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S-PAGE-薄层扫描联用法测定3种不同来源的乳铁蛋白 被引量:9
1
作者 邢志恩 王军 +2 位作者 戴蕴青 陈燕卉 陈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74-278,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测定鲜牛奶、转基因牛奶和人乳中乳铁蛋白的方法。方法:在对样品脱脂和去除酪蛋白时,水洗乳脂、酪蛋白以提高乳铁蛋白的回收率。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测定鲜牛奶、转基因牛奶和人乳中乳铁蛋白的方法。方法:在对样品脱脂和去除酪蛋白时,水洗乳脂、酪蛋白以提高乳铁蛋白的回收率。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离乳清蛋白,薄层扫描法定量。对电泳和薄层扫描的条件进行优化,电泳使用1.0mm×10齿的试样格、分离胶质量浓度12g/mL、分离电压100V、上样量5μL、染色3h、脱色2h;薄层扫描采取锯齿、双波长、透射的扫描方式,Y步长和摆幅宽分别为0.1mm和8mm。结果:可以分离不同来源乳中的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4.53%、108.37%,同板精密度RSD值为3.1003%和1.8151%,在100~20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8和0.9990。结论:此方法可以用于3种乳中乳铁蛋白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铁蛋白 重组人乳铁蛋白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薄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在聚丙烯酰胺上层凝胶电泳免疫印迹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伟光 严辰杰 +5 位作者 许朝进 董依婷 毛智超 孙嘉玮 王万铁 袁琳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探讨染料Remazol BrOrange yellow(RBY)和赤藓红(erythrosine,ERY)分别用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浓缩胶染色后对免疫印迹分析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分为5组:对照组(按常规试剂盒步骤制备)、终浓度为0.08 g/L的RBY... 目的:探讨染料Remazol BrOrange yellow(RBY)和赤藓红(erythrosine,ERY)分别用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浓缩胶染色后对免疫印迹分析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聚丙烯酰胺凝胶分为5组:对照组(按常规试剂盒步骤制备)、终浓度为0.08 g/L的RBY染色组、终浓度为0.16 g/L的RBY染色组、终浓度为0.08 g/L的ERY染色组和终浓度为0.8 g/L的ERY染色组。依次制胶进行电泳,结束后用考马斯亮蓝对电泳胶进行染色,观察蛋白条带;随后转膜,并进行PVDF膜封闭、Ⅰ抗及Ⅱ抗孵育、洗涤,最后进行曝光拍照,观察目的蛋白黏着斑蛋白(vinculin)条带。结果:与未染色浓缩胶相比,RBY或ERY预染色浓缩胶的上样孔更加清晰可见,且经Marker显示和电泳后的凝胶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表明,RBY或ERY染色浓缩胶后,蛋白电泳能力与未染色浓缩胶无显著差异。蛋白免疫印迹对比分析也表明,转移到PVDF膜的蛋白样品检测不受影响。结论:RBY或ERY预染色浓缩胶可提高基于凝胶的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Remazol BrOrange yellow 赤藓红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苏糖醇和β-巯基乙醇在SDS-PAGE电泳过程中的扩散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平 李敏惠 +4 位作者 常山 何建荣 罗兴艳 刘阳 邹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916-919,共4页
目的:二硫苏糖醇(DTT)和β-巯基乙醇(2-ME)是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中最常用的2种还原剂。文中旨在观察这2种还原剂在SDS-PAGE电泳过程中的扩散效应及建立规避扩散效应的方法。方法:将含有还原剂的蛋白样品... 目的:二硫苏糖醇(DTT)和β-巯基乙醇(2-ME)是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中最常用的2种还原剂。文中旨在观察这2种还原剂在SDS-PAGE电泳过程中的扩散效应及建立规避扩散效应的方法。方法:将含有还原剂的蛋白样品和未还原蛋白样品间隔上样进行电泳,通过观察未还原样品的电泳条带来判断是否受到邻近泳道还原剂的扩散影响。结果:还原剂DTT或2-ME可扩散到邻近泳道,使未还原蛋白样品发生部分还原,扩散效应的强弱与还原剂的含量成正相关。结论:SDS-PAGE电泳过程中DTT和2-ME均存在扩散效应,在同一块凝胶上同时分离还原蛋白和未还原蛋白时,至少应该在2个泳道间设置一空白泳道,以规避扩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剂 扩散效应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型魏氏梭菌菌体蛋白和膜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明凡 田永军 +2 位作者 崔保安 王学斌 苗舜尧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2-14,共3页
