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煤电厂新型Fe/ZSM-5基CO-SCR催化剂性能
1
作者 姚卫强 刘子林 +8 位作者 刘晓刚 步晓波 马少丹 金卫 杨兴隆 王剑雄 刘文韬 林德海 王虹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4-209,共6页
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时期,燃煤电厂经常面临低负荷运行带来的烟气中CO污染问题,这对CO与NO_(x)协同脱除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低温浸渍法制备的Fe/ZSM-5(x)系列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催化剂中的硅铝比(Si/Al质量比),研究其对CO... 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时期,燃煤电厂经常面临低负荷运行带来的烟气中CO污染问题,这对CO与NO_(x)协同脱除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低温浸渍法制备的Fe/ZSM-5(x)系列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催化剂中的硅铝比(Si/Al质量比),研究其对CO选择性催化还原(CO-SCR)活性的影响。所制备的催化剂Fe/ZSM-5(x)(x=25、46、70、81)经过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BET)、H_(2)温度程序还原(H_(2)-TPR)、NO温度程序脱附(NO-TPD)和NH3温度程序脱附(NH3-TPD)等多种表征手段的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Fe/ZSM-5(70)因较大的比表面积、出色的氧化还原性能及NO优异吸脱附特性,600℃时NO转化率达76.6%,具有优异的CO-SCR脱硝性能。研究结果对于理解硅铝比对Fe/ZSM-5系列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燃煤电厂在低负荷条件下的污染物脱除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比 CO 氮氧化物 CO-scr Fe/ZSM-5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接入弱电网控制耦合振荡分析及解耦抑制策略
2
作者 孙素娟 侯凯 +3 位作者 孙立鑫 过亮 孔祥梅 曲慧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64,共11页
随着中国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基地风电场的短路比持续降低,跟网型风电并网系统控制耦合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风险逐步增加,亟须深入分析系统控制耦合振荡原理,提出可适应极低短路比的抑制策略。文中基于直驱型风电场接入弱交流电... 随着中国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基地风电场的短路比持续降低,跟网型风电并网系统控制耦合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风险逐步增加,亟须深入分析系统控制耦合振荡原理,提出可适应极低短路比的抑制策略。文中基于直驱型风电场接入弱交流电网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了各控制环节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振荡分量的传播通路,揭示了控制环节带宽重叠引起系统滞后相角叠加效应导致控制耦合振荡的机理;然后,依据上述分析,提出了基于电源近端电压虚拟采样的控制解耦策略,该方法在锁相环和并网电压前馈环节阻断了振荡分量的传播,大幅减轻了滞后相角叠加效应,从根本上解决了控制耦合振荡问题,且避免了常规电流环陷波器阻断法难以兼顾动态性能和抑制效果的问题。验证结果表明:在风机接入点极低短路比下,所提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抑制振荡,并能适应不同的振荡频率,且不依赖于系统电感参数的准确性;控制器在环测试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易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型风电场 跟网型控制 弱电网 次同步振荡 短路比 传递函数 阻断法 电源近端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烟气脱硝过程硫酸氢铵的生成机理与控制 被引量:279
3
作者 马双忱 金鑫 +1 位作者 孙云雪 崔基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17,共6页
