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assessment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Second Songhua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郑力燕 于宏兵 王启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040-1051,共12页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such as cluster analysis(CA),discriminant analysis(D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factor analysis(FA),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interpret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dat...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such as cluster analysis(CA),discriminant analysis(D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factor analysis(FA),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interpret the surface water quality data sets of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SSHR) basin in China,obtained during two years(2012-2013) of monitoring of 10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t 15 different sit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sampling sites.Three significant groups,highly polluted(HP),moderately polluted(MP) and less polluted(LP),of sampling sit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Hierarchical agglomerative CA on the basis of similarity of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DA identified p H,F,DO,NH3-N,COD and VPh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contributing to spati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However,DA did not give a considerable data reduction(40% reduction).PCA/FA resulted in three,three and four latent factors explaining 70%,62% and 71%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water quality data sets of HP,MP and LP regions,respectively.FA revealed that the SSHR water chemistry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point sources:industrial effluent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non-point sources:domestic sewage,livestock operations an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and natural processes(seasonal effect,and natural inputs).PCA/FA in the whole basin showed the best results for data reduction because it used only two parameters(about 80% reduct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explain 72% of the data variation.Thus,this work illustrated the utility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for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datasets and,in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identification of pollution sources/factors and understanding spatial variations in water quality for effective stream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 songhua river basin water qualit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cluster analysi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生长季旱涝急转特征
2
作者 刘玉莲 康恒元 李秀芬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分析1950—2023年作物生长季松花江流域旱涝急转特征和旱涝急转风险指数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生长季旱转涝的发生频次和影响范围普遍高于涝转旱,二者强度相当。5月和6月是旱涝急转多发期。1990年后旱涝急转频次、强度及风险... 分析1950—2023年作物生长季松花江流域旱涝急转特征和旱涝急转风险指数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生长季旱转涝的发生频次和影响范围普遍高于涝转旱,二者强度相当。5月和6月是旱涝急转多发期。1990年后旱涝急转频次、强度及风险指数变率较大。旱转涝频次在黑河、嫩江以及吉林东南部较高,强度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大兴安岭较大。1950—2023年松花江流域旱转涝风险指数呈增加趋势,5月和6月贡献较大,尤其是5月北部和东北部及6月中部,7月贡献小。涝转旱频次在三江平原和吉林东南部较高,强度在松嫩平原中部较大。1950—2023年涝转旱风险指数有所上升,但趋势不显著。2000年后旱转涝频次和风险指数的年际变率大,1970年前后以及1995—2010年涝转旱变率大。7月涝转旱风险指数贡献大,5月北部和西部贡献大,6月、7月和9月东部贡献大。降水变率是导致旱涝急转风险指数变化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松花江流域 时空变化 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区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协同调配技术
3
作者 张晓辉 刘冬梅 +3 位作者 陈永明 宋阳 高铭含 赵尉邦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5-42,共8页
针对长白山区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等问题,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生态保护、发电、供水作为调控目标,构建研究区水资源多目标协同调控模型,实现不同时间尺度模型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调控方案的滚动修正,结合水资源多目标... 针对长白山区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等问题,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生态保护、发电、供水作为调控目标,构建研究区水资源多目标协同调控模型,实现不同时间尺度模型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调控方案的滚动修正,结合水资源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研究,提出面向生态保护、发电、供水的水资源多目标协同调控方案,为长白山区松花江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其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松花江流域 水资源 多目标协同 调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NPP时空演变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贾朝阳 郭亮 +2 位作者 崔嵩 付强 刘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7,共17页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松花江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变化特征,基于2000—2020年MODIS MOD17A3HGF数据集,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M-K检验、地理探测器和相对重要性分析等方法,结合气象站点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植被净初...