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截骨短缩致脊髓血流量变化对脊髓保护性和安全性影响的荟萃分析
1
作者 叶小龙 马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82,共13页
目的:系统评价脊柱截骨短缩导致脊髓血流量(spinal cord blood flow,SCBF)的变化及其对脊髓的影响,探究截骨短缩的安全范围。方法:计算机检索2024年5月之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CBM等数据库发表... 目的:系统评价脊柱截骨短缩导致脊髓血流量(spinal cord blood flow,SCBF)的变化及其对脊髓的影响,探究截骨短缩的安全范围。方法:计算机检索2024年5月之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CBM等数据库发表的有关脊柱截骨短缩后SCBF变化的相关研究文献,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量及结局指标等),并综合运用改良后的Jadad评分量表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通过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风险主要源自分配隐藏和结局盲法;综合6篇随机对照研究的Jadad量表评分和2篇队列研究NOS量表评分均≥5分,总计纳入170个研究对象,其中犬91只,兔50只,临床患者29例。在犬和兔的动物实验中,犬脊柱椎体短缩2/4较短缩1/3或1/4时SCBF有所增加[OR=-24.10,95%CI(-35.96,-12.23),Z=3.98,P<0.0001];犬脊柱椎体短缩2/3或3/4较短缩2/4时SCBF明显减少[OR=44.63,95%CI(19.16,70.09),Z=3.43,P=0.0006],且出现明显的脊髓诱发电位(spinal cord-evoked potentials,SCEP)异常;脊柱椎体短缩2/3或3/4较短缩1/3或1/4时SCEP明显异常[OR=0.03,95%CI(0.00,0.21),Z=3.55,P=0.0004];兔脊柱椎体短缩超过2/4时硬膜囊迂曲角明显增大[OR=53.51,95%CI(17.92,89.10),Z=2.95,P=0.003],进而导致SCBF急剧减少,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研究中,脊柱椎体短缩不超过2/4,即切除间隙约2/4较全脊椎切除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后SCBF略有增高[OR=43.81,95%CI(20.40,67.21),Z=3.67,P=0.00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犬、兔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脊柱椎体短缩不超过2/4是截骨短缩的安全范围;在犬的动物实验中,短缩超过2/3或3/4时会导致SCBF急剧减少,引起明显的SCEP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截骨术 脊柱畸形 脊柱短缩 脊髓血流量 脊髓诱发电位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缺血再灌流对其血流量变化及其病理改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伍亚民 王正国 +2 位作者 朱佩芳 廖维宏 陈恒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75-478,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流损伤脊髓血流量的变化及其与脊髓病理改变间的关系。方法:2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缺血60min组和缺血90min组,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SCBF),尼氏染色观察受损脊髓病理变化。...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流损伤脊髓血流量的变化及其与脊髓病理改变间的关系。方法:2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30min组、缺血60min组和缺血90min组,用氢清除法测定脊髓血流量(SCBF),尼氏染色观察受损脊髓病理变化。结果:完全缺血时SCBF为0ml·100g-1·min-1,再灌流过程中各组SCBF较缺血时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较伤前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以缺血60min、90min组下降明显;脊髓病理改变以灰质受损最明显,病变严重程度为缺血90min组>缺血60min组>缺血30min组>对照组。结论;缺血时间越长,再灌流后SCBF下降越明显,病理损害也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血流量 病理学 家兔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甙对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和感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龙在云 伍亚民 +1 位作者 曾琳 陈恒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三七总皂甙 (totalsaponinsofpanaxnotoginseseng ,PNS)对脊髓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组 )和PNS治疗组 (PNS组 )。Allen’s打击法 5 0gcm ( 5g× 10cm)...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三七总皂甙 (totalsaponinsofpanaxnotoginseseng ,PNS)对脊髓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组 )和PNS治疗组 (PNS组 )。Allen’s打击法 5 0gcm ( 5g× 10cm)致伤大鼠L1 L2 段脊髓 ,立即腹腔注射PNS(生理盐水配制 ,10ml kg ,2 0mmol L) ,于伤前、伤后即刻、1、3、6、2 4h分别记录T13段脊髓血流量、脊髓感觉诱发电位。结果 与盐水对照组比较 ,应用PNS后 ,大鼠SCBF、SEP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大剂量PNS能有效改善损伤早期脊髓微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三七总皂甙 脊髓血流量 感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氯腺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秋林 赵杰 +4 位作者 王秋根 赵定麟 邱广义 李明 侯铁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 :观察腺苷受体激动剂 2 -氯腺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和脊髓血流量的影响 ,探讨腺苷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脊髓腹侧压迫法造成 T1 3 脊髓损伤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损伤前后的脊髓血流量 ,治疗组于伤前 15min... 