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东光叶紫花苕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1
作者 张昌兵 文兴金 +9 位作者 陈莉敏 罗欣 罗国清 周靖文 欧才龙 闫利军 李达旭 游明鸿 张健 张建波 《草学》 2025年第3期26-29,共4页
以国家审定品种凉山光叶紫花苕和原始群体为对照,在布拖县特木里镇开展了滇东光叶紫花苕新品系的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滇东光叶紫花苕年均生育周期222.5d,分别比对照原始群体和凉山光叶紫花苕长4d和2.5d;干草产量为12459.95kg/hm... 以国家审定品种凉山光叶紫花苕和原始群体为对照,在布拖县特木里镇开展了滇东光叶紫花苕新品系的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滇东光叶紫花苕年均生育周期222.5d,分别比对照原始群体和凉山光叶紫花苕长4d和2.5d;干草产量为12459.95kg/hm^(2),分别比对照原始群体和凉山光叶紫花苕增产14.17%和10.76%;茎叶比为1:1.41,比对照原始群体和凉山光叶紫花苕均小;总体上看滇东光叶紫花苕适应性强、产量高、叶量丰富,适宜在该区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叶紫花苕 品种比较试验 物候期 产量 茎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复垦区博落回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对氮的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嘉丽 郝嘉湉 +1 位作者 张永清 马星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9-1047,共9页
为探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在不同施氮梯度下各生育期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kg·hm^(−2))、N_(1)(75 kg·hm^(−2))、N_(2)(150 kg·hm^(−2))、N_(3)(225 kg·hm^(−2))、N_(4)(... 为探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在不同施氮梯度下各生育期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kg·hm^(−2))、N_(1)(75 kg·hm^(−2))、N_(2)(150 kg·hm^(−2))、N_(3)(225 kg·hm^(−2))、N_(4)(300 kg·hm^(−2)),从2020年起开展为期两年的连续施氮试验,揭示博落回在贫瘠土壤中的生长适应特征。结果表明:1)N_(3)、N_(4)各时期博落回的冠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N_(1)和N_(2)(P<0.05)。2)博落回的根冠比在不同年份有差异,第1年所有处理的根冠比在6月最低,分别为0.04、0.12、0.09、0.15和0.16,第2年在8月最低,分别为0.20、0.18、0.08、0.06和0.10;2021年6月和8月,CK的根冠比都高于其他处理。3)2020年10月N_(3)的茎叶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他处理的茎叶比各月份间差异不大;2021年各处理间茎叶比随恢复时间逐渐增加,在11月达到最大,分别为2.82、1.19、1.23、1.89和2.05。综上所述,建议对煤矿复垦区博落回施加225~300 kg·hm^(−2)的氮,以此来促进博落回在贫瘠土壤中的快速定植,本研究可以为缺氮土壤中博落回的生长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博落回 根系 根冠比 茎叶比 生物量 先锋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4个红三叶新品系的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文煜 对山开勒得·热合木江 王玉祥 《草食家畜》 2024年第3期28-35,共8页
【目的】旨在客观评价红三叶新品系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及品种审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新疆农业大学选育的3个红三叶新品系(HSY6、HSY11、HSY12)为研究对象,以蒙农1号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L.cv.MengnongNo.1)为对照(... 【目的】旨在客观评价红三叶新品系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及品种审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新疆农业大学选育的3个红三叶新品系(HSY6、HSY11、HSY12)为研究对象,以蒙农1号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L.cv.MengnongNo.1)为对照(CK),通过观测生育期、株高、干鲜比、茎叶比、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指标,对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4份材料的物候期无显著差异;HSY12的平均株高最高,为70.52 cm,CK的次之,为68.87 cm,HSY6最低,仅为64.77cm;HSY11的干鲜比最高,为20.16%,是对照的1.03倍;HSY6的叶茎比最高(0.9427),HSY11的次之(0.8834),分别是对照的1.17倍和1.05倍;全年(三茬)鲜草产量中,HSY11的最高,为130.70 t/hm^(2),CK的次之,为120.93 t/hm^(2);全年(三茬)干草产量中,HSY11的最高,为26.80t/hm^(2),CK次之,为23.30t/hm^(2)。【结论】综合分析认为,与其他3份材料相比,新品系HSY11更适合作为青鲜草和干草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 株高 茎叶比 干鲜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4个红豆草新品系的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文煜 王玉祥 《草食家畜》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目的】为客观评价红豆草新品系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及品种审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试验以新疆农业大学选育的3个红豆草新品系ND056-1、ND056-2、ND056-3为材料,以奇台红豆草为对照(CK),通过观测生育期、株高、干鲜比、... 