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忠海 王诗媛 +3 位作者 唐昊 马辉 张秋林 侯铁胜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总结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的1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为双节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男1... 目的:总结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的1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为双节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男11例,女7例;年龄41~62岁,平均50.2岁。分析内容包括:ODI指数、腰痛和下肢痛的VAS评分,并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观察活动度(ROM)、椎间隙高度(DHI)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2个月。在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腰痛VAS评分术前(7.20±0.90)分,末次随访(1.50±0.90)分;下肢痛VAS评分术前(5.20±0.90)分,末次随访(1.10±0.80)分。ODI指数术前(52.50±5.90)%,末次随访(15.90±5.80)%。Coflex置入节段的DHI术前0.23±0.05,术后0.35±0.06,末次随访0.33±0.04,椎间隙高度未见明显丢失。Coflex置入节段的ROM术前(8.90±1.80)°,术后降至(8.30±1.90)°,末次随访(8.10±1.80)°,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Coflex置入节段活动度未见明显改变。L2-S1ROM术前为(20.20±5.60)°,术后(14.40±5.70)°,末次随访(15.50±5.20)°,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取得满意的中短期临床疗效,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这项技术优于多节段融合术。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动态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大伟 马远征 +2 位作者 胡明 罗展鹏 罗小波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1~72岁,平均65.0岁。病变节段:L3,4、L4,5、L5S17例,L2,3、L3,4、L4,5... 目的:探讨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1~72岁,平均65.0岁。病变节段:L3,4、L4,5、L5S17例,L2,3、L3,4、L4,5、L5S13例,L3,4、L4,51例,L4,5、L5S12例。手术方法:椎管减压、Bioflex系统固定、根据椎间盘退变程度选择椎体间融合或不融合。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节段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椎间融合节段的融合情况。结果:术后经12~26个月随访,平均19.5个月。手术时间90~240min,平均183.4min,术中出血量400~1220ml,平均610.2ml。术前VAS为(7.8±1.3)分,术后为(2.3±0.9)分,末次随访为(2.1±0.8)分;术前ODI为(60.50±4.40)%,术后为(17.80±2.10)%,末次随访为(16.20±2.40)%。与术前比较,术后VAS、OD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后ROM:整个腰椎和非融合节段活动度明显减低,邻近节段略增加。融合节段融合率95.0%(19/20)。结论:Bioflex系统固定结合椎体间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减压 动态固定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超 何勍 阮狄克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评估腰椎后路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连续诊治的18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4~71岁,平均62.2岁... 目的:评估腰椎后路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连续诊治的18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4~71岁,平均62.2岁。患者临床表现包括慢性腰背痛、间歇性跛行及下肢麻木感。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中央椎管狭窄、无明显节段间不稳。其中L4,517例,L3,41例。分析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置入节段及相邻节段椎间曲度。根据VAS和ODI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4个月。无内置物移位、断裂,影像学测量显示术后Coflex置入节段中立位Cobb角(12.1±2.6)°较术前(14.8±3.2)°明显减少(t=2.61,P=0.03),但至随访时发现置入节段中立位Cobb角(14.9±4.1)°较术后有明显增加,可接近甚至达到术前的角度(t=1.39,P=0.65)。过伸过屈位测量显示Coflex置入可较好的限制置入节段的后伸运动范围(t=4.01,P=0.001),但可观察到置入节段过屈位运动范围较术前有所增加(t=2.57,P=0.02)。相邻上一节段中立位Cobb角术前(12.1±2.3)°、术后(12.3±3.2)°、随访时(11.9±3.0)°,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时VAS评分(2.2±0.7)分较术前(4.9±1.1)分明显改善(t=2.95,P=0.02)。术前ODI评分为(56.5±14.2)%,随访时为(29.1±9.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02,P=0.02)。结论:从临床疗效来说,结合椎板减压Coflex置入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Coflex并不能有效维持其置入后中立位下所获得的相对后凸状态,但可较好的限制置入节段的后伸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减压 动态固定 脊柱非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esys系统结合PLIF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胡炯 陈哲 +1 位作者 曹延广 魏家森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1期982-987,共6页
目的 :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LIF治疗的4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9... 目的 :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采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LIF治疗的4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9例;年龄38-68岁,平均(56.38±11.63)岁。手术节段:L2-L516例(6例融合L4,5,10例融合L3,4、L4,5);L3-S130例(11例融合L5S1,19例融合L4,5、L5S1)。术后分别指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分析内容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和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观察节段活动度(ROM)、椎间隙高度(DHI)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6-48个月,平均(23.23±7.34)个月,术后3次随访腰痛、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邻近非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融合手术节段术后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非融合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邻近非融合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前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时活动度增加(P〈0.05)。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结合PILF治疗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可在融合、非融合中个体化选择。能够部分保留椎间活动度,预防邻近节段早期退变的发生,但长期临床疗效还需长时间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突间动态稳定性系统在保留脊柱运动功能中的作用与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伍骥 张新和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69-272,共4页
