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ral load-carrying capacity analyses of composite shear walls with double steel plates and filled concrete with binding bars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德源 刘凌飞 朱立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2083-2091,共9页
A method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lateral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shear walls with double steel plates and filled concrete with binding bars(SCBs).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SCBs were establish... A method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lateral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composite shear walls with double steel plates and filled concrete with binding bars(SCBs).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SCBs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tool, Abaqus. Tie constraints were used to connect the binding bars and the steel plates. Surface-to-surface contact provided by the Abaqus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eel plate and the core concrete. The established models could predict the lateral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SCBs with a reasonable degree of accuracy. A calcul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by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to predict the lateral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SCBs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 concrete confined by steel plates and binding bars is under multi-axial compression; therefore, its shear strength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Guo-Wang concrete failure criterion.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teel plates of SCBs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von Mises yielding criterion without considering buckling. Results of the developed metho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ing and finite elemen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shear wall double steel plate binding bar lateral load-carrying capacity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EPS垫层及轻量填土挡墙的墙后土压力及其减载效应
2
作者 许晓亮 王鑫佩 +2 位作者 曾林风 张庭风 乔素云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挡墙后铺设柔性垫层或回填轻量土,对其优化设计和降低成本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通过开展不同级别荷载下的挡土墙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墙后铺设EPS柔性垫层、回填泡沫轻量土及二者同时施加时的墙后土压力大小及分布特征,并探讨相应的减载效... 挡墙后铺设柔性垫层或回填轻量土,对其优化设计和降低成本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通过开展不同级别荷载下的挡土墙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墙后铺设EPS柔性垫层、回填泡沫轻量土及二者同时施加时的墙后土压力大小及分布特征,并探讨相应的减载效应。结果表明:挡土墙铺设柔性垫层、回填轻量土或二者同时施加时,墙后土压力均随埋深呈先增大后减小的“鼓肚”状非线性特征,土压力最大值多出现在1/2墙高处;同等荷载作用下,仅回填轻量土的减载效果相对较弱,减载率为10%~25%,而铺设柔性垫层的最大减载率较之提高了1.5倍,当二者同时施加时,减载效果最佳,最大减载率相应提高了近3倍;柔性垫层减载效果随着厚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但泡沫掺量对墙后回填轻量土的减载率影响更为敏感。工程中可考虑采用中等厚度的垫层,若墙后填土附加荷载较大,可适当提高回填泡沫轻量土的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垫层 轻量填土 挡土墙 墙后土压力 减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层-桩板墙组合支护膨胀土边坡现场试验研究
