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n spatial self-phase modulation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Xue-jun YUAN Zhen-hua +4 位作者 YANG Rui-xin HE Yi-lin QIN Ying-lin XIAO Si HE 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2295-2306,共12页
Self-diffraction appears when the strong laser goes through two-dimensional material suspension,and this spatial self-phase modulation(SPPM)phenomenon can be used to measure nonlinear optical parameters and achieve op... Self-diffraction appears when the strong laser goes through two-dimensional material suspension,and this spatial self-phase modulation(SPPM)phenomenon can be used to measure nonlinear optical parameters and achieve optical switch.At present,the mechanism of SPPM is still ambiguous.The debate mainly focuses on whether the phenomenon is caused by the nonlinear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two-dimensional material or the thermal effect of the laser.The lack of theory limits the dimension of the phase modulation to the radius of the diffraction ring and the vertical imbalance.Therefore,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 unified and universal SSPM theoretical system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optics spatial self-phase modulation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tosecond laser modulated into Bessel beam by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for Fresnel zone plate processing
2
作者 DUAN Lian ZHOU Fang +3 位作者 KONG De-jian ZHANG Fan SUN Xiao-yan DUAN J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469-482,共14页
Femtosecond laser processing is an important machining method for micro-optical components such as Fresnel zone plate(FZP).However,the low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the femtosecond laser restricts its application.Here,... Femtosecond laser processing is an important machining method for micro-optical components such as Fresnel zone plate(FZP).However,the low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the femtosecond laser restricts its application.Here,a femtosecond laser Bessel beam is proposed to process micro-FZP,which is modulated from a Gaussian beam to a Bessel annular beam.The processing time for FZP with an outer diameter of 60μm is reduced from 30 min to 1.5 min on an important semiconductor material gallium arsenide(GaAs),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In the modulation process,a central ablation hole that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diffraction performance is produced,and the adverse effect is eliminated by superimposing the blazed grating hologram.Meanwhile,the FZP machined by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LM)has good morphology and higher diffraction efficiency,which provide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FZP i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solar photovoltaic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tosend laser Fresnel zone plate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essel beam G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o-mechanical-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of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 interferometer
3
