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碳足迹分析
1
作者 屈博艺 吴俊峰 +4 位作者 孙云 赵盼盼 戴琳 王寿川 宋哲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1,共8页
为辨识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碳足迹分析的关键阶段和主要影响因素,指导机组低碳设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的原材料获取、加工装配、运行、运输、回收与处置5个阶段的主要... 为辨识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碳足迹分析的关键阶段和主要影响因素,指导机组低碳设计,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的原材料获取、加工装配、运行、运输、回收与处置5个阶段的主要碳排放分别进行了计算及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在机组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运行阶段的电力消耗以及制冷剂的泄漏,占比超98%,其他阶段基本可以忽略;机组使用更低全球变暖潜值(GWP)的R454B制冷剂替换R410A制冷剂时,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降低15.14%;机组的能效水平由2级提升为1级时,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降低2.56%;能源结构变化带来的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降低超过6.77%。工商业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生命周期的减碳应重点关注运行阶段,采用更低GWP的制冷剂、提升机组能效水平及国家能源结构中新能源比例是机组生命周期减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生命周期 碳足迹 减碳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低环温空气源热泵外流场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谭庆澎 刘金平 +2 位作者 陈建勋 陈潇 陈梓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3,共13页
建立了无墙面阻碍和有墙面阻碍情况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六列四行的阵列物理模型,对以261.15 K为名义工况下的空气源热泵外环境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不同水平风速下蒸发器换热面入口空气温度和换热量,分析冷风回流现象对低... 建立了无墙面阻碍和有墙面阻碍情况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六列四行的阵列物理模型,对以261.15 K为名义工况下的空气源热泵外环境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不同水平风速下蒸发器换热面入口空气温度和换热量,分析冷风回流现象对低环温空气源热泵传热性能的影响,指出最恶劣工况机组的位置。环境风存在阻碍风机出口冷空气的扩散,使风机出口偏转角增大,导致冷空气在风机上部堆积,阵列内部以及背风侧的机组冷风回流现象更加明显。结果表明:当机组横向间距为0.6 m时,水平风速分别从0 m/s增至5 m/s,阵列机组最低入口空气温度比环境温度低2.44~3.69 K,平均换热量下降1%~6.2%,平均入口空气温度比环境温度低0.78~1.57 K;当机组距墙间距为0.6 m时,水平风速分别从0 m/s增至5 m/s,阵列机组最低入口空气温度比环境温度低3.51~4.14 K,平均换热量下降5.9%~11.5%,平均入口空气温度比环境温度低1.29~1.98 K。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横向间距、不同距墙间距下阵列空气源热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增大横向间距或距墙间距均能改善阵列低环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换热。当横向间距增至1.2 m,阵列机组平均换热量可达原来机组换热量的96.5%以上;距墙间距增至1.2 m,阵列机组平均换热量可达原来机组换热量的91.3%以上。横向间距或距墙间距为1.2 m为较好安装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环温空气源热泵阵列 数值模拟 冷风回流 环境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凝器面积对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库慧益 向德宁 +4 位作者 侯忠平 林蔚 张楚安 徐帅 吴学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低温条件下空气源热泵的烘干性能。方法论文主要采用焓差法研究在换热面积和室外温度(温度为7、−12、−20℃,相对湿度为65%)不同时,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输入功率、能效等性能。结果在7℃环境中,增加室内侧换热器面积,热泵的制... 目的研究低温条件下空气源热泵的烘干性能。方法论文主要采用焓差法研究在换热面积和室外温度(温度为7、−12、−20℃,相对湿度为65%)不同时,空气源热泵的制热量、输入功率、能效等性能。结果在7℃环境中,增加室内侧换热器面积,热泵的制热量提高了19%,系统能效提升了14%,但输入功率增加了5%;在−12~−20℃环境中,增加室内侧换热器面积,热泵的制热量提升了5%,系统能效提升明显,最大可提升27%,输入功率最大降低为17%。结论增加室内侧换热器面积,系统焓差降低,但是能提高系统在低温下的循环风量,制热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干燥 低温空气源热泵 换热器面积 制热效果 系统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与建筑类型对低环温空气源热泵减碳量定量评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扬 刘骏亚 +3 位作者 包继虎 牛晓文 陆磊 周坤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针对低温空气源热泵减碳量定量评估方法缺失的问题,基于DeST与GB 55015—2021的规定得出该类机组的标准化年使用条件,并采用哈尔滨实测气象数据进行了验证。