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马赫数下的内并联式TBCC模态转换控制
1
作者 于华锋 郭迎清 王佳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56-3462,共7页
随着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越来越受到重视。模态转换是制约TBCC发动机投入实用的障碍之一,有必要对这个过程中的控制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模型综合方式,实现一维进气道、冲压发动机及涡轮发动机的综合迭代,... 随着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越来越受到重视。模态转换是制约TBCC发动机投入实用的障碍之一,有必要对这个过程中的控制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模型综合方式,实现一维进气道、冲压发动机及涡轮发动机的综合迭代,基于MATLAB/Simulink环境构建了适用于控制系统设计的TBCC模型。对单模态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在最小改动原则上提出模态转换控制器架构;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工具给出控制器设计方法。给出变马赫数仿真的意义,通过2.5~3马赫数下的模态转换仿真验证了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可以保证TBCC发动机处于安全状态,变马赫数模态转换阶段推力波动小于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模态转换 变马赫数 控制系统设计 多变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板与侧壁缝隙对TBCC排气系统性能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世杰 葛建辉 +1 位作者 马钊 徐惊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53-3565,共13页
为研究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排气系统的分流板与侧壁之间的缝隙对其性能的影响,利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不同缝隙长度和宽度下喷管性能参数变化规律,针对涡轮通道和冲压通道在不同工作状态下有无缝隙对喷管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排气系统的分流板与侧壁之间的缝隙对其性能的影响,利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不同缝隙长度和宽度下喷管性能参数变化规律,针对涡轮通道和冲压通道在不同工作状态下有无缝隙对喷管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喷管双通道均为欠膨胀状态时,分流板与侧壁之间存在缝隙漏气的情况下,对于漏出气体的涡轮通道,随着缝隙长度的增加,其推力系数下降、升力增加,而冲压通道推力系数几乎无变化,但升力增加。缝隙宽度变化对喷管性能的影响与长度的影响规律一致。此外,通过对不同喷管工作状态的研究发现,缝隙的存在会降低推力系数,缝隙的相对宽度为0.033、相对长度为0.31时,2.8%的漏气量能造成超过1%的推力系数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 分流板 缝隙 漏气 推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式TBCC发动机多方案安装布局对比分析
3
作者 黄发 兰甫 +3 位作者 钟世林 龚晓庆 陈晖 庄福建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7,共9页
针对并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由于双动力、双通道、几何非对称带来的安装及传力难点,选取燃气涡轮发动机、冲压燃烧室和单边膨胀组合喷管(SERN)3个不同安装单元作为研究对象,根据3个安装单元的连接组合形式以及安装节点不同布... 针对并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由于双动力、双通道、几何非对称带来的安装及传力难点,选取燃气涡轮发动机、冲压燃烧室和单边膨胀组合喷管(SERN)3个不同安装单元作为研究对象,根据3个安装单元的连接组合形式以及安装节点不同布置形式,设计了6种安装方案,分析了不同安装方案在机动载荷和气动载荷下的载荷传递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全浮动与冲压喷管刚性连接方案、全刚性与涡轮喷管刚性连接方案的受力特点相似;全浮动连接方案主安装节受力最大;全刚性方案传力相对全浮动方案的更优,前者相对后者主安装节受力在限制载荷下减小57%,在极限载荷下减小55%;在全刚性方案中,主安装节设置在涡轮单元上比在SREN上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安装方案 安装布局 燃气涡轮发动机 冲压燃烧室 单边膨胀组合喷管 载荷分析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CC进气道研究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华军 郭荣伟 李博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3-620,共8页
介绍了TBCC发动机的组合方案及相对应的进气道方案,通过对国外TBCC进气道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的详细分析,阐述了不同布局方式的TBCC进气道的优劣点,总结了发展TBCC进气道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TBCC进气道技术当前... 介绍了TBCC发动机的组合方案及相对应的进气道方案,通过对国外TBCC进气道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的详细分析,阐述了不同布局方式的TBCC进气道的优劣点,总结了发展TBCC进气道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TBCC进气道技术当前有待突破的首要问题,意在为发展TBCC进气道技术提供基本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进气道 高超声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CC发动机用进气道设计及沿飞行轨迹斜板角度优化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蔡元虎 张建东 王占学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5-619,共5页
