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地可持续性设计行动计划SITES引介 被引量:6
1
作者 戴代新 《华中建筑》 2014年第12期12-17,共6页
可持续场地行动计划SITES是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于2005年正式启动的研究计划;简介了主要的研究机构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伯德约翰逊夫人野花研究中心和美国国家植物园;详细介绍了SITES的研究历程、理论基础与原则、评级体系与指... 可持续场地行动计划SITES是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于2005年正式启动的研究计划;简介了主要的研究机构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伯德约翰逊夫人野花研究中心和美国国家植物园;详细介绍了SITES的研究历程、理论基础与原则、评级体系与指南等主要内容;就其在社会、经济因素的评价尝试、兼顾规划与设计和绩效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可持续设计 siteS 环境学 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开放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水地层上重金属污染场地地下空间利用理论及应用研究
2
作者 徐来 艾万民 +2 位作者 张振辉 蔡维龙 郑泽荣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5年第1期23-26,共4页
针对目前工业遗留用地环境修复存在的常见问题,结合“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提出了污染场地地下空间利用原位自平衡策略。利用深厚不透水地层、横向止水帷幕、混凝土土壤阻隔形成封闭空间,隔绝污染土;结合场地内污染土自平衡、地下... 针对目前工业遗留用地环境修复存在的常见问题,结合“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提出了污染场地地下空间利用原位自平衡策略。利用深厚不透水地层、横向止水帷幕、混凝土土壤阻隔形成封闭空间,隔绝污染土;结合场地内污染土自平衡、地下空间开发要求,将地下空间分成全利用、局部利用、(污染土)储土空间,克服修复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等难点。在项目应用中,结合BIM技术制定精准的实施方案,确保了自平衡策略的落地性,保障了人居环境安全、盘活了稀缺用地资源、节约修复资金80%,值得进一步完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场地 修复+模式 自平衡策略 B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试验场环境条件对车辆可靠性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刘荣伟 黎汶位 《时代汽车》 2025年第6期163-165,共3页
本文对汽车试验场环境条件对汽车可靠性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情况予以说明。对测试场地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和环境因素对汽车性能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类型的测试场地进行了设计要素和功能的讨论,如动力学测试场地、... 本文对汽车试验场环境条件对汽车可靠性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将有关情况予以说明。对测试场地的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和环境因素对汽车性能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类型的测试场地进行了设计要素和功能的讨论,如动力学测试场地、耐久性测试场地和环境适应性测试场地。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重点分析了温度、湿度、地形等因素对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电子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汽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汽车故障模式和可靠性参数在试验场环境条件下的影响。测试场地环境对汽车耐久性、寿命、故障模式等方面的实际影响,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进行评估,为汽车可靠性实验设计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试验场 可靠性实验 环境影响 故障模式 实验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沥液与浓缩液处置新技术在固废处置场的应用及其环境效益分析
4
作者 吕宝鹏 万宏锐 薛圆圆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2期114-116,共3页
本文依据我国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固废处置场渗沥液与浓缩液处置实验,研究并评估了具有新技术特性的处置方法及其环境效益。首先,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先进的渗沥液处理技术,通过复合物理化学过程,有效地降低了渗沥液中的重金属、氨氮、BOD及... 本文依据我国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固废处置场渗沥液与浓缩液处置实验,研究并评估了具有新技术特性的处置方法及其环境效益。首先,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先进的渗沥液处理技术,通过复合物理化学过程,有效地降低了渗沥液中的重金属、氨氮、BOD及COD的浓度,从而减少了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其次,为了提升处理效果和效率,本文还探讨了将渗沥液浓缩后的处理技术,利用具有高效、节能和环保特性的新型膜分离技术,使得渗沥液实现高效回收与处置。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新技术都取得了显著效果,除了减少环境污染外,还可将处理后的渗沥液重新用于固废处置过程。最后,本文从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角度评估了这两种处理技术的环境效益,证明了新技术的经济性、可行性和环保性。这些研究成果为固废处置场渗沥液与浓缩液的有效处理提供了有益参考,旨在推动固废处置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处置场 渗沥液处理 浓缩液处置 膜分离技术 环境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沪崇西通道规划选线的初步探讨分析
