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山丘陵稻作区农田及末级沟道水质评价分析
1
作者 李涛 陈剑 +3 位作者 袁鹤龙 张状状 李江 缴锡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37,共8页
稻田与末级沟道是农田面源污染发生的重要源头,沟道水质状况是影响稻田面源污染的直接因素。研究选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典型低山丘陵稻作区农田,于2022-2023年水稻生育期开展田面水和沟道水定期采样,分析田沟水质动态变化规律,... 稻田与末级沟道是农田面源污染发生的重要源头,沟道水质状况是影响稻田面源污染的直接因素。研究选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典型低山丘陵稻作区农田,于2022-2023年水稻生育期开展田面水和沟道水定期采样,分析田沟水质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田沟水质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生育期内田沟水中TP浓度与COD浓度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田面水TN与NH_(3)-N浓度呈现出两次升降的变化趋势,而沟道水中TN与NH_(3)-N浓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分蘖期和拔节期水稻田沟水中的各项水质指标浓度均较高,此时污染风险较大。单因子水质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和2023年田面水质超过Ⅳ类水质标准的比例为83.9%和88.0%,末级沟道水质评价超出Ⅳ类水质标准的比例为89.7%和76.9%。2022年和2023年田面水综合标识指数分别为3.4105~5.1415和4.7204~6.2424,沟道水综合标识指数为3.2105~4.7305和4.1104~5.7314,主要为Ⅲ至劣Ⅴ类水质。两种水质评价方法对比发现,单因子评价法可以明确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时间跨度的田沟水中主要的污染指标,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更适合对田沟水质进行细致的评价和划分。本研究对水稻格田及其末级沟道水质进行精确把控,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制定稻田排水制度提供基础数据,为稻田面源污染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排水沟 水质 评价方法 单因子评价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CS 模型输入优化的水质污染因子识别分析
2
作者 陈向阳 黄国情 +1 位作者 雷少华 肖巍峰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城市化加剧,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严重恶化了水质。为准确识别和量化长江南通段水质污染因子,采用绝对主成分分析(APCS)优化输入的多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MLR... 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城市化加剧,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严重恶化了水质。为准确识别和量化长江南通段水质污染因子,采用绝对主成分分析(APCS)优化输入的多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MLR)、岭回归(RR)和套索回归(LR)。结果表明:APCS-RR模型在处理高度相关的水质数据方面表现优异,有利于精准识别和量化不同季节的污染因子贡献;长江南通段水质在枯水期与丰水期呈现显著差异,枯水期以无机盐类和矿物质污染为主,丰水期则以有机物和营养盐污染为主导;加强工业排放管控、优化农业种植模式、实施分季节的水质管理政策和措施等,可有效应对水质季节性差异带来的挑战。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水质与水环境管理策略奠定数据基础,也可为其他地区精确识别水质污染因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污染 污染因子识别 多模型回归 绝对主成分 长江南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地区库塘湿地水体理化性质分析
3
作者 张家洋 陈丽丽 楚莉莉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80-85,共6页
为探究X地区库塘湿地水质质量,对小型库塘样本水质进行氧化还原电位(ORP)、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等理化因子特征及相关性分析,并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理化因子特征分析表明,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值总体偏高;个别样点的COD值较高... 为探究X地区库塘湿地水质质量,对小型库塘样本水质进行氧化还原电位(ORP)、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等理化因子特征及相关性分析,并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理化因子特征分析表明,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值总体偏高;个别样点的COD值较高,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大多数样点的总氮(TN)浓度超出国家Ⅴ类水标准;几乎不存在氨氮和磷污染问题。相关性分析表明,库塘水体的ORP与TP、COD_(Mn)呈显著负相关(P<0.05);浊度与p 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COD、氨氮(NH_(4)^(+)-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溶解氧(DO)与T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 H与COD、NH_(4)^(+)-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TP呈显著负相关(P<0.05);COD与NH_(4)^(+)-N、TP、COD_(M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TP与COD_(M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库塘样本水质在COD方面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NH_(4)^(+)-N和TP达到了Ⅱ类及以上标准,TN达到了Ⅴ类及以上标准,COD_(Mn)达到了Ⅳ类及以上标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PM水源涵养地、DY湖和PY湖的水质为Ⅳ类,TX湖为Ⅴ类,F湖则达到了Ⅲ类。研究结果可为X地区小型库塘水体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水体 水质 物理因子 化学因子 指数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质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乔宇豪 贾飚 +2 位作者 徐芬芳 王康 朱焱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0,共8页