基于Oswatitsch的最佳波系理论、Kantronitz准则和CFD技术,开展了TBCC发动机用二维混压式几何可调进气道的设计研究。基于一维气动热力学理论和CFD技术,完成了沿飞行轨迹斜板角度的优化和典型工作点上进气道特性的计算。计算表明,基于... 基于Oswatitsch的最佳波系理论、Kantronitz准则和CFD技术,开展了TBCC发动机用二维混压式几何可调进气道的设计研究。基于一维气动热力学理论和CFD技术,完成了沿飞行轨迹斜板角度的优化和典型工作点上进气道特性的计算。计算表明,基于一维气动热力学理论、Oswatitsch最佳波系理论、Kantronitz准则和CFD技术,且有附面层抽吸设计的进气道能够满足沿飞行轨迹的TBCC发动机性能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内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进气道 气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CC内涵流动模拟试验模型设计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程晓军 范育新 +2 位作者 宫继双 韩启祥 王家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9-224,共6页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因其性能优越性,已引起世界各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为了模拟TBCC的试验条件,提供符合核心机条件的高温燃气是必要手段。本文设计了一个结构简单易于控制的TBCC核心射流试验模拟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因其性能优越性,已引起世界各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为了模拟TBCC的试验条件,提供符合核心机条件的高温燃气是必要手段。本文设计了一个结构简单易于控制的TBCC核心射流试验模拟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点火工作可靠,燃烧效率高,可以产生0.236~0.342kg/s的750~1050K的高温燃气,模型出口马赫数、温度和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布均匀,可以满足TBCC超级燃烧室试验进口条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核心射流 燃烧效率 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带中心体的TBCC可调喷管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河峡 谭慧俊 +2 位作者 周唯阳 田方超 庄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8-664,共7页
针对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Turbine-based combined cycle engine,TBCC)喷管工作范围宽广、需同时实现喉道面积与出口面积调节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带中心体的TBCC可调喷管设计方案,并对其静特性和带外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 针对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Turbine-based combined cycle engine,TBCC)喷管工作范围宽广、需同时实现喉道面积与出口面积调节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带中心体的TBCC可调喷管设计方案,并对其静特性和带外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喷管方案具有较好的静特性,其典型状态下的推力系数分别为0.90,0.97和0.98。在引入外流干扰后,低马赫数情况下(Ma=0.8)外流对可调喷管的过膨胀现象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故其推力系数较静特性提高了6.7%。而高马赫数情况下(Ma=2.8,4.0)外流虽然可显著改变喷口下游的流动结构,但对喷管内流道及中心体的壁面压力分布影响甚微,故推力系数没有变化,仍分别为0.97和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 可调喷管 外流干扰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并联式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君 袁化成 郭荣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1-469,共9页
针对组合动力(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非定常气动现象,采用稳态/非稳态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关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与流动机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向冲压发动机工作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内出现结尾激波沿... 针对组合动力(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非定常气动现象,采用稳态/非稳态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关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与流动机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涡轮发动机工作状态向冲压发动机工作模态转换过程中,进气道内出现结尾激波沿流向前后振荡现象,振荡频率约为130 Hz;当冲压流道反压引起的激波未前传至模态转换分流板前时,冲压发动机工作状态对结尾激波振荡不产生影响。在相同的发动机工作状态下,随着模态转换速度的增加,结尾激波振荡频率逐渐增大。文中研究的进气道内结尾激波振荡现象可通过亚声速管道内波的传播理论进行解释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 组合动力进气道 进气道模态转换 激波振荡 非稳态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CC发动机用二级混压式进气道压缩段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商旭升 何宇峰 +1 位作者 李垠广 蔡飞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5-371,共7页
