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 for flexible mechanism with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advanced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春宜 宋鲁凯 +2 位作者 费成巍 郝广平 刘令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2001-2007,共7页
To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RBDO) of flexible mechanis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dvanced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PSO-AERSM) was proposed by integr... To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RBDO) of flexible mechanis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dvanced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PSO-AERSM) was proposed by integrat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algorithm and advanced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AERSM). Firstly, the AERSM was developed and its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the PSO algorithm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n the RBDO model of flexible mechanism was presented based on AERSM and PSO. Finally, regarding cross-sectional area as design variable, the 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of flexible mechanism was implemented subject to reliability degree and uncertainties based on the proposed approach.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oss-section sizes obviously reduce by 22.96 mm^2 while keeping reliability degre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method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ERSM holds high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while keeping computational precision for the RBDO of flexible mechanism, and PSO algorithm minimizes the response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efforts of this work provide a useful sight for the 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of flexible mechanism, and enrich and develop the reliability theory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 flexible robot manipulato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dvanced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design of piles subjected to horizontal loads based on reliability theory
2
作者 赵文艺 徐志军 郑俊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928-2934,共7页
Based on reliability theory,a general method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piles subjected to horizontal loads is presented.This method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various uncertainties caused by pile installation,varia... Based on reliability theory,a general method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piles subjected to horizontal loads is presented.This method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various uncertainties caused by pile installation,variability of geotechnical materials from one location to another,and so on.It also deals with behavior and side constraints specified by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for piles.To more accurately solve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model,the first 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is employed.The results from the numerical example indicate that the target reliability index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design parameters.In addition,the optimization weight increases with the target reliability index.Especially when the target reliability index is relatively large,the target reliability index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design weight of pi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ability-based optimization design horizontal load objective function boundary condition first 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ient 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for turbine disk radial deformation