运用 SDS- PAGE技术分别对 A、B、C、D四个型魏氏梭菌的菌体蛋白和细菌膜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在菌体蛋白图谱中 A型缺少 54.9KD蛋白条带 ,C型缺少 10 7.8KD和 36.1KD蛋白条带 ,D型缺少 10 7.8KD和 66.6KD蛋白条带。在膜蛋白图谱中仅 B型... 运用 SDS- PAGE技术分别对 A、B、C、D四个型魏氏梭菌的菌体蛋白和细菌膜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在菌体蛋白图谱中 A型缺少 54.9KD蛋白条带 ,C型缺少 10 7.8KD和 36.1KD蛋白条带 ,D型缺少 10 7.8KD和 66.6KD蛋白条带。在膜蛋白图谱中仅 B型有 94 .7KD蛋白条带但缺少 51KD蛋白条带 ,C型缺少 74 .2 KD蛋白条带 ,D型缺少 31KD蛋白条带 ,但比其它 3个型多 1个 2 4 .3KD蛋白条带 ,且 38.1KD蛋白条带极弱 ,几乎看不到。由此可以利用 SDS- PAGE蛋白图谱上存在的可重复性差异 ,对魏氏梭菌进行分型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梭菌 菌体蛋白 膜蛋白 SDPS-PAGE 电泳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在不同盐质量浓度下生长至对数期中期全蛋白SDS-PAGE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乌日娜 徐鑫 +4 位作者 王茜茜 宋雪飞 薛雅婷 唐筱扬 武俊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55-161,共7页
以耐盐植物乳杆菌FS5-5为研究对象,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构建了菌株在Na Cl质量浓度分别为0、3、6、9 g/100 m L的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期中期的全蛋白表达图谱。通过比较分析,选取了6个差异蛋白质条带,并采用液相色... 以耐盐植物乳杆菌FS5-5为研究对象,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构建了菌株在Na Cl质量浓度分别为0、3、6、9 g/100 m L的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期中期的全蛋白表达图谱。通过比较分析,选取了6个差异蛋白质条带,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对差异蛋白质条带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1号样品条带鉴定得到6种蛋白;2号样品条带鉴定得到11种蛋白;3号样品条带鉴定得到9种蛋白;4号样品条带鉴定得到4种蛋白;5号样品条带鉴定得到15种蛋白;6号样品条带鉴定得到15种蛋白。去除相同的蛋白,共有45种蛋白得到鉴定。这些蛋白大致可以分为4类: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蛋白25种;与代谢相关的蛋白10种;与核苷酸合成有关的蛋白8种;未知功能蛋白2种。可能由于这些蛋白的表达发生变化,才导致菌体中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DNA复制能够正常进行,最终使植物乳杆菌FS5-5能够更好地在盐环境下生存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FS5-5 盐胁迫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差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PAGE法检测动物肌肉蛋白质加热终点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董佩谕 孙京新 +3 位作者 徐幸莲 黄明 冯婷 王翠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67,71,共4页
为了探索检测动物组织蛋白质热变性程度的方法,分别对猪、牛、羊、鸡、鱼五种新鲜动物肌肉组织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新鲜未加热、50、60、70、80、90、100℃),对处理后的样品提取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为了探索检测动物组织蛋白质热变性程度的方法,分别对猪、牛、羊、鸡、鱼五种新鲜动物肌肉组织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新鲜未加热、50、60、70、80、90、100℃),对处理后的样品提取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同种动物组织经不同温度热处理,所得电泳图谱具有较大差异,电泳条带的数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猪、牛、羊三种动物肌肉组织加热到80℃后,电泳图谱不再变化,达到加热终点温度;鸡和鱼的肌肉组织加热到70℃后,电泳图谱不再变化,达到加热终点温度。不同种动物组织经相同温度热处理所得电泳图谱显示:猪、牛、羊三种动物组织蛋白质的电泳图谱相似,与鸡和鱼组织蛋白质的电泳图谱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加热终点温度 蛋白质热变性 动物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种子糖蛋白的SDS-PAGE分离及N-糖链的质谱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成 王承健 +5 位作者 晋万军 韩健利 杨梅芳 郜茜 黄琳娟 王仲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5,共7页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了银杏种子中的糖蛋白组分,进一步用氨水催化释放N-糖链,并采用电喷雾离子质谱(ESI-MS)及在线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UV-MS/MS^2)等技术对胶条上释放的N-糖链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了银杏种子中的糖蛋白组分,进一步用氨水催化释放N-糖链,并采用电喷雾离子质谱(ESI-MS)及在线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UV-MS/MS^2)等技术对胶条上释放的N-糖链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银杏种子中分离得到11种糖蛋白,共检测到11条N-糖链,包括高甘露糖型(4. 88%)和复杂型(95. 12%) 2种类型,其中分子量为21000,36000和50000的糖蛋白所释放的核心α-1,3-岩藻糖和β-1,2-木糖修饰的N-糖链所占比率较高,分别为68. 23%,64. 37%和75. 09%.本研究对进一步研究银杏糖蛋白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糖蛋白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N-糖苷酶F 氨水催化 电喷雾离子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堡茶茶褐素中酚类化合物及蛋白质组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寅竹 滕建文 +2 位作者 黄丽 夏宁 韦保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7-133,共7页