3
作者 杨果林 李文生 +3 位作者 段君义 杨啸 李兴瑷 夏晓鹏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3,共10页
为研究缓冲层对桩板墙结构支护膨胀土边坡的力学与变形特性的影响,以湖北当阳某铁路膨胀土边坡的桩板墙-缓冲层[包括聚苯乙烯泡沫(EPS)缓冲层和袋装砂石缓冲层2种]组合支护结构为对象,通过实施现场试验,分析气候环境作用下该组合支护结... 为研究缓冲层对桩板墙结构支护膨胀土边坡的力学与变形特性的影响,以湖北当阳某铁路膨胀土边坡的桩板墙-缓冲层[包括聚苯乙烯泡沫(EPS)缓冲层和袋装砂石缓冲层2种]组合支护结构为对象,通过实施现场试验,分析气候环境作用下该组合支护结构中的土体湿度、桩身位移、板后土压力及桩与板弯矩的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缓冲层情况下膨胀土边坡-缓冲层-桩板墙组合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及其协同的力学与变形关系.结果表明:相比于袋装砂石缓冲层,EPS缓冲层能够更有效地降低侧向膨胀压力,在本试验中测得最大消减率为69%.同时,EPS缓冲层能够及时响应气候环境引起的膨胀土胀缩变化,继而动态改善板后侧向总土压力的分布,而袋装砂石缓冲层对气候环境的响应能力明显相对较弱.膨胀土边坡-EPS缓冲层-桩板墙结构三者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协调相互作用,进而降低膨胀土膨胀特性对桩间板弯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边坡 桩板墙结构 EPS缓冲层 侧向膨胀压力 桩身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沙侧向进水前池水力特性及泥沙淤积改善措施
4
作者 樊新建 姚薇 +3 位作者 董春海 李龙基 贾广钰 孙江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3-811,共9页
为改善从多沙河流取水的大型泵站进水前池内不良水流流态,以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典型泵站的某侧向进水前池为研究对象,构建不同边墙收缩角体型结构的侧向进水前池三维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和Mixture多相流... 为改善从多沙河流取水的大型泵站进水前池内不良水流流态,以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典型泵站的某侧向进水前池为研究对象,构建不同边墙收缩角体型结构的侧向进水前池三维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基于Realizable k-ε模型和Mixture多相流模型开展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侧向进水前池流场结构和水流流速随边墙收缩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流由渠道进入前池后,受机组吸水的影响,水流迅速转向,在侧向进水前池形成划分明显的流场结构区域,进水前池中央形成高流速主流区,主流区两侧产生大小不一的旋涡,并形成低流速回流区.随着侧向进水前池边墙收缩角的增大,水流直线运动距离增大,偏转角度减小,入池水流沿流程发展和扩散效果增强,主流区面积明显增加,回流区面积和旋涡尺度显著削减,边墙收缩角α=5°时的综合均匀度较工程原型泵站提高了5.58%,有效改善了多泥沙河流引水泵站前池的泥沙淤积问题,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泵站的设计和更新改造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侧向进水前池 边墙收缩角 流场结构 泥沙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坑底加固对伺服钢支撑基坑变形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金钰寅 狄宏规 +3 位作者 周顺华 何平 何超 张小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7-3048,共12页
近年来,伺服钢支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软土地区深基坑中以期提高变形控制效果。由于伺服端头价格较高,且同时采用坑底加固,导致现有伺服钢支撑基坑工程整体造价普遍偏高。坑底加固在伺服钢支撑基坑中的作用及必要性,已成为类似基坑设计进... 近年来,伺服钢支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软土地区深基坑中以期提高变形控制效果。由于伺服端头价格较高,且同时采用坑底加固,导致现有伺服钢支撑基坑工程整体造价普遍偏高。坑底加固在伺服钢支撑基坑中的作用及必要性,已成为类似基坑设计进一步优化所需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依托某深厚软土地区伺服钢支撑基坑开展研究。首先,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坑底加固区和无坑底加固区的围护结构变形特性。其次,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坑底加固对基坑变形控制的作用及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坑底加固区中,全伺服钢支撑段围护结构变形显著小于单道伺服钢支撑段变形;伺服钢支撑轴力的增大可使围护结构产生向坑外的变形增量。同时,伺服钢支撑轴力调整具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可较为有效地减小伺服钢支撑轴线附近土体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变形。无坑底加固区中,尽管使用了更多道伺服钢支撑,但变形控制效果总体不如坑底加固区的全伺服钢支撑段,存在多处测点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同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设计轴力条件下,若采用坑底加固则可显著减小无坑底加固段变形,且增大坑底加固面积可进一步提高围护结构变形控制效果。因此,对于坑底位于软弱土层中的伺服钢支撑基坑,坑底加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不宜通过增加伺服钢支撑道数的方式取代坑底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钢支撑轴力 坑底加固 围护结构侧移 软土基坑 HS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区水泥搅拌桩加固对锚式板桩墙侧向减载机理研究