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原理。指出SCR脱硝过程出现硫酸氢铵的危害,详细分析了硫酸氢铵形成的影响因素,如NH3/NOx摩尔比、SO3浓度、硫酸氢铵的露点温度等。根据硫酸氢铵的特性提出了控制硫酸氢铵生成的方法与减少其负面影响... 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原理。指出SCR脱硝过程出现硫酸氢铵的危害,详细分析了硫酸氢铵形成的影响因素,如NH3/NOx摩尔比、SO3浓度、硫酸氢铵的露点温度等。根据硫酸氢铵的特性提出了控制硫酸氢铵生成的方法与减少其负面影响的措施:通过控制SCR脱硝过程氨逃逸量和烟气中SO2氧化率的方法减少硫酸氢铵的生成量;为防止催化剂因硫酸氢铵的滞留而失去活性,合理控制SCR脱硝装置在低负荷下的运行时间;为有效降低硫酸氢铵在空气预热器(空预器)换热元件上的形成速率,选用搪瓷镀层换热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硫酸氢铵(ABS) NH3/NOx摩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八元环孔结构分子筛Cu/SAPO-35应用于NH_3-SCR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宁 王继琼 +2 位作者 陈标华 李英霞 张润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17-1825,共9页
采用六亚甲基亚胺(HMI)为模板剂,合成了新型SAPO-35分子筛,研究发现SAPO-35的酸性随着硅铝摩尔比增加[n(SiO_2)/n(Al_2O_3)=0.3,0.5,0.7]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n(Si)/n(Al)=0.7时,部分Si将发生SM3取代,进而降低SAPO-35酸量.进一步... 采用六亚甲基亚胺(HMI)为模板剂,合成了新型SAPO-35分子筛,研究发现SAPO-35的酸性随着硅铝摩尔比增加[n(SiO_2)/n(Al_2O_3)=0.3,0.5,0.7]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n(Si)/n(Al)=0.7时,部分Si将发生SM3取代,进而降低SAPO-35酸量.进一步采用旋转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对SAPO-35进行改性,制得Cu/SAPO-35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催化氨气选择性还原(NH3-SCR)反应的性能.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Cu主要以Cu^(2+)离子形式存在于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u/SAPO-35中,因此其NH3-SCR催化性能更优良.基于液相离子交换法,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硅铝比[n(SiO_2)/n(Al_2O_3)=0.3,0.5,0.7]SAPO-35原粉酸性对所制备Cu/SAPO-35催化剂NH_3-SCR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筛原粉强酸量越大,制得的Cu基催化剂中Cu^(2+)离子含量越高,从而催化剂的SCR活性、N_2选择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APO-35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 酸性 硅铝比 离子交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催化剂活性评估对NO_x超低排放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帅英 武宝会 +6 位作者 姚皓 牛国平 王晓冰 黄钢英 张立德 路晓峰 刘毅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3-167,共5页
SCR脱硝为NO_x实现超低排放的关键技术,其关键性材料为催化剂。受实际运行工况及煤质等因素影响,催化剂活性的衰减规律会偏离理论曲线。通过数学模型对催化剂化学寿命进行了研究,结合具体案例,对催化剂层间效率及方案选择进行了分析,结... SCR脱硝为NO_x实现超低排放的关键技术,其关键性材料为催化剂。受实际运行工况及煤质等因素影响,催化剂活性的衰减规律会偏离理论曲线。通过数学模型对催化剂化学寿命进行了研究,结合具体案例,对催化剂层间效率及方案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低排放改造中,催化剂活性评估对催化剂方案选择至关重要,影响设备稳定运行及投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 超低排放 催化剂 活性评估 氨氮摩尔比 化学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烟气脱硝系统运行全过程数据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梁俊杰 张战锋 +4 位作者 周健 鲍强 卢承政 李斌 朱德力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3-99,共7页
通过对多台机组脱硝系统运行数据的汇总分析,指出不同燃烧方式以及运行控制方式下,脱硝系统出口氨逃逸存在差异,导致空气预热器等下游设备硫酸氢铵(ABS)堵塞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从锅炉燃烧、脱硝设备、烟气流动与混合等方面进行全过... 通过对多台机组脱硝系统运行数据的汇总分析,指出不同燃烧方式以及运行控制方式下,脱硝系统出口氨逃逸存在差异,导致空气预热器等下游设备硫酸氢铵(ABS)堵塞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从锅炉燃烧、脱硝设备、烟气流动与混合等方面进行全过程优化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针对脱硝系统超低排放改造后集中出现的空气预热器ABS堵塞等次生问题,建议采用全过程管理理念,从源头控制氨逃逸,提高脱硝系统运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 硫酸氢铵 氨逃逸 NOx平衡质量浓度 氨氮摩尔比 喷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比不均匀性对电站SCR系统脱硝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雷达 金保升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74,78,共4页
