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0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NA的城市周边乡村公共空间精准优化研究——以白鹿原地区车村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魏萍 蔺宝钢 +1 位作者 张斌 刘涛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6,共6页
针对城市周边乡村公共空间布局形态与村民需求不匹配的现状,提出“两模型三层级”的乡村公共空间精准优化方法。以西安周边乡村-车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构建车村公共空间双层网络模型,即:物质网络模型与村民行为网络模... 针对城市周边乡村公共空间布局形态与村民需求不匹配的现状,提出“两模型三层级”的乡村公共空间精准优化方法。以西安周边乡村-车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构建车村公共空间双层网络模型,即:物质网络模型与村民行为网络模型(两模型)。从“聚落-片区-单点”3个层级(三层级)设计衡量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的相关指标,并通过双层网络模型指标的对比分析,精准定位车村公共空间需要优化提升的要素。最后,基于“社会-空间”互动逻辑,以空间布局形态与村民需求匹配为导向,从聚落布局优化、片区派系完善、单点品质提升三方面提出精准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周边乡村 公共空间 社会网络分析(sna) 精准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A的铁路工程技术创新双重风险网络特征及演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青娥 荆浩飞 蔡超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88-4298,共11页
为提升铁路工程技术创新主体协同治理水平,防范化解技术创新核心风险,构建技术创新风险传导网络(A-模网)与风险治理网络(B-模网)的整体性框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双重风险网络特征并进行演化研究。首先辨识技术创新主体和共性风险因... 为提升铁路工程技术创新主体协同治理水平,防范化解技术创新核心风险,构建技术创新风险传导网络(A-模网)与风险治理网络(B-模网)的整体性框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双重风险网络特征并进行演化研究。首先辨识技术创新主体和共性风险因素,并明确风险分担关系以建立双重风险网络边界;其次构建A-模网模型,通过网络密度、块模型和中心性分析识别核心风险因素和风险链路;基于A-模网结构参数和网络边界构建B-模网模型,通过核心边缘结构与结构洞剖析创新主体在风险治理中的地位及控制能力;最后提出针对性的风险治理策略,通过双重风险网络演化分析实现风险治理效果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组织属性和参与行为将技术创新主体界定为7类,共性风险因素包括16项并可归纳为创新管理风险、技术研发风险、成果应用风险3类;风险治理可采取核心风险靶向控制策略,重点关注技术创新组织网络不健全、多主体间文化与沟通缺失、技术创新信息壁垒、技术创新能力缺失、研发人员引进困难与流失5项核心风险因素以及新技术试用验证不充分→新技术与现有技术间融合性差1条核心风险链路;科研方处于网络的核心区域且具备核心风险控制能力,立项出资方也处于网络核心区域,但网络控制力较弱,可采取出资方—业主方—技术创新管理咨询方三方联盟策略优化风险治理网络结构。研究结果为铁路工程技术创新风险协同治理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技术创新风险 技术创新主体 社会网络分析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A的大型工程项目关键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识别 被引量:7
3
作者 许璨 宇德明 罗含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8-2058,共11页
大型工程项目关乎国计民生、影响深远,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甚至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危机,为识别出大型工程项目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大型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势在必行。首先,收集61个大型工... 大型工程项目关乎国计民生、影响深远,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甚至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危机,为识别出大型工程项目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大型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势在必行。首先,收集61个大型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事件。然后,通过共现的方法得到“利益相关者-社会稳定风险因素”2-模网络,将数据导入Netdraw软件中,形成可视化的利益相关者-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关系网络图,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计算2-模网络的度数中心度。最后,将2-模网络转化为2个1-模网络(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关系网络),识别出大型工程项目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社会稳定风险”2-模网络整体密度较高,大型工程项目中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和利益相关者关系密切,S6政府部门-R2环境安全风险与S8当地居民-R2环境安全风险是需重点关注的关系;大型工程项目中社会稳定风险中的关键利益相关者是业主、承包商、政府部门、当地居民、网络媒体;关键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是环境安全风险、决策信息公开不充分、公众参与不足、应对行为不当、社会舆情。研究成果为大型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有助于提高大型工程项目管理者的风险认知水平,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风险 利益相关者 大型工程 社会网络分析 风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SNA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结构特征与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语轲 孟世玉 +2 位作者 熊一名 张超宇 张云路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4-314,共11页