6
作者 陈盛原 戴济群 +2 位作者 关云飞 蔡正银 韩迅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26-2035,共10页
水泥搅拌桩的侧向阻挡作用在软土地区基坑、码头等挡土结构工程应用中逐渐得到重视。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主动区水泥搅拌桩加固对锚式板桩墙侧向响应的影响;同时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反演分析,进一步深... 水泥搅拌桩的侧向阻挡作用在软土地区基坑、码头等挡土结构工程应用中逐渐得到重视。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主动区水泥搅拌桩加固对锚式板桩墙侧向响应的影响;同时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反演分析,进一步深究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侧向减载效应及结构-土的相互作用机理;明晰了水泥搅拌桩桩长、桩间距及强度等地基加固参数对锚式板桩墙侧向减载效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动区水泥搅拌桩的设置会产生水平土拱效应,导致侧向荷载更多地被桩体承受,而桩间土体的侧向受力减小,进而削弱了作用于前墙的侧向土压力,有效改善墙体侧向变位和墙身弯矩;与地基未加固情况相比,主动区水泥搅拌桩加固减小了锚式板桩墙侧向主动土压力25.6%,弯矩32.4%和侧向变位26.7%。锚式板桩墙侧向变位随水泥搅拌桩强度、桩长的增大而减小,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增大;水泥搅拌桩的侧向减载效果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越突出;当水泥搅拌桩桩长为端承桩,桩间距为两倍桩径时,其可获得较好的侧向减载效果。研究成果对控制挡土结构变形,降低工程造价提供了思路,可为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式板桩墙 水泥搅拌桩 侧向减载 离心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开挖共同作用下地连墙受力变形机制模型试验研究
7
作者 迟民良 梁禄钜 +2 位作者 徐长节 杨开放 丁智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5,共11页
为揭示基坑降水与开挖共同作用下地连墙受力变形机制,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模拟基坑干砂开挖与降水开挖过程,采集了地连墙两侧水土压力、坑外地表沉降、地连墙弯矩及侧移等数据。通过对比不同工况条件下地连墙受力变形的变化特点及内在联... 为揭示基坑降水与开挖共同作用下地连墙受力变形机制,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模拟基坑干砂开挖与降水开挖过程,采集了地连墙两侧水土压力、坑外地表沉降、地连墙弯矩及侧移等数据。通过对比不同工况条件下地连墙受力变形的变化特点及内在联系,分析了基坑降水开挖对地连墙受力变形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基坑降水与基坑开挖均会改变地连墙两侧侧向土压力分布形式,与干砂开挖相比,降水开挖共同作用时侧向土压力变化更为显著,墙前被动土压力更小,墙后侧向土压力峰值位置则有所下移,地连墙由此产生更大的弯矩值,并诱发更显著的地连墙侧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基坑开挖 模型试验 地连墙侧移 孔隙水压力 土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胶合木剪力墙抗侧性能综述
8
作者 崔楠楠 丁书蒲 +1 位作者 黄仕平 魏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475-7484,共10页
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 CLT)剪力墙结构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中高层木结构体系之一,中外学者针对CLT剪力墙的抗侧力性能展开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单板CLT剪力墙、多拼板CLT剪力墙和CLT开洞剪力墙抗侧性能的研究成果,对剪力墙... 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 CLT)剪力墙结构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中高层木结构体系之一,中外学者针对CLT剪力墙的抗侧力性能展开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单板CLT剪力墙、多拼板CLT剪力墙和CLT开洞剪力墙抗侧性能的研究成果,对剪力墙的破坏模式、承载能力以及刚度进行梳理,同时,对抗侧承载力和抗侧刚度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和比较分析;整理了中外规范中木结构剪力墙的抗侧承载力计算方法,提出适用CLT剪力墙的建议。最后,对当前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旨在对CLT剪力墙的抗侧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胶合木 抗侧性能 综述 剪力墙 多拼板剪力墙 开洞剪力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填土模量变化的返包式加筋土挡墙面板水平位移计算方法
9
作者 胡俊伟 罗瑞鹏 +2 位作者 王春海 钟莹庆 汪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035-6043,共9页
