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0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Slow-release Polymeric Fertilizer Containing Multiple Nutrients Special for Maize
1
作者 ZHAO Gui-zhe LIU Ya-qing ZHANG Bin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7-480,共4页
Slow-release polymeric fertilizer containing multiple nutrients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from raw materials of homemade low-molecular urea-formaldehyde and the compounds of potassium dihydro... Slow-release polymeric fertilizer containing multiple nutrients was synthesized through 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from raw materials of homemade low-molecular urea-formaldehyde and the compounds of 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and phosphoric acid. Adjustment of the proportion of raw materials makes the ingredients of the fertilizer are N:P_2O_5:K_2O =1:0.75:0.13, which satisfy the nutritional requirement for maize growth. Field-experiment results prove that the yield of maize increases by 16.56% when using the polymeric fertilizer special for maize alone, by 56.51% when applying the polymeric fertilizer special for maize plus farmyard manure, and by 49.11% when applying the SV fertilizer special for maize plus man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缓释肥料 复合肥 制备 肥效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ed for the Study of Nitrogen Fertilizer Slow-Release Carrier Life Sludge
2
作者 LI Junlong XIE Peng +2 位作者 YAN Fangfang QIU Qing FENG Qiming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6-46,共1页
After the sewage treatment, putting the wet sludge in which the heavy metal content is extremely low, corrupt and broken straw, bentonite, urea in proportioning according to the certain ratio, mixing well-distributed,... After the sewage treatment, putting the wet sludge in which the heavy metal content is extremely low, corrupt and broken straw, bentonite, urea in proportioning according to the certain ratio, mixing well-distributed, taking the shape of Nitrogen slow-release fertilizers, doing the dynamic bioleaching test by the method of Artificial rainfall simulation, researching the slow-release characteristic, water retention. When the mass ratio of the wet sludge whose water content is 82.5%: bentonite: corrupt and broken straw: urea is 62.5: 12.5: 12.5: 12.5, drip washing the 10g Nitrogen slow-release fertilizers by the 80ml distilled water after 48h, the residue rate of urea is 29.63%; Under the room temperature of 25 ℃, 77%RH, moisture evaporate 46.32% after 60 h.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low-release fertilizer has a good release-effect of nitroge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ffect. It provides the basic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ewage in the aspect of Nitrogen slow-release fertiliz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 SLUDGE BENTONITE corrupt and broken STRAW UREA nitrogen slow-release fertiliz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缓释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文炎 姚惠明 +3 位作者 张兰 毛翼虎 王研锋 李鑫 《中国茶叶》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研究了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p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相比,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处理的新梢密度分别平均提高了10.0%和5.7%,百芽质量分别平均提高了6.3%和1.7%,茶叶产量分别平... 