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iability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Location Scale Family
1
作者 洪东跑 张海瑞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188-192,共5页
Many products always operate under various complex environment conditions. To describe the dynamic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factors on their reliability, a method of reliability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proposed. In th... Many products always operate under various complex environment conditions. To describe the dynamic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factors on their reliability, a method of reliability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proposed. In this method, the location parameter is assumed as a function of relevant environment variables while the scale parameter is assumed as an unknown positive constant. Then, the location parameter function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radial basis function. Using the varied environment test data, the log-likelihood function is transformed to a generalized linear expression by describing the indicator as Poisson variable. With the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s of the model coefficients are obtained. With the reliability model, the reliability sensitivity is obtained. An instanc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to analyze the dynamic variety characters of reliability along with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is straightforward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 engineering RELIABILITY sensitivity analysis environment factor location scale family radial basis function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连南大鲵自然保护区溪流底栖动物群落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2
作者 王崇瑞 林泽花 +4 位作者 高峰 杨鑫 周志恩 唐剑华 欧东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152-5162,共11页
为评估野生大鲵生境质量并促进野生大鲵资源保护,于2023年5月对广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溪流中开展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格局及驱动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溪流维系了高水平的底栖动物多样性,在32个样点中共记录180种,隶属于... 为评估野生大鲵生境质量并促进野生大鲵资源保护,于2023年5月对广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溪流中开展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格局及驱动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溪流维系了高水平的底栖动物多样性,在32个样点中共记录180种,隶属于6门7纲16目71科167属,其中水生昆虫172种,为绝对优势类群(占总物种数的94.6%).优势种为短脉纹石蛾(Cheumatopsyche sp.,12.1%)、纹石蛾(Hydropsyche sp.,11.6%)、襟襀(Togoperla sp.,6.7%)、四节蜉(Baetis sp.,6.0%)和角石蛾(Stenopsyche sp.,5.5%)等蜉蝣目、襀翅目和毛翅目(EPT)的种类.对万坑河、三家冲河(上游,位于核心区)和排肚河(下游,位于实验区)3个区域的样点进行比较,发现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密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在3个区域间无显著差异;3个区域的群落组成也差异较小,均以EPT等敏感种类为主,3组样点在nMDS排序图上有较大重叠.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为海拔、溶解氧和底质类型等,关键空间因子则包括12项PCNM变量,有分别代表大(1、3、4、6~8)、中(10、12、13、15)和小尺度(23、28)的PCNM轴.变差分解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单独解释了4.7%的群落变化,空间因子单独解释率5.0%,二者共同解释了8.4%,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变化的解释率基本一致.整体上,连南大鲵保护区内核心区和实验区的溪流生境均为优良状态,水质清洁,底栖动物多样性高,实验区的溪流生境仅略差于核心区.保护区内溪流的优良生境及高水平的底栖动物多样性为大鲵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良的条件.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保护区溪流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与管理,以持续提升野生大鲵的生境质量,为大鲵种群的稳定与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大型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A-WNN-LSTM算法的红外CO痕量气体压力补偿与时序浓度分析
3
作者 田富超 张海龙 +3 位作者 苏嘉豪 梁运涛 王琳 王泽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4-1007,共14页
