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程温度对Sr_(2)SiO_(4):Eu^(3+)荧光粉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郑世燕 廖凌鑫 +1 位作者 庄琼 袁怡圃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由于Eu^(3+)的掺杂,使得Sr_(2)SiO_(4):Eu^(3+)样品具有发光的特性.本文主要探讨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时,制程温度对样品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上,先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量,再使用一般结... 由于Eu^(3+)的掺杂,使得Sr_(2)SiO_(4):Eu^(3+)样品具有发光的特性.本文主要探讨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时,制程温度对样品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上,先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量,再使用一般结构分析系统软件对X射线衍射测量结果进行拟合分析;在电子结构的研究上,则是利用以同步辐射为光源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能谱进行分析.期许能从原子与电子结构的角度,获得制程温度与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发光强度间的关联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样品主要以低温相存在.当制程温度升高时,Eu^(3+)在样品中的掺杂位置会受影响,体现在不对称率I的改变;虽然此举并不影响样品的发光波长,但会让样品的发光强度增强,在此过程中也伴随着O 2p-Eu 4f/5d混合未占据态态密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2)SiO_(4):eu^(3+) 光致发光光谱 X射线衍射 一般结构分析系统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Bi_(4)Ti_(3)O_(12)薄膜铁电性与发光调控及信息编码应用
2
作者 付建海 李齐清 +5 位作者 贾玉萍 龙菲 甘德超 王旺 陈浩然 常钰磊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2-1300,共9页
铁电氧化物Bi_(4)Ti_(3)O_(12)(BIT)具有独特的层状钙钛矿结构和优异的铁电性能,其晶体结构可以在外部电场作用下发生畸变。稀土离子掺杂BIT因其发光强度对晶体对称性变化的敏感性而备受关注,这为实现通过施加外部电场调节稀土离子的发... 铁电氧化物Bi_(4)Ti_(3)O_(12)(BIT)具有独特的层状钙钛矿结构和优异的铁电性能,其晶体结构可以在外部电场作用下发生畸变。稀土离子掺杂BIT因其发光强度对晶体对称性变化的敏感性而备受关注,这为实现通过施加外部电场调节稀土离子的发光强度提供了可能。然而,同时实现优异的发光和铁电性能对稀土离子的掺杂种类和浓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挑战。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Eu^(3+)掺杂浓度的BIT(BIT∶x Eu)铁电薄膜,系统研究了其铁电和发光特性。在低掺Eu^(3+)浓度(x≤0.5)下,薄膜的铁电性能显著增强。在x=0.3时,通过施加外部电场实现了BIT∶x Eu薄膜光致发光(PL)强度的实时、动态和可逆调控。此外,通过操控PL发射,成功地将设计的数字编码电信号向可见光发光波形进行映射,并实现信息编码。这些发现为光信息存储和光电突触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4)Ti_(3)O_(12) eu^(3+)掺杂 铁电性 溶胶-凝胶法 数字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rSiO_(4)∶Sm^(3+),Eu^(3+)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和能量传递研究
3
作者 刘月 范浩爽 +4 位作者 孟宪国 许英朝 洪俊煌 林振鹏 李浩来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7,共11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SrSiO_(4)∶Sm^(3+),Eu^(3+)系列荧光粉,并研究了CaSrSiO_(4)∶Sm^(3+),Eu^(3+)的物相组成、形貌、发光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存在的能量传递现象。物相分析表明,Sm^(3+)与Eu^(3+)单掺和共掺均没有改变基质晶体结构,...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CaSrSiO_(4)∶Sm^(3+),Eu^(3+)系列荧光粉,并研究了CaSrSiO_(4)∶Sm^(3+),Eu^(3+)的物相组成、形貌、发光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存在的能量传递现象。物相分析表明,Sm^(3+)与Eu^(3+)单掺和共掺均没有改变基质晶体结构,形成了单一纯相。CaSrSiO_(4)∶Sm^(3+)单掺荧光粉在405 nm激发下的最强发射峰位于597 nm处,来源于^(4)G_(5/2)→^(6)H_(7/2)跃迁。双掺荧光粉CaSrSiO_(4)∶Sm^(3+),Eu^(3+)的荧光光谱表明,Sm^(3+)与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能量传递通过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实现,传递效率为40.6%。