以返包式加筋土挡墙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面板位移的计算方法。将面板水平位移分为两部分计算:筋材应变引起的水平位移、加筋区在其背部水平土压力作用产生的整体水平位移。计算筋材应变引起的水平位移时,通过潜在破坏面、自然休止角将筋... 以返包式加筋土挡墙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面板位移的计算方法。将面板水平位移分为两部分计算:筋材应变引起的水平位移、加筋区在其背部水平土压力作用产生的整体水平位移。计算筋材应变引起的水平位移时,通过潜在破坏面、自然休止角将筋材分段计算,并假定筋材内力的水平分布,得到筋材应变引起的水平位移的简化计算模型。计算加筋区整体水平位移时,将加筋区等效为“悬臂梁”进行计算,考虑了加筋区弹性模量随高度的变化。本文的理论方法估算值与试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二者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能够较好地计算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的面板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挡墙 土压力 侧向位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强动冲击下冲击位置对薄壁圆柱壳动态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召帅 葛树宏 +4 位作者 岳增申 彭宇翔 焦建凯 刘建华 张钱城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6,共12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Explicit研究泡沫子弹侧向冲击的冲击位置(偏置比)对Q235钢薄壁圆柱壳动态响应行为的影响.基于已有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该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偏置比下圆柱壳的动态变形演化、冲击侧与...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Explicit研究泡沫子弹侧向冲击的冲击位置(偏置比)对Q235钢薄壁圆柱壳动态响应行为的影响.基于已有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该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偏置比下圆柱壳的动态变形演化、冲击侧与后侧冲击区域中心点的挠度值和圆柱壳的最终变形模式.研究发现冲击侧冲击区域中心点的挠度均与冲击方向一致,而后侧冲击区域中心点的挠度均与冲击方向相反;圆柱壳的不对称变形模式随着偏置比的增大而更加明显.进一步地,讨论了不同偏置比下,约束形式、初始动量及长径比对圆柱壳抗冲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约束形式和初始动量大小,偏置比的增大降低了圆柱壳两侧冲击区域中心点挠度的绝对值,同时也减缓了后侧冲击区域中心点挠度在长径比影响下从凹陷到凸起的转变过程.这种增强机制主要在于偏置比的增大显著提升了边界条件对圆柱壳的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圆柱壳 侧向冲击 泡沫子弹 偏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ECC加固180mm厚砖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应用
11
作者 张德和 商昊江 +1 位作者 吴应雄 陈煦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4,共9页
既有砖砌体房屋存量巨大,砖砌体墙普遍采用烧结实心标准砖砌筑,相当一部分砖墙厚度为180mm。既有砖砌体结构建造年代久远、设计标准低、砂浆强度低且抗震措施不足,需进行加固以提高抗震性能。超高性能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UHP-ECC)是... 既有砖砌体房屋存量巨大,砖砌体墙普遍采用烧结实心标准砖砌筑,相当一部分砖墙厚度为180mm。既有砖砌体结构建造年代久远、设计标准低、砂浆强度低且抗震措施不足,需进行加固以提高抗震性能。超高性能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UHP-ECC)是一种高强高韧的加固材料,已应用于砌体结构抗震加固。在此基础上,提出UHP-ECC面层加固180mm厚墙,对2片未加固试件和2片UHP-ECC面层(厚度8mm)加固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和工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UHP-ECC面层加固能改善墙体破坏模式,使剪切脆性破坏转变为摇摆延性破坏;UHP-ECC面层能有效抑制墙体开裂和破坏,加固后墙体峰值承载力提升104%以上,延性和耗能能力显著提升。工程应用表明:经专家论证该加固方法安全有效,成本合理,不影响原建筑使用功能,UHP-ECC制备方便,人工抹压UHP-ECC面层施工便捷;可为同类工程加固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砌体墙 UHP-ECC 面层加固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自攻螺钉连接的竹胶板覆面剪力墙抗侧力性能
12
作者 张百皓 董利 +3 位作者 郑维 王志强 张玲云 王小炜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170,共8页