为了对四川省主要河段的水质状况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基于2021年四川省内86个水质断面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进行水质评价,比较平均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和熵值赋权法3种赋权方法的评价结果,对岷江、沱江进行水质的空... 为了对四川省主要河段的水质状况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基于2021年四川省内86个水质断面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进行水质评价,比较平均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和熵值赋权法3种赋权方法的评价结果,对岷江、沱江进行水质的空间特征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全省断面全部是Ⅰ~Ⅱ类水,总体水质为优。年内水质的特征是:6月份出现Ⅳ类水断面,其污染指标是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其余月份只有少量Ⅲ类水断面。岷江上游断面WQI为1.48,下游断面WQI值为2.15;沱江的水质断面WQI值在2.08~2.32间波动。可以得出结论:四川省2021年全省水质良好,表明近年的水环境治理成果显著,但夏季时仍有超标断面;河流在流经大型城市后污染物含量会明显升高,下游断面WQI值随之上升,流动过程中污染物会衰减,两者共同影响着河流水质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综合标识指数法 水质评价 时空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邛海水质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方佳卉 徐力刚 +4 位作者 蒋名亮 杨军 李超凡 肖克彦 李国祥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1363,共13页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CWQI)模型进行优化,建立了同时考虑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基于博弈论的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ICWQI_(G))模型和考虑权重时间动态的分阶段组合权重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ICWQI_(P))模型,并以邛海作为案...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CWQI)模型进行优化,建立了同时考虑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基于博弈论的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ICWQI_(G))模型和考虑权重时间动态的分阶段组合权重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ICWQI_(P))模型,并以邛海作为案例依托,选取2020~2023年不同水期11个样点的水质监测数据,使用ICWQI_(G)和ICWQI_(P)模型科学评估了邛海水质状况,验证了改进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CWQI模型相比,改进后的ICWQI_(G)和ICWQI_(P)模型都考虑了TP超标的因素,评价结果更符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水质情况,并且可以敏锐的识别出更多的污染风险区域与污染程度较严重的水体.ICWQI_(P)采用阶段性权重代替统一权重,能够补偿降水等因素影响的水质指标权重,可以更好地辨识出不同时期影响水质的关键环境变量,得到更准确合理的结果.同时,基于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发现,2023年邛海水质劣于2020~2022年,并且邛海水质指标空间差异性显著,西北部湖区的污染程度高于东部和南部湖区.本文改进的ICWQI_(G)和ICWQI_(P)模型在邛海水质评价中表现了更好的合理性,可为邛海水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对其他类似水体的水质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水质评价 阶段性权重 邛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太湖河流气象水质协同预测模型研究
6
作者 许睿亭 姜翠玲 +1 位作者 孙磊 冯亚坤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8-238,共11页
【目的】为优化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根据环太湖19个水质监测站点2021—2023年逐日水质监测数据和7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对水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克里金插值... 【目的】为优化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根据环太湖19个水质监测站点2021—2023年逐日水质监测数据和7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WQI)对水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克里金插值法获得与水质监测站点空间相位一致的气象数据,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对水质要素的影响机理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筛选输入的气象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反向传播网络(BP)方法以及并行的GRU-LSTM模型对综合水质指数WQI进行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水质预测模型中,模型精度受输入步长的影响,步长14 d的并行的GRU-LSTM模型表现最佳,预测精度为R^(2)=0.98。【结论】研究成果采用的深度学习模型为河流水质的长期监测和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径,结合气象数据的水质预测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帮助相关部门提前预警水质变化,优化水资源的调度与治理策略,提高水环境的可持续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水质协同预测模型 深度学习 综合水质指数法 河流水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典型排域水质综合评价与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7
作者 李太云 仝炳伟 +1 位作者 李虹 王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88,共5页