研究了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p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相比,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处理的新梢密度分别平均提高了10.0%和5.7%,百芽质量分别平均提高了6.3%和1.7%,茶叶产量分别平均增加了16.3%和5.0%。海生万生态缓释肥能显著提高茶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降低酚氨比,提升茶叶品质。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茶叶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48.3、44.5、41.7 mg/g,茶多酚分别为256.6、247.4、243.5 mg/g,酚氨比分别为5.5、6.0和6.4。使用海生万生态缓释肥能明显提高茶树叶片光合作用水平,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比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分别提高了18.1%和10.4%。使用海生万生态缓释肥处理新梢P、K、Mg、S和Ni含量比不施肥处理有明显提高,该缓释肥对提高茶园土壤p H和主要养分含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 茶树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施用量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4
作者 张震 周磊 +6 位作者 陈永忠 张英 王瑞 缪子琪 李志钢 龙玲 许彦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71,共9页
研究缓释肥施用量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培育油茶容器苗合理的缓释肥用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CK(0 g/株)、T1(1.0 g/株)、T2(1.2 g/株)、T3(1.4 g/株)、T4(1.6 g/株)5个缓释肥处理,测定油茶容器苗苗木生长和N... 研究缓释肥施用量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培育油茶容器苗合理的缓释肥用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CK(0 g/株)、T1(1.0 g/株)、T2(1.2 g/株)、T3(1.4 g/株)、T4(1.6 g/株)5个缓释肥处理,测定油茶容器苗苗木生长和N、P、K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油茶容器苗综合质量。结果表明,T3处理油茶容器苗苗高、地径、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整株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最高,分别为66.55 cm、7.11 mm、10.49 g/株、10.37 g/株、14.24 g/株、35.10 g/株、2492.78 cm、584.92 cm2、40.96 cm3,分别比CK处理增加23.24%、16.94%、83.71%、121.11%、85.90%、94.35%、23.21%、37.36%、129.47%。T3处理油茶容器苗根N、P、K含量,茎N、P、K含量,叶N、P、K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25.03、12.59、73.74、90.40、12.75、41.95、172.40、15.81、88.60 mg/株,分别比CK处理增加62.80%、71.29%、59.85%、115.49%、175.38%、170.65%、133.45%、85.56%、129.1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容器苗不同养分含量之间,养分含量和生长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苗木质量综合得分排序为T3>T4>T2>T1>CK。综上,适量的缓释肥施用量能够促进油茶容器苗生长和养分积累,缓释肥施用量以1.4 g/株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缓释肥 容器苗 苗木生长 根系发育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氮肥配施有机肥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姚权 唐旭 +5 位作者 肖谋良 姜振辉 吴春艳 李艳 尹昌 李永夫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目的】过度使用无机氮肥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适当减少氮肥并配合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以保持作物产量,还能确保稻麦轮作体系的长期可持续耕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以常规施氮量(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季180 kg·hm^(-2)、水... 【目的】过度使用无机氮肥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适当减少氮肥并配合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以保持作物产量,还能确保稻麦轮作体系的长期可持续耕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以常规施氮量(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季180 kg·hm^(-2)、水稻Oryza sativa季210 kg·hm^(-2))为基准,氮肥种类为缓控释尿素,设置4个处理:不施氮肥(ck)、常规施氮(N100)、减氮15%配施有机肥(MN85)和减氮30%配施有机肥(MN70),明确氮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植株氮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氮肥增产贡献率为46.0%(小麦季为66.2%,水稻季为25.8%),施氮肥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P<0.05),尤其是MN85处理的作物产量增幅最大。与N100相比,MN85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提高了16.8%(P<0.05)。