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火温度对TA1/TC4波纹轧复合板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1
作者 张鹏 宁少波 +4 位作者 王涛 任忠凯 赵浩 刘文文 郭继保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2,共9页
对波纹轧制工艺制备得到的TA1/TC4复合板进行轧后退火研究,通过拉伸、拉剪测试以及界面微观组织表征,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波纹热轧TA1/TC4复合板变形失效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温退火(350~450℃)时,复合板基材的静态回复程度较低,复... 对波纹轧制工艺制备得到的TA1/TC4复合板进行轧后退火研究,通过拉伸、拉剪测试以及界面微观组织表征,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波纹热轧TA1/TC4复合板变形失效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温退火(350~450℃)时,复合板基材的静态回复程度较低,复合板内部的加工硬化现象仍较明显,导致复合板韧塑性能力提升不明显,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复合板塑性改善明显。当退火温度高于500℃时,复合板的拉伸和剪切性能下降明显,对复合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存在不利影响。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500℃,1 h的退火条件下,复合板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此时屈服强度为802.3 MPa,剪切强度为366.54 MPa,伸长率接近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轧制 TA1/tc4复合板 退火温度 力学性能 界面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添加量对激光熔覆Ni60A/TC4复合层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尹燕 赵奎安 +3 位作者 李辉 何明明 刘颖波 张瑞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124,共6页
由于以往对添加CeO_(2)对TC4表面镍基/钛基熔覆层影响的研究较少,为解决TC4钛合金硬度低、耐磨性差的问题,通过同轴激光送粉熔覆技术在TC4表面制备了CeO_(2)/(70%Ni60A+30%TC4)复合熔覆层。利用光学显微镜和SEM对熔覆层组织形貌和晶粒... 由于以往对添加CeO_(2)对TC4表面镍基/钛基熔覆层影响的研究较少,为解决TC4钛合金硬度低、耐磨性差的问题,通过同轴激光送粉熔覆技术在TC4表面制备了CeO_(2)/(70%Ni60A+30%TC4)复合熔覆层。利用光学显微镜和SEM对熔覆层组织形貌和晶粒大小进行了分析对比,用XRD和EDS分析了熔覆层相组成。分析了CeO_(2)不同添加量对熔覆层成型质量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eO_(2)的加入抑制了熔覆层裂纹的产生,且添加量为0.3%时,熔覆层无裂纹,成型质量最好。CeO_(2)的添加并未改变熔覆层的基本相组成。随着添加量增加,熔覆层组织呈现先细化后又变粗大的规律,当添加量为0.3%时,组织最细小。熔覆层显微硬度明显高于基体,当添加量为0.3%时效果最显著,为883 HV左右,约为基材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CeO_(2) tc4 NI60A TIC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中间层的TC2钛合金/321不锈钢真空扩散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欣 廖东波 +1 位作者 彭必友 刘晋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189,共8页
目的以Cu箔、Ni箔为中间层,使用真空扩散焊工艺实现TC2钛合金与321不锈钢的焊接。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冲击韧性实验机、显微硬度计等仪器研究了焊接温度、典型中间层材料等工艺参数对TC2钛合金/321不锈钢... 目的以Cu箔、Ni箔为中间层,使用真空扩散焊工艺实现TC2钛合金与321不锈钢的焊接。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冲击韧性实验机、显微硬度计等仪器研究了焊接温度、典型中间层材料等工艺参数对TC2钛合金/321不锈钢焊接界面微观结构、界面元素扩散、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在添加中间层的扩散焊接头中,是否会形成界面区和扩散区以及界面区和扩散区的宽度,受焊接温度的影响,也受中间层和母材成分及性能的影响。在以Ni为中间层的TC2钛合金与321不锈钢真空扩散焊接头中,扩散区会产生AlNi_(3)、NiTi等新物相,当以Cu为中间层时,扩散区中会产生Cu_(0.81)Ni_(0.19)等新物相。在实验条件下,使用铜箔作为中间层的TC2钛合金与321不锈钢真空扩散焊接头的力学性能优于使用镍箔作为中间层的真空扩散焊接头的力学性能。结论在实验条件下,添加中间层的TC2钛合金/321不锈钢真空扩散焊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真空度为10^(-4)Pa,焊接温度为820℃,焊接压力为15MPa,焊接时间(即保温时间)为90min,保压时间为240min,以Cu作为中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扩散焊 tc2钛合金 321不锈钢 中间层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增强TC4合金焊激光熔覆仿真及微观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家帅 石明全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8,共9页