为分析宁夏引黄灌区种养殖区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以宁夏引黄灌区第六排水沟排域为研究区,在第六排水沟选取10个典型监测断面,研究了排水沟水体内TN、NH3-N、TP、DO的变化规律与空间变化特征,采用加权欧氏距离算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两... 为分析宁夏引黄灌区种养殖区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以宁夏引黄灌区第六排水沟排域为研究区,在第六排水沟选取10个典型监测断面,研究了排水沟水体内TN、NH3-N、TP、DO的变化规律与空间变化特征,采用加权欧氏距离算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两种方法对10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时空变化分析,并对排水沟水质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第六排水沟各监测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处于Ⅲ类及以下的占比为85.8%,水质总体较好,下游水质相对较好;4、5月份受农田施肥和沟内腐烂物积存的影响水质较差,7月份随着农田施肥活动的减少和排水量增加水质达到最好;排域内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TN、NH3-N、TP,主要来源为排域内农田施肥和生活污水及垃圾排放。虽然排域水质总体较好,但仍存在部分区域和时段水质相对较差的情况,需进一步对农田施肥活动、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排放进行综合治理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六排水沟 综合评价 加权欧氏距离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粤港澳大湾区水质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陈静 李燕 +3 位作者 罗育池 罗凡 陈宇华 吕业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6,78,共7页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水质评价法和地理探测器定量探测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68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综合污染指数为合格等级、基本合格等级、污染等级的断面分别占86.8%、7.3%、5.9%;因子探测表明,GDP、人口密度为水质空间异质...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水质评价法和地理探测器定量探测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68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综合污染指数为合格等级、基本合格等级、污染等级的断面分别占86.8%、7.3%、5.9%;因子探测表明,GDP、人口密度为水质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交互探测结果表明,水质空间异质性受多种驱动因素共同影响,具有复杂性;生态探测结果表明,GDP对水质空间异质性影响更为显著;风险探测结果表明,人口密度、GDP、城镇化率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污染指数法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子 粤港澳大湾区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法制半夏曲中11种成分含量及其GRA、EW-TOPSIS质量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舒波 雷果平 袁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0-1126,共7页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同时测定法制半夏曲中肌苷、鸟苷、腺苷等11种成分含量,并建立其灰色关联度分析(GRA)联合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分析法(EW-TOPSIS)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C 18色谱柱;乙腈-0.5%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同时测定法制半夏曲中肌苷、鸟苷、腺苷等11种成分含量,并建立其灰色关联度分析(GRA)联合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分析法(EW-TOPSIS)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C 18色谱柱;乙腈-0.5%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和290 nm。以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为内参比物质,计算其他10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CF),测定各成分含量。采用GRA联合EW-TOPSIS模型对法制半夏曲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法制半夏曲中11种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6.94%~100.12%(RSD<2.0%,n=9);QAMS与外标法(ESM)实测值无明显差异。GRA模型相对关联度0.2903~0.6187,EW-TOPSIS模型相对接近度0.2114~0.6343;GRA和EW-TOPSIS模型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QAMS法便捷、准确,可用于法制半夏曲多指标成分定量控制,GRA联合EW-TOPSIS模型可用于法制半夏曲综合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半夏曲 一测多评法 多指标成分 相对校正因子 灰色关联度分析 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小河流水质评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史陈雪 刘庆庆 +3 位作者 杨艳霞 安东妹 刘玥 祖国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7,I0004,共13页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覆盖了全国85%的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是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和污染负荷排放的接纳者.开展中小河流水质综合评价对于客观、准确地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制订水污染防治整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河...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覆盖了全国85%的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是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和污染负荷排放的接纳者.