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赋与汉画的本体关系及比较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汪小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4-195,共12页
汉赋与汉画的比较,应当首先关注本体关系,然后才是比较意义。首先,汉赋、汉画是多文本组合体系。汉赋是由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等独立文本组成的文本体系,汉画是由汉画像石和汉墓壁画等独立文本组成的文本体系。其中,散体大赋、汉墓壁画... 汉赋与汉画的比较,应当首先关注本体关系,然后才是比较意义。首先,汉赋、汉画是多文本组合体系。汉赋是由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等独立文本组成的文本体系,汉画是由汉画像石和汉墓壁画等独立文本组成的文本体系。其中,散体大赋、汉墓壁画属主流社会艺术,抒情小赋、汉画像石属非主流社会艺术。这些关系是相关比较的逻辑起点。其次,审美走向上有三个关注点。审美文本上,汉赋是开放审美形态,汉画是封闭审美形态,后者因此有二次审美的要求;审美经验上,汉大赋在此岸构筑虚构世界的艺术特色,汉画像石则在彼岸构筑真实世界的艺术特色;终极审美上,汉大赋在此岸得到超越现实的生活体验从而构筑"劝百讽一"的虚构宇宙,汉画像石在彼岸得到重回现实的宗教体验从而构筑"事死如生"的写实宇宙。最后,语图关系的强势与平衡。汉赋表现出语言艺术的强势性,汉画则表现出图像艺术的平衡力,从而在艺术史层面上带来了语图的平衡结构和雅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汉画 本体关系 比较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初《诗经》传播与四家诗的形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毓庆 郭万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汉初《诗》学的最大贡献在于"经典复原"的成功。经师们靠记忆口头传授,一人不能独尽其经,阜阳诗简之所以《雅》《颂》阙如,即是证明。《毛诗》则为藏于隐密而得以幸存的《诗经》全本。在经典复原过程中,《诗》学传播呈现出了... 汉初《诗》学的最大贡献在于"经典复原"的成功。经师们靠记忆口头传授,一人不能独尽其经,阜阳诗简之所以《雅》《颂》阙如,即是证明。《毛诗》则为藏于隐密而得以幸存的《诗经》全本。在经典复原过程中,《诗》学传播呈现出了无序状态。随着大师的出现,始有了齐、韩、鲁、赵《诗》学传播的区域性特点。政治力量的介入,使《诗》学传播由无序走向有序,逐渐形成了四家《诗》派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诗学 经典复原 四家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龚克昌先生汉赋研究述评 被引量:4
3
作者 踪凡 《阴山学刊》 2006年第3期19-26,共8页
龚克昌先生对汉赋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推翻了两千年来人们强加给汉赋的种种鄙薄之词,为新时期的汉赋研究揭开了序幕;(二)深入探讨汉赋的思想价值及艺术贡献,充分肯定其文学史地位;(三)系统研究汉赋作家作品,梳理汉赋发展的历史流... 龚克昌先生对汉赋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推翻了两千年来人们强加给汉赋的种种鄙薄之词,为新时期的汉赋研究揭开了序幕;(二)深入探讨汉赋的思想价值及艺术贡献,充分肯定其文学史地位;(三)系统研究汉赋作家作品,梳理汉赋发展的历史流程;(四)校注、评析所有汉赋,为学术界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五)培养汉赋研究的有生力量,使赋学研究组织化、规范化、世界化,为新世纪的辞赋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克昌 《汉赋研究》 《全汉赋评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