CIE色度坐标由橙红光区域向纯红光区域偏移。此外,CaSrSiO_(4)∶Sm^(3+),Eu^(3+)在423 K下的发光强度为室温下的94.85%,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将样品与395 nm紫外LED芯片进行封装,封装的器件可发出较高显色指数和较低色温的白光。CaSrSiO_(4)∶Sm^(3+),Eu^(3+)系列荧光粉有望成为白光LED红色荧光粉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rSiO_(4)∶Sm^(3+) eu^(3+) 红色荧光粉 物相结构 发光性能 能量传递 能级跃迁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3)AlO_(4)F∶Eu^(3+),Dy^(3+),Na^(+)发光材料性能
4
作者 梁瑞含 赵惠明 +2 位作者 张艳吉 李文霞 米晓云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7,共12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设备对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进行检测。Eu^(3+)、Dy^(3+)和Na^(+)的浓度(摩...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设备对Sr_(3)AlO_(4)F∶Eu^(3+),Dy^(3+),Na^(+)红色发光材料进行检测。Eu^(3+)、Dy^(3+)和Na^(+)的浓度(摩尔分数)分别为11%、5%和4%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高。导致Eu^(3+)和Dy^(3+)发生浓度猝灭的机制分别为四级-四级相互作用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在Eu^(3+)、Dy^(3+)共掺杂实验中,证明了存在Dy^(3+)向Eu^(3+)的能量传递。此外,加入Na^(+)作为电荷补偿剂提高了Sr_(3)AlO_(4)F的发光性能,加入4%Na^(+)后发光强度提升近4倍。探究了Sr_(3)AlO_(4)F发光材料的热稳定性,在150℃时,共掺杂Eu^(3+)、Dy^(3+)样品的发光强度为30℃时的72.71%。Sr_(3)AlO_(4)F∶Eu^(3+),Dy^(3+),Na^(+)这种新型的红色发光材料有利于提高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显色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能量传递 光致发光 Sr_(3)AlO_(4)F∶eu^(3+) Dy^(3+) Na^(+) 红色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Zn_(2)SiO_(4)粉体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5
作者 周海静 曹玉霞 +1 位作者 郭东洁 王兴涛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为层状结构,其物相组成为纯的Zn_(2)SiO_(4)晶体。在波长为465 nm的光激发下,发射光谱图中存在五个发射峰,分别对应着Eu^(3+)的^(5)D_(0)→^(7)F_(0) (579 nm)、^(5)D_(0)→^(7)F_(1) (592 nm)、^(5)D_(0)→^(7)F_(2) (615 nm)、^(5)D_(0)→^(7)F_(3) (653 nm)和^(5)D_(0)→^(7)F_(4) (703 nm)能级跃迁,其中,在615 nm处的发射峰最强。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粉体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Eu^(3+)掺量为8%时,粉体的发光强度取得最大值,Eu^(3+)和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经计算,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的色温和颜色纯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当Eu^(3+)掺杂浓度为8%时,发光粉体的色温和颜色纯度均最高,粉体所发光为暖红光,颜色纯度最大为8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Zn_(2)SiO_(4)∶eu^(3+) 高温固相法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SrMoO_4:Eu^(3+),Gd^(3+)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关荣锋 李勤勤 孙倩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9-1024,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红色荧光粉Sr1-x-yMoO4∶Eu3x+,Gd3y+,分别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面电镜(SEM)和荧光光谱(PL)的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均为单一纯相四方晶系结构,添加Gd3+(为0.35mol时)使主衍射峰的位置右移了0.35...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红色荧光粉Sr1-x-yMoO4∶Eu3x+,Gd3y+,分别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面电镜(SEM)和荧光光谱(PL)的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均为单一纯相四方晶系结构,添加Gd3+(为0.35mol时)使主衍射峰的位置右移了0.35°;SEM照片显示:SrMoO4∶Eu3+和SrMoO4∶Eu3+,Gd3+颗粒尺寸分布相对均匀,为类方块状,颗粒大小约为1~3μm;Gd3+和Eu3+的共掺得到的SrMoO4∶Eu3+,Gd3+在616 nm处主发射峰的发光强度约是SrMoO4∶Eu3+的2.09倍;当掺杂x=0.25 mol和y=0.35 mol时,在近紫外光(395 nm)激发下,SrMoO4∶Eu3+,Gd3+得到616 nm处红光发射极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srmoo4eu3+ gd3+ 红色荧光粉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红色荧光粉K_(5)Gd(MoO_(4))_(4)∶xSm^(3+),yEu^(3+)的发光性能分析