红外光谱分析是工业环境气体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当前红外气体检测仪的测量精度受环境压力变化影响较大,导致检测数据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偏离实际气体浓度。为提高红外气体传感器的精度,选择了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红外光谱分析是工业环境气体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当前红外气体检测仪的测量精度受环境压力变化影响较大,导致检测数据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偏离实际气体浓度。为提高红外气体传感器的精度,选择了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和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 neural network,WNN)相结合的压力补偿算法,并结合长短期记忆法(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对补偿后的数据进行预测。通过搭建工业环境气体压力补偿实验平台,使用高精度配气仪配置100~900 ppm标准CO气体,在80~120 kPa范围内进行数百组重复实验,发现CO气体传感器在负压条件下测量值小于标气浓度,正压条件下测量值大于标气浓度,并随压力变化呈线性关系,绝对误差最高为86 ppm。将传感器数据使用小波神经网络进行误差降低,初步补偿后的CO误差降至26 ppm,但由于参数可移植性较差,个别数据误差较大。进一步使用鲸鱼优化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的参数后,补偿效果显著提升,传感器测量值与真值之差保持在0.004%以内且数据稳定。最终结合LSTM进行气体浓度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0.1,平均绝对误差(MAE)均小于0.020,实验结果表明,WOA-WNN-LSTM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红外气体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成功消除环境压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为工业环境气体检测提供了更为可靠和精准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分析 环境压力补偿 鲸鱼优化算法 小波神经网络 时序浓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流域真核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罗晓 刘芝俊 +2 位作者 李彦杰 王世广 钟为章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7,69,共12页
探究滦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有助于了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过程、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该文于2023年2、6、8和10月在滦河流域干流和主要支流共28个采样点进行了eDNA样品的采集。共鉴定13门、50纲、... 探究滦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有助于了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过程、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该文于2023年2、6、8和10月在滦河流域干流和主要支流共28个采样点进行了eDNA样品的采集。共鉴定13门、50纲、180目、317科、562属、1061种。结果显示,优势门为Chlorophyta(38.27%),其次是Bacillariophyta(17.72%);滦河流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关键环境驱动因子不同;ORP、WT和TDP等环境因子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素;WT、COD、TP和TDP等环境因子是影响这些浮游植物优势纲分布和丰度的主要因素;在浮游植物地理距离衰减变化中,地理距离对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相似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该研究可为滦河流域开展生态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EDNA 生物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径分析的树木园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变化特征
5
作者 闫晓云 孙艺玮 包红光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788,共11页
为研究树木园中典型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呼和浩特市树木园为研究对象,于2022—2023年每个季节选择5 d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天气,在08:00—18:00实地同步观测11个不同植物群落及对照点环境指标,分析比较不同植物... 为研究树木园中典型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呼和浩特市树木园为研究对象,于2022—2023年每个季节选择5 d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天气,在08:00—18:00实地同步观测11个不同植物群落及对照点环境指标,分析比较不同植物群落结构NAIC变化规律,并探究影响NAIC的环境指标。结果表明:(1)树木园内植物群落NAIC在春季(611~1115个·cm^(-3))、夏季(714~1033个·cm^(-3))、秋季(678~1120个·cm^(-3))显著高于冬季(202~372个·cm^(-3)),但同一季节中彼此差异不显著;NAIC日变化趋势在春季呈“U”型曲线,夏季和秋季波动变化,冬季为先下降后上升,峰谷值出现时间存在季节差异。(2)植物群落空气清洁度在春季、夏季、秋季能够达到最清洁等级,冬季大部分时间处于清洁至接受等级。(3)环境因子对NAIC的影响因季节而异,不同季节影响NAIC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综合来看,小粒径空气颗粒物PM_(2.5)、PM_(1.0)是影响NAIC的主要因素;对NAIC变异产生主要影响的是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的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园 植物群落 空气负离子 环境因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悬沙对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特征研究
6