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松花江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变化特征,基于2000—2020年MODIS MOD17A3HGF数据集,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M-K检验、地理探测器和相对重要性分析等方法,结合气象站点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年均NPP值为407.45 g/m^(2)(以C计,下同),以年均4.82 g/m的速率显著上升(p<0.01);极端降水事件对植被NPP空间分异性的影响强于极端气温事件,极端气候指数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大于单一极端气候指数的影响,流域及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NPP主要受总降水量(PRCPTOT)与年平均最低气温(TMIN)交互作用的影响,森林、湿地和聚落生态系统NPP分别受中雨日数(R10 mm)与年平均最高气温(TMAX)交互作用、强降水量(R95P)与TMIN交互作用和R10 mm与暖夜日数(TN90P)交互作用的影响;时间尺度上PRCPTOT、TMAX和TMIN是植被NPP的主要影响因素,空间尺度上PRCPTOT和TMIN是多年平均NPP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量化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和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净初级生产力 极端气候事件 陆地生态系统 时空演变规律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地下水环境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泽新 武瑶 +3 位作者 于叶翔 章光新 孙颖娜 符前念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2,共5页
针对近年来我国农业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退化,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问题,选取典型农业区——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2012、2022年采集的浅层地下水样品,运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评估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并通过Piper... 针对近年来我国农业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退化,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问题,选取典型农业区——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2012、2022年采集的浅层地下水样品,运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评估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并通过Piper图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变化,进而综合运用Gibbs图和阴阳离子比值分析法,识别地下水环境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明显下降,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演变为HCO_(3)-Ca·Mg和SO_(4)·Cl-Ca·Mg混合型;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同时也受到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2022年农业活动、粪便和污水排放等人为输入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加剧,是导致地下水水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未来应加强区域人为输入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研究,制订相关污染物排放管理政策。研究结果可为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变化 控制机制 松花江流域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陆地水储量时空变异特征与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晟 田琳 +2 位作者 李峰平 康馨月 徐艳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58,共12页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生态区,研究其水源供给与水量变化对实现流域科学配水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2003-2020年GRACE与GRACE-FO重力卫星反演的CSR RL06 Mascon数据产品,针对GRACE与GRACE-FO之间缺失的数...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生态区,研究其水源供给与水量变化对实现流域科学配水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2003-2020年GRACE与GRACE-FO重力卫星反演的CSR RL06 Mascon数据产品,针对GRACE与GRACE-FO之间缺失的数据,采用已发表的重构数据进行填补,并通过GLDAS模拟水储量数据验证其在研究区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采用Theil-Sen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了流域陆地水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与地理探测器方法,深入探究降水(Pre)、蒸散发(ET)、人口密度(POP)、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生态分区(Ez)以及高程(DEM)等因子对陆地水储量的影响程度及不同因子的综合影响。并针对不同精度遥感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时,重采样带来的误差问题,对传统栅格数据重采样方式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GRACE数据产品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变化趋势线性区间与GLDAS数据具有很高的相关性;②优化后的重采样方式更适用于类似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空间研究,相比于直接使用原始数据的方式,多数数据精度有显著提升;③松花江流域水储量在研究期内呈现增长趋势,极值比增加明显,研究末期,区内水储量空间分布趋于稳定,呈现东北多西南少的基本态势;④造成流域水储量变化的主要单一因子是降水和蒸散发,多数因子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外在表现形式均为非线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陆地水储量 Pearson相关系数 趋势检验 地理探测器 重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城市洪灾韧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家福 张柏豪 +3 位作者 祝悦 张震禹 孔祥力 张硕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70-4880,共11页