3
作者 费成巍 白广忱 +2 位作者 唐文忠 蔡逸思 高海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44-352,共9页
The radial deformation design of turbine disk seriously influences the control of gas turbine high pressure turbine(HPT) blade-tip radial running clearance(BTRRC).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BTRRC under continuous opera... The radial deformation design of turbine disk seriously influences the control of gas turbine high pressure turbine(HPT) blade-tip radial running clearance(BTRRC).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BTRRC under continuous operation, the nonlinear dynamic 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of disk radial deformation was implemented based on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ERSM), including ERSM-based quadratic function(QF-ERSM) and ERSM-bas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of regression(SR-ERSM).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framework of reliability-based dynamic design optimization was developed.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optimization methods have the promising potential in reducing additional design samples and improving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with acceptable precision, in which the SR-ERSM emerges more obviously. Through the case study, we find that disk radial deformation is reduced by about 6.5×10–5 m; δ=1.31×10–3 m is optimal for turbine disk radial deformation design and the proposed methods are verified again. The presented efforts provide an eff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the nonlinear transient design of motion structur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enrich mechanical reliability design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ine disk radial deformation reliability-based transient design optimization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回转工作台可靠性优化
4
作者 黄贤振 马明斐 +1 位作者 姜智元 邱开慧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4,共8页
为了保证回转工作台刚度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质量,并提高其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回转工作台可靠性优化方法 .该方法考虑了回转工作台内部结构之间装配关系的不变性,并引入了随机不确定性因素.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对回转工作台性能影响较大的... 为了保证回转工作台刚度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质量,并提高其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回转工作台可靠性优化方法 .该方法考虑了回转工作台内部结构之间装配关系的不变性,并引入了随机不确定性因素.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对回转工作台性能影响较大的尺寸参数,并进行优化.与传统优化方法不同,本文采用Kriging代理模型代替耗时的有限元分析.此外,在优化过程中引入了一种高效的元启发式算法来求解所提出的可靠性优化问题.随后,研究了各种参数配置对回转工作台变形可靠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回转工作台 刚度 Kriging代理模型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减振降噪多目标优化
5
作者 何泽银 王承登 +1 位作者 肖腾 杨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6-813,共8页
针对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噪声、承载及轻量化最优结果参数各不相同的问题,本文提出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传动误差-振动-噪声-承载-质量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考虑时变啮合刚度与传动误差,以系统动态传动误差、齿轮承载、质量、噪... 针对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噪声、承载及轻量化最优结果参数各不相同的问题,本文提出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传动误差-振动-噪声-承载-质量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考虑时变啮合刚度与传动误差,以系统动态传动误差、齿轮承载、质量、噪声与振动加速度为目标函数,以齿轮宏微观参数为设计变量,建立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传动误差-振动-噪声-承载-质量多目标优化模型,开展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减振降噪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噪声降低了2.3%,系统总质量降低了13.7%,系统动态传动误差峰峰值减小了55.7%,齿根弯曲应力减小了30.1%,系统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了40.0%,实现了并车汇流齿轮系统的振动噪声快速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 并车汇流 时变啮合刚度 传动误差 动力学模型 减振降噪 轻量化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负刚度的调谐惯容质量减振系统的参数优化解析及设计公式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宁 陈昭庆 +1 位作者 边菁 曾聪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3-815,共13页