为了适应TBCC发动机宽马赫数进气需求,基于Oswatitsch的最佳波系理论和CFD技术,考虑变比热、激波与附面层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分别选取飞行马赫数Ma=4,高度H=21300m和飞行马赫数Ma=6,高度H=26600m为设计点,对TBCC发动机二级混压式进气道... 为了适应TBCC发动机宽马赫数进气需求,基于Oswatitsch的最佳波系理论和CFD技术,考虑变比热、激波与附面层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分别选取飞行马赫数Ma=4,高度H=21300m和飞行马赫数Ma=6,高度H=26600m为设计点,对TBCC发动机二级混压式进气道进行了初步设计,分析并比较了两种方案进气道的设计点和非设计点性能及二维流场。计算结果表明:不考虑粘性影响,本文设计的进气道能够满足沿飞行轨迹的TBCC发动机性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内外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一体化 起动性能 变比热 tbcc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与TBCC方案简介 被引量:29
10
作者 陈大光 《航空发动机》 2006年第3期10-13,共4页
介绍了TBCC(燃气涡轮发动机为基础的联合(组合)循环)方案,以及以TBCC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高超声速攻击机方案。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 涡轮加速器 冲压发动机 变循环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型TBCC推进系统变维度一体化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君 袁化成 张锦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4,共9页
为了缩短组合动力系统内外流一体化数值仿真时间,加快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进度,基于商业软件发展了一种飞行器进/排气系统多维仿真与发动机等效一维模型相结合的TBCC推进系统变维度一体化数值仿真方法,其中进/排气系统采用多维数值仿真... 为了缩短组合动力系统内外流一体化数值仿真时间,加快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进度,基于商业软件发展了一种飞行器进/排气系统多维仿真与发动机等效一维模型相结合的TBCC推进系统变维度一体化数值仿真方法,其中进/排气系统采用多维数值仿真,涡轮发动机采用部件特性的数学模型,冲压发动机采用准一维数学模型,结合商业软件通过边界条件调用,实现变维度一体化数值仿真。数值仿真对比分析表明:TBCC推进系统等效一维模型模拟结果与GasTurb 10和风洞试验结果变化规律一致吻合较好,误差不大于3.0%;采用变维度数值模拟方法对某TBCC推进系统沿飞行轨迹加速爬升过程的分析表明,进气道总收缩比从2.0增大到5.5,喷管面积比从1.2增大到7.8。涡轮模态时,TBCC喷管出现明显过膨胀现象;冲压模态时,喷管的落压比随马赫数增大从8.3逐渐增大至20.4,过膨胀现象减弱,从而验证了多维与一维耦合数值仿真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cc推进系统 内外流一体化 变维度数值仿真 涡轮发动机模型 准一维冲压发动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Ma0~4 TBCC进气道气动设计及性能分析
12
作者 袁化成 刘君 郭荣伟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41,共9页
从TBCC推进系统总体性能需求出发,给出了TBCC进气道捕获面积以及模态转换马赫数确定过程。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平动式模态转换装置的马赫数0~4内并联TBCC进气道气动方案设计,给出了进气道单自由度几何调节机构方案及其几何调节规律。通... 从TBCC推进系统总体性能需求出发,给出了TBCC进气道捕获面积以及模态转换马赫数确定过程。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平动式模态转换装置的马赫数0~4内并联TBCC进气道气动方案设计,给出了进气道单自由度几何调节机构方案及其几何调节规律。通过对涡轮通道典型几何参数的规律化研究,结果表明:方转圆段几何长度、中心点ym值以及面积变化规律对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及马赫数影响较小,对进气道出口流场的均匀度影响较大;就研究的进气道而言,选取方转圆段几何长度为3m,中心控制点ym=1.5,沿程截面面积变化规律为"先急后缓"的设计较为适宜;Ma=4.0时,设计的TBCC变几何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为0.45,Ma=2.2时,总压恢复系数和畸变分别为0.79和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推进系统 tbcc进气道 变几何机构 平动式模态转换 方转圆扩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来流下TBCC变几何进气道的数值优化
13
作者 黄辉先 庄选 +1 位作者 李斌 李燕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31-1936,共6页