5
作者 张慧琴 《上海公路》 2025年第1期202-206,216,M0010,共7页
现基于上海市高速公路网规划,探讨了沪崇西通道的交通现状和规划路网作用,并结合长江口河势、航道、岸线规划、涉水规划、环境影响等方面,对沪崇西通道的选址进行论证。研究发现,浏河口线位受航道、锚地影响,建议采用全隧道或南隧北桥方... 现基于上海市高速公路网规划,探讨了沪崇西通道的交通现状和规划路网作用,并结合长江口河势、航道、岸线规划、涉水规划、环境影响等方面,对沪崇西通道的选址进行论证。研究发现,浏河口线位受航道、锚地影响,建议采用全隧道或南隧北桥方案;七丫口线位虽河势稳定,但跨两省协调难度大,推荐全隧道方案。按现有资料分析,浏河口线位略占优势,但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深入研究,以争取早日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崇西通道 越江选址 河势水文 航道条件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抽水蓄能发展形势和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韩冬 任伟楠 +2 位作者 周力 崔正辉 何国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5,共8页
加快发展抽水蓄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要求,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综合分析了中国抽水蓄能发展的现状、资源分布特点、发展形势、发展定位及其综合效益。在政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际和国内... 加快发展抽水蓄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要求,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综合分析了中国抽水蓄能发展的现状、资源分布特点、发展形势、发展定位及其综合效益。在政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际和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指出抽水蓄能在支撑风、光、核等能源大规模开发、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站点资源普查分析表明,全国共普查出资源站点1500余个,普查站点资源总规模达16亿kW/100亿kW·h。在发展定位方面,指出抽水蓄能对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风光蓄大型基地和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模化拉动经济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支撑意义。结合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评估,全面论述了抽水蓄能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展望了抽水蓄能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行业发展建议。相关成果可为中国抽水蓄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能源 站点资源 环境效益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化工场地土壤有机污染及环境风险研究
7
作者 王瑞军 张春雷 +2 位作者 王永军 王宏伟 孙禄健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01期400-409,共10页
为深入研究和探讨废弃化工场地的有机污染现状和环境风险问题,本文选择河北邯郸某化工场地,开展场地及周边区域的污染判别和分析,确定重点关注区、次重点关注区和一般关注区,进行针对性的不同深度土壤样品采集,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挥发... 为深入研究和探讨废弃化工场地的有机污染现状和环境风险问题,本文选择河北邯郸某化工场地,开展场地及周边区域的污染判别和分析,确定重点关注区、次重点关注区和一般关注区,进行针对性的不同深度土壤样品采集,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s)和总石油烃类等污染物质的含量,综合研究土壤污染的现状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运用污染物苯、人体接触污染介质、污染物苯的迁移途径、污染物的接触方式等要素的污染评估模型,经污染物暴露计算模型、污染物毒性评估模型、风险计算模型进行综合建模研究,确定挥发性有机物(VOCs)苯存在较大的致癌环境风险,研究苯污染物环境传输模型和迁移规律。该研究为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研究提供技术研究思路,也为污染场地开展风险评估、土壤治理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依据,实现污染土地的环境安全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场地 土壤有机污染 污染评估模型 计算模型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味沥青隧道施工现场烟气排放及环境影响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温悌 邹桂莲 +2 位作者 张园 余亮 谢辉端 《中外公路》 2024年第4期210-216,共7页
针对沥青路面施工现场烟气排放监测比较随意的情况,结合净味沥青在长大隧道热拌热铺沥青路面施工中对烟气减排的工程应用,研究沥青路面施工现场的烟气采集与测评方法,并对净味沥青减排效果进行评价。在摊铺机的不同位置,采用苏玛罐对沥... 针对沥青路面施工现场烟气排放监测比较随意的情况,结合净味沥青在长大隧道热拌热铺沥青路面施工中对烟气减排的工程应用,研究沥青路面施工现场的烟气采集与测评方法,并对净味沥青减排效果进行评价。在摊铺机的不同位置,采用苏玛罐对沥青烟气进行采集,通过GC-MS气质联用仪对沥青烟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同源非净味沥青相比,使用净味沥青进行路面施工时,在摊铺机边位、侧翼中位、摊铺机上位3个采集点,沥青烟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总质量浓度减排了57.0%、22.6%、27.4%。摊铺机边位处,净味沥青混合料的施工现场中,1、2类致癌物气体的总质量浓度减排了62.3%,且其恶臭强度仅为非净味沥青混合料的1/3左右。