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级”视域中的人性言说——孙犁解放区时期的人性观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世岩 常玉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39,共3页
本文探究了孙犁解放区时期的人性观,认为孙犁在文学世界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实质上都在诠释“无产阶级人性”的内涵:民族美德是其人性内涵的核心,道德崇尚是其人性建构的价值取向。孙犁的这种人性建构方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显示了其应有... 本文探究了孙犁解放区时期的人性观,认为孙犁在文学世界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实质上都在诠释“无产阶级人性”的内涵:民族美德是其人性内涵的核心,道德崇尚是其人性建构的价值取向。孙犁的这种人性建构方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显示了其应有的价值,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人性 阶级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老”孙犁的蜕变——论《书衣文录》人格重塑的心理内涵 被引量:7
2
作者 阎庆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84,共7页
《书衣文录》记录了孙犁在“文革”中自我调整、人格重塑的历程。死亡体验使他获得了深刻的历史感与生命意识 ,变胆怯退避为大无畏 ,这是孙犁人格蜕变的关键性心理动因 ;无条件地积极自我看待 ,提高自主性、消除外部世界的价值条件的影... 《书衣文录》记录了孙犁在“文革”中自我调整、人格重塑的历程。死亡体验使他获得了深刻的历史感与生命意识 ,变胆怯退避为大无畏 ,这是孙犁人格蜕变的关键性心理动因 ;无条件地积极自我看待 ,提高自主性、消除外部世界的价值条件的影响 ,对经验、感受较为开放 ,保持和显示强烈的审美感 ,这些是孙犁实现人格蜕变的几个重要环节。在孙犁研究中 ,不应忽视他的人格蜕变起始并奠基于“文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书衣文录》 死亡体验 生命意识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犁崇尚自然之道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7
3
作者 阎庆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9,共6页
孙犁晚年形成了以崇尚自然之道为基质的美学思想。在当代文化语境下 ,他将传统的道家美学精神 ,灌注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审美心胸的建构、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自由等有关艺术和审美的众多方面和环节 ,显示了相当的深度和一定的系统性... 孙犁晚年形成了以崇尚自然之道为基质的美学思想。在当代文化语境下 ,他将传统的道家美学精神 ,灌注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审美心胸的建构、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自由等有关艺术和审美的众多方面和环节 ,显示了相当的深度和一定的系统性、创造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道家美学 自然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犁崇尚“平淡”的审美意识——兼论孙犁文学创作的美学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阎庆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58,共9页
由于先天气质和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孙犁晚年深化了崇尚"平淡"的审美意识。这一审美意识以"道"的本质属性"无为"为哲学依据,以庄子"虚静"说的"去欲"、"去知"为支撑... 由于先天气质和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孙犁晚年深化了崇尚"平淡"的审美意识。这一审美意识以"道"的本质属性"无为"为哲学依据,以庄子"虚静"说的"去欲"、"去知"为支撑点来建立主体"平淡"的心境、人格,在艺术创造上涵化了朴实、简练、含蓄和不尚胶滞、求弦外之音、传神为高等多种素质,最终造成偏重意蕴美的"平淡"的风格和境界。"平淡"的涵容性和超越性使它成为高层次的审美境界,这一点在解读文学大师孙犁时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道家美学 平淡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犁“抗日小说”的“三不主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郜元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3-79,共7页
孙犁珍爱他的“抗日小说”,晚年虽有劫后彻悟之《芸斋小说》,但心理依皈仍在“抗日小说”所记录的“真善美的极致”。孙犁“抗日小说”有“三不主义”,第一,不多写抗战时期北方人民的国民劣根性;第二,不正面涉及当面之敌即日本军人以及... 孙犁珍爱他的“抗日小说”,晚年虽有劫后彻悟之《芸斋小说》,但心理依皈仍在“抗日小说”所记录的“真善美的极致”。孙犁“抗日小说”有“三不主义”,第一,不多写抗战时期北方人民的国民劣根性;第二,不正面涉及当面之敌即日本军人以及普通的日本人或日本文化;第三,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以及战争所固有的残酷。分析孙犁抗日小说之“三不主义”的成因及意义,可以窥见孙犁“抗日小说”的特点,也可以清理出上个世纪40年代兴盛起来的革命文学之浪漫主义传统的精髓,并据此进一步描写出40年代以迄今天大陆文学以“柔顺之德”为核心的特殊道德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抗日小说 三不主义 柔顺之德 革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犁《铁木前传》的叙事伦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素梅 朱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4-246,共3页
