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快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群慧 邵婧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6,共15页
加快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管理学界刻不容缓的使命与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指明了理论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石。在总结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管理学... 加快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管理学界刻不容缓的使命与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指明了理论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石。在总结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相关认知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明确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努力方向,即: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国管理理论内核;利用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拓展主流管理理论边界,为主流管理理论发展作出中国贡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前沿实践,创造新时代根植于中国实践的普遍性管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管理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法治要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柏峰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4,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性。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性。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难题、巩固改革成果,切实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衔接。要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新形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健全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法治体系,在法治轨道上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轨道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中药炮制特色技术研究概况
3
作者 陆国弟 吴国泰 +1 位作者 杨扶德 晋玲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2-877,共6页
不同地区的中药炮制特色技术是中药炮制工艺学术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对传统炮制技术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从炮制理论、特色技术、特色辅料、特色工具及特色品种等方面,对北京、江西、四川、福州、新疆、青海、甘肃地区的中... 不同地区的中药炮制特色技术是中药炮制工艺学术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对传统炮制技术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从炮制理论、特色技术、特色辅料、特色工具及特色品种等方面,对北京、江西、四川、福州、新疆、青海、甘肃地区的中药炮制特色技术进行整理与总结,分析中药炮制传承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使各地区炮制技术、加工方法及特色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不同区域 炮制理论 特色技术 特色辅料 特色工具 特色品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述评
4
作者 宋菲菲 吕万刚 +1 位作者 万晓红 李爱群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8,共9页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中国特色体育学发展的核心任务。运用会议记录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25年4月20日由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的“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建...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中国特色体育学发展的核心任务。运用会议记录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25年4月20日由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主办的“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创新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讨会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性研究,旨在推进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从理论阐释迈向实践探索,助力中国特色体育学真正屹立于世界体育学术之林。研究认为,构建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知识创新,构建具有自主性的知识体系、凝练具有原创性的本土概念、厚植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底蕴;立足理论创新,提高体育学的理论自觉、推进原创理论与范式的创新突破、突出理论创新的科学性;立足方法创新,以学科融合革新体育科学研究范式、以问题牵引多元研究方法耦合运用、以科技赋能体育科学研究应用转向;立足路径创新,坚持人民本位的知识生产理念、促进自主理论的实践检验与创新运用、助推实践经验到理论成果的融合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 自主知识体系 体系建构 中国特色 基本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逻辑
5
作者 孙成武 盛莉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价值功能分别服务于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是两种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具有高度的历史和现实的内在统一性。在生成逻辑上,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在价值逻辑上,二者都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内容,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发展逻辑上,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引领和推动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成熟定型的“三问”研究
6
作者 辛向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1,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三十年的实践维度,是着眼于制度完善的长期战略提出来的,深刻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成熟 制度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效能的双重检验——以框架理论为视角的中国农民群体考察
7
作者 李蓉蓉 解小宇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4,共10页
意识形态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意识形态效能反映了国家治理的效能。因此,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意识形态效能不断彰显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与传播贯穿于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治理的主线,产生... 意识形态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意识形态效能反映了国家治理的效能。因此,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意识形态效能不断彰显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与传播贯穿于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治理的主线,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意识形态效能是其影响力的根本体现。对此,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重要思想的文本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文本框架”下呈现出话语变迁的适应性和连续性特征;从中国农民群体的现实回应中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受众框架”下呈现出农民的广续性基础认知、深厚性情感认同和持久性价值认定,凸显出中国农民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情感价值为主导”的认同特点。这是长期以来政党认同的代际传承的产物,同时也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弥足珍贵的合法性基础和民心支持。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效能可通过强化组织引领统摄,突出认知导向;创新话语表达形式,延展认知带宽;优化数字传播生态,畅通认知通道;以及融入地域特色要素,增强认知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效能 框架理论 中国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秉德语文教育思想与中国特色教学论构建