开展中小河流水质综合评价对于客观、准确地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制订水污染防治整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河南省2条典型中小河流为研究对象,在识别河流水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水质标识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4种方法对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探讨了不同方法在中小河流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条中小河流主要污染指标为NH_(3)-N、挥发酚及TP;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与可靠性分析中的水质评价结果一致性最高,该方法得到的水质类别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水质标识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岩溶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高轩 代垠东 +4 位作者 许亮 朱琳 戚琦 欧志亮 沈媛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6-1279,共14页
【研究目的】岩溶地下水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同时又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研究方法】本文以2021年6月在北京市系统采集的278件岩溶地下水样化验数据为基础,以岩溶水系统为单元,开展了岩... 【研究目的】岩溶地下水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在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同时又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研究方法】本文以2021年6月在北京市系统采集的278件岩溶地下水样化验数据为基础,以岩溶水系统为单元,开展了岩溶水单因子质量评价和综合质量评价,并首次对有机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1)北京市岩溶水的pH、TDS和TH平均值分别为7.69、334.77 mg/L和262.01 mg/L,具有弱碱性、低盐度和低硬度的特点,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2)非常规指标的检出率从大到小为:苯并[a]芘(4.32%)、三溴甲烷(3.60%)和二甲苯(总量)(2.52%),应当引起足够重视。(3)北京市岩溶水水质Ⅰ~Ⅲ类总占比为82.01%,Ⅳ和Ⅴ类总占比为17.99%,超标点主要集中在山区与平原分界线处,超标指标主要有Fe、TH、NH_(3)-N、Mn、SO_(4)^(2-)、F^(-)、NO_(3)-N等。【结论】北京市生态涵养区是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保护区,区内岩溶水对于保障首都供水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水源涵养以增加补给量,应严格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减少污染物输入,持续优化监测网络进行预警,广泛宣传增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岩溶水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单因子质量评价 综合质量评价 水化学特征 生态环境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QI的河网水系水质评价及时空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6,88,共5页
为全面了解上海市主要河网水质的变化情况,基于2015~2020年主要河流上19个水质监测断面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进行水质评价,基于M-K趋势检验法分析研究区域水质的年代际和年内变化特征,通过比较南北部河流以及上... 为全面了解上海市主要河网水质的变化情况,基于2015~2020年主要河流上19个水质监测断面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进行水质评价,基于M-K趋势检验法分析研究区域水质的年代际和年内变化特征,通过比较南北部河流以及上、中、下游的水质变化,分析该地区主要河网水系水质的空间变化及时空差异特性。结果表明,上海市主要河网水系水质整体WQI均值为62.32,水质评价等级为中等;水质WQI值有显著上升趋势;南部河流水质优于北部河流,WQI值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减小,水质沿程有所变差,但干流水质总体优于支流。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河网水系的水质评价及水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 水质评价 M-K检验 时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水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评价方法适用性研究
13
作者 袁小梦 李涛 +5 位作者 孙超 梁子斌 高伟涛 李立 康东生 王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49,共6页
为探究城市景观湖泊水质特征及其水质评价的适用性方法,以兴庆湖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采样点,根据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水体逐月pH值及TP、NH_(3)-N、DO、COD浓度监测值,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水质指数评估法、水质健康综合评估法和熵权-... 为探究城市景观湖泊水质特征及其水质评价的适用性方法,以兴庆湖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采样点,根据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水体逐月pH值及TP、NH_(3)-N、DO、COD浓度监测值,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水质指数评估法、水质健康综合评估法和熵权-TOPSIS法对兴庆湖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兴庆湖水质指标存在时空分布差异,水体进入兴庆湖后,除氨氮外,其他水质指标值增大;pH值春夏两季高于秋冬两季,TP质量浓度夏秋两季高于春冬两季,COD、NH_(3)-N质量浓度秋冬季高于春夏季;4种水质评价方法对兴庆湖水质评价结果有差异,经综合比较分析,熵权-TOPSIS法不受指标数量、数据分布等的限制,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准确反映水体水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水质指数评估法 水质健康综合评估法 熵权-TOPSIS法 湖泊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1年重庆市主要河流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家贞 李荣荣 +3 位作者 席宁哲 赵文艳 张陶 蒲俊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9,共8页
