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南部马五段地层水分布规律、主控因素及其对油气开采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凯笑 郭艳琴 +3 位作者 暴文博 孟宇涛 李百强 吴珍珍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7-1020,共14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储层,在生产过程中地层出水严重,气水关系复杂,主控因素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区的天然气生产。【研究方法】在地层水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储层,在生产过程中地层出水严重,气水关系复杂,主控因素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区的天然气生产。【研究方法】在地层水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氯钠系数、脱硫系数、钠钙系数等参数对地层水的形成环境进行分析;进而通过单井识别、连井对比及平面展布特征刻画研究了气水分布规律;最后结合构造、古地貌、储层物性等方面研究了气水分布的主控因素及其对油气开采量的影响。【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东南部马五1亚段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平均148905.46 mg/L,pH显示弱—中酸性,水型均表现为CaCl_(2)型,地层水整体表现为低氯钠系数、钠钙系数和脱硫系数,高氯镁系数、变质系数和盐化系数特征,地层封闭性较好,有利于气藏保存。纵向上,根据成因差异及空间分布形态将地层水分为构造低部位水、孤立透镜状水和低渗带滞留水,构造低部位水常见于研究区西部构造相对较低处和东南方向构造相对较低的鼻凹处;孤立透镜状水较为不发育。平面上看,产水井主要集中在G4-8、S158等5个区域,其中东部含水面积较大,主要为气水混合区。【结论】地层水分布受构造和前石炭纪古地貌格局及储层非均质性3个因素同时控制。构造高点控制纵向上气水分异,更容易产水,岩溶古地貌控制气水横向分布非均质性,使得某些区域渗透率低,影响开发效果,储层特征控制气驱水效率,物性较好的储层富含天然气,物性差的区块滞留水多,影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马家沟组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开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沉积地层钻探机器人钻头力学测试平台设计
2
作者 王玉红 周朋 张培豪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0,共6页
海底地层钻探机器人主要依靠前端钻头向前钻进破土实现在海底沉积物中的探测,钻头的进给速度和转动速度与钻头所受的土壤阻力密切相关,进而影响机器人在土层中的运动特性。该文通过设计地层钻探平台,获得在钻进过程中钻头运动参数与其... 海底地层钻探机器人主要依靠前端钻头向前钻进破土实现在海底沉积物中的探测,钻头的进给速度和转动速度与钻头所受的土壤阻力密切相关,进而影响机器人在土层中的运动特性。该文通过设计地层钻探平台,获得在钻进过程中钻头运动参数与其所受阻力的关系,以及钻头在真实工作条件下机器人运动参数与钻进力和扭矩的关系,并通过仿真计算进行验证。该实验系统包括试验台支架、模拟南海海底沉积物土壤参数配置的饱和黏土、可编程电动推拉丝杠机构、力学传感器装置及上位机软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钻进深度范围,对于轴向阻力,在相同转速下,钻进速度越大受到的轴向阻力越大;在相同钻进速度下,转速越大受到的轴向阻力越小;对于扭矩,在同一钻进速度下,转速越大扭矩越大;在同一转速下,不同进给速度钻头所受扭矩差别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层 钻探 钻头阻力 测试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其对煤系气成藏的控制
3
作者 李延河 王保玉 +3 位作者 刘顺喜 倪小明 王娟 胡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0-1434,共15页
近几年来,河南省平顶山矿区煤系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新突破,采动井、采空井和预抽井的单井日抽采量分别达到40500 m^(3)、20000 m^(3)和4500 m^(3)。为了查明煤系气生成与赋存的沉积背景,本次工作采用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了精细... 近几年来,河南省平顶山矿区煤系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新突破,采动井、采空井和预抽井的单井日抽采量分别达到40500 m^(3)、20000 m^(3)和4500 m^(3)。为了查明煤系气生成与赋存的沉积背景,本次工作采用地层学与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了精细的地层、沉积特征和沉积序列以及气测录井资料分析,从而揭示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中煤系气(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生成与赋存的沉积环境,也就是潮坪上的泥炭沼泽(泥炭坪)、三角洲分流间湾沼泽和分流河道沉积环境控制了煤系气的成藏。基于地层沉积特征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划分出9种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序列类型,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顶山矿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煤系气赋存的沉积环境模式。研究还表明,区内煤系气含量变化及区域分布特征不仅与滨岸潮坪沼泽、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和分流间湾沼泽的时空变化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储集层厚度变化相关。该成果可为今后平顶山地区煤系气勘探开发井的设计、部署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华北地区相同含煤地层的煤系气开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开发 地质勘探 含煤地层 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 平顶山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储层压裂模拟与成缝特征
