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MCP工艺下Q390钢板厚度、温度场与组织演变的关系
1
作者 礼宾 王泽彬 +2 位作者 兰亮云 程旭 崔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26-130,共5页
采用TMCP工艺制备三种不同厚度的Q390热轧钢板,基于冷却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揭示了厚度对组织演变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冷却条件下,40 mm厚热轧钢板厚度方向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即边部以贝氏体为主,而心部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对... 采用TMCP工艺制备三种不同厚度的Q390热轧钢板,基于冷却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揭示了厚度对组织演变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冷却条件下,40 mm厚热轧钢板厚度方向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即边部以贝氏体为主,而心部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对应显微硬度差值约40 HV;13、20 mm厚热轧钢板厚度方向组织较为均匀,以贝氏体为主,显微硬度分布也相对均匀。温度场有限元分析表明厚板(40 mm)试样的心部组织铁素体+珠光体主要形成于空冷阶段;而对于其他厚度钢板,在水冷阶段,心部和边部获得较为一致的终冷温度和冷速,且均在贝氏体相变温度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90低合金高强钢 热机械控制工艺(tmcp) 显微组织 温度场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碳微合金非调质钢46MnVS5连杆胀断缺陷分析
2
作者 刘运娜 董帅君 +2 位作者 郝彦英 刘献达 张朝磊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142,146,共5页
通过对合金成分、显微组织定量分析以及断口观察和力学性能测定,对中碳微合金非调质钢46MnVS5连杆胀断后变形大、断口不齐两种缺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支连杆抗拉强度达到1120.8~1140.2 MPa,接近标准上限;1^(#)连杆断面收缩率超过标... 通过对合金成分、显微组织定量分析以及断口观察和力学性能测定,对中碳微合金非调质钢46MnVS5连杆胀断后变形大、断口不齐两种缺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支连杆抗拉强度达到1120.8~1140.2 MPa,接近标准上限;1^(#)连杆断面收缩率超过标准要求,达到47.2%~47.7%;2^(#)连杆塑性符合标准,断面收缩率接近标准上限,达到43.2%~44.7%,二者的强塑积达到18052.9~19743.9 MPa·%。性能上断面收缩率超过标准,强塑积过高是产生胀断缺陷的主要原因,提出采用控锻控冷技术精确控制组织和性能是解决这些缺陷的关键。该研究为提升连杆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调质钢 胀断加工 控锻控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345C高强度厚板TMCP工艺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婧 赵德文 +1 位作者 杜林秀 刘相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3-346,共4页
介绍了Q345C厚70 mm钢板的TMCP工艺,实现了对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的控制,研究了控制轧制工艺和钢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钢的组织形貌.结果表明,采用该无热处理的未再结晶区大压下量TMCP工艺试验的厚板,轧后无论采用空冷还是加速... 介绍了Q345C厚70 mm钢板的TMCP工艺,实现了对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的控制,研究了控制轧制工艺和钢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钢的组织形貌.结果表明,采用该无热处理的未再结晶区大压下量TMCP工艺试验的厚板,轧后无论采用空冷还是加速冷却,力学性能都满足GB/T1591-94的要求,且厚度方向力学性能均匀性良好;加速冷却钢板铁素体晶粒细化更为明显,表面与心部铁素体晶粒尺寸稍有差异.为现场生产厚70mm钢板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节省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45C tmcp 组织 力学性能 厚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CP对套管钢30MnCr22的静态再结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晓东 包喜荣 +1 位作者 王宝峰 陈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21-127,共7页
基于热机械控制工艺(TMCP),以经济型P110石油套管钢30MnCr22为研究对象,在Gleeble-1500D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了双道次热压缩实验,测得其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研究了其高温静态再结晶规律。结果表明,30MnCr22钢在热变形... 基于热机械控制工艺(TMCP),以经济型P110石油套管钢30MnCr22为研究对象,在Gleeble-1500D热模拟实验机上进行了双道次热压缩实验,测得其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研究了其高温静态再结晶规律。结果表明,30MnCr22钢在热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道次间隙时间的延长、变形程度的加大和应变速率的加快,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更容易发生静态再结晶。