与MN70相比,N100和MN85处理的小麦籽粒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8.7%和9.0%(P<0.05),秸秆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6.6%和16.0%(P<0.05)。与N100和MN70相比,MN85处理的水稻籽粒吸氮量分别提高了23.5%和19.8%(P<0.05),秸秆吸氮量分别提高了25.5%.和26.6%。施肥处理均导致一部分氮素累积在土壤中,尤其是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拥有更多的氮素盈余量。与N100相比,小麦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率在MN85处理下分别降低了37.0%、36.4%和41.5%,在MN70处理下分别降低了60.2%、55.1%和47.5%;但水稻季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的氮素生理效率提高了30.5%~33.4%(P<0.05),MN85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33.3%。与N100相比,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2.2%~13.9%和10.4%~13.0%(P<0.05);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硝态氮分别增加了37.9%~42.7%和72.2%~107.4%(P<0.05);而且MN85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也增加了45.9%和152.0%(P<0.05),水溶性氮增加了68.8%(P<0.05)。【结论】缓控释尿素减量15%配施有机肥能够提升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氮肥减量增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料 氮肥减施 产量 氮肥效率 土壤养分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6
作者 罗瑾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76-79,共4页
本文以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入100%、90%缓控释氮肥时,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种植经济效益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综合考虑,认为控释氮肥替代普... 本文以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入100%、90%缓控释氮肥时,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种植经济效益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综合考虑,认为控释氮肥替代普通尿素并减氮10%水稻种植效果最佳,是适宜邵阳市水稻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雨型间歇灌溉模式下缓释肥配施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艺 何军 +2 位作者 张宝龙 赵帆 陈祖梅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0-1049,共10页
为缓解水稻种植中氮肥投入过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以钻两优超占为供试品种,于2023年在湖北省漳河灌区开展测桶种植试验,分别设FI(传统淹水灌溉)、RI(蓄雨型间歇灌溉)2种灌溉模式,N1B0(常规施缓释肥180 kg N·hm^(-2))、N1B1(... 为缓解水稻种植中氮肥投入过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以钻两优超占为供试品种,于2023年在湖北省漳河灌区开展测桶种植试验,分别设FI(传统淹水灌溉)、RI(蓄雨型间歇灌溉)2种灌溉模式,N1B0(常规施缓释肥180 kg N·hm^(-2))、N1B1(常规施缓释肥配施生物炭45 t·hm^(-2))、N2B1(缓释肥减氮15%配施生物炭45 t·hm^(-2))、N3B1(缓释肥减氮30%配施生物炭45 t·hm^(-2))、N0B1(单施生物炭45 t·hm^(-2))、N0B0(不施氮炭)6种施肥类型,探究蓄雨型间歇灌溉模式下缓释肥减氮配施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蓄雨型间歇灌溉模式下水稻产量略有降低,但总灌水量减少30.1%,总灌溉次数减少7次,排水量减少45.4 mm,排水次数减少3次,降雨利用率提高12.64个百分点,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减少18.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98%,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40.03%,展现出良好的节水效果。而蓄雨型间歇灌溉下缓释肥减氮15%配施生物炭45 t·hm^(-2)处理水稻产量较淹水灌溉提高2.02%,总灌水量减少34.2%,总灌溉次数减少8次,排水量减少48.7 mm,排水次数减少3次,总耗水量减少27.2%,降雨利用率提高13.55个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9.82%和66.73%,具有良好的节水保产效果。综上,配施生物炭使氮肥减量具有可行性,蓄雨型间歇灌溉+缓释肥减氮15%配施生物炭45 t·hm^(-2)处理可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同时,有效减少灌排水量及次数,提高降雨及水分利用率,具有良好的节水保产效果。本研究结果为水稻节水、减氮栽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雨型间歇灌溉 缓释肥 生物炭 水稻 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包裹缓释肥对水稻生长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晓淑 侯翠红 +5 位作者 陈新平 丁茂 束维正 王孟来 井红权 张务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研究地上、地下养分供需匹配、保障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一次性施肥产品及配套施用技术,是现代化、规模化、轻简化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本文探究无机包裹型缓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为水稻养分高效吸收和管理精准轻简的施肥策略提供理... 