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对拟柱孢藻( 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 )和角星鼓藻( Staurastrum spp.)季节动态和生长的影响——以广东大沙河水库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谭琳 胡润鹏 +3 位作者 钟慧君 肖利娟 雷腊梅 韩博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61-1770,共10页
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和角星鼓藻(Staurastrum spp.)是热带亚热带浮游植物群落中的常见优势种类,为了解铁对2种浮游植物季节动态和生长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典型热带水库的野外调查,分析铁与2种藻生物量和相对生物量... 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和角星鼓藻(Staurastrum spp.)是热带亚热带浮游植物群落中的常见优势种类,为了解铁对2种浮游植物季节动态和生长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典型热带水库的野外调查,分析铁与2种藻生物量和相对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的关系,并通过室内实验分别以无机磷(KH 2 PO 4)和有机磷(C 6 H 13 O 9 P)为磷源,比较3种铁浓度(0.029、0.29和0.689 mg/L)下拟柱孢藻(C.raciborskii,N8)和角星鼓藻(Staurastrum sp.,FACHB-1449)的比生长速率、铁载体产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结果显示,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是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类,两者的生物量最大占到总生物量的82%以上;两者对环境变量响应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溶解性铁浓度变化的响应差异上,拟柱孢藻生物量与溶解性铁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但角星鼓藻的生物量与铁没有显著线性回归关系.室内实验中,拟柱孢藻N8的比生长速率在无机磷源铁浓度为0.689 mg/L条件下最大,为0.098±0.01 d-1,2种磷源条件下比生长速率均随铁浓度降低而显著降低,6个实验组均检到铁载体:6个实验组角星鼓藻FACHB-1449的比生长速率没有明显差异,平均为0.079±0.001 d-1,均未检出铁载体,磷源和铁浓度对其比生长速率的影响不显著;有机磷源条件下,拟柱孢藻N8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角星鼓藻FACHB-1449实验组,拟柱孢藻N8实验组酶活性随铁浓度降低而显著降低,但角星鼓藻FACHB-1449各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水体中溶解性铁的供应对拟柱孢藻的种群动态和优势有重要作用,与角星鼓藻相比,拟柱孢藻的生长更易受到铁的限制,尤其在无机磷缺乏、磷源主要以有机磷形式供应时,铁对拟柱孢藻生长的限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柱孢藻 角星鼓藻 季节动态 比生长速率 大沙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2年扎龙湿地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婷 张东向 +2 位作者 张德胜 孙强 朱悦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7,共9页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其植被变化对湿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以齐齐哈尔市域内扎龙湿地为对象,基于MODIS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法,运用ArcGIS 10.2软件,分析该湿地2001—2022年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旨在揭示扎龙...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其植被变化对湿地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以齐齐哈尔市域内扎龙湿地为对象,基于MODIS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法,运用ArcGIS 10.2软件,分析该湿地2001—2022年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旨在揭示扎龙湿地的植被变化趋势,为该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及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1)扎龙湿地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优于西部,植被覆盖等级空间变化整体呈现出波动式增加的趋势;整体是低植被覆盖度向高植被覆盖度转化,高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显著增加,中级、中低级和低级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逐渐减少。2)植被覆盖度与该区域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和年补水量存在着相关性。高植被覆盖区域分别与年降水量和年补水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42;R=0.62),中高植被覆盖区域与前一年的年均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6),且与当年年均气温也有一定相关性;高植被覆盖区域也与前一年的年降水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现出植被覆盖度变化滞后于降水量变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遥感影像 植被覆盖度 水文气象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烟筒屯站春季野生鸟类调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歌 张明明 +1 位作者 杜微 马丽娟 《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2023年3~5月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烟筒屯站监测范围内,以分层抽样原理和10%抽样强度设置了11条鸟类调查样线,对春季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栖息生境进行了监测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23科53种,数量9 314只次。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 2023年3~5月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烟筒屯站监测范围内,以分层抽样原理和10%抽样强度设置了11条鸟类调查样线,对春季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栖息生境进行了监测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23科53种,数量9 314只次。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Grus gru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等8种。监测种类最多的为鸻形目共13种,占比24.07%;监测数量上雁形目最多(53.83%),其次为鹤形目(21.56%);优势种为豆雁(Anser fabalis)、白骨顶(Fulica atra)、灰鹤(Grus grus)。鸟类构成以夏候鸟、旅鸟为主,河流湖泊生境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草甸草原生境最低。针对烟筒屯站鸟类监测调查现状,提出增加栖息场所、减少人为干扰及完善生态补水路径等相关建议,以期为该区域未来的野生鸟类监测与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鸟类监测 物种多样性 扎龙烟筒屯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鼓藻类植物中国新记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雪 魏印心 +1 位作者 范亚文 刘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60-2362,共3页
