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Kinect V2数智步态分析系统的可行性及临床整合研究
1
作者 张世宇 陈国荣 +3 位作者 买买提阿布拉·赛买提 徐兴华 张家墅 陈晓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3,共9页
目的 开发基于双Kinect V2传感器和通用开源软件平台的低成本数智步态分析系统(DKS),评估其用于步态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人民医院确诊的15例步态... 目的 开发基于双Kinect V2传感器和通用开源软件平台的低成本数智步态分析系统(DKS),评估其用于步态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人民医院确诊的15例步态障碍患者(步态障碍组)及18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以Right Gait&Posture步态分析系统(RGP)为“金标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KS与RGP系统所获步态参数的相关性,Bland-Altman法计算平均差和95%一致性界限、一致性相关系数(CCC)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健康组和步态障碍组受试者通过DKS系统所获总步速、左侧步速、右侧步速、左侧步频、右侧步频、步幅、左侧步长、右侧步长、双支撑相、摆动相、支撑相与RGP系统所获各相应步态参数均呈正相关(r> 0,P <0.05)。健康组通过两个系统获取的步态参数平均差的偏差均为小;除双支撑相(CCC=0.572)、摆动相(CCC=0.603)、支撑相(CCC=0.569)外,其余步态参数均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0.712≤CCC≤0.882);步态障碍组除总步速、右侧步速、步幅和双支撑相外,其余步态参数平均差的偏差均为小,除双支撑相(CCC=0.524)、摆动相(CCC=0.352)和支撑相(CCC=0.421)外,其余步态参数均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0.716≤CCC≤0.943)。结论 基于双Kinect V2的数智步态分析系统的准确性可基本满足临床需求且成本低、软件易获取、易携带,可协助临床医师在门诊、病房甚至家庭环境下进行步态测试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障碍 神经性 Kinect V2(非mesh词) 数字技术 人工智能 步态分析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血管医学时代“脑心同治”手术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尚彦国 王轩 +3 位作者 佟小光 施铭岗 李春海 王联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 “脑心共病”逐渐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外科医师的重视,并着手开展“脑心同治”手术互为保障,“泛血管医学”概念提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整合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理念。泛血管医学思想对“脑心同治”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脑心同治”手术又使“泛血管医学”概念更加完整与深化。现阶段坚持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为基础进行手术实施设计,“脑心同治”手术将在未来突破传统的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同期手术范畴,过渡到以血管重建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从外科手术角度扩大“泛血管医学”概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外科手术 脑心同治(非mesh词) 泛血管医学(非mesh词) 血管重建(非mesh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躯体痛苦障碍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2
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躯体症状障碍研究组 夏炎 +1 位作者 胡建 马现仓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5,共11页
躯体痛苦障碍(bodily distress disorder, BDD)是以持续存在躯体症状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对躯体症状痛苦体验深刻,但识别、诊断和治疗率偏低。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躯体症状障碍研究组组织成立共识编写专家组,通过系统回顾相关... 躯体痛苦障碍(bodily distress disorder, BDD)是以持续存在躯体症状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对躯体症状痛苦体验深刻,但识别、诊断和治疗率偏低。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躯体症状障碍研究组组织成立共识编写专家组,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已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反复讨论制定专家共识。本共识回顾躯体痛苦障碍的概念变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诊疗现状以及病程预后,就躯体痛苦障碍的治疗提出较明确的推荐意见,以期为精神科及其他专业同仁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此种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共识 躯体痛苦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临床特征 诊断 评估工具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卓伦 孙武平 熊东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2,共7页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 PSPD)是临床较常见且复杂的疾病,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个亚型,病人通常反复就诊、疗效不确定且伴高度焦虑。PSP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暂无特效药物,临床治疗多以抗...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 PSPD)是临床较常见且复杂的疾病,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个亚型,病人通常反复就诊、疗效不确定且伴高度焦虑。PSP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暂无特效药物,临床治疗多以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药物治疗为主,并联合心理疗法。本文回顾总结近年来PSPD在神经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明确PSPD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疼痛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脑心同治”观念助力脑心共病诊断与治疗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淑娟 马雅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脑心共病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历经多年探索,“脑心同治”理论越来越丰富,“脑心同治”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本文概述脑与心脏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脑心同治”理论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脑心共病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历经多年探索,“脑心同治”理论越来越丰富,“脑心同治”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本文概述脑与心脏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脑心同治”理论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临床医师树立“脑心同治”观念,共同助力脑心共病诊断与治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心血管疾病 共病现象 脑心同治(非mesh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版疾病认知问卷中文版在躯体化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0
6