作者 WANG Jin-jiang JIANG Lun +3 位作者 TONG Shou-feng PEI Hui-yi CUI Yong GUO Ming-hang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9-1511,共23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DASH)interferometer in harsh temperatures,an opto-mechanical-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Firstly,the correlation betw...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DASH)interferometer in harsh temperatures,an opto-mechanical-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First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ference phase and temperature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phase algorithm of the interferometer.Secondly,the optical mechanical thermal analysis model and thermal deformation data acquisition model are designed.The deformation data of the interference module and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re given by temperature load simulation analysis,and the phase error caused by thermal deformation is obtained by fitting.Finally,based on the wind speed error caused by thermal deformation of each component,a reason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scheme is propo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ference module occupies the main cause,the temperature must be controlled within(20±0.05)℃,and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r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e parts,and the wind speed error caused by the part is 3.8 m/s.The thermal drift between the magnification of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the thermal drif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the detector should occupy the secondary cause,which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20±2)℃,and the wind speed error caused by the part is 3.05 m/s.In summary,the wind measurement error caused by interference module,imaging optical system,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the detector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6.85 m/s.The analysis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schem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ASH interferomete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 interferometer interference modul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opto-mechanical 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phase error temperatur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YOLO:复杂场景下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邱云飞 腰瑞琳 +1 位作者 金海波 张嘉宁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针对目标密集、有遮挡的复杂施工场景下安全帽佩戴检测存在漏检、误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8的HD-YOLO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首先,设计了GRC-C2f结构,使用多分支结构捕获多尺度特征,兼顾训练阶段的特征提取能力和推理阶段的计算效... 针对目标密集、有遮挡的复杂施工场景下安全帽佩戴检测存在漏检、误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8的HD-YOLO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首先,设计了GRC-C2f结构,使用多分支结构捕获多尺度特征,兼顾训练阶段的特征提取能力和推理阶段的计算效率。其次,设计了DSASF颈部结构,结合动态上采样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精准识别和定位图像中的小目标,以提高检测性能。然后,引入Focal Modulation模块替换原有的快速空间金字塔池化(Spatial Pyramid Pooling-Fast,SPPF)结构模块,捕捉图像中的长距离依赖和上下文信息,聚焦于复杂背景中的目标。最后,采用空间增强注意力模块(Spatially Enhanced Attention Module,SEAM)解决小目标遮挡问题。试验结果表明,HD-YOLO算法在同一数据集上平均精度均值为81.8%,相比原始YOLOv8算法提高了5.0百分点。设计的HD-YOLO算法有效提高了复杂场景中佩戴安全帽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安全帽检测 YOLOv8算法 GRC-C2f模块 DSASF颈部结构 Focal modulation模块 空间增强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分支HRNet的图像篡改检测与定位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曾桢 谭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2,共8页
