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覆板块对大陆深俯冲构造响应:以胶辽地区为例
1
作者 孟令通 林伟 +2 位作者 任志恒 杨进辉 李金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87-2305,共19页
在大陆深俯冲形成的超高压造山带中,由于超高压岩石折返构造的强烈改造,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收缩构造难以在造山带内部识别,进而影响了对造山过程的完整认识。上覆板块,由于其构造部位的特殊性,较少受折返构造的影响,较大可能地记录了板块... 在大陆深俯冲形成的超高压造山带中,由于超高压岩石折返构造的强烈改造,板块汇聚过程中的收缩构造难以在造山带内部识别,进而影响了对造山过程的完整认识。上覆板块,由于其构造部位的特殊性,较少受折返构造的影响,较大可能地记录了板块汇聚过程的收缩构造,成为理解板块汇聚过程和演化的关键地区。本文以华南板块大陆深俯冲过程中苏鲁超高压造山带上覆华北大陆岩石圈的构造响应为切入点,以胶辽地区为研究靶区,运用多尺度构造解析的方法,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开展三叠纪收缩构造的流变学特点研究,结合造山带内部变形特征,探讨苏鲁超高压造山带及其上覆板块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覆板块在华南-华北汇聚过程中经历了早期上部向NE剪切的逆冲构造和晚期上部向SW剪切的反冲构造。早期收缩构造表现为胶北地体莱西单元早-中三叠世上部指向NE的韧性变形,辽东地体中-晚三叠世上部指向NE的韧性变形和极性向NE的褶皱-逆冲构造;从南向北,变形层次渐浅,时间渐新。晚期收缩构造主要表现为胶北地体林寺山单元晚三叠世早期上部指向SW的韧性变形和辽东地体层次较浅的上部向SW剪切的反冲构造。综合苏鲁超高压造山带晚三叠世晚期造成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的伸展构造,我们建立了华南-华北板块汇聚的三阶段演化模型。我们认为华南板块的低角度-平板俯冲可能是造成上覆华北板块强烈收缩构造发育的重要原因。此外,华南-华北NE-SW向汇聚,但俯冲板块造山后折返方向为NW-SE向,造就了现今苏鲁超高压造山带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深俯冲 上覆板块 三叠纪NE-sw向收缩构造 构造解析 苏鲁超高压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L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樊玉伟 舒挺 +3 位作者 王勇 李志强 周津娟 赵延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53-1456,共4页
 设计加工了一个紧凑型L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该MILO具有一个新型收集极和一个新型模式转换器,射频扼流腔减为一个,同时将阴极杆设计成变阻抗结构,该MILO由一台自建的600kV,8Ω,100ns加速器SPARK 01驱动。在二...  设计加工了一个紧凑型L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该MILO具有一个新型收集极和一个新型模式转换器,射频扼流腔减为一个,同时将阴极杆设计成变阻抗结构,该MILO由一台自建的600kV,8Ω,100ns加速器SPARK 01驱动。在二极管电压为515~538kV,二极管电流为58~61kA的条件下,该MILO在实验中获得了1.76~1.78GHz,2.2~2.5GW的TM01模高功率微波辐射,功率转换效率为7.3%~7.9%。在30ns的有效电压脉宽下,实验中测得微波脉冲半高宽为15ns。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绝缘线振荡器 慢波结构 高功率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多期构造变形看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5
3
作者 林伟 黎乐 +5 位作者 张仲培 石永红 李秋立 薛振华 王非 吴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15-2128,共14页
通过对西南天山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几何学和岩石变形相关运动学的详细剖析,厘定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其相关围岩的构造单元。详细研究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北部单元、中部单元和南部单元。确... 通过对西南天山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几何学和岩石变形相关运动学的详细剖析,厘定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其相关围岩的构造单元。详细研究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北部单元、中部单元和南部单元。确定了每个构造单元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各个构造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岩石变形特征和叠加关系,确定了岩石所记录多期变形的运动学特征。