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omically dispersed calcium as solid strong base catalyst with high activity and stability
1
作者 Xiang-Bin Shao Zhi-Wei Xing +5 位作者 Si-Yu Liu Ke-Xin Miao Shi-Chao Qi Song-Song Peng Xiao-Qin Liu Lin-Bing Sun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619-1626,共8页
Solid strong base catalysts are highly attractive for diverse reactions owing to their advantages of neglectable corrosion,facile separation,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However,their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are imp... Solid strong base catalysts are highly attractive for diverse reactions owing to their advantages of neglectable corrosion,facile separation,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However,their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are impeded by basic components aggregation and low stability.In this work,we fabricate single calcium atoms on graphene(denoted as Ca1/G)by use of a redox strategy for the first time,producing solid strong base catalyst with high activity and stability.The precursor Ca(NO_(3))_(2)is first reduced to CaO at 400℃ by the support graphene,forming CaO/G with conventional basic sites,and the subsequent reduction at 850℃results in the generation of Ca1/G with atomically dispersed Ca.Various characterizations reveal that Ca single atoms are anchored on graphene in tetra-coordination(Ca-C_(2)-N_(2))where N is in situ doped from Ca(NO_(3))_(2).The atomically dispersed Ca,along with their anchoring on the support,endow Ca1/G with high activity and stability toward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of ethylene carbonate with methanol.The turnover frequency value reaches 128.0 h^(-1)on Ca1/G,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counterpart CaO/G and various reported solid strong bases(2.9-46.2 h^(-1)).Moreover,the activity of Ca1/G is well maintained during 5 cycles,while 60%of activity is lost for the conventional analogue CaO/G due to the leaching of 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strong base Single Ca atoms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TRANSESTERIFICATION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talization of carbonyl compounds with 2,2,4-trimethyl-1,3-pentanedio catalyzed by novel carbon based solid acid catalyst 被引量:3
2
作者 Ling Liu Yuechang Zhao Shan Gan Xuezheng Liang Jianguo Yang Mingyuan He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9-152,共4页
The synthesis of 2, 4-diisopropyl-5,5-dimethy1- 1.3-dioxane through the acetalization of isobutyraldehyde with 2, 2, 4-trimethy1-1,3-pentanediol (TMPD) catalyzed by the novel carbon based acid was first carried out.... The synthesis of 2, 4-diisopropyl-5,5-dimethy1- 1.3-dioxane through the acetalization of isobutyraldehyde with 2, 2, 4-trimethy1-1,3-pentanediol (TMPD) catalyzed by the novel carbon based acid was first carried out. High conversion (≥98%) and specific selectivity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novel carbon based acid, which kept high activity after it was reused 5 times. Moreover. the catalyst could be used to catalyze the acetalization and ketalization of different aldehydes and ketones with superior yield. The yield of several products was over 90%. The novel heterogeneous catalyst has the distinct advantages of high activity, strikingly simple workup procedure, non-pollution, and reusability,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the green process grea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PD ACETALIZATION carbon based solid strong acid isobutylaldehy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 with Heisenberg Limit Based on Solid Spin NOON State