作者 孙伟铭 楼青 +4 位作者 袁也丰 邹卿 董香丽 何璐 周小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引进简易版疾病认知问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并探讨其在躯体化障碍患者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对方便取样法选取的237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实施B-IPQ测评并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 目的:引进简易版疾病认知问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并探讨其在躯体化障碍患者中的效度和信度。方法:对方便取样法选取的237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实施B-IPQ测评并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内部一致性检验;同时施测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以检验效标关联效度;2周后对其中95例再测B-IPQ以检验重测信度。结果:项目分析显示各条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介于0.556~0.842;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B-IPQ具有单一维度特性;B-IPQ总分与SAS、SDS得分均呈正相关(r=0.640、0.616)。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31,重测信度为0.931。结论:B-IPQ中文版具有较好的鉴别力和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用于躯体化障碍患者疾病认知的测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疾病认知问卷 躯体化障碍患者 鉴别力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躯体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梦姣 曾慧 +1 位作者 王晓松 潘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244,255,共4页
年龄增长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下降。准确评估老年人的躯体功能状况和认知功能情况,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今后进一步探讨延缓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减退有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老化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并对... 年龄增长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下降。准确评估老年人的躯体功能状况和认知功能情况,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今后进一步探讨延缓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减退有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老化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并对认知功能下降影响躯体功能、躯体功能减退影响认知功能的机制和表现进行阐述,为探讨老年人躯体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躯体型障碍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7
8
作者 位照国 王希林 +3 位作者 孙旭坤 李涛 康岚 王雪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病人中躯体形式障碍(SD)的患病比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和ICD-10诊断标准对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进行躯体形式障碍筛查及诊断,对SD患者与躯体病患者进行SCL-90量表测查。结果:共筛查了10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病人中躯体形式障碍(SD)的患病比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和ICD-10诊断标准对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进行躯体形式障碍筛查及诊断,对SD患者与躯体病患者进行SCL-90量表测查。结果:共筛查了1012例住院病人,诊断为SD者42例(4.15%),SD病人最常见症状为慢性疼痛、胃肠道及自主神经症状;与躯体病患者比较,SD患者年龄偏小(t=2.32,P〈0.05)。住院次数偏多(t=2.21。P〈0.05),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普通躯体病患者(t=2.54—6.37,P〈0.05~0.01)。结论:综合医院中因躯体主诉而反复住院的SD病人并不少见,SD病人的心理状况差于普通躯体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SCL-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的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37
9
作者 吴文源 骆艳丽 +1 位作者 李春波 蔡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 :了解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的特征 ,明确氟西汀对抑郁及焦虑症状的作用特点。方法 :选取 62例符合ICD -10中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 ,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 ,4,6周末评定HAMD、HAMA。疗效评定以减分率及... 目的 :了解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的特征 ,明确氟西汀对抑郁及焦虑症状的作用特点。方法 :选取 62例符合ICD -10中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 ,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 ,4,6周末评定HAMD、HAMA。疗效评定以减分率及有效率为评定指标。结果 :氟西汀治疗第六周末 ,有效率为 79 0 3 % ,治疗前及治疗第 6周末的HAMD各项目分均有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1) ;氟西汀治疗六周后 ,HAMD三个因子减分率分别为 :迟滞 ( 75 8% )、焦虑 /躯体性焦虑 ( 69 4% )、体重 ( 4 5 2 % ) ;HAMA二个因子减分率分别为 :精神性焦虑 ( 70 97% )、躯体性焦虑 ( 72 5 8% )。结论 :氟西汀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症状均有缓解作用。氟西汀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动力缺乏亦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抑郁 焦虑 病例报告 氟西汀 躯体形式疼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综合医院躯体化症状的识别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汪凯 朱春燕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47-252,共6页
综合医院躯体化(somatization)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临床和公共健康问题。躯体化症状(somatization symptoms)系指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但不能用已知的生理学或医学知识解释,将其归咎于躯体疾病,从而不断寻求医学帮助,亦称为医学... 综合医院躯体化(somatization)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临床和公共健康问题。躯体化症状(somatization symptoms)系指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但不能用已知的生理学或医学知识解释,将其归咎于躯体疾病,从而不断寻求医学帮助,亦称为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M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化症状(非Me SH词) 躯体形式障碍(非Me SH词) 医院 综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分析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功能定位 被引量:9
11
作者 钟静玫 武绍远 +6 位作者 许秀锋 戴敏方 王波 赵英 丁里 马莎 郑昆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2-146,共5页
目的 :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的方法 ,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脑生化物质代谢在不同脑区域内的变化 ,以证明丘脑是否可以作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定位区域 ;以及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抑郁症和正常人之间 ,是否存在不同脑区域间的生化代谢的... 目的 :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的方法 ,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脑生化物质代谢在不同脑区域内的变化 ,以证明丘脑是否可以作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定位区域 ;以及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抑郁症和正常人之间 ,是否存在不同脑区域间的生化代谢的不同。方法 :对 6名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者 ,11名抑郁症患者 ,8名正常人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单体素定位扫描的方法 ,扫描各组对象的左右丘脑 ,在部位上对比以额叶 ,获得NAA(天门冬氨酸 ) ,Cho(胆碱 ) ,Cr(肌酸 )的波峰下面积 (Inte gral) ,取相对值NAA/Cr和Cho/Cr作为分析指标 ,进行不同组间 ,不同部位间的对比分析。