作者 武俐 刘森 +2 位作者 杨佳之 来梦媛 常苗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悬沙吸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过程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为探究小浪底水库水体和悬沙DOM组分及影响悬沙吸附DOM的主要因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水体和悬沙DOM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DOM组分与来源、DOM与环境因子... 悬沙吸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过程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为探究小浪底水库水体和悬沙DOM组分及影响悬沙吸附DOM的主要因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水体和悬沙DOM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DOM组分与来源、DOM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悬沙吸附DOM模拟试验,研究两种粒径在不同含沙量和DOM浓度变化条件下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水体DOM的芳香性高于悬沙,DOM组分均以胡敏酸为主;电导率和浊度分别是影响水体和悬沙DOM芳香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含沙量和DOM浓度条件下悬沙对DOM的吸附过程,悬沙对DOM的平衡吸附量随含沙量增加而减小、随DOM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尤其以细沙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阐明DOM在水沙间的迁移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 小浪底水库 溶解性有机质 冗余分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前后环境微生物变化分析
7
作者 周新光 张赛伟 +3 位作者 黄河 钱晓雍 高宇 赵叶飞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微生物病害是出水木质古船面临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中,古船所处水/土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或对古船产生直接危害,或通过改变古船所处环境进而影响文物安全,同时环境的改变也会反作用于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因此,环境和微生物... 微生物病害是出水木质古船面临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中,古船所处水/土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或对古船产生直接危害,或通过改变古船所处环境进而影响文物安全,同时环境的改变也会反作用于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因此,环境和微生物构成相互影响的动态体系,系统、深入地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时发现风险甚至预测风险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是出水木质古船保护的重要方向。本研究采用环境监测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前后的环境特征因子、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潜在病害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前后,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幅度较大,水体微生物丰富度与多样性明显下降,尤其细菌丰富度大幅下降;沉积物环境因子的变化幅度比水环境因子的变化幅度小,同时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较小。沉积物和水环境中可参与降解木质素和纤维素的潜在病害微生物主要为芽孢杆菌(Bacillus)、曲霉菌(Aspergillus)和枝孢霉菌(Cladosporium)。此外,沉积物中存在比例较高的硫酸盐还原菌须引起关注。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环境因子-病害微生物监测评估方法体系,为后续通过科学化、系统化地积累基础数据进而采用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手段评估甚至预测“长江口二号”古船的环境微生物风险状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二号”古船 出水前后 环境因子 微生物分析 古船保护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负矩阵分解的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8
作者 唐勇波 丰娟 +1 位作者 龚国勇 彭涛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3,共11页
基于系统论视角,从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选取24个指标构建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引入非负矩阵分解方法(NMF)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定义了基于NMF的综合承载力,对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测度和系统分析,利... 基于系统论视角,从社会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选取24个指标构建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引入非负矩阵分解方法(NMF)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定义了基于NMF的综合承载力,对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测度和系统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法对承载力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构建基于NMF的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建立基于NMF和支持向量机(SVM)的承载力预测模型对承载力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4年的0.0956提高至2019年的0.8111,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是承载力的最直接驱动力。(2)NMF、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法三者反映的趋势和结论是一致的,NMF评价结果更客观。(3)社会经济系统和资源系统成为制约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万元GDP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建成区面积是重要的障碍因子。(4)与BP神经网络和灰色模型相比,基于NMF和SVM的承载力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精确度,能够预测江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分解 灰色关联度 主成分分析 资源环境承载力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看岩土工程技术韧性发展的新动向