TC4(Ti-6Al-4V)钛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航海石油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硬度低、耐磨性差,限制了其在摩擦工况下的使用。基于涂层与TC4基材的相容性及基体对生成相的润湿性原理,在TC4表... TC4(Ti-6Al-4V)钛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航海石油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硬度低、耐磨性差,限制了其在摩擦工况下的使用。基于涂层与TC4基材的相容性及基体对生成相的润湿性原理,在TC4表面制备了Ti基稀土激光熔覆层,研究了Y_(2)O_(3)对涂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通过COMSOL软件模拟单道和多道TC4粉末熔覆动态过程,结合试验研究温度变化与熔覆层厚度,阐明了熔覆机理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熔覆层的组织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量熔覆层硬度,结果表明,Y_(2)O_(3)增加显著减少了气泡和裂纹数量,促进了组织细化。为TC4表面激光熔覆涂层的微观组织调控、成形质量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Y_(2)O_(3)增强 激光熔覆 微观组织 耐磨性能 显微硬度 COMSOL仿真 组织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真空环境下TC4钛合金和ZrO_(2)陶瓷的出气性能研究
5
作者 焦纪强 蒙峻 +5 位作者 谢文君 刘建龙 魏宁斐 罗成 郭方准 王润成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1-285,共5页
内衬超薄壁真空腔体是离子加速器真空系统的核心元件,为了获得超高真空环境,对内衬材料的出气性能有较高要求。基于新型双通道出气率实验装置,完成了TC4钛合金和ZrO_(2)陶瓷在常温抽气、不同烘烤温度及烘烤结束后不同温度下的出气率实验... 内衬超薄壁真空腔体是离子加速器真空系统的核心元件,为了获得超高真空环境,对内衬材料的出气性能有较高要求。基于新型双通道出气率实验装置,完成了TC4钛合金和ZrO_(2)陶瓷在常温抽气、不同烘烤温度及烘烤结束后不同温度下的出气率实验;通过数值拟合方法获得了材料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出气率表达式;搭建了钛合金内衬超薄壁真空腔体压力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和仿真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压力分布。结果表明,烘烤温度越高,最终出气率越低,250℃烘烤时出气率较150℃时降低了约21%。经过高温烘烤后,当材料温度从50℃升高至210℃时,两种材料的出气率呈指数增加趋势,但钛合金的出气率低于陶瓷的出气率。常温抽气和烘烤过程中真空腔体压力梯度较小,对其进行升温时中间位置压力变化幅度较大,当温度为100℃,中间位置压力从初始值1.41×10^(-9)Pa升高至4.51×10^(-9)Pa;压力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平均相对偏差为6.86%。以上结果填补了钛合金和陶瓷出气率数据库,能够预测及评估真空腔体不同工况下的极限压力,为超高、极高真空获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加速器 超高真空 tc4钛合金 ZrO_(2)陶瓷 出气率 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箔钎焊Al_(2)O_(3)陶瓷和TC4合金的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
6
作者 戴必胜 王昊 +2 位作者 赵禹 王东生 王刚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90,共10页
采用Cu箔成功实现了Al_(2)O_(3)陶瓷与TC4合金之间钎焊连接,接头成形良好,无裂纹等明显缺陷.系统研究了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Al_(2)O_(3)/TC4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接头组织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910℃,保温10 min的Al... 采用Cu箔成功实现了Al_(2)O_(3)陶瓷与TC4合金之间钎焊连接,接头成形良好,无裂纹等明显缺陷.系统研究了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Al_(2)O_(3)/TC4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接头组织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910℃,保温10 min的Al_(2)O_(3)/TC4接头的典型界面显微组织为Al_(2)O_(3)/Ti_(3)(Cu,Al)_(3)O/AlCu_(2)Ti+(Ti,V)_(2)(Cu,Al)+Ti(Cu,Al)+Ti_(3)Cu_(4)/α-Ti+β-Ti+Ti_(2)Cu/TC4.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Ti_(3)(Cu,Al)_(3)O反应层厚度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由于高温下接头中液态金属化合物逐渐溢出,接头整体宽度呈逐渐减小趋势,且Ti_(3)Cu_(4)连续成层,接头的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整体宽度呈逐渐减小趋势,Ti_(3)(Cu,Al)_(3)O反应层的厚度逐渐增加,厚度过大的反应层对接头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接头的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910℃下保温10 min时达到最大,抗剪强度为10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陶瓷 tc4合金 钎焊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SAW SiO_(2)温补层性能研究