本研究通过甲醇提取茶褐素,将其分为可提取部分(记为FTB)和不可提取部分(记为BTB),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印迹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方法开展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茶褐素为多羟基的... 本研究通过甲醇提取茶褐素,将其分为可提取部分(记为FTB)和不可提取部分(记为BTB),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印迹和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方法开展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茶褐素为多羟基的芳香族物质,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和肽等含氮化合物;在蛋白质分子质量63~75 kDa附近具有条带,总体为弥散型的长条且可能被多酚等物质修饰;非靶向代谢组学共鉴定出297种化合物,以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2或FC<0.5和P<0.05为标准进行筛选,发现BTB与FTB之间有137种化合物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为酚类化合物(37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获得了FTB与BTB的5种酚类化合物(儿茶素、2,3-二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4-羟基香豆素和咖啡酸),它们不仅可以区分FTB和BTB,还有可能是茶褐素的主要不可提取酚类。本研究解析了六堡茶茶褐素的多酚谱及其特征性多酚,提出了蛋白质-多酚复合物的推论,有助于丰富黑茶茶褐素中蛋白质的相关研究,推动黑茶茶褐素的物质组成及功能活性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褐素 酚类 蛋白质 非靶向代谢组学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度、总酸、pH值以及饮用温度对干红葡萄酒涩味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杨晓雁 袁春龙 +4 位作者 张晖 杨健 张世杰 马婧 杨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18-123,共6页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唾液蛋白与模拟酒反应后蛋白减少比例,并将其表示为涩味强度;同时,以酒度、总酸、p H值以及饮用温度为考察因素,利...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唾液蛋白与模拟酒反应后蛋白减少比例,并将其表示为涩味强度;同时,以酒度、总酸、p H值以及饮用温度为考察因素,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析各因子对涩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对涩度影响最大,其次是酸度和温度,酒度影响最小;其中p H值和酸度互作效应对涩味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酒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涩味强度 唾液蛋白沉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羊乳酪蛋白制备及电泳分析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宋宏新 张歌 +1 位作者 李红心 薛海燕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0期65-67,共3页
采采用新鲜和复原的牛羊乳为原料,等电点沉淀,通过洗涤、干燥等步骤分别制得牛乳和羊乳酪蛋白,用凯氏定氮法对其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比较牛羊乳酪蛋白组分差异。结果表明:牛乳酪蛋白得率为... 采采用新鲜和复原的牛羊乳为原料,等电点沉淀,通过洗涤、干燥等步骤分别制得牛乳和羊乳酪蛋白,用凯氏定氮法对其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比较牛羊乳酪蛋白组分差异。结果表明:牛乳酪蛋白得率为86.75%,羊乳酪蛋白得率为90.55%,高含量的酪蛋白主要集中在电泳图谱的中分子量组,可分为αs1-CN、αs2-CN、β-CN和κ-CN,牛羊乳αs2-CN分子量羊乳大于牛乳,牛乳α-CN含量比较多,羊乳β-CN含量比较多,鲜乳与复原乳全蛋白主要组分在电泳图谱中除酪蛋白差别外,上端的高分子量组清蛋白区羊乳IgG重链的分子量比牛乳小。应用蛋白质电泳分析技术可以区分羊乳和牛乳的蛋白质组分,等电点沉淀法制备酪蛋白的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羊乳 酪蛋白制备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快速检测大豆脂氧酶缺失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绍东 姜妍 +4 位作者 王浩 刘伟 李远明 李宏伟 李文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4-487,共4页
