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rCO3添加量对钨合金电极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保红 王玲 唐亮亮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4,共7页
本文分析了SrCO3添加量(质量分数)对钨合金电极材料组织、密度、硬度、电导率、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rCO3质量分数在3%7%范围内对电极材料的组织均匀性影响不大;SrCO3质量分数为10%时,材料中部分区域出现了Sr3WO6的聚集,呈现出明... 本文分析了SrCO3添加量(质量分数)对钨合金电极材料组织、密度、硬度、电导率、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rCO3质量分数在3%7%范围内对电极材料的组织均匀性影响不大;SrCO3质量分数为10%时,材料中部分区域出现了Sr3WO6的聚集,呈现出明显的组织不均。电极材料的相对密度随SrCO3质量分数增加缓慢降低,当SrCO3质量分数达到10%时,降低幅度加大。电极材料的硬度、电导率、热导率等性能随SrCO3质量分数增大而降低,当SrCO3质量分数达到10%时降低幅度加大,与相对密度随SrCO3质量分数增大而变化的趋势一致。在本文研究范围内,SrCO3最佳添加量(质量分数)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o3 钨合金 电极材料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O3复合改性FeSiAlCr微波吸收剂研究
2
作者 邓联文 刘秀丽 +3 位作者 周克省 黄生祥 赵新闻 黄伯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3-1025,共3页
采用气体雾化和高能球磨处理工艺并结合SrCO3复合改性技术制备FeSiAlCr薄片状微波吸收剂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观测试样的微观结构和形貌;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系统测量样品在2~18GHz频率范围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 采用气体雾化和高能球磨处理工艺并结合SrCO3复合改性技术制备FeSiAlCr薄片状微波吸收剂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观测试样的微观结构和形貌;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系统测量样品在2~18GHz频率范围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计算模拟了FeSiAlCr吸收剂和经纳米SrCO3复合改性的SrCO3/FeSiAlCr吸收剂构成的单层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气体雾化工艺结合高能球磨处理技术可以获得纳米晶结构和薄片状形貌的Fe-SiAlCr材料,通过纳米SrCO3复合改性处理还能有效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改善微波电磁参量的匹配性能;SrCO3/FeSiAlCr复合改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厚度为1.2mm的吸波涂层在2~6GHz范围的反射系数均低于-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AlCr合金 纳米srco3 复合改性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SrCO3对Ba4(Sm0.2Nd0.8)9.33Ti18O54微波介质陶瓷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陈春华 沈晓冬 +1 位作者 崔升 吴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研究SrCO3掺杂对Ba4(Sm0.2Nd0.8)9.33Ti18O54(BSNT)材料相组成、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X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BSNT掺杂SrCO3后陶瓷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SrCO3掺杂量低于4%时,SrCO3与BSNT陶瓷共熔... 研究SrCO3掺杂对Ba4(Sm0.2Nd0.8)9.33Ti18O54(BSNT)材料相组成、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X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BSNT掺杂SrCO3后陶瓷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SrCO3掺杂量低于4%时,SrCO3与BSNT陶瓷共熔而不产生第二相。同时发现随着SrCO3掺杂量的增加,介电常数εr和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近似线性增加。在BSNT陶瓷中掺杂SrCO3可以得到τf近乎于0。掺杂4%的SrCO3在1 360℃下烧结3 h,可得到介电性能最佳的BSNT陶瓷(εr=83.4,Qf=8.47 THz(4.67 GHz),τf=-2.1×1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srco3掺杂 Ba4(Sm0 2Nd0 8)9 33Ti18O54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O3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胡雪利 卢鹏 +2 位作者 韩红桔 何飞 傅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99-2504,共6页