4
作者 左罗 张旭东 +4 位作者 陈作 贾长贵 孙海成 李双明 徐胜强 《中国石油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169,共13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綦江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储层正处于勘探初期,复杂岩性下的压裂品质及页岩、石灰岩和煤岩互层条件下水力压裂成缝特征尚不清晰,相关认识有待深化。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压裂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龙潭组... 四川盆地东南部綦江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储层正处于勘探初期,复杂岩性下的压裂品质及页岩、石灰岩和煤岩互层条件下水力压裂成缝特征尚不清晰,相关认识有待深化。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压裂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龙潭组煤系储层的压裂品质及水力压裂成缝特征。研究认为:不同区域龙潭组储层在纵向岩性、矿物组分、岩石力学参数及地应力参数方面的差异明显,整体上脆性矿物含量低、脆性差,不同岩性之间水平应力差达到2~6MPa,裂缝穿层难度大。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岩性界面及应力差异系数的影响,龙潭组同时存在T形缝、钝化缝及穿层缝3种裂缝形态,但裂缝形态主要受岩性界面强度影响;数值模拟成缝特征显示,压裂排量、黏度及起裂位置对裂缝扩展形态影响明显,优选页岩及泥岩夹石灰岩、页岩层段进行压裂,同时确保排量在12m^(3)/min及以上、压裂液黏度在25mPa·s左右,有利于促进裂缝穿层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綦江地区 龙潭组 煤系地层 压裂 裂缝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恢复及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坦 贾梦瑶 +4 位作者 孙雅雄 丁文龙 石司宇 范昕禹 姚威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岩溶古地貌是含油气盆地沉积微相类型、分布范围及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恢复岩溶古地貌对指导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基于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速率法和地层厚度对比法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不整合界面的剥蚀厚度... 岩溶古地貌是含油气盆地沉积微相类型、分布范围及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恢复岩溶古地貌对指导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基于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速率法和地层厚度对比法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不整合界面的剥蚀厚度进行了精确计算,并根据剥蚀厚度的地区差异及古地貌指示,对岩溶古地貌单元进行了进一步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主要发育平行不整合,仅在局部地区形成角度不整合。早中二叠世,上扬子地台内部沉积稳定,构造运动较弱,沉积速率法与地层厚度对比法相对更适用于研究区的岩溶古地貌恢复。②研究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剥蚀厚度为0~120m,其中北部剥蚀最强烈,如LG1井区、W4井区代表了岩溶古地貌地势的最高位置,向东南方向剥蚀强度逐渐减弱,地势逐渐降低;剥蚀最薄弱地区位于LS1井东北部,代表了岩溶古地貌地势的最低位置,整体呈现北部高,南部低,东北部最低的地貌格局。③研究区茅口组古地貌特征控制了岩溶作用的发育强度,可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盆地等3个二级岩溶古地貌单元以及溶峰盆地、溶丘洼地、丘丛谷地、丘丛洼地、丘丛沟谷、峰林平原、残丘平原等7个三级古地貌单元,其中岩溶斜坡易形成良好的储集空间,为油气圈闭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法 地层厚度对比法 古地貌恢复 岩溶储集体 茅口组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14
6
作者 王社教 李登华 +3 位作者 李建忠 董大忠 张文正 马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0-46,125-126,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油气叠合盆地,发育奥陶系海相、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和三叠系湖相等多套页岩层系,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为弄清该盆地页岩气的勘探潜力,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岩心观察、老井资料复查,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和...