依据T/CECA-G 0164—2022的规定,提出了低温空气源热泵减碳量的评估方法。通过... 针对低温空气源热泵减碳量定量评估方法缺失的问题,基于DeST与GB 55015—2021的规定得出该类机组的标准化年使用条件,并采用哈尔滨实测气象数据进行了验证。依据T/CECA-G 0164—2022的规定,提出了低温空气源热泵减碳量的评估方法。通过实验室的测试数据及自行编制的计算软件对2台样机进行了减碳量评估,结果表明:在不同建筑类型应用时,低环温空气源热泵减碳量差距最大为74%;不同城市的减碳量差距最大为28%;寒假的设置对学校建筑减碳量的影响为24%。研究结果对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空气源热泵 减碳量 气象参数 建筑类型 标准化年使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户式变频空气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性能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晓宁 李万勇 +2 位作者 张成全 陈江平 熊玮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3,共7页
应用喷气增焓技术的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典型的严寒地区住宅中进行循环供热的性能测试,并且末端形式采用地板低温辐射采暖。在长达将近2个月的测试周期中,监测该系统的运行特性,包括季节性能、逐时性能、供热效果及预热特性等。统计... 应用喷气增焓技术的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典型的严寒地区住宅中进行循环供热的性能测试,并且末端形式采用地板低温辐射采暖。在长达将近2个月的测试周期中,监测该系统的运行特性,包括季节性能、逐时性能、供热效果及预热特性等。统计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的制热季节能效比HSPF为2.51,空气源热泵能满足沈阳地区的供热需求并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低温测试 喷气增焓 变频 供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马素霞 蒋永明 +1 位作者 文博 张亚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4-609,共6页
针对北方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性能低劣的状况,开发设计一种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相变蓄热器由蓄热材料、双盘管和保温层组成,该热泵系统可在供热-蓄热、供热-放热和除霜-放热模式下运行。通过人工模拟各种不同环境温度对该热... 针对北方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性能低劣的状况,开发设计一种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相变蓄热器由蓄热材料、双盘管和保温层组成,该热泵系统可在供热-蓄热、供热-放热和除霜-放热模式下运行。通过人工模拟各种不同环境温度对该热泵系统的不同运行模式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在3种模式下都具有优良的性能,在超低环境温度-25℃和-30℃下运行时,制热性能系数COP分别为2.00和1.94,制热量仍能满足供热需求,同时压缩机排汽温度显著降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能够解决空气源热泵在供热过程中存在的能量供需矛盾,同时可提高空气源热泵在低温运行下的各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相变 蓄热蒸发 制热系数 低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名义工况的确定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韩林俊 王嘉 +2 位作者 石文星 谢峤 张乐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简称低温热泵)标准中的名义制热工况确定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我国寒冷地区典型城市供热季节的室外干球温度及其对应湿球温度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出低温热泵空气侧的名义制热工况条件为-12℃/-1... 对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简称低温热泵)标准中的名义制热工况确定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我国寒冷地区典型城市供热季节的室外干球温度及其对应湿球温度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出低温热泵空气侧的名义制热工况条件为-12℃/-13.5℃;通过对典型房间分别采用风机盘管和辐射地板进行供热时,保证室内舒适性要求的空调末端出水温度的研究,给出了水侧的名义制热工况为回水温度38℃。上述结论可为商用和户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的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低温热泵 名义制热工况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蓄热与低温空气源热泵复合空调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13
8
作者 韩宗伟 李先庭 +1 位作者 石文星 史永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29-1535,共7页