3
作者 周雷鸣 董杨 孙方稳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64-168,共5页
The maximum entangled number state (NOON state) can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physical quantity measure- ment to the Heisenberg limit 1/N. In this work, the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solid ... The maximum entangled number state (NOON state) can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physical quantity measure- ment to the Heisenberg limit 1/N. In this work, the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 based on the individual solid spin NOON state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tunable effective coupling coefficient, we propose a generation scheme of the three-spin NOON state, i.e, the C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CHZ) state, and discussed the mea- surement resolution reduction due to decoherence. It is unnecessary to entangle spins as many as possible when decoherence exists. In practice, defect spins in diamond and alp donors with long coherence time can be applied with current techniques in the nano-scaled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measur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 with Heisenberg Limit based on solid Spin NOON St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Efficiency Generation of 0.12 mJ, 8.6 Fs Pulses at 400 nm Based on Spectral Broadening in Solid Thin Plates
4
作者 刘阳阳 赵昆 +3 位作者 何鹏 黄杭东 滕浩 魏志义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7期89-91,共3页
We demonstrate eftlcient generation of continuous spectrum centered at 40Ohm from solid thin plates. By frequency doubling of 0.8m J, 3Ors Ti:sapphire laser pulses with a BBO crystal, 0.2m J, 33fs laser pulses at 400... We demonstrate eftlcient generation of continuous spectrum centered at 40Ohm from solid thin plates. By frequency doubling of 0.8m J, 3Ors Ti:sapphire laser pulses with a BBO crystal, 0.2m J, 33fs laser pulses at 400nm are generated. Focusing the 400-nm pulses into 7 thin fused silica plates, we obtain 0.15mJ continuous spectrum covering 350-450 nm. After compressing by 3 pairs of chirped mirrors, 0. 12 m J, 8.6 fs pulses are achieved.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sub-10-fs pulses centered at 400nm are generated by solid thin plates, which shows that spectral broadening in solid-state materials works not only at 800nm but also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Efficiency Generation of 0.12 mJ 8.6 Fs Pulses at 400 nm based on Spectral Broadening in solid Thin Plat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H用量对煤气化细灰衍生活性炭理化性质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田晓东 陈智超 侯建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0,164,共11页
