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基础隔震器结构的Stick-slip运动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奇 张相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0-433,共4页
带基础隔振器结构的Stick-slip运动研究是一个很年轻的课题.有关文献指出:带可滑动基础的结构存在Stick-slip运动的可能,它将导致结构失稳以及由此引起疲劳破坏,因此该类结构的Stick-slip运动研究是... 带基础隔振器结构的Stick-slip运动研究是一个很年轻的课题.有关文献指出:带可滑动基础的结构存在Stick-slip运动的可能,它将导致结构失稳以及由此引起疲劳破坏,因此该类结构的Stick-slip运动研究是有价值的.据此,调查了在地震作用下带滑动基础或基础隔振器结构,并建立其Stick-slip运动的离散动力学模型,指出了系统的复杂的非线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振器 离散动力学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自由度随机干摩擦系统的Stick-slip运动 被引量:2
2
作者 温建明 冯奇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6期1341-1346,共6页
研究具有两个摩擦面的两自由度系统,引入随机摩擦模型,考虑摩擦力的随机特性,建立了系统的随机动力学模型。通过解耦,将系统分为确定性运动和随机运动的叠加。采用事件驱动法确定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全局stick状态,还是全局slip状态,或者... 研究具有两个摩擦面的两自由度系统,引入随机摩擦模型,考虑摩擦力的随机特性,建立了系统的随机动力学模型。通过解耦,将系统分为确定性运动和随机运动的叠加。采用事件驱动法确定系统的运动状态,是全局stick状态,还是全局slip状态,或者是一个slip状态而另一个stick状态。在确定的Stick-slip运动状态下,分别求解确定性方程的解和随机方程的均值。实例分析发现,阻尼可以改变摩擦系统的运动模式跃迁的周期特性。噪声摄动改变了Stick-slip运动的运动模式,可以通过噪声摄动控制Stick-slip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摩擦 随机 stick-slip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焦摩擦自激振动系统的分岔控制及粘滑特性研究
3
作者 陈俊君 侯鹏 +1 位作者 高山凤 刘美红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7,共9页
为了研究焦炉推焦装置的动力学特性,文中基于Stribeck摩擦效应建立了双质体-传送带自激振动力学模型。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焦炉推焦系统的平衡点进行分析,计算求解了推焦系统的临界失稳速度。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焦炉推焦系... 为了研究焦炉推焦装置的动力学特性,文中基于Stribeck摩擦效应建立了双质体-传送带自激振动力学模型。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焦炉推焦系统的平衡点进行分析,计算求解了推焦系统的临界失稳速度。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焦炉推焦系统在不同驱动速度下的分岔特性,当装置驱动速度达到0.45时,系统出现了超临界Hopf分岔现象。基于Washout滤波器的控制器对系统的分岔行为进行控制,从系统的相图中发现控制器的引入能够有效减小极限环幅值的大小,从而减弱推焦装置自激振动的振幅。为改善推焦装置的粘滑运动,研究了系统参数对粘滑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压力比、静摩擦因数及增大刚度比均能缩短推焦装置发生粘滑运动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焦装置 非线性动力学 自激振动 Hopf分岔控制 Washout滤波器 粘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惯量补偿的高性能压电旋转驱动器
4
作者 于海洋 闫鹏 孟令臣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71-1583,共13页
为了抑制小惯量动子明显的回退运动以实现高效稳定的粘滑运动,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惯量补偿的新型压电旋转驱动器设计。通过主动惯量补偿和驱动电压时序优化,实现对动子回退运动的抑制,从而提高速度与运动平滑性。基于主动惯量补偿法,分... 为了抑制小惯量动子明显的回退运动以实现高效稳定的粘滑运动,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惯量补偿的新型压电旋转驱动器设计。通过主动惯量补偿和驱动电压时序优化,实现对动子回退运动的抑制,从而提高速度与运动平滑性。基于主动惯量补偿法,分析了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对驱动器结构进行分析与仿真,通过对比有无主动惯量补偿的效果,从理论上验证了主动惯量补偿法的可行性。并搭建了驱动小惯量动子的实验系统,对输出性能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主动惯量补偿可以抑制79.77%的动子回退角度,基于主动惯量补偿的压电旋转驱动器最小分辨率为1.12μrad及实现了813.85 mrad/s的最大转速。该方法可实现小惯量动子高效稳定的粘滑运动,达成压电旋转驱动器的高性能输出,在微纳操作等复杂工作空间的超精密领域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惯量补偿 粘滑运动 小惯量动子 回退抑制 旋转驱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自由度并联压电粘滑运动平台