比较了SrCO3纳米材料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SrCO3纳米材料在环境治理领域表现出的特殊性质,开启了SrCO3纳米材料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SrCO3纳米材料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碳酸锶 应用 环境治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硼酸锶/碳酸锶复合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_2生成CH_4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郭丽梅 匡元江 +3 位作者 杨晓丹 于彦龙 姚江宏 曹亚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58-1565,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SrB2O4和SrCO3复合催化剂(SrB2O4/SrCO3).紫外光催化还原CO2生成CH4的实验证明,SrB2O4/SrCO3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已超过SrB2O4和TiO2(P25)催化剂.利用X射线电子衍射(XRD)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等温氮气吸附...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SrB2O4和SrCO3复合催化剂(SrB2O4/SrCO3).紫外光催化还原CO2生成CH4的实验证明,SrB2O4/SrCO3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已超过SrB2O4和TiO2(P25)催化剂.利用X射线电子衍射(XRD)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等温氮气吸附-脱附分析确定了催化剂的晶相结构、粒子尺寸和比表面积.利用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价带谱和荧光光谱(PL)确定了催化剂的能带结构,结果表明:SrB2O4/SrCO3复合催化剂异质结构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从而抑制了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的复合,提高了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在固液界面参加光催化反应的利用率.因此,SrB2O4/SrCO3复合催化剂的紫外光催化活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B2O4 srco3复合催化剂 光催化还原CO2 CH4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共沉淀法制备SrCO_3∶Eu^(3+)红色荧光粉 被引量:7
6
作者 燕文清 康明 +2 位作者 刘军 孙蓉 刘君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49-1054,共6页
采用微波辅助共沉淀法制备SrCO3∶Eu3+红色荧光粉,并利用XRD、SEM和PL-PLE分别对样品SrCO3∶Eu3+的物相、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激发波长以及Eu3+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Eu3+作为红色发光中心进入到文石型碳... 采用微波辅助共沉淀法制备SrCO3∶Eu3+红色荧光粉,并利用XRD、SEM和PL-PLE分别对样品SrCO3∶Eu3+的物相、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激发波长以及Eu3+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Eu3+作为红色发光中心进入到文石型碳酸锶晶格中占据非中心对称的格位。不论是以284nm为中心的Eu3+-O2-电荷迁移带跃迁激发,还是以393nm、464nm的f-f跃迁激发,样品的发射光谱均以614nm为主,对应于Eu3+的电偶极跃迁5D0→7F2,属于红色发光。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大,发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其中在284nm激发下的猝灭浓度为3mol%;在393nm和464nm激发下的猝灭浓度为12mol%。根据Dexter理论,样品的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偶极跃迁。这种红色荧光粉SrCO3∶Eu3+有望应用于荧光灯和白光LED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o3∶Eu3+ 白光LED 微波辅助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B与SDBS对碳酸锶粒子生长形态调控及机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明轩 霍冀川 +3 位作者 王海滨 刘树信 雷永林 崔彩萍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36-1141,共6页
以表面活性剂CTAB和SDBS为化学添加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对碳酸锶晶体的生长形态进行调控,成功地制备出了实心的树枝状和花瓣为空心的花状碳酸锶粉体,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对... 以表面活性剂CTAB和SDBS为化学添加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对碳酸锶晶体的生长形态进行调控,成功地制备出了实心的树枝状和花瓣为空心的花状碳酸锶粉体,并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最后重点对化学添加剂可能产生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CTAB和SDBS在晶体生长的过程中能起到显著的影响作用,两者对粒子分散性能的作用效果相反,而且后者对晶体(013)和(213)晶面表面能降低的贡献明显大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o3 生长形态 化学添加剂 树枝状 花状 CTAB SDBS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铝热还原法生产金属锶──SrCO_3热分解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金丽 张明杰 郭清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76-778,共3页