传统的篡改方法如拷贝粘贴和拼接已演变为利用深度学习生成的高质量伪造图像,这些篡改技术在图像纹理和细节上留下难以察觉的痕迹,如高频噪声模式的异常、颜色分布的微妙变化,以及边缘区域的不自然过渡。这些痕迹分布在不同分辨率层次... 传统的篡改方法如拷贝粘贴和拼接已演变为利用深度学习生成的高质量伪造图像,这些篡改技术在图像纹理和细节上留下难以察觉的痕迹,如高频噪声模式的异常、颜色分布的微妙变化,以及边缘区域的不自然过渡。这些痕迹分布在不同分辨率层次和空间位置,增加了检测的难度。现有模型在整合多尺度和多位置特征时存在不足,难以有效捕捉局部细微纹理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多分支HRNet的图像篡改检测与定位模型。该模型通过集成纹理增强模块,增强对图像篡改细节特征的捕获能力。同时,结合Spatial Weighting与Cross Resolution Weighting策略优化特征融合,并使用新的损失函数W_Arcloss,显著提升了模型在复杂篡改检测任务中的性能。在CASIA、Columbia、COVERAGE和NIST16等数据集上,该模型的检测准确度相较于PSCC⁃Net、HIFI⁃Net模型分别平均提升了6.5%与0.8%,并且泛化能力得到提升。这些结果证明了模型在处理多种篡改类型时的有效性和鲁棒性,为图像篡改检测与定位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篡改检测 深度学习 多分支HRNet 纹理增强模块 spatial Weighting Cross Resolution Weighting W_Arc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系统中改进的低复杂度检测算法
6
作者 赵冠男 杨若琳 +2 位作者 张菀书 杨晓晖 田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6-20,共5页
在空间调制(SM)技术中,最大似然(ML)检测算法通过遍历所有可能的情况获得最优的解调结果,该算法利用高计算复杂度换取最优的检测性能,因而ML算法不适用于大规模SM系统。为此,在保证检测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计算复杂度,提出QC-ML检测算法。... 在空间调制(SM)技术中,最大似然(ML)检测算法通过遍历所有可能的情况获得最优的解调结果,该算法利用高计算复杂度换取最优的检测性能,因而ML算法不适用于大规模SM系统。为此,在保证检测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计算复杂度,提出QC-ML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将接收信号进行预处理,利用圆形边界量化方法缩小每根可能发送天线的调制星座符号搜索空间,在缩小后的搜索空间中选出ML值最小的一组结果输出。由于量化的主要思想为比较大小,因此在该过程中不会引入额外的计算复杂度。通过仿真分析可知,改进算法的检测性能与原算法接近,而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调制 信号检测 最大似然 计算复杂度 量化 检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U-Net模型的隧道掌子面图像语义分割研究
7
作者 陈登峰 程静 +1 位作者 赵蕾 何拓航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6-783,共8页
隧道掌子面岩体结构是判断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制定施工和支护方案、预防塌方及涌水等事故的直观依据。将U-Net模型应用于掌子面岩体结构图像分割与识别时,下采样过程中缩小图像尺寸会导致岩体部分细节信息丢失,上采样过程中将低层特征... 隧道掌子面岩体结构是判断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制定施工和支护方案、预防塌方及涌水等事故的直观依据。将U-Net模型应用于掌子面岩体结构图像分割与识别时,下采样过程中缩小图像尺寸会导致岩体部分细节信息丢失,上采样过程中将低层特征传递到高层的跳跃连接导致特征映射过大。因此,提出加入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模块ASPP和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的改进U-Net模型。在U-Net模型的跳跃连接过程中加ASPP,利用不同膨胀率的空洞卷积捕获不同尺度的上下文信息,融合不同感受野的信息,从而更全面的理解图像内容;U-Net模型的下采样过程中加入CBAM,使网络模型更加关注有用的特征,从而增强特征的表达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网络模型相较于原始U-Net模型分割和识别性能有显著提升,在某隧道工程掌子面岩体图像数据集上Precision达到93.04%,mIoU达到74.98%,mPA达到7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掌子面 图像语义分割 卷积注意力模块 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束整形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祝战科 袁英敏 柯熙政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6-785,共10页
激光器输出的光束通常用高斯分布描述,为了提高光束分布的均匀性和能量利用率,以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对光束进行整形。总结了几种光束整形技术,并将其分为静态光学元件和动态光学元件整形技术两大类;分别介绍了非球面透镜组、双折射透镜... 激光器输出的光束通常用高斯分布描述,为了提高光束分布的均匀性和能量利用率,以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对光束进行整形。总结了几种光束整形技术,并将其分为静态光学元件和动态光学元件整形技术两大类;分别介绍了非球面透镜组、双折射透镜组、衍射光学元件、微透镜阵列以及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等整形系统的研究进展、基本原理、影响整形效果的因素以及实际应用;着重总结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相较于其他整形方法的优势,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整形 非球面透镜 双折射透镜 微透镜阵列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波递进加载的双轮辙路面不平度通用建模方法
9
作者 陈士安 魏善门 +2 位作者 张良城 吴俊杰 王骏骋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1,共8页
为根据已知路面信息进行双轮辙路面不平度准确建模,提出一种基波递进加载的双轮辙路面不平度通用建模方法。将目标功率谱密度与离散带宽乘积的1/2次方以及左右轮辙相干函数的1/2次方分别作为基波信号,递进加载到3条独立白噪声标准载波... 为根据已知路面信息进行双轮辙路面不平度准确建模,提出一种基波递进加载的双轮辙路面不平度通用建模方法。将目标功率谱密度与离散带宽乘积的1/2次方以及左右轮辙相干函数的1/2次方分别作为基波信号,递进加载到3条独立白噪声标准载波得到相应调制波,并对调制波进行特定叠加得到双轮辙路面不平度。为进一步提高建模精度,将重构路面不平度的空间频率统计范围上限延长至10 m^(-1),并使计算离散频带区间带宽的倒数大于建模路面不平度的长度。除理论证明以外,还进行了基于指定数据的建模应用及基于实测路面数据的重构应用。结果表明:建模和重构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及相干函数与相应的目标值高度吻合,验证了基波递进加载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路面不平度 载波调制 空间频率 相干与非相干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建模和BP神经网络回归法的区域屋顶光伏资源容量测算方法
10
作者 欧阳森 康澜 彭志豪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9,共11页