惯容器和负刚度装置能够提高减振器的耗能性能,被越来越多地融入新型高性能减振装置中。本文对含负刚度的调谐惯容质量减振系统(NS⁃TIMS)进行了参数优化解析研究。建立了NS⁃TIMS在不同安装位置、应用场景(层间吸振、基底隔振)、激励类... 惯容器和负刚度装置能够提高减振器的耗能性能,被越来越多地融入新型高性能减振装置中。本文对含负刚度的调谐惯容质量减振系统(NS⁃TIMS)进行了参数优化解析研究。建立了NS⁃TIMS在不同安装位置、应用场景(层间吸振、基底隔振)、激励类型下的运动方程及传递函数统一模型。在定点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综合考虑H_(∞)和H_(2)范数的NS⁃TIMS最优参数解析解。考虑典型的应用条件,对优化参数解析公式进行分析和简化,得到了一种基于“等效惯质比”的NS⁃TIMS参数设计公式,并讨论了设计公式的适用条件。风振控制和基础隔振实际算例分析验证了考虑实际结构阻尼比和随机荷载频谱特性条件下的设计公式的有效性。同时发现NS⁃TIMS在高柔结构吸振和辅助基础隔振方面均具有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振 动力吸振器 负刚度 惯容 H_(∞)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轨道梁钢腹板结构设计参数优化
7
作者 庞林 顾骁 +1 位作者 陶奇 曾永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37,共5页
[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轨道梁采用开口箱梁截面。为了兼顾经济效益和列车运行平稳性,有必要优化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轨道梁钢腹板的结构设计参数。[方法]采用了一种格构式钢腹板设计和加工制造方案,并选定其关键几何尺寸作为优化设计... [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轨道梁采用开口箱梁截面。为了兼顾经济效益和列车运行平稳性,有必要优化悬挂式单轨交通工程轨道梁钢腹板的结构设计参数。[方法]采用了一种格构式钢腹板设计和加工制造方案,并选定其关键几何尺寸作为优化设计参数。基于ABAQUS软件建立轨道梁有限元模型,并利用ISIGHT软件进行最优参数求解。[结果及结论]采用格构式钢腹板的设计方案,能够显著增大梁高,在提升轨道梁的刚度的同时,减小钢材用量和节约成本。确定了最佳的参数范围:格构式钢腹板下缘到开孔六边形下边界取325~425 mm,开孔六边形斜边与中轴线夹角为30°~60°。相较于整体钢腹板方案,格构式钢腹板方案可以节省用钢量百分比约16%~24%。联合应用ABAQUS软件+ISIGHT软件进行结构优化,避免了人工调参繁琐过程,提升了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单轨交通 轨道梁 格构式腹板 尺寸优化 竖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代数的平面3-RRR并联机构性能评估与优化设计
8
作者 柴馨雪 郑孙鸟 +2 位作者 栗园园 徐灵敏 李秦川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04-715,共12页
为使平面3-RRR并联机构满足多样的工作环境,本文基于几何代数对该机构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基于闭环矢量法建立平面3-RRR并联机构运动学模型。以几何代数为数学工具,分析平面3-RRR并联机构局部和全局运动/力传递性能;考虑分支杆件柔... 为使平面3-RRR并联机构满足多样的工作环境,本文基于几何代数对该机构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基于闭环矢量法建立平面3-RRR并联机构运动学模型。以几何代数为数学工具,分析平面3-RRR并联机构局部和全局运动/力传递性能;考虑分支杆件柔性,结合应变能方法对平面3-RRR并联机构进行弹性静刚度建模,通过ANSYS软件进行验证,并基于刚度矩阵确定局部和全局虚功刚度指标。基于参数无量纲优化方法,以全局运动/力传递性能指标、刚度指标和可达工作空间为目标,对机构进行尺度优化设计,并分析关键尺度参数对机构性能的影响,从而获得平面3-RRR并联机构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最优结构尺度与性能图谱。研究结果可为并联机构样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几何代数 运动/力传递指标 虚功刚度指标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沟槽滚珠直线导轨副结构参数刚度优化方法研究
9
作者 翟光钰 冯虎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0-164,共5页
刚度越来越成为评价高精密数控机床的重要指标,研究提高刚度的优化方法对提高机床性能非常重要,以具有高刚性的KUSE-35型号六沟槽滚珠直线导轨副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刚度模型的同时考虑了裙部变形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传统刚度模型,基于不... 刚度越来越成为评价高精密数控机床的重要指标,研究提高刚度的优化方法对提高机床性能非常重要,以具有高刚性的KUSE-35型号六沟槽滚珠直线导轨副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刚度模型的同时考虑了裙部变形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传统刚度模型,基于不同预紧等级,对每排滚珠的接触特性作出了分析,验证了提出模型的意义和优化指标,并研究了导轨副的结构参数等因素对导轨副刚度的影响,改变结构参数影响了单个滚珠受力、初始预紧力、赫兹接触系数,从而改变最小刚度值和临界载荷值,对于六沟槽结构,增加滚道数可以提高刚性并改变刚性曲线变化趋势,为导轨副刚度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度建模 扩张变形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度和运动学性能的机器人倒角位姿优化
10
作者 朱天宇 洪荣晶 +2 位作者 张浩 吕康源 徐鹏飞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5-60,共6页