目的 :观察腺苷受体激动剂 2 -氯腺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和脊髓血流量的影响 ,探讨腺苷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脊髓腹侧压迫法造成 T1 3 脊髓损伤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损伤前后的脊髓血流量 ,治疗组于伤前 15min蛛网膜下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非特异性腺苷受体激动剂 2 -氯腺苷 (2 - CADO) ,对照组注射同量的生理盐水。伤后 2 4h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倾斜平面临界角和组织学变化。 结果 :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立即下降 ,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P<0 .0 5 ,P<0 .0 1)。大剂量 (5 0 0μmol/ L )的 2 - CADO能显著改善损伤后的神经功能 ,而小剂量 (5 0μmol/ L )则对脊髓损伤无明显神经保护作用 ,大小剂量的作用有显著差异 (P<0 .0 1)。 结论 :腺苷通过改善脊髓血流量 ,从而对脊髓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氯腺苷 脊髓损伤 脊髓血流量 神经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啡肽A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明 孙学军 +2 位作者 叶晓健 洪新如 路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强啡肽A在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复制大鼠SCI模型,应用强啡肽A放免检测技术和氢清除法分别测定伤段脊髓组织24h内强啡肽A含量和脊髓血流量(SCBF)的变化,并观察脊髓蛛网膜... 目的:探讨强啡肽A在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llen打击法复制大鼠SCI模型,应用强啡肽A放免检测技术和氢清除法分别测定伤段脊髓组织24h内强啡肽A含量和脊髓血流量(SCBF)的变化,并观察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肽A及其受体拮抗剂nor-BNI对SCBF的影响。结果:SCBF在伤后10min即有明显下降、2b较1h略有回升,4~8h又进一步下降,两次下降相差显著;SCI后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肽A可明显加剧脊髓缺血,而注射强啡肽受体拮抗剂nor-BNI则可显著减轻脊髓缺血。脊髓强啡肽A含量在伤后10min明显升高,1~2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4,8h较2h略增加。强啡肽A含量与SCBF的变化,两者呈显著相关性。结论:SCI后强啡肽A的过度释放是SCI后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血流量 强啡肽A 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 142893对大鼠损伤脊髓血流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鲁凯伍 侯铁胜 傅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19-521,共3页
目的:研究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P D142893 对大鼠损伤脊髓血流及功能的影响,探讨内皮素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35 g 物体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5 m in 造成脊髓急性中度损伤。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对... 目的:研究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P D142893 对大鼠损伤脊髓血流及功能的影响,探讨内皮素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35 g 物体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5 m in 造成脊髓急性中度损伤。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对照组、损伤组及 P D142893 治疗组(蛛网膜下腔注射给药50 μg)大鼠局部脊髓血流的动态变化,并观察伤后一周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 D142893 蛛网膜下腔注射能明显改善脊髓压迫伤早期(30 m in 至 8 h)的低血流灌注;且能部分恢复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结论:内皮素可能是脊髓继发性损伤的重要损害因子之一; 蛛网膜下腔注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P D142893 能部分逆转脊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内皮素 受体拮抗剂 脊髓血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家犬脊髓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侯炯 许华 +3 位作者 葛志军 倪春鸿 李明 邓小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01-502,共2页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家犬脊髓血流的影响。方法 成年杂种犬 6只 ,体重 12 5~ 16kg ,以 2 5 %硫喷妥钠麻醉。股动脉置管监测MAP。以尼卡地平 8μg·kg 1·min 1持续静脉注射控制性降压。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家犬脊髓血流的影响。方法 成年杂种犬 6只 ,体重 12 5~ 16kg ,以 2 5 %硫喷妥钠麻醉。股动脉置管监测MAP。以尼卡地平 8μg·kg 1·min 1持续静脉注射控制性降压。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脊髓血流 (SCBF)。结果 降压前MAP为 (12 5 7±10 6 )mmHg ,降压后为 (72 0± 11 2 )mmHg ,平均下降 4 2 8%。降压前SCBF为 (9 80± 1 0 5 )v ,降压后为 (8 0 4± 0 96 )v ,降低幅度为 18%。结论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对SCBF影响较小 ,可安全用于脊髓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卡地平 控制性降压 家犬 脊髓血流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对大鼠损伤脊髓血流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初松 高建章 +1 位作者 赵定麟 吴岳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19-122,共4页