根据研究区的多期构造变形特点,建立了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河地区构造演化序列。共划分出四期构造可识别的事件(E1-E4),分别代表了E1: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E2:高压-超高压岩石造山带的早期改造过程;E3:北部构造事件对高压-超高压造山带影响;E4:走滑构造对高压-超高压造山带的叠加。沿造山带系列构造分析表明,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带中发育的四期构造事件沿中天山北缘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各期构造事件也有一定的横向可对比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多期变形事件的构造背景的探讨,建立了整个天山在古生代的构造拼合过程,揭示我国西部洋壳相关的深俯冲造山带形成过程和参与深俯冲作用(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变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构造分析 多期构造变形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南次海盆声呐浮标地震测深资料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金萍 阎贫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5-40,共6页
利用声纳浮标资料 ,得到了南海西南次海盆地壳的速度结构。确定海盆中沉积物的速度为1.6~3.9km/s,基底顶面速度为4.2~6.8km/s。确定海盆中存在洋壳。海盆中基底起伏较大 ,埋深为4400~5700m ,很多地方的基底上只有一层300~500m厚的... 利用声纳浮标资料 ,得到了南海西南次海盆地壳的速度结构。确定海盆中沉积物的速度为1.6~3.9km/s,基底顶面速度为4.2~6.8km/s。确定海盆中存在洋壳。海盆中基底起伏较大 ,埋深为4400~5700m ,很多地方的基底上只有一层300~500m厚的低速沉积层 ,而缺少其它上第三系的沉积物。海盆中沉积物的厚度为300~1500m ,时代为晚渐新世~第四纪 ,由此推测西南次海盆的扩张开始时间应该为早渐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南次海盆 声呐浮标 地震测深 地震速度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z返波管圆波导梳状慢波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自成 陆德坚 +6 位作者 王莉 李海强 张世杰 徐安玉 郝保良 宋培德 戴志浩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792-2794,共3页
该文利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模拟计算了THz圆波导梳状慢波结构的负1次返波的色散和耦合阻抗。结果证实:在430-570GHz频带内,慢波结构内半径为0.175mm,约为中心频率波长的0.292倍;在760-940GHz的频带内,慢波结构内半径为0.1mm,是中心频率... 该文利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模拟计算了THz圆波导梳状慢波结构的负1次返波的色散和耦合阻抗。结果证实:在430-570GHz频带内,慢波结构内半径为0.175mm,约为中心频率波长的0.292倍;在760-940GHz的频带内,慢波结构内半径为0.1mm,是中心频率处波长的0.392倍。该结构较大的径向尺寸有利于提高电子注通过率。这种结构负1次返波的耦合阻抗较小,基本上小于1Ω,很好解释了现有THz返波管的电子效率小于0.01%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波管 太赫兹 圆波导梳状慢波结构 色散:耦合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反射腔的相对论返波管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6
作者 范菊平 刘国治 +1 位作者 陈昌华 宋志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3-106,共4页
阐述了带有反射腔的相对论返波管的数值模拟研究。利用线性理论 [1]设计了返波管的慢波结构 ,应用 SUPERFISH软件设计了谐振反射器。用 KARAT软件对谐振反射腔返波管进行了宏观粒子模拟 ,得到了优化的返波管结构参数 ,并研究了外加磁场... 阐述了带有反射腔的相对论返波管的数值模拟研究。利用线性理论 [1]设计了返波管的慢波结构 ,应用 SUPERFISH软件设计了谐振反射器。用 KARAT软件对谐振反射腔返波管进行了宏观粒子模拟 ,得到了优化的返波管结构参数 ,并研究了外加磁场对输出效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谐振反射腔不仅起到截止颈的作用 ,还有预调制的作用 ;在低外加磁场条件下 ,该返波管也能输出较高功率的微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相对论返波管 谐振反射腔 慢波结构 粒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内同轴膜片加载相对论返波振荡器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袁家德 蒙林 +2 位作者 鄢扬 高荣 胡庆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59-1563,共5页
