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 propellant brea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impacted by submerged cavitation water jet 被引量:4
1
作者 Wenjun Zhou Meng Zhao +3 位作者 Bo Liu Youzhi Ma Youzhi Zhang Xuanjun W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59-572,共14页
A submerged cavitation water jet(SCWJ)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cycle solid propellant from obsolete solid engines by the breaking method.Solid propellant's breaking modes and mechanical process under SCWJ impac... A submerged cavitation water jet(SCWJ)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cycle solid propellant from obsolete solid engines by the breaking method.Solid propellant's breaking modes and mechanical process under SCWJ impact are unclear.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ose impact breaking mechanisms.The 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HTPB)propellant was chosen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and a self-designed test system was used to conduct impact tests at four different working pressures.The high-speed camera characterized crack propagation,and the DIC method calculated strain change during the impact process.Besides,micro and macro fracture morpholog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and computed tomography(CT)scanning.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ain concentration region locates right below the nozzle,and the shear strain region distributes symmetrically with the jet axis,which increases to 4% at first 16th ms,the compressive strain rises to 2% and 6% in the axial and transverse direction,respectively.The two tensile cracks formed first at the compression strain concentrate region,and there generate many shear cracks around the tensile cracks,and those shear cracks that develop and aggregate cause the cracks to become wider and cut through the tensile cracks,forming the tensile-shear cracks and the impact parts eventually fail.The HTPB propellant forms a breaking hole shaped conical after impact 10 s.The mass loss increases by 17 times at maximum,with the working pressure increasing by three times.Meanwhile,the damage value of the breaking hole remaining on the surface increases by 7.8 times while 2.9 times in the depth of the breaking hole.The breaking efficiency is closely affected by working pressures.The failure modes of HTPB impacted by SCWJ are classified as tensile crack-dominated and tensile-shear crack-dominated damage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erged cavitation water jet 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 propellant Breaking characteristics Failure mo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ingement capability of high-pressure submerged water jet: Numerical predic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海霞 邵启明 +1 位作者 康灿 龚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3712-3721,共10页