从现代叙事伦理的角度分析孙犁的《铁木前传》,这篇小说的叙事伦理存在三种形态,即时代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和传统伦理的民间叙事。作者的叙事策略、创作风格和生活经验是形成这篇小说叙事伦理形态多重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孙犁 铁木前传 叙事伦理 时代 民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花药培养创新水稻抗旱种质资源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海波 李艳萍 +2 位作者 邹美智 梁永书 王景余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5,共6页
对3个水稻与旱稻杂交组合F1进行花药培养,结合田间水、旱处理,南繁北育,创造抗旱性强的水稻种质资源。3个组合共获得108份花培材料,对其中68份进行抗旱性鉴定,45份表现抗旱,抗旱植株获得率为66.18%。其中,抗旱性级别为1级、3级、5级,分... 对3个水稻与旱稻杂交组合F1进行花药培养,结合田间水、旱处理,南繁北育,创造抗旱性强的水稻种质资源。3个组合共获得108份花培材料,对其中68份进行抗旱性鉴定,45份表现抗旱,抗旱植株获得率为66.18%。其中,抗旱性级别为1级、3级、5级,分别为4.41%、17.65%、44.12%,这些材料将为抗旱育种拓宽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药培养 抗旱性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文学中女性意识的遮蔽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艳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8-122,共5页
延安文学对妇女翻身求解放过程的描写,在女性解放史上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延安文学的主旋律是以"民族宏大叙事"为主,女性解放仅是作为阶级解放的注脚存在的。因此,延安文学对妇女解放的... 延安文学对妇女翻身求解放过程的描写,在女性解放史上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延安文学的主旋律是以"民族宏大叙事"为主,女性解放仅是作为阶级解放的注脚存在的。因此,延安文学对妇女解放的描写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女性意识的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女性意识 丁玲 孔厥 赵树理 孙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犁:中国乡村人道主义作家 被引量:3
9
作者 贺仲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共9页
孙犁是一个始终保持人性关怀创作特点的作家。他尽管书写战争和政治事件,但关注的中心却是人,而且,他的作品饱含着同情、悲悯等人文关怀精神,其艺术特点也与之有内在的一致。孙犁这一创作特点最根本的思想资源是中国乡村文化,其内涵与... 孙犁是一个始终保持人性关怀创作特点的作家。他尽管书写战争和政治事件,但关注的中心却是人,而且,他的作品饱含着同情、悲悯等人文关怀精神,其艺术特点也与之有内在的一致。孙犁这一创作特点最根本的思想资源是中国乡村文化,其内涵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有同有异。给孙犁最恰当的命名是“中国乡村人道主义作家”。孙犁的人道主义思想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比较那些纯西方思想资源的人道主义作家,孙犁的创作更能融入日常生活中,也更能为中国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当然,孙犁文学的人道主义也存在完整性和深刻性的不足之处,但它已经呈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和文学魅力,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人道主义 中国乡村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犁的编辑与批评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别一种贡献——兼及文学生产的内在规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宗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4-139,共6页
孙犁通过《文艺周刊》这一平台,以编辑的身份,通过文学批评的方式,在对文学新人的认同、赞赏和批评中,参与到了文学新人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文学新人还没有取得广泛的社会影响之前,孙犁的认同便带有了伯乐识马的特质,显示出了孙犁独... 孙犁通过《文艺周刊》这一平台,以编辑的身份,通过文学批评的方式,在对文学新人的认同、赞赏和批评中,参与到了文学新人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文学新人还没有取得广泛的社会影响之前,孙犁的认同便带有了伯乐识马的特质,显示出了孙犁独具慧眼的审美判断力。孙犁通过编辑这种独特的方式,参与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建构,他对新时期一批文学新人的培养、认同和提携,构成了文学生产的良性循环,显示出了文学传承与发展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编辑与批评 文学生产 内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犁小说创作的深层心理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遇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6,共8页
孙犁在小说创作中习惯于回避现实矛盾和美化现实生活,而童年生活是其回避现实的潜在心理归宿。从孙犁小说的男女人物关系模式中可以发现,孙犁对童年的迷恋其实源于他潜意识中匿藏的一种母性崇拜心理,这种母性崇拜心理在作品中还被延伸... 孙犁在小说创作中习惯于回避现实矛盾和美化现实生活,而童年生活是其回避现实的潜在心理归宿。从孙犁小说的男女人物关系模式中可以发现,孙犁对童年的迷恋其实源于他潜意识中匿藏的一种母性崇拜心理,这种母性崇拜心理在作品中还被延伸与泛化成了一种大地崇拜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小说创作 心理分析 文学评论 童年生活 人物关系模式 母性崇拜心理 大地崇拜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犁小说的革命风景及其书写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晓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0-147,共8页