研究地上、地下养分供需匹配、保障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一次性施肥产品及配套施用技术,是现代化、规模化、轻简化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本文探究无机包裹型缓释肥一次性施用技术,为水稻养分高效吸收和管理精准轻简的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分次施肥(FP)、一次性施用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DF)和减量20%一次性施用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JF),比较水稻生长发育、花前花后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移、产量、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特征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一次性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DF处理水稻产量达8403.57 kg/hm 2,较常规施肥FP处理增产13.02%,减量20%一次性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JF处理与FP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DF处理可在改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的同时提高花后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较FP处理提高16.18%。DF、JF处理促进了水稻根系的发育,分蘖期总根长达455.84~530.42 cm,较FP处理提高12.13%和30.48%。整个生育期内DF、JF处理土壤无机氮浓度(59.45~14.96 mg/kg)始终高于FP处理(55.84~12.71 mg/kg)。DF处理较FP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23.01%、当季回收率显著提高63.80%、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13.01%。一次性基施无机包裹型缓释肥料可实现水稻增产,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为水稻高产高效和轻简化栽培提供了增效肥料产品和可行性施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释氮肥 氮素积累转移 根系形态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型功能缓控释肥及其膜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成静 唐雨昂 +6 位作者 朱星宇 蔡晴雯 王怡丹 贠一新 袁旭峰 朱万斌 王洪亮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7,共9页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常具有核-壳结构,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可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作物产量,作为传统化肥替代品备受关注。而包膜型缓控释肥的核心在于对所包覆的膜材料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包膜材料都...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常具有核-壳结构,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可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作物产量,作为传统化肥替代品备受关注。而包膜型缓控释肥的核心在于对所包覆的膜材料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包膜材料都有生产成本较高、难以降解等缺点。因此,开发缓控释性能好、容易降解、环境友好的功能化膜材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方向。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包膜型功能缓控释肥的研究现状,重点从无机、有机和无机-有机复合材料3个方面介绍包膜型缓控释肥膜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包膜型缓控释肥性能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包膜型缓控释肥的制备工艺及缓控释机理;针对该类型肥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型缓控释肥 生物质 膜材料 可持续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熔融包覆制备缓释肥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叶春 令狐昌开 +4 位作者 龙勇 符德龙 冯小芽 李洪勋 罗筑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5,89,共8页
绿色缓释肥的研发可缓解化肥的利用率较低所造成的养份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使用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TDBSP)改性可生物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降低其熔体流动温度,加入环境友好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 绿色缓释肥的研发可缓解化肥的利用率较低所造成的养份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使用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TDBSP)改性可生物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降低其熔体流动温度,加入环境友好的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进行增塑,进一步提高熔体流动性,使PBAT改性材料能够在120℃下用简单的搅拌工艺对复合肥颗粒进行环境友好的无溶剂熔融包覆,在此基础上填充一定量的疏水钙镁磷肥粉提高缓释效果,得到包膜完整且达到缓释要求的缓释复合肥,并对包膜形态进行评估,对缓释肥料的缓释性能进行了测试。