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9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vy Metal Distribution in Soils near the Almalyk Mining and Smelting Industrial Area,Uzbekistan
1
作者 Obidjon Kodirov Nosir Shukurov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32-233,共2页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of Almalyk mining and smelting industrial area along the 5 transects.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Almalyk,Uzbekistan,where the intensification o...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of Almalyk mining and smelting industrial area along the 5 transects.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Almalyk,Uzbekistan,where the intensificatio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negatively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The distribution of 17 heavy metals (Cu,Zn,Pb,Sc,V,Cr,Co,Ni,Ga,Rb,Sr,Y,Zr,Nb, Ba,Th,and U)were studied in 21 sampling locations (21×3=63 soil samples)along the 5 radial transects with the total length of 60 km downw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s MINING and SMELTING industry soil POL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重金属Cd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熊健 古增瑞 +5 位作者 格旦 陈孟焱 张越 杨超 屈启超 李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969-3985,共17页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农田土壤Cd污染形势严峻。农田Cd污染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土壤生态安全、农作物生长以及人类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Cd由于生物毒性强、易迁移蓄积而受到广泛关注,农田Cd污染亟需有效治理与控制。目前,农田土壤Cd污...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农田土壤Cd污染形势严峻。农田Cd污染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土壤生态安全、农作物生长以及人类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Cd由于生物毒性强、易迁移蓄积而受到广泛关注,农田Cd污染亟需有效治理与控制。目前,农田土壤Cd污染修复技术逐渐发展和丰富,但针对修复技术的总结性分析相对欠缺。从农田土壤Cd污染的特点与危害出发,分析了农田Cd污染现状及其来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农田土壤Cd污染修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等,通过案例分析对比了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分析了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局限性,以期为农田土壤Cd污染的防治与修复、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CD污染 防治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城镇化进程中水土环境问题解析——以锡西典型区水土污染为例
3
作者 赵立鸿 武健强 +1 位作者 华明 张丽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79,共11页
苏南地区在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水土污染和地面沉降问题。为探究该区水土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与地面沉降的关系,选择锡西典型乡镇区开展调查评价,通过对水土样的统计分析揭示潜水和土壤中重金属、氮、磷、钾等元素的分布与地形... 苏南地区在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水土污染和地面沉降问题。为探究该区水土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与地面沉降的关系,选择锡西典型乡镇区开展调查评价,通过对水土样的统计分析揭示潜水和土壤中重金属、氮、磷、钾等元素的分布与地形地貌、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关系。研究表明,锡西工业企业周边和公路沿线的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农田区以氮、磷、钾、硫污染为主。在地面沉降主导的低洼区内,随着沉降量增加,水土中的氯离子、钙离子、硫酸根、亚硝酸根含量有增加的趋势,重金属则不明显。目前,土壤污染仍集中在表层环境中,受土壤吸附阻滞作用,污染质随地下水迳流的迁移能力较弱,水土污染以地面传播、灌溉为主要途径。另外,对区内重金属污染的输入通量进行了估算,锌、铅是输入最多的两种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污染 环境评价 重金属污染 地面沉降 锡西 苏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农产品污染特征
4
作者 张丽 蔡圣垚 +4 位作者 周阳 申昕宇 苗原 苏鹏 王松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69,共10页
为探究云南某铅锌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环境风险,测定了该区域农田土壤7种重金属元素(Pb、Cd、Cu、Ni、Zn、As、Hg)质量含量及其对应农产品重金属含量.采用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法和地质累积指数(I_(geo))法对重金... 为探究云南某铅锌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环境风险,测定了该区域农田土壤7种重金属元素(Pb、Cd、Cu、Ni、Zn、As、Hg)质量含量及其对应农产品重金属含量.采用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法和地质累积指数(I_(geo))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污染风险进行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定量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Pb、Cd、Zn、As和Hg质量含量平均值均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而Cu和Ni的平均质量含量则低于背景值,Cd、Zn、Pb和As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96.77%、45.16%、32.26%和16.13%.指数法显示,Cd属于重度污染,Pb处于警戒线,总体污染等级为重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表明,Cd的生态危害程度为极强,总体潜在生态危害达到强污染级别;地质累积指数Cd、Zn、Pb均大于0,其中Cd污染最严重,Pb、Zn次之.来源解析分析可知,Cu、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Pb、Cd、Zn主要来源于工矿业活动;As受自然与人为的共同影响;Hg主要来源于工农业生产.农产品中Pb的超标率高达100%,超标最为严重.云南应加大对工矿业活动的规范管理,以减小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有色金属加工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源解析