9
作者 包承纲 卢一为 赵旭东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38,共8页
2023年9月第十二届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大会(12 ICG)在意大利罗马召开。该次会议设3个特邀报告和4个主旨报告,收到论文296篇。从大会报告和会议论文中,可以看到国际上近年在该领域关心哪些课题、取得什么进展、存在什么问题等,这些将对我... 2023年9月第十二届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大会(12 ICG)在意大利罗马召开。该次会议设3个特邀报告和4个主旨报告,收到论文296篇。从大会报告和会议论文中,可以看到国际上近年在该领域关心哪些课题、取得什么进展、存在什么问题等,这些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参考和启示作用。通过阅读会议的主要论文,认为“韧性和可持续性”将是岩土工程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整个土木工程领域发展的重要需求。根据“韧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预测了岩土工程技术今后发展的一些新动向和重点课题,并对这些课题作了简要的说明。在这些课题中,最主要的是全寿命设计及相关的可靠度分析和风险分析。同时,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韧性材料的研发、新型结构形式及其机理研究、数值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考虑岩土材料的碎散性或非连续性的研究和应用、监测技术的精细化和智能化发展等课题也都值得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合成材料 韧性和可持续性 全寿命设计 可靠度分析 原型监测技术 新材料研发 新型结构形式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桔梗类植物种子萌发特征分析
10
作者 丁群英 梁佳雨 +2 位作者 陈坤 杨雪 张博凯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27-30,共4页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5种主要桔梗类植物种子的萌发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建立多维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18个环境因子数据,结合种子萌发率、萌发势等表型数据,构建桔梗类植物种子萌发预测模型。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光照...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5种主要桔梗类植物种子的萌发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建立多维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18个环境因子数据,结合种子萌发率、萌发势等表型数据,构建桔梗类植物种子萌发预测模型。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光照强度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萌发率影响最显著(P<0.01)。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种子萌发条件,使平均萌发率提升31.2%,为桔梗类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类植物 种子萌发 大数据分析 机器学习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坝水库浮游植物群落时空特征及其环境驱动因子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楚铭 张地继 +5 位作者 米武娟 齐青松 邢龙 孙志峰 曹光荣 毕永红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分析向家坝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为水库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向家坝水库干支流20个采样点逐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同时测定水温、溶解氧、电导率等环境因子,采... 分析向家坝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为水库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向家坝水库干支流20个采样点逐月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同时测定水温、溶解氧、电导率等环境因子,采用α多样性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并通过RDA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共采集并鉴定出浮游植物119种,隶属于8门79属;群落优势种6种,主要是小环藻(Cyclotella sp.)、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等,群落为绿藻-硅藻-蓝藻型,隐藻、甲藻、裸藻、金藻等种类较少,占比仅15.12%。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差异较大,不同季节的细胞密度大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夏季远高于其他季节;空间上细胞密度表现为支流大于干流。水环境因子的时空差异明显,水温、浊度和流速平均值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总氮平均浓度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总磷和硝态氮表现为春夏季>秋冬季,氨氮、溶解氧和pH表现为春冬季>夏秋季,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空间上高锰酸盐指数、电导率、浊度、透明度和流速为干流>支流,其中流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浊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总氮、硝态氮、氨氮、水温、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显示为支流>干流,其中溶解氧具有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向家坝水库环境因子间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P<0.05)。RDA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的主要因子为水温、营养盐、透明度和电导率,其次为流速和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向家坝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引种地3种芍药科植物的光合特性及速率的影响因子分析
12