机器人的末端刚度是影响机器人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具有位姿依赖性的特点,加工时选择合适的位姿可提高机器人的末端刚度。针对串联机器人因末端刚度低,在齿轮倒角时表面质量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机器人灵活度和末端加工刚度的位姿... 机器人的末端刚度是影响机器人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具有位姿依赖性的特点,加工时选择合适的位姿可提高机器人的末端刚度。针对串联机器人因末端刚度低,在齿轮倒角时表面质量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机器人灵活度和末端加工刚度的位姿优化方法。通过对KUKA KR210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及刚度建模,结合机器人末端刚度在空间中的方向性建立加工刚度指标KNF。分析机器人倒角加工时的大刚度加工方向,结合倒角受力方向,使用加工刚度指标KNF辨识机器人在倒角加工时的加工刚度,优化机器人的倒角位姿。最后,进行机器人齿轮倒角实验。对比优化前后齿轮倒角加工效果。结果表明,应用所提优化方法,优化后加工表面粗糙度可由4.963μm提升至1.272μm,表面振纹减少,加工质量具有明显提升,证明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位姿优化 刚度模型 灵活度 倒角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刚度放大阻尼器的基础隔震储液罐减震性能提升
11
作者 唐子桉 孟硕 +2 位作者 罗浩 翁顺 朱宏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5-233,共9页
为提升强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储液罐结构的减震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负刚度放大阻尼器的组合隔震方法,并基于拓展定点理论推导了负刚度放大阻尼器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建立考虑前三阶晃动模态的储液罐简化质点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增... 为提升强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储液罐结构的减震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负刚度放大阻尼器的组合隔震方法,并基于拓展定点理论推导了负刚度放大阻尼器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建立考虑前三阶晃动模态的储液罐简化质点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增设不同阻尼器的隔震储液罐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了该方法与传统方法在常规短周期和极端长周期地震动下的减震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可在短周期地震动下更有效地综合控制储液罐的晃动波高、底部剪力和倾覆弯矩,效果分别提升45%、16%、43%。在长周期地震动下,该方法亦能有效提升对基底位移、晃动波高、底部剪力和倾覆弯矩的控制,效果分别提升10%、37%、3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系统 储液罐 阻尼器优化设计 负刚度阻尼器 长周期地震动 拓展定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刚度法的运载火箭网格加筋贮箱结构仿真与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秀聪 周遇仁 +2 位作者 冀宾 刘冠华 刘建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1,共7页
贮箱是液体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轻量化设计的有限元模型包含大量筋条细节,网格数量多,难以实现快速设计。首先,基于细长型筋条的承力特点,将周期性排布的筋条等效为包含轴向刚度和剪切刚度的各向异性光筒壳,使用等效刚度法,将各... 贮箱是液体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轻量化设计的有限元模型包含大量筋条细节,网格数量多,难以实现快速设计。首先,基于细长型筋条的承力特点,将周期性排布的筋条等效为包含轴向刚度和剪切刚度的各向异性光筒壳,使用等效刚度法,将各层壳与蒙皮通过刚性连接实现刚度叠加,降低模型规模;其次,依据贮箱壁板设计准则,在其结构参数优化中,通过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现有结构进行减重设计,在面对新的设计需求时,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在一轮优化中给出了多种结构形式的较优解;最后,经验证贮箱重量可减小15%~20%。通过与整箱精细模型对比,两者误差在5%以内,表明文章结构仿真与优化建模方法在未来火箭贮箱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加筋 等效刚度法 结构设计 轴压稳定性 优化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构台阵传感器优化布设的单位刚度能量-驱动点留数法
13
作者 胡莹迪 张令心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7,共10页
建筑结构台阵是目前了解和掌握工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反应的最直接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详细记录土木工程结构破坏的过程,为抗震设计、震害评估和地震安全报警等多项相关研究提供结构反应信息。然而,受经济成本、现场测试技术和数据... 建筑结构台阵是目前了解和掌握工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反应的最直接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详细记录土木工程结构破坏的过程,为抗震设计、震害评估和地震安全报警等多项相关研究提供结构反应信息。然而,受经济成本、现场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整个结构的所有楼层上布设传感器监测设备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用最少的传感器来获得尽可能完备的结构信息是结构台阵传感器优化布设的目的。针对有效独立法易丢失能量较大测点和模态动能法测点过于集中在能量较大位置从而导致结构重要模态信息丢失的不足,综合考虑有效独立法和模态动能法的优缺点,提出一种传感器优化布设的单位刚度能量–驱动点留数法。该方法以单位刚度模态能量作为信息矩阵,运用有效独立法的原理进行测点筛选,以保证高能量测点最大程度保持线性独立。最后,以一个钢框架作为算例,分别采用本文方法、有效独立法、模态动能法和单位刚度法在算例模型上布设传感器,利用模态保证准则和Fisher信息矩阵准则对4种方法的布设结果进行评判。结果表明:相比较其他3种方法,当测量振型向量线性独立时,文中方法传感器数目最少;且在相同的传感器数目情况下,文中方法可以获得最多的模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台阵 单位刚度能量 驱动点留数法 传感器 优化布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船型船体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14