把同轴膜片作为相对论返波振荡器的慢波结构,从Maxwell方程组和Floquet定理出发,导出了电磁波在同轴膜片加载相对论返波振荡器中的色散关系。通过编程计算得出TM0n模式的色散曲线,数值分析了周期长度和导体半径对器件工作频率的影响,运... 把同轴膜片作为相对论返波振荡器的慢波结构,从Maxwell方程组和Floquet定理出发,导出了电磁波在同轴膜片加载相对论返波振荡器中的色散关系。通过编程计算得出TM0n模式的色散曲线,数值分析了周期长度和导体半径对器件工作频率的影响,运用PIC程序模拟了返波振荡器中注波互作用过程。讨论了纵向聚焦磁场、电子注到慢波结构的距离、槽深和槽宽对输出功率和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器件的周期长度,可以减小器件的截止频率和同一模式下的工作频率;调节内导体半径的大小,几乎不影响器件的工作频率。周期长度取11 mm,槽深取2 mm,槽宽取3.6 mm,漂移长度取7.5 mm的结构,在520 kV电压、8 kA电流和0.7 T的轴向聚焦磁场条件下,器件能输出2.8 GW的峰值功率,功率效率约33.2%。该慢波结构加工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加载 相对论返波振荡器 慢波结构 色散关系 注波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40W高效率空间行波管螺旋慢波系统的模拟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樊会明 苏小保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为了提高X波段40 W空间行波管的互作用效率,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对其慢波系统进行了模拟优化,获得了渐变螺距慢波系统的互作用效率和输出功率,并和样管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互作用效率、输出功率的模拟优化结果和测试结... 为了提高X波段40 W空间行波管的互作用效率,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对其慢波系统进行了模拟优化,获得了渐变螺距慢波系统的互作用效率和输出功率,并和样管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互作用效率、输出功率的模拟优化结果和测试结果在频带内的相对误差分别小于5.7%和8.3%,二者取得了很好的一致。同时,样管在中心频率处的相移小于40°,表明慢波系统的线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行波管 高效率 慢波系统 互作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的综合热分析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韩勇 刘燕文 +1 位作者 丁耀根 刘濮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15-3018,共4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研究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散热性能的综合分析方法。该方法以一定的预备实验为前提条件,利用理论公式推算出接触处的界面热阻率,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精确的模拟研究。该方法可以准确的反映慢波系统的散热性能,可以降低实验成... 该文提出了一种研究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散热性能的综合分析方法。该方法以一定的预备实验为前提条件,利用理论公式推算出接触处的界面热阻率,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精确的模拟研究。该方法可以准确的反映慢波系统的散热性能,可以降低实验成本,节约材料,节省实验时间。通过对采用氧化铍夹持杆、氮化硼夹持杆和镀铜螺旋线的慢波组件的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一致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管 慢波系统 散热性能 温差 界面热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电子束任意轴对称周期慢波结构色散曲线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烨 董志伟 周海京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8,共6页