采用Origin软件对各种变形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进行了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30MnCr22钢的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结合30MnCr22钢静态再结晶规律,分析了TMCP条件下无缝钢管的再结晶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MnCr22钢 再结晶 控制轧制 热机械控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100管线钢的组织性能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民 马秋花 +1 位作者 杜林秀 刘相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85-988,共4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研究了X100管线钢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晶粒取向及析出物.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控轧控冷两阶段轧制工艺轧制出实验钢平均屈服强度达到724 MPa,屈强比0.87,夏比冲击功在-60℃仍有255 J,韧脆转变温度...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研究了X100管线钢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晶粒取向及析出物.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控轧控冷两阶段轧制工艺轧制出实验钢平均屈服强度达到724 MPa,屈强比0.87,夏比冲击功在-60℃仍有255 J,韧脆转变温度在-60℃以下.平均有效晶粒尺寸为2.43μm,大角度晶界占78.8%,尺寸在10 nm左右的析出物与位错相互缠结起到了良好的析出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 有效晶粒尺寸 晶界 析出物 控轧控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控轧控冷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智 马春雨 +1 位作者 吴蒙华 刘常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9-30,共2页
在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对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贝氏体转变机制问题。结果表明,控轧控冷代替常规轧后回火工艺的途径是可行的,同时有力地支持了粒状贝氏体的扩散型长大学说。
关键词 控轧控冷 非调质钢 贝氏体 台阶长大 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780 MPa级热轧高强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衣海龙 徐洋 +2 位作者 徐兆国 刘振宇 王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7-39,共3页
采用热连轧机组和控轧控冷工艺轧制出780MPa级高强钢;并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伸试验机等对其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组织主要为细晶铁素体和分布在铁素体晶界处的碳化物;试验钢的屈服强度为730MPa,抗拉强... 采用热连轧机组和控轧控冷工艺轧制出780MPa级高强钢;并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伸试验机等对其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组织主要为细晶铁素体和分布在铁素体晶界处的碳化物;试验钢的屈服强度为730MPa,抗拉强度达到790MPa,应变硬化指数和塑性应变比分别为0.12和0.85,达到了很好的强韧性匹配;细化的铁素体晶粒及尺寸细小的(Nb,Ti)(C,N)析出物有效提高了试验钢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控轧控冷 碳化物 析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轧制热机械控制工艺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晓东 郭锋 +1 位作者 包喜荣 王宝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0-24,共5页
由于钢管轧制变形复杂且不易控制,钢管强韧性的提高主要靠传统的离线热处理来实现。热机械控制工艺(TMCP)在钢管轧制中的应用还不广泛,有关无缝钢管轧制TMCP的系统研究报道很少。介绍了TMCP在钢管轧制中的一些具体应用,并重点对钢管轧制... 由于钢管轧制变形复杂且不易控制,钢管强韧性的提高主要靠传统的离线热处理来实现。热机械控制工艺(TMCP)在钢管轧制中的应用还不广泛,有关无缝钢管轧制TMCP的系统研究报道很少。介绍了TMCP在钢管轧制中的一些具体应用,并重点对钢管轧制TMCP的研究思路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TMCP技术代表了钢管轧制和热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其应用对于提高钢管的强韧性,实现钢管的减量化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机械控制工艺(tmcp) 钢管 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 强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速冷却装置的开发及其在管线钢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田勇 王昭东 +1 位作者 王国栋 马长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1-1144,1149,共5页
