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大别木子店岩体的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来自Sr-Nd-Pb同位素的制约
1
作者 胡俊良 刘阿睢 +2 位作者 刘飞 刘劲松 赵武强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4-1337,共14页
【研究目的】木子店复式岩体处于北大别变质杂岩带北部,其岩性主要为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细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为探讨其物质来源、成因机制和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进一步研究大别地区早... 【研究目的】木子店复式岩体处于北大别变质杂岩带北部,其岩性主要为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细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为探讨其物质来源、成因机制和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进一步研究大别地区早白垩世大规模构造-岩浆演化作用,【研究方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选取木子店复式岩体进行系统的Sr-Nd-Pb同位素测试。【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木子店岩体的全岩同位素具有较低的Sr初始比值[(^(87)Sr/^(86)Sr)i=0.70670~0.70895],ε_(Nd)(t)亦很低,主要集中在-23.16~-14.11之间,类似于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TTG的Sr-Nd同位素特征;较老的Nd模式年龄(TDM2=2.99~2.07 Ga),结合其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说明它是扬子克拉通北缘中下地壳俯冲部分熔融的产物。低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i=17.0056~17.4476,(^(207)Pb/^(204)Pb)i=15.4595~15.5996,(^(208)Pb/^(204)Pb)i=37.7627~38.1417],同样表明其与扬子北缘岩石的亲缘性。木子店岩体中主体岩石表现为埃达克岩特征,来源于增厚的玄武岩下地壳的熔融;仅月形塘单元表现为岛弧岩浆岩性质,但它同样来源于俯冲下地壳的熔融,只是携带了较多富集地幔成分。【结论】结合其地球化学、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研究,认为木子店复式花岗岩体源自扬子克拉通北缘下地壳,其成分类似于其中新元古代TTG类岩石。俯冲到华北克拉通之下的扬子北缘并未发生拆沉作用,只是在俯冲板片的不同部位发生了部分熔融形成了木子店复式岩体,这一成岩作用可能记录了大别地区从俯冲碰撞到伸展减压的转换过程,转换时间极可能发生在131 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别 木子店岩体 sr-nd-PB同位素 源区特征 构造-岩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紫云山花岗岩和暗色包体的源区及其地质意义:来自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鲁玉龙 肖荣 +5 位作者 彭建堂 黄建中 李欢 王鹏 冷家豪 刘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50,共16页
湘中紫云山花岗质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近年来因其周边众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而备受关注。岩体内含有丰富的暗色包体(MMEs),为研究其源区和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本文对紫云山暗色包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对紫云山花岗... 湘中紫云山花岗质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近年来因其周边众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而备受关注。岩体内含有丰富的暗色包体(MMEs),为研究其源区和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本文对紫云山暗色包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对紫云山花岗岩和暗色包体进行了Sr-Nd同位素分析。暗色包体主要为闪长质-花岗闪长质,SiO_(2)含量在55.24%~68.72%(平均为63.758%),K_(2)O含量为1.22%~6.33%(平均值为2.76%),属于钙碱性系列至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暗色包体的(^(87)Sr/^(86)Sr)i值为0.714943~0.720623,ε_(Nd)(t)值为-9.53~-6.5,t DM2为1.53~1.78 Ga;主体花岗岩的(^(87)Sr/^(86)Sr)_(i)值为0.718160~0.724384,ε_(Nd)(t)值为-7.4~-8.2,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为1.60~1.67Ga;补体花岗岩的(^(87)Sr/^(86)Sr)_(i)值为0.735888~0.745734,ε_(Nd)(t)值为-10.1~-10.9,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值为1.82~1.89Ga。研究表明:紫云山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变杂砂岩熔融的壳源岩浆,并混合了部分富集幔源岩浆;其中主体花岗岩相较补体花岗岩含有较多的幔源组分,而紫云山暗色包体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紫云山花岗岩和暗色包体可能是印支期华南板块受周缘板块碰撞挤压后岩石圈伸展减薄,底侵的高温幔源岩浆注入到壳源长英质岩浆房后,两者混合不均的产物。在湘中地区,印支晚期花岗岩与其附近的金(锑)、钨等矿床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可能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该区印支晚期花岗岩的成岩-成矿作用的强度远超传统认识,在找矿过程中需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同位素 岩浆源区 成矿效应 暗色包体 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淋滤方法对沉积物碎屑组分中REE和Sr-Nd同位素测试的影响
3
作者 赖伟波 李超 +5 位作者 马松阳 郭玉龙 岳伟 贺茂勇 万世明 杨守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4,共12页