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油气叠合盆地,发育奥陶系海相、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和三叠系湖相等多套页岩层系,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为弄清该盆地页岩气的勘探潜力,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岩心观察、老井资料复查,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含气量测试、等温吸附曲线测定等实验结果,对其页岩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结论认为:①该区中奥陶统平凉组页岩分布范围和厚度较大,已进入大量生气阶段,但有机质丰度偏低,不利于页岩气成藏;②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页岩分布范围较广,厚度介于15~40m,有机质丰度很高,处于大量生油阶段,页岩气主要为热成因的伴生气,成藏条件较致密油要差;③石炭—二叠系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介于50~150m,有机质丰度较高,处于大量生气阶段,含气量介于0.21×108~1.0×108 m3/t,页岩气勘探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气 勘探潜力 含气量 海相地层 海陆过渡相地层 湖相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宜昌志留系纱帽组几丁虫生物地层学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孝红 张淼 +1 位作者 王传尚 李志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9-1270,共12页
调查分析了湖北宜昌龚家冲志留系纱帽组剖面156件样品,在其中95件泥岩、粉砂岩样品中发现大量保存精美的早志留世几丁虫化石。自下而上识别出Conochitina malleus,Plectochitina pseudoaggltinans, Eisenackitina dolioliformis,Eisenac... 调查分析了湖北宜昌龚家冲志留系纱帽组剖面156件样品,在其中95件泥岩、粉砂岩样品中发现大量保存精美的早志留世几丁虫化石。自下而上识别出Conochitina malleus,Plectochitina pseudoaggltinans, Eisenackitina dolioliformis,Eisenackitina causiata等生物带。每一个几丁虫生物带均代表一次几丁虫多样性发展,由新生分子和已知分子所构成的组合特征能很好地与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外同期地层的几丁虫组合进行对比。宜昌地区志留系几丁虫生物带与笔石、牙形石带的关系显示宜昌地区纱帽组的地质延限大致与笔石Stimulograptus sedgwickii带至Oktavites spiralis带相当,特列奇阶底界位于纱帽组第二段底部,与几丁虫Plectochitina pseudoagglutinans生物带的底界位置接近。同期地层,在重庆涪陵焦石坝等地为产大量笔石的富有机质页岩,是页岩气的重要储层,因此,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深入认识我国南方志留系页岩气储层的分布发育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虫 生物地层学 纱帽组 页岩气 志留系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异常低压成因定量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李士祥 施泽进 +4 位作者 刘显阳 杨时雨 邓秀芹 刘广林 李继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8-533,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具有明显的异常低压特征,根据其低压分布特征,从构造抬升、温度降低、溶蚀增孔作用等方面定量剖析了异常低压的成因机制。中生界地层压力演化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期间的压力增大并达到最大阶段,以及早白...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具有明显的异常低压特征,根据其低压分布特征,从构造抬升、温度降低、溶蚀增孔作用等方面定量剖析了异常低压的成因机制。中生界地层压力演化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期间的压力增大并达到最大阶段,以及早白垩世末以来的压力降低直至现今的异常低压阶段。早白垩世末以来,构造抬升引起的孔隙反弹、地层温度降低和溶蚀增孔作用共同造成的压力降低幅度达20-25MPa,降低比例达54%-77%,这3者的共同作用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地层压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其中温度降低是影响压力降低的最主要因素。上述3因素与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压力逐渐降低,最终形成了现今地层压力为10~18MPa的异常低压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低压 构造抬升 地层温度降低 溶蚀增孔作用 延长组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水下扇沉积微相及储层的控制因素研究──以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沙四段为例 被引量:38
9
作者 刘家铎 田景春 +4 位作者 何建军 李琦 郭汝泰 王永诗 常国贞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5-369,共5页
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资料,将罗家鼻状构造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划分为三个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六个微相。根据沉积旋回、钻井和测井模型将沙四段上部划分为五个砂层组,在垂向和横向上对近岸水下扇的砂砾岩体进行了对比,并恢复了近... 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资料,将罗家鼻状构造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划分为三个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六个微相。根据沉积旋回、钻井和测井模型将沙四段上部划分为五个砂层组,在垂向和横向上对近岸水下扇的砂砾岩体进行了对比,并恢复了近岸水下扇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近岸水下扇 沉积微相 储集层 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挖灌注桩在(深圳)沿海地区复杂地层中应用实例 被引量:33
10