快速城镇化影响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演变与社会需求错位的问题凸显,从物质空间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视角开展公共空间的结构特征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显得极为迫切。当前研究多聚焦于单一类型与层级的公共空间,且对空间整体以及空间中使用... 快速城镇化影响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演变与社会需求错位的问题凸显,从物质空间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视角开展公共空间的结构特征分析,并提出优化方案显得极为迫切。当前研究多聚焦于单一类型与层级的公共空间,且对空间整体以及空间中使用主体的考虑不足,尚不能对当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优化提供科学指引。研究以北京市南窖村为例,通过耦合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法与空间句法,建立客观物质空间网络与轴线模型以及主观村民行为网络模型,对公共空间结构进行“村域-街巷-节点”多层级解析,以探究村民视角下公共空间节点与街巷空间互动机制。结果表明:1)南窖村聚落空间呈带状分布,形成了中部聚集、边缘分散、内部街巷均匀分布的聚落肌理。公共空间呈现为以历史文化区域为中心、交通干道为轴的空间网络结构。具有相似空间特征的聚落形态在京西山地河谷型传统聚落中广泛分布。2)南窖村可理解度为 0.44661 ,村民行为网络密度为 0.0769 ,相较于物质空间网络 0.1076 有所下降,公共空间节点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这与南窖村较低的街巷空间连通性以及界面连续性导致部分空间节点无法与周围环境产生有效联系,进而在村民日常活动中被忽视有关。3)南窖村公共空间围绕聚落主街与历史文化设施,形成了具有倾向性的派系格局。派系内部节点连接密切,韧性较强,村民使用率高,派系之外,节点无法充分发挥空间潜力,这与中介节点与功能设施配套不足导致的村民行为感知弱化紧密相关。4)南窖村的村民活动的开展倾向于选择与生活空间有机融合且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属性的公共空间,展现了京西地区乡土社会厚重的历史文化习俗对村民行为偏好的影响。最后,研究针对性提出“连线-增点-赋能”的优化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精确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句法 基础设施更新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及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宫运华 张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15,共7页
为避免因应急失效导致油气管道事故后果加重的问题,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分析国内外27起油气管道事故中的应急失效原因。依据扎根理论(GT)统计编码分析结果,得到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S... 为避免因应急失效导致油气管道事故后果加重的问题,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分析国内外27起油气管道事故中的应急失效原因。依据扎根理论(GT)统计编码分析结果,得到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构建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关系网络,利用核心-边缘分析、中心性分析和关联方向指数分析识别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中的核心因素及具有高关联性和强媒介作用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包含政府及应急部门因素、运营商组织因素、运营商不安全监督、现场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现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5个层次。应急失效原因细分为16个最底层因素,其中,政府及应急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应急救援不力、制度漏洞、管道运营商监督不充分、技术环境、技能失误等9个因素属于核心因素;技能失误、制度漏洞、技术环境、运营商监督不充分为高关联度因素;管道运营商的制度漏洞、程序漏洞、技术环境、监督不充分、资源管理不当和决策失误为强媒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事故 应急失效原因 社会网络分析(sna) 分类模型 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技术互补与协同创新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潇 李家宝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6,共13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以AI创新应用为导向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平台赋能互补者创新研究多从平台模块性、边界资源开放等视角展开,缺乏对互补者与平台企业创新要素复杂协同关系结构的考察,构建“要素—过程—绩效”框架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以AI创新应用为导向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平台赋能互补者创新研究多从平台模块性、边界资源开放等视角展开,缺乏对互补者与平台企业创新要素复杂协同关系结构的考察,构建“要素—过程—绩效”框架研究平台企业赋能互补者协同创新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首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隐含在协同创新活动中的技术组件互补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其次,采用数据驱动的NK模型对互补者协同创新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探究技术相互依赖对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基于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实例研究和仿真实验,发现互补者通过组件策略嵌入生态系统所形成的技术相互依赖水平负向影响协同创新潜力,并且系统中核心组件比例(C-Ratio)越高,协同创新绩效越低。据此,提出平台企业协调创新生态系统各类参与者资源及赋能平台创新活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数字平台 协同创新 NK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营商环境空间网络结构分析:基于自由贸易试验区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苏振东 宫硕 李卓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6,共11页