于2011年5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先后3次对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鼓藻类植物调查,并对采集到的57份标本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有6个分类单位为鼓藻类植物中国新记录,隶属于5个属,分别为:微小胶球鼓藻(Cosmocladium pu... 于2011年5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先后3次对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鼓藻类植物调查,并对采集到的57份标本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有6个分类单位为鼓藻类植物中国新记录,隶属于5个属,分别为:微小胶球鼓藻(Cosmocladium pusillum Hilse),中凹鼓藻(Cosmarium medioretusum Coesel),近前膨胀鼓藻锥形变种(Cosmarium subprotumidum var.pyramidale Coesel),双孢辐射鼓藻美国变种[Actinotaenium diplosporum var.americanum(West et West)Teiling],双臂角星鼓藻优美变种[Staurastrum bibrachiatum var.elegans(West et West)Prescott],冠毛多棘鼓藻钩状变种波兰变型(Xanthidium cristatumvar.uncinatumf.polonicumGutwings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藻目 胶球鼓藻属 多棘鼓藻属 鼓藻属 辐射鼓藻属 角星鼓藻属 扎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被引量:86
5
作者 崔丽娟 庞丙亮 +3 位作者 李伟 马牧源 孙宝娣 张亚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28-836,共9页
从避免重复计算的角度出发,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分为最终服务和中间服务两部分,以最终服务的价值作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以扎龙湿地为例,其最终服务包括物质生产、土壤保持、水质净化、气候调节、固碳、调蓄洪水、大气调节、休... 从避免重复计算的角度出发,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分为最终服务和中间服务两部分,以最终服务的价值作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以扎龙湿地为例,其最终服务包括物质生产、土壤保持、水质净化、气候调节、固碳、调蓄洪水、大气调节、休闲旅游、科研教育和授粉服务,中间服务包括净初级生产力、营养循环、涵养水源、地下水补给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和旅行费用法等生态经济学方法对扎龙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扎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79.4亿元,中间服务价值为471.5亿元,各项最终服务的价值大小为气候调节>调蓄洪水>大气调节>固碳>休闲旅游>授粉服务>物质生产>水质净化>科研教育>土壤保持。扎龙湿地不仅是重要的蓄洪区和泥碳储存地,在区域气候调节方面也起着巨大的作用。针对扎龙湿地的管理,应该保护和恢复湿地面积,同时注意适当的增加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最终服务 重复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自然保护区湖泊边昆虫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4
6
作者 宋文军 马玲 +1 位作者 王慧 韩小兵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0-81,共2页
于2005年的7—8月份和2006年的7—9月份,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湖泊边的昆虫区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昆虫共104种,分属8目35科,其中优势类群为蜻蜓目、鞘翅目、鳞翅目和半翅目,它们分别占昆虫总数的53.97%、16.55%、13.47%、11.... 于2005年的7—8月份和2006年的7—9月份,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湖泊边的昆虫区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昆虫共104种,分属8目35科,其中优势类群为蜻蜓目、鞘翅目、鳞翅目和半翅目,它们分别占昆虫总数的53.97%、16.55%、13.47%、11.07%。各月中,昆虫的种数和个体数按大小排序为:7月>8月>9月。昆虫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E)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7月>8月>9月,优势集中性指数(D)的变化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自然保护区 昆虫 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 被引量:24
7
作者 马玲 顾伟 +3 位作者 丁新华 骆有庆 韩争伟 吴思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71-1377,共7页
湿地是介于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其中昆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选取扎龙村、烟筒屯、土木台和育苇场为样地以诱集夜间活动的昆虫为主,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夜间活动的昆虫分属14目54科139... 湿地是介于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其中昆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选取扎龙村、烟筒屯、土木台和育苇场为样地以诱集夜间活动的昆虫为主,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夜间活动的昆虫分属14目54科139种,以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各区域昆虫群落种-多度关系均表现为对数正态分布。物种丰富度为扎龙村>烟筒屯>育苇场>土木台,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为烟筒屯>扎龙村>土木台>育苇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J')和物种丰富度(S)时间动态关系表现为:烟筒屯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J')和物种丰富度(S)均一致;扎龙村和育苇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J')一致,而与物种丰富度(S)弱相关;土木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J')和物种丰富度(S)均表现为弱相关。研究得出扎龙湿地总体环境质量较好,但局部地区(如土木台)有退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群落结构 昆虫多样性 均匀度 种-多度分布 扎龙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杨时民 李玉文 吕玉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7-132,共6页