沉积物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不同地学研究往往需要提取沉积物中不同的化学组分。顺序淋滤是区分沉积物不同组分较为常用的方法,但目前开展的顺序淋滤实验往往只针对单一类型沉积物样品开展探索,其淋滤效果是否也广泛适用其他类型沉... 沉积物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不同地学研究往往需要提取沉积物中不同的化学组分。顺序淋滤是区分沉积物不同组分较为常用的方法,但目前开展的顺序淋滤实验往往只针对单一类型沉积物样品开展探索,其淋滤效果是否也广泛适用其他类型沉积物样品并不清楚。本研究选取了来自长江、黄土高原以及南海的3种不同类型沉积物样品,借鉴目前应用较多的两种顺序淋滤流程以及本文改进的流程共计3种方法对样品进行淋洗,评估不同淋洗方法对样品中碎屑组分REE和Sr-Nd同位素测试的影响。研究证实1.5 mol/L盐酸会过度去除样品中的碳酸盐组分,导致部分主量元素(Mn、Fe和Mg)和REE元素的损失达50%以上,还可能会造成包括黏土矿物在内的部分硅酸盐碎屑组分溶解;酸性较适中的1 mol/L醋酸钠缓冲溶液更利于准确去除沉积物中的碳酸盐组分。非碎屑组分的去除会导致沉积物Sr同位素升高,影响碎屑组分Sr同位素组成的主要是碳酸盐组分。对Nd同位素,非碎屑组分的去除会导致沉积物碎屑组分ɛNd降低1—2个单位,但是Nd的淋失率与碎屑组分ɛNd的变化关系更加复杂,过度的震荡和延长反应时间对不同类型沉积物ɛNd的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淋洗 非碎屑组分 REE sr-nd同位素 方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卡房白花草花岗岩成矿潜力判别:锆石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
4
作者 余博 孔志岗 +5 位作者 牟明海 王昱 徐发进 范柱国 柴维 安鹏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3-2042,共20页
花岗岩岩株一直是个旧地区重要的找矿标志。卡房铜锡多金属矿床与新山花岗岩体密切相关,然而新山岩体在仙人硐断裂附近深插地下,仙人硐断裂往南因未探测到花岗岩岩株而找矿方向不明。近年来,深部探矿工程在仙人硐断裂南侧揭露了隐伏的... 花岗岩岩株一直是个旧地区重要的找矿标志。卡房铜锡多金属矿床与新山花岗岩体密切相关,然而新山岩体在仙人硐断裂附近深插地下,仙人硐断裂往南因未探测到花岗岩岩株而找矿方向不明。近年来,深部探矿工程在仙人硐断裂南侧揭露了隐伏的白花草花岗岩体,白花草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是破解该区找矿瓶颈的关键。本文以白花草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对比分析白花草岩体与该区成矿岩体和不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为该区找矿预测提供依据。白花草岩体锆石U-Pb年龄为83.1±0.5 Ma,SiO_(2)含量为74.50%~76.81%,K_(2)O/Na_(2)O比值为1.35~1.64,1-6~238.64×10^(-6),具有强烈Eu负异常(δEu为0.03~0.09),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岩体新山岩体相同,而明显区别于西区不成矿的龙岔河岩体。全岩(^(87)Sr/^(86)Sr)i为0.726236~0.778916,εNd(t)为9~8.1,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Nd)为1.54~1.62 Ga;ε_(Hf)(t)为9.15~4.9,t_(DM2)(Hf)为1.46~1.72 Ga,与新山岩体表现出相同特征,指示白花草岩体与个旧地区成矿岩体来源于同一岩浆房,可能为晚中生代华南西部岩石圈伸展背景下中元古界部分熔融形成的母岩浆经高分异演化的产物,指示仙人硐断裂和龙树脚断裂之间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白花草花岗岩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庙庙井南铍钨矿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Sr-Nd-Pb-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楚克磊 王佳鑫 +3 位作者 方向 郭东宝 黄世军 祁永恒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20,共22页
庙庙井南铍钨矿区位于甘肃新疆交界的北山山系,地处塔里木板块敦煌地块柳园裂谷活动带北缘。该区域关于岩浆成岩成矿的报道较少,为了查明庙庙井南矿床的矿化特征、花岗岩类型、成因和源区特征,厘清成岩成矿时代,探究成岩与成矿的关系,... 庙庙井南铍钨矿区位于甘肃新疆交界的北山山系,地处塔里木板块敦煌地块柳园裂谷活动带北缘。该区域关于岩浆成岩成矿的报道较少,为了查明庙庙井南矿床的矿化特征、花岗岩类型、成因和源区特征,厘清成岩成矿时代,探究成岩与成矿的关系,揭示成矿动力学背景,本文对庙庙井南矿区的花岗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u-Hf、Sr-Nd-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庙庙井南矿区出露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介于411~404 Ma,为晚古生代早泥盆世岩浆岩;富Si、Al,A/CNK介于0.89~0.99,为准铝质岩石,里特曼指数2~2.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富集Rb、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不同程度亏损Nb、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即轻稀土富集(LREE),重稀土亏损(HREE),具有较强的负Eu异常;锆石(^(176)Hf/^(177)Hf)i为0.282452~0.282891,εHf(t)介于-2.78~+12.78,平均值6.35,中值6.40,TDM2为559~1544 Ma,全岩(^(143)Nd/^(144)Nd)i为0.512092~0.512210,εNd(t)值为-0.5~+1.8,平均值0.37,(^(206)Pb/^(204)Pb)i=16.793~18.516,(^(207)Pb/^(204)Pb)i=15.540~15.642,(^(208)Pb/^(204)Pb)i=36.882~38.484。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花岗岩可能来源于具有亏损地幔特征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在上升过程中与古元古界北山岩群古老地壳混染。综合研究表明,庙庙井南矿区花岗岩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其成因可能与晚古生代早-中泥盆世Zoolen大洋与中亚造山带南部北山造山带俯冲-碰撞有关,由于Zoolen大洋与柳园微陆块俯冲-碰撞,产生大量弧后裂谷及弧后盆地,区域上整体处于弧后伸展构造背景,软流圈上涌,提供大量热量,导致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基-中性岩浆沿断裂不断上侵,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交代形成矽卡岩型铍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 sr-nd-Pb-Hf同位素 庙庙井南 铍钨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圆盘背锡多金属矿床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路永严 包从法 +5 位作者 闫庆贺 何小虎 王核 刘梦帆 高昊 潘奕玮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94-2710,共17页