作者 张谦 陈俊强 +5 位作者 陈海燕 张广意 刘海燕 孙音 韩田雨 姜楠南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在济南山区和平原测定环境因子及光合参数日变化,分析P_(n)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挖掘影响P_(n)的主要决定因子,应用通径分析法计算影响3种芍药科植物P_(n)的通径系数及决策系数,探讨不同海拔引种地3种芍药科植物的... 在济南山区和平原测定环境因子及光合参数日变化,分析P_(n)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挖掘影响P_(n)的主要决定因子,应用通径分析法计算影响3种芍药科植物P_(n)的通径系数及决策系数,探讨不同海拔引种地3种芍药科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试验地年降水量接近,高海拔月均气温较低,水汽压亏缺较低。引种于高海拔地区的芍药科植株生长与开花情况较好;除野芍药Tr在高海拔和低海拔接近,高海拔3种芍药科植物的P_(n)、G_(s)、C_(i)均比低海拔高;3种芍药科植物的P_(n)均与PAR显著正相关,与Ca极显著负相关,与环境因子t_(a)、VPD、RH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_(a)是紫斑牡丹最重要的环境因子,P_(n)与t_(a)间呈线性关系(R^(2)=0.632),t_(a)是主要决策变量,决策系数为0.324;G_(s)是野芍药最重要的因子,P_(n)与G_(s)间呈二次函数关系(R^(2)=0.883),G_(s)是主要决策变量,决策系数为0.841;Ca是川赤芍最重要的环境因子,P_(n)与Ca间呈线性关系(R^(2)=0.995),Ca是主要决策变量,决策系数为0.747。因此,野芍药对暖温带不同海拔环境均较适应,高温抑制紫斑牡丹的P_(n),川赤芍适宜引种至Ca较低的高海拔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科 光合特性 通径分析 环境因子 相关性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豆种质资源营养品质多样性及其地理环境关联性分析
13
作者 冯学伟 吕佳慧 +5 位作者 程浩 石振兴 李诗钰 苏航 顿宝庆 么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9-1484,共16页
通过变异系数、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来自我国16个地区的528份绿豆样品的营养品质多样性进行分析和综合性评价,以期提升绿豆品种的品质并优化选育工作。结果表明所有受试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脂肪含量、总多酚含量和... 通过变异系数、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来自我国16个地区的528份绿豆样品的营养品质多样性进行分析和综合性评价,以期提升绿豆品种的品质并优化选育工作。结果表明所有受试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脂肪含量、总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的范围分别是16.14~29.19 g/100 g、34.48~57.68 g/100 g、0.67~1.34 g/100 g、1.63~6.78 mg GAE/g和0.59~2.83 mg RE/g,变异系数范围介于4.49%~22.98%,说明绿豆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变异。结合不同地区营养品质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湖北地区的绿豆资源以高蛋白为主要特征;吉林地区的绿豆资源以高淀粉为主要特征;山东地区的绿豆资源以高脂肪为主要特征;重庆地区的绿豆资源以高总多酚为主要特征;陕西地区的绿豆资源以高总黄酮为主要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绿豆资源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与经度均呈正相关,总多酚含量与经度呈负相关,脂肪含量与海拔呈负相关。本研究对绿豆品质育种、筛选高品质绿豆种质资源以及促进绿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营养品质 变异分析 聚类分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党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14
作者 郭皓 陈彩霞 +3 位作者 安晓静 李先恩 王海英 夏忠庭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8-532,共15页
为明确影响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有效成分含量的关键因子,该研究探究不同产区的气象、土壤等32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为党参规范化种植的产地环境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通过收集党参主产区(重庆、内蒙古、甘肃、山西)共27个采样点... 为明确影响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有效成分含量的关键因子,该研究探究不同产区的气象、土壤等32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为党参规范化种植的产地环境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通过收集党参主产区(重庆、内蒙古、甘肃、山西)共27个采样点的栽培党参及其根区土壤样本,测定不同产地土壤理化指标和党参中党参炔苷、多糖的含量,分析各环境因子与党参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党参有效成分含量具有区域性差异;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党参中多糖质量分数最高,为386 mg·g^(-1);重庆市巫溪县的样品中党参炔苷质量分数最高,为2.128 mg·g^(-1)。月气温极值对党参有效成分含量产地差异的方差贡献最高,其次为土壤酶活力及有机质因子,土壤养分的方差贡献最低。不同环境因子对党参多糖和党参炔苷积累影响各异。党参多糖主要受土壤有机质、10月降水量及碱性磷酸酶活力影响,而党参炔苷主要受土壤速效氮、土壤酸性磷酸酶活力及5月、7—8月最低气温和土壤pH影响。综上,月气温极值主导党参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另外,还需关注降水量、土壤养分及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有效成分 环境因子 随机森林模型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芍药居群表型多样性
15