探究城市洪灾韧性与生态服务价值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对城市防洪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PSR)结合客观权重赋权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 探究城市洪灾韧性与生态服务价值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对城市防洪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PSR)结合客观权重赋权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CRITIC)-熵权法组合权重计算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城市洪灾韧性并探究其时空分布;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中水土保持量与水源涵养量,并在县区尺度上对其进行冷热点分析及变化趋势分析;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洪灾韧性与两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2010—2022年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城市洪涝韧性呈西低东高的分布特征,整体韧性由一般提升为较高水平;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显著,热点区域分布于植被覆盖度较高的东部与南部,冷点区域分布于西部与北部,研究区中部生态系统服务下降,南部及西北部生态系统服务提升;城市洪灾韧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性一般,其中城市洪灾韧性与水土保持量耦合协调性轻微失调,与水源涵养量初级协调,且均有继续下降的风险,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已开始制约城市洪灾韧性的提高,需及时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吉林省松花江流域 城市洪灾韧性 生态系统服务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输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8
作者 唐堃 田鹏 +4 位作者 穆兴民 赵广举 范俊健 耿韧 毕博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基于松花江流域多年输沙数据,利用M-K趋势检验与Pettitt突变检验分析了输沙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区分不同因素对输沙变化的贡献。结果显示,嫩江中上游区和松花江干流中下游区输沙量的上升趋势与嫩江下游区、西... 基于松花江流域多年输沙数据,利用M-K趋势检验与Pettitt突变检验分析了输沙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区分不同因素对输沙变化的贡献。结果显示,嫩江中上游区和松花江干流中下游区输沙量的上升趋势与嫩江下游区、西流松花江和松花江干流上游区输沙量的下降趋势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各区输沙量均存在显著突变。流域输沙模数呈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格局,主要侵蚀产沙区包括嫩江上游及其下游支流、西流松花江各支流和松花江干流中上游区域。降水、径流、植被覆盖和水库为输沙变化的主导因素,其共同解释了三大子流域61.6%、71%和47.3%的输沙变化。明确了松花江流域输沙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未来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极端暴雨侵蚀灾害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输沙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L和GKDE的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蚀类型的概率评价研究
9
作者 邢贞相 王嘉麒 +5 位作者 张鸿雪 宋健 王轶男 段维义 宫铭 黄昌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8,共13页
[目的]为科学判别流域尺度土壤侵蚀类型并给出相应的发生概率。[方法]构建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蚀模数(erosion modulu,EM)计算模型,并计算不同类型的侵蚀模数。以降雨、气温、风速3个侵蚀模数影响因子为... [目的]为科学判别流域尺度土壤侵蚀类型并给出相应的发生概率。[方法]构建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蚀模数(erosion modulu,EM)计算模型,并计算不同类型的侵蚀模数。以降雨、气温、风速3个侵蚀模数影响因子为随机变量,利用数值模拟和高斯核密度估计法(gaussian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GKDE)构建EM概率评价方法,给出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组合的发生概率。[结果]EM计算模型验证期的R^(2)均>0.86。流域内平均每年有74.47%发生微度水蚀与微度风蚀;12.86%的面积发生轻度及以上水蚀与微度风蚀;12.56%的面积发生轻度及以上风蚀与微度水蚀;0.11%的面积水蚀强度与风蚀强度均在轻度及以上。36个典型像元中,发生微度水蚀与微度风蚀的平均概率为57.45%;发生微度水蚀与轻度风蚀的平均概率为30.26%;发生微度水蚀与中度风蚀的平均概率为8.03%;发生轻度水蚀与微度风蚀的平均概率为2.11%;发生微度水蚀与重度风蚀的平均概率为2.08%;发生其余强度组合的平均概率在0.05%以下。[结论]构建的松花江流域EM计算模型精度较高,揭示了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蚀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并给出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组合的发生概率,为松花江流域土壤侵蚀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土壤侵蚀 深度学习算法 高斯核密度估计法 概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10
作者 吕凯 司振江 +1 位作者 李铁男 任万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116,共9页
松花江流域作为东北地区的母亲河,评估其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松花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20年为基准年,采用了InVEST模型法、市场价值法、当量因子法、分摊法等评价方法对松花江流域的水资源供给、渔业产品、水... 松花江流域作为东北地区的母亲河,评估其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松花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20年为基准年,采用了InVEST模型法、市场价值法、当量因子法、分摊法等评价方法对松花江流域的水资源供给、渔业产品、水利发电、河道采砂、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休闲旅游、内陆航运、科研教育等12项指标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20年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5907.32亿元,约占2020年黑龙江省GDP的43.12%。调节功能价值占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72.32%,居于首位;支持功能价值与服务功能分别占比为10.63%、12.20%;而提供产品价值最小,仅为总价值量的4.84%。科学的建立黑龙江省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体系,为加快构建补偿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补偿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价值产品 invest模型 松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和GIS的松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王博 杨志强 +3 位作者 李慧颖 杜晓明 钦伟瑾 李发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4-129,共6页
应用模糊数学原理,以松花江流域1990—2006年15个国控断面的监测资料为依据,选择13种污染物为评价参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运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GIS的数据管理与空间表达能力,从产业结构特征上分析松花江... 应用模糊数学原理,以松花江流域1990—2006年15个国控断面的监测资料为依据,选择13种污染物为评价参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运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GIS的数据管理与空间表达能力,从产业结构特征上分析松花江流域水体污染的变化趋势,并运用地理信息手段表征流域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整体水质呈现好转的趋势;河流水质的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嫩江区域受面源污染的影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第二松花江和松花江干流区域枯水期污染较重,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流域水质区域差异性表现为支流污染重于干流,大城市附近水域的水质明显劣于其他水域水质.流域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CODMn,BOD5,氨氮和六价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模糊数学 GIS 水质评价 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育红 阎百兴 +2 位作者 沈波 曹会聪 袁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165,共5页