At jet pressures ranging from 80 to 120 MPa, submerged water jets are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enabl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major flow parameters such as jet veloci... At jet pressures ranging from 80 to 120 MPa, submerged water jets are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enabl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major flow parameters such as jet velocity,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as well as void fraction of cavitation. Experiments facilitate an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surface morphology, micro hardness and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impinged samples. A comparison is implemented between submerged and non-submerged water je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bmerged water jet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velocity magnitudes relative to non-submerged water jet at the same jet pressure. Shear effect serves as a key factor underlying the inception of cavitation in submerged water jet stream. Predicted annular shape of cavity zone is substantiated by local height distributions associated with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footprints. As jet pressure increases, joint contribution of jet kinetic energy and cavitation is demonstrated. While for non-submerged water jet, impingement force stems exclusively from flow velo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erged water jet CAVITATION shear effect impingement test micro hardness surface morph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吸环空流体式自激脉冲射流打击力时频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左伟芹 武圣杰 +4 位作者 刘彦伟 龙丽群 贾浩杰 苗健 张世禧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0-311,共12页
为量化分析自吸环空流体式自激脉冲射流的打击力,提高下向孔淹没水射流的冲击性能,利用脉冲射流高频打击力测试系统对自吸环空流体式自激脉冲射流进行了打击力试验,得到了射流脉动压力信号,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后小波变换和Wigner-Vi... 为量化分析自吸环空流体式自激脉冲射流的打击力,提高下向孔淹没水射流的冲击性能,利用脉冲射流高频打击力测试系统对自吸环空流体式自激脉冲射流进行了打击力试验,得到了射流脉动压力信号,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后小波变换和Wigner-Ville时频分布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自吸脉冲射流打击力的时频特性,研究了不同腔长、工作压力以及围压对自吸脉冲射流打击力能量时频分布和脉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该装置产生的自吸脉冲射流打击力能量时频主要集中在30~50 Hz频带,腔长对自吸脉冲射流打击力能量时频分布影响较大,当腔长18.6 mm时,自吸脉冲射流打击力的能量密度最大,能量时频分布三维曲面存在明显波峰,射流脉动效果最好;自吸脉冲射流的打击力时均值、波动大小、频率以及总能量都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工作压力越大,自吸脉冲射流打击力的能量时频分布三维曲面波峰峰值越高,射流的脉冲效果越好;随着围压的增大,自吸脉冲射流打击力能量密度减小,射流的脉冲效果变差,射流能量在围压大于0.1 MPa时大幅度减小,减小幅度在47.14%~62.96%,在围压为0.1 MPa的试验条件下与自激脉冲射流和普通射流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自吸脉冲射流的脉动峰值和脉动幅值分别为自激脉冲射流的1.15倍和1.16倍、普通射流的1.25倍和2.7倍,表明了自吸脉冲射流在淹没条件下能够持续产生较好的脉冲射流,具有良好的脉冲特性。自吸脉冲射流的时频特性试验研究可为提高下向孔淹没水射流冲击性能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射流 自激脉冲射流 时频特性 能量时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不同机头母线特征的尾流分析
4
作者 张溟睿 姜根柱 +1 位作者 王筱蓉 危昊翔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6,共6页
水下航行器的机头对于冲击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影响,机头母线特征对尾流结构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雷诺数1.0×10^(5)≤Re≤1.3×10^(5)和淹深比h/D=1、2范围内,对2种不同的机头弧面半径与机身半径... 水下航行器的机头对于冲击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影响,机头母线特征对尾流结构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雷诺数1.0×10^(5)≤Re≤1.3×10^(5)和淹深比h/D=1、2范围内,对2种不同的机头弧面半径与机身半径之比λ进行实验研究,利用加速度计和高速摄像机对水下航行器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淹深比和机头设计对尾流特性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在淹深比为1时,小比例机头尾流影响范围较小且流场更稳定。随着机体比例增加,尾流影响范围扩大,冲击载荷增加。当淹深比为2时,消除自由表面影响后,尾流流动特性受雷诺数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母线特征 淹深比 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超声速射流诱导流场特性三维数值分析