针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建筑负荷特点,介绍了利用地下水池进行季节性蓄热的太阳能与低温空气源热泵复合空调系统,基于年综合费用最少建立了用于系统优化设计计算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以乌鲁木齐地区某宿舍为对象对该复合系统进行... 针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建筑负荷特点,介绍了利用地下水池进行季节性蓄热的太阳能与低温空气源热泵复合空调系统,基于年综合费用最少建立了用于系统优化设计计算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以乌鲁木齐地区某宿舍为对象对该复合系统进行优化分析,为该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太阳能 蓄热 低温空气源热泵 数学模型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的IPLV(H)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嘉 谢峤 +1 位作者 石文星 张乐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4,共6页
针对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简称低温空气源热泵)标准制定中的制热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H)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以IPLV的评价思想为指导,根据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建筑热负荷特性,从IPLV(H)计算公式权重系数的... 针对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简称低温空气源热泵)标准制定中的制热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H)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以IPLV的评价思想为指导,根据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建筑热负荷特性,从IPLV(H)计算公式权重系数的确定、部分负荷率测试工况点的选取及制热性能系数COPh的测试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适用于寒冷地区计算空气源热泵的IPLV(H)计算公式:IPLV(H)=0.083×A+0.403×B+0.386×C+0.129×D,并给出了机组在100%、75%、50%和25%负荷率下COPh的测试工况和测试方案,为商用和户用低温热泵(冷水)机组的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制热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H) 低温空气源热泵标准 制热性能系数CO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性能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豪 马素霞 +1 位作者 尹建国 李永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53-2257,共5页
通过在蓄热器盘管上加装矩形翅片及采用新型相变蓄热材料(80%Na_2SO_4?10H_2O+20%Na_2HPO_4?12H_2O),对原开发的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实施优化改造。改造后的实验结果显示:系统优化后,蓄热器的蓄热速度增加了近一倍,蓄热时间缩短55%... 通过在蓄热器盘管上加装矩形翅片及采用新型相变蓄热材料(80%Na_2SO_4?10H_2O+20%Na_2HPO_4?12H_2O),对原开发的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实施优化改造。改造后的实验结果显示:系统优化后,蓄热器的蓄热速度增加了近一倍,蓄热时间缩短55%;平均放热时间较优化前增加了40%;热泵在超低环境温度-30℃下运行,排气温度也仅为103℃,低于安全排气温度极限130℃;环境温度-30℃时的系统制热量增加了1.1 k W,增加比例23.4%;环境温度-30℃时,热泵供热系数COP为1.8,较优化前的1.6提高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相变蓄热 优化实验 供热性能系数 低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蓄热与低温空气源热泵复合空调系统运行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韩宗伟 李先庭 +1 位作者 石文星 史永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11-1418,共8页
介绍了利用地下水池进行季节性蓄热的太阳能与低温空气源热泵复合空调系统的组成及运行模式,建立系统中各部分的数学模型,确定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以乌鲁木齐市某餐厅为研究对象进行瞬态数值模拟,得到系统的全年动态运行特... 介绍了利用地下水池进行季节性蓄热的太阳能与低温空气源热泵复合空调系统的组成及运行模式,建立系统中各部分的数学模型,确定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以乌鲁木齐市某餐厅为研究对象进行瞬态数值模拟,得到系统的全年动态运行特性,模拟结果为该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低温空气源热泵 蓄热 控制策略 数值模拟 运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气增焓涡旋低温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的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董旭 田琦 +1 位作者 商永 张永贵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86,共6页