The research about eco-security is the forward ques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co-security of wetland means that the wetland ecosystem should be of integral and norm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can pro... The research about eco-security is the forward ques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co-security of wetland means that the wetland ecosystem should be of integral and norm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can provide sustainable and stable services or resources which are necessary to human being. This study is to establish the index system of wetland eco-security by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l, sensitive ,eco-fragile scientific and manipulatable. Binding the conception model of “pressure-state-response" and the realistic environmental problrem which Zhalong wetland is facing, we evaluated the eco-security condition of Zhalong wetl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eco-security of zhalong wetland is about 4.717, It is alert. The eco-security of the whole wetland inclines to high alert to be worse, the prote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生态安全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水体N,P营养物质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郭跃东 何岩 +2 位作者 邓伟 章光新 潘继花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6,共6页
在2003年夏季采集了扎龙湿地地表水样,结合GIS技术及地统计学原理,分析了TN,NH4+-N,TP及PO43-在湿地水体中的空间变异特征。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TN,NH4+-N,TP及PO43-均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小的块金值和较高的空间结构比例,... 在2003年夏季采集了扎龙湿地地表水样,结合GIS技术及地统计学原理,分析了TN,NH4+-N,TP及PO43-在湿地水体中的空间变异特征。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TN,NH4+-N,TP及PO43-均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小的块金值和较高的空间结构比例,表现出一定空间相关性变异特征,同时分形特征表明了其空间变异复杂性较低。应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绘制的含量分布图,反映出TN,NH4+-N,TP及PO43-具有一致的空间分布趋势,其与采样区水位变化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说明了水位空间变化是影响湿地N,P营养物质空间分异的结构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N P营养物质 半方差函数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扎龙湿地及其周边地区土壤碳储量估算与1986年以来的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传冬 刘国栋 +5 位作者 杨柯 聂海峰 彭敏 李括 刘飞 李延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3,共7页
以黑龙江省扎龙湿地及其周边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碳、有机碳密度、储量的估算,研究该地区20a来土壤碳库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扎龙沼泽湿地区0~100cm土体的有机碳密度约... 以黑龙江省扎龙湿地及其周边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碳、有机碳密度、储量的估算,研究该地区20a来土壤碳库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扎龙沼泽湿地区0~100cm土体的有机碳密度约为37 884t/km2;当沼泽地退化为草地或围垦为耕地后,土壤中有机碳的损失率高达66.6%~70.2%;1986—2006年研究区表层土壤(0~0.2m)有机碳储量下降了约21%,而扎龙沼泽湿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则增加了近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密度 碳储量 扎龙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近50年温度和降水年际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沃晓棠 黄智超 +2 位作者 孙彦坤 玄明君 王鼎震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5,共5页
研究基于扎龙湿地1955~200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探讨了扎龙湿地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扎龙湿地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88... 研究基于扎龙湿地1955~200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探讨了扎龙湿地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扎龙湿地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突变,其后气温达到一个更显著的增暖时期,90年代以来的增温非常显著,该时期是50年以来的最高温期。扎龙湿地年及各季降水量除春季外均呈减少趋势,以秋季降水减少最为明显,研究时段内无明显的突变过程。扎龙湿地未来几年气候存在着向暖干期变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生态需水分析及补水对策 被引量:21
12
作者 崔丽娟 鲍达明 +2 位作者 肖红 张曼胤 何春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8-132,共5页