5
作者 王旭刚 曹越 +2 位作者 徐嘉 王凡瑜 俞建阳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8-1060,共13页
为研究喷管进出口不同压比条件下水下回转体尾部喷流流场特征,本文基于VOF多相流模型对超声速射流诱导流场特性展开研究,分析了不同压比下回转体尾部流场形成演化规律和诱导空泡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射流尾空泡形态与喷管压比密切相... 为研究喷管进出口不同压比条件下水下回转体尾部喷流流场特征,本文基于VOF多相流模型对超声速射流诱导流场特性展开研究,分析了不同压比下回转体尾部流场形成演化规律和诱导空泡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射流尾空泡形态与喷管压比密切相关,低压比射流(喷管未过膨胀)诱导尾空泡呈现出类似超空泡的锥形形态;高压比条件下(压比为11.36,喷管过膨胀)射流受尾涡影响减弱,高压比射流在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驱动的剪切夹带作用下会演化为脉动射流;脉动射流流场内的“回击”现象和水介质压力扰动会对射流的脉动特性产生“正反馈”;高压比射流转为脉动射流后流道颈缩程度随时间剧烈波动,初始空泡的破碎会使颈缩位置随时间随机分布;高压比射流在压比为21、喷管欠膨胀时,流场脉动特性发生转变,尾空泡形态趋于稳定,回转体底部压力波动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超声速气体射流 气液两相流 尾空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Realizable k-ε模型在高压淹没水射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余健翔 刘剑 +2 位作者 王观石 罗嗣海 汪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024-5030,共7页
淹没水射流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化是高压淹没水射流的基本特征。现有的空化模型仍不完善,对各种工况普适性较差,数值模拟仍存在较大误差。为了提高数值模拟对淹没水射流的预测能力,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淹没水射流,使用修... 淹没水射流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化是高压淹没水射流的基本特征。现有的空化模型仍不完善,对各种工况普适性较差,数值模拟仍存在较大误差。为了提高数值模拟对淹没水射流的预测能力,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淹没水射流,使用修正的模型常数并结合滞止压力实验验证,研究5~40 MPa射流压力下的修正模型常数。结果表明,对模型常数进行修正可有效地提高模型对0~70倍直径射程范围内淹没水射流轴心压力的预测能力,使误差降低至10%以内,可见使用修正常数的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高压淹没水射流是一种简便且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水射流 数值模拟 修正模型 Realizable k-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没射流湍流场的TR-PIV测量及流场结构演变的POD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温谦 沙江 刘应征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24,共9页
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流动显示技术(LIF)和二维高速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R-PIV)对淹没射流和自由面相互作用湍流场进行了细致的测量,并利用本征正交分解方法(POD)对测得的流场进行分解,提取流场中含能大尺度结构并分析其与自由面相互作用... 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流动显示技术(LIF)和二维高速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R-PIV)对淹没射流和自由面相互作用湍流场进行了细致的测量,并利用本征正交分解方法(POD)对测得的流场进行分解,提取流场中含能大尺度结构并分析其与自由面相互作用特点。射流出口雷诺数Re=5600,淹没深度H/D=4。LIF实验结果表明:自由液面的存在使得射流在向下游扩散发展中存在向上运动的趋势。时均流场也表明射流上半部分扩散速率更快,在相互作用区域,最大速度位置逐渐向自由液面靠近,类似自由射流的流向湍流度双峰值分布形式随流向距离增大而逐渐消失。POD分解得到的空间模态表明:射流中有序的相干结构在上游逐渐发展,随后迅速向上发展并与自由液面发生相互作用,在下游,由于自由液面的限制,大尺度结构又开始向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射流 自由液面 TR—PIV POD 动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黏-温特性对柱塞泵空化射流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江 赵斌 +2 位作者 高贵军 杨迦迪 任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5-42,共8页