空气源热泵制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华北地区的减煤代煤供暖等清洁供暖工程,随着低温空气源热泵制热技术的发展,把这一清洁替代能源供暖技术推广应用于东北部分地区,已具备技术可行性。本文对喷气增焓涡旋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制热性能进行了... 空气源热泵制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华北地区的减煤代煤供暖等清洁供暖工程,随着低温空气源热泵制热技术的发展,把这一清洁替代能源供暖技术推广应用于东北部分地区,已具备技术可行性。本文对喷气增焓涡旋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制热性能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试验对比检测,结果显示在模拟室外气温为-25℃、相对湿度为86%时,10 hp喷气增焓涡旋空气源热泵的制热性能系数为1.38,可满足东北部分地区的冬季供暖需求。通过对辽宁省绥中县工程实例的运行检测,验证了该热泵供暖技术应用于东北部分地区的技术可行性。但若要使其具备较好的经济可行性,还需搭配其他经济性节能技术参与节省运行费用,以及政府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共同收回初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增焓 涡旋压缩机 低温空气源热泵 技术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水地板与热泵空调器采暖测试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文 何雪冰 +2 位作者 陈建苹 张素云 刘宪英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43-50,共8页
通过对重庆地区一住宅内低温热水地板供暖系统的测试 ,分析对比了该系统与热泵空调器采暖方式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及运行费用的差别 ,同时对地板辐射和对流散热的综合效果进行分析 。
关键词 低温热水 地板采暖 热泵 空调器 舒适性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热力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应德 朱冬生 +3 位作者 孙晋飞 唐壁奎 韦子杰 宁明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4,共7页
对带中间经济器的准二级压缩低温空气源热泵热水器(HPWT)在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下的换热性能和制热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外界环境温度对HPWT的排气温度、回气温度、制热量、消耗功率及制热性能系数(COP)等主要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 对带中间经济器的准二级压缩低温空气源热泵热水器(HPWT)在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下的换热性能和制热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外界环境温度对HPWT的排气温度、回气温度、制热量、消耗功率及制热性能系数(COP)等主要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降低,HPWT的制热量、能效比依次逐渐降低,在20℃到-15℃的外界环境温度,其制热量下降了64%,COP值下降了54%;加热400 L的冷水到55℃,所需时间差高达3倍之多。在外界环境温度为-15℃时,HPWT的COP值为1.80,较之直接用电制备生活热水,节能效果显著。实验研究对热泵热水器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二级压缩 经济器 低温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低温空气源热泵用转子和涡旋压缩机对比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敏霞 李昱翰 +3 位作者 马一太 王派 王飞波 詹浩淼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379-387,共9页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能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阐述了小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输入功率在1~4 kW,工作环境温度可达-20℃)的概念和用能效率评定方式。介绍了适用于小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的两种全封闭...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能量从低位热源空气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阐述了小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输入功率在1~4 kW,工作环境温度可达-20℃)的概念和用能效率评定方式。介绍了适用于小型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的两种全封闭压缩机:转子压缩机和涡旋压缩机。对比了两类压缩机的压缩原理;通过技术分析和产品调研,对两类压缩机的基本特性、喷气增焓和喷液增焓技术、变频技术和适用工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变压比特性进行阐述;对其制造工艺进行比较。得出了两种压缩机的适用性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 压缩机 转子压缩机 涡旋压缩机 变压缩比 喷气增焓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在我国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5
16
作者 姚杨 马最良 《流体机械》 CSCD 2002年第9期59-61,共3页
论述了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包括合理选择其应用场合 ;向系统引入外部低温热源 ,拓宽其应用范围 ;采用混合系统 ,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和环保效益并且讨论了系统设计的一些要点。