7
作者 李明明 熊飞兵 +5 位作者 杨伟斌 胡正开 白鑫 李婧 林雅晴 黄俊雄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0-2159,共10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新型K5Gd(MoO_(4))_(4)∶xSm^(3+)(x=0~0.10)及K5Gd(MoO_(4))_(4)∶0.04Sm^(3+),yEu^(3+)(y=0.03~0.15)红色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粉激发光谱,以及热猝灭分析系统、稳态-瞬态光谱仪等对荧光粉的光...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新型K5Gd(MoO_(4))_(4)∶xSm^(3+)(x=0~0.10)及K5Gd(MoO_(4))_(4)∶0.04Sm^(3+),yEu^(3+)(y=0.03~0.15)红色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粉激发光谱,以及热猝灭分析系统、稳态-瞬态光谱仪等对荧光粉的光致激发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荧光猝灭性能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掺入Eu^(3+),Sm^(3+)后的K_(5)Gd(MoO_(4))_(4)样品不含杂质相,且晶体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在405 nm紫外光的激发下,K_(5)Gd(MoO_(4))_(4)∶0.04Sm^(3+)和K_(5)Gd(MoO_(4))_(4)∶0.04Sm^(3+),0.12Eu^(3+)可以发射出色坐标为(0.6088,0.3904)和(0.6373,0.3592)的橙红光。在K5Gd(MoO_(4))_(4)∶xSm^(3+)(x=0~0.10)荧光粉样品中,随着Sm^(3+)掺杂浓度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最佳的掺杂浓度为x=0.04。在K_(5)Gd(MoO_(4))_(4)∶0.04Sm^(3+),yEu^(3+)(y=0.03~0.15)荧光粉样品中,Eu^(3+)的发光强度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且在y=0.12处发生浓度猝灭。当温度达到373 K时,K_(5)Gd(MoO_(4))_(4)∶0.04Sm^(3+)荧光粉样品的发光强度是293 K时的94.69%,K_(5)Gd(MoO_(4))_(4)∶0.04Sm^(3+),0.12Eu^(3+)荧光粉样品的荧光强度是293 K时的76.3%,表明两种荧光粉样品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色坐标图表明随着Eu^(3+)掺杂量的提高,色坐标从橙红色区域向纯红色区域发生微量移动。由此可见,K_(5)Gd(MoO_(4))_(4)∶xSm^(3+)和K_(5)Gd(MoO_(4))_(4)∶0.04Sm^(3+),yEu^(3+)荧光粉样品都具有作为红色荧光粉应用于白光LED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_(5)gd(MoO_(4))_(4)∶xSm^(3+) yeu^(3+) 高温固相法 红色荧光粉 荧光猝灭 色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MoO_4:0.05Eu^(3+),0.05Gd^(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8
作者 霍涌前 陈小利 +2 位作者 张谋真 石蕾 刘啟瑞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12期9-11,共3页
分别采用化学沉淀法、微波法、水热法制备了SrMoO4:0.05Eu3+,0.05Gd3+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荧光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晶体结构、荧光光谱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rMoO4:0.05Eu3+,0.05Gd3+的结构属体心四方... 