考虑到传统层流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低、冷却均匀性差,无法满足中厚板低成本减量化的生产需求,因此开发出超快速冷却装置.超快速冷却装置的喷嘴与钢板的距离较近,以一定的角度沿轧制方向将一定压力的水喷射到板面,将板面残存水与钢板之... 考虑到传统层流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低、冷却均匀性差,无法满足中厚板低成本减量化的生产需求,因此开发出超快速冷却装置.超快速冷却装置的喷嘴与钢板的距离较近,以一定的角度沿轧制方向将一定压力的水喷射到板面,将板面残存水与钢板之间形成的气膜吹扫掉,从而达到钢板和冷却水之间的完全接触,实现核沸腾,进而大幅度提高冷却效率和冷却均匀性.将超快速冷却装置应用于国内某宽厚板生产线,并在此冷却装置上开发出低成本管线钢.与传统层流冷却装置生产的管线钢相比,采用超快冷工艺可大幅降低管线钢的合金含量并提高板形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控制冷却 超快冷 管线钢 合金减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Ti微合金化热轧多相钢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东升 朱伏先 +1 位作者 张明亚 李艳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3-807,共5页
通过两阶段控轧和随后的三段冷却,获得了14mm厚的Nb-Ti微合金化热轧多相钢板.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由... 通过两阶段控轧和随后的三段冷却,获得了14mm厚的Nb-Ti微合金化热轧多相钢板.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马氏体组成;其平均屈服强度为518MPa,抗拉强度为616MPa,延伸率高达41%;组织中大量的铁素体大角度晶界、近似等轴状铁素体晶粒和较小尺寸贝氏体束的存在,大大提高了试验钢的塑性;铁素体和贝氏体组织的细化,细小的(Nb,Ti)C粒子以及铁素体晶粒和贝氏体板条内的位错提高了试验钢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TI微合金钢 热轧多相钢 控轧控冷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390C高强结构钢热轧板的开发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亚强 王安东 +3 位作者 宋进英 李红斌 张荣华 陈连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1-174,182,共5页
在Q345C钢的基础上,通过成分设计和控轧控冷(TMCP)工艺优化,开发出一种新型高强结构钢Q390C。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测定了Q390C钢的CCT曲线,研究了它的高温热塑性,分析工艺对室温组织的影响规律,以及终冷温度与屈强比之间的关系。... 在Q345C钢的基础上,通过成分设计和控轧控冷(TMCP)工艺优化,开发出一种新型高强结构钢Q390C。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测定了Q390C钢的CCT曲线,研究了它的高温热塑性,分析工艺对室温组织的影响规律,以及终冷温度与屈强比之间的关系。二阶段控轧控冷制工艺参数为:粗轧开轧温度1020~1150℃,二次开轧温度920~940℃,终轧温度820~850℃,终冷温度660~680℃,矫直离线后堆冷冷速1~2℃/s,最终产品厚度控制在15~30 mm。通过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Q390C高强结构钢热轧板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结构钢 Q390C钢 热轧板 控冷控轧工艺(tmcp) 屈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OS-PM工艺下中厚板冷却速度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丙兴 胡啸 +1 位作者 王昭东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9-512,共4页
以国内某4300mm中厚板生产线轧后先进冷却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中厚板轧后冷却过程中冷却速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换热、喷嘴形式及集管水流密度等因素对冷却速度的影响,确定出不同厚度规格钢板的冷却速度控制范围.建立了... 以国内某4300mm中厚板生产线轧后先进冷却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中厚板轧后冷却过程中冷却速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换热、喷嘴形式及集管水流密度等因素对冷却速度的影响,确定出不同厚度规格钢板的冷却速度控制范围.建立了冷却速度计算模型,并结合自学习方法实现对冷却速度的高精度控制.利用该控制系统对12MnNiVR进行轧后冷却过程控制,结果表明被控钢板具有较高的冷却速度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cp技术 超快速冷却 加速冷却 冷却速度 自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及热处理制度对Q420厚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婧 赵德文 刘相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05-1110,共6页
介绍了规格100 mm Q420特厚板的物理模拟过程,分析了不同变形和热处理工艺对Q420特厚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不同质量级别Q420厚板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采用TMCP工艺钢板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均优于采用UPR工艺的钢板,且相应位置... 介绍了规格100 mm Q420特厚板的物理模拟过程,分析了不同变形和热处理工艺对Q420特厚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不同质量级别Q420厚板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采用TMCP工艺钢板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均优于采用UPR工艺的钢板,且相应位置铁素体晶粒较细小;热轧钢板正火热处理显著改善了钢的塑性和韧性,但是降低了钢的强度;不同热轧工艺厚板在相同的正火温度下,热处理后钢板的强韧性相差较小,热处理前的轧制方式对热处理后钢板的组织和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420钢 厚板 tmcp 正火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Q390C连铸坯轧制Q460qE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伟 赵德文 +1 位作者 秦小梅 刘相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07,212,共4页