煤气化细灰(CGFA)是煤不完全气化的产物,其具有排放量高和难处理的特点,这导致CGFA面临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CGFA的可持续化、高值化利用,将CGFA作为碳源,通过低温碱熔耦合KOH活化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双电层型超级电容... 煤气化细灰(CGFA)是煤不完全气化的产物,其具有排放量高和难处理的特点,这导致CGFA面临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CGFA的可持续化、高值化利用,将CGFA作为碳源,通过低温碱熔耦合KOH活化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双电层型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对比了不同KOH用量下活性炭样品的理化特性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脱灰碳(RC)与KOH质量比为1∶1~1∶4的范围内,随着KOH用量的增加,活性炭样品的无序性、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和介孔占比都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些参数越高,活性炭样品的质量比电容越大;当RC与KOH质量比为1∶4时,活性炭样品比表面积为1 938.03 m^(2)/g、总孔体积为1.62 cm^(3)/g,介孔占比为82.82%,质量比电容达到了215.56 F/g(电流密度为1 A/g),倍率性能为88.66%(电流密度为1~20 A/g);组装所得的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为7.23 (W·h)/kg(对应的功率密度为300 W/kg),其在100 000圈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10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灰 煤基固体废弃物 双电层型超级电容器 活性炭 高值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固态电池的界面失效挑战与应对策略
6
作者 王钦 张艳岗 +1 位作者 梁君飞 王华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0-582,共13页
硅基材料因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固态电池中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硅基电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容易发生界面失效,破坏了界面处的离子电子传输通路、引起电池内部阻抗增加以及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最终造成电池... 硅基材料因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固态电池中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硅基电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容易发生界面失效,破坏了界面处的离子电子传输通路、引起电池内部阻抗增加以及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最终造成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的衰减,这是设计高比能和长循环硅基固态电池时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首先从硅基材料的晶体结构、临界直径和电化学烧结方面阐述了界面失效的原因,并介绍了嵌锂数量对纯硅材料电子电导率、离子扩散系数、杨氏模量性能的影响。随后总结了应对固态电池中电极和电解质界面失效问题的多种方案,包括黏结剂、缓冲层的应用、电极材料结构设计以及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的粒径匹配。此外,文章还强调了循环过程中施加相等且恒定的堆叠压力对电池性能的潜在影响。本文旨在阐明固态电池中硅基材料与电解质界面失效导致的电池容量衰减以及循环寿命下降的科学挑战,并从硅基材料设计、电极材料制备、电极材料和电解质匹配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挑战的策略,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固态电池 界面失效 应力错配 堆叠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d Edge三维造型”模块化案例教学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梅梅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第8期46-50,共5页
对于工科专业中的基础绘图课程即Solid Edge三维造型课程,采用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即模块化案例法教学,通过对课程划分模块,这模块可能包含一门课程或者多门专业课程中的一部分,对每一模块选取相应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实践练习,达到相应知识... 对于工科专业中的基础绘图课程即Solid Edge三维造型课程,采用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即模块化案例法教学,通过对课程划分模块,这模块可能包含一门课程或者多门专业课程中的一部分,对每一模块选取相应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实践练习,达到相应知识点融会贯通的效果,进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Edge 模块化 案例法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SOLID CONES
8
作者 丘京辉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08年第2期408-416,共9页