重庆市地处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区,揭示其地表水水质变化特征对评估长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其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地表水质特征分析还较为欠缺。基于2011~2021年重庆市主要流域中的18条河流,共44个河流... 重庆市地处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区,揭示其地表水水质变化特征对评估长江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其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地表水质特征分析还较为欠缺。基于2011~2021年重庆市主要流域中的18条河流,共44个河流监测断面的11 a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和水质类别比例法对水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庆市河流水质情况整体较好,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从2012年开始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水质状况评价均为优。②总体河流水质在汛期与非汛期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非汛期Ⅳ~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低于汛期,整体非汛期水质更好。③川江流域段下游水质明显好于上游,整体上自三峡水库2010年达到175.00 m蓄水位以来,川江流域的水质一直维持较好状态,水质类别多维持在Ⅱ类,实现了国定目标。④不同流域之间水质存在一定差异,水质最好的为嘉陵江流域,其次是涪江、川江和乌江流域。⑤川江、嘉陵江和涪江流域在汛期的水质状况比非汛期差,而乌江流域在两个时段水质状况变化一致。通过对重庆市地表河流进行长时间序列的水质评价,可为河流水资源保护及治理提供参考,以期提升市域水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时空变化 单因子分析法 水质类别比例法 影响因素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质指数法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质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15
作者 杜宣逸 林子雨 杨枫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7,15,共8页
采用水质指数法(waterquality index,I_(WQ))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2016—2023年的水质进行深入分析,重点考察陶岔出库单元、南营村(豫一冀段)及惠南庄(冀一京段)三大流域单元。结果显示:干渠整体水质良好,但总氮(TN)和总磷(TP)为主要污染... 采用水质指数法(waterquality index,I_(WQ))对南水北调中线干渠2016—2023年的水质进行深入分析,重点考察陶岔出库单元、南营村(豫一冀段)及惠南庄(冀一京段)三大流域单元。结果显示:干渠整体水质良好,但总氮(TN)和总磷(TP)为主要污染物,其中TN污染趋势尤为显著。2016—2023年,I_(WQ)均值为37.77,水质类别主要为“优秀”和“良好”,分别占总体的31.56%和66.90%。在年际变化上,I_(WQ)值呈现先降后升趋势,主要受TN和TP影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水质变化受工业废水排放、化肥施用量及生活污水排放等驱动因素影响较大。本研究指出控制TN和TP污染、加强非点源污染源排查与治理,是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质安全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水质评价 驱动因素分析 丹江口水库 水质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SVR网络的黄渤海近岸海域叶绿素a浓度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霞 汪健平 +4 位作者 王佳莹 孙珊 苏博 姜会超 朱明明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7,共11页
利用海洋卫星观测数据和黄渤海近岸海域实测生态水质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结合支持向量回归(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CNN-SVR)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叶绿素a浓度预测方法。采用皮尔逊方法对... 利用海洋卫星观测数据和黄渤海近岸海域实测生态水质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结合支持向量回归(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CNN-SVR)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叶绿素a浓度预测方法。采用皮尔逊方法对叶绿素a与环境动力因子和生态水质因子作相关分析,发现营养盐因子大多与叶绿素a有显著相关性,水质因子如pH、溶解氧、盐度等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不大;将黄渤海近岸海域划分为渤海南部与黄海北部、黄海中部,进行春夏、秋冬两个时期1×1和2×2两种卷积核大小的CNN-SVR网络模型实验以及单因子敏感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卷积核大小为2×2时,CNN-SVR网络模型对训练数据的学习和对测试样本的预测检验效果都更优;渤海南部与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模型预测效果更好。营养盐因子对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更显著,悬浮物等水质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弱。单变量对模型预测的敏感性较弱,多变量整合具有互补性,改善了模型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结合支持向量回归模型 叶绿素a浓度预测 单因子敏感性分析 海洋卫星 海洋生态水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农村环境监测孝义河水质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洋 李朋远 +4 位作者 陈海婴 李宁 何玮光 刘佳麟 张茜 《绿色科技》 2024年第6期93-96,122,共5页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一环,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是评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前提条件。以保定农村环境监测中孝义河段监测为例,作为白洋淀上游最重要的入淀河流,科学合理评价孝义河水质,对掌握其水质变化规律有着重...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一环,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是评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前提条件。