分别采用化学沉淀法、微波法、水热法制备了SrMoO4:0.05Eu3+,0.05Gd3+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荧光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晶体结构、荧光光谱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rMoO4:0.05Eu3+,0.05Gd3+的结构属体心四方晶系;其宽激发带由Eu3+-O2-、Gd3+-O2-电荷迁移带和Mo6+-O2-基质吸收峰组成,荧光发光以在616nm处Eu3+的5 D0→7 F2跃迁引起的红光发光最强;254nm紫外光激发时,化学沉淀法制备SrMoO4:0.05Eu3+,0.05Gd3+的发光峰比SrMoO4:0.05Eu3+的相应发光峰强度增大,这是由于Gd3+向Eu3+的能量传递敏化增强了Eu3+的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oo4:0.05eu3+ 0.05gd3+ 光致发光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荧光粉CaWO_(4)∶Eu^(3+),Bi^(3+)的制备和光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小勇 姜洪喜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3-840,共8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红色荧光粉CaWO_(4)∶Eu^(3+),Bi^(3+)。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光学性能、能量传递方式、荧光寿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Eu^...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红色荧光粉CaWO_(4)∶Eu^(3+),Bi^(3+)。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光学性能、能量传递方式、荧光寿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Eu^(3+)和Bi^(3+)的掺杂浓度分别为7%和2%时(摩尔分数),荧光粉红色发光(615 nm)最强,理论计算得到荧光粉的平均颗粒尺寸为50.27 nm,这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相符合。能量传递方式以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为主,对CaWO_(4)∶7%Eu^(3+),yBi^(3+)(y=0~6%)系列荧光粉进行了荧光寿命测量,发现它们荧光寿命基本相同,都在0.56 ms左右。对CaWO_(4)∶7%Eu^(3+),2%Bi^(3+)荧光粉在不同温度下的光谱进行比较,并且计算相应的色度坐标,当温度升高时,色度坐标整体左移,发光强度有所变弱,但整体来说热稳定性较好。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明亮红光发射表明该荧光粉可以作为潜在商用红光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WO_(4) eu^(3+) 掺Bi^(3+) 高温固相法 荧光粉 敏化剂 荧光寿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荧光粉NaGd(MoO_4)_2:Dy^(3+),Eu^(3+)的水热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4
10
作者 姜营营 刘桂霞 +2 位作者 王进贤 董相廷 于文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4-799,共6页
采用谷氨酸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八面体形NaGd(MoO4)2:Dy3+,Eu3+白色荧光粉.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四方晶系的NaGd(MoO4)2纯相.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所制备的粒子为八面体形,各边长约为2μm.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NaGd(MoO4)2:4%Dy... 采用谷氨酸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八面体形NaGd(MoO4)2:Dy3+,Eu3+白色荧光粉.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四方晶系的NaGd(MoO4)2纯相.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所制备的粒子为八面体形,各边长约为2μm.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NaGd(MoO4)2:4%Dy3+,yEu3+(y=0,0.5%,0.6%,0.7%,0.8%,0.9%,1.0%)样品中,随着Eu3+掺入量的增加,Dy3+的发射峰逐渐减弱,而Eu3+的发射峰逐渐增强,说明Dy3+-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通过色坐标图可知,当Eu3+掺杂量y=0.9%时,荧光粉的色坐标(0.338,0.281)与标准的白光色坐标(0.33,0.33)接近,表明NaGd(MoO4)2:4%Dy3+,0.9%Eu3+是很好的近紫外光激发下的白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d(MoO4)2:Dy3+ eu3+ 发光材料 白光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荧光粉Gd_2(MoO_4)_3∶Eu^(3+)、Dy^(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玲 魏小娟 +3 位作者 李文生 董其铮 孙卫民 张定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8,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ED用荧光粉Gd2(MoO4)3∶Eu3+、Dy3+,通过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的测试和表征,研究Gd2(MoO4)3∶Eu3+、Dy3+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属于正交晶系,常温下在389nm的近紫外光的激发下,样品发...