The author gives a dual characterization of solid cones in locally convex spaces. From this the author obtains some criteria for judging convex cones to be solid in various kinds of locally convex spaces. Using a gene... The author gives a dual characterization of solid cones in locally convex spaces. From this the author obtains some criteria for judging convex cones to be solid in various kinds of locally convex spaces. Using a general expression of the interior of a solid cone, the author obtains a number of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convex cones to be solid in the framework of Banach spaces. In particular, the author gives a d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id cones and generalized sharp cones. The related known results are improved and ext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x cones solid cones bases of cones angle property locally convex spa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电化基地大宗固废“三化”协同利用基础与技术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科 何淑欣 +6 位作者 何祥 初茉 周伟 袁宁 陈登红 龚鹏 张元春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2,共14页
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及89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标志着矿区大宗固废利用已被纳入全国战略发展布局。长期以来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发与利用,造成矿区浅埋煤层资源临近枯竭,煤电化基地大规模固废堆积及地表沉陷,已成为制... 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及89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标志着矿区大宗固废利用已被纳入全国战略发展布局。长期以来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发与利用,造成矿区浅埋煤层资源临近枯竭,煤电化基地大规模固废堆积及地表沉陷,已成为制约矿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大宗煤基固废协同利用与绿色充填是解放“三下一上”压煤,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实现固废无害化、资源化、规模化“三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基于产煤大省山西省、“华东能源粮仓”安徽两淮基地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煤基固废种类和产量,详细阐述了以煤矸石、粉煤灰、炉底渣、气化渣和脱硫石膏等为主要材料的煤基固废通过重金属吸附解吸和络合钝化技术实现无害化处置,列举煤基固废分类应用于低热值煤基固废发电、制备建筑材料如水泥、砖瓦等资源化利用途径,对比分析煤基固废采煤沉陷区复垦回填及井下充填规模化利用途径,突出煤基固废井下充填的优越性。基于煤电化基地深部煤炭资源,提出绿色充填开采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深部煤矸石源头减量与采选充协同技术、充填材料高效制备与深部井下输送技术及煤基固废充填材料深部多场耦合机理,探究多源煤基固废从源头、过程到终端的深部充填开采全过程的技术原理与方法,以解决矿区深部井下充填的技术难题。根据宁东基地任家庄煤矿、山西省霍尔辛赫煤矿及淮北矿区地质条件和充填目的,分别提出超前钻孔注充低位充填方案、关键层非典型特征条件下多离层梯级注浆方案和煤基固废协同利用关键技术,综合矿山固废处置与利用、深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地表沉陷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等优势,形成煤电化基地大宗固废协同利用与绿色开采模式,为煤炭开采高质量化和环境低损伤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电化基地 煤基固废 协同利用 深部开采 源头减量 采选充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间煤柱与顺槽“掘-充-留”一体化科学问题与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双明 刘浪 +7 位作者 朱梦博 蔚保宁 庄登登 屈慧升 何伟 邵成成 夏磊 周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91-3315,共25页
我国将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仍将长时间面临煤炭资源保护与煤基固废利用率低的难题。通过创新采掘方法,同时实现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规模化处置煤基固废,为煤炭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在深入调研煤炭... 我国将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仍将长时间面临煤炭资源保护与煤基固废利用率低的难题。通过创新采掘方法,同时实现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规模化处置煤基固废,为煤炭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在深入调研煤炭资源开采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掘-充-留”掘进新工法。从大断面巷道快速掘进、连续高效充填和巷道安全留设3个方面,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系统论述了“掘-充-留”工法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对大断面巷道快速掘进、掘进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等工程难题,凝练了煤岩特性与掘进机截割参数匹配机制、覆岩载荷空间传递机制与围岩变形机理、锚杆/索-顶板相互作用关系及支护机制3个科学难题,构建了以掘进区地质环境超前实时感知、落-装-运煤多工序智能协同作业、钻锚支架随掘随支围岩时效控制和大断面巷道防漏风及通风优化为核心的技术体系;②从大断面巷道承载体系及时构建及其承载性能调控两个方面凝练了连续高效充填的科学问题,包括充填体-煤层-锚杆/索协同承载机制、多元固废基充填材料水化固结机制,明晰充填体物理力学特性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充填空间安全高效搭建、充填材料工作性能调控、充填材料流动-固结感知为核心的连续高效充填关键技术体系,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突破可以为充填材料的原材料优选及配比设计、添加剂开发/选型及工作性能调控、掘进速率及充填步距优化设计、充填体固结监测等提供基础理论依据;③基于巷道安全留设及全生命周期内围岩易断裂、易片帮和易损伤等关键难题,阐述了巷道围岩应力场时空分布特征、巷道变形与损伤演化机制、巷道围岩工程质量监测与稳定性调控理论3个科学问题,形成了以巷道围岩稳定性智能预警、巷道围岩变形控制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体系。