"真善美的极致"一直是孙犁执着坚持的文学追求。在这样的文学观念影响下,"阶级"和"革命"等意识形态话语在他的小说中被"装饰"成优美的田园风光,变成了一幅有待发现的"风景"。在孙犁... "真善美的极致"一直是孙犁执着坚持的文学追求。在这样的文学观念影响下,"阶级"和"革命"等意识形态话语在他的小说中被"装饰"成优美的田园风光,变成了一幅有待发现的"风景"。在孙犁笔下,风景并不是仅仅存在于审美层面,而是包含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内容,而这样的意识形态内容是作家主动渗透和主观建构的。"革命风景"在孙犁小说中真正成为了主体和客体相互建构,个人与时代相互纠缠,自然、历史、时代相互渗透的文学景观。在孙犁笔下,看似云淡风轻的田园风情、温情脉脉的人性人情,其实都包含着抗战背景下多种话语的张力书写;看似革命话语统编一切,但人性话语却在张力书写中成为风景的一极,最富艺术的生长力和时代的穿透力。这样的书写范式,主观上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客观上开拓了革命话语的书写空间,使得孙犁小说的风景书写呈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小说 革命风景 书写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 被引量:3
13
作者 靳新来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8-72,共5页
孙犁小说具有绵远的艺术魅力,从文体上看,这是因为他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诗性特征。主要表现是:一、人物形象的诗化,孙犁是将农村青年妇女当作“美的极致”的化身来表现的。二、诗的意境创造在小说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三、情节淡化,结... 孙犁小说具有绵远的艺术魅力,从文体上看,这是因为他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诗性特征。主要表现是:一、人物形象的诗化,孙犁是将农村青年妇女当作“美的极致”的化身来表现的。二、诗的意境创造在小说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三、情节淡化,结构随意,呈形散而神聚之美。四、好用并善用比喻,讲求语言的韵律美,用语俭省而富有言外之意,这些都使孙犁小说语言具有了诗的韵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现代小说 诗化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犁小说的叙事张力、艺术特质和文学史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玉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5,共4页
2015年初冬,一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聚集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参加以孙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在会上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如何评价孙犁的文学史地位问题。早在2002年孙犁逝世之后,很多作家、学者即提出文学史没有给予孙... 2015年初冬,一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聚集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参加以孙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在会上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如何评价孙犁的文学史地位问题。早在2002年孙犁逝世之后,很多作家、学者即提出文学史没有给予孙犁应有的评价,而孙犁晚年的创作则足以让其登上"文学大师"宝座的问题。为应和文坛与学术界的上述呼声,河北学刊杂志社组织了一组专题讨论,刊发提交研讨会的四篇论文,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可以说,对孙犁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的重估,是将孙犁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引向深入的一个必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小说 文学史价值 叙事张力 艺术特质 “中和之美” 诗化小说 散文体 情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炼狱与孙犁的文学史地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焦亚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98,共4页
2015年初冬,一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聚集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参加以孙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在会上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如何评价孙犁的文学史地位问题。早在2002年孙犁逝世之后,很多作家、学者即提出文学史没有给予孙... 2015年初冬,一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聚集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参加以孙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在会上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如何评价孙犁的文学史地位问题。早在2002年孙犁逝世之后,很多作家、学者即提出文学史没有给予孙犁应有的评价,而孙犁晚年的创作则足以让其登上"文学大师"宝座的问题。为应和文坛与学术界的上述呼声,河北学刊杂志社组织了一组专题讨论,刊发提交研讨会的四篇论文,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可以说,对孙犁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的重估,是将孙犁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引向深入的一个必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地位 孙犁 文学批评家 炼狱 时间 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价值 文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文学“大众化”理论及其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学勇 吕惠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2-101,共10页