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改革、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保障。使用熵权法构建2004~2018年中国省际营商环境评价指标,通过改进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省际营商环境空间网络关联结构进行分析,最后利用QAP方法深入定量考察影... 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化改革、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保障。使用熵权法构建2004~2018年中国省际营商环境评价指标,通过改进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省际营商环境空间网络关联结构进行分析,最后利用QAP方法深入定量考察影响我国省际营商环境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成因。研究发现:我国省际营商环境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倒“U”型的空间分布,并以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福建为核心地区构成交错复杂的空间网络;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建设对我国省际营商环境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尤以对南部地区以及内陆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自贸区设立通过提升软环境、社会服务、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的空间关联程度,促进省际营商环境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营商环境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QAP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自然灾害的城市应急组织协同网络演变
8
作者 李华 白乐 申宇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6-254,共9页
为剖析机构改革历程中城市应急组织的协同关系,首先,以西安市24部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为数据样本,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分析参与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处置和救助的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状态;然后,从时序视角探究网络结构的动态变化轨迹... 为剖析机构改革历程中城市应急组织的协同关系,首先,以西安市24部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为数据样本,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分析参与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处置和救助的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状态;然后,从时序视角探究网络结构的动态变化轨迹,判定密度、集中度、平均距离等指标特性;最后,以“核心度-限制度”二维框架划分机构角色,从机构特征、功能定位、组建模式3个维度分析机构角色变迁历程;采用迭代相关收敛(CONCOR)算法和E-I指数分析法刻画网络治理结构的内在逻辑和组织关系的演进趋势。结果表明:经过机构改革,应急组织协同网络集中度由0.5776增至0.7235,表明网络结构由多主体松散协作的离散型网络,转变为以市应急管理局为核心的紧密型网络;机构最高核心度由0.342增至0.369,最低限制度由0.166降至0.087,表明演变趋势呈现出指挥职责统一化的特点;网络组织遵循核心-边缘的治理结构,核心组织与边缘组织的界限日益清晰与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城市应急组织 协同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法(sna) 应急预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业绿色创新发展网络优势匹配与组态提升路径——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9
作者 刘佳 申明哲 +3 位作者 安珂珂 闫颖 王灵恩 赵青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3-510,共1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背景下,绿色创新作为旅游业绿色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是对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的积极回应,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频繁的要素流动推动城市间绿色创新联系增强,探究区域旅游业绿色...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背景下,绿色创新作为旅游业绿色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是对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的积极回应,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频繁的要素流动推动城市间绿色创新联系增强,探究区域旅游业绿色创新网络优势匹配的路径有助于因地施策推进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构建区域旅游业绿色创新发展分析框架,综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哈肯模型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选择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案例地,测度和分析其旅游业绿色创新效率及其网络优势度和二者协同特征,进一步基于非对称创新理论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识别区域旅游业绿色创新发展网络优势匹配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旅游业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上具有“沿海沿边”的集聚分布规律;旅游业绿色创新效率网络优势度“马太效应”显著,形成以济南、东营为主的点状格局;二者协同度区域差异明显,可分为高度协同型、中度协同型和低度协同型3大类;旅游业绿色创新效率、网络优势度及二者匹配的提升路径可归纳为政府支撑的外向型市场拓展模式、政府扶持的内源型动力驱动模式和内外部环境双元驱动下的动态优化调整模式等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绿色创新效率 网络优势度 社会网络分析 哈肯模型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山东半岛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视角的中国交通碳排放与区域驱动要素链分析
10
作者 刘星星 陈媛 +2 位作者 杨青 段召琳 吴婵媛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7-979,共13页