碱土金属碳酸盐是所有碳酸盐中最稳定的一族·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SrCO3 在各种条件下的热分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添加Al2 O3 ,碳或减少系统分压均可降低SrCO3的分解温度 ,其中添加Al2 O3 的影响最大·当向SrCO3... 碱土金属碳酸盐是所有碳酸盐中最稳定的一族·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SrCO3 在各种条件下的热分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添加Al2 O3 ,碳或减少系统分压均可降低SrCO3的分解温度 ,其中添加Al2 O3 的影响最大·当向SrCO3 中添加碳时 ,除降低其分解温度外 ,所产生的CO还可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铝热还原法 srco3 热分解 添加剂 碱土金属 碳酸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碳酸锶聚集体结构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洪江 彭超才 李明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5,共5页
以嵌段共聚物P123(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平均分子量5 800)为模板,在水热条件下,进行了SrCO3的合成,获得了不同形貌的SrCO3聚集体.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对所制备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在... 以嵌段共聚物P123(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平均分子量5 800)为模板,在水热条件下,进行了SrCO3的合成,获得了不同形貌的SrCO3聚集体.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对所制备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在不同的制备条件下,分别得到了棒束状、树枝状、麦穗状SrCO3和由麦穗状SrCO3结构组装成的空心球聚集体,对P123的作用和聚集体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3 srco3 水热法 聚集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O_3∶Eu^(2+)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君玉 燕文清 +3 位作者 康明 孙蓉 王浩 陈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78-1482,共5页
首先采用微波辅助共沉淀制备SrCO3∶Eu3+前驱物,然后高温还原得到SrCO3∶Eu2+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荧光光度仪分析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确定样品的最佳煅烧温度为1100℃,助熔剂硼酸的最佳用量为15%。研究表明,样品的激发图谱由... 首先采用微波辅助共沉淀制备SrCO3∶Eu3+前驱物,然后高温还原得到SrCO3∶Eu2+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荧光光度仪分析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确定样品的最佳煅烧温度为1100℃,助熔剂硼酸的最佳用量为15%。研究表明,样品的激发图谱由220~320 nm和400~580 nm两个宽带光谱组成;发射图谱位于550~700 nm宽带吸收峰,其特征发射峰值位于610 nm(λex=475 nm),属于红色发光。这种宽带激发和发射的碳酸锶基质的稀土荧光粉可望用于制造荧光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o3∶Eu2+ 荧光粉 微波辅助 宽带激发 发光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VP为结构导向剂合成SrCO_3纳米结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建岩 吕卅 孙闻东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结构导向剂,并分别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和柠檬酸(CA)为配体,合成了不同种形貌的SrCO3.用XRD,TEM和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H及PVP的质量和配体的类型等因素均对产物形貌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结构导向剂 螯合剂 srco3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结构对碳酸锶晶体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建华 吴刚 庆承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8,共5页
分别用1,2,4,5-苯四酸(1,2,4,5-benzenetetracarboxylic acid:H4btca)和2,2’-联苯二酸(2,2’-biphenyldicarboxylic acid:H_2bpdca)作为生长调节剂,以Na_2CO_3和Sr Cl_2·6H_2O为原料反应合成了Sr CO_3晶体;采用粉末X-衍射和FT-IR... 分别用1,2,4,5-苯四酸(1,2,4,5-benzenetetracarboxylic acid:H4btca)和2,2’-联苯二酸(2,2’-biphenyldicarboxylic acid:H_2bpdca)作为生长调节剂,以Na_2CO_3和Sr Cl_2·6H_2O为原料反应合成了Sr CO_3晶体;采用粉末X-衍射和FT-IR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Sr CO_3粒子的形貌。研究发现,当用H2bpdca作为Sr CO_3的生长调节剂时,生成的粒子形状为针状或者枝状;而用H_4btca作为Sr CO_3的生长调节剂时,所合成的Sr CO_3粒子的形状为花状的,说明羧酸的结构对Sr CO_3晶体的形貌是有影响的。