开展煤矿“掘-充-留”工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示范,实现固废规模化处置-面间煤柱高效回收-顺槽快速掘进的协同,可以推动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面间煤柱 大断面掘巷 连续充填 巷道留设 “掘-充-留”工法 稳定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磺化碳基固体酸的纤维素水解糖化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陆佳 苏小红 +1 位作者 刘泽 刘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3-672,共10页
对磺化碳基固体酸制备原料及制备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分析磺化碳基固体酸物理化学结构与其催化纤维素水解的构效关系,讨论碳基固体酸失活原因及分离回收方法。针对磺化碳基固体酸与纤维素间的传质限制,总结归纳先“降结晶、再水解”的纤... 对磺化碳基固体酸制备原料及制备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分析磺化碳基固体酸物理化学结构与其催化纤维素水解的构效关系,讨论碳基固体酸失活原因及分离回收方法。针对磺化碳基固体酸与纤维素间的传质限制,总结归纳先“降结晶、再水解”的纤维素高效水解策略。最后对磺化碳基固体酸的未来研究重点和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促进磺化碳基固体酸在木质纤维素糖平台构建中的创新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水解 碳基固体酸 纤维素 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改性煤基固废胶结充填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强强 汪浩东 +3 位作者 阴琪翔 赵明翔 姚越 闫宝峰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7,174,共8页
基于煤矸石、粉煤灰等煤基固废再生资源利用和胶结充填材料性能优化问题,研究了玻璃纤维掺量、长度和养护龄期对煤基固废胶结材料输送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玻璃纤维增强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改性煤基固废胶结材料坍... 基于煤矸石、粉煤灰等煤基固废再生资源利用和胶结充填材料性能优化问题,研究了玻璃纤维掺量、长度和养护龄期对煤基固废胶结材料输送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玻璃纤维增强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改性煤基固废胶结材料坍落度随纤维长度和掺量的增大而减小,但均大于200 mm,满足输送性能要求;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随纤维长度的增大呈先增高后降低,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高的变化规律;当玻璃纤维长度为6 mm、掺量为0.3%时,质量分数为79%的煤基固废胶结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玻璃纤维改性煤基固废胶结材料水化反应后,生成的针状和团状产物填充了材料细小裂隙且附着于纤维表面,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玻璃纤维 胶结材料 充填材料 输送性能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废基载体材料固定化菌剂的制备及其对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比较
13
作者 王英刚 褚美函 +3 位作者 贾春云 刘泽浩 白旭琴 金赵明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480-488,共9页
为了更加高效绿色地修复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将3种PAHs高效降解菌毛霉、黑曲霉和分枝杆菌复配后,选择不同的固废基材料作为载体制备固定化菌剂,考察了不同固定化菌剂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在... 为了更加高效绿色地修复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将3种PAHs高效降解菌毛霉、黑曲霉和分枝杆菌复配后,选择不同的固废基材料作为载体制备固定化菌剂,考察了不同固定化菌剂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在马弗炉700℃无氧煅烧2 h制得的生物炭作为载体的固定化菌剂,对土壤中镉和多环芳烃的修复解效果最好;当投加的固定化菌剂的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污染土壤中phe(菲)的降解效率高达86.78%以上,pyr(芘)的降解率高达60.77%;污染土壤中Cd的钝化率达到2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基材料 固定化菌剂 重金属 多环芳烃 土壤复合污染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宗煤基固废膏体充填材料少水化配比优化研究
14
作者 陈登红 秦海月 +1 位作者 李超 陈冉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5,共10页
