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 Analyses
1
作者 CHAI A-li WANG Yi-kai +3 位作者 ZHU Fa-di SHI Yan-xia XIE Xue-wen LI Bao-ju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64-3771,共8页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is time-consuming due to cultivation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bserved.The present investig...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is time-consuming due to cultivation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ro-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bserved.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imed to create a simple but sophisticated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lant-pathogenic fungi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In this study,FTI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ATR)spectroscopy wa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metric analysis for identification of important pathogenic fungi of horticultural plants.Mixtures of mycelia and spores from 27fungal strains belonging to nine different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from liquid PD or solid PDA media cultures and subjected to FTIR-ATR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The FTIR-ATR spectra ranging from 4 000to 400cm-1 were obtained.To classify the FTIRATR spectra,cluster analysis was compared with canonical vitiate analysis(CVA)in the spectral regions of3 050~2 800and 1 800~900cm-1.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accuracies achieved 97.53%and99.18%for the cluster analysis and CVA analysis,respectively,demonstrating the high potential of this technique for fungal strain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plant-pathogenic fungi IDENTIFICATION Cluster analysis Canonical vitiat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醛苯甲酰腙类化合物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
2
作者 沙赟颖 刘竺云 +3 位作者 刘明源 周琳 钮晓淑 杨珊珊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5-69,74,共6页
以取代苯甲酰肼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7种苯甲醛苯甲酰腙类化合物,并采用1H NMR和13C NMR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以醚菌酯为阳性对照,测定所有化合物对西瓜枯萎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ium f. sp. Niveum)、番茄早疫病原菌(Alternaria sola... 以取代苯甲酰肼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7种苯甲醛苯甲酰腙类化合物,并采用1H NMR和13C NMR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以醚菌酯为阳性对照,测定所有化合物对西瓜枯萎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ium f. sp. Niveum)、番茄早疫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烟草赤星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玉米弯孢病原菌(Curvularia lunata)、苹果炭疽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南瓜枯萎病原菌(Fusarium bulbigenum)、苹果腐烂病原菌(Valsa mali)、水稻稻瘟病原菌(Pyricularia oryza)、苹果轮纹病原菌(Physalospora piricola)9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7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A11的活性最高,对除西瓜枯萎病原菌外的8种供试真菌的抑制率高于醚菌酯,其EC50均小于醚菌酯。对活性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引入-F和-Me活性基团,相应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醛苯甲酰腙类化合物 合成 植物病原真菌 抗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UNGuild的山药腐烂块茎真菌群落研究及潜在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
3
作者 展莉平 任雪洋 +5 位作者 张笑一 王瑞飞 孔盈利 王强 李明军 杨清香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7-359,共13页