圆盘背是粤东锡多金属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与花岗岩有关的铅锌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与矿化有关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综合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岩侵位年龄为... 圆盘背是粤东锡多金属成矿带内新发现的一个与花岗岩有关的铅锌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与矿化有关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综合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51.8±1.5 Ma,是晚侏罗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圆盘背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强烈富集Rb、Th、U、K、Pb,亏损Ba、Sr、Ti、P、Nb、Ta,具有明显Eu负异常,属于高分异Ⅰ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的高分异、低氧逸度、富集挥发分(F)和金属元素(Sn)的特征以及和成矿之间密切的空间关系表明圆盘背二长花岗岩可能是锡多金属成矿的母体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初始Sr同位素值(0.708865~0.708918),较低的ε_(Nd)(t)值(-8)和锆石ε_(Hf)(t)同位素值(-15.5~-5.1)以及较大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1568 Ma)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2182~1526 Ma),表明其成岩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代地壳岩石,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结合区域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圆盘背花岗岩可能是伸展环境下幔源岩浆底垫导致部分地壳熔融形成的。区域伸展可能与华南地块下古太平洋板块向西的平板俯冲和随后的板片断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圆盘背矿床 粤东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冈底斯带大竹卡地区闪长岩体及花岗岩脉成因研究: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Hf-O同位素的约束
7
作者 孟元库 崔婧嫄 +2 位作者 袁昊岐 王庆玲 魏友卿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63-2387,共25页
藏南冈底斯带作为新特提斯洋俯冲过程的重要记录者,其晚中生代岩浆岩的成因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南部地壳演化的深入认识。本文以冈底斯带中段大竹卡地区出露的闪长岩体和花岗岩脉为研究对象,综合开展了岩石学、矿物... 藏南冈底斯带作为新特提斯洋俯冲过程的重要记录者,其晚中生代岩浆岩的成因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南部地壳演化的深入认识。本文以冈底斯带中段大竹卡地区出露的闪长岩体和花岗岩脉为研究对象,综合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以及多同位素(Sr-Nd-Hf-O)示踪等研究。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闪长岩体的结晶年龄为150.74±0.91Ma,花岗岩脉的结晶年龄为104.70±1.20Ma,分别对应于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两类样品均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的弧型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闪长岩体具有正的ε_(Nd)(t)值(+6.17~+6.98)和εHf(t)值(+9.78~+13.18),以及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327~547Ma)。岩体具有较高的Mg^(#)值(48.77~48.86),指示其形成过程中有地幔组分的加入。研究表明,闪长岩为典型的两端元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其中基性组分来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而长英质组分则来自于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花岗岩脉具有高的ε_(Nd)(t)值(+6.04~+7.73)、相对年轻的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272~412Ma)和中等的全岩δ^(18) O值(9.69‰~11.71‰),表明其主要来源于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此外,闪长岩体和花岗岩脉还显示出低的氧逸度值(lgfO_(2)=-23.83和-16.88),指示其铜矿化潜力有限。综上,本文研究不仅为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成因机制提供了新证据,也为青藏高原南部地壳生长过程及区域成矿潜力评估提供了重要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带 花岗质岩石 sr-nd-Hf-O同位素 岩石成因 岩浆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地区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成因及构造启示: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
8