5
作者 孟令伟 杨依领 +2 位作者 吴高华 崔玉国 魏燕定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7-437,共11页
针对细胞穿刺、显微操作以及微装配任务中对宏行程、高精度、大负载和多自由度的性能要求,利用压电柔顺机构设计了三自由度并联粘滑驱动平台。将压电纤维片粘贴至拱形驱动机构,构成驱动单元并结合粘滑致动,实现并联平台的大范围高精度... 针对细胞穿刺、显微操作以及微装配任务中对宏行程、高精度、大负载和多自由度的性能要求,利用压电柔顺机构设计了三自由度并联粘滑驱动平台。将压电纤维片粘贴至拱形驱动机构,构成驱动单元并结合粘滑致动,实现并联平台的大范围高精度运动。柱形支撑增强了平台承载能力,万向轴承减小了移动平台的非驱动摩擦,提高整体运动性能。通过有限元法建立拱形柔顺驱动单元的静力学模型,并对输出位移和固有频率进行仿真分析。最后,搭建实验测试系统验证平台性能。实验表明,在步进模式下,压电粘滑平台沿X,Y向平动的最大单步位移可达294.7μm和304.5μm,绕Z轴转动的最大单步转角为9.96 mrad,最大垂直负载为110 N;在扫描模式下,平动和转动的位移分辨率分别为6 nm和0.28μrad。因此,所设计的并联压电粘滑平台满足精密微操作任务所需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 柔顺机构 粘滑运动 三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梁含摩擦斜碰撞的刚体-弹簧-质点混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沈煜年 顾金红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为精确快速地预测柔性梁因斜碰撞导致的复杂瞬态动力响应,提出了一种可同时计及局部接触区法向接触柔度、切向接触柔度以及柔性梁整体结构柔度的混合分析模型(HAM)。基于有限段法的思想,将柔性梁的整体位移场离散为弹簧-阻尼-刚体系统,... 为精确快速地预测柔性梁因斜碰撞导致的复杂瞬态动力响应,提出了一种可同时计及局部接触区法向接触柔度、切向接触柔度以及柔性梁整体结构柔度的混合分析模型(HAM)。基于有限段法的思想,将柔性梁的整体位移场离散为弹簧-阻尼-刚体系统,局部接触区的法向双线性压缩-恢复以及切向摩擦变形过程则用含有能量恢复系数的弹塑性弹簧-质点系统进行描述。依据HAM模型,导出了斜碰撞系统在不同接触状态下的分段连续动力学方程。给出了法向压缩-恢复状态和切向黏-滑运动状态的切换准则,并运用事件驱动法对数值算例进行了求解。通过比较HAM模型解、实验数据以及商业有限元解,表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测接触力的时间历程并描述反复切换的黏-滑(反向)运动模式,验证了HAM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斜碰撞 切向柔度 摩擦接触 -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粘滑驱动的回退抑制及切换控制研究
7
作者 孟令伟 皇甫乐晓 +3 位作者 吕阳 王顺顺 崔玉国 杨依领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2,共7页
针对压电粘滑驱动中的位移回退及“粗-精”切换扰动问题,首先利用拱形驱动单元、柔性调节机构和输出台等构建压电粘滑平台,建立包含电路、机械与摩擦特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将驱动单元分为驱动组和防回退组,利用定子配合法实现粘滑... 针对压电粘滑驱动中的位移回退及“粗-精”切换扰动问题,首先利用拱形驱动单元、柔性调节机构和输出台等构建压电粘滑平台,建立包含电路、机械与摩擦特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将驱动单元分为驱动组和防回退组,利用定子配合法实现粘滑位移的回退抑制,同时采用开关自锁逻辑回路与时间标记过渡函数,设计面向“粗-精”定位的平滑切换控制策略,提高粘滑运动模式切换的稳定性和效率;最后搭建实验测试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粘滑驱动相比,定子配合法在X、Y方向上的位移回退率从22.8%、22.7%降至0.6%、1.1%,位移回退得到明显抑制。在切换阈值为200μm时,平滑切换控制策略也能快速准确地实现“粗-精”定位,实验结果验证了回退抑制与切换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 粘滑驱动 回退抑制 切换控制 运动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变形压电粘滑旋转驱动器设计与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宇航 张亚飞 +2 位作者 郭金堤 马瑞 张韬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7-163,共7页