为避免常规轻木剪力墙中易出现的板边撕裂、钉帽穿透、钉子拔出等不利破坏,选取竹胶板和自攻螺钉分别作为墙体的覆面板和连接件,并通过4组单调和低周往复加载墙体试验,分析其破坏模式、抗剪强度、弹性剪切模量、延性系数、墙角锚固(hold... 为避免常规轻木剪力墙中易出现的板边撕裂、钉帽穿透、钉子拔出等不利破坏,选取竹胶板和自攻螺钉分别作为墙体的覆面板和连接件,并通过4组单调和低周往复加载墙体试验,分析其破坏模式、抗剪强度、弹性剪切模量、延性系数、墙角锚固(hold-down)节点承载力,并与常规轻木剪力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攻螺钉连接的竹胶板覆面剪力墙能有效避免上述不利破坏,其抗剪强度较常规轻木剪力墙提升了79.6%~159.6%,是GB 50005—2017《木结构设计标准》中轻木剪力墙抗剪强度设计值的2.4~3.8倍;屈服位移、极限位移分别是常规轻木剪力墙的9.3倍、1.4倍,满足GB/T 51226—2017《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中的弹性和弹塑性层间位移角要求,且在h/25的层间位移水平下仍能承受80%P_(peak)以上的侧向荷载。墙体在往复加载过程中频繁出现螺钉弯曲疲劳剪断,导致其抗剪强度比单调试验结果低。减小螺钉间距会显著提升墙体的弹性剪切模量,但受限于端部墙骨柱和底梁板的脆性劈裂破坏,对墙体抗剪强度的提升较小。建议选用直径小、数量多的螺栓群来连接端部墙骨柱与hold-down锚固件,以避免端部墙骨柱过早发生劈裂破坏,并使hold-down节点趋向于发生螺栓弯曲延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木剪力墙 竹胶板 自攻螺钉 抗侧力性能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支撑局部置换混凝土的RC剪力墙侧向承载力分析
13
作者 罗孝宇 周志璇 +1 位作者 王福明 郁晨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6,共8页
本文以实际工程中仅上部混凝土存在缺陷的剪力墙为例,提出了一种无支撑局部置换混凝土的加固方法。为研究无支撑局部置换混凝土RC剪力墙的侧向承载性能,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混凝土置换比例、置换混凝土强度等级、置换尺寸、置换间距等... 本文以实际工程中仅上部混凝土存在缺陷的剪力墙为例,提出了一种无支撑局部置换混凝土的加固方法。为研究无支撑局部置换混凝土RC剪力墙的侧向承载性能,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混凝土置换比例、置换混凝土强度等级、置换尺寸、置换间距等因素对剪力墙侧向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剔除部分缺陷混凝土并替代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局部置换混凝土加固法能够提升剪力墙的侧向承载力;局部置换混凝土影响了墙体的整体刚度分布,致使提高置换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增大混凝土置换比例均不能直接改进墙体的侧向承载力;置换比例一定时,增大置换尺寸的大小并使置换尺寸与置换间距皆在1000~1600mm内,可提高无支撑局部置换混凝土的RC剪力墙侧向承载力。本研究为无支撑局部置换混凝土的RC剪力墙加固方法提供一定的设计建议,有助于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置换混凝土 无支撑置换混凝土 RC剪力墙 混凝土缺陷 侧向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地下连续墙土压力的现场实测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陕耀 董雅丞 +1 位作者 张旭辉 姚西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07-516,共10页
南京某超深基坑工程采用异形围护结构双层地下连续墙进行施工,双墙间土体处于非极限平衡状态,土压力分布演变形式及墙土间相互作用机制并不明确。为探明深基坑开挖施工引起的双墙间有限土体的土压力变化规律及墙外侧土拱效应对土压力分... 南京某超深基坑工程采用异形围护结构双层地下连续墙进行施工,双墙间土体处于非极限平衡状态,土压力分布演变形式及墙土间相互作用机制并不明确。为探明深基坑开挖施工引起的双墙间有限土体的土压力变化规律及墙外侧土拱效应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采用现场实测分析结合物理模型计算的方法开展研究。首先,通过现场试验在土层中布设土压力监测点,获取基坑开挖过程中墙间土压力演变规律;其后,建立考虑土体分层的曲面锥形土拱模型,计算侧土拱发展引起的墙外土压力变化量,并结合试验数据的参数反演和误差分析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展开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施工对双墙间土体的影响总体呈现为挤压变形,有限土体受到的侧向约束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土体的抗剪强度;基坑开挖各工序中土方开挖过程对地层扰动最为显著;侧土拱效应进一步增大了浅层土体挡土墙侧土压力,而中深层土体中几乎没有侧土拱发展;考虑侧土拱效应的土压力计算结果较传统水土分算的Coulomb理论计算方法与现场实测结果更加吻合。本研究可为异型围护结构的深基坑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土压力 现场实测 侧土拱效应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预处理对杨木正交胶合木剪力墙抗侧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岳孔 李响 +5 位作者 石鑫磊 焦学凯 吴鹏 张仲凤 董国良 方远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128,共12页
[目的]研究往复荷载作用时国产速生杨木正交胶合木(CLT)剪力墙的抗侧力性能,阐明木材高温预处理和加速老化对剪力墙抗侧力性能的影响,为高温改性技术和国产速生木材在建筑结构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木结构建筑常用的进口欧洲... [目的]研究往复荷载作用时国产速生杨木正交胶合木(CLT)剪力墙的抗侧力性能,阐明木材高温预处理和加速老化对剪力墙抗侧力性能的影响,为高温改性技术和国产速生木材在建筑结构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木结构建筑常用的进口欧洲云杉规格材为对照,以相同强度等级的国产速生杨木为研究对象,选用180℃为预处理温度对杨木进行高温改性,制备5面全尺寸正交胶合木剪力墙,开展往复荷载作用时加速老化前后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的抗侧力性能试验。