作者 顾玉超 陈仁义 +1 位作者 杜继宇 鞠楠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16,共26页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样品,进行岩相学、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Rb−Sr、Sm−Nd、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141.9~139.1 Ma,较成矿年龄早约3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具有高硅、低铝、低镁、富钾少钠特征,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87)Sr/^(86)Sr)_(i)和^(143)Nd/^(144)Nd值分别介于0.70031~0.70543和0.512572~0.512636之间,ε_(Nd)(t)值为0.07~1.18,Nd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926~838 Ma。【结论】黄岗梁矽卡岩型锡铁矿床成岩物质于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分离,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早白垩世经历了蒙古–鄂霍次克洋碰撞闭合伸展作用和古太平洋高角度俯冲作用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Pb同位素 花岗岩 碰撞后伸展环境 锆石U−Pb年龄 黄岗梁地区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杂岩体中辉石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春涛 李五福 +12 位作者 王秉璋 王强 张新远 王涛 郑英 金婷婷 刘建栋 袁博武 韩晓龙 曹锦山 王泰山 谭运鸿 李玉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43,I0008-I0011,共23页
近年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Nb、P矿化碱性杂岩体,并对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含矿性开展了研究,初步圈定了Nb、P矿化体,显示东昆仑具有寻找与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矿潜力。对碱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矿物成... 近年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Nb、P矿化碱性杂岩体,并对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含矿性开展了研究,初步圈定了Nb、P矿化体,显示东昆仑具有寻找与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矿潜力。对碱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矿物成分以及形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对重建东昆仑古构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可推动东昆仑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突破。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杂岩体中重要的含矿辉石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矿物电子探针原位分析、磷灰石和榍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东昆仑大格勒地区辉石岩的形成时代为418 Ma。辉石岩主要矿物中存在似长石(霞石)、碱性暗色矿物(富铁黑云母),单斜辉石为透辉石,角闪石为钙质角闪石(铁韭闪石),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石岩具有富K(K_(2)O>Na_(2)O)、CaO含量高、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亏损Nb、Ta元素,亏损Zr、U、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全岩的(87Sr/86Sr)i为0.704058~0.704278,ε_(Nd)(t)为-0.4~-0.2。矿物组成、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大格勒辉石岩为钾质碱性岩,具有与OIB相似的特征,岩浆源区为EMⅠ型地幔端元。岩石的形成过程为母岩浆在相对较深的地幔源区经历了1%~3%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在上侵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微弱的同化混染作用,其形成时代为该地区岩浆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可能与碰撞后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岩石圈的强烈伸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富铌橄榄岩矿物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积清 王涛 +7 位作者 王秉璋 李五福 王泰山 薛万文 李玉龙 李青 金婷婷 袁博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碳酸岩-碱性杂岩富铌稀土矿化的发现,对青海省优质稀有稀土矿产的勘查及综合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以大格勒杂岩体中蛇纹石化富铌橄榄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矿物学分析显示,富...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碳酸岩-碱性杂岩富铌稀土矿化的发现,对青海省优质稀有稀土矿产的勘查及综合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以大格勒杂岩体中蛇纹石化富铌橄榄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矿物学分析显示,富铌橄榄岩中铌矿物主要为铌易解石(Nb_(2)O_(5)=50.33%~52.50%)、铌钙矿(Nb_(2)O_(5)=48.20%~50.27%)、褐铈铌矿(Nb_(2)O_(5)=42.80%~43.45%)、Stefanweissite矿(Nb_(2)O_(5)=33.14%~34.78%),次为钛铁矿(Nb_(2)O_(5)=3.45%~4.89%)。样品具低SiO_(2)(20.16%~29.20%)和K_(2)O+Na_(2)O(0.02%~2.47%)含量,高Mg O(22.88%~27.69%)含量和Mg^(#)值(74~82),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772~1807μg/g),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强烈富集LREE、亏损HREE,Eu异常不明显(δEu=0.87~1.17)。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样品富集Nb、Ta、Th、U、Sr、Pb,Nb含量高,为981~1753μg/g,平均1378μg/g,可能与晚阶段碳酸岩侵入流体交代作用有关。样品的(87Sr/86Sr)i值为0.70378~0.70396,ε_(Nd)(t)值为-0.49~0.31,岩浆源区可能为EMⅠ型地幔端元。综合区域构造背景,大格勒岩体中富铌橄榄岩的形成可能与该地区拉张环境下岩石圈的强烈伸展和软流圈地幔的上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铌橄榄岩 矿物化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沙地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对区域粉尘物源的指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珮瑶 迟云平 +4 位作者 谢远云 康春国 孙磊 吴鹏 魏振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9-561,共13页