5
作者 唐玉兰 张萧汉 +1 位作者 黄殿男 李婷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2-742,共11页
为探究某有色金属加工厂遗留地块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损害程度与污染来源,共采集研究区域202个采样点的土壤样本进行研究,采样深度为6 m。分析Cu、Pb、Ni、Hg、As、Cd、Zn 7种元素含量特征;采用三维克里格插值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 为探究某有色金属加工厂遗留地块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损害程度与污染来源,共采集研究区域202个采样点的土壤样本进行研究,采样深度为6 m。分析Cu、Pb、Ni、Hg、As、Cd、Zn 7种元素含量特征;采用三维克里格插值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土壤环境损害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利用改进累积频率曲线法计算损害基线并进行污染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源解析模型探究土壤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Cu、Pb、Ni、As、Zn元素均超出筛选值,Hg、Cd元素虽然并未超过筛选值,但相比于背景值仍有一定程度的累积;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块使用情况较一致,在垂向上,重金属的污染范围及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改进累积频率曲线法能够有效地识别环境损害事件发生时的土壤状况,使用背景值、筛选值以及该方法得到的基线值进行土壤污染评价可知,地块受Cu、Pb、As元素的损害较为严重,Ni、Cd、Zn元素的损害程度为中等,Hg元素的损害程度较轻;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较为复杂。由主成分分析解析出前3种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1.63%,其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复合工业污染源(41.47%)、自然源(16.28%)、化石燃料燃烧源(13.88%)。PMF模型的解析结果更加精细,其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金属冶炼与原料堆放源(74.93%)、自然与交通排放源(12.97%)、矿石精炼与电镀源(7.34%)、大气沉降源(4.76%)。研究结果可为土壤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污染 重金属 三维克里格 环境损害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阻控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超 胡钧铭 +2 位作者 韦翔华 张俊辉 何冰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1-6,15,共7页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及工作实践,分析采矿、冶炼活动对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剖析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来源、特征和风险,探讨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的迁移、转运等环境效应及其阻控与修复措施。结果表明:我国矿区周边农田...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及工作实践,分析采矿、冶炼活动对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剖析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来源、特征和风险,探讨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的迁移、转运等环境效应及其阻控与修复措施。结果表明:我国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点位较多且生态风险严峻,污染主要源于尾矿风化、采矿废水及大气沉降,农田普遍存在重金属复合叠加污染且程度高低与距离污染源远近相关,对土壤环境、作物安全及人体健康有极高的风险。重金属在农田中的迁移转化易受降水、灌溉、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等多重因素影响,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阻控或修复手段对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农田进行治理。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隐蔽性和潜伏性强,传统治理手段与风险评价监测方法亟待创新,采取地球化学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精准反演,清晰掌握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强化田块尺度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在因地制宜快速切断污染源的同时,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元技术手段,有助于持久遏制重金属污染的扩散,推进深度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重金属 污染 农田 阻控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周围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和富集特征研究
7
作者 刘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6,I0002,共7页
