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求司马士风人格 创新传承文化精神——评王长顺教授《先秦士人与司马迁》
1
作者 亓娟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王长顺教授《先秦士人与司马迁》一书将司马迁放在先秦士人文化变迁的视域中予以观照,探讨先秦士人对司马迁的影响以及司马迁对先秦士人文化精神的继承、弘扬与创新。该书结构宏阔,论证精严,为研究《史记》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历史的纵深... 王长顺教授《先秦士人与司马迁》一书将司马迁放在先秦士人文化变迁的视域中予以观照,探讨先秦士人对司马迁的影响以及司马迁对先秦士人文化精神的继承、弘扬与创新。该书结构宏阔,论证精严,为研究《史记》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历史的纵深视域揭示了《史记》的生成及历史价值,在司马迁思想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和创获,对推动“史记学”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士人 士风 司马迁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史记》与先秦文化精神研究的典范之作——评王长顺教授的《先秦士人与司马迁》
2
作者 马倩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25-128,共4页
王长顺教授的《先秦士人与司马迁》一书,全面融通思想史与文化史,重点探讨了司马迁与先秦士人的关系,研究视角新颖,学术视域宏阔,论证严密周详。其对先秦文化脉络的梳理,对司马迁多方面继承先秦文化的总结,对《史记》所体现出的人文精... 王长顺教授的《先秦士人与司马迁》一书,全面融通思想史与文化史,重点探讨了司马迁与先秦士人的关系,研究视角新颖,学术视域宏阔,论证严密周详。其对先秦文化脉络的梳理,对司马迁多方面继承先秦文化的总结,对《史记》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的挖掘,有助于深入认识司马迁与《史记》的历史地位,也为推进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术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长顺 先秦士人 司马迁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马迁的将帅思想
3
作者 郭海燕 《孙子研究》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司马迁不仅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通览古今,熟悉在他之前以及汉武帝时期发生的战争,认为战争能否取胜的关键在于将帅,“择任将相”是君主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对于将帅的素质,他提出了信、廉、仁、勇、智、严等要求,并且认为... 司马迁不仅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通览古今,熟悉在他之前以及汉武帝时期发生的战争,认为战争能否取胜的关键在于将帅,“择任将相”是君主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对于将帅的素质,他提出了信、廉、仁、勇、智、严等要求,并且认为,将帅要时刻心系国家和百姓,而不是一味地唯君主之命是从。司马迁的将帅思想极大丰富了中国传统兵学将帅理论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将帅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的消费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社建 李振明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1-3,共3页
从某种意义上讲,司马迁也是位经济学家,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自己的经济思想做了阐述。就消费思想而言,司马迁提倡自由的消费思想,在"黜奢崇俭"的古代社会独树一帜。司马迁这种消费思想的形成有合理性和必然性,但... 从某种意义上讲,司马迁也是位经济学家,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自己的经济思想做了阐述。就消费思想而言,司马迁提倡自由的消费思想,在"黜奢崇俭"的古代社会独树一帜。司马迁这种消费思想的形成有合理性和必然性,但由于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影响,这种思想在一定时间内有所超前,也没有被统治者所采用。重温司马迁提倡自由的消费思想,有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消费 思想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马迁史学思想中的变与常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家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32,共7页
司马迁著《史记》,力求“通古今之变”。作为一位古代史家而能重视历史上的变化和发展,他自然地受到了许多近代学者的赞赏。司马迁不仅重视历史上的变,而且重视历史上的常,尤为重要的是,他也重视历史上变与常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司马迁 史学思想 "变" "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的生命意识与《史记》悲剧精神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兴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6期62-66,共5页
司马迁的生命意识由先秦时期的儒、道思想融合而形成: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以道家的朴素唯物主义为主体,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则以儒家的“三不朽”精神为主体。这种生命意识与其身遭宫刑之辱的特殊经历相结合,形成司马迁独特的价值观念:超... 司马迁的生命意识由先秦时期的儒、道思想融合而形成: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以道家的朴素唯物主义为主体,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则以儒家的“三不朽”精神为主体。这种生命意识与其身遭宫刑之辱的特殊经历相结合,形成司马迁独特的价值观念:超越生死荣辱,充分实现自我,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成一家之言,留百世之名。司马迁的生命意识和价值观念形成《史记》的悲剧精神,《史记》悲剧精神有四大特点:抗争具有目的性,生存具有坚韧性,死亡具有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生命意识 悲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载“高宗亮阴三年不言”考释——兼论司马迁叙史“疑则传疑” 被引量:2