为探讨山药腐烂块茎的真菌群落特征及主要病原真菌,该研究采用ITS扩增子测序技术和FUNGuild分析阐明了其真菌群落组成、网络特征及生态功能类群,并对潜在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山药腐烂块茎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 为探讨山药腐烂块茎的真菌群落特征及主要病原真菌,该研究采用ITS扩增子测序技术和FUNGuild分析阐明了其真菌群落组成、网络特征及生态功能类群,并对潜在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山药腐烂块茎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优势属包括青霉属(Penicill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镰刀菌属(Fusarium)、篮状菌属(Talaromyces)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属(Clonostachys)等。真菌生态网络呈现明显的模块化结构和高比例的正相关边数(99.33%),真菌间趋向于极强的正向合作。(2)FUNGuild分析显示,10个真菌生态功能类群与山药块茎腐烂高度相关。其中,粪腐生-未命名腐生-木腐菌和内生-植物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分别为33.74%和23.64%,其代表性属分别为青霉和炭疽属。此外,与植物病原和木腐菌同时相关的生态功能类群共有3个,总相对丰度为13.67%,代表性属为镰刀菌属。进一步Trait分析表明,青霉、镰刀菌等7个属真菌可能与山药块茎腐烂密切相关。(3)共分离鉴定真菌22株,隶属于6个属,包括镰刀菌属(9株)、青霉属(5株)和曲霉属(Aspergillus,4株)等。该研究结果为阐明山药块茎腐烂的发病机理、定向使用农药及筛选生防菌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扩增子测序 真菌群落 FUNGuild 生态功能类群 植物病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檵木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4
作者 施慧露 莫燕华 +1 位作者 骆海玉 马姜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研究檵木不同部位萃取物抑菌谱,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檵木资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檵木枝、叶萃取物(乙酸乙酯层)对所有测定的植物病原真菌及动物病原细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效果。处理浓度为5 g/L,枝乙酸乙酯萃取物明显抑制多种植物... 本文研究檵木不同部位萃取物抑菌谱,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檵木资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檵木枝、叶萃取物(乙酸乙酯层)对所有测定的植物病原真菌及动物病原细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效果。处理浓度为5 g/L,枝乙酸乙酯萃取物明显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除对茶轮斑病菌(25.58%)及贡柑链格孢菌(48.30%)抑制率较低外,对其他供试真菌的抑菌率均在50%以上,EC_(50)值在0.2978~3.7688 g/L。其中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甘蓝黑斑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较高,其EC_(50)值分别为1.3612、0.7564和0.2978 g/L,均小于2 g/L,并且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更高,EC_(50)值小于0.5 g/L。叶乙酸乙酯萃取物除对茶轮斑病菌的抑制率为26.77%外,对其他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50%,EC_(50)值介于1.0360~3.8076 g/L。相似地,其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甘蓝黑斑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也较高,EC_(50)值分别为1.8126、1.3767和1.0360 g/L,均小于2 g/L。檵木枝、叶萃取物(乙酸乙酯层)对供试的动物病原细菌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0.15625~2.50000和0.15625~1.25000 g/L。枝乙酸乙酯萃取物对5种供试动物病原细菌的MIC值均小于1 g/L,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叶乙酸乙酯萃取物除对大肠杆菌MIC值为1.25 g/L外,对其他供试动物病原细菌的MIC值均小于1 g/L,并且对蜡样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乙型副伤寒杆菌、溶壁微球菌和巨大芽孢杆菌5种病原细菌的抑制活性均高于枝乙酸乙酯萃取物。研究结果表明,檵木具有广谱抑菌活性,该结果为檵木在农用和医用抑菌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檵木 乙酸乙酯萃取物 植物病原真菌 动物病原细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的酸碱特性
5
作者 钱晨 许玲 朱品宽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共5页
pH是影响植物病原真菌能否成功入侵宿主的重要致病因子。本文探讨了植物病原真菌响应pH的主要信号通路及真菌通过主动调节环境pH影响致病性的机理,总结了果实病害中主要的产碱真菌和产酸真菌,以及它们分泌的碱性和酸性物质对致病性的影... pH是影响植物病原真菌能否成功入侵宿主的重要致病因子。本文探讨了植物病原真菌响应pH的主要信号通路及真菌通过主动调节环境pH影响致病性的机理,总结了果实病害中主要的产碱真菌和产酸真菌,以及它们分泌的碱性和酸性物质对致病性的影响,以期为研究新的植物真菌病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资料。与此同时,植物病原真菌的酸碱特性也是生物稳态与调节机制的典型案例,可以为理解生命科学的核心知识提供生动的教学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PH 产碱真菌 产酸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采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精油防控
6
作者 万春秀 张楚萱 +3 位作者 谢子涵 康晨睿 陶能国 谭小丽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5-284,共10页
为降低蓝莓采后遭受病原菌侵染引起严重腐烂而带来的损失,本研究分离鉴定引起蓝莓果实腐烂的致病菌并开发绿色安全的病害防治措施。通过组织分离法从自然发病的蓝莓果实上获得4种致病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表明4种病原菌分别为皮落青霉(Pe... 为降低蓝莓采后遭受病原菌侵染引起严重腐烂而带来的损失,本研究分离鉴定引起蓝莓果实腐烂的致病菌并开发绿色安全的病害防治措施。通过组织分离法从自然发病的蓝莓果实上获得4种致病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表明4种病原菌分别为皮落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致病力排序为皮落青霉>塔宾曲霉>链格孢菌>串珠镰刀菌。考虑到串珠镰刀菌的致病性较弱,后续仅对其他3种致病菌进行生长发育条件分析。结果表明,3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28℃之间,生长曲线的对数生长期均在66 h之内,孢子均在12 h之内萌发。进一步探究了25种天然植物精油对致病菌的体外作用效果,发现多数精油对皮落青霉和塔宾曲霉的生长均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其中2μL/mL的茉莉精油、丁香罗勒精油、山苍子精油和红景天精油体外能完全抑制4种菌的生长,2μL/mL的续断精油可抑制皮落青霉、塔宾曲霉和链格孢菌的生长,对串珠镰刀菌的抑菌率为97%。活体实验表明,山苍子精油和茉莉精油熏蒸能显著降低接种皮落青霉的蓝莓果实病害发生,山苍子精油作用效果优于茉莉精油,有望作为控制蓝莓贮藏病害的绿色替代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采后病害 致病菌 植物精油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甲基化调控植物病原真菌毒力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岩 曹建承 +1 位作者 陈祎 夏石头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68-74,共7页