剖析中国交通碳排放时空关联特征以及要素驱动机制,有利于强化我国区域间碳排放协同治理,对我国“双碳”目标的高质量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挖掘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碳排放的面板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 剖析中国交通碳排放时空关联特征以及要素驱动机制,有利于强化我国区域间碳排放协同治理,对我国“双碳”目标的高质量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挖掘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碳排放的面板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据)基础上,利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综合社会网络分析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从“时空-集聚-要素”三维视角全面剖析中国交通碳排放的时空动态交互特征、区域集聚效应及差异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碳排放空间网络呈“京津冀−江浙沪”双核心区域关联格局,空间核心虹吸、辐射效应显著。相较于2010年,2022年中部、西部地区中心度占比分别增加2.20%、1.74%,东部、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下降3.55%、0.39%,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区域融合趋势增强,东北地区近零关联突出其孤立状态。②中国交通碳排放交互路径具有集聚导向性。根据空间关联特征,我国分为交通碳核发展区(京津蒙沪)、交通碳枢溢流区(东南沿海)、交通碳缘低流区(北方内陆)和交通碳中潜力区(中西南域)四类区域,并针对四类区域挖掘多层次驱动要素链。③中国交通碳排放以经济规模、运输结构为主导,人口、能源等多要素“螺旋”波动交织。研究显示,中国交通碳排放网络呈现“高效联通、层级分化、稀疏交织”的区域联系特征,区域集聚效应显著,且要素驱动链具有区域差异性,应当深入实施“统筹协调、区域融合、要素协作”的交通碳减排协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溢出效应 机器学习 驱动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A算法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研究——以智能纺织领域为例
11
作者 许菱 郑婧然 +2 位作者 王耀刚 张克 朱文兴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8,共9页
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是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准确识别关键共性技术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助力。以专利数据为基础,运用LDA主题模型挖掘出隐藏的高强度技术主题,通过共现率指标评估技术主题的共现程度,以此归纳出共性技... 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是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准确识别关键共性技术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助力。以专利数据为基础,运用LDA主题模型挖掘出隐藏的高强度技术主题,通过共现率指标评估技术主题的共现程度,以此归纳出共性技术。在此基础上,运用网络分析方法,结合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以及结构洞3个拓扑指标将各技术主题的关键程度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识别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发现:智能纺织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主要包含在工艺材料、工艺流程和工艺设备中;石墨烯纤维、柔性纳米纤维、聚氨酯整理剂等是工艺材料中的关键共性技术;智能缝纫技术、超疏水涂层技术、水凝胶导电技术等是工艺流程中的关键共性技术;传感器是工艺设备中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结果可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技术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共性技术 LDA主题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智能纺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国家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效应——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经验证据
12
作者 陈砺 郜霞妹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6,共11页
本文采用社会复杂网络分析法构建2010—2020年52个“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有向加权贸易网络,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发达经... 本文采用社会复杂网络分析法构建2010—2020年52个“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有向加权贸易网络,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发达经济体中的促进作用更强,而技术进步和贸易成本下降是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攀升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形成区域间制造业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经济格局。上述结论为推动“一带一路”制造业贸易网络布局优化、促进各国贸易网络地位协同提升给予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一带一路” 贸易网络地位 制造业 社会复杂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模型在民航管制员综合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13
作者 景国勋 王昌勇 王远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32-3142,共11页
