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信息化建设乃至学校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展开以及校长专业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校长 信息素养 教育技术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生成动力研究——借助场动力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祯祥 张丹清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6年第5期105-112,共8页
影响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生成的因素是复杂的,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有的从宏观角度研究,分析政府政策的影响、学校制度结构的约束和学校文化背景的影响;也有的从微观角度分析教师自身的动力因素影响,但后者的研究并不全面且不... 影响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生成的因素是复杂的,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有的从宏观角度研究,分析政府政策的影响、学校制度结构的约束和学校文化背景的影响;也有的从微观角度分析教师自身的动力因素影响,但后者的研究并不全面且不够完善。通过借助勒温的场动力理论,从教师自身动力因素、学校制度结构和教师外在动力因素三方面着手,对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生成动力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提升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 信息化领导情境 场动力理论 信息化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演进及其提升策略 被引量:92
12
作者 桑国元 董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研究者、政策制订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希望通过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我国政府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在政策与标准的顶层设计、教师信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研究者、政策制订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希望通过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我国政府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在政策与标准的顶层设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当前,教师已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其信息素养也在逐步得以提升。但是,课堂内外的信息技术并未发挥应有的功能,未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演变,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的提升策略也应发生相应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信息技术 教师信息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嵌入与资源优化——信息技术对农村教师编制需求结构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善槐 朱秀红 +1 位作者 王爽 王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5,共9页
技术嵌入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当前农村教师编制配置面临诸多难题,信息技术成为提高编制配置效率、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和辅助教师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必然选择。为科学评估信息技术对农村教师编制需求的调节空间... 技术嵌入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当前农村教师编制配置面临诸多难题,信息技术成为提高编制配置效率、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和辅助教师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必然选择。为科学评估信息技术对农村教师编制需求的调节空间,建构了纳入课程信息化度的教师编制测算模型,测算了不同信息技术嵌入方式下的农村教师编制需求。结果表明,若在农村地区推广同步课堂和专递课堂,可对教师编制需求结构进行系统调节,从而提高编制使用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师资源的深度融合,使课程信息化度最大化,应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优化技术应用环境以及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农村教师 教师编制 测算模型 课程信息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吴安艳 熊才平 黄勃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1年第3期60-65,共6页
网络通讯技术不断渗透进教育教学,使得信息时代的师生互动变得丰富而复杂。构建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即将师生互动途径分为同步互动、同步异步共存互动和异步互动三大类共八个层次,越在底层,师生互动强度越高,但... 网络通讯技术不断渗透进教育教学,使得信息时代的师生互动变得丰富而复杂。构建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即将师生互动途径分为同步互动、同步异步共存互动和异步互动三大类共八个层次,越在底层,师生互动强度越高,但互动范围越小。比较研究表明,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但互动强度不如传统的师生互动。网络教学应尽可能向师生互动强度高的同步视频互动技术方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通讯 师生互动 异地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教研赋能教师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29
15
作者 胡小勇 曾祥翊 +2 位作者 徐欢云 曹宇星 孙硕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0,18,共7页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贯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贯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国家战略,研究针对“传统教研模式失效、供给失衡、帮扶失准”难题,以实现教师队伍“集群化协同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基于“基础调研—理论建构—模式梳理—实证应用—迭代推广”路线,构建了具有创新特色的区域信息化教研“3融1主N创”新形态模型、教师集群式高质量发展的双协同机制、面向教师信息化教研综合素养的精准帮扶策略,并结合“五化”实践策略,形成了信息化教研赋能教师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推动了教师队伍的集群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师教研 集群化 协同机制 精准帮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生态系统视域下师生教学关系的嬗变研究--兼论人工智能时代师生教学关系变革之可能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郑新 杨晓宏 张靖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9-45,共7页
师生关系的演变是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而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主题与集结点。跨学科、多层面地剖析师生教学关系是当前研究的主要特征,该文力图以生态系统的术语类比教育系统,在教学生态系统的视域下分析师生教学关系的演变,分... 师生关系的演变是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而教学关系是师生关系的主题与集结点。跨学科、多层面地剖析师生教学关系是当前研究的主要特征,该文力图以生态系统的术语类比教育系统,在教学生态系统的视域下分析师生教学关系的演变,分别论述了从古代以教师为主体到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教学关系,以及当下所倡导的主体间师生教学关系,并着重分析了教学媒体在这一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该文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师生关系将由平衡走向共生,特别是互利共生,其特征为教学中师生教学交互的深入性、教学中各类语言理解的透彻性、教师立德树人作用的显著性,而要构建这种互利共生的师生教学关系,需要把握以下五点,即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共生关系中的中轴作用,重新审视教学中师生各自的角色定位,重视师生教学关系质量的评价与提升,追求更高层次的师生情感交互,坚守技术应用的教师专业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学关系 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与突围之策——基于全国职教高地省市高职院校的调研 被引量:16
17
作者 奚茂龙 胡俊平 吴兆明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5,共6页
数字化时代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通过对山东省、甘肃省、江西省、江苏省、广东省等全国主要职教高地省市职业院校教师的调研发现,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逐渐融入教学日常,但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总体偏低;高职... 数字化时代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通过对山东省、甘肃省、江西省、江苏省、广东省等全国主要职教高地省市职业院校教师的调研发现,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逐渐融入教学日常,但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总体偏低;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但主动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成为常态,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但信息化建设支持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需要优化顶层设计,确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战略地位;强化跨专业协同合作,提升教师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打造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软硬件支持环境;持续推进“三教”改革,提高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完善制度建设,优化信息素养提升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养 高职院校教师 信息技术 数字化教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新模式探究——基于“互联网+” “大数据”思维 被引量:29
18
作者 袁磊 李彬语 王卓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66,共6页
现有的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无论是否以网络为载体都仍受传统培训思维影响,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规划,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亟需新模式,"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以及"大数据"的全面发展,为教师信息技术能... 现有的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无论是否以网络为载体都仍受传统培训思维影响,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规划,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亟需新模式,"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以及"大数据"的全面发展,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该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与"大数据",并对现存的几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进行分析,其次根据"互联网+"与"大数据"的特点以及现存模式的利弊,提出使优势整合并最大程度解决原有模式弊端的全新模式,最后对新模式的实际应用并总结其优势,旨在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术能力培训的效果,使培训可以提供更加智能的个性化学习并惠及到各类教师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大数据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及其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朱书慧 汪基德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128,共8页
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主体,其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效果和质量。文章在界定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专家咨询以及实证检验的多轮迭代,构建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主体,其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效果和质量。文章在界定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专家咨询以及实证检验的多轮迭代,构建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模型,包括信息技术使用的意识态度、知识技能、应用实践、行为习惯四个层面。该模型为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探索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有效路径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素养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获取途径调查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进 邹晶莹 林婕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1期59-61,共3页
目的调查高职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获取途径的现状,并探讨获取途径对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便利抽样法对江苏省204名专任高职护理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能力量表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获取途径量表进行网络调查。结果高职护理教... 目的调查高职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获取途径的现状,并探讨获取途径对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便利抽样法对江苏省204名专任高职护理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能力量表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获取途径量表进行网络调查。结果高职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均分为(3.50±0.66)分;获取途径均分为(3.34±0.82)分;高职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获取途径及各维度呈正显著相关(均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获取途径中的自我学习和不断实践是高职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高职护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获取途径均处于中等水平,各院校和护理教育管理部门可通过优化和完善高职护理教师信息化能力获取途径,有效提高其信息化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获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