组蛋白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其通过精细调节染色质的构象而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植物病原真菌通过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动态调控毒力因子表达和侵染结构分化,在致病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同时,多组学技术揭示了表观遗传-代谢... 组蛋白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其通过精细调节染色质的构象而调控基因表达。研究表明,植物病原真菌通过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动态调控毒力因子表达和侵染结构分化,在致病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同时,多组学技术揭示了表观遗传-代谢耦合网络,基于甲基化酶靶向的新型防控策略也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该文系统综述了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对植物病原真菌毒力的调控机制,重点解析了H3K4me3、H3K27me3、H3K9me3等关键修饰位点的生物学功能,深入探讨了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对毒力因子表达的调控机制,并展望未来研究需整合单细胞表观组学与基因编辑技术,以阐明“组蛋白密码”的动态解密规律,为开发绿色靶向杀菌剂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甲基化 植物病原真菌 表观遗传调控 毒力因子 病害防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蒜兰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傅佳蕊 刘世林 +3 位作者 牛泽岳 郑丽鋆 徐会有 倪林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研究独蒜兰假鳞茎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独蒜兰假鳞茎乙醇提取物对1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以西瓜尖孢镰刀菌作为供试菌,进一步研究该提取物对... 【目的】研究独蒜兰假鳞茎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独蒜兰假鳞茎乙醇提取物对1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以西瓜尖孢镰刀菌作为供试菌,进一步研究该提取物对病原真菌的菌丝干重、细胞膜、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影响。【结果】独蒜兰假鳞茎提取物对辣椒疫霉病菌、西瓜尖孢镰刀菌、番茄灰霉病菌和非洲隐地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其EC_(50)值分别为0.849、0.782、0.813和1.161 mg·mL^(-1);经独蒜兰提取物处理后的西瓜尖孢镰刀菌菌丝干重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细胞膜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菌丝体细胞内CAT、POD和SOD 3种保护酶活性增加。【结论】独蒜兰假鳞茎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抑菌作用可能与其干扰菌丝生长、使菌丝细胞膜正常功能受损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蒜兰 提取物 植物病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子刺梨内生真菌拮抗活性菌株筛选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罗福新 阚欢 +3 位作者 李永和 赵平 刘云 罗旭璐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2,共9页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无子刺梨枝条和叶片中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内生真菌,以2种木腐菌和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采用五点对峙法筛选对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并探讨活性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菌株RSZF 36、RSZF 39和RSYF 34...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无子刺梨枝条和叶片中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内生真菌,以2种木腐菌和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采用五点对峙法筛选对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并探讨活性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显示,菌株RSZF 36、RSZF 39和RSYF 34对2种木腐菌的抑制率均达80%以上,菌株RSZF 34和RSZF 36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75%,菌株RSZF 36对6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高于75%,呈现强抑制能力。84株内生真菌中有12株对6种病原菌抑制率均在70%以上,属于活性菌株,其中9株来自枝条,3株来自叶片。对12株活性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归属为1门2纲3目3科4属,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为优势菌属,占活性菌株的41.67%。综上,无子刺梨内生真菌中广泛分布着抑菌活性菌株,且不同内生菌株对不同病原菌的拮抗能力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或专一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无子刺梨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子刺梨 内生真菌 拮抗活性 筛选 鉴定 植物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精油成分分析及其对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承钊 刘玉杰 +5 位作者 王伟峰 孟宪华 曹永红 苏群 王君 杨军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62-66,共5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花椒精油对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 采用索氏提取法制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花椒精油对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和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探究花椒精油的物质组成。