为实现压电旋转驱动大负载、高速度的需求,提出一种将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改进为柔性自变形机构的压电粘滑旋转驱动器。工作时,与转子间的接触力会随运动趋势变化,并且带有位移放大的作用。利用直圆柔性铰链和直角形柔性铰链设计自变形... 为实现压电旋转驱动大负载、高速度的需求,提出一种将平行四边形放大机构改进为柔性自变形机构的压电粘滑旋转驱动器。工作时,与转子间的接触力会随运动趋势变化,并且带有位移放大的作用。利用直圆柔性铰链和直角形柔性铰链设计自变形柔性定子,通过伪刚体法和有限元法,对自变形压电粘滑旋转驱动器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最后搭建实验系统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自变形压电粘滑旋转驱动器的最大负载为2.039 kg、最大速度为242.2 mrad/s、分辨率为7.2μr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滑驱动器 压电叠堆 自变形柔性机构 旋转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自由度大行程无耦合压电粘滑定位平台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彤 杨依领 +2 位作者 吴高华 崔玉国 魏燕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2,共11页
针对微操作与微装配任务对多维大范围精密定位运动的需求,采用粘滑驱动原理并结合压电柔顺机构设计二自由度、大行程、无耦合并联定位平台。利用桥式机构对内置压电驱动器进行位移放大,并与复合解耦结构配合构成二维柔顺驱动机构。交叉... 针对微操作与微装配任务对多维大范围精密定位运动的需求,采用粘滑驱动原理并结合压电柔顺机构设计二自由度、大行程、无耦合并联定位平台。利用桥式机构对内置压电驱动器进行位移放大,并与复合解耦结构配合构成二维柔顺驱动机构。交叉滚柱导轨则连接移动台与驱动机构,并通过预紧螺钉调整接触摩擦力,进而获得良好的粘滑运动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定位平台的静力学模型,并对位移放大倍数、应力和固有频率进行仿真分析。最后,搭建实验测试系统验证定位平台的输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扫描驱动模式下,驱动电压为150 V时,平台x和y向的输出位移分别为63.84μm和62.61μm,耦合比为0.52%和0.59%,分辨率为6.5 nm和7.2 nm;在步进驱动模式下,驱动电压为120 V时,平台在x和y向的单步位移分别为47.31μm和47.20μm,耦合比为0.69%和0.73%,x正向、x反向、y正向和y反向的运动分辨率分别为0.49,0.47,0.47和0.42μm,最大垂直负载为50 N,设计的压电粘滑定位平台满足所需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 桥式机构 粘滑运动 定位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摩擦界面复合材料输流管道非线性振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逸飞 瞿叶高 +1 位作者 高鹏林 彭志科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12-3323,共12页
针对含摩擦界面复合材料输流管道流固耦合动力学问题,基于Reissner薄壳理论和对流波动方程建立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道和流体介质的动力学方程,采用宏观滑移摩擦模型刻画管道摩擦界面上的非线性摩擦力分布,发展轴对称半解析有限元方法... 针对含摩擦界面复合材料输流管道流固耦合动力学问题,基于Reissner薄壳理论和对流波动方程建立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道和流体介质的动力学方程,采用宏观滑移摩擦模型刻画管道摩擦界面上的非线性摩擦力分布,发展轴对称半解析有限元方法来构建含摩擦界面复合材料输流管道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流体载荷和摩擦界面等对管道非线性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摩擦界面复合材料输流管道摩擦界面上点的滞回曲线由两个对称的黏滞区域和两个对称的滑移区域组成,摩擦界面的黏滞-滑移切换导致输流管道振动响应除包含激励频率外,还包含一系列奇次超谐波;随着界面摩擦系数增大,输流管道基频处的轴向振幅减小,法向振幅增大,而3次超谐波处的轴向及法向振幅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界面摩擦刚度增大,输流管道基频及3次超谐波处的轴向振幅先减小后增大;来流速度主要影响含摩擦界面输流管道的法向振动,对管道的轴向振动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输流管道 摩擦界面 黏滞-滑移运动 非线性振动 半解析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实用的摩擦模型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毅 何朕 王广雄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9-63,共5页