7
作者 易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1,共6页
《尚书·无逸》载"高宗亮阴,三年不言"事,其中"亮阴"之义,在学术史上一直存在争议。学者们对"亮阴"之训释,或从文字训诂而达经义,或并举训诂义和史料训释经文。他们的文字训诂皆通且文从字顺,然而释... 《尚书·无逸》载"高宗亮阴,三年不言"事,其中"亮阴"之义,在学术史上一直存在争议。学者们对"亮阴"之训释,或从文字训诂而达经义,或并举训诂义和史料训释经文。他们的文字训诂皆通且文从字顺,然而释义则大异。究其原因,就在于前贤解释经文所征引的史料皆缺乏准确的时间和空间定位。所以,前贤所出之说仅为可能成立的结论。在没有确凿史料可以解释"亮阴"之义的情况下,司马迁存而不议且传之以疑,确可为卓然之见。司马迁疑则传疑思想的形成,取决于他作为一位杰出史学家所具有的史学思想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表现为史家思想的自由和建立在求真基础之上的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高宗 亮阴 疑则传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马迁与普鲁塔克人物传记中的历史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成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73,共10页
司马迁与普鲁塔克人物传记中的历史比较具有相同之处,即两者都紧紧围绕传记人物性格的同与异两方面展开,都具有比较发达的历史比较类型意识和明确而细致的比较观念;不同之处则在于,从比较史学的观点来看,普鲁塔克传记的重点是在比较认... 司马迁与普鲁塔克人物传记中的历史比较具有相同之处,即两者都紧紧围绕传记人物性格的同与异两方面展开,都具有比较发达的历史比较类型意识和明确而细致的比较观念;不同之处则在于,从比较史学的观点来看,普鲁塔克传记的重点是在比较认识的第一阶段———异中求同,侧重于表现传记人物性格的共性和道德理想性,因而其史学比较还局限于道德史学的范畴之中;司马迁则在异中求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同中求异,因而列传中历史人物一方面能够同真实的历史联系起来,以展现历史的个性,突出地体现了传记的史学比较特色;另一方面也表明司马迁的比较史学思想突破了道德史学的桎梏,进入了探求历史规律———“成一家之言”的思想境界。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各自历史观念和世界观的不同。从现代传记史学观念来看,司马迁的比较史学观念更符合现代中西史学比较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人物列传 普塔鲁克 《希腊罗马名人传》 比较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与班固历史观的异同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宏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7-70,共4页
比较司马迁与班固在历史观上的差异,对于研究《史记》、《汉书》乃至两汉历史有重要意义。以天人关系、封建正统史观、历史进化、经济观点为着眼点,并分析原因,力图找到学习两汉历史的门径。
关键词 司马迁 班固 历史观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管仲对司马迁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池万兴 《管子学刊》 CSSCI 2009年第2期18-22,共5页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司马迁不仅在《史记》中创作了《管晏列传》,而且对管仲充满敬仰与赞颂之情。司马迁的人生观、生死观与义利观显然受到管仲的深刻影响。他们二人分别走的是"立功"、"立言"...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司马迁不仅在《史记》中创作了《管晏列传》,而且对管仲充满敬仰与赞颂之情。司马迁的人生观、生死观与义利观显然受到管仲的深刻影响。他们二人分别走的是"立功"、"立言"的道路,但都具有"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的个性特征和奋发有为、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管仲 《史记》 《管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何以成为文化巨人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生良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司马迁是在陕西黄土地上诞生并成长起来的世界文化名人,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化巨人,除了时代、地理等条件特别是自身的刻苦自励、不懈努力外,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悠远的史学家传,二是父亲的培养教育,三是"李陵之祸"的反... 司马迁是在陕西黄土地上诞生并成长起来的世界文化名人,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化巨人,除了时代、地理等条件特别是自身的刻苦自励、不懈努力外,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悠远的史学家传,二是父亲的培养教育,三是"李陵之祸"的反面刺激与促成。三方面便是深深作用于司马迁主观并使之成为文化巨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司马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货殖列传》看司马迁对社会经济规律的认识 被引量:3
12
作者 蹇福阔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1-112,117,共3页
《史记·货殖列传》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一篇重要论述,其中包含了司马迁对社会经济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他认为,人的"利""欲"本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分工是社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对社会... 《史记·货殖列传》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一篇重要论述,其中包含了司马迁对社会经济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他认为,人的"利""欲"本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分工是社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对社会经济有自发调节的作用,基于此,司马迁主张自由贸易,主张顺应自然经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 经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笔下的李广形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晓耘 《阴山学刊》 2007年第5期33-36,共4页