测定了典型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广东省贵屿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周边稻田土壤及水稻中的7种重金属(Cu、Cr、Zn、Cd、Pb、As、Sb),探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水稻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该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周围稻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 测定了典型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广东省贵屿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周边稻田土壤及水稻中的7种重金属(Cu、Cr、Zn、Cd、Pb、As、Sb),探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水稻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该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周围稻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均具有一定的积累效应,但只有Cu平均浓度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的风险筛选值,而Cd和Sb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土壤中积累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电子废弃物拆解活动,Cu和Pb还可能与附近的冶金厂有关。重金属在水稻根系中的富集能力远大于地上部分,米中富集的重金属均未超出《粮食(含谷物、豆类、薯类)及制品中铅、铬、镉、汞、硒、砷、铜、锌等八种元素限量》(NY 861—2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废弃物拆解区 土壤-水稻系统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富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微球的制备及环境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锦 罗亚娟 +3 位作者 李连燚 姜宇洋 姜桂英 刘世亮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42-256,共15页
土壤和水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具备出色的吸附性和传质性,并且合成简单、环境友好、经济适用,近年来其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海藻酸钠凝胶微球结构单一,表面官能团寡少... 土壤和水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具备出色的吸附性和传质性,并且合成简单、环境友好、经济适用,近年来其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统海藻酸钠凝胶微球结构单一,表面官能团寡少,机械强度低,环境修复效果并不理想。利用生物炭、天然矿物、纳米材料以及有机化合物等对其进行功能化构建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微球,是扩充其环境应用场景、提升环境修复性能的有效策略。本文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及理化特性,总结了其在水体污染物净化、土壤修复改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环境修复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对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微球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该类材料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土壤修复 污水处理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锌叶面肥对芹菜镉积累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芸 俞朝 +5 位作者 沈泓 曹米娜 周其耀 胡智鹏 金崇伟 冯英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叶面喷施硅(Si)、锌(Zn)等微量元素肥料是阻控作物吸收积累重金属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Si、Zn叶面肥在茎叶类蔬菜上的作用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镉(Cd)低积累芹菜为材料,比较了叶面喷施ZnSO4(Zn)、纳米硅肥(Nano-Si)... 叶面喷施硅(Si)、锌(Zn)等微量元素肥料是阻控作物吸收积累重金属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Si、Zn叶面肥在茎叶类蔬菜上的作用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镉(Cd)低积累芹菜为材料,比较了叶面喷施ZnSO4(Zn)、纳米硅肥(Nano-Si)、硅锌复合肥(Si-Zn)对芹菜可食部镉积累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叶面喷施Si、Zn对植株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P<0.05)降低芹菜地上部的Cd含量和Cd从根系到地上部的转运系数,提高茎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各处理相比,Nano-Si的效果最佳。这说明,在Cd污染设施菜地上,叶面喷施纳米硅肥是保障芹菜安全生产和实现提质增效的有效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叶类蔬菜 土壤重金属污染 纳米肥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2个典型甜瓜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盘菊秀 沈琦 +4 位作者 王晓婷 康琪 勿吉斯古冷 何伟忠 王成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8,共11页
为明确新疆2个典型甜瓜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来源,选取183份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参照《土壤重金属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B 65T3974—2017),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土壤样品中Cr、Ni、As、Cd、Pb、Cu 6种... 为明确新疆2个典型甜瓜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来源,选取183份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参照《土壤重金属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DB 65T3974—2017),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土壤样品中Cr、Ni、As、Cd、Pb、Cu 6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计算土壤样品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累积污染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使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样品中6种重金属的污染水平进行评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解析了样品中6种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6种重金属中As和Cd最大值均超过了风险筛选值,污染程度相对较高。2个产区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别达到了3.74、1.40,分别为重度污染和轻度污染。地累积指数方面,2个产区均以As为最高,即均以As污染程度为最高。污染重金属对儿童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经口摄入途径的贡献率相对较高。土壤中Cr、Ni、Cu可能来源于成土母质,人为活动是样品中As、Cd、Pb的重要来源。综上,需通过多种方式降低人为活动对研究区甜瓜土壤As、Cd污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土壤 重金属 污染水平 污染来源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还田配施生物炭对水稻镉和铜吸收积累的影响
