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IIA磺酸钠对兔急性心梗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琳莉 黄抒伟 +4 位作者 窦丽萍 陆明 胡鹏飞 卜刚 林冬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8-682,I0008,共6页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若发生无复流则预示着更差的临床预后。研究旨在评估丹参酮IIA磺酸钠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复流发生的防治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4组(n=10),即AMI对照组(I/R)、丹参酮再灌注治疗...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若发生无复流则预示着更差的临床预后。研究旨在评估丹参酮IIA磺酸钠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复流发生的防治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4组(n=10),即AMI对照组(I/R)、丹参酮再灌注治疗组(DS-201)、丹参酮冠脉结扎前治疗组(DS-201-pre)、假手术组(Sham),每组各10只。Sham组开胸不结扎,其余3组结扎左室缘支90 min,切断结扎线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于结扎前5 min、结扎左心室缘支90 min、再灌注120 min时,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最终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HE染色后的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评估缺血范围(LA/LVA)、无复流范围(NRA/LA)及梗死区心肌范围(MIA/LA)。结果:(1)AMI后90 min时,CK、CK-MB水平在I/R组、DS-201组和DS-201-pre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及DS-201组TNF-α水平均较DS-201-pre组高(P<0.05)。再灌注120 min时,DS-201-pre组及DS-201组的血清CK、CK-MB、TNF-α水平低于I/R组(P<0.01或P<0.05);DS-201-pre组与DS-201组CK、CK-MB、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2)各组病理染色所测的冠脉结扎区心肌范围(LA)基本一致(P>0.05)。与I/R组比较,DS-201组及DS-201-pre组可以减少无复流面积(P<0.05),DS-201-pre组与DS-2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与I/R组比较,DS-201组及DS-201-pre组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减轻心肌细胞结构损伤,DS-201-pre组与DS-2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能减轻心肌细胞结构损伤,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无复流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无复流 丹参酮iia磺酸钠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氧化硫磺化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连续化合成
2
作者 闵书樑 周长路 +3 位作者 王超颖 万海涛 俞伟 辛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2-809,共8页
利用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制作了一种厘米级类卡特彼勒3D微流控芯片,并在微流控芯片内以三氧化硫为磺化剂连续制备丹参酮ⅡA磺酸钠。停留时间分布测试结果表明:微流控芯片内的整体流动状态接近于平推流。最佳磺化条件为:磺化温度25℃,n(S... 利用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制作了一种厘米级类卡特彼勒3D微流控芯片,并在微流控芯片内以三氧化硫为磺化剂连续制备丹参酮ⅡA磺酸钠。停留时间分布测试结果表明:微流控芯片内的整体流动状态接近于平推流。最佳磺化条件为:磺化温度25℃,n(SO_(3))/n(丹参酮ⅡA)=2.0,停留时间2 min。与传统硫酸间歇工艺相比,丹参酮ⅡA磺酸钠产率由68.0%提升至92.3%,反应时间由120 min降低至2 min,E因子由27.7降低至2.1。实现了丹参酮IIA磺酸钠的绿色、安全、高效连续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硫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微流控芯片 停留时间分布 绿色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冠心病炎症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3
作者 焦阳 李思铭 +1 位作者 高铸烨 徐浩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404-1406,共3页
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证实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促使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在此基础上导致的血栓形成,是大多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主要原因。丹参酮IIA磺酸钠(sodium tan... 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证实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促使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在此基础上导致的血栓形成,是大多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主要原因。丹参酮II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STS)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主要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本文对STS与冠心病相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肿瘤坏死因子-α、人白细胞分化抗原40、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核因子-кB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STS对冠心病炎症因子的具体作用环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心肌纤维化及Th_1/Th_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乐 王照华 +2 位作者 李树生 杨光田 赵立波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6期701-703,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STS)对老年小鼠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辅助性T细胞(Th)亚群Th1/Th2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小鼠行腹主动脉结扎构建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模型,以STS腹腔注射进行干预。观察STS对...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STS)对老年小鼠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辅助性T细胞(Th)亚群Th1/Th2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老年小鼠行腹主动脉结扎构建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模型,以STS腹腔注射进行干预。