通过研究,建议在沥青路面施工现场的烟气排放监测中,采用摊铺机边位处的总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2类以上致癌物总质量浓度及恶臭强度作为关键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净味沥青 环境影响评估 施工现场 烟气 恶臭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翰尧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2期22-24,共3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进度逐步加快,施工规模逐步提高,当前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高、规模大,占地广,施工现场环境影响大,对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现场噪声、扬尘、废水、固体废物等原因造成的污染进行梳理,有利于开展现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进度逐步加快,施工规模逐步提高,当前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高、规模大,占地广,施工现场环境影响大,对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现场噪声、扬尘、废水、固体废物等原因造成的污染进行梳理,有利于开展现场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效益,有利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 施工现场 环境保护 对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要点与修复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小雪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6期93-95,共3页
现阶段,我国农业、工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呈现快节奏发展趋势,但是农业种植与工业生产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生态污染问题,其中土壤污染是生态污染的常见类型之一。工业生产污水的随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与农药的滥用以及城镇居民生活... 现阶段,我国农业、工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呈现快节奏发展趋势,但是农业种植与工业生产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生态污染问题,其中土壤污染是生态污染的常见类型之一。工业生产污水的随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与农药的滥用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均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尤其是一些生产加工项目,所排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这些污染成分一旦进入生态环境中,会对土壤等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下,环境保护部门需要精确识别土壤中各类污染物的类型与特性,同时做好污染场地土壤样本采集工作,坚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编撰报告,确保样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溯源工作。基于此,本文将对污染场地中土壤环境的调查要点展开分析,同时论述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对策,以此降低污染物对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土壤环境调查 修复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曲面弯晶技术的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快速检测环境水体中重(类)金属元素含量
11
作者 史绵红 唐晓菲 +3 位作者 徐冬梅 陈晋 杨晓冉 陈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00-2707,共8页
为解决水中多种重(类)金属的原位、准确、快速、同时监测的实际工作难题,对配有双曲面弯晶的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环境水体重(类)金属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考察。重(类)金属元素Cr、Ni、Zn、Cu、Pb、Cd、Mn、Co、Tl... 为解决水中多种重(类)金属的原位、准确、快速、同时监测的实际工作难题,对配有双曲面弯晶的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环境水体重(类)金属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考察。重(类)金属元素Cr、Ni、Zn、Cu、Pb、Cd、Mn、Co、Tl、V、Sn以及Hg、As、Mo、Se等的低浓度富集模式检出限分布在0.004 mg·L^(-1)至0.02 mg·L^(-1)之间,除Cd、Tl、Hg的方法检出限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标准限值外,其余各考察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均低于相关标准限值。富集元素溶解性离子态浓度大于测定下限的,RSD≤25.9%,相对误差≤23.6%。高浓度直接测量模式线性范围内元素的相对偏差≤12.0%,相对误差≤39.9%,高浓度实际水样测试的准确性满足现场快速监测的工作需求。对低浓度环境水体,可以快速有效判断其中以溶解性阴、阳离子形式存在的待测元素含量,直观反映环境水体水质健康状况。配有双曲面弯晶的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适用于环境水体重(类)金属元素的现场快速定性半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XRF 重金属 现场 环境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环境监测水质现场采样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俭圣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7期33-35,共3页