【目的】为客观评价红豆草新品系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及品种审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试验以新疆农业大学选育的3个红豆草新品系ND056-1、ND056-2、ND056-3为材料,以奇台红豆草为对照(CK),通过观测生育期、株高、干鲜比、茎叶比、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指标,对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四个材料的物候期无差异,ND056-3的平均株高最高为104.2 cm,ND056-2的次之为104.13 cm,CK最低为103.07 cm;ND056-1的干鲜比最高为30.15%,是对照的1.22倍,ND056-2最低为23.73%,是对照的0.96倍;ND056-3的叶茎比最高(1.2266),ND056-2次之(0.9918),分别是对照的1.1倍和1.38倍;全年鲜草产量中,ND056-3的最高为70.58 t/hm^(2),ND056-1次之为66.25 t/hm^(2),分别是对照的1.247倍和1.170倍;全年干草产量中,ND056-1的最高为19.89 t/hm^(2),ND056-3次之为19.32 t/hm^(2),分别是对照的1.30倍和1.27倍。【结论】综合分析认为,新品系ND056-3适合作为青鲜草利用,ND056-1适合作为干草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株高 茎叶比 干鲜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成章 徐向阳 +2 位作者 杨雨鑫 阎伟杰 蔡高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31,共3页
比较了引进的 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产草量、营养价值及经济效益方面和国内品种中苜 1号的差异。结果表明 :4个引进品种的各种性状均高于国内品种 ,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其中 78- 1鲜草及干草产量高 ,叶量丰富 ,粗蛋白及氨基酸含量高 ,有较... 比较了引进的 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产草量、营养价值及经济效益方面和国内品种中苜 1号的差异。结果表明 :4个引进品种的各种性状均高于国内品种 ,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其中 78- 1鲜草及干草产量高 ,叶量丰富 ,粗蛋白及氨基酸含量高 ,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经济效益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引种 试验 鲜草产量 茎叶比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苜蓿品种在青岛地区的适应性 被引量:28
6
作者 衣兰智 李长忠 +3 位作者 刘洪庆 杨国锋 孔繁臻 孙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5,共9页
2007-2010年,在青岛地区对引进的23个国内外苜蓿品种进行了膜侧种植、无灌溉、无施肥模式的田间试验,观测分析了各品种产草量、株高、茎叶比等指标。结果表明,23个苜蓿品种在青岛普遍生长良好,国外品种生产性能优于国内品种;播种当年干... 2007-2010年,在青岛地区对引进的23个国内外苜蓿品种进行了膜侧种植、无灌溉、无施肥模式的田间试验,观测分析了各品种产草量、株高、茎叶比等指标。结果表明,23个苜蓿品种在青岛普遍生长良好,国外品种生产性能优于国内品种;播种当年干草产量膜侧种植组明显高于直接播种组,干草产量增幅(除甘农4号、新疆大叶和牧歌401外)均在50%以上;干草产量与年均日照时数、年均温的灰色关联度分别达到0.795 5和0.878 9,而与年均降水量关联度仅为0.569 1;株高最高的是WL323为87.8 cm,最低的是敖汉苜蓿,仅74.7 cm;供试23个品种的干草产量与株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株高与草产量相关系数达到0.65以上,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茎叶比最低的是牧歌401,仅为1.22,绝大多数苜蓿品种的茎叶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综合评价认为供试23个苜蓿品种中的WL323、牧歌401、驯鹿3个品种综合生产性能较好,适宜在青岛地区辅以膜侧种植模式进行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品种 株高 产草量 茎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品种引种筛选的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田玮 杨雨鑫 +3 位作者 徐峰 史莹华 廉红霞 蔡高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0-93,共4页
对从美国引进的4种紫花苜蓿MHA1,MHA2,78,78-1和中国的中苜1号进行栽培比较试验.从种子发芽率、茎叶比、鲜干比、鲜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各性状以78-1表现最为突出,粗蛋白、粗脂肪、Ca,P含量高... 对从美国引进的4种紫花苜蓿MHA1,MHA2,78,78-1和中国的中苜1号进行栽培比较试验.从种子发芽率、茎叶比、鲜干比、鲜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各性状以78-1表现最为突出,粗蛋白、粗脂肪、Ca,P含量高,品质优良,经济效益显著,有较大推广价值.其余3种美国苜蓿品种在河南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引种 鲜草产量 茎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刈割和晾晒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燕 贾玉山 +4 位作者 冯骁骋 孙林 王坤龙 侯美玲 格根图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4-408,共5页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但在常规的收获制度中因收获技术不当往往造成其品质下降和产量降低.