实验测定表明,采用不同生长调节剂时所得产物的比表面积也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4 5-苯四酸 2 2’-联苯二酸 src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电解生产Al-Sr合金的新工艺及其加料周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继东 张明杰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SrCO_3为原料熔盐电解法生产Al-Sr合金新工艺, 采用连续脉冲-示波器法测定电解过程的反电动势. 结果发现: (1) 延长电解时间, 合金中锶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 最高可达18 .54%; (2) 增加电流密度, 反电动势亦随之增加, 而升高温度反电... SrCO_3为原料熔盐电解法生产Al-Sr合金新工艺, 采用连续脉冲-示波器法测定电解过程的反电动势. 结果发现: (1) 延长电解时间, 合金中锶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 最高可达18 .54%; (2) 增加电流密度, 反电动势亦随之增加, 而升高温度反电动势则有所降低; (3) 在电解过程中, 反电动势逐渐增加, 但向熔体中加入 SrCO_3后, 反电动势明显降低. 因此确定在正常电解时是 SrCO_3 在分解. 以此规律制定了正常生产的加料周期和加料量, 保证了生产的稳定进行.以SrCO3 为原料生产Al- Sr合金, 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 也降低了Al- Sr合金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解 铝锶合金 srco3 反电动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碳酸锶产品中的主次组分含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小欢 董亚萍 +3 位作者 孟庆芬 边绍菊 冯海涛 刘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68-2271,共4页
Mg,Ca,Sr,Ba同为碱土金属,性质相似,准确分析SrCO3产品中的Sr,Ca,Mg,Ba难度大,分析繁杂。文章采用人工合成配制系列标准样,以硼酸镶边垫底的粉末压片法制样,建立了准确分析SrCO3产品中主次组分的定量分析曲线,可同时测量SrCO3产品中的Sr... Mg,Ca,Sr,Ba同为碱土金属,性质相似,准确分析SrCO3产品中的Sr,Ca,Mg,Ba难度大,分析繁杂。文章采用人工合成配制系列标准样,以硼酸镶边垫底的粉末压片法制样,建立了准确分析SrCO3产品中主次组分的定量分析曲线,可同时测量SrCO3产品中的Sr,Ba,Ca,Mg,Si,Fe,Al,S等组分。由于SrCO3产品中Sr含量高,按照仪器给定的测量条件进行测量产生谱峰饱和现象,造成计数率溢出,分析误差较大,文章对Sr的分析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降低Sr的测定功率来降低计数率,达到测量目的;粉末压片制样分析SO4时,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SO42-的结果呈递增趋势,在文中提出了解决方法;同时对自成特性很差的SrCO3产品的压片条件进行了讨论。使用α经验系数法校正基体效应,经对配制的合成样进行检验,测量值与标准值结果吻合。方法的检出限和准确度满足分析要求,除SO24-的RSD<9.0%,其他主次元素RSD<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 粉末压片 src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O_3∶Mn^(2+)绿色荧光粉的合成和发光性能
15
作者 梁玉军 江庆军 +3 位作者 李永周 涂东 金萍 杨文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结合高温固相法,在碳还原气氛下合成了SrCO3∶Mn2+绿色荧光粉,用XRD和荧光光谱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证实,样品为单一斜方晶系的SrCO3相;荧光光谱检测表明,样品在267 nm左右紫外线激发下,产生峰位... 采用共沉淀法结合高温固相法,在碳还原气氛下合成了SrCO3∶Mn2+绿色荧光粉,用XRD和荧光光谱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证实,样品为单一斜方晶系的SrCO3相;荧光光谱检测表明,样品在267 nm左右紫外线激发下,产生峰位位于547 nm的明亮绿光,对应于Mn2+的4T1(4G)→6A1(6S)电子跃迁。样品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 000℃,Mn2+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o3∶Mn2+ 共沉淀法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CO_3-YSZ-SrCO_3敏感电极的CO_2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16
作者 陈鸿珍 王光伟 +2 位作者 徐愿坚 徐丽萍 李和平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4期34-38,共5页
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方法,研究以Li_2CO_3-YSZ-SrCO_3作为敏感电极的氧化锆(YSZ)固体电解质CO_2传感器。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450℃,CO_2浓度(34100~576800)×10-6)下,传感器对CO_2浓度变化具有准确、快速的响应。... 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方法,研究以Li_2CO_3-YSZ-SrCO_3作为敏感电极的氧化锆(YSZ)固体电解质CO_2传感器。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450℃,CO_2浓度(34100~576800)×10-6)下,传感器对CO_2浓度变化具有准确、快速的响应。Li_2CO_3-YSZ-SrCO_3电极烧制温度对其性能有影响。750℃烧制时,ZrO_2与Li_2CO_3和SrCO_3反应较充分;725℃烧制时,反应较浅。比较而言,725℃烧制的传感器响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CO3-YSZ-srco3 敏感电极 氧化锆 CO2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超声波技术制备高纯SrCO_3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上远 刘相果 +1 位作者 彭晓东 魏群义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10,14,共4页