7
作者 贺贞 李燕 +3 位作者 田本朗 马晋毅 肖强 梁柳洪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1,共4页
为制备高性能的TC-SAW SiO_(2)温补层,分别采用电子束蒸发镀膜和反应磁控溅射制备SiO_(2)薄膜,研究两种制备工艺对SiO_(2)薄膜致密性、表面粗糙度及弹性模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线衍射仪对SiO_(2)薄膜的形貌和... 为制备高性能的TC-SAW SiO_(2)温补层,分别采用电子束蒸发镀膜和反应磁控溅射制备SiO_(2)薄膜,研究两种制备工艺对SiO_(2)薄膜致密性、表面粗糙度及弹性模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线衍射仪对SiO_(2)薄膜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椭偏仪测试薄膜折射率及腐蚀后的膜厚变化量,并通过纳米压痕仪测量计算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SiO_(2)薄膜更致密、薄膜表面粗糙度更小、弹性模量更大。采用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SiO_(2)薄膜作为TC-SAW温补层,可以获得频率温度系数为-8.6×10^(-6)/℃的TC-SAW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SAW SiO_(2)温补层 反应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rAl_(1.21)Ni_(0.93)Co_(1.85)高熵合金中间层真空扩散连接TC4钛合金和T2铜
8
作者 吴宝生 李鹏 +1 位作者 马月婷 董红刚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共13页
根据伪二元合金设计策略和共晶高熵合金设计理念,设计并制备了VCrAl_(1.21)Ni_(0.93)Co_(1.85)共晶高熵合金中间层用于真空扩散连接TC4钛合金和T2铜,研究了不同连接温度对TC4/T2扩散连接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 根据伪二元合金设计策略和共晶高熵合金设计理念,设计并制备了VCrAl_(1.21)Ni_(0.93)Co_(1.85)共晶高熵合金中间层用于真空扩散连接TC4钛合金和T2铜,研究了不同连接温度对TC4/T2扩散连接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有接头界面结合良好无缺陷产生,在TC4侧的连接界面附近发生了部分相变,由α-Ti向β-Ti进行转变,并且形成了部分魏氏体组织.Ti_(2)(Co,Ni),Ti_(2)(V,Cr,Al),Ti(V,Cr,Co)和(V,Cr)(Al,Ni,Co)相形成在TC4/VCrAl_(1.21)Ni_(0.93)Co_(1.85)界面上,而VCrAl_(1.21)Ni_(0.93)Co_(1.85)/T2界面上形成了(V,Cr)(Al,Ni,Co)和(V,Cr)(Cu,Ni,Co)_(3)相.界面上形成高熵微观组织结构起到高熵固溶强化作用,扩散层Ⅰ和Ⅱ对应的生长激活能分别为229 kJ/mol和191 kJ/mol,接头抗剪强度在880℃时达到最大为194 MPa,接头主要沿着BCC基体相和B2相交替位置断裂,断口表面出现河流花样特征,属于一种典型的解理断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T2铜异种金属 真空扩散连接 VCrAl_(1.21)Ni_(0.93)Co_(1.85)中间层 微观组织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DHRS4-AS1调节miR-221-3p/SOCS3信号轴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9
作者 王辉 郭宇 +3 位作者 张培培 杨皓宇 田春桃 金明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98-805,共8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DHRS4-AS1(lncRNA DHRS4-AS1)调节微小RNA-221-3p(miR-221-3p)/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信号轴对甲状腺癌(T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C细胞系中lncRNA DHRS4-AS1、...