利用概率理论,建立氨氮比不均匀性对电站SCR系统脱硝效率影响的数学模型。模型预测出的脱硝效率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利用该模型分析氨氮比不均匀性对电站SCR系统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比不均匀性会导致SCR系统脱硝效率下降;氨... 利用概率理论,建立氨氮比不均匀性对电站SCR系统脱硝效率影响的数学模型。模型预测出的脱硝效率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利用该模型分析氨氮比不均匀性对电站SCR系统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比不均匀性会导致SCR系统脱硝效率下降;氨氮比不均匀性越大,系统脱硝效率下降得越多;随着SCR系统脱硝效率的上升,氨氮比不均匀性会导致更大程度上的脱硝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scr 氨氮比 不均匀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SNCR+SCR)混合脱硝工艺气液多组分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8
作者 周英贵 金宝昇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9-366,共8页
提出了改进型(SNCR+SCR)混合法脱硝工艺,建立了省煤器出口烟道NH3逃逸的摩尔分数分布模型和SCR入口烟道流场均流导流组件模块装置,基于Fluent平台,对大型燃煤锅炉改进型(SNCR+SCR)混合脱硝工艺在锅炉转向角处还原剂液滴与烟气的混合过... 提出了改进型(SNCR+SCR)混合法脱硝工艺,建立了省煤器出口烟道NH3逃逸的摩尔分数分布模型和SCR入口烟道流场均流导流组件模块装置,基于Fluent平台,对大型燃煤锅炉改进型(SNCR+SCR)混合脱硝工艺在锅炉转向角处还原剂液滴与烟气的混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进一步掌握SNCR后段烟气流场的氨氮混合特性和分布特性,同时考虑了混合过程与复杂温度场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其对SCR反应段的脱硝效果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喷枪位置固定条件下,传统SNCR反应区脱硝效率在尿素溶液喷射初期随喷射量增加而增大,但不是线性关系,当氨氮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15后,增长减缓,且氨逃逸量与增加的尿素溶液量也非线性关系,改进型工艺在转向角补充尿素溶液喷射后,省煤器出口NH3摩尔分数与补充尿素溶液流量呈线性关系,大大降低了尿素耗量,新型均流导流组件解决了SCR反应器入口界面的回流、二次流以及入射角过大问题,优化后催化剂入口界面烟气速度标准偏差小于10%,浓度场偏差小于5%,在(SNCR+SCR)脱硝总效率70%条件下,综合考虑漏氨,氨氮物质的量之比可控制在1.5以下.最后通过应用该模型计算实际燃煤机组电厂运行反馈信息来验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 SNCR+scr 混合 导流均流组件 氨氮物质的量之比 氨逃逸 液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机组SCR脱硝系统氨氮混合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吕太 赵学葵 王潜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20,26,共9页
以某电厂660 MW燃煤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氨逃逸严重、空气预热器(空预器)运行短时间堵塞的问题,结合物理模型速度场冷态试验及现场NO_x浓度分布测试试验,建立了该脱硝系统的三维模型,并运用Fluent软件模拟... 以某电厂660 MW燃煤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氨逃逸严重、空气预热器(空预器)运行短时间堵塞的问题,结合物理模型速度场冷态试验及现场NO_x浓度分布测试试验,建立了该脱硝系统的三维模型,并运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圆盘导流板安装角度及不同喷氨方案下该SCR脱硝系统烟气流场和组分分布。结果表明,适当调大圆盘导流板倾角及各喷口喷氨速度,可有效改善催化剂层入口处NH_3浓度和氨氮摩尔比分布的均匀性,使催化剂层入口处氨氮摩尔比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4%以下,满足设计和运行要求,为大型燃煤机组SCR脱硝系统的优化调整和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scr 脱硝系统 烟气流场 氨氮摩尔比 喷氨 导流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脱硝的硫酸铵生成机理及其定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虹 何梦漪 +4 位作者 杨建国 何志瞧 李敏 杨炜樱 郑方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214-3220,共7页