钙镁磷肥粉的填充显著增强了缓释性能,在土柱淋溶实验中,24 h的养份释放低于15%,28 d养份累计释放约为80%,养份持续释放达20 d以上,为经济便捷地制备绿色环保的缓释肥提供借鉴,也为拓展PBAT等可降解塑料的应用领域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钙镁磷肥 熔融包覆 缓释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杨叶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滨豪 李文静 +4 位作者 李文忠 张羽嘉 刘闵豪 彭建 肖兴翠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赤杨叶容器育苗关键因素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的组合对2年生幼苗的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有利于幼苗生长和质量积累的育苗方案,为优化赤杨叶容器苗培育技术提供思路。【方法】以2年生赤杨叶实生幼苗为... 【目的】通过研究赤杨叶容器育苗关键因素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的组合对2年生幼苗的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有利于幼苗生长和质量积累的育苗方案,为优化赤杨叶容器苗培育技术提供思路。【方法】以2年生赤杨叶实生幼苗为材料,设置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共9个处理,探究关键因素对2年生赤杨叶容器苗生长及质量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因素中,不同基质配比对赤杨叶容器苗苗高和高径比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对地径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不同基质的pH值、有机质、水解氮、容重与容器苗苗高、高径比均显著相关,总孔隙度与苗高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含量与高径比呈显著负相关。容器规格和缓释肥量对赤杨叶容器苗地径、苗高和高径比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法表明,A2 B2 C3为赤杨叶容器育苗最优组合。【结论】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和缓释肥用量显著影响赤杨叶容器苗的生长,培育赤杨叶容器苗的最优组合为:采用A2(10.0 cm×13.5 cm)为容器,B2(椰糠4∶泥炭4∶土2)为基质,添加C3(4 kg·m^(-3))缓释肥,可培育2年生苗高167.22 cm、地径8.44 mm的容器苗。研究结果为赤杨叶容器育苗提供了技术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苗 赤杨叶 容器规格 基质配比 缓释肥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措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建强 魏倩倩 +2 位作者 刘晓霞 张均华 朱春权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8-446,共9页
为探究适合杭嘉湖地区的新型肥料和适宜肥料用量,本研究选取3种新型肥料,以平湖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筛选适合当地水稻优质高产的新型肥料,并进行减氮增效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茂施缓释肥能显著(P<0.05)... 为探究适合杭嘉湖地区的新型肥料和适宜肥料用量,本研究选取3种新型肥料,以平湖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筛选适合当地水稻优质高产的新型肥料,并进行减氮增效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茂施缓释肥能显著(P<0.05)提高水稻的干重和氮肥利用率,并通过提高水稻穗粒数和结实率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茂施缓释肥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提高了脲酶和氨单加氧酶的活性,以及对应功能基因的丰度,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茂施缓释肥减氮10%显著提高了水稻氮素利用率且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综上所述,施加茂施缓释肥可在常规氮肥用量的基础上减氮10%,从而达到水稻减氮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施缓释肥 减氮增效 水稻 氮素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配施生物炭对油菜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田效琴 高磊 +1 位作者 李卓 刘永红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0-847,共8页
【目的】探明氮肥配施生物炭对西南紫色土地区油菜产量贡献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影响,为该区油菜高产高效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油菜盆栽试验,设置3种氮肥种类(普通尿素、缓释尿素、60%普通尿素+40%缓释尿素,分别命名... 【目的】探明氮肥配施生物炭对西南紫色土地区油菜产量贡献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影响,为该区油菜高产高效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油菜盆栽试验,设置3种氮肥种类(普通尿素、缓释尿素、60%普通尿素+40%缓释尿素,分别命名为UR、RU和40%RU)与3种用量生物炭(0、2%和4%,分别命名为C0、C1和C2)配施,并设不施氮肥和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结果】UR和40%RU处理下添加生物炭,油菜干物质积累量、生殖器官(花果和壳籽)分配比例、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量和产量随生物炭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RU处理下随着生物炭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40%RUC1处理具有更高的干物质累积作用,生殖器官具有更大的分配比例,各器官干物质能更多的向籽粒转运,分别较CK显著提高2.91倍、18.3%和3.37倍,最终获得最高产量(较CK显著高3.24倍)。适量生物炭有利于油菜主序长、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而不同氮肥种类对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易受到生物炭用量的影响。通径分析表明有效角果数的增加是生物炭与氮肥种类配施提高油菜产量的主要原因,其中40%RUC1处理有效角果数最高,较CK显著高出65.4%。【结论】40%RU处理配施2%生物炭可作为西南紫色土地区优化油菜干物质累积规律及获得高产的理想肥料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肥 缓释肥 干物质运筹 油菜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14