根据第二松花江流域水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和非点源污染主要发生在汛期,点源排放量年内相对稳定的特点,利用第二松花江流域出口控制水文站和水质控制断面监测数据,分别计算了第二松花江流域COD和NH3-N的非点源输出负荷。结果表明,流域多... 根据第二松花江流域水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和非点源污染主要发生在汛期,点源排放量年内相对稳定的特点,利用第二松花江流域出口控制水文站和水质控制断面监测数据,分别计算了第二松花江流域COD和NH3-N的非点源输出负荷。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输出的非点源COD负荷为99930t·a-1,点源COD负荷为174743t·a-1,分别占流域总输出COD负荷的36%和64%,点源COD污染仍是第二松花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非点源NH4+-N输出负荷为9888t·a-1,占总NH3-N负荷的44%,并呈增长趋势;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夏汛期非点源COD输出负荷(y)与同期流量(x)有y=-44849+161.682x。因此可利用气象、水文动态预报数据进行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的预报,为非点源污染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基础。建议在继续加大流域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力度的基础上,对非点源污染防治也要进行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松花江 非点源 污染负荷 COD NH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氮磷负荷及其差异特征 被引量:19
13
作者 马广文 王业耀 +3 位作者 香宝 王金生 汪太明 胡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63-169,共7页
为了研究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和差异,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参考,该文运用数字高程模型(DEM)、2008年县级统计年鉴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输出系数模型(ECM),对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进行了空间... 为了研究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和差异,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参考,该文运用数字高程模型(DEM)、2008年县级统计年鉴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输出系数模型(ECM),对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进行了空间模拟和负荷估算,并对流域内非点源污染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松花江流域的总氮(TN)负荷为112.99×104 t,总磷(TP)负荷为4.05×104 t。其中,嫩江子流域TN和TP负荷最高,分别为52.08×104 t和1.79×104 t,分别占总量的46.09%和44.14%;第二松花江流域TN和TP负荷强度最高,TN负荷强度2.96 t/(km2.a),TP负荷强度0.11 t/(km2.a)。从非点源成因角度分析,人为原因产生的非点源TN和TP负荷分别为95.92×104 t和3.40×104 t,分别占总量的83.90%和83.94%。人为原因是松花江流域非点源TN和TP产生的关键,天然原因也不容忽视。研究结果为总体上了解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和水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污染 松花江流域 非点源 差异特征 输出系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24
14
作者 罗遵兰 赵志平 +3 位作者 孙光 吕凤春 李俊生 王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09,114,共6页
为了解松花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流域2008年年降水量、湿润指数、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值、距离道路远近、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max)、区域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侵蚀强度、土... 为了解松花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流域2008年年降水量、湿润指数、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DP值、距离道路远近、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max)、区域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侵蚀强度、土地利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10项指标构建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并分析其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从面积大小讲,松花江流域62.62%的湿地生态系统处于健康水平,37.38%的湿地生态系统处于疾病水平;从空间分布特征讲,健康湿地分布广泛,疾病湿地主要分布在工农业生产相对发达、人口较为集中、湿润水平较低、植被覆盖较差的平原区域;从行政区湿地平均健康水平方面讲,流域内66.67%的行政区湿地平均健康程度为较健康,16.67%的行政区湿地平均健康水平分别为疾病及健康。建议针对湿地健康状况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健康评价 松花江流域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许琳娟 褚俊英 +2 位作者 周祖昊 严军 游进军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6期55-58,共4页
以2006年为基准年,从松花江流域水质状况、不同水体分布区域和松花江流域水体主要超标项目等方面,多尺度、多角度分析2006—2009年松花江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特征。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水质在全年期、汛期和非汛期均出现整体好转的趋势,... 以2006年为基准年,从松花江流域水质状况、不同水体分布区域和松花江流域水体主要超标项目等方面,多尺度、多角度分析2006—2009年松花江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特征。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水质在全年期、汛期和非汛期均出现整体好转的趋势,表现为Ⅰ~Ⅲ类水体比例增加,Ⅳ~Ⅴ类水体比例减少;松花江流域汛期水质略差于全年期,非汛期水质略好于全年期;松花江流域污染严重区域(Ⅴ类及劣Ⅴ类水体)由嫩江水系逐渐转移至松花江干流水系,由全流域分散的几个城市逐渐转移至流域干流周边的几个城市;从水污染指标看,除COD、CODMn、BOD5外,NH3-N成为新的水污染超标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水污染 时间尺度 空间尺度 松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技术的松花江哈尔滨段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烟贯发 张思冲 +3 位作者 齐少群 郑元福 王彤 王丽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8,共8页