司马迁笔下的李广形象,具有人格魅力、传奇色彩,《史记》还进一步揭示李广性格上的优缺点,以及不封侯的原因。这是司马迁在坚持"实录"的基础上注入主观感情所致。
关键词 司马迁 李广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马迁“反暴抗虐”思想的形成过程与体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建平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史记》是我国文学和史学划时代里程碑式的作品 ,对我国文化发展起过重大影响 ,可是对司马迁的创作思想却历来有所分歧。对《史记》所表现的司马迁强烈的“反暴抗虐”思想的形成与表现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 "反暴抗虐"思虑 史记 司马迁 中国 文学评价 纪传体史学 创作思想 文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司马迁故里看弘扬中华文明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炜民 《阴山学刊》 2006年第5期58-61,共4页
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司马迁故里对司马迁和《史记》的研究、宣传可以看出,弘扬中华文明应注重有选择地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并且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才有利于使中华文明不断发扬光大。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司马迁 《史记》 韩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看者,记录者,共舞者——刺客与司马迁悲剧命运的交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燕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76-77,共2页
《史记》里的刺客,作为一群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坊间勇夫,他们的作为对历史影响甚微。在地位卑贱者的价值被社会抹杀的时代里,他们身上却具有不顾现实,反功利地追求生命价值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和他们的地位又限定了他们实现生命价值的... 《史记》里的刺客,作为一群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坊间勇夫,他们的作为对历史影响甚微。在地位卑贱者的价值被社会抹杀的时代里,他们身上却具有不顾现实,反功利地追求生命价值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和他们的地位又限定了他们实现生命价值的途径只能是"以命相许",在刺客命运悲剧的舞台上,司马迁不仅是一个观看者、记录者,更是一个共舞者。他们都以"血酬"的方式完成了悲剧生命的绝唱,也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刺客 反功利 悲剧 司马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哲学史学思想述略
17
作者 郑万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0-65,共6页
司马迁是著名的史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在哲学史学方面颇有造诣。从司马迁对哲学流派的评判态度、论孔子的历史地位、论先秦哲学流派的起源与演变,以及哲学史的写作方法等情形,可知:用通变的观点观察学说的兴衰史,将学... 司马迁是著名的史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在哲学史学方面颇有造诣。从司马迁对哲学流派的评判态度、论孔子的历史地位、论先秦哲学流派的起源与演变,以及哲学史的写作方法等情形,可知:用通变的观点观察学说的兴衰史,将学说的兴废同政治环境的变化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是司马迁哲学史学的一大特色;《史记》创立了评传体的哲学史写作体例,成为史论结合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哲学史学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推崇孟子的精神因素
18
作者 时国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4-48,共5页
司马迁对孟子的推崇,不仅因为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学说,更有以下几个因素:其一,孟子对个体意志的弘扬给了司马迁以巨大鼓舞,为其在逆境中完成《史记》的创作提供了精神动力。其二,司马迁直接继承了孟子的批判精神,有着与孟子相... 司马迁对孟子的推崇,不仅因为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学说,更有以下几个因素:其一,孟子对个体意志的弘扬给了司马迁以巨大鼓舞,为其在逆境中完成《史记》的创作提供了精神动力。其二,司马迁直接继承了孟子的批判精神,有着与孟子相似的心胸气度与宏伟抱负。其三,孟子对“义”的阐释与追求,深深地影响了司马迁,成了司马迁为人物立传的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孟子 精神 孔子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司马迁的民族观
19
作者 王平 周平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15,共3页
文章阐述了司马迁具有朴素的进步的民族平等观。认为这一思想的产生是春秋战国以来民族融和的反映,也是秦汉大一统政治的反映。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司马迁 民族平等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马迁的“一家之言”
20
作者 赵明正 《云梦学刊》 2004年第5期30-32,共3页
司马迁创立了一个史家的学派体系而自成“一家之言”,但“一家之言”在历史上曾倍受冷遇。其实,班固批评的“史公三失”恰恰是司马迁的精髓所在:以民为本的政治价值取向、对秩序范畴的挑战、对道德范畴的超越等,尤为可贵的是遵循人性逻... 司马迁创立了一个史家的学派体系而自成“一家之言”,但“一家之言”在历史上曾倍受冷遇。其实,班固批评的“史公三失”恰恰是司马迁的精髓所在:以民为本的政治价值取向、对秩序范畴的挑战、对道德范畴的超越等,尤为可贵的是遵循人性逻辑来理解历史人物——这与他尊“黄老”的学术思想是一以贯之的。这既表现了司马迁思维模式的超前,也体现了中国历史传统的早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一家之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