8
作者 赵晓霞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李秉德是我国现代教学论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教学论领域的卓著成就,与其前后两阶段的语文教育实践密不可分。他的语文教育探索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形态上“合科教学”与“特殊练习”并行不悖,二是内容上“生活识字”与“自... 李秉德是我国现代教学论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教学论领域的卓著成就,与其前后两阶段的语文教育实践密不可分。他的语文教育探索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形态上“合科教学”与“特殊练习”并行不悖,二是内容上“生活识字”与“自由阅读”相得益彰,三是方法上“理论假设”与“科学验证”互为表里。李秉德语文教育探索又深刻影响了他的教学论思想,具体体现为:从局部到整体的教学系统论、从知识到素养的教学目的论、从经验到科学的教学方法论、课程思维观照的教学过程论。李秉德教育思想是一个有机整体,语文教育实践为其开拓中国特色教学论提供了深厚土壤,而逐步成熟的教学论思想又不断充盈其语文教育思想,二者共同指向了对教育科学规律的探索,这对当下教学论学术体系的创新,具有积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秉德 语文教育思想 中国特色教学论 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政党领导逻辑
9
作者 张等文 刘绍覃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M0003,共15页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改革、完善与成型,始终遵循着政党领导的独特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和引领者,既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注入强大动力,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稳致远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奠基到成熟定型的全过程,既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政治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政治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理论优势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稳步迈进,不断开拓“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成熟定型 制度体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精品教材——兼评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10
作者 林木西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共7页
由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中的中国经济学系列第一批出版发行的“双子座”教材之一。这部重点教材是推进习近平经济思... 由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中的中国经济学系列第一批出版发行的“双子座”教材之一。这部重点教材是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体系化研究和阐释的示范性成果,是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推进全国高校经济学原创性教材的先导性成果,是一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品教材。该教材从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进行了学理性阐述,从制度导向上对社会主义经济赋予新的内容、对新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进行了系统化分析,从而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和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进行先行尝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让本土管理研究更具切题性?——情境基础观的构建机理与实施策略
11
作者 苏敬勤 何新月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2,共12页
针对本土管理研究过度依赖西方管理理论和范式导致切题性缺失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以往一元情境立场的西方管理理论范式,深入分析了兼顾复杂性与动态性的理论范式——情境基础观。情境基础观以多元论为情境立场,以切题性为根基,广纳异质... 针对本土管理研究过度依赖西方管理理论和范式导致切题性缺失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以往一元情境立场的西方管理理论范式,深入分析了兼顾复杂性与动态性的理论范式——情境基础观。情境基础观以多元论为情境立场,以切题性为根基,广纳异质性动态情境,并兼容不同研究范式,是管理研究探索复杂动态实践的新视角。基于情境基础观,本文搭建了“环境—认知—行为—绩效”分析框架,提炼出从分解、简化、延伸到深化的情境实施策略,以期为本土管理研究探索出一种新的、有效的情境化基础范式,也为构建兼具独特性与普适性的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体系而献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管理研究 情境基础观 切题性 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意蕴、时代价值及演进理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成 明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5,共1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篇章。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结合,更加彰显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新的跃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在广度与深度的延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篇章。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结合,更加彰显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新的跃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在广度与深度的延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内涵的深入诠释,通过明晰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意蕴、时代价值及演进理路,希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的落实落细寻求着力点。通过分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意蕴主要体现在:一是历史逻辑,开启改革开放征程上的历史新篇;二是理论逻辑,书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演进的理论之维;三是实践逻辑,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深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彰显丰富的时代价值意蕴,主要表现为:一是守正创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人民至上,凸显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情怀;三是自我革命,表明党致力破除利益藩篱的坚定决心。基于严密的逻辑体系和丰富的价值意蕴,进而结合实际,明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理路:一是坚定贯彻指导思想,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向;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三是增强道路自信,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航向;四是注重系统思维,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逻辑;五是遵循法治轨道,规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秩序;六是发扬斗争精神,提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效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理路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协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自我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西方现代化理论批判
13
作者 段学慧 高延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9,共9页
任何现代化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社会主义... 任何现代化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制基础。中国式现代化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西方现代化理论进行辩证分析和扬弃。这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的保障,也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行政生态治理的指标叙事:方法内涵、范畴构建与实践向度
15