为解决西部采煤区固废多、处理难的问题,以宁东矿区的脱硫石膏、粉煤灰、水泥为主要原料,对原料的微观形态及少水配比的煤基固废膏体充填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以初期流动性、脱模后7 d和28 d的抗压强度为指标进行充填材料配比优化。设计... 为解决西部采煤区固废多、处理难的问题,以宁东矿区的脱硫石膏、粉煤灰、水泥为主要原料,对原料的微观形态及少水配比的煤基固废膏体充填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以初期流动性、脱模后7 d和28 d的抗压强度为指标进行充填材料配比优化。设计了3因素3水平17组配比方案,建立响应面回归模型,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少水充填材料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与水泥质量比是影响少水充填材料强度的重要因素,料浆质量分数是影响少水充填材料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少水配比的煤基固废膏体充填材料的最优配合比:脱硫石膏质量分数53%,粉煤灰与水泥质量比2∶1,料浆质量分数74%。波速与强度的响应关系表明,可以利用充填体的波速来预测其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少水充填 膏体充填材料 响应面法 水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固废制备胶凝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常瑞祺 张建波 +4 位作者 李会泉 曲江山 李少鹏 李占兵 武文粉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6-330,共15页
煤矸石、粉煤灰、气化渣作为煤炭开采—化工转化—燃煤发电等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超过15亿t,综合利用率约60%,主要以低端建工建材消纳为主,市场趋于饱和。随着环保政策趋近,煤基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开发迫在眉睫。基于煤... 煤矸石、粉煤灰、气化渣作为煤炭开采—化工转化—燃煤发电等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超过15亿t,综合利用率约60%,主要以低端建工建材消纳为主,市场趋于饱和。随着环保政策趋近,煤基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新途径开发迫在眉睫。基于煤基固废具有铝硅酸盐成分、潜在的火山灰活性和特殊的微观结构等胶凝特性,低成本高性能的低碳胶凝材料成为其规模化高值利用的新途径。综述煤基固废胶凝材料的活性激发技术及应用领域。活性激发方面,阐述了物理激发、碱激发和酸激发等活化方式对胶凝材料矿相变化的影响规律和产品性能调控,总结了现有技术的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用领域方面,分析了煤基固废胶凝材料在建筑材料、道路修复、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应用效果。基于上述现状,对煤基固废胶凝材料激发机理研究、组分配比优化、材料环保性能、工程应用推广等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研究对煤基固废制备胶凝材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煤基固废规模化利用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胶凝材料 活性激发 建筑材料 道路修复 环境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燃烧过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端毓 田维平 +2 位作者 董新刚 黄礼铿 张璞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2,共9页
为解决硼基贫氧燃料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硼颗粒超声速点火燃烧难题,设计制造了在超声速燃气射流掺混区域开设观察窗的点火燃烧过程试验样机,开展了含硼贫氧固体燃料的超声速点火试验。试验模拟了26 km,Ma5.9的飞行工况并通... 为解决硼基贫氧燃料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硼颗粒超声速点火燃烧难题,设计制造了在超声速燃气射流掺混区域开设观察窗的点火燃烧过程试验样机,开展了含硼贫氧固体燃料的超声速点火试验。试验模拟了26 km,Ma5.9的飞行工况并通过高速摄像获得了点火燃烧过程的火焰形态。试验结果表明:掺混增强装置可以显著改善补燃室内存在的分层流动和一次燃气气固两相分离的现象,为硼颗粒提供良好的点火条件从而提升其附近硼颗粒的点火燃烧性能。通过合理设计掺混增强装置位置,将硼颗粒在一次燃气喷注口附近的高温点火区点燃比在补燃室中段点燃具有更高的燃烧效率,本文设计的燃烧组织结构在试验中实现了硼贫氧固体燃料0.812的燃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 含硼贫氧燃料 掺混增强装置 燃烧性能 补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钙镁煤基固废CO_(2)矿化封存及其产物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影 涂亚楠 +3 位作者 王卫东 李振 齐永心 张佳峰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1-315,共15页
随着化石碳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CO_(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同时,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含钙镁煤基固废。如何实现CO_(2)高效捕集与封存是当下面临的极... 随着化石碳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CO_(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同时,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含钙镁煤基固废。如何实现CO_(2)高效捕集与封存是当下面临的极具挑战性课题,粉煤灰、煤气化灰渣等大宗重污染工业固废的大规模综合利用仍亟待突破。在“双碳”目标下,利用煤基固废矿化封存CO_(2)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效应对全球变暖的策略,利用含钙镁煤基固废进行矿物碳酸化对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以及固废的资源化处置都具有很大前景。然而,它的工业应用瓶颈依旧无法突破。综述了以典型煤基固废粉煤灰(FA)、脱硫石膏(FGDG)以及煤气化灰渣(CGS)为原料的CO_(2)矿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旨在探讨其技术局限性的原因。首先,简要阐述了煤基固废CO_(2)矿化的途径,揭示了煤基固废CO_(2)矿化反应过程和原理。其次,重点讨论了典型煤基固废的矿化潜力和工艺,明晰CO_(2)矿化过程中工艺参数对产物性能的调控机理。