结果表明,花椒精油对禾谷镰孢菌、尖镰刀菌、盘长孢状刺盘孢和茄链格孢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半数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1.552、2.243、6.064、7.078 mg/mL。GC-MS分析显示,花椒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包括乙酸芳樟酯、芳樟醇、D-柠檬烯和桉叶油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精油 成分分析 植物病原真菌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叶青藤内生真菌Phlebiopsis crassa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11
作者 赵冕 唐蓉蓉 +4 位作者 冯子迈 刘玉衡 王意浓 蔡乐 贾庆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15-1921,共7页
本文对分离自圆叶青藤(Illigera orbiculata C.Y.Wu)的一株内生真菌Phlebiopsis crassa MYYJ-5-1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其土豆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enzophenone(1)、p-hydroxybenzoic acid(2)、p-hydroxybe... 本文对分离自圆叶青藤(Illigera orbiculata C.Y.Wu)的一株内生真菌Phlebiopsis crassa MYYJ-5-1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从其土豆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enzophenone(1)、p-hydroxybenzoic acid(2)、p-hydroxybenzaldehyde(3)、indole-3-carboxaldehyde(4)、indole-3-carboxylic acid(5)、thymidine(6)、uracil(7)、thymine(8)、mono-methyl succinate(9)。同时采用二倍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植物病原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3对黄瓜萎蔫球菌具有中等抑制活性,MIC值均为32μg·mL^(-1);化合物5对人参链格孢菌具有中等抑制活性,MIC值为32μg·mL^(-1);化合物6对黑曲霉菌具有显著抑制活性,活性等同于阳性对照制霉素,MIC值均为16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青藤 Phlebiopsis crassa 次生代谢产物 抗植物病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调控在植物病原真菌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子越 陶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80,共12页
经过长期进化,植物病原真菌发展出多种复杂而精妙的侵染宿主策略。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病原菌致病基因的精准表达与调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调控是指通过化学修饰改变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DN... 经过长期进化,植物病原真菌发展出多种复杂而精妙的侵染宿主策略。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病原菌致病基因的精准表达与调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调控是指通过化学修饰改变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以及染色质重塑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在植物病原真菌基因的转录重编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其发育、环境应激反应、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致病性等方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表观遗传调控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等在植物病原真菌发育和致病性中的作用,并对当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的病害防治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重塑 DNA/RNA甲基化 真菌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肌球蛋白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靖培 贾芳莹 +1 位作者 周明国 张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646,共10页
肌球蛋白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功能性蛋白,在生物体细胞内的各项生命活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来源于植物病原真菌的肌球蛋白对真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性也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这些特性,越来越多研究者把目光投入到了以... 肌球蛋白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功能性蛋白,在生物体细胞内的各项生命活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来源于植物病原真菌的肌球蛋白对真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性也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这些特性,越来越多研究者把目光投入到了以肌球蛋白为靶标的农药创制研究当中。