松嫩沙地位于欧亚黄土带最东端,其物质组成的研究有利于重建松嫩平原冰期—间冰期粉尘传输路径。为此,系统采集了松嫩沙地123个河流沙和风成沙样品,对其进行分粒级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分析,并利用Frequ... 松嫩沙地位于欧亚黄土带最东端,其物质组成的研究有利于重建松嫩平原冰期—间冰期粉尘传输路径。为此,系统采集了松嫩沙地123个河流沙和风成沙样品,对其进行分粒级的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分析,并利用Frequentist模型进行风尘物源定量重建,探讨松嫩沙地不同区域、不同粒级组分对哈尔滨黄土的贡献及搬运路径。结果表明,松嫩沙地经历了初级的化学风化过程(<63μm、<30μm、<10μm组分CIA平均值分别为55.20、57.46、57.51),有较低的再循环历史(<63μm、<30μm、<10μm组分CIA/WIP比值的平均值为0.98、1.08、1.04)。根据不同粒度组分的元素地球化学与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将松嫩沙地划分为西北部和西南部两个地球化学分区。不同粒度组分地球化学组成的定量重建结果表明,这两个分区不同粒级组分(<63μm、<30μm、<10μm)对哈尔滨黄土的贡献度分别为:75.7%~88.5%、73.4%~84.9%、61.0%~89.7%(西南部)和11.5%~24.3%、15.1%~26.6%、10.3%~39%(西北部)。本研究揭示了末次冰期以来松嫩平原粉尘传输路径以西南方向为主,与冰期以西北风为主导的环流模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沙地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组成 物源定量重建 哈尔滨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浪都夕卡岩矿床致矿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Sr-Nd-Pb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莫雷 沈啟武 +7 位作者 陈喜连 吴练荣 张传昱 董桥峰 苏肖宇 施宝生 余海军 冷成彪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436,共16页
滇西北浪都侵入岩体位于义敦岛弧南段的中甸弧,在空间上属浪都夕卡岩型铜矿床的致矿岩体。本文以浪都致矿岩体中石英二长斑岩为对象,对其开展了锆石SIMS(二次离子质谱)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显... 滇西北浪都侵入岩体位于义敦岛弧南段的中甸弧,在空间上属浪都夕卡岩型铜矿床的致矿岩体。本文以浪都致矿岩体中石英二长斑岩为对象,对其开展了锆石SIMS(二次离子质谱)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浪都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219.2±1.8 Ma(2σ,MSWD=1.3,n=13),与中甸弧中晚三叠世侵入岩体成岩年龄基本一致。浪都石英二长斑岩具有中等SiO2含量(w(SiO_(2))为60.42%~66.44%),高Al_(2)O_(3)(w(Al2O3)为14.56%~16%)和高K2O(w(K_(2)O)为3.49%~4.49%)含量,以富集LREE和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HREE和Ta、Nb、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在化学成分上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此外,浪都石英二长斑岩的87Sr/86Sr初始值为0.7054~0.7061,εNd(t)值为-3.5~-2.5,且所有样品在Pb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上均落在造山带演化线附近。结合浪都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岩时代、岩石化学和同位素特征,本文认为浪都致矿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西向俯冲增生的构造背景,是交代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下地壳物质混染,并经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产物。浪都石英二长斑岩的高Sr/Y比值和高V/Sc比值,指示岩浆具有高含量H2O和较高的氧逸度,是该区斑岩-夕卡岩铜矿床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都 致矿岩体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sr-nd-PB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西南部三合山岩体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Pb-Hf同位素约束
13
作者 邹占春 刘俊玉 +7 位作者 陈建 李景波 丁正江 孙丽莎 李双飞 唐名鹰 张蕾 王欣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7-1410,共24页
【研究目的】胶东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金矿矿集区,也是山东省最为重要的铜钼多金属矿成矿区。加强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该区金及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研究方法】本文以胶东半岛西南... 【研究目的】胶东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金矿矿集区,也是山东省最为重要的铜钼多金属矿成矿区。加强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该区金及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研究方法】本文以胶东半岛西南部三合山岩体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全岩Sr-Nd-Pb同位素及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旨在探讨其岩石成因、岩浆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研究结果】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15.42±0.27)Ma,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15.21±0.25)Ma,形成时代均属中生代早白垩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均属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质岩石,LREE较HREE分馏明显,具弱Ce负异常和明显Eu中等负异常,富集Rb、K、Zr和Hf,亏损Sr、Ba、Nb、P、Ti;全岩Sr-Nd-Pb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三合山岩体起源于重熔的下地壳,并受到了幔源物质的混染。【结论】三合山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俯冲导致的陆内伸展背景下,为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地质年代学 sr-nd-Pb-Hf同位素 地质调查工程 胶东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疃刘家铍矿床碱性岩岩石成因及对成矿的制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证据