在燃煤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catalytic reduction, SCR)脱硝过程中,烟气中的SO3与逃逸的NH3会反应生成硫酸氢铵(ammoniumbisulfate,ABS)和硫酸铵(ammonium sulfate,AS),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以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AS生成机理及A... 在燃煤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catalytic reduction, SCR)脱硝过程中,烟气中的SO3与逃逸的NH3会反应生成硫酸氢铵(ammoniumbisulfate,ABS)和硫酸铵(ammonium sulfate,AS),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以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AS生成机理及AS生成率定量计算模型。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可以用于描述AS的生成机理(R2>0.99),它表征了AS生成率和温度的倒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出了Gompertz模型中3个参数的计算公式。将Gompertz模型及其参数计算公式组合,得到了AS生成率的定量计算模型,可根据温度及SO3、NH3浓度精确计算得出AS生成率(R^2=0.9723、RMSE=0.80)。该模型解释了各因素对AS生成的影响规律,可对实际生产中AS的沉积位置和生成趋势进行预测,结合ABS生成率定量计算模型,相比以往对于硫酸铵盐的定性分析方法,可以为预防空预器堵塞提供更加通用的、可计量的技术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 硫酸铵(AS) 生成机理 生成率 Gompertz模型 定量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脱硝不均匀反应宏观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宋玉宝 赵鹏 +3 位作者 姚燕 谢新华 韦振祖 张发捷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6-184,共9页
基于催化剂性能表征,对催化剂单体潜能、叠加潜能以及串联潜能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SCR脱硝不均匀反应宏观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研究结果显示:(1)NH3/NO摩尔比分布和催化剂局部劣化对脱硝性能的影响显著,超低... 基于催化剂性能表征,对催化剂单体潜能、叠加潜能以及串联潜能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SCR脱硝不均匀反应宏观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研究结果显示:(1)NH3/NO摩尔比分布和催化剂局部劣化对脱硝性能的影响显著,超低排放设计对应的烟气参数分布偏差会降低催化剂性能8%~10%;(2)喷氨格栅上游的烟气速度、NOx浓度以及氨气流量分配决定了催化剂入口的NH3/NO摩尔比分布,增设大尺度静态混合器和定期调整喷氨分配,能够从设计和运行角度提高脱硝反应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催化剂 不均匀反应模型 NH3/NO摩尔比 参数分布偏差 烟气混合 喷氨调整 超低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烟气脱硝系统主要参数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林 侯玉婷 +3 位作者 薛建中 崔利 高海东 高林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3,共6页
为提高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烟气脱硝系统在线数据辨识的信噪比,本文利用不同的变步长自适应滤波方法,在不同截止频率下,采用最具有代表性的3种变步长最小均方滤波方法对现场SCR烟气脱硝系统的入口NOx质量浓度、出口NOx质量浓度和喷氨... 为提高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烟气脱硝系统在线数据辨识的信噪比,本文利用不同的变步长自适应滤波方法,在不同截止频率下,采用最具有代表性的3种变步长最小均方滤波方法对现场SCR烟气脱硝系统的入口NOx质量浓度、出口NOx质量浓度和喷氨流量进行数据滤波,对比了滤波数据和原始数据,并对3种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尽管自相关矩阵变步长方式迭代时间较长,但稳定性非常好;在截止频率为0.9时,滤波数据能取得最好的综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 烟气脱硝 信噪比 滤波数据 变步长 最小均方 自相关矩阵 在线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Urea-SCR系统NO_x动态转化效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陶泽民 李纲 +1 位作者 马宁 谭祖健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0年第3期53-55,共3页