运用场匹配法,提出一种可求解包含电子束的任意轴对称周期慢波结构TM0n模色散曲线的数值方法;该方法具备较强的通用性和推广性,对设计具有周期性慢波结构的契仑柯夫类高功率微波源器件,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采用该方法编制了计算波纹... 运用场匹配法,提出一种可求解包含电子束的任意轴对称周期慢波结构TM0n模色散曲线的数值方法;该方法具备较强的通用性和推广性,对设计具有周期性慢波结构的契仑柯夫类高功率微波源器件,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采用该方法编制了计算波纹波导和盘荷波导色散曲线的M atlab程序,以算例的形式验证了本数值算法的可靠性,计算出的冷腔色散曲线结果与多维全电磁模拟软件的模拟结果作了比对,二者相对误差在1%之内,计算结果准确可靠。由于采用了数值积分算法,在计算波纹波导色散曲线时,该方法与Bessel函数泰勒级数展开法相比具有计算速度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算法 高功率微波 慢波结构 色散曲线 场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蚌兰花挥发油化学成分色谱保留值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长君 石春玲 李鸣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2-44,共3页
基于著名的Kier连接性指数(mXtV)及电性距离矢量(Md),使用最佳变量集回归(LBR)建立蚌兰花中20种有机成分的气相色谱保留时间(tR)的四元数学模型,其传统相关系数(R2)为0.963,逐一剔除法(LOO)交叉验证系数(Q)为0.832。该模型具有高度稳健... 基于著名的Kier连接性指数(mXtV)及电性距离矢量(Md),使用最佳变量集回归(LBR)建立蚌兰花中20种有机成分的气相色谱保留时间(tR)的四元数学模型,其传统相关系数(R2)为0.963,逐一剔除法(LOO)交叉验证系数(Q)为0.832。该模型具有高度稳健性与良好的预测能力,影响有机物气相色谱保留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分子大小与空间形状。结果表明,Kier逆指数对有机物气相色谱保留时间的表征是合理的、有效的,所建模型能较好解释其递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兰花 保留时间 连接性指数 电性距离矢量 定量结构-保留相关(QS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焱华 何琥 +2 位作者 范植开 陈代兵 王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4-287,共4页
利用2维半全电磁PIC程序进行数值模拟,设计了一种C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该振荡器在阴极电子发射起点加圆环,控制此处电子束的发射密度,来减少电子能量的损耗,改善束-波互作用;逐渐加大慢波结构的后两个叶片的内半径,增大微波群速度,便... 利用2维半全电磁PIC程序进行数值模拟,设计了一种C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该振荡器在阴极电子发射起点加圆环,控制此处电子束的发射密度,来减少电子能量的损耗,改善束-波互作用;逐渐加大慢波结构的后两个叶片的内半径,增大微波群速度,便于谐振腔中的能量输出,提高微波输出效率;采用两个扼流片有效地阻止了微波功率向二极管区泄漏,相应减小了器件的尺寸。当外加电压为430 kV、束流46 kA时,饱和后输出微波平均功率2 GW,频率3.51 GHz,功率转换效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绝缘线振荡器 慢波结构 高功率微波 PIC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波段带状注耦合腔慢波结构行波管的设计与冷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路志刚 葛卫华 +5 位作者 温瑞东 苏志成 朱美玲 丁科森 王战亮 唐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7-162,共6页
对W波段三槽梯形线耦合腔慢波结构(包括大功率输入输出耦合器和射频窗)的加工和冷测进行了研究。此慢波结构由一个矩形波导耦合器馈电,该耦合器由放置在输入腔短边上的三阶阶梯变换矩形波导组成。首先,利用仿真方法研究了慢波结构的色... 对W波段三槽梯形线耦合腔慢波结构(包括大功率输入输出耦合器和射频窗)的加工和冷测进行了研究。此慢波结构由一个矩形波导耦合器馈电,该耦合器由放置在输入腔短边上的三阶阶梯变换矩形波导组成。首先,利用仿真方法研究了慢波结构的色散、互作用阻抗、传输特性和注-波互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三槽梯形线耦合腔慢波结构的行波管能够在91~96 GHz的频率范围内提供大于1000 W的饱和输出功率,并且在94 GHz频点,饱和输出功率最大,可以达到1125 W。其次,采用高精度数控铣床加工出三槽梯形线慢波结构,并将其固定在非磁性不锈钢外壳中。文中给出了带有耦合器和射频窗的三槽梯形线慢波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在90 GHz到100 GHz的频率范围内,S11<-10 dB。因此,三槽梯形线慢波结构在W波段大功率行波管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管 W波段 三槽梯形 耦合腔慢波结构 冷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扩展互作用振荡器的矩形耦合腔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开春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2-635,共4页