黏度是液压油的基本属性之一,其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而温度又是影响油液发生空化的直接因素之一,因此为研究油液的实时黏-温特性对轴向柱塞泵空化效应的影响,利用流体仿真分析软件PumpLinx建立了包括湍流模型、全空化模型等条件在内... 黏度是液压油的基本属性之一,其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而温度又是影响油液发生空化的直接因素之一,因此为研究油液的实时黏-温特性对轴向柱塞泵空化效应的影响,利用流体仿真分析软件PumpLinx建立了包括湍流模型、全空化模型等条件在内的轴向柱塞泵动态CFD模型;并在考虑配流副间隙、柱塞副间隙和滑靴副间隙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黏度恒定和实时黏-温变化两种条件下柱塞泵温度场、速度场和气体体积分数等因素,分析了黏-温特性对轴向柱塞泵内空化效应的实时影响。结果表明:与黏度为定值相比,在实时黏-温条件下柱塞泵空化效应更加剧烈,研究过程中所建立的仿真模型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特性 轴向柱塞泵 淹没射流 空化 油膜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胶囊机器人外壳的淹没式空化射流成形质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富柱 陈世建 +3 位作者 王匀 何培瑜 朱聪 郭玉琴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1-208,共8页
目的针对微型胶囊机器人外壳成形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淹没式空化射流冲击箔材的微型机器人外壳成形方法,分析了微型外壳的成形质量。方法基于微型胶囊机器人外壳的特征尺寸设计模具,利用淹没式空化射流试验装置,完成了对T2铜箔的... 目的针对微型胶囊机器人外壳成形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淹没式空化射流冲击箔材的微型机器人外壳成形方法,分析了微型外壳的成形质量。方法基于微型胶囊机器人外壳的特征尺寸设计模具,利用淹没式空化射流试验装置,完成了对T2铜箔的高能冲击成形试验,分析了淹没式空化射流的成形原理,讨论了微型外壳的成形深度、表面粗糙度、厚度减薄率以及纳米硬度。结果在空化射流冲击成形过程中,微型外壳成形深度的增长率随成形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最大成形深度可达291.4μm(模具最大深度为300μm);成形后微型外壳表面粗糙度Ra值由0.7897μm逐渐增加至1.0576μm,厚度减薄率为10%~25%,纳米硬度提高了21.78%~46.64%,最大硬度增长率出现在刃口处。结论在淹没式空化射流成形过程中,微型外壳的成形深度与模具的相当,微型外壳表面存在小幅度粗化现象,成形后减薄率降低,纳米硬度大幅提高,抵抗外界破坏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机器人 外壳 淹没式空化射流 塑性成形 成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射流条件下气溶胶水洗机理研究
10
作者 马钎朝 谢添舟 +5 位作者 周艳民 谷海峰 孙中宁 白清城 陈鑫 刘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62,共8页
反应堆严重事故发生后,气溶胶池式水洗现象常发生于抑压水池排放过程中,掌握此条件下的气溶胶水洗特性对于严重事故后的放射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浸没射流条件下的气溶胶水洗效率开展了实验研究,探究了气溶胶直径、液池温度、... 反应堆严重事故发生后,气溶胶池式水洗现象常发生于抑压水池排放过程中,掌握此条件下的气溶胶水洗特性对于严重事故后的放射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浸没射流条件下的气溶胶水洗效率开展了实验研究,探究了气溶胶直径、液池温度、淹没深度、喷放压力等参数对气溶胶水洗效率的影响。气体穿过破口或喷管以射流的形式向液相内喷放时,由于高速气流剪切作用而产生的夹带液滴会通过惯性效应将气溶胶大量滞留在液相中,喷放压力的增加会增强此效应,而淹没深度的增加也会提高滞留时间及气溶胶接触气液界面的概率。液池温度降低后由于温度梯度及蒸汽冷凝速率的增加,会使水洗效率得到进一步地提高,但热泳、扩散泳等热驱动效应与惯性、液位效应间的作用占比存在一定的制约,通过对现有相关实验进行总结,并基于主导的水洗机制拟合了预测浸没射流条件下水洗效率的经验关系式,可为相关实验及模型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事故 浸没射流 气溶胶 水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没水射流式贝肉清洗装置设计与试验
11
作者 王杰群 李明智 +2 位作者 刘鹰 刘永睿 卢宏博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12,共15页
随着贝类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基于贝肉的精加工预制食品逐渐在市场上推广,虽然市场上清洗装置品类较多,但是尚未有适合各类贝肉产品清洗的装备,存在清洗效率低、洗净率差和易破损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淹没水射流机理,设计了以淹没水射流为... 随着贝类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基于贝肉的精加工预制食品逐渐在市场上推广,虽然市场上清洗装置品类较多,但是尚未有适合各类贝肉产品清洗的装备,存在清洗效率低、洗净率差和易破损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淹没水射流机理,设计了以淹没水射流为清洗动力的贝肉清洗装置,并对清洗装置进行Fluent-EDEM耦合数值模拟,确定清洗装置的关键结构参数范围。通过2个阶段试验论证了该清洗装置的合理性,第1阶段通过清洗正交试验得出,当射流口直径为10 mm,清洗量为14 kg,清洗时间为6 min,淹没水射流式清洗效果最佳;第2阶段进行了生产性对比试验,并以洗净率和破损率作为评价指标,对比3种清洗装置洗净率。结果显示:以扇贝裙边为清洗对象时,淹没水射流式清洗装置的平均洗净率为97.77%,且无破损现象,较螺旋桨式清洗装置洗净率提高了14.4%,较超声波式清洗装置洗净率提高了7.3%;以鸟蛤肉为清洗对象时,淹没水射流式清洗装置的平均洗净率为98.23%,较螺旋桨式清洗装置的洗净率提高了12.49%,较超声波式清洗装置洗净率提高了6.7%,且无破损情况。研究表明,淹没水射流式装置具有较好的清洗效果,具备产业化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肉清洗 淹没水射流 水产品加工 Fluent-EDEM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淹没空化射流喷丸强化7075铝合金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思豪 杨勇飞 +3 位作者 施卫东 王高伟 伍祥龙 吴锐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0-199,共10页