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DHRS4-AS1(lncRNA DHRS4-AS1)调节微小RNA-221-3p(miR-221-3p)/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信号轴对甲状腺癌(T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C细胞系中lncRNA DHRS4-AS1、miR-221-3p和SOCS3 mRNA的表达,筛选出最佳细胞系用于后续实验;将FTC-133细胞分为Control组、pcDNA-NC组、DHRS4-AS1组、DHRS4-AS1联合agomir-NC组和DHRS4-AS1联合miR-221-3p-agomir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效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lncRNA DHRS4-AS1、SOCS3和miR-221-3p的靶向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OCS3在FTC-133细胞中的表达;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FTC-133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划痕实验检测FTC-133细胞迁移情况;Transwell^(TM)小室检测FTC-133细胞侵袭情况;通过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lncRNA DHRS4-AS1对TC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结果显示lncRNA DHRS4-AS1、miR-221-3p、SOCS3三者之间具有靶向关系;lncRNA DHRS4-AS1和SOCS3在FTC-133细胞中表达下调、miR-221-3p表达上调;过表达lncRNA DHRS4-AS1可以抑制FTC-13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诱导凋亡;miR-221-3p过表达可逆转过表达lncRNA DHRS4-AS1对FTC-13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并抑制FTC-133细胞凋亡;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到,过表达lncRNA DHRS4-AS1使裸鼠瘤组织质量降低和体积减小,同时miR-221-3p表达量下降,SOCS3表达量升高。结论lncRNA DHRS4-AS1在FTC-133细胞中低表达,过表达lncRNA DHRS4-AS1可以通过调节miR-221-3p/SOCS3信号轴,从而抑制T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DHRS4-AS1 微小RNA-221-3p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 甲状腺癌(tc)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8/PEO杂化泡沫对TC和Cu^(2+)吸附研究
10
作者 李微 马振阳 刘宁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1,共7页
以提高金属有机骨架ZIF-8水处理中可回收性为目标,利用聚氧化乙烯PEO作为致孔剂,采用冰模板-冷冻干燥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杂化泡沫ZIF-8/PEO,利用XRD、SEM、TG-DSC和N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分析ZIF-8/PEO杂化泡沫的理化性能,研究ZIF-8/PE... 以提高金属有机骨架ZIF-8水处理中可回收性为目标,利用聚氧化乙烯PEO作为致孔剂,采用冰模板-冷冻干燥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杂化泡沫ZIF-8/PEO,利用XRD、SEM、TG-DSC和N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分析ZIF-8/PEO杂化泡沫的理化性能,研究ZIF-8/PEO对四环素TC和铜离子Cu^(2+)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ZIF-8/PEO形成了更加规则的网状结构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吸附性能。在吸附时间12 h,pH 7,吸附剂投加量40 mg,TC和Cu^(2+)初始浓度均为30 mg/L的最佳条件下,ZIF-8/PEO对TC和Cu^(2+)的吸附容量为107.55 mg/g和107.81 mg/g;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ZIF-8/PEO吸附TC,Cu^(2+)属于自发、放热、趋于有序的过程。在循环吸附7次后,ZIF-8/PEO吸附剂对TC和Cu^(2+)的去除率仍在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8/PEO杂化泡沫 吸附 tc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Th_1/Th_2(Tc_1/Tc_2)细胞IFN-γ和I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娟华 谢志萍 +2 位作者 裴浩 徐微 陈浩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646-1649,共4页
目的 探讨Th1 /Th2 (Tc1 /Tc2 )型细胞因子的变化在慢性HBV感染的临床分型中的意义 ,探讨Th1 /Th2 (Tc1 /Tc2 )型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用PMA和Ionomycin作为刺激剂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3 + /CD8+ T细... 