14
作者 唐文龙 邹键 +1 位作者 张锋 党智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29-2449,共21页
胶东大疃刘家铍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矿体受NW向断裂控制,圈定的7条矿体呈透镜状产出,赋存于中细粒正长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羟硅铍石,与绢云母、方解石、重晶石、褐铁矿等蚀变矿物密切共生。Be与Mo、Rb、Cs、REE等元素具有良好的正... 胶东大疃刘家铍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矿体受NW向断裂控制,圈定的7条矿体呈透镜状产出,赋存于中细粒正长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羟硅铍石,与绢云母、方解石、重晶石、褐铁矿等蚀变矿物密切共生。Be与Mo、Rb、Cs、REE等元素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与CaO呈负相关关系,矿床成矿专属性明显。矿区内正长花岗岩为高硅、富碱、高钾、贫镁铁岩石,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正长岩具有低硅、富碱、高钾特征,为准铝质岩石。两类岩石均具有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无明显负Eu异常的稀土元素特征,稀土及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相同,微量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正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其侵位于200.3±1.3Ma,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ε_(Nd)(t)值为-15.8~-15.4,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ε_(Hf)(t)为-25.5~-7.75;正长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其侵位于200.9±1.4Ma,ε_(Hf)(t)值为-23.2~-15.7。地球化学研究指示正长岩为经历了华南陆壳交代的华北富集岩石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正长花岗岩来源于俯冲的华南陆壳,二者为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折返阶段岩浆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矿床地质 LA-ICP-MS锆石U-PB定年 sr-nd-HF同位素 大疃刘家铍矿床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 Sr AND Nd-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PALEO AND NEO-TETHYAN OCEANIC CRUSTS IN THE EASTERN TETHYAN DOMAIN: IMPLICATION FOR THE INDIAN OCEAN-TYPE ISOTOPIC SIGNATURE
15
作者 Xu Jifeng 1,Pateno R. Castillo 2 2.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L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04-105,共2页
The isotopic signature of mid\|ocean ridge basalts (MORB) from the Indian Ocea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ORB from the Pacific and North\|Atlantic oceans.. The Indian MORB is characterized by lower 206 Pb/ 204 Pb, hi... The isotopic signature of mid\|ocean ridge basalts (MORB) from the Indian Ocea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ORB from the Pacific and North\|Atlantic oceans.. The Indian MORB is characterized by lower 206 Pb/ 204 Pb, hi gher 87 Sr/ 86 Sr, and lower 206 Pb/ 204 Pb for given 143 Nd/ 144 Nd than the latter (Hart, 1984; Castillo, 1988; Mahoney et al., 1998). Why the Indian Ocean mantle domain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cific and North\|Atlantic ocean mantle domain is still unclear. Two general classes of hypothes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origin of Indian mantle (Mahoney et al., 1998). The first one is that the components of the Indian Ocean mantle domain are a fairly young mantle end\|member created during the processes of breakup of the Gondwana continent to form the Indian Ocean. The second hypothesis posits that the Indian MORB\|type isotopic signature is a long\|lived mantle domain that existed prior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present Indian Ocean. Thus it appears that one of the key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origin of the Indian Ocean\|type isotopic signature depends on its age. Although some studies (Mahoney et al., 1998; Weis and Frey, 1997) showed that the isotopic signature was as old as the Indian ocean crust (140Ma), basalts investigated in the Indian Ocean region do not prove or disprove the existence of the Indian MORB\|type isotopic signature prior to the Indian Ocean because they were taken from the Indian ocean basin itse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AN OCEAN Tethys ophiolite MORB mantle Pb\|isotope nd isotopE sr\|isotope oceanic cru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中生代侵入岩Nd、Sr、Pb同位素特征及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32