总量多、分布散、随机性强的高比例屋顶光伏已日渐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电源,其接入给配电网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如何精确高效地测算分布式屋顶光伏容量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问题。为了减轻由于光伏面板安装和天气条件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 总量多、分布散、随机性强的高比例屋顶光伏已日渐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电源,其接入给配电网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如何精确高效地测算分布式屋顶光伏容量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问题。为了减轻由于光伏面板安装和天气条件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一种结合二维建模、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预测的区域屋顶光伏资源容量方法。首先,针对屋顶区域提取受屋顶形状影响其精度的问题,将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引入传统DeepLab V3+神经网络,通过空间注意力模块和通道注意力模块的降噪功能提高神经网络筛选屋顶类型、屋顶形状等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通过光伏面板南北间隙计算和遍历平移操作,在光伏面板之间无阴影遮挡且不依赖优化求解器的前提下,提高光伏组件布置方式的覆盖率;然后,为了减少天气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通过BP神经网络预测研究对象的太阳辐射强度,获得峰值时间并计算年发电容量;最后,通过实例仿真计算出研究区的最大装机容量和年可发电量,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光伏 光伏组件 空间布置 容量测算 太阳辐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卷积网络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
11
作者 陈发堂 刘泽 范子健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8-524,共7页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调制识别方法存在的未利用原始信号顺序信息、识别率低、参数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卷积网络(Spatio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SCN)的调制识别算法。为防止信号的顺序信息的丢失,该网络先提取信号的时域...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调制识别方法存在的未利用原始信号顺序信息、识别率低、参数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卷积网络(Spatio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SCN)的调制识别算法。为防止信号的顺序信息的丢失,该网络先提取信号的时域特征,再提取信号的空间特征,其中时域特征提取采用时序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结构,空间特征提取采用二维卷积神经网络(Two-Dimensional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2D-CNN),最后的分类识别采用全局平均池化(Global Average Pooling,GAP)替代展平(Flatten)层。由于TCN中因果膨胀卷积和GAP的应用使网络高识别率的同时参数大幅减少。在未经预处理的IQ信号调制识别中,与传统的CNN2、ResNet、DenseNet、CLDNN和LSTM2相比,参数量最少,平均识别精度提升4.9%~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信号 调制识别 深度学习 时域特征 空间特征 全局平均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车道线检测算法
12
作者 岳永恒 赵志浩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30,共9页
针对智能车辆在复杂场景下的车道线检测准确性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尺度空间注意力机制和路径聚合网络(PANet)的车道线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引入行锚框UFLD车道线检测模型,并结合深度可分离卷积的特征金字塔增强模块PANet,以实现... 针对智能车辆在复杂场景下的车道线检测准确性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尺度空间注意力机制和路径聚合网络(PANet)的车道线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引入行锚框UFLD车道线检测模型,并结合深度可分离卷积的特征金字塔增强模块PANet,以实现图像的多尺度特征提取;接着,网络框架中设计多尺度空间注意力模块,且引入SimAM轻量级注意力机制,以增强对目标特征的聚焦能力;然后,设计自适应特征融合模块,通过智能调整不同尺度特征图的融合权重,对PANet输出的特征图进行跨尺度融合,以提升网络对复杂特征的提取能力。在TuSimple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检测精度为96.84%,较原算法提升了1.02个百分点,优于传统的主流算法;在CULane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F_(1)值为72.74%,优于传统的主流算法,较原算法提升了4.34个百分点,尤其在强光和阴影等极端场景下的检测性能提升显著,说明所提算法在复杂场景下具有优异的检测能力;实时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提算法的推理速度达118.0 f/s,满足智能车辆的实时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道线检测 深度学习 多尺度空间注意力机制 自适应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布尔函数的最优对称Z互补码集构造
13
作者 陈晓玉 张兆瑜 杜玉琼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9-217,共9页