目的 探讨Th1 /Th2 (Tc1 /Tc2 )型细胞因子的变化在慢性HBV感染的临床分型中的意义 ,探讨Th1 /Th2 (Tc1 /Tc2 )型细胞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用PMA和Ionomycin作为刺激剂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3 + /CD8+ T细胞和CD3 + /CD8-T细胞内IFN γ和IL 4的表达进行检测 ,比较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和慢性重症肝炎各组Th1 /Th2 (Tc1 /Tc2 )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Th1 、Tc1 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重症肝炎组Th1 、Tc1 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慢性重症肝炎组Tc1 显著高于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组 (P <0 0 5 )。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组Tc1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Th1 、Tc1 细胞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增高。而Th2 、Tc2 细胞则在各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慢性HBV感染中 ,Th1 和Tc1 细胞数量与肝脏炎症活动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提示Th1 和T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肝炎病毒 乙型 TH1/TH2 tc1/tc2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h1/Th2、Tc1/Tc2亚群漂移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小猛 刘仿 +4 位作者 陈群 赵丹 伍昌林 蔡康荣 肖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外周血Th/Tc、Th1/Th2、Tc1/Tc2细胞的平衡状态。方法 :收集ITP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抗凝静脉血 ,分离纯化得T细胞 ,以PE标记的抗CRTH2单抗和Cy5标记的抗CD4、CD8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 ,分析IT...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外周血Th/Tc、Th1/Th2、Tc1/Tc2细胞的平衡状态。方法 :收集ITP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抗凝静脉血 ,分离纯化得T细胞 ,以PE标记的抗CRTH2单抗和Cy5标记的抗CD4、CD8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 ,分析ITP患儿Th/Tc、Th1/Th2、Tc1/Tc2比例的变化。结果 :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与健康儿童相比 ,Th细胞百分率及Th/Tc比例明显下降 (P <0 0 5 ) ,Tc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Th1及Th2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 (P <0 0 5 ) ,Tc1及Tc2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Th1/Th2及Tc1/Tc2比例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ITP患儿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T细胞亚群漂移 ,Th1及Tc1细胞比例升高 ,呈明显Th1类细胞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1/TH2 tc1/tc2 CR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Th2、Tc1/Tc2亚群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玉亮 吴雁 +2 位作者 唐志琴 彭林 江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 (PBMC)中CD4 + 和CD8+ T细胞内Th1和Th2类细胞的平衡状态 ,探明Th1、Th2类细胞在乙肝肝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乙肝肝硬化患者CD4 + T细胞和CD8+ T细胞中IFN γ+ 和IL 4 + 细胞的百分率 ,观察乙肝肝硬化患...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 (PBMC)中CD4 + 和CD8+ T细胞内Th1和Th2类细胞的平衡状态 ,探明Th1、Th2类细胞在乙肝肝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乙肝肝硬化患者CD4 + T细胞和CD8+ T细胞中IFN γ+ 和IL 4 + 细胞的百分率 ,观察乙肝肝硬化患者Th1 Th2、Tc1 Tc2比例的变化。结果 :乙肝肝硬化患者PBMC中CD4 ,CD8细胞 ,CD4 CD8比值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Th1细胞及Tc1细胞百分率为 8 8% ,9 0 % ,较健康对照者 7 5 % ,7 7%升高 (P <0 0 5 )。