摩擦影响定位和指向系统的精度,还可能引起不稳定。伺服设计中用的摩擦模型大都用的是Dahl模型。这是一个简单的只有一个状态变量的动态模型。不过用Dahl模型给不出滞-滑运动。文中分析指出Dahl模型实际上是早年模拟机上摩擦模型的一个... 摩擦影响定位和指向系统的精度,还可能引起不稳定。伺服设计中用的摩擦模型大都用的是Dahl模型。这是一个简单的只有一个状态变量的动态模型。不过用Dahl模型给不出滞-滑运动。文中分析指出Dahl模型实际上是早年模拟机上摩擦模型的一个解析版本,而Dahl模型中的状态方程式所表示的就是模拟线路中的积分钳位线路。基于这种新的认识,文中提出一种改进的Dahl模型,该模型改善了回路的稳定性,并可给出不同于库仑摩擦值的静摩擦。对一个典型的滞-滑运动的分析表明,用改进的Dahl模型所得的结果与理论分析也是一致的。此改进的Dahl模型在高精度伺服设计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模型 Dahl模型 LUGRE模型 -滑运动 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低速爬行研究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于英华 徐平 刘大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零件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加工这些零件的工作母机——机床具有更高的精度。机床低速爬行问题是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是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及国防建设的重要课题。综述了机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零件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加工这些零件的工作母机——机床具有更高的精度。机床低速爬行问题是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是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及国防建设的重要课题。综述了机床低速爬行研究现状,提出了关于该研究的几点看法,以期有利于促进今后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低速爬行 测试方法 防爬措施 加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耦合及摩擦系数速度斜率与黏滑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立军 吴军 孟德建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50-1859,共10页
摩擦尖叫的理论目前主要有摩擦系数-速度负斜率、模态耦合、黏-滑运动和锁-滑理论,但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完全解释摩擦尖叫等现象.因此,深入探讨各个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统一摩擦振动和噪声机理的认识至关重要.以摩擦系数及其速度特性... 摩擦尖叫的理论目前主要有摩擦系数-速度负斜率、模态耦合、黏-滑运动和锁-滑理论,但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完全解释摩擦尖叫等现象.因此,深入探讨各个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统一摩擦振动和噪声机理的认识至关重要.以摩擦系数及其速度特性为切入点,基于考虑摩擦系数及其速度斜率的单点接触集总参数柔体-刚体组成的二自由度非线性摩擦振动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研究摩擦系数-速度斜率对模态耦合不稳定的影响,并根据摩擦系数及其速度斜率的符号形成4个区域,分析了4个区域的黏-滑运动的特点和极限环及工况依赖性,并指出在摩擦系数-速度正斜率情况下系统参数改变会导致Hopf分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尖叫 摩擦系数-速度斜率 模态耦合 黏滑运 HOPF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盘式制动器蠕动颤振试验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立军 张频捷 孟德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32-1139,共8页
