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热像法预测焊接接头的S-N曲线和残余寿命 被引量:19
1
作者 樊俊铃 郭杏林 +1 位作者 赵延广 吴承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33,共5页
在恒定的平均应力作用下,考虑焊接接头的实际工况,利用红外热像技术建立了快速预测焊接接头疲劳参数和残余寿命的模型,实现了定量热像法对非均质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评估。通过红外热像仪监测焊接接头表面局部热点的变化,定性分析了损伤... 在恒定的平均应力作用下,考虑焊接接头的实际工况,利用红外热像技术建立了快速预测焊接接头疲劳参数和残余寿命的模型,实现了定量热像法对非均质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评估。通过红外热像仪监测焊接接头表面局部热点的变化,定性分析了损伤演化状态。结果表明:定量热像法克服了传统疲劳实验方法的局限性,可快速、准确地确定非均质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同时,通过对疲劳损伤过程中热点区域的实时监测说明其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热像法 s-N曲线 十字焊接接头 损伤累积 残余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FEM的结构元件疲劳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应波 姚卫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1-464,共4页
将结构元件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几何尺寸定义为随机场,并将随机场离散成随机变量,将抗拉强度定义为随机变量,采用Monte Carlo随机有限元法(MCSFEM),给出了元件危险点应力的随机分布。由危险点应力分布、材料的p-S-N曲线和Miner理论给... 将结构元件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几何尺寸定义为随机场,并将随机场离散成随机变量,将抗拉强度定义为随机变量,采用Monte Carlo随机有限元法(MCSFEM),给出了元件危险点应力的随机分布。由危险点应力分布、材料的p-S-N曲线和Miner理论给出了概率名义应力法,计算常幅载荷下元件的寿命分布,并利用剩余寿命模型计算元件的可靠度。给出了两个算例,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场 MONTE Carlo随机有限元法 P-s-N曲线 概率名义应力法 结构可靠性 剩余寿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3
作者 花浩 孙孪鸿 +1 位作者 赵宇 庞楚泷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3-551,共19页
铜锌锡硫硒(Cu_(2)ZnSn(S,Se)_(4),CZTSSe)具有组成元素丰富、环境友好和理论光电转换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大规模应用潜力的新型光伏材料。相比刚性衬底,柔性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质轻和可弯折的独特优势,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柔... 铜锌锡硫硒(Cu_(2)ZnSn(S,Se)_(4),CZTSSe)具有组成元素丰富、环境友好和理论光电转换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大规模应用潜力的新型光伏材料。相比刚性衬底,柔性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质轻和可弯折的独特优势,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柔性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柔性衬底、残余应力、制备方法、掺杂、界面工程等方面对柔性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柔性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锡硫硒(CZTsse) 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 残余应力 掺杂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析模态分析和输入整形的机器人末端振动实时抑制方法
4
作者 何成刚 汪晓鑫 +3 位作者 李自立 高萌 刘吉华 邓文彬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38,共12页
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连续工作过程中,由于运动状态突变及关节柔性会引起机器人末端振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解析模态分析(AMA)和输入整形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振动实时抑振方法。首先,结合机器人控制方案,建立了考虑机器人关节柔... 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连续工作过程中,由于运动状态突变及关节柔性会引起机器人末端振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解析模态分析(AMA)和输入整形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振动实时抑振方法。首先,结合机器人控制方案,建立了考虑机器人关节柔性的闭环动力学方程,并采用泰勒级数展开法推导出了机器人的线性化模态参数解析表达式,有效解析了机器人在振动状态下的模态参数;然后,依据机器人末端残余振动特性,采用级联法设计了双模态零振动微分(ZVD-ZVD)输入整形器,并提出了一种结合AMA和输入整形器的时变双模态抑振方法;最后,在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实验平台上,对AMA方法计算所得的解析模态参数与机器人实测模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行了机器人的末端残余振动抑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AMA方法对固有频率的最大计算误差仅为5.18%,对阻尼比的最大计算误差为0.0122,证明了AMA方法在时变双模态输入整形抑振方案中的有效性;利用时变双模态输入整形抑振方法,将机器人的三处末端残余振动的最大振幅分别降低至整形前的17.3933%、11.6716%和12.1311%,同时减少了非时变输入整形抑振方案的过量延时(由不准确的模态参数而导致),在整体性能上优于传统的非时变双模态输入整形抑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残余振动 解析模态分析 输入整形 时变双模态抑振方法 双模态零振动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ansion modelling of discrete grey model based on multi-factor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被引量:7
5
作者 Naiming Xie Chaoyu Zhu Jing Zh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5期833-839,共7页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a novel expansion discret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which could aggregate input information more effectively. In general, existing multi-factor grey forecasting models, such as one order and h ...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a novel expansion discret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which could aggregate input information more effectively. In general, existing multi-factor grey forecasting models, such as one order and h variables grey forecasting model (GM (1, h)), always aggregate the main system variable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 a linear form rather than a nonlinear form, while a nonlinear form could be used in more cases than the linear form. And the nonlinear form could aggregate collinear independent factors, which widely lie in many multi-factor forecasting problems.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a new approach, named as the Solow residual method, is proposed to aggregate independent factors. And a new expansion model, feedback multi-factor discret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based on the Solow residual method (abbreviated as FDGM (1, h)), is proposed accordingly. Then the feedback control equation and the parameters' solution of the FDGM (1, h) model are given. Finally, a real application is used to test the modelling accuracy of the FDGM (1, h)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DGM (1, h) model is much better than the nonhomogeneous discret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NDGM) and the GM (1, h)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variable system solow residual method dis crete grey forecasting model grey system theory (G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5个地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赵喜鸟 钱燕云 薛明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6,共4页