延安文学"大众化"以自觉的理论建构及其创作实践,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大众化"思潮中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段,同时为当下文学"大众化"的创作带来了启示意义。延安文学"大众化"理论在战争文化规范... 延安文学"大众化"以自觉的理论建构及其创作实践,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大众化"思潮中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段,同时为当下文学"大众化"的创作带来了启示意义。延安文学"大众化"理论在战争文化规范下结合高度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步走向成熟;延安文学"大众化"实践以雅俗共赏的创作风貌建构起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气象和中国风格的文学形态;延安文学"大众化"的整体特征为:知识分子与大众的角色转换,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历史转移,集体化创作,"民族化"追求以及政治功利主义色彩;同时相应地带来了局限性,如知识分子启蒙精神、审美理想、创作个性的失落,文学创作思想性胜于艺术性、通俗性胜于现代性、功用性胜于审美性的价值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大众化 知识分子 工农大众 赵树理 丁玲 孙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犁美学思想的特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阎庆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1,共5页
孙犁凭借着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美学著述的研读,以及对自身和当代文学经验教训的总结,形成了自己的美学思想,具有丰厚、融通、深邃的特点。它以"天人之际"、"主客相契"与"真善美统一"为基质,深入提炼、总结艺术的规律,在人生哲学... 孙犁凭借着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和美学著述的研读,以及对自身和当代文学经验教训的总结,形成了自己的美学思想,具有丰厚、融通、深邃的特点。它以"天人之际"、"主客相契"与"真善美统一"为基质,深入提炼、总结艺术的规律,在人生哲学与人生美学、人格与文格的统一和相互提高基础上,建构了其独特的人生和人性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美学思想 人生美学 人性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孙犁的文学史价值进行整体性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阎庆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92,共4页
2015年初冬,一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聚集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参加以孙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在会上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如何评价孙犁的文学史地位问题。早在2002年孙犁逝世之后,很多作家、学者即提出文学史没有给予孙... 2015年初冬,一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聚集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参加以孙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在会上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如何评价孙犁的文学史地位问题。早在2002年孙犁逝世之后,很多作家、学者即提出文学史没有给予孙犁应有的评价,而孙犁晚年的创作则足以让其登上"文学大师"宝座的问题。为应和文坛与学术界的上述呼声,河北学刊杂志社组织了一组专题讨论,刊发提交研讨会的四篇论文,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可以说,对孙犁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的重估,是将孙犁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引向深入的一个必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文学价值 文学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戏《错立身》《小孙屠》的来源及产生年代考述 被引量:10
19
作者 俞为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4-91,共8页
南戏《错立身》、《小孙屠》皆是根据元代同名杂剧改编而成的 ,两剧在主题、艺术形式、语言风格、排场等方面都留有北曲杂剧的痕迹 。
关键词 《错立身》 《小孙屠》 产生年代 考证 元代 杂剧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营州事变”的成因及其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文才 《河北学刊》 2002年第4期67-71,共5页
武则天时期在民族政策方面的失误 ,以及武周统治集团内部的武李之争 ,乃是造成“营州事变”发生的深层原因。事变所造成的影响 ,涉及武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边防、民族、对外政策等各个方面 ,特别是对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影... 武则天时期在民族政策方面的失误 ,以及武周统治集团内部的武李之争 ,乃是造成“营州事变”发生的深层原因。事变所造成的影响 ,涉及武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边防、民族、对外政策等各个方面 ,特别是对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更为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州事变 武则天 契丹 突厥 李尽忠 孙万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