结果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组NAA/Cr值在优势半球丘脑上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抑郁症组在非优势半球额叶的Cho/Cr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在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组中优势半球丘脑的Cho/Cr明显低于非优势半球丘脑 (P <0 .0 5 ) ,但这种差异的大小在三组间没有区别 (P >0 .0 5 )。结论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者的优势半球丘脑存在着神经元的受损 ,故优势半球丘脑可能成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功能定位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功能定位 磁共振波谱分析 诊断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学军 罗仁浩 +4 位作者 汤姿英 何志屏 龚梅恩 刘月婵 刘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3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B组:电针刺治疗)、帕罗西汀组(C组:帕罗西汀治疗)和研究组(A组: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1、2、4... 目的研究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3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B组:电针刺治疗)、帕罗西汀组(C组:帕罗西汀治疗)和研究组(A组: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末各评定1次简易McGill疼痛量表(SF-M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缓解疗效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PRI总分、VAS得分、PPI得分、HAMD总分和HAMA总分,从治疗第1周末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从治疗第2周末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PRI总分、VAS得分从治疗第1周末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PI得分、HAMD总分、HAMA总分从治疗第2周末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少。结论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可以显著控制疼痛,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且比帕罗西汀单独治疗起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帕罗西汀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症状与述情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邵云 苏荣坤 +2 位作者 王旭梅 何强 韩继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状况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131例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与124例对照者共同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TAS-20-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状况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131例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与124例对照者共同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TAS-20-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TAS-20-C、SCL-90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TAS-20-C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SCL-90总均分及躯体化因子得分正相关(P<0.05或0.01),而TAS-20-C总分及情感辨别不能因子得分与SCL-90中敌对因子得分正相关(P<0.01);TAS-20-C中外向型思维因子得分与SCL-90中焦虑因子得分正相关(P<0.01)。结论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且与临床症状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躯体形式障碍 述情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用完形心理治疗及奥氮平对躯体形式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杰 郎森阳 +1 位作者 王娟 杨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14-816,共3页
目的:研究单一药物、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三种治疗方式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单一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联合用药(SSRI加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以及联合用... 目的:研究单一药物、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三种治疗方式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单一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联合用药(SSRI加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以及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三种治疗方式。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查,评定三种治疗方式的减分率和有效率。结果:(1)三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分别为53.1%、61.8%和96.7%,以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组最高,联合用药组次之(82.4%)(χ2=15.5,P<0.05);(2)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AMD总分减分率均值,以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组最高(82.4%),联合用药组次之(57.9%),单一药物组最低(45.2%),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显著,Welch统计量为20.92,P<0.001;Tamhane方法多重比较,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组与氟西汀组、联合用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氟西汀组与联合用药组仅躯体化、睡眠、绝望感三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治疗方式对躯体形式障碍均有明显疗效;联合用药加完形心理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完形心理治疗 临床试验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28
15
作者 晏小华 熊建忠 +2 位作者 李生伟 周永辉 魏文秀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躯干控制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采用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 目的探讨两种躯干控制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采用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0 d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验(TCT)、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和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评价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TCT评分(P=0.000)、FAC评分(P=0.000)、BBS评分(P=0.000)和10 m MWS评分(P=0.000)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TCT评分(P=0.000)、FAC评分(P=0.002)、BBS评分(P=0.000)和10 m MWS评分(P=0.000)亦高于对照组。结论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运动障碍 悬吊训练(非mesh词) 躯干控制训练(非mesh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奥氮平对盐酸度洛西汀疗效及恶心与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钟智勇 韩洪瀛 +1 位作者 黄泽萍 张晋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6-760,共5页
