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水土保持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
作者 许文盛 张文杰 +3 位作者 张志华 李力 蔡道明 杨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新时代差异化的城市发展水平、复杂化的城市行业交叉、精细化的城市管理要求对城市水土保持的任务目标、工作内容、范围边界提出新的挑战。为此,笔者力求系统梳理我国城市水土保持...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新时代差异化的城市发展水平、复杂化的城市行业交叉、精细化的城市管理要求对城市水土保持的任务目标、工作内容、范围边界提出新的挑战。为此,笔者力求系统梳理我国城市水土保持的发展历程,诠释新时代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探讨城市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并提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水土保持起步晚、发展快,具有与城镇化同步、与建设行业交叉、与城市治理融合等特点;城市水土流失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圈层分异的规律,其变化与城市内部差异化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现状密切相关;现阶段的城市水土保持需要在维持供给和支撑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其泥沙拦截、水源涵养、人居环境维护等调节和文化服务功能,突出分区、分类、分级的差别化理念,注重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和生态性,从设计、施工等环节完善与城市特征、要求相适应的规范标准;未来的城市水土保持发展应重点围绕基础理论研究、行业技术发展、政府监督管理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规划 水土流失防治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安全保障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姚仕明 姚立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目前长江流域基本建立了防洪减灾、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体系,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已初见成效,但影响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问题尚未根除。深入剖析了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特征与防御、水环境质量与重金属污... 目前长江流域基本建立了防洪减灾、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体系,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已初见成效,但影响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问题尚未根除。深入剖析了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特征与防御、水环境质量与重金属污染、水生生境与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现状与水资源调度、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围绕长江流域在水灾害防御、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系统修复、供水安全保障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挑战与重点,提出了防洪体系建设及水利工程优化调度、工业园区与沿江企业优化布局及生产工艺提升、岸线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枯水期用水安全保障与水资源监督管理、水土流失区划与分类治理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支撑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保障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安全 防汛抗旱 水生态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景晓栋 田贵良 程飞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全面分析了水利新质生产力及耐心资本的概念,系统剖析了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耐心资本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机理,其中主要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资源技术创新与应用、产业结构优化与能级提升、生产要素... 全面分析了水利新质生产力及耐心资本的概念,系统剖析了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耐心资本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机理,其中主要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资源技术创新与应用、产业结构优化与能级提升、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及形态变革、水资源管理创新与制度建设、市场协同与风险管理、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以及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8个核心维度;指出耐心资本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协同路径包括完善水资源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提升水利产业的“含新量”、健全水利基础设施投融资长效机制、拓宽多元化投资和融资渠道及强化水利项目的监测和环境评估机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基础设施 耐心资本 水利新质生产力 水资源管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玉县小南山流域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经验与思考
4
作者 徐少华 王柳丹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2期32-34,共3页
右玉县小南山流域水土保持与碳汇交易项目,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融合的成功案例,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该项目通过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构建技术支撑与保障体系,采用航空遥感与实地调查结合的量化评估方法,构建水土保持、侵蚀... 右玉县小南山流域水土保持与碳汇交易项目,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融合的成功案例,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该项目通过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构建技术支撑与保障体系,采用航空遥感与实地调查结合的量化评估方法,构建水土保持、侵蚀减排、增绿增汇三大功能核算体系。评估显示,小南山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的碳汇量成果显著,尤其是森林区贡献突出;生态效益的提升同步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了山西省首次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的突破。未来,碳汇交易需进一步优化监测体系、增强企业参与动力并完善市场机制,以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碳汇市场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碳汇交易 可持续发展 小南山流域 右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玉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李玉龙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2期35-37,共3页
文章聚焦右玉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成效,通过实施一系列涵盖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制度创新、技术模式探索等方面的举措,致力于打造北方农牧交错区水土保持样板,为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研究表明,右玉县的先... 文章聚焦右玉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成效,通过实施一系列涵盖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制度创新、技术模式探索等方面的举措,致力于打造北方农牧交错区水土保持样板,为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研究表明,右玉县的先行区建设对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其成功经验有望在更广泛区域得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 先行区建设 右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3种典型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及效果
6
作者 姚亚美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2期53-56,共4页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易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文章针对山西省黄土区不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展开研究。分析了山西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植物措施配置的影响,阐述了植物措施在水...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易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文章针对山西省黄土区不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展开研究。分析了山西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其对植物措施配置的影响,阐述了植物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重要作用,详细探讨了不同类型开发建设项目(如矿山开采、公路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植物措施配置的原则、适宜植物种类的选择以及配置模式,提出了优化植物措施配置的建议,旨在为山西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植物措施配置方案,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植物措施配置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保护治理 守护绿水青山 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7