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ED用荧光粉Gd2(MoO4)3∶Eu3+、Dy3+,通过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的测试和表征,研究Gd2(MoO4)3∶Eu3+、Dy3+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属于正交晶系,常温下在389nm的近紫外光的激发下,样品发射出很强的白光,在Eu3+和Dy3+共同掺杂的体系中,可以观察到由于Dy3+向Eu3+的能量传递使Dy3+敏化Eu3+的发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白色荧光粉 钼酸盐 gd2(MoO4)3eu3+、Dy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合成稀土正磷酸盐(La,Gd)PO_4∶RE^(3+)(RE=Eu,Tb)及其真空紫外光谱特性 被引量:31
12
作者 吴雪艳 尤洪鹏 +5 位作者 曾小青 洪广言 金昌弘 卞锺洪 庾炳容 朴哲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正磷酸盐荧光粉 ( La,Gd) PO4∶ RE3 +( RE=Eu,Tb) .红外光谱分析发现Gd PO4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与 La PO4一致 ,只是峰位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 ( La,Gd) PO4∶ RE3 +的真空紫外光谱特性研究表明 ,Gd3 +在能量传递过...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稀土正磷酸盐荧光粉 ( La,Gd) PO4∶ RE3 +( RE=Eu,Tb) .红外光谱分析发现Gd PO4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与 La PO4一致 ,只是峰位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 ( La,Gd) PO4∶ RE3 +的真空紫外光谱特性研究表明 ,Gd3 +在能量传递过程中起中间体作用 .XPS研究揭示 ,La PO4的价带由 O2 -的 2 p能级构成 ,而 Gd PO4的价带则是由 O2 - 的 2 p能级和 Gd3 +的 4 f能级共同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合成 稀土正磷酸盐 真空紫外光谱特性 红外光谱 能量传递 X射线光电子能谱 荧光粉 等离子体平板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_7O_6(BO_3)(PO_4)_2∶Eu(Ln=La,Gd,Y)的VUV-UV激发和辐射发光 被引量:3
13
作者 初本莉 刘行仁 +4 位作者 王晓君 金伟华 陶冶 王渭 侯雪颖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3-267,共5页
本文报道了Ln7O6(BO3) (PO4 ) 2 ∶Eu(Ln =La ,Gd ,Y)在VUV UV区的激发光谱及Eu3 + 在可见区的发射光谱。其激发光谱包括基质在真空紫外区的激发带和激活剂离子在紫外区的Eu3 + O2 -电荷迁移带 ,随La3 + ,Gd3 + ,Y3+ 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 本文报道了Ln7O6(BO3) (PO4 ) 2 ∶Eu(Ln =La ,Gd ,Y)在VUV UV区的激发光谱及Eu3 + 在可见区的发射光谱。其激发光谱包括基质在真空紫外区的激发带和激活剂离子在紫外区的Eu3 + O2 -电荷迁移带 ,随La3 + ,Gd3 + ,Y3+ 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Eu3 + O2 -电荷迁移带的重心位置逐渐向高能量方向移动 ,Gd7O6(BO3) (PO4 ) 2 ∶Eu和Y7O6(BO3) (PO4 ) 2 ∶Eu在真空紫外区的吸收与Eu3+ O2 -电荷迁移带位于紫外区的吸收的比值要高于在La7O6(BO3) (PO4 ) 2 ∶Eu中的这个比值。激发能可被基质吸收 ,传递给激活剂离子 ,得到Eu3 + 的红光发射。在Gd7O6(BO3) (PO4 ) 2 ∶Eu中 ,5D0 →7F1的发射强度较强 ,在Y7O6(BO3) (PO4 ) 2 ∶Eu中 ,5D0→7F2 和5D0 →7F3的跃迁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UV-UV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eu^3+离子 Ln7O6(BO3)(PO4)2:eu(Ln=La gd Y) 荧光材料 辐射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的α-Gd_2(MoO_4)_3荧光粉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国有 赵晓霞 +1 位作者 孟庆裕 王晓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4-728,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掺杂的α-Gd2(MoO4)3荧光粉。通过XRD、SEM以及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助熔剂为3%时样品的结晶较好,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强,并且样品粉末不团聚。光谱测量的结果表明该荧光粉与其他商品荧光粉不...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掺杂的α-Gd2(MoO4)3荧光粉。