通过对传统SDS-PAGE电泳技术中样品前处理及制胶技术的改进,开发出了一种能够清晰鉴别Lox-1与Lox-2同工酶的SDS-PAGE电泳快速检测新技术。利用新改进的方法,在289个CS8000(♀)×FJ307(♂)F2杂交后代中,选拔出Lox-1,-2,-3同工酶完全... 通过对传统SDS-PAGE电泳技术中样品前处理及制胶技术的改进,开发出了一种能够清晰鉴别Lox-1与Lox-2同工酶的SDS-PAGE电泳快速检测新技术。利用新改进的方法,在289个CS8000(♀)×FJ307(♂)F2杂交后代中,选拔出Lox-1,-2,-3同工酶完全缺失的个体27株,以及Lox-1,-3和Lox-2,-3缺失中间材料若干株。证明新改进方法可以缩短杂交后代脂氧酶缺失个体筛选进程,提高筛选精度,降低筛选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酶缺失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杂交后代的筛选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果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钟俊桢 顿儒艳 +2 位作者 黄宗兰 刘伟 刘成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8-22,共5页
以腰果为原料,分析腰果仁的主要成分,比较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以料液比、提取液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单因素,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腰果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腰果仁中粗脂肪含量最高,达44... 以腰果为原料,分析腰果仁的主要成分,比较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以料液比、提取液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单因素,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腰果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腰果仁中粗脂肪含量最高,达44.13%,其他组分含量为:碳水化合物22.91%、蛋白质19.41%、水分3.07%、灰分2.45%;研究发现碱提法提取效果最佳,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g/mL)、提取液pH 9、提取温度35℃、提取时间1.5 h,此条件下获得的腰果蛋白提取率可达79.0%,腰果蛋白质的纯度为86.62%。腰果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腰果蛋白主要含有22、26.2 kD的亚基,其次是14.1、16 kD,少量亚基为67.5、88 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 蛋白质 营养成分 提取优化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L5降解亚硝酸盐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兰 邓放明 +2 位作者 陈思思 王雪艳 赵玲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5降解亚硝酸盐的机理,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扫描电镜分别对亚硝酸盐存在条件下L5的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蛋白的表达和菌体形态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5降解亚硝酸盐的机理,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扫描电镜分别对亚硝酸盐存在条件下L5的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蛋白的表达和菌体形态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发酵36 h,L5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为56.25%;在控制p H 6.8,消除酸对亚硝酸盐降解作用的条件下,发酵36 h,L5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为70.59%;在有亚硝酸盐存在的条件下,L5能分泌一种分子质量约为200 k Da的a蛋白,且分子质量为50 k Da左右的b蛋白、分子质量为40 k Da左右的c蛋白、分子质量为34 k Da左右的d蛋白的表达均上调;L5在以亚硝酸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仍然能生长,但亚硝酸盐的存在使L5的菌体形态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亚硝酸盐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二甲酸降解酵母及其活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鹏 肖琳 +3 位作者 吴剑 刘慧 杨柳燕 朱建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2-416,共5页