作者 赵伟 吴旭君 +3 位作者 王召磊 郑平 高焰林 谷霖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196-1199,共4页
通过深圳某沿海地区旋挖钻孔灌注桩基的工程应用实例,介绍了沿海地区复杂地层桩基施工的工程特点、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通过施工关键技术的控制:桩基垂直度控制、成孔技术及沉渣处理等施工方法的论述,解决了旋挖钻机在沿海地区复杂地... 通过深圳某沿海地区旋挖钻孔灌注桩基的工程应用实例,介绍了沿海地区复杂地层桩基施工的工程特点、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通过施工关键技术的控制:桩基垂直度控制、成孔技术及沉渣处理等施工方法的论述,解决了旋挖钻机在沿海地区复杂地层中桩基施工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挖钻机 填石地层 淤泥质地层 气举反循环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昌宁—孟连构造带西带研究初探——以耿马弄巴剖面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凡 冯庆来 +1 位作者 段向东 张志斌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20,共8页
昌宁—孟连构造带的地层层序、地层时代归属和构造背景一直是热点争议问题。在1∶25万临沧幅区域地质调查和系统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弄巴剖面进行了细致的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重新厘定了该区... 昌宁—孟连构造带的地层层序、地层时代归属和构造背景一直是热点争议问题。在1∶25万临沧幅区域地质调查和系统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弄巴剖面进行了细致的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重新厘定了该区的地层层序,更正了其地质时代,在恢复该区的构造背景和古地理格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表明,滇西南耿马弄巴剖面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7个地层断片组成的断片型地层体,其地层序列为:上覆新近系南林组,下伏大陆斜坡相碎屑岩沉积和代表洋盆沉积环境的两套地层。在此基础上,重新对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划分,厘定了温泉组、曼信组、平掌组和南皮河组,并恢复了该区被动大陆边缘至洋盆构造背景,进而探讨了其古地理格架的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弄巴剖面 南皮河组 地层断片 地层序列 古地理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盾构双隧道施工诱发的地层变形规律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忠昶 王海涛 +1 位作者 朱训国 赵德深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58,共6页
以大连地铁202标段双隧道盾构施工工程为背景,考虑土体的分层以及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推进、注浆和衬砌拼装等工序,运用FLAC3D软件对盾构双隧道同向先后施工过程进行三维精细数值模拟,并与现场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先施工的... 以大连地铁202标段双隧道盾构施工工程为背景,考虑土体的分层以及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推进、注浆和衬砌拼装等工序,运用FLAC3D软件对盾构双隧道同向先后施工过程进行三维精细数值模拟,并与现场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先施工的右线隧道掘进完成后,隧道上方各层土体越靠近地表,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竖向变形越小,而地层的沉降槽宽度越大,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为0.56;近距离双隧道同向先后开挖时,土体相互扰动,地层距离隧道轴线的高度越小,地层竖向变形非对称"双峰"特征越明显,岩层的成层性使得双峰特征消失时岩层距离隧道轴线的高度有差别;两隧道中心线和轴线附近地表有不同方向水平变形,此区域的桩基、剪力墙在隧道掘进时将受到附加剪切作用,易出现裂缝,故在施工中应做好切实的防护措施;监测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在盾构掌子面距离监测点12m范围内,地表沉降发展得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双隧道 双峰特征 土体扰动 地层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空洞引起土质地层地陷的形成机制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李涛 张子真 宗露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95-2002,共8页
地下空洞引起的土质地层地陷是地质灾害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地陷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目前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地陷成因和实例分析,首先确认了软土和粗粒土地层的地陷破坏模式。然后对软土地层圆柱形地陷,采用土体塑性极限平... 地下空洞引起的土质地层地陷是地质灾害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地陷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目前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地陷成因和实例分析,首先确认了软土和粗粒土地层的地陷破坏模式。然后对软土地层圆柱形地陷,采用土体塑性极限平衡理论导出了计算地陷安全系数的公式,并据此分析了影响地陷的相关因素。对粗粒土地层地陷的圆形塌陷漏斗,基于散体流动理论提出了粗粒土流失判据,推导了地陷安全系数计算公式;通过分析粗粒土地层地陷形成规律,提出了基于土层厚度和地陷漏斗最大沉降的地陷预测与评估方法。