通过XRD、SEM以及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助熔剂为3%时样品的结晶较好,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强,并且样品粉末不团聚。光谱测量的结果表明该荧光粉与其他商品荧光粉不同,其最有效的激发波长不在电荷迁移带范围,其f-f跃迁的465,395nm吸收更强,这就意味着该类荧光粉可作为目前已商品化的白光LED的红色补偿荧光粉,也可作为近紫外LED和三基色荧光粉组合型白光器件的红色荧光粉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MoO4)3 白光LED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3+)、Eu^(3+)共掺杂La_(4)GeO_(8)荧光粉的制备及可调发光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文娜 黎仲寅 +3 位作者 马纪涛 陈娅鹏 杨菲 郭海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0-457,共8页
为了开发出高效稳定的单一基质白光发射荧光材料,本工作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La_(4)GeO_(8)∶Bi^(3+),Eu^(3+)荧光粉样品,并通过X射线衍射、室温光谱、变温光谱等手段研究了实验样品的结构与发光性能。研究发现,Bi^(3+)离子... 为了开发出高效稳定的单一基质白光发射荧光材料,本工作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La_(4)GeO_(8)∶Bi^(3+),Eu^(3+)荧光粉样品,并通过X射线衍射、室温光谱、变温光谱等手段研究了实验样品的结构与发光性能。研究发现,Bi^(3+)离子在该结构中占据两种不同的格位(Bi^(3+)(Ⅰ)和Bi^(3+)(Ⅱ)),且在紫外光激发下呈现两个峰值分别在475 nm和620 nm的宽带发射。对于Bi^(3+)、Eu^(3+)共掺样品,由于Bi^(3+)(Ⅰ)与Eu^(3+)之间的竞争吸收、Bi^(3+)(Ⅰ)至Bi^(3+)(Ⅱ)以及Bi^(3+)(Ⅱ)至Eu^(3+)的能量传递作用,可实现蓝色至红色、橙红色至红色的可调发光。特别地,样品La_(4)GeO_(8)∶0.07Bi^(3+),0.06Eu^(3+)在313 nm光激发下可获得CIE值为(0.335,0.319)的优异白色发光。此外,该白光发射材料具有较佳的发光热稳定性,当温度升高至380 K时,发光积分强度仍然为室温的59%,表明其在白光二极管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4)GeO_(8)∶Bi^(3+) eu^(3+) 可调发光 发光热稳定性 白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不同形貌的GdVO_4:Eu^(3+)纳米发光材料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桂霞 李若兰 +2 位作者 董相廷 王进贤 孙德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5-389,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GdVO4:Eu3+纳米晶样品,对其结构以及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水热前驱体和经过灼烧之后样品均为四方晶系,具有锆石结构。TEM照片表明: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分别得到了分散性良好的米粒状、六角形和球...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GdVO4:Eu3+纳米晶样品,对其结构以及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水热前驱体和经过灼烧之后样品均为四方晶系,具有锆石结构。TEM照片表明: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分别得到了分散性良好的米粒状、六角形和球形的GdVO4:Eu3+纳米晶粒子。发光光谱表明:在288nm的紫外光激发下,不同形貌的GdVO4:Eu3+纳米晶材料均在617nm处产生特征红光发射,归属为Eu3+离子的5D0→7F2跃迁,不同形貌粒子的发光光谱的相对强度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VO4:eu3+ 纳米晶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用于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NaGdTiO_4:Eu^(3+)的制备及光学性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香萍 仲海洋 +4 位作者 程丽红 孙佳石 张金苏 王轶卓 陈宝玖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3,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aGdTiO4∶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对NaGdTiO4∶Eu3+粉末进行了表征,研究了TiO2含量和Eu3+掺杂摩尔分数对粉末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当TiO2的量在当量反应基础上增加50%时,制得了单一正...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aGdTiO4∶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对NaGdTiO4∶Eu3+粉末进行了表征,研究了TiO2含量和Eu3+掺杂摩尔分数对粉末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当TiO2的量在当量反应基础上增加50%时,制得了单一正交相NaGdTiO4。荧光光谱测试结果显示,样品在紫外区存在强的宽激发带,对应于NaGdTiO4基质的吸收。在281 nm紫外光激发下,样品显示出强的红光发射,表明NaGdTiO4基质到Eu3+之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该类钛酸盐红色荧光粉在近紫外光激发型白光LED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dTiO4eu3+ 红色荧光粉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水热法合成Eu^(3+)掺杂的SrMoO_4红色荧光粉 被引量:5