基于植物病原真菌来源的肌球蛋白进行抑制剂设计,从而开发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将是防控植物病害、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植物病原真菌来源肌球蛋白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植物病原真菌肌球蛋白的结构特征和生化功能,以及近年来已报道的肌球蛋白抑制剂类杀菌剂,可为植物病原真菌肌球蛋白靶标导向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新农药活性分子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肌球蛋白 抑制剂 杀菌剂 氰烯菌酯 真核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植物病原真菌除草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谢文 李力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杂草对农业生产危害巨大,长期使用化学除草剂带来诸多问题,促使新型环保高效除草剂的开发需求迫切。植物病原真菌源除草剂是利用活体真菌或其代谢产物开发的生物除草剂,具有资源丰富、低毒性、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成为新型除草剂开发的重... 杂草对农业生产危害巨大,长期使用化学除草剂带来诸多问题,促使新型环保高效除草剂的开发需求迫切。植物病原真菌源除草剂是利用活体真菌或其代谢产物开发的生物除草剂,具有资源丰富、低毒性、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成为新型除草剂开发的重要资源。文章总结了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病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种类,综述了利用植物病原真菌除草机理及应用现状,并对未来植物病原真菌源除草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红树林来源放线菌的抗菌活性物质
15
作者 张骏梁 史蔷 +2 位作者 吴昊 张萌 徐颖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6,共9页
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资源丰富,是新型天然产物以及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获得具有新颖结构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以活性为导向对红树林来源菌株进行筛选,对表现出抗细菌、生物膜和真菌活性的GP3T5(Streptomyces sp.)菌株的次... 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资源丰富,是新型天然产物以及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获得具有新颖结构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以活性为导向对红树林来源菌株进行筛选,对表现出抗细菌、生物膜和真菌活性的GP3T5(Streptomyces sp.)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通过萃取、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从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出3种化合物,分别记为化合物1、2和3.利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紫外光谱等技术,鉴定化合物1、2和3依次为pyrisulfoxin A、collismycin A和echinomycin A.对化合物1、2和3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和抗生物膜活性.其中,化合物3的抗菌活性最好,对食源性病原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对单增李斯特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0.06μg/mL.化合物1、2和3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生物膜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32、16和1μg/mL.化合物2和3具有良好的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化合物2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10μg/mL,化合物3的IC50≤1μg/mL.以上红树林来源菌株GP3T5的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挖掘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红树林放线菌 链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 抗生物膜 抗食源性细菌 抗植物致病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国坤 陈启建 +2 位作者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5-299,共5页
以链格孢菌、芭蕉炭疽菌、尖孢镰刀菌、灰葡萄孢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对采自福建省福州地区1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0.0lg·mL-1下,有8种植物对至少1种病原真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达60%以上,大飞扬、... 以链格孢菌、芭蕉炭疽菌、尖孢镰刀菌、灰葡萄孢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对采自福建省福州地区1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0.0lg·mL-1下,有8种植物对至少1种病原真菌孢子的萌发抑制率达60%以上,大飞扬、杨梅、桃金娘3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这3种植物用极性从小至大的溶剂依次提取,提取物抑菌活性表明,活性物质多只分布在其中1至3种极性溶剂层中,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抑菌能力与抑菌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大飞扬的丙酮提取物对芭蕉炭疽菌孢子可能具有毒害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使芭蕉炭疽菌和链格孢菌的孢子芽管生长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植物病原真菌 抑制作用 芭蕉炭疽菌孢子 毒害作用 大飞扬 杨梅 桃金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4
17