目的利用喷丸强化技术提高材料的性能,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方法在人工淹没空化射流喷丸中,利用由2个具有大速度差的同心共流射流产生的剪切层引起的空化,在承受疲劳载荷或腐蚀环境的金属部件的表面层中引入压缩残余应力,从而实现冲击... 目的利用喷丸强化技术提高材料的性能,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方法在人工淹没空化射流喷丸中,利用由2个具有大速度差的同心共流射流产生的剪切层引起的空化,在承受疲劳载荷或腐蚀环境的金属部件的表面层中引入压缩残余应力,从而实现冲击性能显著提高的新型喷丸强化技术。为了进一步验证人工淹没空化射流的强化性能,采用人工淹没空化射流喷丸对7075铝合金(Al7075)进行表面强化处理,研究不同扫描速度的人工淹没空化射流喷丸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观测不同扫描速度人工淹没空化射流喷丸下Al7075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结果在扫描速度为3.0mm/min时,粗糙度值约为1.27μm;在扫描速度为2.0 mm/min时,粗糙度值约为4.08μm;在扫描速度为1.0 mm/min时,粗糙度值约为12.35μm。测量了人工淹没空化射流喷丸冲击前后Al7075的残余应力和显微硬度沿深度方向的分布,研究并讨论了Al7075在人工淹没空化射流喷丸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结论人工淹没空化射流喷丸会在Al7075表面发生塑性变形,增加了表面粗糙度,且产生加工硬化。揭示了Al7075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晶粒细化机制,旨在为获得高性能的Al7075提供一种新的表面强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淹没空化射流喷丸 7075铝合金 显微硬度 残余应力 微观结构演化 表面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式喷水推进器脉动流场特性数值分析
13
作者 付建 丁江明 谢宜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为分析浸没式喷水推进器的流场脉动特性,分别以前置定子式和后置定子式喷水推进器为对象,完成船后推进器瞬态流场的数值仿真;分析导管、定子和转子脉动压力、脉动推力特性。结果表明,对前置定子式喷水推进器而言,静止部件的推力主要由... 为分析浸没式喷水推进器的流场脉动特性,分别以前置定子式和后置定子式喷水推进器为对象,完成船后推进器瞬态流场的数值仿真;分析导管、定子和转子脉动压力、脉动推力特性。结果表明,对前置定子式喷水推进器而言,静止部件的推力主要由导管产生,导管壁面的压力脉动远大于定子;受转子和定子相互作用的影响,转子和导管内壁相互作用区域的流场脉动最强,且体现了转子特征。对后置定子式喷水推进器而言,由于定子后置其对转子进流影响减弱,使得各部件脉动流场均体现了转子信息,且转子脉动力幅值增加。结合不同结构形式浸没式喷水推进器的脉动流场分析结果可知,后置定子式推进器的流场脉动量要低于前置定子式推进器;且前置定子式喷水推进器的脉动流场特征较后置定子式喷水推进器更为复杂,亦不利于推进器的降噪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喷水推进器 前置定子 后置定子 瞬态流场 脉动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超音速气体射流胀鼓和回击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施红辉 郭强 +4 位作者 王超 王晓刚 章利特 董若凌 贾会霞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6-1210,共5页
阐述了水下超音速气体射流的实验研究结果.用高速摄影仪实时记录了水下超音速气体射流喷射的状态,清晰地演示了射流气体在上中游流域的演化过程.具体分析了水下高速气体射流的动态不稳定性形貌,并从实时记录的射流照片中统计测量出了胀... 阐述了水下超音速气体射流的实验研究结果.用高速摄影仪实时记录了水下超音速气体射流喷射的状态,清晰地演示了射流气体在上中游流域的演化过程.具体分析了水下高速气体射流的动态不稳定性形貌,并从实时记录的射流照片中统计测量出了胀鼓和回击随机频率.结果发现,胀鼓频率越大,回击频率越大;胀鼓频率随着喷嘴的驻室压力与出口背压的比值增大而增大.通过胀鼓与回击事件前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其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胀鼓和回击均由射流内部压力振荡引发并且存在一定的随机性;胀鼓是回击前的能量积聚一个前征和表现,当胀鼓的振荡即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引发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超音速气体 射流 流动不稳定性 胀鼓 回击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超声速气体射流回击现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王柏懿 戴振卿 +1 位作者 戚隆溪 施红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7-272,共6页
对水下超声速气体射流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流动可视化揭示了回击现象的演化过程,利用探针排获得了射流近场区的脉动压力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速喷管出口两倍直径处,射流形貌的变化导致气体中出现了大幅值压力脉冲.通... 对水下超声速气体射流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流动可视化揭示了回击现象的演化过程,利用探针排获得了射流近场区的脉动压力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速喷管出口两倍直径处,射流形貌的变化导致气体中出现了大幅值压力脉冲.通过流场可视化与压力测量的同步校验,证实了喷口端面处回击事件与流场气相区中压力脉动之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气体射流 水下喷管 压力脉冲 回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多股淹没射流水力特性及消能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建民 王玉蓉 +4 位作者 杨永全 许唯临 李艳玲 曾雄辉 程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针对不能采用挑流消能型式的大型水电工程,提出了多股多层水平淹没射流新型消能型式。