[结果]与相同层板强度等级的欧洲云杉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相比,往复荷载作用时未处理杨木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弹性抗侧刚度、耗能能力分别降低5.8%、12.9%、8.0%;木材经高温预处理、墙体经加速老化或二者联合处理后,杨木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的抗侧力性能指标不同程度降低;与未处理杨木正交胶合木墙体相比,加速老化处理后,墙体的极限承载力、弹性抗侧刚度、耗能能力分别降低9.4%、9.7%、11.2%;木材经高温预处理后,经加速老化,墙体的极限承载力、弹性抗侧刚度、耗能能力变化较小,分别降低2.9%、2.4%、5.0%。[结论]往复荷载作用时,国产速生杨木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的抗侧力性能略低于相同层板强度等级的欧洲云杉正交胶合木剪力墙,水平力作用时二者具有相似破坏模式,均为抗拔连接件节点处钉子被剪断;木材经高温预处理、墙体经加速老化或二者联合处理后,杨木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的破坏模式均为底部墙角抗拔连接件处木材被拉断或劈裂破坏;木材高温预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加速老化对剪力墙抗侧力性能的影响,具有相对较好的抗老化能力;建立正交胶合木剪力墙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理论值与试验值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杨木 正交胶合木剪力墙 抗侧力性能 高温预处理 加速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轴压比装配式夹芯剪力墙抗侧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欢 袁康 +2 位作者 张豪蕾 党冬冬 刘健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2-710,共9页
装配式夹芯剪力墙是结构保温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典型形式,在严寒地区及近零能耗建筑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适于夹芯墙内外叶墙拉结的金属保温连接件,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1个现浇夹芯剪力墙试件和3个装配式夹芯剪力... 装配式夹芯剪力墙是结构保温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典型形式,在严寒地区及近零能耗建筑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适于夹芯墙内外叶墙拉结的金属保温连接件,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了1个现浇夹芯剪力墙试件和3个装配式夹芯剪力墙试件,并对其进行单调水平加载试验和单侧剪切试验,研究墙体在轴压比为0.1时底部连接方式、保温层厚度、连接件类型对装配式夹芯剪力墙抗侧性能的影响,并对连接件的工作机理和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灌浆套筒进行底部连接的夹芯剪力墙与现浇试件抗侧承载力相近,基本达到“等同现浇”;夹芯剪力墙保温层厚度和连接件类型会小幅影响外叶墙对内叶墙的刚度贡献,进而影响墙体承载力,但墙体承载力仍主要由内叶墙提供;低轴压比下装配式夹芯剪力墙延性较好,呈现出以弯曲为主的破坏模式;相较于FRP连接件,金属保温连接件具有更好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能够用于装配式夹芯剪力墙内外叶墙板的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夹芯剪力墙 水平单调加载试验 单侧剪切试验 抗侧性能 低轴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壁剪切流中活性粒子运动特性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17
作者 许晓飞 王炯哲 +1 位作者 张泽 童松豪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55-2564,共10页
活性粒子是一种具有自驱动能力的粒子,自然界中的大肠杆菌是典型的活性粒子.活性粒子在水体中的运动会受到流体剪切作用和边界约束的影响,研究大肠杆菌在近壁剪切流中的运动规律有利于加深对活性粒子一般运动规律的理解.基于微流控技术... 活性粒子是一种具有自驱动能力的粒子,自然界中的大肠杆菌是典型的活性粒子.活性粒子在水体中的运动会受到流体剪切作用和边界约束的影响,研究大肠杆菌在近壁剪切流中的运动规律有利于加深对活性粒子一般运动规律的理解.基于微流控技术、高速显微图像采集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大肠杆菌在近壁剪切流中运动参数的量化信息,考察流场剪切速率和大肠杆菌自驱动能力对大肠杆菌运动的影响,从全局和局部两个角度研究大肠杆菌在近壁静止水体和近壁剪切流中的运动规律.实验研究发现,近壁静止水体中大肠杆菌呈圆周运动,圆周运动角速度随大肠杆菌自驱动能力的提升而增大,大肠杆菌平均直行速度和转向频率分别随悬浮液温度升高而增大和加快;近壁剪切流中大肠杆菌随水体向下游运动的同时存在横向迁移,横向迁移速度随剪切速率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大至最大值,之后略微减小并最终趋于恒定,转向频率则随剪切速率的增大和悬浮液的温度升高而加快.构建并求解大肠杆菌运动的角速度模型,对比大肠杆菌横向迁移速度的理论值和实验结果证明模型可靠性较好.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运动方向与壁面的夹角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缓慢减小,而其在与壁面平行平面内的运动角则随剪切速率增大先快速减小后缓慢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粒子 大肠杆菌 剪切流 固壁边界 横向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榔榆木质部细胞构造特征的季节变化规律研究
18
作者 唐建 吕运舟 +4 位作者 叶萌 严瑞昌 张海哲 石江涛 李春涛 《江苏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5,16,共6页