作者 贾海刚 孙迎联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4,301,共15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根本取决于执政党引领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其中公共行政状态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行政生态治理则演绎为推进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关键议题。中国式现代化在行政领域具象化为行政生态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根本取决于执政党引领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其中公共行政状态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行政生态治理则演绎为推进中国式政治现代化的关键议题。中国式现代化在行政领域具象化为行政生态治理现代化,既有研究已完成理念和制度上的叙事转变,但在技术和方法上的叙事创新仍有可为空间,指标叙事是较佳方法论载体。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的行政生态治理指标叙事,在方法内涵上根植于现代化治理论、生态系统论以及政治生态平衡论等理论基础,形塑于行政生态分析及其治理原则把握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探索基础;在内容范畴上构建起包含党政主体、政务行为、政治场域、行政目标的4个维度、12个评价子系统和若干个评价要点的指标治理体系;在实践向度上划分为评价、归因和恢复的三段式指标叙事模块,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将有助于涵养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行政生态治理 指标叙事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自主知识体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炎秋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5,共7页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对于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拥有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才能真正地拥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立性,推动中国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建构特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1)立足中国现实,加强...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对于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拥有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才能真正地拥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立性,推动中国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建构特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1)立足中国现实,加强知识原创;(2)保持主体性,实现“第二个结合”;(3)创造新的知识,打造标识性知识;(4)加强系统建设,完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 自主知识体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认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翻译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威教授访谈录
17
作者 高渝 张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彰显社会公共利益,是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核心定位与指导原则。在访谈中,张威教授系统阐述了翻译研究在新时代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原则与发展方向、国家战略视角下翻译研究的重...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彰显社会公共利益,是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核心定位与指导原则。在访谈中,张威教授系统阐述了翻译研究在新时代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原则与发展方向、国家战略视角下翻译研究的重点方向、“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争议与发展、中译外研究的核心议题、中国特色话语的对外传播、翻译研究的社会价值、翻译教材建设、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的影响与挑战等重要议题。这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战略和关键议题,推动中国翻译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 翻译研究 中译外研究 人工智能 “中国特色”翻译理论 翻译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域下地方财政转型:职能、取向与路径
18
作者 周绍东 艾欣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为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财政运行关涉着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重要议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部分地方财政面临着收支失衡和债...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为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财政运行关涉着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重要议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部分地方财政面临着收支失衡和债务风险扩大等问题,迫切需要推进运行模式转型。在国家治理视域下,地方财政内嵌着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两对重要关系,承担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公共服务和促进统一市场建设等重要职能,由此形成了竞争、保障和协同等不同的政策取向。据此,在综合权衡三种政策取向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既有实践经验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转型路径。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方面,由有形要素转让向无形要素运营转型;在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方面,由基础设施建设向新兴产业引导转型;在培育发展环境方面,由政策优惠“洼地”向发展环境“高地”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财政 转型路径 国家治理 中国特色财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现代国家”理论及其当代阐释力
19
作者 李丽丽 欧阳景根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1,共8页
马克思主义“现代国家”理论具有批判和建构两个维度。批判维度针对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国家具有虚幻性,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形式并最终实现国家向社会的复归;... 马克思主义“现代国家”理论具有批判和建构两个维度。批判维度针对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国家具有虚幻性,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形式并最终实现国家向社会的复归;建构维度针对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权进行过理论建构,列宁将这种政权形式称之为“半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在政权形式、所有制形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超越性,是新型现代国家。马克思主义“现代国家”理论具有当代阐释力,其揭露了资本主义现代国家的虚幻本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国家制度竞争力,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现代国家 半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建设逻辑
20
作者 张固宁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制度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制度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内在规定,任何成功的现代化往往都内在要求建立起一套稳定成熟、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制度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内在规定,任何成功的现代化往往都内在要求建立起一套稳定成熟、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制度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面,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制度建设上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历史逻辑,既遵循现代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理论逻辑,又坚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践逻辑,通过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强国建设、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现代化的一元化制度定义和话语垄断,证明了资本主义并非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为谋求全人类现代化事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制度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