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葱叶枯病菌 Stemphylium botryosum毒素的分离与除草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金林 董金皋 +1 位作者 樊慕贞 李川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0-66,共7页
葱叶枯病菌在活体外可以产生致病毒素 ,用改良 PS培养基培养所得滤液经TLC分离获得 、 、 、 、 5种组分 ,其 Rf 值分别为 0 .31、0 .4 7、0 .74、0 .80和 0 .90 ,在乙醇中最大紫外吸收峰分别为 2 4 0、2 4 7、2 2 3、2 36和 2 58nm。... 葱叶枯病菌在活体外可以产生致病毒素 ,用改良 PS培养基培养所得滤液经TLC分离获得 、 、 、 、 5种组分 ,其 Rf 值分别为 0 .31、0 .4 7、0 .74、0 .80和 0 .90 ,在乙醇中最大紫外吸收峰分别为 2 4 0、2 4 7、2 2 3、2 36和 2 58nm。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组分 、 、 对马唐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以组分 生物活性最高。粗毒素对禾本科杂草种子萌发抑制效果高于对阔叶杂草 ,而对玉米、水稻、油菜等种子萌发影响很小。试验还发现 ,毒素对马唐的防效最高 ,与百草枯药效相当。毒素对马唐叶绿素 a的含量影响不大 ,但对叶绿素 b和叶绿素总含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叶枯病菌 毒素 分离 除草活性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对苜蓿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林波 刘正坪 +2 位作者 王海霞 杨海清 乌兰巴特尔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61,共5页
为探索外源茉莉酸(JA)对苜蓿抗病性的诱导效应,采用涂抹接种法测定了JA对苜蓿幼苗的匍柄霉叶斑病、春季黑茎病病情指数及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经1mg/mL茉莉酸涂抹叶面可... 为探索外源茉莉酸(JA)对苜蓿抗病性的诱导效应,采用涂抹接种法测定了JA对苜蓿幼苗的匍柄霉叶斑病、春季黑茎病病情指数及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经1mg/mL茉莉酸涂抹叶面可减轻苜蓿匍柄霉叶斑病和春季黑茎病的发生,两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苜蓿叶片中POD、PPO和PAL三种防御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表明外源JA处理对苜蓿抗病性具有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 苜蓿 匍柄霉 茎点霉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打旺种带真菌检测 被引量:17
3
作者 南志标 刘若 《草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11-16,共6页
对来自江苏,河南,河北,辽宁,陕西和内蒙古等6个省(自治区)的沙打旺种样进行了植株残体检验,洗涤检验和真菌分离培养检验,探讨了光照与种子表面消毒处理在分离培养检验中的作用,并以解剖检验法研究了真菌在种子内的侵染部位。... 对来自江苏,河南,河北,辽宁,陕西和内蒙古等6个省(自治区)的沙打旺种样进行了植株残体检验,洗涤检验和真菌分离培养检验,探讨了光照与种子表面消毒处理在分离培养检验中的作用,并以解剖检验法研究了真菌在种子内的侵染部位。结果表明:以水琼脂为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检验可较为全面地检测沙打旺的种带真菌,光照与表面消毒处理对真菌检出种数及检出率无显著影响(P>0.05)。种子间的植株残体是传带病原真菌的重要来源,残体检验是了解种子与植株健康状况的重要方面。从来自6省(区)的种子及种子间植株残体上共分离鉴定出23种真菌。根据田间检验结果,可以确定的重要病原真菌是小丛壳(Glomerelasp.),拉伯兰单胞锈(UromyceslapponicusLagerh),茎点霉(Phomasp.),匍柄霉(StemphyliumbotryosumWalr)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m)。解剖检验表明,茎点霉,匍柄霉,细交链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l〕和多主枝孢〔Cladosporiumherbarum(Pers)Link〕等真菌主要存在于子叶内,种皮上仅发现产黄青霉(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打旺 种带真菌 检验 光照 立枯丝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