以保定农村环境监测中孝义河段监测为例,作为白洋淀上游最重要的入淀河流,科学合理评价孝义河水质,对掌握其水质变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选取孝义河段2020-2023年6个监测断面4个主要水质指标COD_(Cr)、NH_(3)-N、TP、COD_(Mn),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该河段水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孝义河各断面的综合水质类别均达到或优于功能区的目标要求。但对单项污染指标进行评价时发现,下游思乡桥断面主要存在的污染指标因子为COD_(Mn)和COD_(Cr)。从评价结果来看,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能更准确直观地反映孝义河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水质特征及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该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保定市农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农村环境监测 孝义河段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因子对冷萃咖啡主要成分及风味的影响
18
作者 陈诗宇 肖瀛 +5 位作者 姜峰 蒋天宁 何笑丛 朱婧 唐文潇 周一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80,共11页
为探究水质因子对冷萃咖啡主要成分及感官风味的影响,本研究选择6种不同的市售水通过冷萃的方式制备咖啡萃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鉴定6组冷萃咖啡液,比较分析6组冷萃咖啡理化指... 为探究水质因子对冷萃咖啡主要成分及感官风味的影响,本研究选择6种不同的市售水通过冷萃的方式制备咖啡萃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鉴定6组冷萃咖啡液,比较分析6组冷萃咖啡理化指标、非挥发性成分、挥发性成分、感官评价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水样主要离子含量差异较大,水中离子对冷萃咖啡的萃取浓度、萃取率、pH、可滴定酸、咖啡因、葫芦巴碱和呋喃类挥发性化合物整体有较大影响,对总酚、绿原酸、咖啡酸、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小。水中的Ca^(2+)、Mg^(2+)、HCO_(3)^(−)与冷萃咖啡的萃取浓度、萃取率、咖啡因、葫芦巴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可滴定酸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糠醇、5-甲基糠醛、1-糠基吡咯、糠基甲基硫醚、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乙酸糠醇酯这些挥发性化合物与水中总离子含量有较大关联。PCA图分析显示,水中较低的离子含量能促进咖啡花果风味的体现,随着水中Ca^(2+)、Mg^(2+)、HCO_(3)^(−)的增加,咖啡的花果味、酸味、甜味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较高的离子含量(尤其是Na^(+)、K^(+))能促进咖啡焦糖味、苦涩味的体现,Na^(+)、K^(+)对糠醇含量影响较大,Ca^(2+)、Mg^(2+)、HCO_(3)^(−)对1-糠基吡咯、5-甲基糠醛、糠基甲基硫醚含量影响较大,而用中等的离子含量的水冲泡的冷萃咖啡有较好的坚果味、烘焙味、甜味、风味和总体感官评价。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水质因子对咖啡理化特性与主要成分的影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萃咖啡 水质因子 理化指标 挥发性成分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主要地下河水质评价及其变化趋势 被引量:34
19
作者 郭芳 姜光辉 +1 位作者 裴建国 章程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5-201,205,共8页
采用广西境内 32条典型地下河 2 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 2 1世纪初两个时期所取的 6 4个水样品的分析结果 ,对地下河水质进行了评价 ,分析了地下河水中主要离子 2 0年来的变化趋势和原因。结果表明 ,地下河水中绝大部分离子和指标... 采用广西境内 32条典型地下河 2 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 2 1世纪初两个时期所取的 6 4个水样品的分析结果 ,对地下河水质进行了评价 ,分析了地下河水中主要离子 2 0年来的变化趋势和原因。结果表明 ,地下河水中绝大部分离子和指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 84 8- 93)规定的 、 类水质标准 ,地下水质量较好 ,但离子浓度普遍升高 ,水质有恶化倾向。升高最显著的是 SO4 2 - 、NO3- 及总溶解固体 ,HCO3- 、Ca2 + 、Mg2 + 、K+ 、总硬度和永久硬度有所升高 ,Cl- 、p H值有下降趋势。离子浓度的变化是 SO2 、CO2 等酸性气体排放量的剧增、过量施用化肥、石漠化等造成环境酸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河 水质 广西 岩溶水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的水质评价 被引量:130
20
作者 孙涛 张妙仙 +1 位作者 李苗苗 王肖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5-190,共6页
文章以锦溪上游宏渡村段河流为例,在对常用的水质评价法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联合应用于水质评价,应用对应分析法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结合综合污染指数,能更好地反映整条河流的污染状况。应用单因子... 文章以锦溪上游宏渡村段河流为例,在对常用的水质评价法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联合应用于水质评价,应用对应分析法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结合综合污染指数,能更好地反映整条河流的污染状况。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得出的主要污染因子和水质类别,为河流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单项污染指数法结果过于保护,该段河流主要污染因子秋季较为复杂,春、夏、冬3个季节和全年均为TN;结合对应分析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结果表明:河流每个季节均属于污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春季(1.59)>夏季(1.19)>冬季(1.12)>秋季(0.99),春季污染最为严重,应着重在春季治理河流,实行氮的总量控制,改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渡村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对应分析法 综合污染指数法 水质时间变化 污染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