针对宽带广义空间调制(GSM)系统训练序列数目受限的问题,研究了最优对称Z互补码集(SZCCS)和增强型交叉Z互补集(E-CZCS)的构造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布尔函数(EBF)的最优对称Z互补码集的构造方法,所得序列具有新的参数形式,具体为(q^(... 针对宽带广义空间调制(GSM)系统训练序列数目受限的问题,研究了最优对称Z互补码集(SZCCS)和增强型交叉Z互补集(E-CZCS)的构造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布尔函数(EBF)的最优对称Z互补码集的构造方法,所得序列具有新的参数形式,具体为(q^(k),q^(k+1),q^(m),q^(m))。同时,该序列也是具有大零相关区(ZCZ)的增强型交叉Z互补序列集,且序列的零相关区长度与序列长度比值为1。所得2种序列集参数灵活且不再局限于2的幂次形式。以所提增强型交叉Z互补集为基序列构造广义空间调制系统的训练矩阵,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增强型交叉Z互补集的信道估计能达到理论最小均方误差(M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空间调制 扩展布尔函数 对称Z互补码 增强型交叉Z互补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nsenet模型的步态相位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明凯 王少红 马超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步态识别是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精准地步态识别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柔性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为解决不同个体以及同一个体步态特征(步速、步幅等)的随机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ensenet改进的SECBAM-Densenet网络模型的步态相位... 步态识别是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精准地步态识别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柔性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为解决不同个体以及同一个体步态特征(步速、步幅等)的随机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ensenet改进的SECBAM-Densenet网络模型的步态相位识别方法。首先,将两个惯性测量单元布置在胫骨前部和大腿前侧的股直肌,采集了200人次受试者前进、转弯、上楼梯、下楼梯4种步态任务的步态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滤波重采样预处理后作为所提模型的输入。最后,利用SECBAM-Densenet模型得到输出模型的分类结果。结果显示,改进后SECBAM-Densenet模型在同一个体中不同步态相位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5.76%,相比其他模型有0.66%~21.22%的提升。在不同个体中,相位的识别准确率均高于94%。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可以应用于步态相位识别领域,并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柔性控制提供了试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相位 Densenet SE-net注意力模块 空间通道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用户极化码广义空间调制系统的联合译码方法
15
作者 王远平 杜伟庆 +1 位作者 谢肇鹏 陈平平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3-1079,共7页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通过多天线系统显著提升信号传输速率和系统可靠性。为提高频谱效率和抗干扰能力,空间调制技术作为MIMO的扩展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广义空间调制(Generalized Spatial Modulati...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通过多天线系统显著提升信号传输速率和系统可靠性。为提高频谱效率和抗干扰能力,空间调制技术作为MIMO的扩展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广义空间调制(Generalized Spatial Modulation,GSM)进一步结合多种调制方式,提升系统性能。极化码作为高效的纠错码,通过信道极化将物理信道转化为具有不同可靠性的虚拟信道,有效提高MIMO和空间调制系统的性能。提出一种联合多用户的极化码译码方案,旨在优化在上行极化码广义空间调制(Polar Coded-GSM,PC-GSM)系统中的译码过程。该方案结合了极化码的信道极化特性和GSM的优势,通过改进译码算法,提升了多用户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速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联合译码方案能够显著提高系统性能,为极化码与多用户空间调制系统的结合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调制 极化码 信道极化 多输入多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M相位调制的高对比度成像星冕仪系统
16
作者 张子豪 窦江培 +3 位作者 毛雅亚 郭晶 王钢 朱永田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220,共12页
高对比度成像技术在系外行星的探测和特征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调制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高对比成像星冕仪系统,旨在针对单一整体镜面和大口径拼接镜面望远镜在360°全区域内实现高对比度成像。为此设计由... 高对比度成像技术在系外行星的探测和特征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调制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高对比成像星冕仪系统,旨在针对单一整体镜面和大口径拼接镜面望远镜在360°全区域内实现高对比度成像。为此设计由N个等相位值圆环从光瞳中心沿半径方向分布的光瞳相位调制型星冕仪系统,采用随机并行梯度下降优化算法控制每个圆环的相位值,其评价函数将焦面目标工作区域能量最小化。搭建实验系统验证其可行性和预期性能,引入振幅调制型空间光调制器模拟单一整体镜面和大口径拼接镜面望远镜的光瞳,引入相位调制型空间光调制器实现光瞳相位补偿以控制明亮恒星光衍射和散斑噪声,在可见光632.8 nm波段下,针对单一整体镜面和大口径拼接镜面望远镜在距离点扩散函数中心4~12倍波长比口径的角距离范围内360°全区域内成像对比度均可达到10^(−5)以上。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相位调制型星冕仪系统具有对系外行星直接成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外行星直接成像探测 星冕仪 相位调制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大型天文望远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全息再现像设计