充足的生态用水是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因素,生态需水计算研究也是对湿地进行补水的前提和依据.结合湿地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和渗漏以及工农业用水,提出在不考虑周边地区城市生活及工农业用水的情况下,只需计算湿地蒸散发量和渗透... 充足的生态用水是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因素,生态需水计算研究也是对湿地进行补水的前提和依据.结合湿地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和渗漏以及工农业用水,提出在不考虑周边地区城市生活及工农业用水的情况下,只需计算湿地蒸散发量和渗透量,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补水量下限的问题.通过相关方法计算出扎龙湿地每年平均适宜生态需水量约为15.4亿m3,其中蒸散发量约为12.0亿m3,渗漏量为3.4亿m3,考虑到区域内天然降水量为6.6亿m3,得出每年需向扎龙湿地补水至少8.8亿m3才能维持湿地需水量.同时提出有效解决降水量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问题,雨量大的季节,可考虑少补或不补水;对阻挡水流进入湿地的不合理水利工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拆除;适当减少区内工农业用水,防止用水浪费现象发生;在上游支流修建系列水利工程,拦蓄汛期洪水,在枯水期开闸向扎龙干流补水,实现洪水资源化;采取扎龙湿地水资源敞开式向封闭式管理的转变,以工程手段促进扎龙湿地水源的优化配置等一系列湿地补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生态需水 蒸散发 渗漏 生态补水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扎龙湿地生态信息系统建立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韩敏 田雪 +1 位作者 孟华 李晓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7期230-232,共3页
该文充分应用GIS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以ARC/INFO8.2软件为工具,根据扎龙湿地生态环境特点和现有生态环境信息资料,进行了湿地生态资源调查和湿地专题地图绘制,设计了湿地生态信息系统数据库结构,建立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扎龙 湿地 数据库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芦苇群落生长特征对水深梯度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晓杰 佟守正 +2 位作者 李旭业 杨建宇 刘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7-70,共4页
对2007—2010年间扎龙湿地不同水深环境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的生长特征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季内,扎龙湿地芦苇的株高、基径、生物量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均在8月末达到最大值;2010年芦苇生物量较大,介于1591~38... 对2007—2010年间扎龙湿地不同水深环境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的生长特征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季内,扎龙湿地芦苇的株高、基径、生物量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均在8月末达到最大值;2010年芦苇生物量较大,介于1591~3828 g·m-2,与其他3 a间差异极显著(P<0.01),生物量大小顺序依次是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在20~40 cm的水深范围内芦苇有最大的生物量。2010年株高最大,与2007年2008年比差异极显著(P<0.01),20~40 cm的水深有最大的株高。芦苇的密度变化在各年及各样方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即呈现无规则型。研究区的10个调查样方随水深环境梯度变化,各样方物种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各相近样地间的Sorensen指数值均大于不相近样地间的值。水生环境植物群落间的相似性程度较大,而旱生环境植物群落间相似性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多样性 环境梯度 扎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水质净化机理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红艳 章光新 +2 位作者 李绪谦 高蕊 邓春暖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93,共7页
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是湿地的重要功能。利用现场调查和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扎龙湿地水化学场特征,研究水质现状、净化机理及其与湿地水化学形成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对TP、NH4-N、CODcr和悬浮物的净化率达到90%以上,对TN和NO... 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是湿地的重要功能。利用现场调查和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扎龙湿地水化学场特征,研究水质现状、净化机理及其与湿地水化学形成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对TP、NH4-N、CODcr和悬浮物的净化率达到90%以上,对TN和NO3-N净化率可达到75%以上。水质净化功能对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作用明显,主要的水质净化机理为吸附沉淀作用、植物吸收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反硝化作用,净化能力大小与溶液化学条件的整体特征、湿地的地质背景、水文化学循环和生物作用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水质净化 净化机理 水化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扎龙湿地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60
16
作者 周林飞 许士国 孙万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0-245,共6页
湿地水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将灰色聚类法应用到湿地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适合于湿地的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为依据,污染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利用白化权函数描述水质分级界限,利用... 湿地水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将灰色聚类法应用到湿地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适合于湿地的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为依据,污染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利用白化权函数描述水质分级界限,利用倒数法确定聚类权,构建了综合评判灰色数学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扎龙湿地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证实,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系列上,扎龙湿地水环境污染都比较严重.这种污染主要是由缺水型污染、超标型污染和内源型污染三者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缺水是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水环境质量 灰色聚类法 综合评价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湿地扰动因子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许林书 姜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2-698,共7页