为使Urea-SCR技术应用于拖拉机用柴油机,研究了Urea-SCR系统的NOx动态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在发动机排放试验台上,使用6L280柴油机和产品SCR系统,采用SCR性能动态测试方法,考察了发动机整个工作区域的SCR动态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条... 为使Urea-SCR技术应用于拖拉机用柴油机,研究了Urea-SCR系统的NOx动态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在发动机排放试验台上,使用6L280柴油机和产品SCR系统,采用SCR性能动态测试方法,考察了发动机整个工作区域的SCR动态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NOx动态转化效率与催化器氨存储量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催化反应温度对此影响很大,空速影响很小;NOx动态转化效率的变化规律可用四维脉谱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EA-scr 动态 转化效率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柴油机SCR系统吹灰装置喷孔效应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智远 张钊 江国和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3,共6页
以MAN B&W 6S35ME-B9低速柴油机SCR反应器的吹灰装置为研究对象,研究吹灰装置的空间布置以及工况,建立吹灰装置喷孔的几何模型,分析喷孔在系统中的吹灰过程,建立喷孔的有限元模型。采用N-S方程以及Realizable k-ε两方程湍流模型,... 以MAN B&W 6S35ME-B9低速柴油机SCR反应器的吹灰装置为研究对象,研究吹灰装置的空间布置以及工况,建立吹灰装置喷孔的几何模型,分析喷孔在系统中的吹灰过程,建立喷孔的有限元模型。采用N-S方程以及Realizable 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喷孔进行有限元计算,采用速度与压力耦合的Coupled方法进行求解。分别模拟计算了孔径、压力、耗气量、气耗比、吹扫范围的关系,总结出孔径与喷射压力对于吹灰装置性能的影响,为吹灰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反应 吹灰器 气耗比 吹扫范围 耗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氨基SCR化学反应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倪计民 苏锦磊 +1 位作者 石秀勇 彭煌华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28,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氨基SCR化学反应特性的影响,基于某重型柴油机及其已有SCR装置,分别针对不同空速、温度和氨氮比对氨基SCR化学反应特性中NO_x转化效率和SCR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升温过程对NH3的饱和存储量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氨基SCR化学反应特性的影响,基于某重型柴油机及其已有SCR装置,分别针对不同空速、温度和氨氮比对氨基SCR化学反应特性中NO_x转化效率和SCR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升温过程对NH3的饱和存储量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O_x平均转化速率基本上由温度决定,而NO_x转化效率则由温度和空速共同影响;随着氨氮比增加,NO_x转化效率也会随之升高,但是当氨氮比大于1.0后,NO_x转化效率的变化开始趋于平缓,且氨氮比越大NH_3泄漏会越早超过10×10^(-6)(法规规定);而且温度升高引起的NH3饱和存储量的变化会造成NH3泄漏。试验还获得不同空速、不同温度下的NO_x最大转化效率MAP图和NH3饱和存储量的动态方程,对于SCR控制策略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 氨氮比 选择性催化还原 反应速率 氮氧化物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短路比与惯量变化的直驱风电机组跟-构网融合控制策略及功率支撑特性
16
作者 苏开元 刘朋印 +2 位作者 殷波 丛聪 谢小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798-5809,I0006,共13页