17
作者 雷俊阁 孙国斌 +2 位作者 张锦 蒋世磊 胡驰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1-783,共13页
本文根据计算全息再现成像原理,采用Gerchberg-Saxton(GS)算法对输入与输出平面光场分布进行正、逆傅立叶变换迭代求解,得到原始仿真图像在不同特征参数(线宽、圆环直径)和不同计算采样间隔下的相位分布,并仿真计算得到相应的再现图像... 本文根据计算全息再现成像原理,采用Gerchberg-Saxton(GS)算法对输入与输出平面光场分布进行正、逆傅立叶变换迭代求解,得到原始仿真图像在不同特征参数(线宽、圆环直径)和不同计算采样间隔下的相位分布,并仿真计算得到相应的再现图像。利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搭建全息再现实验光路,通过加载不同原始仿真图像的相位分布图进行再现实验,采用相机拍摄得到远场衍射全息再现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得到再现图像的实际特征尺寸。实验结果表明:再现图像特征尺寸与原始仿真图像特征尺寸基本呈线性变化关系,再现图像尺寸与仿真计算采样间隔呈现非线性变化关系,且与理论推导的关系曲线一致。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设计预期再现图像尺寸,当圆环直径为0.943 mm,中心十字线宽为0.015 mm时,仿真计算得到预期目标原始仿真图像的特征尺寸和采样间隔分别为线宽3 pixel、圆环直径594 pixel、采样间隔25μm。通过再现实验测量得到的全息再现图像圆环直径为0.93 mm,线宽为0.017 mm,误差精度在0.02 mm以内。本文研究结果对全息显示、AR/VR显示等应用场景下提高虚拟显示图像尺寸真实性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全息 傅里叶变换 Gerchberg-Saxton算法 采样间隔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bileNet的轻量化云检测模型
18
作者 叶武剑 谢林峰 +2 位作者 刘怡俊 温晓卓 李扬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3,共9页
针对现有云检测算法计算量和模型规模庞大、在边缘设备上的部署几乎不可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obileNet网络的轻量化云检测模型。该方法在下采样阶段,使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残差模块,通过分组卷积降低模型参数量,并结合通道重排机制... 针对现有云检测算法计算量和模型规模庞大、在边缘设备上的部署几乎不可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obileNet网络的轻量化云检测模型。该方法在下采样阶段,使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残差模块,通过分组卷积降低模型参数量,并结合通道重排机制和挤压激励(squeeze-and-excitation,SE)注意力模块来增强通道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既减少了参数量和计算复杂度,又保持了对重要特征的提取能力。在上采样阶段,使用了RepConv模块和改进的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ASPP),以提高网络的学习能力和捕捉图像细节与空间信息的能力。实验结果证明,该文模型在参数量和模型复杂度降低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较高精度的云检测,具备实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检测 MobileNet网络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特征 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矢量激光在湍流环境中的旋转多普勒测量
19
作者 胡建飞 骆斌 +1 位作者 王吉明 吴彤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398,共7页
实际环境中,大气湍流和不理想的目标会对旋转多普勒信号提取产生强烈干扰。为了从大气湍流等干扰中提取出有效的多普勒信号,采用多阶矢量涡旋光束偏振测量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矢量涡旋光束的抗湍流旋转多普勒测量系统,并研究了不同强度湍... 实际环境中,大气湍流和不理想的目标会对旋转多普勒信号提取产生强烈干扰。为了从大气湍流等干扰中提取出有效的多普勒信号,采用多阶矢量涡旋光束偏振测量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矢量涡旋光束的抗湍流旋转多普勒测量系统,并研究了不同强度湍流环境下的旋转多普勒频移测量,成功得到了不同速度粗糙目标物有效的多普勒信号。结果表明,通过用5阶、10阶、15阶和20阶涡旋光束对不同湍流强度下两种角速度的测量,验证了复杂环境下利用偏振维度可以有效过滤湍流噪声影响,并实现对物体角速度的准确测量,同时较高阶数的涡旋光束更有利于提高测量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的鲁棒性。该研究为风能发电、气象预报、医学研究以及海洋大气等领域中在湍流环境下的数据监测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物理 旋转多普勒 矢量场 空间光调制器 轨道角动量 Q波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在线优化实现位置和强度比可控的多焦点调制
20
作者 王晓楠 林剑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针对现有方法在实现多焦点调制时计算与实验结果不一致,导致焦点强度的均匀性和相对衍射效率难以达到目标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在线优化方法,通过多次反复优化调制相位,有效实现对于多焦点的数量、位置和强度比的可控调制。采用生成3... 针对现有方法在实现多焦点调制时计算与实验结果不一致,导致焦点强度的均匀性和相对衍射效率难以达到目标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在线优化方法,通过多次反复优化调制相位,有效实现对于多焦点的数量、位置和强度比的可控调制。采用生成3×3、4×4、5×5的矩阵分布以及不规则分布的焦点阵列,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多焦阵列的光强度均匀性和相对衍射效率,并有效调整多焦点的强度比。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3×3、4×4、5×5焦点阵列的强度均匀性分别达到97.12%、94.51%、88.47%,相对衍射效率分别提升至83.86%、64.17%、57.95%。该方法为复杂光场调制提供了一种简便而通用的解决方案,在光学操控、并行直接激光写入、光遗传学和超分辨成像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场调制 聚焦强度调控 在线优化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多焦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