11
作者 杨媛媛 王豪龙 +2 位作者 耿明建 朱强 黄丽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201,共11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南方土壤生态环境和水稻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冬季种植并翻压紫云英可培肥土壤和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生物炭因其发达的孔隙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中。然而,...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南方土壤生态环境和水稻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冬季种植并翻压紫云英可培肥土壤和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生物炭因其发达的孔隙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中。然而,紫云英还田配施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影响尚不清楚。以大冶市Cu矿区重金属Cd、Cu污染的土壤为对象,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单独施用22500、30000 kg/hm^(2)的紫云英(MV1,MV2)与5 g/kg的生物炭(B),以及紫云英与生物炭配施(MV1B,MV2B)的处理对土壤性质、土壤有效态Cd、Cu含量及水稻对Cd、Cu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CK,单施生物炭以及生物炭与紫云英配施的处理(B、MV1B、MV2B)增产效果显著,分别增产了15.1%、19.5%、20.9%。紫云英和生物炭的联合施用使土壤pH显著提高了0.15~0.25;土壤中Cd、Cu的赋存形态由活性较低的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为活性较高的有机结合态和交换态。施用紫云英可以显著降低Cd、Cu由水稻根部向茎叶的转运系数,降低地上部的富集系数,并促进根表铁膜的形成,增加根表铁膜中Cd的含量,从而减少Cd、Cu向水稻地上部运输。B处理比MV2处理增加了9.2%的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了糙米中12.90%、64.89%的Cd、Cu含量;MV2B处理比MV2处理增加了10.28%的土壤有机质,分别降低了糙米中48.39%、53.55%的Cd、Cu含量。MV2B处理相较于其他处理,有更高增产和降低糙米中Cd、Cu含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生物炭 土壤 重金属污染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阴那山森林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12
作者 朱明勇 熊永柱 +4 位作者 刘友存 董志成 陈燕奎 张全发 何文鸣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调查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取样测定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 调查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取样测定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潜在生态风险状况,并对这二者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0—20 cm)土壤As、Cu、Pb、Cr、Zn平均含量均超过广东省表层土壤元素背景值。各采样区土壤中重金属超标率排序为Pb>As>Zn>Cu,Cr没有超标。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性。As、Cu、Pb、Zn表现出单峰分布特征,Cr分布较均匀。Pb、As属于轻度污染,Zn、Cu、Cr属于清洁。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为As>Pb>Cu>Cr>Zn。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总体污染等级为轻度,存在中等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可为阴那山地区土壤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那山 重金属元素 污染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 森林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镉胁迫下蚯蚓对土壤碳氮相关酶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3
作者 赵奕乔 罗庆睿 +3 位作者 段昌群 张悦 蔡粤 刘嫦娥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而重金属污染会影响与碳氮循环有关的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改变凋落物分解速率。文章为探究蚯蚓介导杨树凋落叶分解对铅镉污染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设置无(CK)、低(L...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而重金属污染会影响与碳氮循环有关的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改变凋落物分解速率。文章为探究蚯蚓介导杨树凋落叶分解对铅镉污染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设置无(CK)、低(L)、中(M)、高(H)4种铅镉浓度与有(E)、无(N)蚯蚓添加,共8种处理组,同时在表面施加8.0 g杨树凋落叶,进行90 d盆栽试验。研究表明:铅镉胁迫抑制了蚯蚓对杨树凋落叶分解,第90天CK-E处理杨树凋落叶的分解速率最大;土壤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则随暴露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均为第90天时CK-E处理含量最高,比CK-N分别显著增加了19.61%和7.40%;且在低、中浓度铅镉胁迫下,蚯蚓的存在增加了土壤SOC、TN含量。各处理组土壤中与碳循环相关的酶(β-葡萄糖苷酶(BG)、酚氧化酶(PO)、过氧化物酶(POD)、β-木糖苷酶(XYS))及与氮循环相关的酶(脲酶(UR)、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的活性均随铅镉污染浓度增大而降低;蚯蚓显著影响了土壤BG、POD、XYS和NAG活性,且提高了铅镉污染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此外,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及土壤铅镉浓度增加,土壤中绿弯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增加。研究表明,蚯蚓介导可减轻重金属铅镉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胁迫作用,会改变杨树凋落叶分解过程中BG、POD、XYS和NAG活性,改变释放的碳、氮的化学计量,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进程。该研究揭示铅镉污染条件下蚯蚓对杨树凋落叶分解状况、土壤碳氮相关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正确评价蚯蚓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养分循环 酶活性 蚯蚓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14