现阶段,整个社会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无形中对环境监测这项工作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本文将环境监测水质采样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作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展开阐述,针对如何提高... 现阶段,整个社会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无形中对环境监测这项工作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本文将环境监测水质采样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作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展开阐述,针对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水质现场测量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全面探讨,为后续高效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水质现场采样 真实数据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史前景观考古研究进展
13
作者 秦凡凡 刘力源 万敏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4期96-101,共6页
新石器时代至晚商是史前人类文明富有爆发力与创造力且遗址遗迹相对较多的时期,本次综述据此结合江汉平原史前景观考古热点进行整理。首先综述史前城址与聚落的考古总况、分布格局、选址、特征与变迁,并对其所反映的史前文化、择居观与... 新石器时代至晚商是史前人类文明富有爆发力与创造力且遗址遗迹相对较多的时期,本次综述据此结合江汉平原史前景观考古热点进行整理。首先综述史前城址与聚落的考古总况、分布格局、选址、特征与变迁,并对其所反映的史前文化、择居观与社会组织等进行延伸探讨;其次从史前云梦泽的变迁、史前植物考古两方面综述江汉平原的史前环境。认为江汉平原的史前景观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研究价值,尤其史前植物考古与生态环境复原研究非常缺乏。新石器时代至晚商对人居环境史学是一片相对苍白的领域,故而对江汉平原史前景观考古的综述整理将对此具有重要补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考古 江汉平原 史前考古 城址与聚落 环境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污水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军辉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2期34-36,共3页
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对生态环境、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环境监测工作。污水现场采样工作属于其中的关键内容,可掌握污染成分,进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水资源管理与污染防治计划。但在... 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对生态环境、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环境监测工作。污水现场采样工作属于其中的关键内容,可掌握污染成分,进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水资源管理与污染防治计划。但在实际开展环境监测污水现场采样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人员、仪器设备、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进而降低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准性。综上,本文将首先分析影响环境监测污水现场采样质量的相关因素,然后提出质量控制措施,希望能够提高环境监测污水现场采样工作水平与监测结果的精准性,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污水现场 采样质量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引起季冻区场地环境振动实测分析
15
作者 赵杞超 郑鑫 解恒燕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为研究冬、夏两季高速铁路引起季冻区场地环境振动评价方法的适用性,文中分别于冬、夏两季在哈—齐高速铁路龙凤湿地段开展现场观测,并将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距桥墩中心距离的增加,冬、夏两季各测点加速度时程均呈现... 为研究冬、夏两季高速铁路引起季冻区场地环境振动评价方法的适用性,文中分别于冬、夏两季在哈—齐高速铁路龙凤湿地段开展现场观测,并将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距桥墩中心距离的增加,冬、夏两季各测点加速度时程均呈现出先急剧衰减后缓慢衰减的趋势,0~15m夏季加速度幅值要比冬季衰减的快;近轨道处冬季峰值频率为58Hz,夏季峰值频率为47Hz。研究为季冻区土场地的道路、桥梁等的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季冻区 环境振动 现场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风能的宏观与微观等级区划
16
作者 郑崇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8-1265,共8页
以风能宏观战略布局、微观精准选址对合理资源等级区划的迫切需求为牵引,本文采用Delphi法,充分考虑资源特征、环境风险、成本效益,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路”)及关键海域的风能展开了常规需求、商业开发、应急供电、用电... 以风能宏观战略布局、微观精准选址对合理资源等级区划的迫切需求为牵引,本文采用Delphi法,充分考虑资源特征、环境风险、成本效益,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路”)及关键海域的风能展开了常规需求、商业开发、应急供电、用电量巨大几种情景下的宏观和微观等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从“海上丝路”的风能宏观等级区划来看,大部分区域的风能属于较丰富区和丰富区(风能等级期望值大于0.5),索马里近海、马纳尔湾、斯里兰卡东南近海、南海大风区为风能等级的相对大值中心。从斯里兰卡海域的风能微观等级区划来看,相对富集区分布于斯里兰卡和印度半岛之间的海峡、斯里兰卡东南部近海(风能等级期望值在0.7以上);贫乏区为印度半岛东西海岸、斯里兰卡东部近海和西南部近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斯里兰卡 风能等级区划 资源特征 环境风险 成本效益 战略布局 精准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工程中空测现场的质量控制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迟永衿 孙洪军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期69-71,共3页