通过Nystrom脊髓后路压迫模型(35.0g/10min)造成脊髓中度损伤,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测了大鼠伤前30min,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及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0.15mg、1.5mg三组动物伤后局部脊髓血流的动态变化,并评定... 通过Nystrom脊髓后路压迫模型(35.0g/10min)造成脊髓中度损伤,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测了大鼠伤前30min,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及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0.15mg、1.5mg三组动物伤后局部脊髓血流的动态变化,并评定了伤后4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发现,L-NAME0.15mg短时间内抑制了脊髓血流,而L-NAME1.5mg较长时间抑制了脊髓血流。4周后L-NAME0.15mg组脊髓功能优于盐水组,而L-NAME1.5mg组脊髓功能较盐水组差。结果提示,适量的L-NAME由于短时间限制了一氧化氮(NO)的释放,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大剂量的L-NAME由于持续抑制了NO释放而致脊髓损伤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血流 一氧化氮合成酶 L-NM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脊髓前动脉及双侧椎动脉阻断对颈髓血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其志 任先军 +1 位作者 陈军花 欧阳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489-492,i0003,共5页
目的:研究颈部脊髓前动脉及双侧椎动脉阻断对颈髓血流量的影响及其病理学变化。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阻断脊髓前动脉组与阻断脊髓前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组,术后6h、24h、72h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检测颈髓血流灌注量,电镜观察颈髓组... 目的:研究颈部脊髓前动脉及双侧椎动脉阻断对颈髓血流量的影响及其病理学变化。方法:将48只家兔随机分为阻断脊髓前动脉组与阻断脊髓前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组,术后6h、24h、72h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检测颈髓血流灌注量,电镜观察颈髓组织细胞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测神经丝的变化。结果:脊髓前动脉阻断后颈髓血流量下降1/2,随后有所回升,但依然处于低灌注状态;阻断脊髓前动脉和双侧椎动脉后,其血流量下降更为显著,为对照组的1/3,电镜及免疫组化显示两组均出现了缺血性改变,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每一时相点的血流量和神经丝表达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髓前部血流量除与脊髓前动脉有关外,前根动脉也有一定的作用,临床上各种原因造成脊髓前动脉或根动脉的损伤均可能导致颈髓缺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前动脉 前根动脉 颈髓 血流量 缺血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姚爱明 关骅 +3 位作者 张贵平 李雪梅 胡胜军 何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OH)的临床机制。方法:对45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30°、60°、80°斜立试验,测量斜立后血压、脉搏、大脑中动脉血流(CBF)速度。根据斜立后是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OH)的临床机制。方法:对45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30°、60°、80°斜立试验,测量斜立后血压、脉搏、大脑中动脉血流(CBF)速度。根据斜立后是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第1组24例患者无OH症状,能完成全部的测试;第2组21例患者均出现OH症状,18例因不能耐受体位性低血压症状而完成部分试验,3例完成全部试验。统计表明,无症状组平卧位与斜立位的血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平卧位与斜立30°的脉搏、CBF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斜立60°、8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有症状组平卧位与斜立30°的CB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斜立各角度间的CB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在斜立30°时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而脉搏、CBF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①脊髓损伤后早期,斜立30°15min不影响CBF速度,不出现OH症状;②血压下降并不是引起OH出现症状的直接原因,CBF速度下降是引起OH症状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体位性低血压 大脑 动脉血流速度 斜立试验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流对大鼠脊髓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伍亚民 廖维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0-323,共4页
成年Wistar大鼠86只,于左肾动脉上1cm处阻断腹主动脉(AA)血流以模拟腰段脊髓局部缺血和再灌流,其中3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AA血流阻断和再灌流2、5、10min三组,用氢清除法测定AA阻断前、阻断时和再灌流时L... 