为了探究榔榆木质部形成中细胞形态与壁层组分变化规律,以1个生长季内木质部细胞产生过程为主线,联合解剖学技术与光谱学技术,初步研究了木质部细胞形态、细胞尺寸及细胞壁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月出现2排早材管孔,以单管... 为了探究榔榆木质部形成中细胞形态与壁层组分变化规律,以1个生长季内木质部细胞产生过程为主线,联合解剖学技术与光谱学技术,初步研究了木质部细胞形态、细胞尺寸及细胞壁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月出现2排早材管孔,以单管孔为主,5月开始大量产生木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壁厚,直至9月形成宽约2 mm的木质部;导管与木纤维细胞从4—6月处于伸长阶段,大小随后略有降低;2类细胞的直径则呈不同的季节变化规律;导管细胞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沉积过程在季节内稳定;而木纤维细胞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沉积具有季节差异,生长季早期相对含量较低,晚期相对含量明显增加,说明2类细胞间主要组分沉积存在不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解剖 早材 晚材 木材细胞壁 纤维形态 榔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巨大胸壁缺损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峻懿 宋达疆 +7 位作者 李赞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易亮 罗振华 张锐 杨丽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总结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肿瘤根治术后遗留大面积胸壁全层缺损的疗效和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钛合金支架或骨水泥重建完成22例胸壁全层重建术,患者胸壁缺损面积为300~700... 目的总结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肿瘤根治术后遗留大面积胸壁全层缺损的疗效和经验。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钛合金支架或骨水泥重建完成22例胸壁全层重建术,患者胸壁缺损面积为300~700 cm^(2)(中位面积360 cm^(2)),共设计切取44块肌皮瓣,其中皮肤面积(173.55±67.78)cm^(2),肌瓣面积(158.68±94.93)cm^(2)。将皮瓣转移至胸壁缺损处,动脉行端-端吻合,根据可用受区动脉数量,采取外增压或内增压的方式重建2块肌皮瓣动脉血运。吻合静脉时,根据血管蒂及受区静脉数量与形态,采取不同的吻合策略。结果肌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块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清创后创面愈合。双侧大腿供区伤口全部顺利愈合,遗留线性瘢痕。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8.27±8.62)月,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1例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重建胸壁质地良好,患者呼吸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力、关节活动正常,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能很好地覆盖胸壁缺损,根据不同的血管解剖特点切取肌皮瓣能最大程度保护供区功能,是行胸壁重建术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肌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血管吻合 胸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C墙板-钢框架结构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立人 周安 +3 位作者 蒋民 杨龙 焦志安 朱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研究不同连接方式下中空内模水泥(hollow inner-formwork cement, HIC)墙板-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文章设计了2种内嵌式连接方式。通过对1榀钢结构空框架足尺试件和2榀内嵌HIC墙板的钢框架足尺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不同试件的破坏... 为研究不同连接方式下中空内模水泥(hollow inner-formwork cement, HIC)墙板-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文章设计了2种内嵌式连接方式。通过对1榀钢结构空框架足尺试件和2榀内嵌HIC墙板的钢框架足尺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不同试件的破坏特征、承载力与变形性能、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综合评估该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内嵌式连接下,HIC墙板-钢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提高3.31倍以上,峰值承载力提升29%以上,延性系数达到6.20,最终破坏时的总耗能增加约47%;结构塑性开展过程稳定有序,墙板与钢框架采用“梁上点连接”或“周边线连接”时,结构的破坏模式存在差异,但两者均能提供安全可靠的连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板-框架结构 内嵌围护墙板 抗侧力结构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