作者 骆美 李静 +6 位作者 高庭峰 Nebiyou Legesse 刘莹 张可欣 赖锡军 马友华 胡宏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为探讨秸秆还田、缓释肥和水溶性肥料配施化肥对稻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及机制,于2022—2023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推荐施肥(OF)、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SF)、缓释肥与化肥配施(SRF)和水溶性肥料与化肥配施(WSF)5个处理,对... 为探讨秸秆还田、缓释肥和水溶性肥料配施化肥对稻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及机制,于2022—2023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推荐施肥(OF)、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SF)、缓释肥与化肥配施(SRF)和水溶性肥料与化肥配施(WSF)5个处理,对稻田径流氮磷流失、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RF和WSF处理较OF处理均降低径流氮磷流失量,年平均总氮流失量分别降低43.73%和45.10%,总磷流失量分别降低57.34%和62.36%,而SF处理2022年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提高了11.64%和25.00%;与OF处理相比,SF、SRF和WSF处理水稻产量分别提高1.78%、2.67%和1.45%,各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肥力指标均有提升效果,总体表现为SRF处理提升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稻田径流总氮流失量和总磷流失量均与径流量、径流氮磷浓度、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呈正相关,而与氮磷浓度比、土壤pH、全氮、全磷、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磷含量呈负相关。因此,缓释肥配施化肥和水溶性肥料配施化肥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减少氮和磷径流损失,是促进巢湖地区农业可持续生产和减少稻田面源污染的有效农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缓释肥 水溶性肥料 水稻产量 氮磷流失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与尿素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丁永刚 乔玉强 +5 位作者 刘茗 贾倍倍 曹承富 陈欢 王冠军 杜世州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6-682,共7页
为了探明缓释肥和尿素配施对小麦产量、氮利用效率和面粉品质的影响及其减氮潜力。本研究设置不施氮对照(CK0),施氮量为240 kg/hm^(2)(其中60%的施氮量采用复合肥基肥,40%的施氮量采用尿素作为拔节肥追施)对照(CK),以及5个缓释肥一次性... 为了探明缓释肥和尿素配施对小麦产量、氮利用效率和面粉品质的影响及其减氮潜力。本研究设置不施氮对照(CK0),施氮量为240 kg/hm^(2)(其中60%的施氮量采用复合肥基肥,40%的施氮量采用尿素作为拔节肥追施)对照(CK),以及5个缓释肥一次性基施或与尿素配施处理(分别以M1、M2、M3、M4、M5表示),共计7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间小麦产量及其构成、氮肥利用效率、籽粒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M2、M4处理在减氮12.5%的前提下,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687 kg/hm^(2)和681 kg/hm^(2),花前氮素积累量增加16.30%和25.93%。M4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籽粒中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与CK相比显著增加;面团形成时间、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最大拉伸阻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5处理施氮量高于M4处理,小麦产量和籽粒总蛋白含量与M4处理相比增幅不显著,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吸收效率、面团拉伸特性显著低于M4处理。综上,选择施氮量为210 kg/hm^(2),60%的施氮量采用缓释肥基施,40%的施氮量采用尿素作为拔节肥追施可以实现小麦产量、氮利用效率、籽粒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 尿素 小麦 氮利用效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香椿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16
作者 代林利 白轲 +3 位作者 刘闵豪 彭建 肖兴翠 刘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0,共9页