关键词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 外部低温热源 水/空气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热低温利用发展与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季杰 《新能源进展》 2013年第1期7-31,共25页
太阳能具有分散性强、能流密度低、适合得到中低温热源的特性,太阳能低温热利用是人们最早认识和利用的太阳能转换手段,也是将来太阳能低成本、觃模化应用的最重要的领域。本论文针对太阳能集热、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干燥、太阳能热泵、... 太阳能具有分散性强、能流密度低、适合得到中低温热源的特性,太阳能低温热利用是人们最早认识和利用的太阳能转换手段,也是将来太阳能低成本、觃模化应用的最重要的领域。本论文针对太阳能集热、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干燥、太阳能热泵、太阳能空调、太阳能低温热収电等几个当前太阳能低温热利用的主要技术,介绍了各种技术的应用原理和背景,分析了各种已有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社会需求,讨论了部分新技术的未来収展方向。同时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该领域的一些研究迚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低温利用 集热 采暖 干燥 热泵 空调 热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蓄能型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供热与蓄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文举 胡鹏程 +2 位作者 邵正日 常默宁 杨灵艳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55-1462,共8页
文章基于结冰释热和融冰蓄热运行模式,对低温蓄能型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结冰释热运行模式下,相变蓄能换热器内结冰率达到56.03%时,压缩机平均供热性能系数为4.14,其中,潜热供热阶段的平均供热性... 文章基于结冰释热和融冰蓄热运行模式,对低温蓄能型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结冰释热运行模式下,相变蓄能换热器内结冰率达到56.03%时,压缩机平均供热性能系数为4.14,其中,潜热供热阶段的平均供热性能系数为3.91,这说明以水作为低温相变蓄能材料时,通过合理设计相变蓄能换热器结构与控制其结冰率,可以实现热泵的高效运行;蓄热循环热水的供水温度和流量是影响相变蓄能换热器的蓄热速度的重要参数,当蓄热循环热水的供水温度与流量的乘积低于0.3333 kg·℃/s时,所需蓄热时间较长,不适合冬季日间进行太阳能蓄热;提高蓄热循环热水的流量和供水温度有助于提高相变蓄能换热器的蓄热速率,增加蓄热量;当蓄热循环热水的供水温度较低时,相变蓄能换热器的蓄热速率随蓄热循环热水流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但当蓄热循环热水的供水温度升高时,相变蓄能换热器蓄热速率的增加速度随蓄热循环热水流量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应结合蓄热输送能耗与太阳能集热效率对蓄热循环热水的供水温度和流量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 低温蓄能 结冰释热 融冰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暖水温对低温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露露 尹应德 +2 位作者 刘世杰 朱冬生 谭连元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7-383,共7页
为研究在低环境温度(-25℃)下不同供暖水温对低温空气源热泵(ASHP)的制热性能的影响,研制一种新型全尺寸双系统空气源热泵样机,该样机可用作工业化的商业产品,并采用液体载冷剂(LSR)法计算制热量。实验结果表明:在-25℃环境温度下,供暖... 为研究在低环境温度(-25℃)下不同供暖水温对低温空气源热泵(ASHP)的制热性能的影响,研制一种新型全尺寸双系统空气源热泵样机,该样机可用作工业化的商业产品,并采用液体载冷剂(LSR)法计算制热量。实验结果表明:在-25℃环境温度下,供暖水温从41~55℃时,样机的制热量由29.57 kW降至19.71 kW,降低了33.33%,消耗功率从19.20 kW增至23.36 kW,增长了21.69%,制热性能系数从1.54降至0.84,降低了45.45%。该研究可为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低环境温度 性能系数 液体载冷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余热与回热系统的热能梯级利用技术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绍青 郝江平 +2 位作者 胡和敏 姜平 高士秋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115,共5页
针对目前常用余热利用技术的不足,开发了协调余热与回热系统的新型热能梯级利用系统。该系统将锅炉和汽轮机的余热利用与回热循环有机结合起来,可智能分配热流向,具有更好的参数调控性能和工况适应性,不仅动态优化了热能的梯级利用,也... 针对目前常用余热利用技术的不足,开发了协调余热与回热系统的新型热能梯级利用系统。该系统将锅炉和汽轮机的余热利用与回热循环有机结合起来,可智能分配热流向,具有更好的参数调控性能和工况适应性,不仅动态优化了热能的梯级利用,也改善了空气预热器的性能。以某660 MW空冷机组为例,设置传统低温省煤器回收烟气余热可使供电标准煤耗率在额定功率工况和热耗率验收工况分别降低1.70、1.08 g/(k W·h),采用协调余热与回热系统改造后分别降低3.19、3.74 g/(k W·h),平均多节能约150%,热经济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利用 回热循环 空气预热器 低温省煤器 热能梯级利用 供电标准煤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