作者 宫继萍 王丽莉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2-76,共5页
为了在复杂载荷条件下实现结构刚度最大化,同时控制变形并满足轻量化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船型船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利用MAXSURF和HyperWorks建立船体有限元模型,采用PSHELL和PBEAM单元进行精细化网格划分,并通过湿模... 为了在复杂载荷条件下实现结构刚度最大化,同时控制变形并满足轻量化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船型船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利用MAXSURF和HyperWorks建立船体有限元模型,采用PSHELL和PBEAM单元进行精细化网格划分,并通过湿模态分析评估船体耦合振动特性。其次,以结构刚度最大化为目标,结合人工鱼群算法对船体结构展开优化,通过觅食、聚群和追尾行为更新优化解,确保全局最优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网格质量、极限弯矩和最大变形控制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雅克比率稳定在0.8以上,极限弯矩显著提升,最大变形有效减少。该方法为船体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我国造船业的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耦合振动分析 结构刚度 人工鱼群算法 船体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准零刚度隔振器的设计及静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15
作者 李欣 王雪仁 苏常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1,共6页
为解决船舶隔振领域低频隔振难题,在现有基于磁齿结构的电磁负刚度机构基础上,针对其电磁力解析表达式中忽略了铁芯磁阻和未考虑磁路饱和的问题,对其进行修正,得出考虑铁芯磁阻及磁路饱和的电磁力解析表达式。以负刚度机构电磁力最大和... 为解决船舶隔振领域低频隔振难题,在现有基于磁齿结构的电磁负刚度机构基础上,针对其电磁力解析表达式中忽略了铁芯磁阻和未考虑磁路饱和的问题,对其进行修正,得出考虑铁芯磁阻及磁路饱和的电磁力解析表达式。以负刚度机构电磁力最大和功耗最小为目标,对负刚度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将优化后的电磁负刚度机构与具有正刚度特性的金属弹簧并连,设计形成基于磁齿结构的电磁准零刚度隔振器。在此基础上,完成隔振器样件的加工制作及静力学特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基于磁齿结构电磁负刚度机构理论及电磁力解析表达式修正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刚度机构 多目标优化 准零刚度隔振器 静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C foot:A novel foot structure for humanoid robots combining static stability and dynamic adaptability
16
作者 Jintao Zhang Xuechao Chen +6 位作者 Zhangguo Yu Lianqiang Han Zhifa Gao Qingrui Zhao Gao Huang Ke Li Qiang Hu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2期30-51,共22页
Passive bionic feet,known for their human-like compliance,have garnered atten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to achieve notabl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In this paper,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unifying passive bionic feet s... Passive bionic feet,known for their human-like compliance,have garnered atten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to achieve notabl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In this paper,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unifying passive bionic feet static supporting stability and dynamic terrain adaptability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of the Rigid-Elastic Hybrid(REH)dynamics model.First,a bionic foot model,named the Hinge Tension Elastic Complex(HTEC)model,was developed by extracting key features from human feet.Furthermore,the kinematics and REH dynamics of the HTEC model were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foot dynamics,a nonlinear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stiffness matching(NOSM)was designed.Finally,the HTEC-based foot was constructed and applied onto BHR-B2 humanoid robot.The foot static stability is achieved.The enhanced adaptability is observed as the robot traverses square steel,lawn,and cobblestone terrains.Through proposed design method and structure,the mobility of the humanoid robot is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oid robot Bionic structure Passive foot structure Rigid-elastic hybrid dynamics model optimal stiffness mat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位姿变换的钻孔机器人多目标轨迹规划研究
17