16
作者 蔡剑辉 阎国翰 +3 位作者 肖成东 王关玉 牟保磊 张任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25-1242,共18页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的集中区,它纵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海西造山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既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北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之一,又是我国东部北北东向延伸的地壳厚度陡变带与重力异常高梯度带...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的集中区,它纵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海西造山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既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北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之一,又是我国东部北北东向延伸的地壳厚度陡变带与重力异常高梯度带,因而具有十分重大的地质意义。本文针对研究区在中生代岩浆活动物质来源认识方面的不足,首次对太行山-大兴安岭整个构造岩浆带40余个代表性岩体的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发现不同区段(南、北太行山地区、大兴安岭中-南地区)、不同侵入期次(早、中、晚)岩石具有明显不同的Nd、Sr、Ph同位素特征,可以推断其岩浆源区性质各不相同:南太行山地区基-中性岩浆均来源于富集地幔储库;北太行山地区早期基-中性岩浆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中期中-酸性岩浆来源与下地壳关系密切;晚期富碱质中-酸性岩浆来源可能与下地壳、甚至中地壳物质有关;大兴安岭地区中-酸性岩浆来源与亏损地幔关系密切,可能源自与亏损地幔有联系的年轻的下地壳。由此表明,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地区岩石圈地幔为富集地幔,而兴蒙造山带地区岩石圈地幔则为亏损地幔。此外,根据岩石的Nd模式年龄,初步认为2543~1485Ma可能指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发生富集作用的时间,而983~540Ma则可能为大兴安岭地区地壳生长的一个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 nd PB同位素特征 物质来源 侵入岩 中生代 太行山-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部古-中元古代富碱侵入岩的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圈地幔富集的证据 被引量:18
17
作者 任康绪 阎国翰 +3 位作者 蔡剑辉 牟保磊 李凤棠 储著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33-2944,共12页
华北克拉通北部古-中元古代富碱侵入岩主要分布在燕辽三叉裂堑系和辽吉拗拉谷中及附近,为一套高碱高钾的基性-中性岩,以正长岩类为主。本文通过开展系统的 Nd、Sr、Pb 同位素研究,发现所有岩体岩石均以高负ε_(Nd)(t)为特征,ε_(Nd)(t)=... 华北克拉通北部古-中元古代富碱侵入岩主要分布在燕辽三叉裂堑系和辽吉拗拉谷中及附近,为一套高碱高钾的基性-中性岩,以正长岩类为主。本文通过开展系统的 Nd、Sr、Pb 同位素研究,发现所有岩体岩石均以高负ε_(Nd)(t)为特征,ε_(Nd)(t)=-3.4~-7.5,平均值为~4.8,这与研究区古-中元古代基性-超基性岩石的 Nd 同位素特征(ε_(Nd)(t)=-4~-8) 一致,与燕辽裂堑系发育的偏碱性火山岩 Nd 同位素特征(ε_(Nd)(t)=-4.3~-8.9)也比较相似,表明它们的物质来源相似,都与富集地幔有关。Sr 同位素初始比值(^(87)St/^(86)Sr)_i比较低,主要变化在0.7028~0.7053之间,平均值为0.7041。钾长石铅同位素组成普遍较低,^(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 比值变化范围(梁屯-矿洞沟岩体除外)分别为14.500~15.70l、14.887~15.150和34.178~36.537,平均值分别为14.968、14.984和35.057。在ε_(Nd)(t)-ε_(Sr)(t)图解上,所有岩体的投影点均在地幔演化趋势线附近,比较接近 EMI 型富集地幔端员,暗示它们的物质来源与 EMI 型富集地幔有关;钾长石 Pb 同位素模式图也说明这些岩体物质来源与地幔和下地壳有关。通过两端员混合模拟,揭示了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少量的下地壳物质混染,平均约14%左右。从2.5Ga 左右开始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亏损程度逐渐变小,在2.2Ga 左右局部呈现富集性特征,1.85Ga时整个岩石圈地幔已经完全转变为富集性,之后富集程度越来越高。推测早期俯冲携带的壳源物质以及后期地幔流体的交代作用可能是岩石圈地幔逐渐转变为富集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 华北克拉通 富碱侵入岩带 nd sr PB同位素 富集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裂谷双峰式火山岩地质年代学与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1
18