作者 汤嘉莹 张进坤 +3 位作者 胡继文 王福德 辛培尧 麻文俊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14,共16页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是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多年生草本宿根花卉,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广泛分布,但由于人为破坏和环境变化,其种质资源骤减。该研究以东北大兴安岭地区12个野生芍药居群的256个单株为材料,...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是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多年生草本宿根花卉,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广泛分布,但由于人为破坏和环境变化,其种质资源骤减。该研究以东北大兴安岭地区12个野生芍药居群的256个单株为材料,收集了23个表型性状数据,利用巢式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究其表型变异规律与多样性水平。株高、冠幅、茎基粗等1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分别为25.88%(12.34%~92.78%)和1.843,小叶类型、小叶内卷程度、花色等8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1.146。11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居群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25.72%。相关性分析表明,15个数量性状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花径与纬度、湿度、降水等指标呈负相关,与海拔、日照时间、温度呈正相关;花瓣数量与纬度呈正相关,与日照时间呈负相关;复叶长与降水量呈正相关,表明温度和地理因子对野生芍药花表型性状的影响大于茎叶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共提炼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678%。聚类分析可将野生芍药12个居群分为3类:第1类为P3居群,花部特征为多头大花型,具较强观赏性;第2类包括P7、P9两个居群,株高、茎粗、莛数量、复叶、顶小叶等茎叶性状指标值较其他居群更大,表现为长势旺盛;第3类的9个居群表现为复叶、顶小叶短窄,花径较宽而花梗较短的类型。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芍药表型多样性和变异水平较高,且居群内变异为主要来源。该研究可为更好地保护利用野生芍药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表型变异 多样性分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湖泊泸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16
作者 龚进玲 李学梅 +5 位作者 朱挺兵 胡飞飞 郭祉宾 魏念 李开飞 卢昭远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9,共10页
为探究泸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3-2024年分4个季度对泸沽湖7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泸沽湖共检出浮游植物9门75属113种,种类组成以硅藻门(38.94%)、绿藻门(31.86%)... 为探究泸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3-2024年分4个季度对泸沽湖7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泸沽湖共检出浮游植物9门75属113种,种类组成以硅藻门(38.94%)、绿藻门(31.86%)为主。全年主要优势种为长锥形锥囊藻(Dinobryon bavaricum)、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7.92±16.70)×10^(4) cells/L和(0.229±0.054)mg/L,其分布呈现一定的时空差异性。浮游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19~2.43、0.29~2.06和0.12~0.8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泸沽湖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总悬浮物(TSS)、化学需氧量(CODcr)、水温(WT)、氨氮(NH+4-N),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泸沽湖浮游植物群落主要受WT、TSS、CODcr、NH+4-N和NO-2-N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径分析的新疆山地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因子研究
17
作者 朱舒欣 王锐锋 +3 位作者 王琦雅 李伟蝶 雷霆 崔国发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22-4035,共14页
林型影响着森林群落生成空气负离子的效率,然而影响不同林型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的关键驱动因子尚未清楚。研究选取了新疆山地森林中4种主要林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并设置无林地作为对照组,监测了空气... 林型影响着森林群落生成空气负离子的效率,然而影响不同林型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的关键驱动因子尚未清楚。研究选取了新疆山地森林中4种主要林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并设置无林地作为对照组,监测了空气负离子浓度以及空气含氧量、空气细菌含量、PM_(2.5)浓度、PM_(10)浓度、光照强度、紫外线辐射强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气压等10个环境因子,最后采用通径分析明确了不同林型NAIC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显示:(1)不同林型的NAIC差异显著,其中针阔混交林((3072±385)个/cm^(3))>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无林地。(2)在针阔混交林中,相对湿度是NAIC的主要决策变量,紫外线辐射强度对NAIC的直接正效应最大,PM_(2.5)浓度通过相对湿度对NAIC的间接负向作用最显著。(3)在常绿针叶林中,相对湿度是影响NAIC最关键的环境因子,气压对NAIC的直接正效应最大,紫外线辐射强度对NAIC的间接正效应最大,温度通过相对湿度对NAIC的间接负作用也最为显著。(4)在落叶针叶林中,紫外线辐射强度是NAIC的关键驱动因子,空气细菌含量对NAIC的直接负向作用最大,而相对湿度对NAIC的间接正效应也最为显著。(5)在落叶阔叶林中,光照强度是NAIC的主要决策变量,PM_(2.5)浓度对NAIC的直接负效应最大,相对湿度对NAIC起到最显著的间接促进作用。(6)在无林地中,NAIC主要受PM_(2.5)浓度控制,气压是影响NAIC最直接的正向因素,PM_(10)浓度对NAIC的间接负效应最大,且相对湿度间接促进了NAIC。因此,不同林型NAIC的影响因子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其中相对湿度对不同林型的NAIC均存在着显著影响。利用通径分析,研究阐明了环境因子对NAIC的作用路径和综合决定作用,为揭示不同林型NAIC的关键驱动因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浓度 林型 环境因子 通径分析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纳滤波信号传输畸变补偿方法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高原 秦风 +1 位作者 肖天 陈超婵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3,共7页