作者 马国红 施訸曦 +2 位作者 杜盼盼 张加力 宋文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6-41,50,共7页
针对串联机器人在钻孔作业中存在的加工效率低、动态性能差及刚度不足等问题,以IRB6700型工业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结合位姿优化与多目标轨迹规划的方法,以提升机器人钻孔精度、效率及运动平稳性。基于传统刚度映射模型建立刚度性... 针对串联机器人在钻孔作业中存在的加工效率低、动态性能差及刚度不足等问题,以IRB6700型工业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结合位姿优化与多目标轨迹规划的方法,以提升机器人钻孔精度、效率及运动平稳性。基于传统刚度映射模型建立刚度性能评价指标,采用遗传算法对各加工目标点进行姿态优化。以优化后的位姿点作为节点,使用7次B样条曲线在钻孔机器人关节空间中进行插值。最后,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对机器人轨迹时间、能耗、冲击进行多目标优化,解得Pareto最优解集,并从轨迹方案中选择综合最优解。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刚度性能指标提高了16.6%,机器人末端位置偏差小于0.01 mm,Z轴角度偏差小于0.06°,减小了机器人末端变形;使用NSGA-II的轨迹优化方法获得的Pareto解集分布性和收敛性较好;与单一优化结果相比,综合最优解的冲击性能和时间性能分别提升23.14%和24.70%,7次B样条曲线生成的轨迹速度、加速度连续,启停阶段加加速度为0,有效保护机械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机器人 位姿 刚度优化 遗传算法 多目标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RF回归预测的海水柱塞泵配流阀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18
作者 周广金 国凯 +1 位作者 孙杰 黄晓明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8-627,共10页
海水柱塞泵采用阀配流方式可以提高其密封性能,保证其具有较高的输出压力。针对配流阀结构参数设计不合理,导致阀芯运动滞后和容积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贝叶斯优化(BO)与随机森林算法(RF)相结合的海水柱塞泵配流阀结构参数优化方... 海水柱塞泵采用阀配流方式可以提高其密封性能,保证其具有较高的输出压力。针对配流阀结构参数设计不合理,导致阀芯运动滞后和容积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贝叶斯优化(BO)与随机森林算法(RF)相结合的海水柱塞泵配流阀结构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利用AMESim软件搭建了海水泵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利用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分别分析了吸、排液阀的弹簧刚度、弹簧预紧力、阀芯质量对阀芯滞后以及容积效率的影响;然后,基于仿真获得的配流阀结构参数与对应输出流量的数据,对比分析了贝叶斯优化随机森林(BO-RF)模型、粒子群优化随机森林(PSO-RF)模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和随机森林(RF)模型的回归预测结果,以BO-RF模型为回归预测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了配流阀结构参数,并获得了结构参数最优解;最后,对优化后的配流阀结构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吸、排液阀的弹簧刚度、弹簧预紧力增大能够减小阀芯滞后,提高容积效率,参数增大到临界值后,容积效率会随参数增大而降低;吸、排液阀的阀芯质量增大会增大阀芯滞后,减小容积效率;BO-RF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决定系数(R^(2))均优于RF、PSO-RF和BPNN模型,其回归预测准确度更高;对于优化后的结果进行仿真可得:容积效率较原结构提高了4.7%。该模型适用于配流阀结构参数预测和优化问题,可为提高柱塞泵容积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柱塞曲柄连杆式高压海水柱塞泵 容积效率降低 阀芯运动滞后 贝叶斯优化随机森林回归预测模型 粒子群优化随机森林 弹簧刚度和预紧力 阀芯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型矩形压力容器刚强度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龙 尉成果 刘秉斌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为了解决矩形压力容器承压能力较差、应力状态较复杂、结构优化设计难度高的难题,利用遗传算法可自适应调整搜索方向这一特性,开展了某矩形特征水洞试验段的刚强度优化设计。厘清了该工程问题的约束条件,开展了结构初步设计,采用手动迭... 为了解决矩形压力容器承压能力较差、应力状态较复杂、结构优化设计难度高的难题,利用遗传算法可自适应调整搜索方向这一特性,开展了某矩形特征水洞试验段的刚强度优化设计。厘清了该工程问题的约束条件,开展了结构初步设计,采用手动迭代开展了结构优化设计;并在完成参数化建模与仿真、构建代理模型、建立优化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基于遗传算法开展了该水洞试验段的结构优化设计。该方法与初步设计结果相比,减重34.98%;与手动迭代优化设计结果相比,减重1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压力容器 优化设计 遗传算法 刚度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横置变刚度叶片弹簧式半主动悬架设计研究
20
作者 王孝鹏 刘建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50,共6页
通过对叶片簧模态分析及中性文件编制,设计出下横置可变刚度叶片弹簧式半主动推杆悬架,叶片弹簧在与车身不同点固定处的垂向刚度分别为:-2907.3N/mm、2107.2N/mm、708.7N/mm、708.7N/mm;悬架传力模型分析表明:车身侧倾角加速度与叶片弹... 通过对叶片簧模态分析及中性文件编制,设计出下横置可变刚度叶片弹簧式半主动推杆悬架,叶片弹簧在与车身不同点固定处的垂向刚度分别为:-2907.3N/mm、2107.2N/mm、708.7N/mm、708.7N/mm;悬架传力模型分析表明:车身侧倾角加速度与叶片弹簧与车身安装处位置到弹簧中心处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论文提出一种双模糊控制算法,40km/h绕桩计算显示:底盘高刚度模式下俯仰角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横摆角加速度稳定性能指标分别提升89.4%、53.2%、18.2%;针对50km/h FSAE赛车失稳现象提出下双横置叶片弹簧悬架优化方案,最终稳定性能指标分别提升82.3%、85.2%、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弹簧 变刚度 传力模型 C特性 双模糊 绕桩仿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