进行了盘式制动器蠕动颤振的实车道路试验,理清该现象的发生工况与客观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改进的Karnopp摩擦力模型为基础,建立了1/4车起步颤振机理模型和1/2车"弓状变形效应"影响机理模型,进行蠕动颤振再现与关键因素影响... 进行了盘式制动器蠕动颤振的实车道路试验,理清该现象的发生工况与客观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改进的Karnopp摩擦力模型为基础,建立了1/4车起步颤振机理模型和1/2车"弓状变形效应"影响机理模型,进行蠕动颤振再现与关键因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除摩擦副动静摩擦因数差之外,悬架系统的变形特性、驱动转矩、制动压力变化和前后轴间制动压力分配等都对制动器蠕动颤振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制动器 蠕动颤振 自激振动 粘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摄影实验的小提琴琴弦三维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承忠 叶邦彦 +2 位作者 梁立东 胡习之 赵学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7-181,195,共6页
小提琴弓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非常复杂,由于粘滑摩擦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法,对琴弦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为了测量琴弦的三维振动情况,设计一个基于高速摄影的非接触式光学测量系统,通过在琴弦上设置一... 小提琴弓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非常复杂,由于粘滑摩擦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方法,对琴弦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为了测量琴弦的三维振动情况,设计一个基于高速摄影的非接触式光学测量系统,通过在琴弦上设置一些颜色标定点,拍摄拉、拨弦时琴弦的振动图像,得到两种不同机制的琴弦振动特征,包括振动位移、速度及弦上标定点的空间运动轨迹等。对弦上不同位置点的位移曲线进行了比较,研究其振动锯齿波的正、逆程时间比值变化和振动包络线的形成过程,最后分析了影响弦振幅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振动 高速摄影 亥姆霍兹运动 粘滑摩擦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系统的摩擦补偿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毅 何朕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7-112,共6页
为了补偿摩擦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有效的基于观测器的补偿方案。摩擦会引起跟踪误差、自振荡以及滞-滑现象。摩擦的补偿离不了摩擦模型,对流行的LuGre模型和钳位型摩擦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摩擦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可能用从速度v到摩擦... 为了补偿摩擦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有效的基于观测器的补偿方案。摩擦会引起跟踪误差、自振荡以及滞-滑现象。摩擦的补偿离不了摩擦模型,对流行的LuGre模型和钳位型摩擦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摩擦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可能用从速度v到摩擦力F的简单的单方向的信号流关系来完全描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LuGre模型并不是真正的摩擦模型,因此基于LuGre模型的观测器补偿方案并不是总能奏效的。提出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补偿方案,并进行了分析。因为带摩擦的系统的典型特性是滞-滑爬行和滞-滑自振荡,所以摩擦补偿的效果也就应该从这些非线性特性上来进行考察。分析表明,这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补偿对自振荡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可消除低速下的爬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运动 自振荡 摩擦模型 摩擦补偿 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盘角系统制动颤振多体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立军 闫国明 +1 位作者 孟德建 余卓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9-647,共9页