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发生Th1类偏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TH1/TH2 tc1/t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S1等位基因的差异表达参与弄岛野茶低咖啡碱的形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玉飞 庞丹丹 +4 位作者 陈春林 田易萍 孙云南 李友勇 陈林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研究以弄岛野茶(MHLC)和云抗10号(YK10)茶树品种为实验材料,通过HPLC测定不同样品不同季节以及MHLC不同发育阶段叶和茎的生物碱含量;利用RT-PCR法克隆不同样品中的咖啡碱合成酶基因1(TCS1)的编码区,并对其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 本研究以弄岛野茶(MHLC)和云抗10号(YK10)茶树品种为实验材料,通过HPLC测定不同样品不同季节以及MHLC不同发育阶段叶和茎的生物碱含量;利用RT-PCR法克隆不同样品中的咖啡碱合成酶基因1(TCS1)的编码区,并对其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HLC是一份天然低咖啡碱、高可可碱茶树种质资源,不同季节其可可碱含量均大于23.00 mg/g,而咖啡碱的含量不足4.00 mg/g;另外,MHLC芽中积累的咖啡碱和可可碱最高,在同一发育阶段下,叶片比茎具有更高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并且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叶片和茎中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均逐渐减少。通过基因克隆和定量分析发现:MHLC具有2种TCS1等位变异:TCS1b(仅具有可可碱合成酶活性)和TCS1d(同时具有可可碱和咖啡碱合成酶活性),其中TCS1b的高表达、TCS1d的极低表达很可能是导致MHLC高可可碱、低咖啡碱的关键原因。本研究为低咖啡碱茶树育种提供材料,也为MHLC的有效利用提供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弄岛野茶 特异资源 tcS1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Tc1/Tc2细胞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檀卫平 麦友刚 +6 位作者 麦贤弟 李晓圆 吴葆菁 黄花荣 李静 朱昌国 黄绍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38-2139,共2页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Th1/Th2、Tc1/Tc2细胞亚群平衡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抗体,应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技术,从单细胞水平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20例)、缓解期哮喘患儿(18例)及同龄正常健康儿(对照组20例)外周...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Th1/Th2、Tc1/Tc2细胞亚群平衡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抗体,应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技术,从单细胞水平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20例)、缓解期哮喘患儿(18例)及同龄正常健康儿(对照组20例)外周血CD4+、CD8+细胞内分泌IFN-γ、IL-4进行检测。结果:哮喘患儿外周血细胞内分泌IL-4(+)的CD4+(Th2)、CD8+(Tc2)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哮喘急性发作期高于缓解期;分泌IFN-γ(+)的CD4+(Th1)、CD8+(Tc1)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且哮喘急性发作期低于缓解期。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Th2、Tc2百分率升高,Th1、Tc1百分率降低,Th1/Th2、Tc1/Tc2比值降低,且哮喘急性发作期低于缓解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TH1细胞 Th2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TH1/TH2 tc1/tc2 哮喘患儿 细胞检测 外周血 哮喘急性发作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Tcl/Tc2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利华 王娟华 刘志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1-92,共2页
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 ,Tc1/Tc2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重型肝炎的关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1例重型肝炎和2 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胞内细胞因子IFN -γ、IL - 4的百分率,发现:1 重型肝炎Th1、Th2、Tcl分别为(2 7 .4 1&... 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 ,Tc1/Tc2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重型肝炎的关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1例重型肝炎和2 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胞内细胞因子IFN -γ、IL - 4的百分率,发现:1 重型肝炎Th1、Th2、Tcl分别为(2 7 .4 1±4 . 