成年Wistar大鼠86只,于左肾动脉上1cm处阻断腹主动脉(AA)血流以模拟腰段脊髓局部缺血和再灌流,其中3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AA血流阻断和再灌流2、5、10min三组,用氢清除法测定AA阻断前、阻断时和再灌流时L2节段灰质脊髓血流量(gSCBF);另50只大鼠用玻璃微电极记录L2节段脊髓单位放电(SCUDs),并观测SCUDs在AA血流阻断和再灌流2、5、10min时的变化,以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流对SCUDs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脊髓神经元对缺血十分敏感,即使gSCBF轻微下降,也可引起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明显增加,神经元兴奋性增强;AA再灌流缺血程度加重时则其放电频率逐渐减少,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耐受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单位放电 缺血 再灌流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膜内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损伤脊髓血流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初松 李明 +1 位作者 高建章 赵定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57-559,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伤前30min鞘膜内注射不同剂量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观察其对伤段脊髓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小剂量的L-...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伤前30min鞘膜内注射不同剂量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观察其对伤段脊髓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小剂量的L-NAME降低了伤段脊髓早期局部血流量,但改善了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而大剂量的L-NAME则长时间内严重地减少了伤段脊髓血流量,加重了伤段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结论:脊髓损伤早期伤段脊髓NO适度产生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血流量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和再灌流对脊髓血流量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恒文 丁珍明 +3 位作者 廖维宏 胡文辉 李兵仓 刘晓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6期261-264,共4页
本文采用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使血压下降至30mmHg维持30min后再灌流,让血压回升到正常范围。观察缺血再灌流期 SCBF和 SEP变化。缺血期平均动脉压 30~40mmHg,脊髓 T12及Ll节段灰质血流量减少57%... 本文采用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使血压下降至30mmHg维持30min后再灌流,让血压回升到正常范围。观察缺血再灌流期 SCBF和 SEP变化。缺血期平均动脉压 30~40mmHg,脊髓 T12及Ll节段灰质血流量减少57%~64%,白质血流量减少32%~50%;SMEP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各波的波幅降低并有25%~67%的波幅消失。再灌流期当血压回升到90~130mmHg时,灰质血流量仍低于伤前(P<0.01),白质血流量无显著差异.SMEP潜伏期仍明显延长(P<0.05),除Pl波波幅下降有统计意义外,其它各波幅无差异,波幅消失占25%~33.3%。光镜下见脊髓存在损伤性病理变化,显示缺血再灌流后脊髓组织仍然存在继发缺血性病理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诱发电位 脊髓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H对大鼠脊髓损伤后SCBF和SEP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芳 何凤慈 +1 位作者 龙在云 王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6-38,共3页
脊髓损伤(SCI)后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并参与脊髓的继发损伤机制。TRH可阻断阿片肽的自主神经效应,而不影响痛觉。本实验探讨大剂量TRH(2mg/kg/h)治疗对大鼠脊髓打击伤(Allens法10gx5cm)后脊髓血流... 脊髓损伤(SCI)后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并参与脊髓的继发损伤机制。TRH可阻断阿片肽的自主神经效应,而不影响痛觉。本实验探讨大剂量TRH(2mg/kg/h)治疗对大鼠脊髓打击伤(Allens法10gx5cm)后脊髓血流量(SCBF)和脊髓诱发电位(SEP)的影响。脊髓损伤后1h,SCBF开始显著下降,持续至伤后24h,SEP峰潜时呈进行性延长趋势;伤后即刻静脉注射TRH(2mg/kg/h,共5次),可使伤后即刻和24h的SCBF显著升高,并使伤后SCBF下降时间延迟3h,同时SEP峰潜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果表明,TRH对受伤脊髓早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后发效应;同时也可促进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本文亦对TRH治疗SCI的病理生物学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TRH 脊髓 血液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前后大脑血流指标及血流变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春林 黄伟 冯石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1-43,46,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前后大脑血流指标及血流变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4例脊髓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4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和对照组的大脑血流参数...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前后大脑血流指标及血流变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4例脊髓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4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和对照组的大脑血流参数及血流变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的大脑血流参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3个月脑血流参数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前及术后1、2周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周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大脑血流指标受到一定不良影响,而血流变指标呈现先升后降,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手术 大脑血流指标 血流变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增加脑血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晋 仲骏 SAGHER Ore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75-977,共3页