基于多体动力学方法,考虑制动系统、悬架系统、等效传动系统的具体结构和空间位置以及制动器摩擦特性,以传动系统驱动力矩和制动压力为输入,提出了一种制动颤振瞬态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制动盘与制动块间的黏滑运动和相图特性以及制动系统... 基于多体动力学方法,考虑制动系统、悬架系统、等效传动系统的具体结构和空间位置以及制动器摩擦特性,以传动系统驱动力矩和制动压力为输入,提出了一种制动颤振瞬态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制动盘与制动块间的黏滑运动和相图特性以及制动系统和悬架系统关键部件振动特性,明确了制动颤振的主要传递路径.结果表明:制动颤振包含2种典型振动模式,一种是幅值较大、持续时间较短的冲击振动,另一种是幅值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周期性谐波振动;制动钳和悬架关键部件均以制动盘切向振动为主,经过减振器支柱和下摆臂的传递,整车以纵向振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颤振 底盘角系统 多体动力学模型 黏滑振动 整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提琴弓弦系统的振动形态及振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承忠 叶邦彦 +2 位作者 梁立东 胡习之 赵学智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9-365,共7页
小提琴弓弦系统的振动机理非常复杂。通过分析传统弓弦黏滑摩擦振动模型和弦振动现代理论模型以及弦振动形态实验,提出了基于能量状态变换的单摆摩擦振动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振动系统的能量状态变化,并对振动周期给出限制,从而较好体现... 小提琴弓弦系统的振动机理非常复杂。通过分析传统弓弦黏滑摩擦振动模型和弦振动现代理论模型以及弦振动形态实验,提出了基于能量状态变换的单摆摩擦振动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振动系统的能量状态变化,并对振动周期给出限制,从而较好体现了小提琴琴弦的振动行为。设计了基于高速摄影的非接触式光学测量系统。通过实验,测量了拨弦和拉弦两种不同机制的弦振动状态参数,特别对弦上各点的振动位移和周期、相位变化、弦振动的瞬态和包络状态等进行了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从而探明了小提琴弓弦之间摩擦振动的状况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亥姆霍兹运动 粘滑摩擦 小提琴弓弦振动机理 自激振动 高速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滑驱动式小型精密运动平台 被引量:7
19
作者 时运来 娄成树 +1 位作者 张军 程丁继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4-1132,共9页
为满足微纳操作系统对精密驱动技术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黏滑原理的小型精密运动平台。该平台将柔性铰链、惯性质量块以及弹性元件结合为独立的定子基座,并与压电叠堆、陶瓷球固连为定子,安装在平台基座底部,通过螺钉调节弹性元件... 为满足微纳操作系统对精密驱动技术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黏滑原理的小型精密运动平台。该平台将柔性铰链、惯性质量块以及弹性元件结合为独立的定子基座,并与压电叠堆、陶瓷球固连为定子,安装在平台基座底部,通过螺钉调节弹性元件端部垂直方向的位置,就可以改变定子与移动台间的预压力,进而获得最佳的驱动力。为研究黏滑驱动的运动机理,分析各参数对平台运动的影响,进行了力学建模;而摩擦力作为黏滑驱动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准确地表达黏滑驱动的摩擦机理,在力学建模中引入了LuGre摩擦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设计加工的黏滑驱动平台的整体尺寸为40mm×40mm×18mm,质量为32g。试验表明:该平台最小可实现10nm的运动步长,速度最高可达2.5mm/s,行程为2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滑驱动 压电叠堆 平台 精密运动 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分之一固有频率谐激励下干摩擦振子的双Stop粘滑运动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树起 杨绍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5,共5页
简单的摩擦振子蕴藏着复杂的粘滑运动。由于摩擦的非线性非光滑特征,使得摩擦振子的理论分析相当困难,粘滑运动的数值仿真耗费大量时间。首先分析了干摩擦振子的双stop粘滑运动。进而给出了激励频率为固有频率三分之一时,干摩擦振子的双... 简单的摩擦振子蕴藏着复杂的粘滑运动。由于摩擦的非线性非光滑特征,使得摩擦振子的理论分析相当困难,粘滑运动的数值仿真耗费大量时间。首先分析了干摩擦振子的双stop粘滑运动。进而给出了激励频率为固有频率三分之一时,干摩擦振子的双stop粘滑运动的精确解。并给出了此粘滑运动的存在的范围。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摩擦 谐波激励 粘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