作者 马永来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8期1-4,10,I0045,共6页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坚持统筹谋划、扎实做好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夯实制度支撑、推动建立水土保持长效机制,坚持保护为要、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管控,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坚...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坚持统筹谋划、扎实做好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夯实制度支撑、推动建立水土保持长效机制,坚持保护为要、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管控,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加强淤地坝建设和安全运用,坚持流域全覆盖、持续强化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坚持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智慧水土保持建设,使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实效。相较于1990年,2024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7.34%,水土保持率提高了27.57个百分点,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然而黄河流域生态本底脆弱、水土流失量大面广的客观事实仍然存在,水土保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进入新时期,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水土保持提质增效,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通过一体化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持续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着力创新水土保持政策机制、进一步夯实水土保持基础支撑,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惠及民生的“金山银山”,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高质量发展:成效、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2
8
作者 邓蕾 王凯博 +2 位作者 汪晓珍 李继伟 上官周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F0002,共8页
水土保持是新时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核心,在保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黄土高原地区自实施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以来,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等成绩斐然.基于长期监测及生态系统关键过程等研究基础,分析了黄土高原水... 水土保持是新时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核心,在保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黄土高原地区自实施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以来,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等成绩斐然.基于长期监测及生态系统关键过程等研究基础,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成效,剖析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仍未根本改变、生态系统稳定性仍面临巨大挑战、灾害风险依然较为严重、水土保持监管水平薄弱等方面.据此,从该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高质量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未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以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生态治理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砒砂岩区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关键技术与模式 被引量:6
9
作者 姚文艺 王文彪 +2 位作者 申震洲 姚京威 杨才千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探索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途径,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以生态治理难度极大的黄河流域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经济学、生态产业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 探索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途径,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以生态治理难度极大的黄河流域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经济学、生态产业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应遵循的原则,探索了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模式,并开展了示范应用。1)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原理是行为互驱动、效应互补偿,应遵循的原则是“双律适应、适地适生、三方意愿”;2)鉴于砒砂岩覆土区、覆沙区、裸露区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分别构建了小流域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和模式,以坡顶、坡面和沟道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3个地貌单元,选择兼具水土保持功能和饲用、药用、食用等经济开发价值的作物进行生物措施配置,配合注浆固结、抗蚀促生、砒砂岩改性等新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生态治理;3)研发了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改良砒砂岩土壤、砒砂岩复配风沙土+生物改良提质、灌草优化平茬及饲料加工、煤矸石改性资源化利用、高陡边坡抗蚀+控渗+植生固稳、生态果园建植等关键技术;4)基于砒砂岩覆沙区“土壤改良固沙+”(如土壤改良固沙+经济林种植、土壤改良固沙+梭梭草套种甘草等)生态治理模式的实践与示范,探索实施了“政府支持,科技支撑,企业产业化+公益性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多元投资、多方参与、共同受益运行机制与模式。通过灌草平茬饲料加工、土壤改良、经济作物种植等产业化中试,以及矿区回填区生态恢复、小流域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性实践,表明脆弱生态区治理中发展生态衍生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治理 衍生产业 生态经济 协同发展 砒砂岩区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春宏 张晓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1-447,共7页
[目的]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已由“全面治理,重点治理”迈向“系统治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分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内涵、准则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旨在丰富新时代水土保持理论体系,引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在长期理论探索... [目的]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已由“全面治理,重点治理”迈向“系统治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分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内涵、准则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旨在丰富新时代水土保持理论体系,引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在长期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的基础上,梳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的发展过程,阐明其内涵、目标与实践准则。[结果]水土流失长期治理实践总结提升形成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技术路线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最朴素的实践体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系统性主要体现为治理对象的系统协调,总体布局的系统统筹,治理措施的系统考量,治理成效的多效益兼顾,实施和管理的多部门协同和多主体参与的共治共享6个方面。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实践需要遵循的基于系统治理理念的具体举措包括:利用系统思维理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精准诊断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短板及其控制性要素,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防控体系,构筑完备的水土保持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结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完整准确理解并全面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探索整体提升水土保持学术研究水平和治理效能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同时应结合区域或流域实际,对农田、水利、牧业、林业及生产建设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规划和治理,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系统治理 生命共同体 水土保持 理论体系 小流域综合治理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领新时代水土保持之科技前瞻 被引量:7