观察STS对心肌纤维化指标以及Th1/Th2类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心肌间质可见明显胶原沉积,STS处理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外周血Th1类因子[白细胞介素(IL)-12、干扰素(IFN)-γ]水平下降,而Th2类因子(IL-4、IL-5)水平增加;STS处理组较模型组心肌I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STS能调控老年小鼠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机制与调节Th1/Th2类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心肌纤维化 Th1/Th2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通过增强腹膜纤溶系统活性降低大鼠术后腹膜粘连发生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思 秦飞 +2 位作者 宋路瑶 侯楚祺 侯连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评价丹参酮IIA磺酸钠(STS)对实验性大鼠术后腹膜粘连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构建大鼠术后腹膜粘连模型。7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TS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每组15只;STS高、中、低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0、1... 目的评价丹参酮IIA磺酸钠(STS)对实验性大鼠术后腹膜粘连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构建大鼠术后腹膜粘连模型。7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TS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每组15只;STS高、中、低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0、10、5 mg/kg STS,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连续7 d。各组大鼠7 d后处死,粘连分级评价,ELISA检测组织中t PA/PAI-1的水平,发色底物法检测腹腔液中t PA活性,IHC半定量检测腹膜组织中TGF-β1和Collgen-I的表达;伤口愈合强度实验考察STS是否影响伤口愈合。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TS高、中、低剂量组均降低腹膜粘连的发生;腹腔液中t PA活性显著提高,组织中t PA/PAI-1蛋白水平显著上升,TGF-β1和Collgen-I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同时腹腔注射STS不会影响伤口愈合。结论腹腔注射STS可有效防治术后粘连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TGF-β1表达,下调其对TGF-β/Smads通路激活,降低下游PAI-1水平,从而上调腹膜纤溶系统活性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磺酸钠 术后腹膜粘连 tPA活性 tPA/PAI-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江凤林 冯俊 郑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目的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激活角度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 Asulfonate,ST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 目的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激活角度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 Asulfonate,ST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参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2)表达。结果(1)AngⅡ(1μmol·L-1)处理24h,心肌细胞[3H]-亮氨酸参入率、蛋白含量明显增加,STS能明显抑制AngⅡ介导心肌细胞[3H]-亮氨酸参入率、蛋白含量的增加;(2)AngⅡ刺激心肌细胞可见胞核内出现磷酸化ERK1/2荧光染色,丹参酮ⅡA可阻断AngⅡ引起的ERK1/2活化、入核过程;(3)用AngⅡ(1μmol·L-1)处理心肌细胞5min,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2)表达即开始增加,10min左右时最明显。以AngⅡ(1μmol·L-1)处理心肌细胞10min,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2)表达为标准,预先以STS(2,10,50μmol·L-1)处理心肌细胞30min,发现STS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4)预先以不同浓度STS处理心肌细胞30min,发现STS对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STS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其机制与抑制磷酸化ERK1/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酮ⅡA磺酸钠 血管紧张素 心肌肥厚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马晓聪 李建橡 +3 位作者 许明东 邓学秋 岳桂华 郑景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9期1766-1774,共9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策略: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痹、心痛、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丹参酮注射液、tanshinoneⅡA sulfonate、unstable angina...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策略: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痹、心痛、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丹参酮注射液、tanshinoneⅡA sulfonate、unstable angin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linical trials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从建库-2014年10月31日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随机对照试验且病例资料完整,各文献研究假设及研究方法相似,组间均衡性较好。采用Jadad评分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用比值比(OR),计量资料用加权均数差(WMD),计算95%可信区间(CI)。纳入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10篇分析结果,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纳入34篇文献,常规治疗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OR=3.83,95%CI(3.11,4.71),P<0.000 01];心电图改善率[OR=3.34,95%CI(2.61,4.28),P<0.000 01];血浆粘度改善[WMD=-0.20,95%CI(-0.38,-0.03),P=0.03];全血高切粘度改善[WMD=-0.67,95%CI(-0.85,-0.50),P<0.000 01];C反应蛋白改善[WMD=-2.66,95%CI(-3.31,-2.00),P<0.000 01]。结论:常规治疗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由于现有文献研究质量较差,尚有待于大量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随机对照实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丹参酮IIA磺酸钠对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