研究表明,基于维纳滤波的信号同轴电缆传输畸变补偿方法对于多种不同类型的脉冲信号均表现出优异的补偿性能和补偿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脉冲信号同轴电缆传输畸变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尚未对影响该方法补偿效果的因素进行分... 研究表明,基于维纳滤波的信号同轴电缆传输畸变补偿方法对于多种不同类型的脉冲信号均表现出优异的补偿性能和补偿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脉冲信号同轴电缆传输畸变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尚未对影响该方法补偿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也未明确其最佳应用条件或参数设置。深入分析了影响基于维纳滤波信号传输畸变补偿方法补偿性能的因素,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为输出信号信噪比SNR、同轴电缆S21曲线测量步长Δf以及功率谱估计方法。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开展了同轴电缆信号传输畸变补偿试验,结果表明:当SNR小于25dB时,SNR越低,补偿方法补偿性能越差,而当SNR大于25dB时,随着SNR的增大,补偿性能趋于稳定不变;对于S21参数测量频率步长Δf,当Δf较小时,补偿性能几乎保持不变,当Δf较大时,随着Δf的增大,补偿精度缓慢降低;而对于功率谱估计方法,常用的三种功率谱估计方法(周期图法、Welch法和Burg法)中,Burg法补偿性能最佳。研究结果可为维纳滤波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脉冲环境测试 维纳滤波 信号畸变补偿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句容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
19
作者 杜瑜 姚依凡 +3 位作者 刘敬伟 姚家骁 马玮 朱晓敏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45-49,共5页
为研究句容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于2023年不同季节对句容水库3个观测点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浮游植物33种,分属6个不同的门类,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优势种群,种群密度分别达到38.27×10^(4)~49.43&... 为研究句容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于2023年不同季节对句容水库3个观测点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浮游植物33种,分属6个不同的门类,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优势种群,种群密度分别达到38.27×10^(4)~49.43×10^(4) cell/L和28.53×10^(4)~36.10×10^(4) cell/L;6月份,种群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达到最高,分别为2.15和1.20;蓝藻门浮游植物与水温和总磷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绿藻门浮游植物密度与水体COD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NH_(3)-N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裸藻门浮游植物密度与水体透明度和NH_(3)-N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COD和TN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P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甲藻门浮游植物密度与COD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透明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铵态氮和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是影响句容水库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容水库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渤海典型近岸海域叶绿素a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
作者 李笑语 于仁成 +6 位作者 刘欣禹 杜小媛 于庆云 耿慧霞 张琦 曹婧 宋晓丽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0-338,共9页
在黄渤海海域,春夏季赤潮多发,对海洋生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浓度作为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键指标,其动态变化能够表征该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规律。为解析该海域叶绿素a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通过热点... 在黄渤海海域,春夏季赤潮多发,对海洋生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浓度作为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键指标,其动态变化能够表征该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规律。为解析该海域叶绿素a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通过热点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2016年和2021年夏季黄渤海典型近岸海域(秦皇岛、天津、东港邻近海域及胶州湾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状况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黄渤海典型近岸海域存在富营养化现象。夏季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分布在离岸较近海域,叶绿素a浓度分布与显著相关环境因子分布具有空间联系。通过两个年度的对比分析发现,渤海典型近岸海域叶绿素a浓度在2021年略有降低,其分布特征与盐度、营养盐尤其是溶解无机氮变化具有相关性;黄海典型近岸海域叶绿素a浓度在2021年有所升高,东港邻近海域所处位置相对开放,叶绿素a浓度与温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而胶州湾海域叶绿素a浓度变化与本研究分析的环境因子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揭示了黄渤海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为探索该海域赤潮发生机理和预测研究提供了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空间分析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