用Nb+V+Ti微合金化的Q390C连铸坯,通过TMCP工艺,成功升级到Q460qE,钢板力学性能达到Q460qE标准要求.两次工业试验的主要工艺为:粗轧温度范围1000-1100℃;精轧开轧温度(890±10)℃,终轧温度(820±10)℃;开冷温度(... 用Nb+V+Ti微合金化的Q390C连铸坯,通过TMCP工艺,成功升级到Q460qE,钢板力学性能达到Q460qE标准要求.两次工业试验的主要工艺为:粗轧温度范围1000-1100℃;精轧开轧温度(890±10)℃,终轧温度(820±10)℃;开冷温度(780±10)℃,终冷温度(630±10)℃,水冷冷速12℃/s;精轧段总压下量不小于60%.由于奥氏体未再结晶区累积大压下量轧制有利于形成高密度的奥氏体晶界,从而增加铁素体形核速率,细化晶粒.此工艺得到的组织表面层为细小多边形铁素体加贝氏体,中间层为铁素体加珠光体.检测表明此组织的钢板具有良好的拉伸与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 tmcp工艺 未再结晶区 晶粒细化 Q460q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80管线钢焊接与焊缝开裂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周桂娟 童志 +3 位作者 陈晓华 郑文跃 熊道英 王艳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72,共9页
为了提升油气运输的经济性,保证油气运输管道系统可靠性,管道工程不断向着高强度、高韧性、大管径的趋势发展。其中X80管线钢在新型高级别管线钢中应用最广,但由于近几年涉及环焊缝的失效事故,环焊缝的服役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有关X80管... 为了提升油气运输的经济性,保证油气运输管道系统可靠性,管道工程不断向着高强度、高韧性、大管径的趋势发展。其中X80管线钢在新型高级别管线钢中应用最广,但由于近几年涉及环焊缝的失效事故,环焊缝的服役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有关X80管线钢焊接接头组织性能以及接头裂纹产生原因的探究也日趋深入。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X80管线钢基材制备工艺和显微组织、相关焊接接头组织性能和开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究了X80钢裂纹产生的原因。环焊缝开裂主要是焊口组织、残余应力和氢效应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氢致开裂的主要因素及相关规律可总结为:(1)焊接热输入量直接影响接头质量;(2)热影响区晶粒大小,粗大的晶粒会导致热影响区局部软化;(3)X80管线钢强度高,与低级别管线钢(<X70级别)相比具有更强的冷裂倾向,焊后热处理能够有效抑制氢致裂纹;(4)夹杂物界面、铁素体与M-A岛界面以及M-A岛内部界面都是裂纹形核的位置。为提升管道的抗氢脆性能,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合金成分和调整工艺增加氢陷阱数,使氢在管线钢中均匀分布,同时细化组织;另一方面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优化焊接工艺参数以提高焊接接头的抗氢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控轧控冷(tmcp) 焊接 裂纹 氢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微合金化汽车大梁钢510L的组织性能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其源 周晓光 +1 位作者 刘振宇 吴思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9-344,共6页
通过层流冷却及卷取过程模拟实验和实验室热轧实验研究了冷却工艺参数对Ti微合金化汽车大梁钢510L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在生产现场进行了工业试制.结果表明,大冷速有利于弥散细小的Ti C粒子析出,冷速和终冷温度对实验钢强度的影响是细... 通过层流冷却及卷取过程模拟实验和实验室热轧实验研究了冷却工艺参数对Ti微合金化汽车大梁钢510L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在生产现场进行了工业试制.结果表明,大冷速有利于弥散细小的Ti C粒子析出,冷速和终冷温度对实验钢强度的影响是细晶强化、析出强化和相变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N含量显著影响Ti的析出强化效果,在冶炼时应严格控制钢中的N含量,否则将对钢板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实现了低成本Ti微合金化汽车大梁钢510L的批量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微合金化 510L 控轧控冷 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规格X80管线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四军 朱海宝 +1 位作者 周平 武会宾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85-88,共4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22 mm厚的X80管线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取新型成分设计的厚规格X80管线钢,在实验室控轧控冷工艺下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当最终水冷速度为20℃/s时,实验钢有着最佳的力学性能,这归因于Mn... 