目的从脑血管的交感和副交感通路探讨脊髓电刺激(SCS)对脑血流影响的机制。方法SD大鼠分5组:对照组(n=14,不对神经纤维和神经节作任何手术处理)、V1组(n=9,切断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SCG组(n=8,切断双侧颈上神经节)、V1+... 目的从脑血管的交感和副交感通路探讨脊髓电刺激(SCS)对脑血流影响的机制。方法SD大鼠分5组:对照组(n=14,不对神经纤维和神经节作任何手术处理)、V1组(n=9,切断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SCG组(n=8,切断双侧颈上神经节)、V1+SCG组(n=9,切断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和双侧颈上神经节)、假手术组(n=11,手术暴露双侧鼻睫状神经及其副交感节后纤维和双侧颈上神经节,但不切断神经纤维或神经节);给予大鼠SCS,并用激光多普勒(LDF)实时记录脑血流。结果SCS时LDF测量值的变化在对照组、V1组和SC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1+SCG组,SCS的升脑血流效应被明显抑制。结论SCS的升脑血流效应可能是通过交感和副交感双重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脑血流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激光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性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病理改变、脊髓灰质血流量和运动诱发电位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初同伟 吴梅英 +1 位作者 马树支 王大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50-753,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完全性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病理改变、灰质血流量、运动诱发电位及运动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过邦辅的脊髓腹侧损伤模型造成兔不完全性急性脊髓损伤 ,在不同时相点测定动物运动功能、运动诱发电位、伤... 目的 观察不完全性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病理改变、灰质血流量、运动诱发电位及运动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过邦辅的脊髓腹侧损伤模型造成兔不完全性急性脊髓损伤 ,在不同时相点测定动物运动功能、运动诱发电位、伤部脊髓血流量及观察光镜电镜变化。结果 不完全性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流量在伤后 6h降低至最低点 ,以后逐渐恢复。运动诱发电位变化和脊髓血流量变化趋势相同 ,随着脊髓血流量及病理改变的恢复 ,运动诱发电位及脊髓运动功能逐渐好转。结论 急性脊髓损伤后伤部脊髓血流量、运动功能、运动诱发电位和其病理变化呈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脊髓灰质血流量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中脊髓血流量与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章亚东 侯树勋 +1 位作者 刘汝落 朱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60-263,共4页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 (SCI)后伤段脊髓血流量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与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Allen′s法致伤大鼠脊髓 ,于伤前和伤后 1、4、8、2 4、72、1 6 8h和 1个月 ,采用氢清除法测量脊髓血流量 ,参照Konrad的方法记录脊髓运...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 (SCI)后伤段脊髓血流量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与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Allen′s法致伤大鼠脊髓 ,于伤前和伤后 1、4、8、2 4、72、1 6 8h和 1个月 ,采用氢清除法测量脊髓血流量 ,参照Konrad的方法记录脊髓运动诱发电位 (MEP) ,应用斜板试验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结果 :SCI后伤段脊髓血流量明显下降 (P <0 0 5或 0 0 1 ) ,与脊髓MEP的变化和运动功能的损害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脊髓损伤后缺血在脊髓神经功能损害中有重要意义 ,可能是SCI后继发性损伤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血流量 运动诱发电位 斜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脑缺血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管宏新 仲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59-1262,共4页
脑缺血是因脑血流减少而影响脑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脊髓电刺激能够增加脑血流,有望成为一种治疗脑缺血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脊髓电刺激治疗脑缺血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脑缺血 脊髓电刺激 治疗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在治疗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秋梦 仲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于缺血、缺氧等外界因素十分敏感,脑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有再生和分化的潜能,脑组织神经元可能并不属于终末分化细胞,这为临床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带来希...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于缺血、缺氧等外界因素十分敏感,脑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有再生和分化的潜能,脑组织神经元可能并不属于终末分化细胞,这为临床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带来希望。文章就神经干细胞在治疗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脑缺血 生长因子 脊髓电刺激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