通过半连续驯化,从对苯二甲酸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对苯二甲酸(TA)的假丝酵母(Candida),命名为CP01.经两次紫外诱变后,获得了能以TA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酵母菌CP02,诱变前后酵母全细胞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条带有明显差... 通过半连续驯化,从对苯二甲酸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对苯二甲酸(TA)的假丝酵母(Candida),命名为CP01.经两次紫外诱变后,获得了能以TA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酵母菌CP02,诱变前后酵母全细胞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条带有明显差异. CP02在30℃, pH5.5~8,振荡速率150r/min的培养条件下,72h内对1400mg/L的TA降解率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 酵母菌 紫外诱变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尖质膜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5
作者 齐耀程 王宁 +2 位作者 程彦伟 徐朗莱 张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以徐稻3号水稻苗期幼嫩根尖为材料,利用葡聚糖/聚乙二醇两相分配法纯化得到纯度达90%的质膜组分,使用优化的双向电泳水化液溶解质膜蛋白,通过等电聚焦/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IEF/SDS-PAGE)分离和基质辅助激... 以徐稻3号水稻苗期幼嫩根尖为材料,利用葡聚糖/聚乙二醇两相分配法纯化得到纯度达90%的质膜组分,使用优化的双向电泳水化液溶解质膜蛋白,通过等电聚焦/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IEF/SDS-PAGE)分离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I-DI—TOF/TOF)分析,鉴定了31个水稻质膜相关蛋白。结果表明IEF/SDSPAGE双向电泳适合分离亲水性相对较高的膜附着蛋白。进一步利用高盐和温和去污剂对纯化的质膜进行洗涤,以降低质膜组分的复杂程度,通过SDS-PAGE单向电泳分离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鉴定了8个质膜蛋白。经洗涤后的质膜组分复杂度显著降低,SDS-PAGE中的蛋白条带只包含1~2种蛋白,且主要为疏水性较强的穿膜蛋白,说明多种生物化学分离方法及不同质谱分析的综合运用,是解决生物膜蛋白质组学难点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质膜 蛋白质组学 等电聚焦/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纳升电喷雾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快速检测大豆过敏原蛋白Gly m Bd30K缺失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绍东 李远明 +5 位作者 刘伟 姜妍 王浩 于佳 李文滨 高桥浩司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8-642,共5页
通过对现有SDS-PAGE电泳技术的样本前处理和制胶技术的改良,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同时清晰鉴别7S球蛋白组分亚基(α',α,β-Subunit)和Gly m Bd 30 K谱带的SDS-PAGE电泳快速检测新技术。利用该方法对PI603570A×0329F6杂交组合F2群... 通过对现有SDS-PAGE电泳技术的样本前处理和制胶技术的改良,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同时清晰鉴别7S球蛋白组分亚基(α',α,β-Subunit)和Gly m Bd 30 K谱带的SDS-PAGE电泳快速检测新技术。利用该方法对PI603570A×0329F6杂交组合F2群体的116个样本进行了7S球蛋白组分亚基(α',α,β-Subunit and Gly m Bd 30K)缺失的筛选,并通过回交转育技术,将7S球蛋白组分亚基的缺失性状成功导入到黑龙江主栽品种中去。新方法可以有效地加快筛选进程,降低筛选成本,对过敏原蛋白缺失大豆种质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蛋白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免疫印迹技术 大豆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坪山柚、福橘幼苗叶片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翠兰 刘星辉 +2 位作者 潘锦山 陈发兴 庄伟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0-453,共4页
以坪山柚和福橘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 l胁迫8 d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坪山柚和福橘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并随NaC l浓度的增高而增至较高水平.相同浓度NaC l胁迫下,坪山柚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以坪山柚和福橘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 l胁迫8 d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坪山柚和福橘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并随NaC l浓度的增高而增至较高水平.相同浓度NaC l胁迫下,坪山柚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比福橘大,因此,可能是蛋白质的增加幅度而不是其绝对含量对坪山柚的耐盐性起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图谱分析显示,盐胁迫后,分子质量为80、67、54、32、28、18、17和16 ku蛋白质不受影响而稳定表达.福橘叶片中80、67、32、28、21、18、17、16和15 ku蛋白质为稳定表达的蛋白质.当NaC l浓度≥40 mmol.L-1时,诱导坪山柚叶片新产生35和24 ku 2种蛋白质;当NaC l浓度≥80 mmol.L-1时,诱导福橘叶片新产生72、43和24 ku 3种蛋白质,且它们的活性均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坪山柚 福橘 盐胁迫 可溶性蛋白质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碱法提取米渣蛋白得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爱民 冯定山 +2 位作者 张园园 卢存龙 曹圆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106,共4页