针对民航管制员综合能力量化评价存在片面性的现状,建立了一套民航管制员队伍综合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工作分析和文献归纳两种方式,初步提取可以反映管制员综合能力的指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一步剔除影响程度较小的指标,根据... 针对民航管制员综合能力量化评价存在片面性的现状,建立了一套民航管制员队伍综合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工作分析和文献归纳两种方式,初步提取可以反映管制员综合能力的指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一步剔除影响程度较小的指标,根据指标层中各个指标的中心度计算指标的权重。基于“冰山模型”提出由知识、技能、角色认知和特质动机四个维度构成的准则层,进一步构建民航管制员综合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使用云模型的方法进行实例的确定度计算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民航管制员工作中评估决策能力和预案统筹能力有着较高的重要性;发现在技能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抗压抗扰能力,需要在以后的培训和管制工作中加强管制技能的学习和规范化,以提高管制效能。预测管制员队伍能力和发现在某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利于科学地进行培训并提高管制员的管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民航管制员 社会网络分析 云模型 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用无人机事故致因文本挖掘和社会网络分析
14
作者 李柯 王东煌 罗帆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09-2716,共8页
为明确民用无人机事故致因及其关联性,借助文本挖掘技术完成122份民用无人机事故报告的结构化处理,采用词频-逆文档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 TF-IDF)算法提取出23项事故致因关键词;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 为明确民用无人机事故致因及其关联性,借助文本挖掘技术完成122份民用无人机事故报告的结构化处理,采用词频-逆文档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 TF-IDF)算法提取出23项事故致因关键词;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方法和Gephi、Ucinet等软件构建民用无人机事故致因共现网络,完成网络中心性分析和核心边缘结构分析,以了解各事故致因节点的重要性和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机械结构故障、动力系统故障等源自无人机自身的致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飞行失控、检查不足、天气意外因素等8项致因位于致因网络的核心区域,归属于核心致因,其余15项为边缘致因;基于核心致因构建并分析核心-边缘致因集合,有助于为民用无人机事故防控提供对策建议,从而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文本挖掘 社会网络分析 词频-逆文档频率 无人机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碳补偿率空间关联网络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王凯 曾琴琴 +1 位作者 甘畅 谭佳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6,共10页
协同推动区域旅游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是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基于旅游业碳排放和碳吸收双重视角,构建旅游业碳补偿率评价指标体系,核算2005—2020年中国旅游生态系统碳吸收对旅游业碳排放的补偿能... 协同推动区域旅游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是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基于旅游业碳排放和碳吸收双重视角,构建旅游业碳补偿率评价指标体系,核算2005—2020年中国旅游生态系统碳吸收对旅游业碳排放的补偿能力,并借助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旅游业碳补偿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省际旅游业碳补偿率呈先降后升的波动变化态势,整体处于由“碳源”向“碳汇”的缓慢过渡阶段。地区分异特征明显,呈现“南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各省份间的相对差异逐步扩大,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效应。②旅游业碳补偿率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复杂化和多线程态势,省际间碳补偿率关联强度不断增大,整体网络结构稳定性提升显著。浙江、江苏和福建等省份在网络结构中扮演核心主导者角色,而新疆、海南和四川等省份地处相对边缘位置。③各板块内部空间关联较为稀疏,板块间关联较为紧密。东部地区主要为“双向溢出”板块,中部地区承担“经纪人”角色,西部地区为“净溢出”板块,“净受益”板块内部的省份分布较为松散,整体关联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俱乐部特征。④经济发展水平、绿色科技创新水平和旅游业交通碳排放结构差异对旅游业碳补偿率空间关联网络的演化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差异则显著抑制网络形成,城镇化水平和环境规制强度的作用方向呈阶段性变化特征。该研究可为促进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加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旅游业碳补偿率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融合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16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1 位作者 谭佳欣 甘畅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9,共14页
基于2001—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中国省际城乡融合水平,并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中国城乡融合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1—2021年中国省际城乡融合水平不断提升,但提升进程... 基于2001—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中国省际城乡融合水平,并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中国城乡融合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1—2021年中国省际城乡融合水平不断提升,但提升进程较为缓慢,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异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2)中国城乡融合空间关联网络日趋稠密化、复杂化与紧密化,网络连接具有异配性,且网络具备成长性特征,但城乡融合的空间关联尚未达到最佳水平。3)地理空间邻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城镇化水平差异对城乡融合空间关联网络的优化与演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现代化差异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差异的作用方向和强度随时间变化呈现阶段性特征,而金融规模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空间关联网络 城乡关系 社会网络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能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形成机制