随着松花江流域的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该流域哈尔滨段的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已成为主要污染物来源。为了考察不同用地类型面源污染物产出量,应用RS和GIS技术对该区域的TM影像和DEM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的土地... 随着松花江流域的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该流域哈尔滨段的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已成为主要污染物来源。为了考察不同用地类型面源污染物产出量,应用RS和GIS技术对该区域的TM影像和DEM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面积为14 918.29 km2,占44.37%;盐碱地和草地面积为13 886.12 km2,占41.3%;建筑用地面积为2 868.8km2,占8.52%。该流域流经松嫩平原,坡度平缓,坡度小于25°的面积占93.42%,其中坡度小于15°的面积占77.56%。农业面源污染物比重最大,其次是建筑用地和盐碱地面源污染物,它们是该流域主要的面源污染源。主要的污染物来源有:化肥、农药、作物生长调节剂、畜禽便液、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人粪尿等。通过计算模型和监测数据,估算了该流域面源污染物的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RS和GIS技术 面源污染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河流泥沙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林育 焦菊英 +1 位作者 李锐 陈杨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70,共9页
对松花江流域主要水文站输沙量变化的分析表明:51年来,嫩江除1998年发生洪水外其余年份输沙量变化不大,第二松花江输沙量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松花江干流输沙量也表现为下降趋势,而松花江整个流域在1979年之前为下降趋势,1979年之后为... 对松花江流域主要水文站输沙量变化的分析表明:51年来,嫩江除1998年发生洪水外其余年份输沙量变化不大,第二松花江输沙量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松花江干流输沙量也表现为下降趋势,而松花江整个流域在1979年之前为下降趋势,1979年之后为上升趋势。松花江干流区域和第二松花江为主要的泥沙来源区,分别占整个松花江流域输沙量的72.1%和16.2%。通过对单位降雨侵蚀力输沙量的分析,松花江流域输沙量负荷的变化与流域内重大历史事件、国家政策等人为活动的变化密切相关。"大跃进"时期嫩江流域输沙量负荷显著增大,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各区段输沙量负荷都出现峰值,"文革"时期各区段输沙量负荷起伏变化比较大,改革开放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各区段输沙量负荷都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90年代自然灾害频发使输沙量负荷持续出现峰值,直至1999年退耕还林后输沙量负荷才有所下降,但此后输沙量负荷又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量 人类活动 退耦指标 松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中生物与生境和化学要素间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阴琨 赵然 +7 位作者 李中宇 许人骥 刘允 吕怡兵 刘廷良 滕恩江 杨琦 王业耀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3,共7页
利用2012年松花江流域生物、生境和水质的调查数据,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IBI)评价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并着重对IBI评价结果与生境质量、水质间的关系及生物与生境和化学参数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IBI评价... 利用2012年松花江流域生物、生境和水质的调查数据,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IBI)评价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并着重对IBI评价结果与生境质量、水质间的关系及生物与生境和化学参数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IBI评价结果与其生境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生境质量及大多数生境参数均与多项生物参数间存在显著/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次,COD、CODMn、BOD5、TN、TP等超标化学因子也与多项生物参数存在显著/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生境受损和有机污染压力是引起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压力。为恢复和改善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质量,研究建议针对流域生境质量和超标化学污染开展相应的保护和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性指数 松花江流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季节性气象干旱特征及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冯波 章光新 李峰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6-474,共9页
利用松花江流域67个代表性气象站1960~2009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评价指标,计算松花江流域50a中各季干旱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季节性气象干旱演变特征及规律,研究发现,松花江流域气象干旱呈现出明显的... 利用松花江流域67个代表性气象站1960~2009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评价指标,计算松花江流域50a中各季干旱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季节性气象干旱演变特征及规律,研究发现,松花江流域气象干旱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带性和季节分带性。从地域变化来看,流域干旱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部;从季度变化来看,春旱和夏旱是流域气象干旱的主要类型,夏季干旱最严重,春季次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基于GIS技术的气象干旱风险区划,针对不同风险区提出相应的抗旱措施,为流域有效应对干旱灾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气象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风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阴琨 李中宇 +7 位作者 赵然 许人骥 白雪 刘廷良 吕怡兵 滕恩江 杨琦 王业耀 《中国环境监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4,共9页
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IBI)法评价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对25个候选生物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筛选出由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EPT密度、敏感种分类单元比例、敏感物种数量、Hilsenhoff生物指数(HB... 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IBI)法评价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对25个候选生物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筛选出由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EPT密度、敏感种分类单元比例、敏感物种数量、Hilsenhoff生物指数(HBI)6个核心参数构成的IBI评价指标。采用95%分位数法建立了IBI评价标准,将IBI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大于35.84为优,26.88-35.84为良好,17.92-26.88为一般,8.96-17.92为较差,小于8.96为很差。结果表明,建立的IBI评价方法适用于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松花江流域各位点30.0%生物状况为优和良好,23.3%为一般;46.7%为较差和很差,说明流域内近一半区域的水生态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流域生境质量主要处于一般-良好的状态;水质处于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性指数 松花江流域 水生态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