为研究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和不同晾晒时间对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将苜蓿草按留茬高度为0,2~5,5~8,8~1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科牧草,但在常规的收获制度中因收获技术不当往往造成其品质下降和产量降低.为研究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和不同晾晒时间对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将苜蓿草按留茬高度为0,2~5,5~8,8~11 cm进行刈割,并对其草产量、茎叶比、越冬率、水分散失规律及营养价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刈割留茬高度为2~5 cm时不仅能获得高产的苜蓿草,且其后2茬的草产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留茬高度的(P<0.05),具有较高的持续生产能力;同时其粗蛋白(CP)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较高.末茬苜蓿草的刈割留茬高度应在8~11 cm,此条件下其翌年的返青率(77.44%)显著高于其他留茬高度下的(P<0.05).苜蓿经72 h晾晒至安全含水量时,叶片脱落率达56%,而在含水量降至52%时叶片损失率仅为29%,即后期出现严重茎叶干燥不同步现象.基于此,建议苜蓿干燥过程中采用茎秆压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留茬高度 茎叶比 返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分对苜蓿茎叶比和鲜干比的影响 被引量:100
9
作者 张杰 贾志宽 韩清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125,共5页
采用再裂区设计,研究了N、K、P对多年生苜蓿鲜干比和茎叶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多年生苜蓿的鲜干比和茎叶比表现负效应;磷肥能降低茎叶比,钾肥对茎叶比和鲜干比的变化没有明显影响;N、K、P配施中K60P60配比处理下的苜蓿茎叶比较小... 采用再裂区设计,研究了N、K、P对多年生苜蓿鲜干比和茎叶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多年生苜蓿的鲜干比和茎叶比表现负效应;磷肥能降低茎叶比,钾肥对茎叶比和鲜干比的变化没有明显影响;N、K、P配施中K60P60配比处理下的苜蓿茎叶比较小。对鲜干比、茎叶比、茎含水量、叶含水量的相关分析表明,鲜干比与叶含水量在3个不同生育时期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分枝期和初花期,鲜干比与茎叶比相关性质相同,均呈显著负相关;在现蕾期,鲜干比与茎叶比呈不显著的正相关,茎含水量与鲜干比和茎叶比的相关性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叶比 苜蓿 正相关关系 养分 含水量 裂区设计 相关分析 生育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川西南地区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绍飞 罗永聪 +3 位作者 张新全 黄琳凯 马啸 刘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94,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1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川西南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系YA03和YA08的冬季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与剑宝、阿伯德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的冬季生长优势。产草量方面,新品系YA17表现最好,长江2号... 通过田间试验对1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川西南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系YA03和YA08的冬季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与剑宝、阿伯德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的冬季生长优势。产草量方面,新品系YA17表现最好,长江2号次之。而新品系YA03前3茬产量优势明显,2011-2013两年度平均干草产量可达12994kg/hm2,比对照增产11.50%-15.66%;两年度平均鲜草产量为98973kg/hm2,比对照增产9.47%-12.82%。茎叶比方面,阿伯德叶片含量最高(茎叶比为1∶1.86),其次为新品系YA03(茎叶比为1∶1.68)。而在物候期、营养成分等方面,各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差异不显著。综合得知,新品系YA17和YA03具有产量较高,叶片含量丰富,较适合川西南区冬闲田稻草轮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产草量 生长速度 茎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割时间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胡安 康颖 +1 位作者 陈先江 侯扶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7-65,共9页