作者 王银喜 顾连兴 +4 位作者 张遵忠 吴昌志 张开均 李惠民 杨杰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5-1224,共10页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已有充分的地质与元素地球化学证据证明东天山博格达陆内碰撞造山带构造属性是属于大陆裂谷,全区早石炭世火山岩的SiO_2含量在55%~64%之间出现明显的间断,其刺梅沟七...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已有充分的地质与元素地球化学证据证明东天山博格达陆内碰撞造山带构造属性是属于大陆裂谷,全区早石炭世火山岩的SiO_2含量在55%~64%之间出现明显的间断,其刺梅沟七角井组中玄武岩和流纹岩在时空上紧密拌生,为一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该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中玄武岩和流纹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42.0±3.2 Ma和340.3±3.4 Ma。七角井组中玄武岩和流纹岩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博格达古生物化石指示的早石炭世时代一致。七角井组玄武岩:ε_(Nd)(t)为+6.4~+6.7,(^(87)Sr/^(86)Sr)_i为0.703261~0.703328,(^(206)pb/^(204)Pb)_i为17.703~17.989、(^(207)pb/^(204)Pb)_i为15.407~15.498、(^(208)Pb/^(204)Pb)_i为37.147~37.825;七角井组流纹岩:ε_(Nd)(t)为+6.4~+6.6,(^(87)Sr/^(86)Sr)_i为0.703368~0.703469,(^(206)Pb/^(204)Pb)_i为17.827~18.114、(^(207)Pb/^(204)Pb)_i为15.460~15.517、(^(208)Pb/^(204)Pb)_i为37.077~37.973,由此可见七角井组玄武岩和流纹岩在Nd-Sr-Pb同位素特征方面具有相当一致。根据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认为其玄武岩是来源于亏损地幔,而伴生的流纹岩则是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一般都认为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只产生成分连续变化的岩浆系列,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也是可以产生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并不少见,但是在裂谷环境下双峰式火山岩中流纹岩是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这种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至今还未发现。因此,博格达双峰式火山岩是大陆裂谷环境中比较特殊的并是十分少见的或可能是一种新的双峰式火山岩构造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Rb-sr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 大陆裂谷环境 博格达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CTA和HIBA快速有效分离Rb-Sr、Sm-Nd的方法 被引量:80
19
作者 濮巍 高剑峰 +2 位作者 赵葵东 凌洪飞 蒋少涌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5-450,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Rb_Sr、Sm_Nd化学分离方法,以用于地质样品的同位素测试.方法选用AG50W×8阳离子交换树脂,并先后采用不同的淋洗剂进行分离提纯.首先用常规方法使用盐酸作为淋洗剂将Rb_Sr和REE分开并与其它大部分元素分离,然后使用D... 介绍了一种新的Rb_Sr、Sm_Nd化学分离方法,以用于地质样品的同位素测试.方法选用AG50W×8阳离子交换树脂,并先后采用不同的淋洗剂进行分离提纯.首先用常规方法使用盐酸作为淋洗剂将Rb_Sr和REE分开并与其它大部分元素分离,然后使用DCTA和嘧啶的混合溶液(D.P.E.)作为淋洗剂分离Rb和Sr,使用HIBA作为淋洗剂在很小体积(0.6mL)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分离Sm和Nd.使用这样的分离方法可以有效的将一些干扰离子(如Mg、Ca、Ba)和Sr分离,同时使用该分离方法可以提高分离效率,缩短分离时间,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过程空白.用该方法分离国际玄武岩标样BCR_2后的Sr同位素测试结果(87Sr/86Sr=0.705018±3)和Nd同位素测试结果(143Nd/144Nd=0.512616±9)与已经报道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次研究采用的新分离方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离 sr同位素 nd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马厂箐煌斑岩成因:地球化学、年代学及Sr-Nd-Pb-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47
20
作者 贾丽琼 莫宣学 +5 位作者 董国臣 徐文艺 王梁 郭晓东 王治华 韦少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47-1260,共14页
滇西马厂箐煌斑岩脉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云斜煌岩,晚期为云煌岩。对煌斑岩样品进行锆石LA-MC-ICP-MSU-Pb定年,获得33.77±0.11Ma的岩浆侵位年龄,表明马厂箐煌斑岩为马厂箐复式杂岩体中期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也是金沙江-哀牢山断裂... 滇西马厂箐煌斑岩脉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云斜煌岩,晚期为云煌岩。对煌斑岩样品进行锆石LA-MC-ICP-MSU-Pb定年,获得33.77±0.11Ma的岩浆侵位年龄,表明马厂箐煌斑岩为马厂箐复式杂岩体中期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也是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新生代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马厂箐煌斑岩高钾(K2O/Na2O=2.88~4.60)、富碱(K2O+Na2O=6.40%~7.55%)、高Mg#(74.3~76.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Ba)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Zr、P)和重稀土元素。同位素以高(87Sr/86Sr)i(0.707406~0.706506),低εNd(t)(-1.78~-7.64),富集放射性Pb(208Pb/204Pb=38.87~39.35,207Pb/204Pb=15.6390~15.6431,206Pb/204Pb=18.6579~18.8093)为特征。176Hf/177Hf为0.282712~0.282864,εHf(t)为-1.4~4.0,εNd(t)与εHf(t)存在Nd-Hf同位素解耦。根据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分析,马厂箐煌斑岩起源于金沙江洋壳俯冲交代作用形成的富集地幔,区域上软流圈物质上涌可能促使EMII的部分熔融形成煌斑岩岩浆,而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及其与其他断裂的交汇处则为岩浆上侵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sr-nd-Pb-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马厂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