本文选用矩形耦合腔作为太赫兹扩展互作用振荡器(EIO)的慢波结构,鉴于其结构的复杂性,采用等效电路方法计算其色散.详细研究了腔体和耦合槽的电路参数,计算了不同结构尺寸、圆形和矩形电子通道的0.12THz和0.225THz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 本文选用矩形耦合腔作为太赫兹扩展互作用振荡器(EIO)的慢波结构,鉴于其结构的复杂性,采用等效电路方法计算其色散.详细研究了腔体和耦合槽的电路参数,计算了不同结构尺寸、圆形和矩形电子通道的0.12THz和0.225THz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并采用专业电磁软件,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下的色散特性、耦合阻抗和特征阻抗.通过对色散特性的比较,理论结果与电磁软件模拟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矩形耦合腔 慢波结构 等效电路方法 色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波导加载光栅结构的太赫兹振荡器(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开春 陈科 +2 位作者 王奇 盛昌建 袁学松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5-659,共5页
采用矩形波导加载光栅的慢波结构作为太赫兹返波管的高频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电磁仿真研究了该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和互作用阻抗,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结果能很好地吻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340 GHz的返波管,经粒子模... 采用矩形波导加载光栅的慢波结构作为太赫兹返波管的高频结构,通过理论分析和电磁仿真研究了该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和互作用阻抗,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结果能很好地吻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340 GHz的返波管,经粒子模拟软件计算,在较低电流密度的情况下该返波管输出功率达100mW且可调带宽约30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波管 矩形波导光栅 慢波结构 太赫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索二叉树的WBS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志洁 黄飞雪 周东清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04-105,共2页
提出了一种对二叉树加线索的新方法,并给出了完备性证明。新算法生成的线索二叉树比传统的线索二叉树优越,从而使WBS搜索更加简单、有效。
关键词 工作分解结构 线索二叉树 遍历算法 软件程过能力成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映秀-北川断裂带中垂直断裂带走向的NW-SE向构造和汶川地震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军文 王连捷 +4 位作者 邹长春 孙东生 彭诚 陈威威 李宗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061,共21页
通过汶川科学钻探钻孔地质实体(岩芯)的构造研究、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地应力测试,结合区域构造和汶川地震NW向余震带的综合分析,提出沿映秀-北川断裂走向的狭窄范围内存在一组NW-SE向构造,其总体产状为:走向N48°W,倾角中等,... 通过汶川科学钻探钻孔地质实体(岩芯)的构造研究、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地应力测试,结合区域构造和汶川地震NW向余震带的综合分析,提出沿映秀-北川断裂走向的狭窄范围内存在一组NW-SE向构造,其总体产状为:走向N48°W,倾角中等,与映秀-北川断裂带的总体走向和ASR地应力测试获得的一组最大主应力方位(侧伏方向224°)和最大水平应力方位(44°)接近垂直。NW-SE向构造,除少数发育为宏观的断裂构造外,多数表现为密集的裂隙系(或隐断裂)和隐伏断裂,以逆冲性质为主,局部略具左行走滑特征。映秀-北川断裂两侧相向倾斜的NW-SE向裂隙系表明其两侧存在有方向相反的运动,映秀-北川断裂属两侧具有不同形成机制和相向位移的双侧走滑型断裂。映秀-北川断裂的同震垂向位移受NE-SW向构造和NW-SE向构造双重因素制约,在汶川地震的主震带与NW向余震带叠置部位具最大的垂向位移量。从时间尺度分析,在汶川地震的全过程中,仅开始时刻表现为自NW→SE方向的强烈逆冲作用,随后的主要时间段内均表现为沿断裂带方向的运动和自SW→NE方向的逆冲。NW-SE向构造的形成是龙门山深部应力和能量长期积聚的结果,强震发生时,初始时刻的自NW向SE方向的强烈挤压,瞬即转换成自SW向NE方向的运动和强烈挤压。