刈割时间是影响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于2009年和2010年,开展了不同的第1次刈割时间和第2次刈割时间的田间试验,分析刈割时间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产草量与粗蛋白产量均以初花期最高... 刈割时间是影响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于2009年和2010年,开展了不同的第1次刈割时间和第2次刈割时间的田间试验,分析刈割时间对紫花苜蓿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产草量与粗蛋白产量均以初花期最高,此后随第1次刈割时间的推迟逐渐下降(P<0.001),第1次刈割提前会导致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下降(P=0.003)。随着第1次刈割与第2次刈割间隔时间的延长,紫花苜蓿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纤维含量逐渐增加(P<0.001),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P<0.001);初花期第1次刈割,第2次刈割间隔时间分别为72d(2009年)和68d(2010年)时,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分别为2275.2和180.2kg/hm2、2063.6和263.1kg/hm2。研究区紫花苜蓿适宜刈割时间为初花期(6月中旬)第1次刈割、70d左右(8月下旬)第2次刈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时间 粗蛋白 粗纤维 茎叶比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8
12
作者 汪精海 齐广平 +3 位作者 康燕霞 马彦麟 史晓巍 朱璇浩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18,共7页
随着用水总量的严格控制,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质对水分的响应研究极为重要。在充分灌溉(4 200m^3·hm^(-2))、充分灌溉量的80%(3 360m^3·hm^(-2))和充分灌溉量的60%(2 520m^3·hm^(-2))条件下,... 随着用水总量的严格控制,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质对水分的响应研究极为重要。在充分灌溉(4 200m^3·hm^(-2))、充分灌溉量的80%(3 360m^3·hm^(-2))和充分灌溉量的60%(2 520m^3·hm^(-2))条件下,测定苜蓿茎叶比和营养品质指标,研究水分胁迫与苜蓿营养品质间的关系,明确苜蓿营养品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整个生长期,苜蓿产草量(茎重+叶重)、粗蛋白含量、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基本遵循第1茬>第2茬>第3茬,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之相反;充分灌溉量的80%与充分灌溉和充分灌溉量的60%相比,产草量分别增加5.10%和10.60%,粗蛋白含量平均增加9.60%、22.74%,粗脂肪含量平均增加3.33%、7.90%,酸性洗涤纤维平均降低8.57%、13.30%,中性洗涤纤维平均降低6.51%、11.56%,粗灰分含量平均增加3.20%、4.54%,因此灌水量为充分灌溉量的80%灌溉有利于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苜蓿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叶比 营养水平 灌水量 节水灌溉 充分灌溉 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菊芋各器官生物量及物质分配规律 被引量:26
13
作者 朱铁霞 高阳 +1 位作者 高凯 李志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021-8026,共6页
以红皮和白皮菊芋为研究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灌水梯度,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菊芋各器官生物量及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红皮和白皮菊芋各器官的生物量;其中,50%灌水条件下两种菊芋的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 以红皮和白皮菊芋为研究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灌水梯度,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菊芋各器官生物量及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红皮和白皮菊芋各器官的生物量;其中,50%灌水条件下两种菊芋的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10%、20%、30%和40%;红皮菊芋根冠比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白皮菊芋呈现“升 降 升”的变化趋势,且在相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红皮菊芋茎叶比和根冠比均高于白皮;红皮菊芋随着灌水量的降低根系贡献率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叶片贡献率、块茎贡献率、花贡献率、叶柄贡献率、茎秆贡献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白皮菊芋块茎贡献率、花贡献率随灌水量的降低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他各器官的贡献率随灌水量降低没有规律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茎叶比 根冠比 生物量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割频率对杂交狼尾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林永辉 唐龙飞 +2 位作者 黄秀声 冯德庆 陈钟佃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89-392,共4页
在地力中等、两种施肥水平条件下研究了刈割频率对杂交狼尾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45 d和60 d刈割周期处理的杂交狼尾草全年生物量分别为193.48 t.hm-2、269.75 t.hm-2和237.77 t.hm-2。刈割促进杂交狼尾草的分蘖,但频繁刈割... 在地力中等、两种施肥水平条件下研究了刈割频率对杂交狼尾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45 d和60 d刈割周期处理的杂交狼尾草全年生物量分别为193.48 t.hm-2、269.75 t.hm-2和237.77 t.hm-2。刈割促进杂交狼尾草的分蘖,但频繁刈割(30 d)造成杂交狼尾草地上部生物量下降,根系衰竭;60 d刈割周期造成生物量减少、茎/叶比增加;45 d刈割周期处理的杂交狼尾草产量和生长性状对草食动物的畜牧利用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狼尾草 刈割周期 茎叶比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产草量与营养品质预测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安 康颖 侯扶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5-1163,共9页