在环境工程领域,空气质量监测是评估和管理空气环境的重要手段,而空气质量监测现场是获取准确监测数据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对于空气监测现场进行质量控制分析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的关键环节。... 在环境工程领域,空气质量监测是评估和管理空气环境的重要手段,而空气质量监测现场是获取准确监测数据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对于空气监测现场进行质量控制分析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为制定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本研究旨在探讨空气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分析,提高空气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空气监测现场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空气捕集选址条件专家问卷调查
18
作者 肖姝璇 王钰璇 +2 位作者 李向前 项小娟 李凯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184,共10页
直接空气捕集技术(DAC)作为一种从空气中捕集CO_(2)的新兴负排放技术,对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越来越重要。然而,如何优化DAC选址以支撑其大规模部署亟待解决。基于现有文献资料,构建了一个广泛适用的DAC项目选址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可归... 直接空气捕集技术(DAC)作为一种从空气中捕集CO_(2)的新兴负排放技术,对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越来越重要。然而,如何优化DAC选址以支撑其大规模部署亟待解决。基于现有文献资料,构建了一个广泛适用的DAC项目选址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可归纳为CO_(2)封存与运输、能源供应、环境特征、社会影响4方面,并覆盖21项二级指标。基于该指标体系,对从事相关领域的政府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产业专家开展问卷调查,评估了各项指标影响DAC选址的重要性。结果表明,DAC选址是一个多因素决策过程,不同因素对不同技术类型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针对高温吸收技术,一级指标的重要性依次为环境特征、能源供应、社会影响以及封存与运输;针对低温吸附技术,一级指标的重要性依次为环境特征、社会影响、能源供应以及封存与运输。特别地,温度对高温吸收技术选址至关重要,而土地利用和相对湿度对低温吸附技术尤为关键。此外,专家意见针对一些指标(如空气质量、核能供应)存在显著分歧,表明实际外界条件如何具体影响DAC性能研究尚不充分。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多因素影响下DAC选址研究,对于实现负碳技术大规模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气捕集(DAC) 能源供应 环境特征 选址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陶瓷大学环境设计教育的回顾与展望研究
19
作者 宫婉莹 田鸿喜 +1 位作者 陈易 薛圣言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8-143,共6页
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实证、亲历者访谈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全面审视了景德镇陶瓷大学环境设计教育历史脉络与数据,深入剖析了其教育理念与教学特色,并归纳了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陶大环境设计教育秉持重视人文与美育精神等五大... 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实证、亲历者访谈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全面审视了景德镇陶瓷大学环境设计教育历史脉络与数据,深入剖析了其教育理念与教学特色,并归纳了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陶大环境设计教育秉持重视人文与美育精神等五大维度的教育理念,同时在陶瓷文化的融合与传承、教学的模式与方法、科艺结合与产教融合方面展现出教学特色。据此,本研究提炼出“向内深耕、文化传承、多元创新”的战略发展路径。此研究为客观记录与准确理解陶大环境设计教育历史提供了依据,为陶大环境设计教育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方向性指导,也为推动我国环境设计行业的深入研究与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大学 环境设计教育 在地性设计 陶瓷艺术 文化传承 融合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及检测质量提升
20
作者 王勇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9期134-136,共3页
本文深入研究了如何科学布设土壤监测点位,探讨了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土壤监测质量,以更好地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的环境保护。通过综合运用环境调查、监测考核制度、提升时效性、培养质量意识、监管体系建设和信息... 本文深入研究了如何科学布设土壤监测点位,探讨了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土壤监测质量,以更好地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的环境保护。通过综合运用环境调查、监测考核制度、提升时效性、培养质量意识、监管体系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等措施,我们可以提高土壤监测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从而更好地应对环境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环境调查 土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