17
作者 薛建春 丁志斌 曹凌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8-1408,共11页
探索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对于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区域协同减污降碳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超效率松弛测度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各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借助引力模型描述其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 探索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对于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区域协同减污降碳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超效率松弛测度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各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借助引力模型描述其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回归模型探索能源利用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能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但关联紧密程度不强;鄂尔多斯、东营、榆林、郑州和济南位于关联网络的中心,滨州、泰安、海东、吴忠和巴彦淖尔等处于网络边缘位置,“鄂尔多斯→银川”“榆林→银川”和“榆林→庆阳”等关联关系是关联网络重要关系枢纽;空间关联网络的4个聚类板块内外溢出关系明显;地理近邻、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绿色创新水平相近的城市之间更易形成能源利用效率关联网络,平均气温、流域近邻、城镇化率、技术进步等是影响关联网络形成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形成机制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学术英语写作合作学习中学生集体能动性研究
18
作者 朱效惠 周爽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7,共11页
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通过收集日志、问卷和访谈数据,探究了东北某高校英语专业五名学生在学术英语写作合作学习中所表现的集体能动性。研究发现,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形成了一个密度较高、中心性较低的互动网... 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通过收集日志、问卷和访谈数据,探究了东北某高校英语专业五名学生在学术英语写作合作学习中所表现的集体能动性。研究发现,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形成了一个密度较高、中心性较低的互动网络,表明成员之间联系紧密且影响力相当。小组的集体能动性主要体现为成员之间的智力支持和情感支持。具体而言,智力支持包括资源共享、小组讨论和分工协作等;情感支持则包括相互鼓励、分享零食、吐槽闲谈和集体活动等行为。本研究的发现对于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教师指导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能动性 社会网络分析 合作学习 学术英语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城市绿地健身网络特征研究——以上海市内环区域为例
19
作者 刘颂 白钊成 +1 位作者 柳迪子 沈培宇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0,共8页
绿地是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绿地网络分析方法难以反映居民的实际使用模式。以上海市内环区域为例,利用健身轨迹数据构建城市绿地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节点、子群和整体3个层次分析了绿地健身网络的结构特征... 绿地是城市居民健身活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绿地网络分析方法难以反映居民的实际使用模式。以上海市内环区域为例,利用健身轨迹数据构建城市绿地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节点、子群和整体3个层次分析了绿地健身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显示:1)绿地节点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节点中心度受绿地内部道路长度、周围写字楼面积等内外部环境因素影响;2)健身网络存在显著的区域隔离,利用结构洞识别到了工业用地阻隔、滨水空间私有化、里弄绿化缺失、交通干线阻隔4类典型的绿地隔离情景;3)健身网络整体连接稀疏且同质性较高,稳定性较低。本研究基于“真实连通性”视角,为构建支持人群活动的城市绿地网络提供数据驱动的规划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会网络分析 绿地网络 健康城市 健身轨迹数据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统计测度、空间格局与关联网络
20
作者 魏和清 吴磊 张露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79,共6页
文章从总量、素质、结构、分布四个维度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修正引力模型考察了省域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揭示了人口高质量... 文章从总量、素质、结构、分布四个维度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修正引力模型考察了省域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揭示了人口高质量发展关联网络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与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和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形成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要特征的空间格局;各省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中、高水平省份有较强的辐射效应;在凝聚子群内部,各省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统计测度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