88) %、(3 .4 8±2 . 6 7) %、(43 .85±12 . 98)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且以Th1和Tcl表达为主;2 重症期与恢复期相比,康复后Th1、Th2、Tcl显著下降,尤以Tcl下降更明显(P均<0. 0 1) ;3 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Th1、Tcl无显著性差异(P >0 . 0 5 )。Th1、Th2、Tcl与重型肝炎的发生转归有密切关系,动态检测可作为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TH1/TH2 tc1/t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2对Th1/Th2和Tc1/Tc2淋巴细胞免疫平衡的调节 被引量:1
17
作者 包宇实 王玫 +7 位作者 张平 周征 翟文静 王华 姜尔烈 黄勇 冯四洲 韩明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31-43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对Th1/Th2和Tc1/Tc2细胞的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不同浓度PGE2与抗CD3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mAb)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共同培养120小时,测定细胞增殖程度。ELIS... 本研究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对Th1/Th2和Tc1/Tc2细胞的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不同浓度PGE2与抗CD3和抗CD28单克隆抗体(mAb)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共同培养120小时,测定细胞增殖程度。ELISA方法测定24、48、72和120小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CD4+IL-4+T细胞和CD4+IFN-γ+T细胞以及CD8+IL-4+T细胞和CD8+IFN-γ+T细胞比值。各实验均以不加PGE2为对照。结果表明:①随PGE2的浓度增加,T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率明显增高(p=0.001);T细胞增殖抑制率与PGE2浓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89,p=0.000)。②实验组培养120小时的IFN-γ浓度与第72小时的IFN-γ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917),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浓度随时间持续增高(p=0.046);实验组不同时间的IFN-γ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不同时间产生IL-4浓度无明显变化(p=0.400);对照组24小时细胞培养上清中IL-4浓度高于48、72和120小时(p值分别为0.007、0.003和0.002);实验组细胞培养24小时时IL-4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7);实验组细胞培养48、72和120小时与对照组IL-4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实验组与对照组CD4+IFN-γ+T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767);实验组CD4+IL-4+T细胞比例略高于对照组(p=0.051);实验组CD4+IL-4+T细胞与CD4+IFN-γ+T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实验组与对照组CD8+IFN-γ+T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441);实验组CD8+IL-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实验组CD8+IL-4+T细胞与CD8+IFN-γ+T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8)。结论:PGE2体外抑制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PGE2作用24小时即可抑制IFN-γ和IL-4的产生,并且明显影响T细胞IFN-γ的高峰出现,对IFN-γ具有持续性的抑制作用,对IL-4的持续性影响并不明显;PGE2使CD4+IL-4+T细胞与CD4+IFN-γ+T细胞的比值和CD8+IL-4+T细胞与CD8+IFN-γ+T细胞的比值增加,调节T细胞的免疫反应向Th2/Tc2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2 T淋巴细胞 Thl/Th2细胞 tc1/tc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焊接工艺参数对Ti_(2)AlNb/TC18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莹莹 李洁洁 张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9-706,共8页