8
作者 侯润华 王思婷 +8 位作者 章洪萍 叶园园 杨泽萍 李梦珠 郑冠钦 樊家睿 张春云 陈蕊 李德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25年第9期1713-1720,共8页
目的:探究雾化吸入丹参酮IIA磺酸钠(STS)对烟草烟雾(CS)联合脂多糖(LPS)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PD-PH)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SPF级雄性C57BL/6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CTL,n=8)组、COPD-PH(CS+LPS,n=8)组、... 目的:探究雾化吸入丹参酮IIA磺酸钠(STS)对烟草烟雾(CS)联合脂多糖(LPS)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PD-PH)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SPF级雄性C57BL/6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CTL,n=8)组、COPD-PH(CS+LPS,n=8)组、STS干预的COPD-PH(CS+LPS+STS,n=8)组以及单纯STS干预(STS,n=8)组。采用CS联合LPS滴鼻吸入方式建立COPD-PH小鼠模型,动物置于CS暴露箱进行全身烟雾暴露60 d,分别在建模的第1天和第14天,经鼻吸入LPS。正常对照组吸入等量生理盐水且不进行CS暴露。在每次烟雾暴露前,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给予STS干预。造模结束后,检测小鼠肺功能和右心功能;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检测其中炎症细胞数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检测血浆IL-6的表达水平;肺组织切片行石蜡包埋和HE染色,评估小鼠肺气肿及肺小血管重塑情况。结果:(1)与CTL组比较,CS+LPS组小鼠表现为类似COPD-PH的病变,包括肺气肿、肺部炎症、肺功能下降、右心室收缩压(RVSP)及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升高(P<0.05);(2)与CTL组比较,CS+LPS组小鼠BALF和血浆中IL-6的均明显增加(P<0.05);(3)与CS+LPS组比较,CS+LPS+STS组小鼠肺气肿、肺部炎症、肺功能改善且RVSP、RVHI、BALF和血浆中IL-6下降(P<0.05)。结论:雾化吸入STS能够抑制小鼠COPD-PH的病情进展,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肺部炎症反应,降低肺IL-6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磺酸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白细胞介素6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通过降低整合素β3的表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军峰 沈净净 +1 位作者 张冬冬 张英姿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lfonate,STS)对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不同浓度STS、整合素β3特异性抗体LM609和转染过表达整合素β3质粒对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lfonate,STS)对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不同浓度STS、整合素β3特异性抗体LM609和转染过表达整合素β3质粒对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STS和STS刺激不同时间对HeLa细胞整合素β3表达的影响,CCK-8法检测STS对HeLa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STS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HeLa细胞的迁移(P<0.01),LM609显著降低HeLa细胞迁移率(P<0.01),STS刺激转染过表达整合素β3质粒HeLa细胞的迁移率较单一STS刺激和STS刺激转染空质粒HeLa细胞的迁移率显著增加(P<0.01);STS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降低HeLa细胞整合素β3的表达(P<0.05);不同浓度STS刺激的HeLa细胞存活数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TS可减少宫颈癌HeLa细胞整合素β3的表达,STS可显著减少HeLa细胞的迁移,整合素β3特异性抗体LM609也可显著降低HeLa细胞的迁移,转染过表达整合素β3质粒则可减少STS对HeLa细胞迁移的抑制,STS可能通过减少整合素β3的表达抑制HeLa细胞迁移,这为进一步阐明STS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和STS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磺酸钠 宫颈癌 He La细胞 整合素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丹参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注射剂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宪玺 孙妍 弭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036-3038,共3页
目的:以丹参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注射剂在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丹参注射液)、B(丹红注射液)、C(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3组,对比治疗前后血浆TXB2、6-K-PGF... 目的:以丹参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注射剂在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丹参注射液)、B(丹红注射液)、C(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3组,对比治疗前后血浆TXB2、6-K-PGF1α以及炎症因子CRP,比较3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率和心电图有效率。结果:3组治疗前TXB2、6-K-PGF1α、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475、4.121、2.132,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A组TXB2、6-K-PGF1α、CRP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1、9.42、10.58,P<0.05);B组TXB2、6-K-PGF1α、CRP水平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2,6.24,11.51,P<0.05);A、B、C 3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2.5%和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792,P=0.014)。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C组,B组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5.0%、67.5%和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581,P=0.008)。A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B、C组,B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制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因子释放,改善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且以丹参注射液疗效最显著,其次为丹红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