它是利用与下游消力池底板具有一定高差且基本平行的多股射流进入消能水体的中间,在每一股射流的四周形成强剪切并各有一个较为稳定的三元紊动旋滚的... 针对不能采用挑流消能型式的大型水电工程,提出了多股多层水平淹没射流新型消能型式。它是利用与下游消力池底板具有一定高差且基本平行的多股射流进入消能水体的中间,在每一股射流的四周形成强剪切并各有一个较为稳定的三元紊动旋滚的水平多股淹没射流进行消能。对该消能方式的水力特性和消能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出三元水平多股淹没射流水力参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它是一种流态稳定、适应性强、低雾化、高消能率,有利于降低临底流速的新型消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多股淹没射流 水力特性 消能机理 理论分析 水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没条件下自激脉冲射流冲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传昌 赵礼 +1 位作者 刘新阳 黄晓亮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6,63,共5页
为了对比不同淹没条件下连续射流和低压大流量自激吸气式脉冲射流冲蚀效果,利用自行研制的射流冲蚀系统进行了射流冲蚀石蜡效果试验研究,得到不同淹没水深下射流打击力、吸气量、石蜡冲蚀深度、石蜡冲蚀体积和石蜡冲蚀表面积等.结果表明... 为了对比不同淹没条件下连续射流和低压大流量自激吸气式脉冲射流冲蚀效果,利用自行研制的射流冲蚀系统进行了射流冲蚀石蜡效果试验研究,得到不同淹没水深下射流打击力、吸气量、石蜡冲蚀深度、石蜡冲蚀体积和石蜡冲蚀表面积等.结果表明:在不同淹没水深下,连续射流打击力大于吸气脉冲射流,而吸气脉冲射流打击力又大于不吸气脉冲射流打击力,且随着水深的增大,自吸气与不吸气之间脉冲射流打击力差值越来越小;当淹没水深较小时(≤30 m),由于气体对石蜡剥蚀作用较强,连续射流冲蚀深度小于吸气脉冲射流,而当水深较大时(≥40 m),由于吸气量变小,剥蚀作用减弱,冲蚀深度则相反;在冲蚀面积和体积上,在各种淹没水深下吸气脉冲射流冲蚀效果均好于连续射流,且随着水深的增加,两种射流的冲蚀面积和体积逐渐变小,差值也越来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脉冲射流 连续射流 冲蚀 淹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水射流的CFD仿真及分析 被引量:37
18
作者 陈春 聂松林 +1 位作者 吴正江 李壮云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对高压水射流进行了多相流的数值模拟,侧重研究在稳态湍流下的两相流和三相流条件下的水射流的动态特性,比较分析了淹没射流与非淹没射流下磨料水射流与纯水射流的区别,并对可视化的图形图像和计算结果进...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对高压水射流进行了多相流的数值模拟,侧重研究在稳态湍流下的两相流和三相流条件下的水射流的动态特性,比较分析了淹没射流与非淹没射流下磨料水射流与纯水射流的区别,并对可视化的图形图像和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淹没条件下磨料水射流是高压水切割工具的有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射流 多相流 淹没流与非淹没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垫塘冲击射流附壁区的水力特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乃稳 李龙国 +1 位作者 庄文化 刘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20,共7页
采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获得了水垫塘冲击射流全域瞬时精细流场,并在此基础上,对附壁射流区的流速分布规律和水流紊动特征等水力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附壁射流区,射流横向断面的流速、紊动强度分布呈自相似分布规律,具有... 采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获得了水垫塘冲击射流全域瞬时精细流场,并在此基础上,对附壁射流区的流速分布规律和水流紊动特征等水力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附壁射流区,射流横向断面的流速、紊动强度分布呈自相似分布规律,具有自由射流的特征;在射流纵向,流速随着流程增加而线性减小,射流半扩展厚度和紊动强度随流程增加而线性增大;并提出了描述附壁射流区射流横向断面流速、紊动强度分布规律的方程,同时得到了附壁射流区射流纵向上流速、半扩展厚度和紊动强度沿流程变化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射流 水垫塘 射流附壁区 水力特性 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股多层水平有压淹没射流消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建民 李艳玲 +3 位作者 杨永全 许唯临 曾雄辉 程浩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0-33,共4页
 对多股多层水平淹没射流有压体型消能特性和水力特性进行了消能分析和试验研究.实测的消力池底板压力分布特性、流态稳定性、流速衰减规律表明,采用有压射流将高速下泄水流导入下游水体中,利用三元强剪切及紊动消能,可大大降低临底流...  对多股多层水平淹没射流有压体型消能特性和水力特性进行了消能分析和试验研究.实测的消力池底板压力分布特性、流态稳定性、流速衰减规律表明,采用有压射流将高速下泄水流导入下游水体中,利用三元强剪切及紊动消能,可大大降低临底流速,减小消力池底板上的动水冲击,增加淹没射流消能的稳定性,减小了雾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一种消能率高、低雾化、适应性较好、安全的新型消能方式.但是,对于中孔进口位置较低的水利枢纽工程存在深水闸门受力过大及开启条件限制较多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股多层水平淹没射流 有压流 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