【目的】通过探讨容器规格、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及育苗密度对香椿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以优化香椿育苗技术,提高苗质量,满足大规模种植和产业化需求。【方法】采用析因试验设计,设置6种基质配比、3种缓释肥用量和3种容器规格,共形成27个... 【目的】通过探讨容器规格、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及育苗密度对香椿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以优化香椿育苗技术,提高苗质量,满足大规模种植和产业化需求。【方法】采用析因试验设计,设置6种基质配比、3种缓释肥用量和3种容器规格,共形成27个处理组合,对香椿容器苗在各处理下的生长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设置3种育苗密度,分析不同育苗密度香椿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容器规格对香椿容器苗地径和高径比的影响分别达到显著(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基质配比与缓释肥用量对香椿容器苗苗高、地径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双因素交互作用中,基质配比×容器规格、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容器规格×缓释肥量均对香椿容器苗苗高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三因素交互作用中,容器规格×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对香椿容器苗苗高、地径及高径比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种因子对香椿幼苗生长的影响程度表现为:缓释肥量>容器规格>基质配比。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质配比A5[V(椰糠)∶V(泥炭)∶V(土)=1∶2∶1]、A6[V(椰糠)∶V(泥炭)∶V(土)=1∶1∶0]与缓释肥用量B3(3 kg/m3)以及容器规格C3(12.5 cm×16.0 cm)的组合效果较好,A6B3C3组合的苗高、地径、高径比分别为115.73 cm、12.82 mm和93.52;A5B3C3组合的苗高、地径、高径比分别为126.17 cm、12.20 mm和107.57。100个/m^(2)的摆放密度香椿容器苗最健壮。【结论】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交互影响香椿容器苗的生长。A6B3C3和A5B3C3加以100个/m^(2)的育苗密度,可在香椿容器育苗生产上加以应用,为提高香椿苗木质量与优化育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苗 香椿 容器规格 基质配比 缓释肥施肥量 育苗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肥增密和肥料类型对早熟油菜生长和产量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17
作者 吴俊杰 廖莉 +9 位作者 吴雪朋 陈虎 常涛 洪波 赵东方 周冰倩 毛佳俊 姚茗尧 官春云 官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689,共13页
为助力早熟油菜生产降本增效,探索适宜三熟制地区的早熟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2022-2023生长季对早熟油菜阳光131进行了减肥增密试验。试验设置了两个肥料类型(A1:常规肥;A2:缓释肥)、三个肥料用量(B1:氮磷钾有效含量300.00 kg/hm2;B2... 为助力早熟油菜生产降本增效,探索适宜三熟制地区的早熟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2022-2023生长季对早熟油菜阳光131进行了减肥增密试验。试验设置了两个肥料类型(A1:常规肥;A2:缓释肥)、三个肥料用量(B1:氮磷钾有效含量300.00 kg/hm2;B2:基于B1减量15%;B3:基于B1减量30%)和三个种植密度(C1:3.75×105/hm^(2);C2:基于C1增密15%;C3:基于C1增密30%),共计18个处理。试验分别在长沙和昆明两地进行,以系统评价不同肥料类型、肥料用量和种植密度对早熟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缓释肥(A2)相比常规肥(A1)显著提高了阳光131的多个生长指标:株高增加2.81%~9.09%、SPAD值增加4.85%~9.26%、单株干物质量增加4.82%~19.02%、单株产量增加8.28%~9.21%、单产增加8.32%~9.19%。此外,氮积累量增加33.84%~46.09%、磷积累量增加14.71%~16.30%、钾积累量增加9.09%~14.01%、氮农学利用率增加11.87%~16.64%、氮偏生产力增加8.25%~9.30%、氮回收效率增加16.05~17.01个百分点。减少肥料用量显著提升了氮农学利用率(增加9.81%~30.83%)和氮偏生产力(增加12.94%~34.27%),但对其它指标均有不利影响。增加种植密度虽然限制了单株发育,但显著提升了群体产量(增加5.25%~10.68%)、氮积累量(增加2.72%~15.59%)、磷积累量(增加16.00%~39.30%)、钾积累量(增加7.04%~21.87%)、氮农学利用率(增加5.56%~11.75%)、氮偏生产力(增加5.41%~10.73%)、氮回收效率(增加0.72~4.85个百分点)及经济效益(增加4.88%~10.02%)。在长沙和昆明两地,均在处理A2B1C3下获得最大单产,分别为2685.00 kg/hm^(2)和2306.40 kg/hm^(2)。此外,在长沙和昆明地区分别在处理A2B2C3和A2B3C3下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分别为6882.75 CNY/hm^(2)和3404.55 CNY/hm^(2)。综上所述,施用缓释肥,适当减少肥料用量并增加种植密度,可以将对植株个体的影响降到最低,并显著提升早熟油菜的群体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 减肥增密 早熟油菜 产量 肥料积累及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畦作条件下不同种类肥料对花生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18
作者 李元高 闫悦敏 +6 位作者 刘美佳 李秀霞 葛战昌 张文生 赵婷婷 王建国 张佳蕾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4-651,共8页