脊柱融合(Fusion)是现代脊柱外科的通用技术,Al-bee首先将胫骨用于治疗脊柱结核已经有整整100年了[1],Hibbs首先把融合技术用于治疗脊柱畸形也有足足100年了。国外将融合技术用于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已经50年有余.国内也有近30年的... 脊柱融合(Fusion)是现代脊柱外科的通用技术,Al-bee首先将胫骨用于治疗脊柱结核已经有整整100年了[1],Hibbs首先把融合技术用于治疗脊柱畸形也有足足100年了。国外将融合技术用于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已经50年有余.国内也有近30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动态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都芳涛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比较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2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33~62岁,平均(46.5±8.5)岁;... 目的:比较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2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33~62岁,平均(46.5±8.5)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6个月。X线片或CT影像学显示42例患者均为L4,5单节段病变,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8例。42例患者分别采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非融合组,21例)和PLIF术(融合组,21例)进行治疗。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指数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活动度(ROM),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至少10个月,非融合组10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3.8±3.7提高至24.6±4.6(P<0.01),ODI由术前65.8±7.5降低至25.6±5.1(P<0.01),L4,5节段活动度由术前4.2±0.7增加至5.3±0.6(P<0.01)。而融合组10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3.2±3.2提高至24.5±4.3(P<0.01),ODI由65.5±8.2降低至26.5±6.1(P<0.01),L4,5节段活动度丧失。非融合组手术时间(71.2±12.8)min、出血量(56.6±25.5)ml、术后住院天数(4.4±1.3)d同融合组手术时间(121.0±23.2)min、出血量(135.8±19.8)ml及术后住院天数(12.6±2.4)d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期间未发现与Coflex装置本身的并发症。结论: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相比,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能够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在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方面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动态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小型化微创化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理想追求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常太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6期445-447,共3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滑脱、椎间盘源性腰痛、退行性脊柱侧弯等一系列腰椎退变引起的具有腰痛和(或)腿痛的症候群。1934年Mixter和Barr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源性腰痛 微创化 小型化 退行性腰椎滑脱 退行性脊柱侧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及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减压及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30例,采用腰后路有限减压、固定、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 目的:探讨减压及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30例,采用腰后路有限减压、固定、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95.89±26.72)min,术中出血量为(413.61±35.28)min、卧床时间为(3.51±1.28)d、住院时间为(19.78±3.27)d。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后路有限减压、固定、非融合动态稳定术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 椎管狭窄 腰后路有限减压 非融合动态稳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非甾体抗炎药物对脊柱术后椎体间植骨融合影响的相关研究
9
作者 刘少强 陈伟 +2 位作者 刘伯龄 梁珪清 齐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5期9-13,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非甾体抗炎药物对椎体间植骨融合的影响差异性,阐明椎体间植骨融合的生物学关键环节和总体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建立脊柱融合的动物模型。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塞来昔布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即可开始喂食相...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非甾体抗炎药物对椎体间植骨融合的影响差异性,阐明椎体间植骨融合的生物学关键环节和总体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建立脊柱融合的动物模型。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塞来昔布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即可开始喂食相应药物持续2周后停止。在术后4、8、12周分别取各组动物融合节段行大体标本。评估各实验兔的Nilsson骨愈合组织学评分、Lane-Sandhu骨愈合X线评分,融合节段(L34)与相邻未融合节段(L45)的生物力学强度比值,进行组织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的定量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5只脊柱融合动物模型,双氯芬酸钠组、塞来昔布组和对照组各15只。术后4周时,双氯芬酸钠组和塞来昔布组的Nilsson骨愈合组织学评分、Lane-Sandhu骨愈合X线评分和生物力学强度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和12周时,双氯芬酸钠组的Nilsson骨愈合组织学评分、Lane-Sandhu骨愈合X线评分和生物力学强度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塞来昔布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选择性COX-2和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在脊柱术后早期对植骨融合均有负面影响,在术后中后期,选择性COX-2非抑制剂对骨融合的负面影响消失,而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的负面影响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物 脊柱融合术 椎间植骨 骨愈合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