改革开放后引入的大量外资与我国充足劳动力的完美结合,使得我国经济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而技术进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对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地区1990... 改革开放后引入的大量外资与我国充足劳动力的完美结合,使得我国经济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而技术进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对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地区1990—2009年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分析得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5个代表性省市在经济增长贡献度方面,起初资本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高,而技术进步的波动性却很大,之后技术进步水平逐步趋于稳定,并基本维持在对经济增长贡献70%左右的水平。充分说明在这5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贡献率 索罗余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09年三大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比较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莉侠 张睿 林建永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109,共6页
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1990—2009年北京、上海及天津三大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1990—2009年三大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上海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略高于北京和天津。进一步分析发现,三大都市农业物质费... 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1990—2009年北京、上海及天津三大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1990—2009年三大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上海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略高于北京和天津。进一步分析发现,三大都市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对农业总产出的贡献呈下降趋势,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带来的负效应日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都市 索洛余值法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香蕉生产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夏勇开 张佳 过建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184-188,共5页
以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抽样调查的1995—2013年我国香蕉的产量、收获面积、物质投入、人工投入等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1995—2013年我国香蕉生产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3.5%(索洛余值法),其中收获面积的弹性系数为1.... 以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抽样调查的1995—2013年我国香蕉的产量、收获面积、物质投入、人工投入等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1995—2013年我国香蕉生产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3.5%(索洛余值法),其中收获面积的弹性系数为1.023、物质投入的弹性系数为-0.582、人工投入的弹性系数为0.517。这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2%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香蕉科技投入的有效不足和技术扩散的实际成效有限。加强科研攻关,提高科技对香蕉生产的支撑作用,推动香蕉科研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加速香蕉生产技术的有效供给和有效扩散,加快香蕉产业的组织化发展进程,建立准公共类生产技术的供给机制,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提升我国香蕉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科技进步贡献率 C-D生产函数 索洛余值法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进步对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郭莉 吴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1-515,共5页
目的研究科技进步对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方法利用索洛余值法进行测度。结果测度出1978—1988,1989—1999和2000—2008这3个阶段科技对陕西区域经济的贡献分别为27.16%,45.13%和42.24%。结论从科技角度提出促进陕西省经济社会可... 目的研究科技进步对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方法利用索洛余值法进行测度。结果测度出1978—1988,1989—1999和2000—2008这3个阶段科技对陕西区域经济的贡献分别为27.16%,45.13%和42.24%。结论从科技角度提出促进陕西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 贡献率 经济发展 索洛余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能源回弹效应测算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颖 刘庆 +1 位作者 白宝鑫 石建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61-1064,共4页
分别运用索洛余值法(C-D法)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构建能源回弹效应的测算模型,测算辽宁省1986~2014年的能源回弹效应.结果表明:辽宁省存在比较明显的回弹效应并呈上升趋势.说明不能只注意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而忽视回弹效... 分别运用索洛余值法(C-D法)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构建能源回弹效应的测算模型,测算辽宁省1986~2014年的能源回弹效应.结果表明:辽宁省存在比较明显的回弹效应并呈上升趋势.说明不能只注意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而忽视回弹效应,要将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价格改革和市场调节等手段相结合,推进辽宁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回弹效应 索洛余值法 DEA-MALMQUIsT指数法 TFP指数 技术进步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探析——基于北京、上海1978—2008年的数据 被引量:6
11
作者 綦校海 马念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8期51-55,共5页
文章首先对1978至2008年北京和上海经济增长的索洛残差进行测算,然后根据Farrell思想,用HP滤波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并对两地经济增长的源泉做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经济增长中的... 文章首先对1978至2008年北京和上海经济增长的索洛残差进行测算,然后根据Farrell思想,用HP滤波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并对两地经济增长的源泉做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11%和60.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46%,而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89%和39.41%,大大高于全国23.54%的平均水平。说明了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残差法 东部发达地区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回弹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辉 冯梦黎 甘雨婕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95,共4页
能源回弹效应系数反映因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而产生新的能源需求的大小。基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环境负荷分解模型,运用IPAT方程,把能源消费的变化量分解成由经济增长引起的能源消费增加量与由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引起的能源... 能源回弹效应系数反映因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而产生新的能源需求的大小。基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环境负荷分解模型,运用IPAT方程,把能源消费的变化量分解成由经济增长引起的能源消费增加量与由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引起的能源节约量,利用中国2001—2011年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出能源回弹效应系数。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本区间中,11个年度均属于逆反回弹效应,且能源回弹效应系数与能源消费回弹量呈同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时间序列 IPAT方程 索洛余值法 能源回弹效应 经济增长 能源使用效率 能源消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要素生产率对上海市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管驰明 李春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10期7-10,共4页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效率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索洛残差法估算出上海市1979-2011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上海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发现1992-2011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6.06%,对经济增长的...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效率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索洛残差法估算出上海市1979-2011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上海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发现1992-2011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6.06%,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0.56%;说明全要素生产率对上海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残差法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计算与分析:1952-2005年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永康 叶先宝 《华东经济管理》 2007年第4期4-7,共4页