18
作者 戴沈华 刘云飞 +3 位作者 吕忆农 夏丽莉 闵辉华 孙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微波水热的方法在中性水溶液中合成平均长6μm、中间宽4μm的梭子形SrMoO4基体材料,并研究反应物浓度和Eu3+的掺杂量(摩尔分数3.75%~30%)及EG/H2O体积比等条件对合成的SrMoO4粉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u3+浓度的增加,形貌向... 采用微波水热的方法在中性水溶液中合成平均长6μm、中间宽4μm的梭子形SrMoO4基体材料,并研究反应物浓度和Eu3+的掺杂量(摩尔分数3.75%~30%)及EG/H2O体积比等条件对合成的SrMoO4粉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u3+浓度的增加,形貌向片状结构转变。另外,在掺杂7.5%Eu3+时,采用加入乙二醇(EG)的方法,抑制了片状结构的生成。随着EG比例的增加,颗粒分布趋向均匀,粒径逐渐变小。当EG与H2O体积比为4∶1时,得到了分布均匀、长约0.8μm的梭子状SrMoO4∶Eu3+粉体。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梭子状SrMoO4∶Eu3+(7.5%)粉体能够被近紫外(395 nm)或者蓝光(463 nm)有效地激发,从而发射波长为614 nm的红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热 srmoo4 eu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2Mo_4O_(15):Eu^(3+)荧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立亚 易灵红 +2 位作者 孙瑞芳 龚福忠 黄君丽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6-339,共4页
采用了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掺杂的Gd2Mo4O15:Eu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的测定,分别讨论了烧结温度、烧结时间以及稀土离子Eu3+掺杂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Gd2Mo4O15:Eu3+荧光粉在近紫外区(UV)(393 ... 采用了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稀土离子Eu3+掺杂的Gd2Mo4O15:Eu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的测定,分别讨论了烧结温度、烧结时间以及稀土离子Eu3+掺杂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Gd2Mo4O15:Eu3+荧光粉在近紫外区(UV)(393 nm)和蓝光区(464 nm)可以被有效的激发,Gd2Mo4O15:Eu3+荧光粉发出明亮的红光,对应于Eu3+的4f-4f跃迁,当Eu3+的掺杂浓度约为40 mol%时,在616 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在393,464 nm的吸收分别与目前应用的紫外光和蓝光LED芯片相匹配。因此,Gd2Mo4O15:Eu3+是一种可能应用在白光LED上的红色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Mo4O15:eu3+ 固相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1.34)Gd_(0.60)Eu_(0.06)O_3透明陶瓷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积阳 施鹰 施剑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7-161,共5页
采用复合沉淀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烧结活性的纳米级Y_(1.34)Gd_(0.60)Eu_(0.06)O_3粉体.经 850℃/2h煅烧后,得到晶粒尺寸为30-40nm,且基本无团聚的Y1.34Gd0.60Eu0.06O3发光粉体,粉体比表面积为23m2/g.该粉体经过适当的干压和等静... 采用复合沉淀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烧结活性的纳米级Y_(1.34)Gd_(0.60)Eu_(0.06)O_3粉体.经 850℃/2h煅烧后,得到晶粒尺寸为30-40nm,且基本无团聚的Y1.34Gd0.60Eu0.06O3发光粉体,粉体比表面积为23m2/g.该粉体经过适当的干压和等静压成型后,于1800℃以上温度烧结6h,可以获得Y1.34Gd0.60Eu0.06O3透明陶瓷.获得的透明陶瓷材料在波长250nm的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较强的红光,发射主峰位于610nm,对应于掺杂Eu3+的5D0-7F2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1.34gd0.60eu0.06O3 透明陶瓷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