NE-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是由NW-SE向挤压作用长期积累和诱导,并叠置在区域NW-SE向主导的挤压构造应力场之上的局部构造应力场,但在发震后,它主导了地震能量自震源区沿断裂走向向NE方向的快速传递和扩展及NW向强余震的发生,地震能量在NE-SW向强烈挤压过程中得到最终释放。因此,映秀-北川断裂在地震的不同阶段,其性质存在差异,在地震宁静期或弱震期(应力积累和闭锁期)以自NW往SE方向的逆冲性质为主,兼有右行走滑特征,但在强震期(应力释放和解锁期),除发震时表现为强烈的继承性逆冲作用,随后即转化为以平行断裂带走向自SW向NE方向的快速运动和扩展及自SW往NE方向的逆冲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断裂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 NW-SE向主导挤压构造应力场 地质实体 NW-SE向构造 NE-sw向局部挤压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的实验设计
18
作者 靳振兴 张晓萍 +1 位作者 钱宝良 丁敦高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1-524,共4页
针对国内外对<1GHz的P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研究较少的状况,用2.5维全电磁PIC法对工作在P波段的负载限制型MILO进行了粒子模拟和实验设计。典型粒子模拟的结果为:在二极管电压540kV、电子束流56kA的情况下,输出微波中心频率640M... 针对国内外对<1GHz的P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研究较少的状况,用2.5维全电磁PIC法对工作在P波段的负载限制型MILO进行了粒子模拟和实验设计。典型粒子模拟的结果为:在二极管电压540kV、电子束流56kA的情况下,输出微波中心频率640MHz,功率约5.17GW,束波转换效率17%。实验设计主要为器件与实验室现有加速器匹配、辐射系统及器件工程设计。利用高频场模拟软件完成的器件辐射系统具有横电磁模(TEM)到横磁模(TM01)的模式转换、辐射波导和空间的匹配辐射、内导体的机械支撑及内外导体的金属连接等功能,且辐射系统的效率>95%。参考粒子模拟结果和辐射系统设计完成了对P波段负载限制型MILO器件的工程设计。研究结果对今后开展P波段MILO的实验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绝缘线振荡器 高功率微波 P波段 实验设计 慢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带径向厚度对色散和耦合阻抗的影响
19
作者 樊会明 肖刘 +1 位作者 韩博 苏小保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2-495,共4页
该文将有限厚度的实际螺旋带等效为存在无限薄螺旋带的等厚真空层,从场分析和软件模拟两个方面研究了等效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将理论计算、软件模拟和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真空层等效有限厚度的实际螺旋带时,... 该文将有限厚度的实际螺旋带等效为存在无限薄螺旋带的等厚真空层,从场分析和软件模拟两个方面研究了等效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将理论计算、软件模拟和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真空层等效有限厚度的实际螺旋带时,将无限薄螺旋带置于等厚真空层的中央,其螺旋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的理论计算、软件模拟和实验测试结果三者取得了很好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管螺旋带 慢波结构 色散特性 耦合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行波管慢波结构中导体和介质损耗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20
作者 徐立 杨中海 +1 位作者 李建清 李斌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28-2032,共5页
该文给出一种用于精确计算任意行波管慢波结构中介质和导体损耗的3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给出一种新型的慢波结构指定频率本征分析方法。不像传统的指定相移本征分析方法在慢波结构有耗有限元仿真中必须求解一个非线性的广义本征问题,指定... 该文给出一种用于精确计算任意行波管慢波结构中介质和导体损耗的3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给出一种新型的慢波结构指定频率本征分析方法。不像传统的指定相移本征分析方法在慢波结构有耗有限元仿真中必须求解一个非线性的广义本征问题,指定频率本征分析方法仅仅需要求解一个线性的广义本征问题,而且慢波结构的导体和介质损耗可以不需要任何的后处理而精确地得出。通过仿真实际的慢波结构,验证了指定频率本征分析方法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慢波结构的导体和介质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管 慢波结构 有限元法 导体损耗 介质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