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软土和粗粒土地层地陷时的地层变形规律,对所提地陷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说明。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认识土质地层地陷的形成机制和地陷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陷 土质地层 形成机制 破坏模型 安全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2油层低阻成因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世加 高兴军 +2 位作者 喻建 马捷 黄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长2油层电阻率偏低难以识别,且低阻成因是分析和识别低阻油层的基础。因此,对研究区油层低阻成因展开综合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利用岩石物理实验资料、测井资料及试油资料,分析各地质要素与电阻率的关系,明确研...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长2油层电阻率偏低难以识别,且低阻成因是分析和识别低阻油层的基础。因此,对研究区油层低阻成因展开综合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利用岩石物理实验资料、测井资料及试油资料,分析各地质要素与电阻率的关系,明确研究区油层低阻的主要成因。研究表明:研究区延长组长2油层低阻主要受高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及复杂孔隙结构的控制,而与储层中导电矿物含量无关;此外,储层中黏土矿物含量、种类以及碎屑颗粒粒度对研究区油层低阻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 长2油层 低阻成因 束缚水饱和度 地层水矿化度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KASHAN区块库姆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葛瑞全 洪太元 冉江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5,共4页
伊朗KASHAN区块是中国石化海外油气勘探市场的一部分。作为主要勘探目的层的渐新一中新统中下部库姆组在该区沉积了数千米厚的海相碳酸盐岩系,发育8种沉积相11种亚相。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库姆组为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属于二级... 伊朗KASHAN区块是中国石化海外油气勘探市场的一部分。作为主要勘探目的层的渐新一中新统中下部库姆组在该区沉积了数千米厚的海相碳酸盐岩系,发育8种沉积相11种亚相。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库姆组为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属于二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文章结合海平面变化对沉积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指出了该区良好的油气开发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姆组 碳酸盐岩 层序地层 KASHAN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近海古河道断面特征与古地理变迁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正新 曹雪晴 +3 位作者 黄海燕 董贺平 李绍全 尹延鸿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通过对青岛近海1561km的高分辨率浅地层测量剖面解译,在多条剖面中发现研究区存在多期发育的古河道,虽然保存较完整的地层不多,但大部分河流亚相地层被保存。测年资料表明,这些河流多形成在37000~11000a之间,河流床底最大埋深(海底起算... 通过对青岛近海1561km的高分辨率浅地层测量剖面解译,在多条剖面中发现研究区存在多期发育的古河道,虽然保存较完整的地层不多,但大部分河流亚相地层被保存。测年资料表明,这些河流多形成在37000~11000a之间,河流床底最大埋深(海底起算)约-32m,一般在-20~-28m,最大单个河面宽约1500m。根据现在所见河道的轮廓形态,可分为六种类型:即发育有滩心洲的河道、平底河道、不对称河道、连续多期发育的河道、窄陡型河道和对称型河道。并对河流的形成机理和古地理特征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近海 浅层地震剖面 埋藏古河道 断面特征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南斜坡区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连续型砂砾岩油藏群成藏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黄立良 王然 +3 位作者 邹阳 万敏 常秋生 钱永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9,共9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南)斜坡区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新近发现了大型的连续型砂砾岩油藏群。为及时总结、丰富发展连续型油气地质理论,并为深化下步区域勘探提供依据,在对这些油藏群进行精细构造解释、沉积体系研究及储盖组合分析的基础...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南)斜坡区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新近发现了大型的连续型砂砾岩油藏群。为及时总结、丰富发展连续型油气地质理论,并为深化下步区域勘探提供依据,在对这些油藏群进行精细构造解释、沉积体系研究及储盖组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成藏要素和油藏特征。结果表明,玛南斜坡区风城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类型好、成熟度高;中拐扇、克拉玛依扇、白碱滩扇和达巴松扇四大物源体系内乌一段和乌二段砂砾岩储层叠置连片发育,与乌三段广泛发育的泥岩盖层构成稳定的储盖组合;近东西向深大走滑断裂与全凹发育的不整合面组合,是油气运聚的立体输导通道。上乌尔禾组为"前陆—坳陷"转换期填平补齐式的沉积,在大型地层尖灭带背景下,大面积岩性圈闭连续发育,形成了一系列地层型、岩性型、断层—岩性型等油藏群。中拐扇和克拉玛依扇勘探程度较高,但仍存在较多剩余出油气井点,是储量拓展的潜力区;相比而言,白碱滩扇和达巴松扇沉积背景与中拐扇类似,但勘探程度低,是甩开勘探的重点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地层尖灭带 断裂系统 上乌尔禾组 上二叠统 玛南斜坡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萍乐坳陷中部赣丰地1井上二叠统乐平组页岩气聚气条件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朝刚 徐振宇 +3 位作者 滕龙 黄正清 郑红军 徐菲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93,共11页