【目的】研究畦作条件下不同类型肥料对花生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调控效应。【方法】设置大田试验,评估畦作条件下不同类型肥料对花生产量和氮、磷、钾、钙养分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CFG(复合肥+钙肥)、BBF(炭基肥)、SRF(... 【目的】研究畦作条件下不同类型肥料对花生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调控效应。【方法】设置大田试验,评估畦作条件下不同类型肥料对花生产量和氮、磷、钾、钙养分积累分配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CFG(复合肥+钙肥)、BBF(炭基肥)、SRF(缓释复混肥)的荚果产量较CF(复合肥)分别显著提高15.0%、7.3%、12.9%。与CF相比,CFG、BBF、SRF处理单株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8.2%、7.1%和8.3%,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百果重,有利于提高花生收获指数。CFG和SRF处理的叶、荚果、植株氮积累量较CF分别提高17.4%、24.9%、20.7%和15.1%、22.3%和19.2%。荚果、植株磷素积累量均以CFG最高,SRF次之。SRF、BBF、CFG处理的茎和叶钾、钙积累量与CF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荚果中钾、钙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F处理,分别提高31.6%、22.2%、27.5%和20.7%、11.1%和16.2%。施肥降低了氮、磷、钾和钙在根、茎和叶中的分配比例,显著提高了荚果中氮、磷、钾和钙的分配比例。相比CF处理,CFG、SRF和BBF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56.4%、27.3%和39.6%。【结论】复合肥配施钙镁磷肥、缓释复混肥、炭基肥均可促进花生根系对氮、磷、钾、钙的吸收积累,提高了干物质与氮、磷、钾、钙在生殖器官荚果中的分配比例,增加了荚果产量,有利于氮素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缓释复混肥 炭基肥 畦作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地区大蒜与洋葱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研究
19
作者 李楠 岳慧 +3 位作者 王光飞 陆超 马艳 仇美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49,共7页
为探索不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大蒜和洋葱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CK),研究有机肥+秸秆腐解菌剂(OFT)、缓控肥(SRF)、生物有机肥(BOF)处理在化肥减施24%基础上对大蒜与洋葱产量、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为探索不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大蒜和洋葱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CK),研究有机肥+秸秆腐解菌剂(OFT)、缓控肥(SRF)、生物有机肥(BOF)处理在化肥减施24%基础上对大蒜与洋葱产量、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OFT和BOF处理可以提高大蒜和洋葱鳞茎产量,分别提高了10.33%和22.38%。OFT和BOF处理有效提高大蒜和洋葱的可溶性糖含量,而OFT、SRF处理降低了硝酸盐含量。OFT处理土壤中外源促腐木霉菌定殖高,真菌数量高于其余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效果显著;BOF处理土壤细菌和芽孢杆菌数量高于其余处理;SRF处理则略降低了土壤真菌和细菌数量。3种处理均削减了土壤过剩速效钾养分,同时提高了土壤中不足的有机质和硝态氮含量。从经济效益角度而言,BOF处理大蒜和洋葱分别增收5076元·hm^(-2)和8884元·hm^(-2),其次为SRF处理,OFT处理增收最低。综上,3种处理均能在减施24%化肥的条件下实现增产增效,其中施用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洋葱 生物有机肥 秸秆腐解菌剂 缓控肥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及环境效应评价
20
作者 杨璨 申亚珍 +5 位作者 续勇波 岳艳军 杨博兰 柳小琪 徐灵颖 赵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9-1419,共11页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每次施氮肥后,连续监测土壤氨挥发和N2O排放通量,计算其累积排放损失量。插秧后,每10天采集一次淋溶液,每次降雨后采集田面水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计算淋溶和径流氮损失量。在5个主要生育期,取0—20 cm土层土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同时取植株样,调查生物量和植株氮吸收量,成熟期调查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P和M处理的水稻产量较U分别提高了29.3%和30.2%,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0.6和17.8个百分点。与U相比,一次施用P处理显著降低了苗期稻田铵态氮含量,增加了分蘖—拔节和拔节—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累积,吸氮量分别增加了12.3%和39.9%,显著降低了氨挥发33.4%、氮淋溶12.3%和氮径流损失44.5%,总活性氮损失量降低了33.6%;一次性施用M处理增加了分蘖—拔节期吸氮量109.3%,促进前期的氮素累积,降低了16.5%淋溶氮损失,增加了74.6%的径流氮损失,总活性氮损失上升16.8%。【结论】一次性施用控释期约为90天的包膜控释氮肥显著降低了稻田苗期的田面水铵态氮含量,提升了分蘖—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吸收,这种前氮后移的供氮模式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总活性氮损失显著降低,因而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一次性施用基质缓释氮肥提高了苗期稻田土壤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了水稻在分蘖—拔节阶段的氮素吸收,但是对水稻拔节—抽穗阶段的吸氮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基质缓释肥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但环境正效应尚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氮肥 基质缓释氮肥 籽粒产量 活性氮损失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