最后,总结了煤基固废CO_(2)矿化产物的性能并且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阐明矿化工艺的可行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将对煤基固废CO_(2)矿化的工艺技术提供优化建议,以期推动煤炭工业的低碳转型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CO_(2)矿化 粉煤灰 脱硫石膏 煤气化渣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用固废基胶凝材料配合比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光宇 赵全胜 +1 位作者 刘卓晓 贾义鹏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为探究采用固体废弃物全部代替水泥用作公路基层胶凝材料的可能性,对不同配合比三掺料(矿渣粉(SP)、粉煤灰(FA)、脱硫石膏(FGD))与四掺料(SP,FA,FGD和钢渣粉(SS))胶砂试件进行了28 d抗压强度(R_(28))试验,分析胶凝材料水化反应机理,构建... 为探究采用固体废弃物全部代替水泥用作公路基层胶凝材料的可能性,对不同配合比三掺料(矿渣粉(SP)、粉煤灰(FA)、脱硫石膏(FGD))与四掺料(SP,FA,FGD和钢渣粉(SS))胶砂试件进行了28 d抗压强度(R_(28))试验,分析胶凝材料水化反应机理,构建R_(28)预测模型并求解最佳配合比,根据最佳配合比制作胶砂试件与净浆试件并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三掺料体系中单因素显著性排序为FA>SP,FA与SP存在交互作用,最佳配合比为w(SP)∶w(FA)∶w(FGD)=35∶55∶10;四掺料体系中单因素显著性排序为SP>SS>FA,交互作用显著性排序为(SP+FA)>(FA+SS)>(SP+SS),最佳配合比为w(SP)∶w(FA)∶w(SS)∶w(FGD)=43.8∶24.1∶22.5∶9.6。根据最佳配合比制作的三掺料胶砂试件R_(28)不满足规范要求,四掺料试件所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并优于P·S·A 32.5级水泥,四掺料胶凝材料可替代水泥用于公路基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固废基胶凝材料 机理分析 多元二次回归 最佳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BBD的多源煤基固废胶结体配比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新元 杨科 +3 位作者 何祥 魏祯 于祥 张继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5,共7页
本工作采用响应面法(RSM)Box-Behnken Design(BBD)模式对脱硫石膏、气化细渣和炉底渣等多源煤基固废进行配比优选,并研究了最优配比胶结体的力学性能、孔隙结构、热稳定性、微观结构等特性。结果表明:(1)气化细渣掺量对胶结体的1 d强度... 本工作采用响应面法(RSM)Box-Behnken Design(BBD)模式对脱硫石膏、气化细渣和炉底渣等多源煤基固废进行配比优选,并研究了最优配比胶结体的力学性能、孔隙结构、热稳定性、微观结构等特性。结果表明:(1)气化细渣掺量对胶结体的1 d强度影响最大,脱硫石膏掺量对胶结体3 d和7 d强度影响最大,两种固废的交互作用对胶结体早期强度影响最显著,表现为负效应;在粉煤灰与矸石质量比为0.4∶1和质量浓度为80%的条件下,获得脱硫石膏、气化细渣和炉底渣的最优质量比为0.2∶0.1∶0.1,并分析了最优配比胶结体的压缩变形和破坏特征。(2)研究了胶结体的微观特性:胶结体内存在密集细颈型封闭孔隙,孔直径范围在5~3.7×10^(5) nm,微孔较少,以中、大孔为主;胶结体在55~65℃和90~120℃区间出现游离水和结晶水的吸热脱水反应,在600~700℃区间出现结构水、羟基水的脱除和水化产物的分解,在800℃累计失重约8%。(3)煤基固废胶结体的水化反应以水泥为主,固废之间未发生化学反应,水化产物为少量短杆状钙矾石相和薄层绒状C-S-H凝胶;钙矾石中少量Al^(3+)被Si^(4+)取代,少量SO_(4)^(2-)被CO_(3)^(2-)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胶结充填体 响应面法 配比优化 微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散固体碱高效催化制备无甘油生物柴油
20
作者 郑婧迪 陶爽 +2 位作者 周瑞 王春辉 汤颖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4,共7页
为实现无甘油生物柴油的高效制备,以共沉淀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为载体,K_(2)CO_(3)溶液为浸渍液,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高分散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考察水滑石制备过程中金属盐种类以及物质的量比对其催化三组分(菜籽油、乙酸甲酯和甲醇)... 为实现无甘油生物柴油的高效制备,以共沉淀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为载体,K_(2)CO_(3)溶液为浸渍液,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高分散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考察水滑石制备过程中金属盐种类以及物质的量比对其催化三组分(菜籽油、乙酸甲酯和甲醇)制备无甘油生物柴油性能的影响,并利用FTIR、XRD、TG、CO_(2)-TPD、BET、SEM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MgCl_(2)和AlCl3为金属盐、镁铝物质的量比3∶1、K_(2)CO_(3)浓度2.0mol/L、焙烧温度500℃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固体碱为催化剂,在油酯醇物质的量比1∶1∶10、催化剂用量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5min条件下,生物柴油的产率可达98%,产品性能指标均符合欧盟标准。催化剂表征发现以氯盐为金属盐制备的水滑石比表面积大,孔道结构丰富,暴露的碱性中心位点数目多。综上,金属盐种类对水滑石结构会造成影响,以MgCl_(2)和AlCl_(3)为金属盐制备的高分散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可高效催化油脂酯交换反应制备无甘油生物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水滑石 共沉淀法 固体碱 无甘油 酯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