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22 mm厚的X80管线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取新型成分设计的厚规格X80管线钢,在实验室控轧控冷工艺下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当最终水冷速度为20℃/s时,实验钢有着最佳的力学性能,这归因于Mn、Cr、Mo等提高钢淬透性元素以及冷却时内部主要为均匀细小的针状铁素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钢 淬透性 力学性能 控轧控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低碳钒钢强韧化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辰硕 高彩茹 +1 位作者 苏冠侨 高秀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1-344,394,共5页
采用不添加Mo,Cr,Ni,低成本V-N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对实验钢进行控轧控冷(TMCP)实验,探讨其相变机理与析出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热轧微观组织和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不添加Mo,Cr,Ni,低成本V-N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对实验钢进行控轧控冷(TMCP)实验,探讨其相变机理与析出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热轧微观组织和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显微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及少量三角状M/A岛,析出的细小V(C,N)粒子呈不规则的椭球状,较均匀弥散地分布于铁素体基体内部.实验钢的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为618,701 MPa,断后延伸率19%,冷弯性能合格,扩孔率达到94%,延伸凸缘性能及低温冲击性能良好,满足轮辐用钢的加工要求.细晶强化、固溶强化、析出强化、相变强化为主要强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钒钢 控轧控冷 强化机制 贝氏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再结晶区变形温度对微合金钢晶粒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舒雄鹏 唐帅 +1 位作者 周晖 李琪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51,共4页
采用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奥氏体再结晶区变形温度对微合金钢晶粒细化和宏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再结晶区变形温度显著影响钢材的显微组织。变形温度由1100℃降至1000℃,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由60.0μm大幅度细化至34.1μm,细化了43.2%... 采用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奥氏体再结晶区变形温度对微合金钢晶粒细化和宏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再结晶区变形温度显著影响钢材的显微组织。变形温度由1100℃降至1000℃,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由60.0μm大幅度细化至34.1μm,细化了43.2%。最终获得了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铁素体晶粒尺寸也实现了显著的细化,由15.5μm细化至8.8μm,细化程度达43.2%。但奥氏体再结晶区变形温度对宏观硬度的影响不大。因此,为了提高钢材,尤其是厚板的强韧性,再结晶区变形温度应适当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cp 奥氏体再结晶区 变形温度 热模拟 显微组织 组织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取温度对热轧F/B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沈鑫珺 裴新华 +1 位作者 唐帅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0-1123,共4页
采用轧后空冷+超快速冷却工艺,研究卷取温度对热轧铁素体/贝氏体(F/B)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卷取温度由504℃降至250℃时,铁素体体积分数变化很小(85.7%-87.8%),铁素体晶粒尺寸变化也很小(3.6-3.7μm... 采用轧后空冷+超快速冷却工艺,研究卷取温度对热轧铁素体/贝氏体(F/B)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卷取温度由504℃降至250℃时,铁素体体积分数变化很小(85.7%-87.8%),铁素体晶粒尺寸变化也很小(3.6-3.7μm),组织中的硬相由以贝氏体为主转变为以马氏体为主;实验钢的抗拉强度由510MPa升至597MPa,屈服强度由475MPa降至389MPa,延伸率变化较小(32.2%~35.0%).另外,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铁素体与贝氏体或马氏体间的变形协调能力降低,使扩孔过程中微孔提前形核,同时加快了已有微孔的长大及合并过程,导致试样发生的塑性变形减小,扩孔性能降低,扩孔率由101.4%降至5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F B双相钢 新一代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超快速冷却 卷取温度 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扩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