作者 刘鸿林 赵方凯 +4 位作者 杨磊 沈琳钧 杨恺丰 李敏 陈利顶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3-783,共11页
城市公园作为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绿地土壤健康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城市公园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往往成为一个被忽视的环节。以浙江省宁波市为研究区,选取20个建园年限不同的代表性城市公园,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了土壤重金属... 城市公园作为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绿地土壤健康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城市公园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往往成为一个被忽视的环节。以浙江省宁波市为研究区,选取20个建园年限不同的代表性城市公园,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与公园景观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性,Cu、Zn、Cd和Pb的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2.1、2.2、10、1.9倍,Cr和Ni的含量与土壤背景值接近;2)土壤中重金属Zn、Cd和Pb含量随着城市公园建设年限增加呈现增加趋势;3)乔木林地斑块比重与城市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与Zn、Cd和Pb的p值分别为0.021、0.018和0.011。由此表明,城市公园中的土壤受人类活动干扰明显,其土壤重金属随着时间演替不断富集,且乔木林地斑块会影响城市公园对大气中重金属颗粒物的捕获量,从而影响城市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该研究为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在新建或改造公园时合理控制乔木林地斑块比重,优化景观格局,以降低土壤重金属富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城市公园 污染评价 公园建设年限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钨-金矿废渣多介质环境污染调查与评价
15
作者 赵轶 张锦 +3 位作者 姚勇 高翔 蒋武明 江钧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4-244,共11页
以湘中地区历史遗留锑-钨-金矿混合废渣为调查对象,通过多介质系统调查与污染评价,探究废渣及周边环境污染状况与污染物迁移路径。调查发现:氰化池内的氰化尾渣(903 m^(3))为危险废物,剩余废渣水平振荡法浸出液中pH、As、Sb、Zn超标率... 以湘中地区历史遗留锑-钨-金矿混合废渣为调查对象,通过多介质系统调查与污染评价,探究废渣及周边环境污染状况与污染物迁移路径。调查发现:氰化池内的氰化尾渣(903 m^(3))为危险废物,剩余废渣水平振荡法浸出液中pH、As、Sb、Zn超标率分别为28.57%、21.90%、11.43%、0.95%,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分类方法,Ⅰ类与Ⅱ类一般工业固废分别为61948.87、242635.63 m^(3)。污染扩散研究表明,垂直方向上废渣中As、Sb已向下扩散,渣下土壤As、Sb超标率100%,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_(N))达中、重度污染(P_(N)为2.67~16.48);下游地下水As、Sb超标率100%,为重度污染水平(P_(N)>22)。水平方向上地表水、沉积物、耕地土壤中As、Sb含量基本呈现出废渣区域上游浓度低→废渣区域浓度升高→废渣区域下游浓度降低的趋势。废渣堆下游地表水均为重度污染(P_(N)为5.25~40.75),沉积物中As、Sb浓度在邻近废渣区域的W3、W4点位显著上升,渣堆下游耕地土壤As超标率100%。废渣长期无序堆存对周边环境产生了污染,污染物主要通过水力作用在多种介质中进行迁移和累积。本研究可为区域风险管控与精准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渣 土壤 地表水 地下水 重金属 污染扩散 As S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傍河退役金属工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成因机制
16
作者 余倬锋 肖劲光 +3 位作者 吴慧娴 张鹏 袁松虎 肖武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302,336,共11页
以某傍河退役金属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季度变化规律,并结合室内模拟实验,探究了傍河退役金属工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的超标率顺序为... 以某傍河退役金属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季度变化规律,并结合室内模拟实验,探究了傍河退役金属工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的超标率顺序为砷>锑>铅>镉,其中土壤和地下水中砷的最高含量分别达到2030 mg/kg和14640μg/L;研究区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原料堆渣场和生产车间,其中生产车间靠近河岸,地势相对较低,因此受河水影响,地下水水位波动强烈,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呈现向四周扩散的趋势,而原料堆渣区远离河水,地下水水位相对稳定,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主要集中于近表层;土壤中重金属主要通过微生物途径释放,但该过程也受到地下水中HCO_(3)^(-)和SO_(4)^(2-)浓度及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金属工业园 土壤 地下水 重金属污染 微生物途径 氧化还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K-PRB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方新愿 顾卫华 +1 位作者 白建峰 朱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3-64,共12页