采用真空电子束焊研究不同工艺参数时Ti_(2)AlNb/TC18异种合金焊接接头的组织特征和高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当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时,TC18侧热影响区为细小且均匀分布的针状α相组织;焊缝的β晶界明显,在β晶界上分布着晶粒细小的... 采用真空电子束焊研究不同工艺参数时Ti_(2)AlNb/TC18异种合金焊接接头的组织特征和高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当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时,TC18侧热影响区为细小且均匀分布的针状α相组织;焊缝的β晶界明显,在β晶界上分布着晶粒细小的α和α_(2)相;Ti_(2)AlNb侧热影响区与焊缝分界面明显,β晶粒发生粗化。焊接工艺参数对Ti_(2)AlNb/TC18合金的高温塑性影响较小,但对其高温强度的影响较大。当焊接速度相同时,焊接电流I=28 mA的高温拉伸强度最高,为807 MPa;当焊接电流相同时,焊接速度v=6 mm/s的高温拉伸强度最高,达813 MPa。这是由于焊缝组织相对细小,导致晶界面积的增加,位错的滑移受阻,因此使其接头的强度得到提高。当采用焊接工艺参数28 mA、6 mm/s时,试样的高温拉伸断口颈缩明显、韧窝较大且较均匀,表明采用该组焊接工艺参数制备的Ti_(2)AlNb/TC18高温拉伸性能较好,这与其连接界面宽度较窄、组织细小且分布较均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子束焊 焊接工艺参数 Ti2AlNb/tc18合金 焊接界面 高温拉伸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表面WC/Ni-MoS_(2)钛基复合涂层组织与摩擦学性能
19
作者 操慧珺 李韦承 +2 位作者 张天刚 张宏伟 张志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9-206,共8页
拟在TC4表面合成Ti-S系自润滑耐磨熔覆层,并探究WC添加对涂层组织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了TC4+Ni-MoS_(2)+xWC(x=5%、10%和15%)钛基材料体系,通过同轴送粉激光熔覆技术完成了涂层制备。研究表明,增加WC含量不利于改善涂层成形质量,但W... 拟在TC4表面合成Ti-S系自润滑耐磨熔覆层,并探究WC添加对涂层组织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了TC4+Ni-MoS_(2)+xWC(x=5%、10%和15%)钛基材料体系,通过同轴送粉激光熔覆技术完成了涂层制备。研究表明,增加WC含量不利于改善涂层成形质量,但WC添加量变化并未影响涂层析出相种类,三种涂层均包括TiC、Ti_(2)Ni、Ti_(2)S和β-Ti基体;随着WC含量增大,TiC分布数量增多,粒径增大,生长形态由类球状逐渐演变为花瓣状;润滑相MoS_(2)未能在涂层中得到保留,其完全溶解后在钛基熔池体系下合成了与润滑相TiS等形态相似的条状相Ti_(2)S。三种WC含量的涂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均高于TC4基材,磨损机理均为磨粒磨损,但减摩性能均不低于TC4基材,说明原位Ti_(2)S相不具备自润滑功能;WC含量增加虽然有利于增大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但引起了涂层磨损面质量下降,摩擦系数波幅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tc4 Ti_(2)S 微观组织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含量对TC4表面WC增强钛基激光熔覆层组织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操慧珺 张祺雨 +2 位作者 张天刚 甄灏 张志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6-140,共15页
目的增加航空TC_(4)合金的安全服役寿命。方法采用同轴送粉激光熔覆技术在其表面制备了TC_(4)+Ni-MoS_(2)+WC+xY_(2)O_(3)(x=0%、1%、2%、3%、4%,质量分数)耐磨复合涂层,利用着色渗透探伤、XRD、SEM、EDS、EBSD和TEM等多种检测手段和设... 目的增加航空TC_(4)合金的安全服役寿命。方法采用同轴送粉激光熔覆技术在其表面制备了TC_(4)+Ni-MoS_(2)+WC+xY_(2)O_(3)(x=0%、1%、2%、3%、4%,质量分数)耐磨复合涂层,利用着色渗透探伤、XRD、SEM、EDS、EBSD和TEM等多种检测手段和设备,分析了Y_(2)O_(3)添加对涂层组织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3%Y_(2)O_(3)涂层的成形质量最优,所有涂层生成相相同,主要由TiC、Ti_(2)Ni、Ti_(2)S、基体β-Ti以及未熔WC组成。Y_(2)O_(3)与TiC、Ti_(2)S、Ti_(2)Ni之间形成了共格依附生长关系,所有涂层中均有效合成了TiC-Ti_(2)S、TiC-Ti_(2)Ni和Ti_(2)S-Ti_(2)Ni共格复合结构相。随着Y_(2)O_(3)含量增大,基体显露面积增加,其余物相逐步细化、团聚并沿晶界连续生长。所有涂层的显微硬度均高于TC_(4)基材,大小与Y_(2)O_(3)含量呈负相关变化。所有涂层的摩擦因数均高于基材,磨损率均低于基材,摩擦因数和磨损率随着Y_(2)O_(3)含量增加,出现了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规律,其中3%Y_(2)O_(3)涂层的摩擦因数最低(μ=0.4813),耐磨性(3.55×10^(4)mm^(3)/(N·m))和磨损面质量(Ra=21.24μm)最优。结论适量Y_(2)O_(3)有助于改善涂层的成形质量,Y_(2)O_(3)添加并未影响涂层物相种类,且可作为异质形核基底细化相互依附生长的TiC-Ti_(2)S-Ti_(2)Ni共格结构相,除基体相外,Y_(2)O_(3)易吸引其余物相在涂层晶界处钉扎;Y_(2)O_(3)含量增加不能增大涂层显微硬度,所有涂层均不具备减摩性能,但耐磨性均优于TC_(4)基材,适量Y_(2)O_(3)添加可使涂层综合摩擦学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tc4 Y2O3 微观组织 细化机理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