研究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碱法提取米渣蛋白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质量分数0.5%柠檬酸或稀释20倍的醋酸(0.875 mol/L)对米渣在25℃处理180 min,再用0.1 mol/L NaOH溶液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7 h,则蛋白提取率有较大提高;蛋白质提... 研究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碱法提取米渣蛋白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质量分数0.5%柠檬酸或稀释20倍的醋酸(0.875 mol/L)对米渣在25℃处理180 min,再用0.1 mol/L NaOH溶液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7 h,则蛋白提取率有较大提高;蛋白质提取率分别为84.60%和80.1%,高于未经过酸处理的米渣蛋白提取率。质量分数为0.5%柠檬酸和稀释20倍(0.875mol/L)的醋酸预处理的大米渣蛋白质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用体积分数18%分离胶有利于蛋白质电泳的分离;蛋白质在提取过程中分解成小的片段,主要集中在9.5 kD和4.1 kD附近,其中4.1 kD蛋白含量较多,且用质量分数0.5%柠檬酸预处理后碱法提取的蛋白质颜色纯白鲜亮,质地细腻润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渣 预处理 蛋白质 提取率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肉乳化香肠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检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勇 周小平 +1 位作者 秦丹 程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81-284,共4页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电泳检测猪肉乳化香肠中的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结果显示,大豆蛋白主要有5条蛋白条带(β-大豆伴球蛋白中的d1、...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电泳检测猪肉乳化香肠中的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结果显示,大豆蛋白主要有5条蛋白条带(β-大豆伴球蛋白中的d1、α'、β、d2亚基和大豆球蛋白的d3亚基)能和猪肉的蛋白条带区分开;其中,获得了由α'亚基蛋白条带的光强度值与SPI质量分数计算得到的一个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作为检测猪肉乳化香肠中SPI添加量(0.5%~10%)的标准曲线。应用得到的标准曲线预测已知SPI质量分数(7%、3%、1.5%、0.8%、0.5%)的猪肉乳化香肠,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变异系数1.90%~7.01%)。同时将SPI质量分数的预测值和真实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相关系数为0.98,证明了这种检测方法能应用于猪肉乳化香肠中大豆分离蛋白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乳化香肠 大豆分离蛋白 检测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解离大豆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结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立敏 马文君 +5 位作者 孙红波 寻崇荣 张丽 江连洲 隋晓楠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7-72,共6页
以不同酶解时间(1、2、3 h)、不同酶添加量(1%、2%)生物解离大豆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乳状液中乳滴聚集机制、结构特征及分子间相互作用。通过乳状液中蛋白水解度、显微镜观察、Zeta电位、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以不同酶解时间(1、2、3 h)、不同酶添加量(1%、2%)生物解离大豆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乳状液中乳滴聚集机制、结构特征及分子间相互作用。通过乳状液中蛋白水解度、显微镜观察、Zeta电位、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荧光色谱等指标的测定发现:经过蛋白酶酶解,乳状液中蛋白水解度在7%左右;生物解离使乳状液蛋白被酶解成分子质量较小的肽段,乳状液油脂与蛋白之间的亲和力降低,乳滴出现聚集,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SDSPAGE条带上出现了由二硫键引起的大分子质量的蛋白聚集体;另外,乳状液荧光光谱中,乳状液相对于相同酶解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可能是由磷脂的存在、蛋白质-油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蛋白质聚集体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结构特征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荧光光谱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