为了预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产草量和营养品质,通过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田间试验,获得不同刈割时间的紫花苜蓿株高、产量(包括茎产量和叶产量)和干草样品,分析了样品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纤维、粗蛋白,并比较了... 为了预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产草量和营养品质,通过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田间试验,获得不同刈割时间的紫花苜蓿株高、产量(包括茎产量和叶产量)和干草样品,分析了样品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纤维、粗蛋白,并比较了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建立了基于株高的产草量与营养品质预测模型(草产量:y_(Total)=0.1256x^(2.2866),R^2=0.8898,粗蛋白含量:yCP=50.103x^(-0.369),R^2=0.8625,中性洗涤纤维:y_(NDF)=0.4902x+13.728,R^2=0.8586,酸性洗涤纤维:y_(ADF)=0.371x+9.3476,R^2=0.8678,粗纤维:y_(CF)=0.3556x+4.598,R^2=0.8855),以及基于产草量的产量构成和营养品质预测模型,基于产量构成的营养品质预测模型,基于株高、草产量和产量构成的营养品质预测模型,和营养品质之间相互预测模型等。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较高,成本降低96%,可以为黄土高原雨养耕作区紫花苜蓿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草 粗蛋白 粗纤维 产量构成 茎叶比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荒漠灌区播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36
16
作者 南丽丽 师尚礼 +1 位作者 郭全恩 白小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播量和行距是实现紫花苜蓿高产和优质的重要栽培技术措施。为此,采用裂区设计,以播量(12.0、16.0、20.0、24.0kg·hm^(-2))为主处理,3个等行距(10、15、20cm)和2个不等行距(60cm+40cm间距、60cm+30cm间距,60cm即种植6行,行距10cm)... 播量和行距是实现紫花苜蓿高产和优质的重要栽培技术措施。为此,采用裂区设计,以播量(12.0、16.0、20.0、24.0kg·hm^(-2))为主处理,3个等行距(10、15、20cm)和2个不等行距(60cm+40cm间距、60cm+30cm间距,60cm即种植6行,行距10cm)为副处理,连续3年在甘肃荒漠灌区研究播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叶茎比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叶茎比无显著影响,对营养价值有一定影响。其中粗蛋白、粗脂肪、钙和磷含量随播量、行距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3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在播量为16.0kg·hm^(-2),行距为20cm时最高(20.06%),粗脂肪含量在播量为16.0kg·hm^(-2),行距为15cm时最大(3.42%),钙含量在播量为20.0kg·hm^(-2),行距为20cm时达到峰值(1.65%),磷含量在播量分别为12.0、16.0和20.0kg·hm^(-2),行距均为20cm时最高(0.19%);中性、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播量增加呈降低趋势,随行距增加呈增加趋势,且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播量为24.0kg·hm^(-2),行距为10cm时最低(31.7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播量为24.0kg·hm^(-2),行距为15cm时最小(25.64%);相对饲喂价值随播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随行距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值在播量为16.0kg·hm^(-2),行距为20cm时最高(208.64%)。相同播量和行距下,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受生长年限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播量为20.0kg·hm^(-2)、行距为20cm是该地区的最佳播量和行距,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荒漠灌区 叶茎比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滴灌条件下水钾耦合对紫花苜蓿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徐文婷 苏德荣 +1 位作者 刘自学 刘艺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6,共5页