以工业SrCO3、HCl、H2SO4、Na(OH)为主要原料,利用结晶分离法获得高纯Sr(OH)2,进而在超声作用下用NH4HCO3为碳酸化原料制备出高纯SrCO3,并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浓度对碳酸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结晶分离法可获得纯度为99.78%的Sr(O... 以工业SrCO3、HCl、H2SO4、Na(OH)为主要原料,利用结晶分离法获得高纯Sr(OH)2,进而在超声作用下用NH4HCO3为碳酸化原料制备出高纯SrCO3,并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浓度对碳酸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结晶分离法可获得纯度为99.78%的Sr(OH)2晶体;在超声波空化作用下,制备的高纯SrCO3粒径小且分布均匀;低反应温度和低反应浓度可增强超声波空化效应,进而改善高纯SrCO3的理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srco3 理化特性 超声波 结晶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锶基绿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康明 燕文清 +4 位作者 刘军 刘君玉 孙蓉 宋丽贤 宋开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9-212,223,共5页
采用微波辅助共沉淀法制备Sr(1-x)CO3:xTb3+绿色荧光粉,并利用SEM、XRD、PL-PLE等仪器分别对样品的形貌、物相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由片状和类球形组成,掺杂Tb3+作为发光中心进入到碳酸锶晶格中。该荧光粉的激发主峰位于23... 采用微波辅助共沉淀法制备Sr(1-x)CO3:xTb3+绿色荧光粉,并利用SEM、XRD、PL-PLE等仪器分别对样品的形貌、物相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由片状和类球形组成,掺杂Tb3+作为发光中心进入到碳酸锶晶格中。该荧光粉的激发主峰位于231 nm处的4 f7→5d1宽带吸收;发射光谱的最强发射峰位于543 nm处,对应于Tb3+的5D4→7F5跃迁,属于绿色发光。研究Tb3+离子掺量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随着Tb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发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最佳掺杂量x为3.5%。初步探讨Tb3+离子的浓度猝灭机理为交换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 共沉淀法 碳酸锶 绿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O_3/TiO_2复合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
19
作者 吴小娟 蒋银花 +2 位作者 吴敏 宋铂 孙岳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5,共4页
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了SrCO3/TiO2复合薄膜电极;组装电池,研究了复合电极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敏化SrCO3/TiO2复合薄膜电极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比敏化TiO2电极电池均有增加,总的光电转换效率从3.01%提高到了3.... 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了SrCO3/TiO2复合薄膜电极;组装电池,研究了复合电极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敏化SrCO3/TiO2复合薄膜电极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比敏化TiO2电极电池均有增加,总的光电转换效率从3.01%提高到了3.53%,增加了17.3%。另外紫外光谱表明,SrCO3/TiO2复合薄膜电极吸附更多的染料。电化学阻抗谱研究表明,SrCO3/TiO2复合薄膜电极相对于空白TiO2电极有更小的阻抗,有利于电子在薄膜中的传输,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o3/TiO2复合薄膜电极 TiO2电极 交流阻抗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O_3对NbCr_2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孔隙的影响
20
作者 王宵 刘显理 +1 位作者 方超 郑海忠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98,共3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及热压烧结工艺原位合成Laves相NbCr2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探讨造孔剂SrCO3对NbCr2多孔材料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rCO3含量的增加,NbCr2多孔材料的相对密度先减少后增加,孔隙率先增加后减少;当SrCO3质量分数为1%时,Nb... 采用机械合金化及热压烧结工艺原位合成Laves相NbCr2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探讨造孔剂SrCO3对NbCr2多孔材料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rCO3含量的增加,NbCr2多孔材料的相对密度先减少后增加,孔隙率先增加后减少;当SrCO3质量分数为1%时,NbCr2多孔材料的总孔隙率最高,达到4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Cr2金属间化合物 多孔材料 srco3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