文章利用国民统计成果,通过对1952-2005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数据的整理,并利用经济统计软件对其回归分析得出福建省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并利用索洛余值法求出1952-2005年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指数。对福建省经... 文章利用国民统计成果,通过对1952-2005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数据的整理,并利用经济统计软件对其回归分析得出福建省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并利用索洛余值法求出1952-2005年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指数。对福建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在改革开放前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很大,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要素生产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并趋于稳定。同时指出福建省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索洛余值法 经济增长 福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灰色估计方法的山东省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和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秀娟 廖先玲 赵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9年第10期15-18,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经济高速发展,在1996—2008年间,山东省GDP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2.3%。本文在索洛余值法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弹性系数进行了估计,并对山东省近年来多个期间的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经济高速发展,在1996—2008年间,山东省GDP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2.3%。本文在索洛余值法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弹性系数进行了估计,并对山东省近年来多个期间的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作为全国的经济强省之一,山东省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仍然较低,山东省必须采取措施,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经济增长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贡献率 灰色关联分析 索洛余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进步对陕西省经济发展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莉 张金锁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93-98,共6页
在回顾和分析陕西科技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科技进步贡献率概念和内涵的研究,结合1978-2008年陕西省经济、资本、劳动力等相关数据,运用索洛余值法,以1979-1988、1989-1999和2000-2008为不同阶段,对陕西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 在回顾和分析陕西科技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科技进步贡献率概念和内涵的研究,结合1978-2008年陕西省经济、资本、劳动力等相关数据,运用索洛余值法,以1979-1988、1989-1999和2000-2008为不同阶段,对陕西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度,并以此为依据,从科技角度对陕西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 贡献率 经济发展 索洛余值法 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2006年重庆市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佳 余世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1129-11131,共3页
运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增长速度测算模型,对重庆农业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的贡献度进行分析,得出重庆市1986-2006年农业技术贡献率为27.05%,并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依然是物质投入。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索洛余值法 技术进步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开采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基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华 马媛 崔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23,共4页
在对C-D生产函数进行修正的基础上,使用索罗余值法,通过运用2000~2010年间煤炭开采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测算,得到了我国"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我国煤炭开采业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弹性... 在对C-D生产函数进行修正的基础上,使用索罗余值法,通过运用2000~2010年间煤炭开采业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测算,得到了我国"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我国煤炭开采业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弹性系数分别是0.5497和0.3806,符合规模报酬递减的行业特点;"十五"期间和"十一五"期间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分别是40.01%和37.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业 科技进步贡献率 索洛余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灰色估计方法的江西省物流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诚 廖韵如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7,共6页
本文在索洛余值法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弹性系数进行估计,并测算出1996~2007江西省物流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1996~2007期间,江西省物流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值为38.35%,2004年达到其低谷11.8%,而后... 本文在索洛余值法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弹性系数进行估计,并测算出1996~2007江西省物流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1996~2007期间,江西省物流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值为38.35%,2004年达到其低谷11.8%,而后才逐渐上升,这说明江西省必须采取相应对策进一步提高其物流科技进步贡献率,从而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产业 科技进步贡献率 索洛余值法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胡华南 周泽华 陈澄洲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10,共10页
提出了一种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预应力切削、磨削加工时所形成的表面残余应力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热弹塑性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从理论上计算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讨论预应力加工条件对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从而为表面残余应力的控... 提出了一种理论分析的方法,对预应力切削、磨削加工时所形成的表面残余应力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热弹塑性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方法,从理论上计算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讨论预应力加工条件对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从而为表面残余应力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金属切削 预应力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