11
作者 姜德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快科技创新和应用: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减量降级目标与评价,实行水土保持率不同阈值的区域水土保持分类指导,构建水土保持功能分析指标体系,探索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提升技术;建立水土保持重点区域空间管控制度,实施差别化管理,探索并推广不同类型农林开发活动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智慧管理,水土流失风险评价与智能预警,建立绿色设计绿色施工标准,探索视频监控与跟踪管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技术支撑,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技术,推进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智慧指导与智能管理;加快水土保持碳汇研究与市场交易,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损害价值评估体系,深化水土流失测报与动态监测等基础研究。以创新理论、技术、机制的新探索,全面提升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科学技术 新质生产力 创新 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设框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小勇 王晶 +3 位作者 张帆 杜亚娟 李远航 李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为了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满足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黄河保护法》有关规定,结合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特点,在全面分析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立的... 为了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满足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黄河保护法》有关规定,结合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特点,在全面分析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立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的水土保持国家标准体系,广泛征集有关省(区)业务人员和专家的意见、建议,组织专家开展专题研究,提出了包括基础类、规划设计类、治理类、淤地坝类、监测类、监管类、信息化类、试验示范类等8类73项标准(其中沿用原有标准48项、建议新增标准25项)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建设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标准体系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郜国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6,共6页
水土流失是黄河流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为给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实际,阐释了水... 水土流失是黄河流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为给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结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实际,阐释了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从水土保持的体制机制建设、基础研究、监测评价、监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五方面,总结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依据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内涵,探讨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生产实践等方面对发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的制约因素;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方面提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在劳动者方面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专业基础教育,在劳动资料方面要强化智慧黄河水土保持建设、高精尖科学技术融合、水土保持碳汇体系研究和黄土高原重力侵蚀机理研究等,在劳动对象方面要强化重点领域科技攻关、监测评价深度应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和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 制约因素 发展路径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伟 姚文艺 +1 位作者 张攀 徐建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4,141,共7页
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及乡村振兴等提供科技支撑,对多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及典型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黄河... 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及乡村振兴等提供科技支撑,对多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及典型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是随着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多项国家战略的实施而逐步建立和不断丰富完善的,多年来黄河流域各地区针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探索了多种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包括水土保持-地貌-生态经济高适配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模式、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经济模式、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模式、砒砂岩区生态治理-衍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半干旱区乡村能源生态型良性循环模式、黄土高塬水土保持型生态经济带治理模式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念薄弱,二者的协同性不高且耦合协调的空间不均衡,发展模式结构单一、规模效益不高等。建议:创新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创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生态治理与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及其生产与产业体系,探索“全托全链”的推广机制;构建适宜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建立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先行试验示范县,引领和优化区域现代生态治理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治理 生态经济 协同发展 产业发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协调发展定量研究--以云南省永胜县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柔 吴秀芹 +3 位作者 石婕妤 李旭 倪朦朦 刘亚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924-9934,共11页
探究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典型贫困山区永胜县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发展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 探究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典型贫困山区永胜县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发展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县域2009—2022年间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及其障碍因子进行研究,为当地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009—2022年水土保持技术发展水平呈动态上升趋势,生态产业发展水平则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二者经过“低水平同步发展型-水土保持技术领先发展型-高水平同步发展型”,当前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已经迈入同步向好的发展状态;(2)2009—2022年,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一直处于高度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从中级耦合阶段进入高级耦合阶段且快速增长,二者当前属于高级协调-同步型发展阶段;(3)2009—2022年,影响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为森林覆盖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主要的障碍要素为技术效益、技术相宜度、产业效率和产业效益。永胜县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已进入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当前应以提升技术相宜度和产业融合为主要目标,开展技术研发和示范,提升技术成熟度,提高政策法规的适宜度,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进一步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 评价指标体系 协调发展 定量研究 西南高山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明 王宇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5,共7页