为充分发挥地下滴灌技术的节水、节肥优势,进行了地下滴灌紫花苜蓿的水钾耦合试验。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钾肥水平(0、6g/m2、12g/m2、18g/m2)和W2(2d)、W3(3d)、W4(4d)3个灌水周期。结果表明:水、钾二因素对苜蓿株高、叶... 为充分发挥地下滴灌技术的节水、节肥优势,进行了地下滴灌紫花苜蓿的水钾耦合试验。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钾肥水平(0、6g/m2、12g/m2、18g/m2)和W2(2d)、W3(3d)、W4(4d)3个灌水周期。结果表明:水、钾二因素对苜蓿株高、叶茎比及鲜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灌水周期的延长,苜蓿株高、叶茎比和鲜草产量均呈降低趋势,总体呈W2>W3>W4的关系。钾肥处理的株高、叶茎比和鲜草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P<0.05),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苜蓿株高、鲜草产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茎比逐渐增高。苜蓿生长过程中最优地下滴灌灌水周期为2d,最优钾肥(K2O)施入量为12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紫花苜蓿 水钾耦合 产量 叶茎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中含梗率对烤烟打叶加工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蔡联合 韦建玉 +7 位作者 邹克兴 孙建生 李季刚 韦文 梁伟 陶和德 冯江荣 王宏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140-143,共4页
为提高烟叶的打叶复烤质量,降低加工片叶中的含梗率,在贵州黔西南和广西伊灵复烤厂采用工厂实际生产加工方法研究不同烟叶含梗率对打叶复烤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叶不同含梗率中,烤前烟叶中的大片叶随叶中含梗率的降低呈下降趋... 为提高烟叶的打叶复烤质量,降低加工片叶中的含梗率,在贵州黔西南和广西伊灵复烤厂采用工厂实际生产加工方法研究不同烟叶含梗率对打叶复烤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叶不同含梗率中,烤前烟叶中的大片叶随叶中含梗率的降低呈下降趋势,且对综合质量和油分较好烟叶的影响较小,对质量稍差烟叶的影响较大;碎片率变化不明显;含梗率和粗梗率呈下降趋势。烤后烟叶中的大片叶、中片叶和小片叶随叶中含梗率的降低呈下降趋势,碎片叶小幅升高,含梗率和粗梗率显著下降,大片叶占大中片叶的比例下降。加工后烟叶的出梗率随叶中含梗率降低而升高,出片叶率降低。因此,在打叶复烤环节,建议加工上等烟叶的含梗率以1.5%、中下等烟叶的含梗率以2.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中含梗率 叶片结构 出片率 打叶复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人201+Z苜蓿地上部分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春明 贾志宽 韩清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81-484,共4页
对巨人201+Z苜蓿的株高、绝对生长速率、相对生长速率在生育期内的变化及群落结构、不同层次的叶茎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的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形式,生长速度最大值为0.22cm/d,出现在分枝期末期;绝对生长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 对巨人201+Z苜蓿的株高、绝对生长速率、相对生长速率在生育期内的变化及群落结构、不同层次的叶茎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的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形式,生长速度最大值为0.22cm/d,出现在分枝期末期;绝对生长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分枝前期;其群落结构为菱形结构,是一个合理的株型结构;叶茎比随离地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符合指数增长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人201+Z苜蓿 地上部分 牧草 株高 生长速率 叶茎比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发生与群体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钟旭华 黄农荣 +2 位作者 彭少兵 Roland J.Buresh 田卡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1-907,共7页
2005-2007年晚季,以杂交稻为材料,设置6个氮肥处理,进行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纹枯病病情指数(ShBI)与水稻群体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的ShBI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出施氮量越高,纹枯病发生越严重的趋势。同一... 2005-2007年晚季,以杂交稻为材料,设置6个氮肥处理,进行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纹枯病病情指数(ShBI)与水稻群体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的ShBI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出施氮量越高,纹枯病发生越严重的趋势。同一氮肥水平下,两个供试品种的ShBI也存在显著差异,汕优63的ShBI显著高于博优998。在分蘖中期、穗分化始期、孕穗期和抽穗期,ShBI都与单位面积茎数、单位面积的叶重、茎鞘重和地上部干重呈正相关趋势,而与茎粗及茎叶比呈负相关趋势,其中穗分化始期、孕穗期和抽穗期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同一生育期,ShBI与叶重的相关系数都高于ShBI与茎鞘重的相关系数,表明与茎鞘重相比,叶重与ShBI的关系更密切。ShBI与稻谷产量呈正相关趋势,其中博优998的相关系数3年都达到极显著水平,高产与防病存在一定矛盾。ShBI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呈正相关,而与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或相关不显著。培育茎秆粗壮、茎叶比高的品种,采取栽培措施增加茎粗、提高茎叶比,适当控制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是控病高产的重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枯病 茎粗 茎叶比 产量形成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