为提高内并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进气道的工作特性,设计了一种带多级楔板的扩压段二维进气道。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非均匀来流对其流场特性及性能参数的影响,并与非均匀来流对常规型进气道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 为提高内并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进气道的工作特性,设计了一种带多级楔板的扩压段二维进气道。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非均匀来流对其流场特性及性能参数的影响,并与非均匀来流对常规型进气道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带多级楔板的扩压段二维进气道性能受非均匀来流影响更小,扩压段内出口流场有明显的提升;模态转换状态下,与常规型进气道相比,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平均增大10%,总压畸变指数平均降低15%左右,冲压出口马赫数均小于0.41,出口温升比降低。从而使得发动机推力增加,耗油率降低,改善了TBCC发动机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变几何进气道 非均匀来流 数值模拟 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活门对串联TBCC排气系统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林坚强 徐惊雷 +2 位作者 葛建辉 秦启豪 宋光韬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45-2454,共10页
为了改善串联式TBCC (Turbine based combined cycle)排气系统在低压比状态下的工作性能,对有无辅助活门的两种串联式TBCC组合喷管开展了数值模拟,并对含辅助活门的串联式组合喷管进行了实验研究,来探究辅助活门对串联式组合喷管气动性... 为了改善串联式TBCC (Turbine based combined cycle)排气系统在低压比状态下的工作性能,对有无辅助活门的两种串联式TBCC组合喷管开展了数值模拟,并对含辅助活门的串联式组合喷管进行了实验研究,来探究辅助活门对串联式组合喷管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辅助活门结构能够减少主流喷管外壁面的流动分离区范围和内流总压损失,有效地提高了组合喷管内推力。含辅助活门型组合喷管能够引射环境气流,减少引射喷管壁面的回流区范围与底部阻力,从而减少推力损失,提升组合喷管整体性能。提高次流压比或降低主流压比,主流喷管出口处欠膨胀程度降低,声速线往下游方向移动,主流流量减少。提高主流压比或者次流压比都能使辅助活门引射环境气流量增加。辅助活门进气通道距离会影响次流射流与引射喷管的相对位置,距离过小或过大都会造成引射环境气流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排气系统 喷管 风洞实验 数值模拟 回流区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式TBCC单边膨胀组合喷管安装及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发 王恒 +4 位作者 钟世林 龚晓庆 陈晖 徐庆锋 刘洋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针对单边膨胀组合喷管(Single expansion ramp nozzle,SERN)不规则几何结构设计难题,以提高SERN结构刚度、强度为目标,从安装布局方案以及承力结构拓扑优化两个方面开展设计工作,分析了不同位置安装节点对载荷分布、关键位置变形的影响... 针对单边膨胀组合喷管(Single expansion ramp nozzle,SERN)不规则几何结构设计难题,以提高SERN结构刚度、强度为目标,从安装布局方案以及承力结构拓扑优化两个方面开展设计工作,分析了不同位置安装节点对载荷分布、关键位置变形的影响,基于拓扑优化方法,建立了SERN部件级结构概念设计方法和流程,实现了SERN的结构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新增辅助侧拉杆能减小关键位置的变形,同时往左上方移动侧拉杆、右上方移动辅助安装节以及左下方移动主安装节有利于关键位置变形控制和各安装节点载荷的合理分布;优化后的安装方案相比初步安装方案,最大关键位置变形下降了83%,主安装节最大载荷下降了35%,辅助安装节最大载荷下降了55%。设计的SERN结构随TBCC发动机完成了高马赫数模态转换试验,试验后结构状态良好,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排气系统 安装方案 单边膨胀组合喷管 结构拓扑优化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CC旋流燃烧涡扇模态下的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翟文辉 范育新 +1 位作者 陶华 陈玉乾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为减小整流段和钝体造成的损失,针对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TBCC)燃烧室,基于离心力燃烧加速火焰传播的机理,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旋流进口位置、旋流角度及其组合方式下的流场特征,以及不同燃油喷射粒径在离心力场下的油雾场分布... 为减小整流段和钝体造成的损失,针对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TBCC)燃烧室,基于离心力燃烧加速火焰传播的机理,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旋流进口位置、旋流角度及其组合方式下的流场特征,以及不同燃油喷射粒径在离心力场下的油雾场分布特性。研究发现:相比于单一位置的旋流进口及旋流角度,利用不同旋流位置及不同旋流角度的组合方式,总压损失虽然有所增大,但切向速度衰减较快;对于不同的燃油喷射粒径,70μm粒径的油珠相比于50μm的受到的离心力较大,所需掺混距离缩短,其油雾分布特性更符合燃烧室温度分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涡扇模态 旋流 超紧凑 离心力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参数分析的涡轮基组合动力系统用高速涡轮发动机构型方案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天宇 韩佳 +2 位作者 刘旭阳 徐雪 刘太秋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在涡轮基组合动力系统的使用场景中,高速涡轮发动机为了实现起飞、跨声速、模态转换等状态下的性能指标,需要扩展使用速域范围,兼顾多状态推力性能,对于发动机构型和循环参数选取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开展基于循环参数分析的高速涡轮发动... 