【目的】了解小剂量奥氮平对盐酸度洛西汀疗效及恶心、呕吐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科就诊的诊断为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共268例,随机分为单用盐酸度洛西汀组(165例,其中抑郁症112例,... 【目的】了解小剂量奥氮平对盐酸度洛西汀疗效及恶心、呕吐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科就诊的诊断为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共268例,随机分为单用盐酸度洛西汀组(165例,其中抑郁症112例,躯体形式障碍43例)与盐酸度洛西汀联合使用小剂量奥氮平组(103例,其中抑郁症72例,躯体形式障碍31例)组,在治疗2周末和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疗效,在治疗2周末采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患者在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的差异。【结果】在治疗2周末和4周末,联合用药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用度洛西汀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2周末,小剂量奥氮平组在恶心及呕吐的副反应发生率上要低于单用盐酸度洛西汀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水平奥氮平之间在恶心呕吐副反应发生率上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奥氮平的止呕作用对所有患者均起作用。【结论】小剂量奥氮平有助于提高盐酸度洛西汀疗效并降低盐酸度洛西汀的恶心呕吐副反应发生率且不增加药物整体副反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盐酸度洛西汀 疗效 治疗副反应量表 抑郁症 躯体形式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任婉文 张颖 +2 位作者 龙森 毛洪京 陈树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287-1292,共6页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和跟踪随访研究,选择70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口服度洛西汀片)和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分别于治疗前、治...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和跟踪随访研究,选择70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口服度洛西汀片)和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4和6周末采用简易McGill疼痛量表(SF-M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并对试验组治疗6周末SF-MPQ疼痛分级指数(PRI)总分减分率≥50%者进入随访研究。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SF-MPQ、HAMD、HAMA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末现有疼痛强度PPI,第2周、4周和6周末SF-MPQ、HAMD、HAMA各项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例次较对照组高(P<0.05),但单个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共有17例患者PRI总分减分率≥50%者进入随访研究,随访3个月和6个月与治疗6周末各项评分变化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对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洛西汀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随机双盲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瞿伟 谷珊珊 +2 位作者 罗菡 唐倩影 郭俊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比较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差异。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设计。35例患者接受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OFC组),33例患者接受度洛西汀治疗。2组患者完成急性治疗期12周的治疗。治疗前后... 目的比较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差异。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设计。35例患者接受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OFC组),33例患者接受度洛西汀治疗。2组患者完成急性治疗期12周的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数字疼痛强度量表(PI-NRS)、临床疾病严重程度评定表(CGI-S)及临床总体疗效指数评分(CGI-E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观察评定时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8、12周末。结果 OFC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周末及随后各时间观察点,PI-NRS显著低于度洛西汀组(P<0.05,P<0.01)、CGI-EI在各观察时间点则均明显高于度洛西汀组(P<0.01),2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4、8、12周末HAMD-24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在急性治疗期比单用度洛西汀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氟西汀联合奥氮平 度洛西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防御方式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晓琴 全艳玲 +3 位作者 杜晓玮 江琳琳 胡艳琼 刘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防御方式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系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符合CCMD-3躯体形式障碍患者30例(研究组)、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多采用...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防御方式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系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符合CCMD-3躯体形式障碍患者30例(研究组)、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多采用投射、潜意显现、躯体化、抱怨、退缩等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养育方式中,研究组的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父亲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分值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和防御方式的相关性: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方式显著相关(P<0.05);母亲惩罚、严厉及母亲偏爱被试因子与不成熟型防御方式显著相关(P<0.05);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偏爱被试因子与成熟型防御方式显著相关(P<0.05);父亲过度保护因子与不成熟型防御方式显著相关(P<0.05)。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有特定的防御方式,与父母养育方式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型障碍 防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DSM-Ⅳ躯体形式障碍到DSM-5躯体症状障碍 被引量:25
20
作者 陈子晨 汪新建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67-1975,共9页
DSM-Ⅳ是使用最广泛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之一,但其中的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存在应用性低,标准模糊,分类重叠等问题。因此DSM-5针对这些问题将其修改为躯体症状障碍,删去医学无法解释症状的要求,增加心理标准,合并和简化亚型... DSM-Ⅳ是使用最广泛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之一,但其中的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存在应用性低,标准模糊,分类重叠等问题。因此DSM-5针对这些问题将其修改为躯体症状障碍,删去医学无法解释症状的要求,增加心理标准,合并和简化亚型,以改善该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本文分析了DSM-5躯体症状障碍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原因,并讨论了新标准在未来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 DSM-Ⅳ DSM-5 精神障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