作者 罗巧玉 王晓娟 +5 位作者 李媛媛 林双双 孙莉 王强 王茜 金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5997-6005,共9页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有益微生物,能与大约80%的陆生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被植物病理学界认定为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研究表明,AM真菌能够拮抗由真...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有益微生物,能与大约80%的陆生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由土传病原物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被植物病理学界认定为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研究表明,AM真菌能够拮抗由真菌、线虫、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土传性植物病害,诱导宿主植物增强对病虫害的耐/抗病性。当前,利用AM真菌开展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已经引起生态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围绕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从AM真菌改变植物根系形态结构、调节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改善植物根际微环境、与病原微生物直接竞争入侵位点和营养分配、诱导植株体内抗病防御体系的形成等角度,探究AM真菌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利用AM真菌开展植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宿主植物 病原体 抗病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新疆植物的抗真菌活性(英文) 被引量:16
18
作者 宋素琴 周立刚 +3 位作者 李端 唐巅 李健强 姜微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对采自新疆的黄花蒿 (Artemisiaannua)、北艾 (Artemisiavulgaris)、梭梭 (Haloxylonammodendron)、盐爪爪 (Kalidiumfoliatum)和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进行了研究 ,植物病原真菌包括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 对采自新疆的黄花蒿 (Artemisiaannua)、北艾 (Artemisiavulgaris)、梭梭 (Haloxylonammodendron)、盐爪爪 (Kalidiumfoliatum)和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进行了研究 ,植物病原真菌包括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cinerea)、棉花枯萎病菌 (Fusariumoxysporumf .sp .vasinfectum)、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烟草黑胫病菌 (Phytophthoraparasiticavar .nicotianae)和瓜果腐霉 (Pythiumaphani dermatum) ,其中黄花蒿对真菌菌丝生长、多枝柽柳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表现出强的抑制活性。本研究为植物病害防治和新疆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植物 抗真菌活性 提取物 病原真菌 黄花蒿 烟草黑胫病菌 北艾 梭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植物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吴建挺 张悦丽 +3 位作者 张博 赵连仲 李长松 齐军山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8-202,共5页
为筛选有效的植物杀菌成分,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香茅油、薰衣草油、菊花油、月桂油、柠檬油、广藿香油、肉桂油、天竺葵油、迷迭香油、茶树油、薄荷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发现在2 g/L的浓度下,上述11种精油对6种供试病菌均... 为筛选有效的植物杀菌成分,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香茅油、薰衣草油、菊花油、月桂油、柠檬油、广藿香油、肉桂油、天竺葵油、迷迭香油、茶树油、薄荷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发现在2 g/L的浓度下,上述11种精油对6种供试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香茅油、肉桂油、天竺葵油、月桂油、茶树油和薄荷油对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为100%。剂量效应试验表明,肉桂油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的EC50值分别为29.05μg/mL和42.96μg/mL,而天竺葵油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EC50值分别为34.02μg/mL和68.48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肉桂精油 天竺葵精油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及天然抗菌物质的筛选 被引量:12
20
作者 甘瑾 马李一 +2 位作者 张弘 石雷 陈晓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14-417,共4页
以云南省元江县的三年芒果为材料,分离并鉴定贮藏过程中引起腐烂的主要病害及病原真菌,同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用25种植物提取液对病原菌进行抑菌实验,以找到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物质。结果表明,从贮藏中的芒果上分离、鉴定出盘长... 以云南省元江县的三年芒果为材料,分离并鉴定贮藏过程中引起腐烂的主要病害及病原真菌,同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用25种植物提取液对病原菌进行抑菌实验,以找到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物质。结果表明,从贮藏中的芒果上分离、鉴定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色二孢(Diplodia mangiferae)、大茎点霉(Macrophoma mangiferae Hingoroai & Sharma)、拟茎点霉(Phomposis mangiferae Ahmad)4种病原真菌;确定了对4种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植物提取液及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其中对盘长孢状刺盘孢有抑制作用的提取液有100g/L的黄连水提取液、100g/L的高良姜水提取液、6.25g/L的连翘乙醇提取液、50g/L的丁香乙醇提取液和25g/L广霍香乙醇提取液;对色二孢有抑制作用的有100g/L的百部水提取液和12.5g/L的广霍香乙醇提取液;对大茎点霉有抑制作用的是12.5g/L的连翘乙醇提取液、25g/L的广霍香乙醇提取液和50g/L的桉叶乙醇提取液;对拟茎点霉有抑制作用的有25g/L的连翘乙醇提取液、50g/L的丁香乙醇提取液和6.25g/L的广霍香乙醇提取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采后病害 病原真菌 抑菌作用 天然植物提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