在涡轮基组合动力系统的使用场景中,高速涡轮发动机为了实现起飞、跨声速、模态转换等状态下的性能指标,需要扩展使用速域范围,兼顾多状态推力性能,对于发动机构型和循环参数选取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开展基于循环参数分析的高速涡轮发动机构型方案设计,通过分析高速涡轮发动机在不同速域下的使用需求,明确发动机的技术特征,并从性能、结构、技术发展趋势等多角度对高速涡轮发动机构型进行分析,针对双转子涡扇构型的高速涡轮发动机开展循环参数分析,明确压比、涵道比和涡轮前温度对发动机不同工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循环是高速涡轮发动机的理想构型方案。现阶段应基于双转子涡扇构型逐步集成变循环特征部件,并通过合理的循环参数匹配,实现高低速性能的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高速涡轮发动机 构型 循环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冲压组合喷管运动机构布局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春梅 王恒 +3 位作者 王俊 钟世林 蒲永彬 任亚强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8,共6页
组合喷管运动机构是并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技术验证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TBCC发动机的布局方案及相应喷管方案,通过详细分析国外TBCC组合喷管运动机构研究情况,阐述了不同发动机布局下组合喷管运动机构的概念方案,揭示... 组合喷管运动机构是并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技术验证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TBCC发动机的布局方案及相应喷管方案,通过详细分析国外TBCC组合喷管运动机构研究情况,阐述了不同发动机布局下组合喷管运动机构的概念方案,揭示了2种并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组合喷管运动机构的技术特点。展望了高马赫数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组合喷管运动机构布局的未来发展方向,即开发静强度以及结构轻量化、刚度、热等多学科协同设计优化技术、流固热耦合的运动仿真分析方法和加温加载试验技术以及新型耐高温高强度材料应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组合喷管 运动机构 布局方案 流固热耦合 加温加载试验 耐高温高强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音速飞行器及其关键技术简论 被引量:44
19
作者 杨亚政 李松年 杨嘉陵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7-550,共14页
简要评述了高超音速飞行器及其关键技术,包括:高超音速飞行的定义、高超音速流动的特征、高超飞行覆盖范围、高超飞行器蒙皮温度、以及高超飞行设计特点;高超飞行器的背景;高超飞行器研制的发展简史,及经验与思考;吸气式高超飞行器典型... 简要评述了高超音速飞行器及其关键技术,包括:高超音速飞行的定义、高超音速流动的特征、高超飞行覆盖范围、高超飞行器蒙皮温度、以及高超飞行设计特点;高超飞行器的背景;高超飞行器研制的发展简史,及经验与思考;吸气式高超飞行器典型设计过程、发展战略、技术规划、和关键技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音速流动 吸气式高超飞行器 涡轮发动机冲压喷气发动机 涡轮基组合循环 火箭基组合循环 热防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并联式进气道的气动特性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龙 李博 +2 位作者 梁德旺 黄国平 雷雨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7-672,共6页
为了研究工作马赫数范围0~5的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进气道的工作特性,对一种内并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TBCC)变几何进气道进行了型面设计并对其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进气道在各典型工作状态下的流场特征,在不采用附... 为了研究工作马赫数范围0~5的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进气道的工作特性,对一种内并联式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TBCC)变几何进气道进行了型面设计并对其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进气道在各典型工作状态下的流场特征,在不采用附面层抽吸的条件下进气道在各典型飞行马赫数下均能正常起动。以设计巡航状态和过渡工作状态为例,分析了反压变化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道出口反压对进气道性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进气道在过渡工作状态时,两流道之间存在气动耦合效应。文中还给出了进气道气动参数随飞行条件变化的特性曲线,初步研究了影响进气道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该进气道在典型飞行工况下的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可调进气道^+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