电动力学-可渗透反应墙(EK-PRB)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原位修复方法,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该技术结合了EK的迁移驱动作用和PRB的降解拦截功能,有效突破了传统PRB技术受地下水流向限制的技术瓶颈。系统评估了EK-PRB技术在... 电动力学-可渗透反应墙(EK-PRB)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原位修复方法,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该技术结合了EK的迁移驱动作用和PRB的降解拦截功能,有效突破了传统PRB技术受地下水流向限制的技术瓶颈。系统评估了EK-PRB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和新兴趋势,旨在为该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收集和分析学术文献,详细阐述了EK-PRB技术的运行机制、发展历程以及影响其效果的关键因素。重点讨论了这些关键因素和优化策略,对在不同类型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应用该技术至关重要。研究指出,尽管EK-PRB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能耗增加和处理效果不稳定等挑战。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优化策略改进EK-PRB系统,包括开发新型、经济高效的反应材料,以及调整电极配置和电场参数。这些优化策略有望显著提升EK-PRB技术的运行效率和经济可行性,促进其在工程应用中的进一步完善。凭借其独特的优势,EK-PRB技术为解决重金属土壤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EK-PRB系统的改进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展望,研究结果可为EK-PRB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修复 综述 电动力学-可渗透反应墙 系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区管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姬慧 赵红润 +1 位作者 银超慧 李玲 《农学学报》 2025年第5期62-71,共10页
为有效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区管治,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法律条令等,明确了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含义,总结了中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结合分区本质,从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评价及转移机制三个视角系统地剖析... 为有效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区管治,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法律条令等,明确了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含义,总结了中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结合分区本质,从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评价及转移机制三个视角系统地剖析了中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区管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多学科视角、统筹多要素特征、融合多主体力量,自下而上地建立不同等级、不同标准、适用性强”的分区管控体系,以期提高中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管治 农用地土壤 重金属污染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典型草果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风险评价
19
作者 李庆聪 胡永亮 +4 位作者 尹红星 黄家卫 王应清 戴余波 陈玉芹 《热带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40-46,共7页
以云南3个草果种植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Cu、Zn、Ni、Pb、Cd、As、Hg等7种重金属含量,应用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龙陵县采样点土壤... 以云南3个草果种植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Cu、Zn、Ni、Pb、Cd、As、Hg等7种重金属含量,应用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龙陵县采样点土壤中Pb的单因子污染程度及内梅罗综合污染程度为警戒级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程度及内梅罗综合污染程度均为安全。研究区土壤中Pb、Hg的平均含量超过云南省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单项生态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均为低风险。地质累积指数表明马关县采样点土壤中Hg的污染级别为中度,龙陵县采样点土壤中Pb及Hg的污染级别为轻-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铅冶炼渣堆场影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释放规律
20
作者 孙启伟 杨慧芬 +6 位作者 林星杰 苗雨 张弛 张鸽 谭海伟 李昉泽 李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0-99,共10页
通过连续提取法、生物有效态定量法等阐明了铅冶炼渣堆场影响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环境风险与释放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土壤呈现重度复合污染特征:As、Zn、Pb、Cu和Cd含量分别为359.48、1038.09、986.40、726.03、47.07 mg/kg,超... 通过连续提取法、生物有效态定量法等阐明了铅冶炼渣堆场影响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环境风险与释放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土壤呈现重度复合污染特征:As、Zn、Pb、Cu和Cd含量分别为359.48、1038.09、986.40、726.03、47.07 mg/kg,超出云南省土壤背景值19.5~215.9倍,有效态含量分别为:36.93、59.4、50.79、14.20、2.66 mg/kg,As的RAC风险评估为中等生态风险,风险评价显示Cd和As为关键风险因子。形态分析表明,As、Pb、Zn和Cd残渣态占比均大于70%,而Cu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53.75%),揭示铁锰氧化物对其的强富集作用。XRD显示外源Pb、As和Cu以低结晶度砷酸铅与绿铜矿形态赋存。pH浸出测试显示,As在酸性与碱性条件下均显著活化,而Zn、Cu、Cd、Pb等阳离子型金属在高pH环境中溶出显著抑制。碳酸氢铵-DTPA对五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同步提取效果最优。动力学解析揭示差异化释放机制:1)Pb与Zn符合Elovich模型(R^(2)>0.97),表明其受界面扩散与表面活化/钝化调控的非均相化学反应主导;2)Cu与Cd服从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8),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伴随边界层扩散-表面解吸-颗粒内扩散的多步骤释放;3)As释放遵循幂函数模型(R^(2)=0.9817),主要受颗粒内扩散-矿物溶解-内层络合物解离共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