扎龙湿地的扰动因子有气候、洪水、火、水利工程、农业活动等因子。这些扰动因子给湿地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而扎龙湿地在扰动因子的作用下,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污染、景观破碎等,进而导致湿地功能下降,生态环境... 扎龙湿地的扰动因子有气候、洪水、火、水利工程、农业活动等因子。这些扰动因子给湿地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而扎龙湿地在扰动因子的作用下,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污染、景观破碎等,进而导致湿地功能下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对湿地扰动因子进行分析,掌握它们的作用过程和发生机理,对湿地的利用、保护以及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因子 湿地 功能 扎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静 马玲 +2 位作者 丁新华 陈旭日 马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712-3719,共8页
为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角度分析扎龙湿地不同生境的土壤肥力状况,对扎龙芦苇生境和草甸生境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季节变化进行监测,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为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角度分析扎龙湿地不同生境的土壤肥力状况,对扎龙芦苇生境和草甸生境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季节变化进行监测,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生境土壤MBC、MBN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0—10 cm>10—20 cm>20—30 cm,且草甸生境显著大于芦苇生境。在整个生长季节内,两种生境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大致呈现出"W"型变化格局,其变化幅度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小,且草甸生境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芦苇生境。相关分析表明:芦苇生境土壤MBC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MBN与土壤含水率、有机碳、水解性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草甸生境土壤MBC则均与土壤含水率、有机碳、有效磷、水解性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MBN则均与土壤含水率、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季节变化 扎龙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保护区春季丹顶鹤觅食的农田生境利用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庆明 杨宇博 +2 位作者 邹红菲 陶蕊 李全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12-3217,共6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候鸟丹顶鹤春季利用的农田生境情况,以期为后续的该时期鹤类监测及觅食农田而产生的补偿评估奠定基础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2002—2015年的5月采用定点观察法、二维坐标法、样方法、GPS定位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扎龙保...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候鸟丹顶鹤春季利用的农田生境情况,以期为后续的该时期鹤类监测及觅食农田而产生的补偿评估奠定基础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2002—2015年的5月采用定点观察法、二维坐标法、样方法、GPS定位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春季利用的农田生境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春季,丹顶鹤觅食偏好选择的农作物为玉米(100%),偏好选择2—5片叶(94.32%)、回避1片叶和超过6片叶(100%)的玉米苗;(2)丹顶鹤觅食利用的农田生境通过有效食物因子和干扰因子进行判定;(3)有效食物因子包括作物高度、作物密度、作物面积、距明水面距离、距芦苇沼泽距离等;其中,选择的作物密度约为8—10株/m^2、作物高度为6—7cm,作物面积4—50hm^2大小不等、距明水面和芦苇沼泽距离相似约为0.4km左右;(4)干扰因子包括季节性弱干扰因子如道路等和强干扰因子如居民区等,针对弱干扰因子丹顶鹤采取不排斥的忽视方式,约保持在0.20km以上;针对强干扰因子丹顶鹤采取远离的方式进行回避,保持在1.20km以上。基于上述分析,建议扎龙保护区在春季巡护时应对人为活动区和农田给予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春季 觅食生境 农田 扎龙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8
20
作者 黎冰 解启来 +2 位作者 廖天 钟卓 巫小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7-353,共7页
利用GC-ECD定量测定了扎龙湿地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组成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总量在0.41~19.32ng·g-1之间(均值为4.82ng·g-1,干重),其中以滴滴涕(DDTs)... 利用GC-ECD定量测定了扎龙湿地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组成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总量在0.41~19.32ng·g-1之间(均值为4.82ng·g-1,干重),其中以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为主,另外氯丹在所有样品中均被检出。与国内外其他的湖泊表层沉积物相比,扎龙湿地的有机氯农药污染处于较低水平。有机氯农药的组成特征分析表明DDT和HCH主要来自环境中的早期残留,氯丹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沉降。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是影响有机氯农药含量和分布的重要因素。生态风险评估显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可能会对水生底栖生物造成潜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沉积物 污染源 总有机碳 生态风险 扎龙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