为充分挖掘和实现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价值、有效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开发与市场交易,在阐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特征、水土保持碳汇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从新增碳储量贡献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质量、碳汇生产过程质量3个维度... 为充分挖掘和实现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价值、有效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开发与市场交易,在阐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特征、水土保持碳汇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从新增碳储量贡献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质量、碳汇生产过程质量3个维度评价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质量,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指出了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的适宜方法及计算水土保持碳汇质量指数的方法。建议:1)在黄河流域开展高质量水土保持碳汇开发、监测与核算、碳汇项目评级、信息披露、市场交易等全流程试点;2)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自愿减排市场的差异化定价机制,构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定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碳汇 碳汇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项目碳信用核算方法与应用——以长汀县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例
17
作者 李小燕 李智广 +4 位作者 成辉 吴娟 卢顺发 谢锦升 钟小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43,共8页
为了探索我国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信用评估方法,促进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信用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以长汀县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碳汇项目为例,提出综合考虑碳汇效益、生物多样性测度及社区发展效益的水土保持碳... 为了探索我国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信用评估方法,促进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信用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以长汀县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碳汇项目为例,提出综合考虑碳汇效益、生物多样性测度及社区发展效益的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信用核算方法,分析该流域各碳库碳储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情况,计算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碳汇效益;通过参与式乡村评估、实地走访、文献资料调查等方法,评定罗地河小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测度情况与社区发展效益。发现经过20 a的综合治理,罗地河小流域碳汇效益为3万571.05 t,年均1455.76 t/a。生物多样性与社区发展效益评定结果表明,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为Ⅰ类项目,无需对碳信用进行调整。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碳信用有效体现综合治理活动的固碳减排增汇、多样性恢复和消除贫困等多重效益。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信用核算方法的开发,有助于利用碳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能为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代表的水土保持活动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对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碳汇 碳信用 生物多样性 社区发展 罗地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平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鹏林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6期745-749,共5页
文章探讨了罗平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分析了罗平县渔业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指出养殖活动可能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增加对水域的生态平衡构成了威胁。文章强调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文章探讨了罗平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分析了罗平县渔业资源的分布与利用状况,指出养殖活动可能带来的水质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人类活动的增加对水域的生态平衡构成了威胁。文章强调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推行合理的资源管理策略和科学的利用方法。提出了罗平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协同努力。通过加强水污染治理、实施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加强外来物种管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度以及加强科技支撑与法规建设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促进罗平县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水域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 可持续发展 罗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略阳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思路探讨
19
作者 韩永福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6期62-65,I0001,共5页
略阳县位于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和丹江口库区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对于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1989年以来,略阳县持续开展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综合... 略阳县位于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和丹江口库区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对于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1989年以来,略阳县持续开展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总结略阳县多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分析今后水土保持发展思路,包括: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开拓创新、突破发展;积极争取水土保持项目资金;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 略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沂水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对策
20
作者 公衍华 苗德志 +2 位作者 邓海瑜 董爽 郭杰 《农业工程》 2024年第9期134-140,共7页
近年来,山东省沂水县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对标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水土保持监管监测、科普宣传教育和智慧水土保持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通过调研总结和系统分析,从加强规划落实和组织领... 近年来,山东省沂水县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对标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水土保持监管监测、科普宣传教育和智慧水土保持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通过调研总结和系统分析,从加强规划落实和组织领导、强化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加快构建水土保持基础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沂水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对策体系,为全国县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 沂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