江西萍乐坳陷普遍发育上二叠统乐平煤系,是下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突破的重点区域。为查明萍乐坳陷中部页岩气聚集条件及勘探潜力,以坳陷首口地质调查井完整钻遇乐平组各套主力页岩的赣丰地1井岩心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均匀采样,对200余... 江西萍乐坳陷普遍发育上二叠统乐平煤系,是下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突破的重点区域。为查明萍乐坳陷中部页岩气聚集条件及勘探潜力,以坳陷首口地质调查井完整钻遇乐平组各套主力页岩的赣丰地1井岩心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均匀采样,对200余块岩心样品开展了薄片鉴定、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全岩及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和页岩现场解析。萍乐坳陷中部乐平组黑色碳质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且处于高成熟生气阶段,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和聚集;另外,其脆性矿物含量高(脆性指数Ⅰ为26%~53.5%,均值为37.3%;脆性指数Ⅱ为23.3%~52.6%,均值为39.0%),指示页岩层段具备良好的可压性;有机孔和黏土矿物粒内孔较为发育,孔隙内部连通性好,有效增大了矿物比表面积,有利于页岩气的赋存;微裂缝主要起到沟通导流作用,改善页岩渗透性。通过分析乐平组4段地层(官山段、老山段、狮子山段和王潘里段)的勘探潜力参数指标,认为王潘里段和老山段页岩在气测显示、厚度、TOC、有机质孔隙和矿物组成等各方面更加有利,可作为萍乐坳陷中部地区乐平煤系下一步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页岩气 重点层段 乐平组 上二叠统 萍乐坳陷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ayes判别模型识别未取芯井段沉积微相──以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沙四上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萌 田景春 吴志勇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将常规测井资料及其解释成果中的地质参数资料同岩芯资料相结合 ,提取反映沉积微相的特征参数 ,用 Bayes逐步判别法建立研究区域的特征参数与沉积相相互转换的数值模型 ,根据此模型对未取芯井段的沉积微相进行自动识别。提供了一种从数... 将常规测井资料及其解释成果中的地质参数资料同岩芯资料相结合 ,提取反映沉积微相的特征参数 ,用 Bayes逐步判别法建立研究区域的特征参数与沉积相相互转换的数值模型 ,根据此模型对未取芯井段的沉积微相进行自动识别。提供了一种从数值模型角度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的辅助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沙四段 近岸水下扇 沉积微相 Bayes逐步判别法 测井资料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渣尔泰山群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含矿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宏伟 康明 +2 位作者 刘还林 廖蕾 梁社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38-343,共6页
在充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调研,以内蒙古中西部渣尔泰山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渣尔泰山群地层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该地层地球化学特征,最后就该地层含矿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属... 在充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调研,以内蒙古中西部渣尔泰山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渣尔泰山群地层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该地层地球化学特征,最后就该地层含矿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属裂谷系中的碎屑岩、炭质页岩、粉砂岩和碳酸盐岩建造,自下而上分为书记沟组、增隆昌组、阿古鲁沟组和刘鸿湾组,主要含矿层为阿古鲁沟组;渣尔泰山群沉积环境呈现由陆相→正常海相→半封闭海相或次深海相→滨海相的正常海进海退序列变化特征;渣尔泰山群地层在纵向上自下而上表现为亲碎屑元素组合→亲碳酸盐元素组合→亲铁、亲硫元素组合→亲碳酸盐、亲碎屑岩的混合组合;岩石组分与成矿元素有显著相关性,泥质、钙镁质岩富含铅、锌及硫铁,高硅质岩石富含铜,有机碳含量往往与矿层的规模、质量成正消长关系;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和沉积环境致使元素分布不均匀,体现在含矿性在东西走向的规律性变化,即东部甲生盘—山片沟矿床贫铜富锌,少伴生元素,而西部狼山地区铜、铅、锌共生,贫铅锌富铜,伴生元素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含矿性 地层 渣尔泰山群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