随着风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强度与惯量复杂多变,为跟/构网单一控制带来挑战。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适应短路比与惯量变化的直驱风电机组跟-构网融合控制策略并研究其功率支撑特性。首先,基于同步融合框架,设计机侧-网侧... 随着风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强度与惯量复杂多变,为跟/构网单一控制带来挑战。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适应短路比与惯量变化的直驱风电机组跟-构网融合控制策略并研究其功率支撑特性。首先,基于同步融合框架,设计机侧-网侧协同的风电控制策略,提出以短路比、惯量比为判据的融合系数表达式;其次,建立融合控制的有功-频率、无功-电压动态响应模型,分析其参数影响及支撑特性;最后,利用电磁暂态仿真验证控制策略有效性。结果表明,融合控制风电可根据电网短路比、惯量自适应调整跟-构网特性和备用容量,在复杂工况下实现宽短路比运行、有功支撑及稳定-经济性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比 惯量 直驱风电机组 跟-构网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铝比对Cu/SSZ-13SCR活性位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萱 尹德嘉 +5 位作者 余丽泽 张涛 常化振 朱燕 刘国华 李俊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1-599,共9页
采用固态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硅铝比(Si/Al=5,10,25)的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探究硅铝比对其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活性位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Ox程序升温脱附(NOx-TPD),NH3程序升温脱附(NH... 采用固态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硅铝比(Si/Al=5,10,25)的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探究硅铝比对其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活性位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Ox程序升温脱附(NOx-TPD),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原位红外实验(in situ DRIFTS)等手段进行物化性质表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Cu负载量为4wt%时,不同硅铝比的Cu/SSZ-13具有显著差异的SCR活性;其中,Cu/SSZ-13(10)的SCR活性最佳,200~450℃温度范围内NO转化率均大于80%.XRD和H2-TPR结果表明,硅铝比会影响Cu/SSZ-13的Cu物种的分布和氧化还原性.NOx-TPD和NH3-TPD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中Cu/SSZ-13(10)具有最多Cu2+离子,Cu2+离子可以为Cu/SSZ-13(10)提供更多的NOx吸附位点和Lewis酸性位点,而Lewis酸性位是Cu/SSZ-13主要的低温SCR活性位点,因此有利于NH3-SCR反应的进行.当硅铝比增加到25时,Cu/SSZ-13(25)的Lewis酸性位大量损失,导致其SCR活性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NH3-scr Cu/SSZ-13 硅铝比 活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C+SCR的船用柴油机尾气污染物脱除实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宗御 邝海浪 +1 位作者 张继锋 纪玉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249-3256,共8页
在发电柴油机台架上,通过SMG 100颗粒分析仪、Testo 350烟气分析仪等设备测试了加装DOC和SCR后柴油机在额定转速时6个工况点的排放特性,分析了DOC对CO、NOx和PM的影响,以及不同功率和喷氨量时SCR的脱硝率。结果表明,温度对DOC影响很大,... 在发电柴油机台架上,通过SMG 100颗粒分析仪、Testo 350烟气分析仪等设备测试了加装DOC和SCR后柴油机在额定转速时6个工况点的排放特性,分析了DOC对CO、NOx和PM的影响,以及不同功率和喷氨量时SCR的脱硝率。结果表明,温度对DOC影响很大,当温度高于250℃,CO的脱除率在96%以上。在中低负荷时,DOC对PM的质量浓度脱除率在76%以上,但在满负荷时,由于柴油机燃烧快速恶化,PM浓度快速增大,此时的PM脱除率仅为36%。DOC能将NO转化为NO_2,但对NO_x的总浓度几乎不产生影响。SCR受温度和氨氮比的影响比较大,当温度高于250℃,氨氮比为1时,脱硝率几乎达到100%。通过与多篇文献的对比分析,采用功率与催化剂体积之比作为钒基SCR的初期选型参数可能更加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氧化催化器 选择催化还原 催化剂 颗粒物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氨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 MW燃煤电站SCR脱硝系统流场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俊 李兴磊 +3 位作者 阮斌 罗圣 卢志民 姚顺春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167,共9页
在超低排放要求下,SCR脱硝反应器的喷氨过量不仅影响经济性,还会引起空预器堵塞、电除尘积灰、布袋糊袋等问题。为提高SCR入口烟气速度和氨氮物质的量比的均匀性,对某电厂一台300 MW机组一侧SCR反应器进行计算流体力学的模拟和烟道流场... 在超低排放要求下,SCR脱硝反应器的喷氨过量不仅影响经济性,还会引起空预器堵塞、电除尘积灰、布袋糊袋等问题。为提高SCR入口烟气速度和氨氮物质的量比的均匀性,对某电厂一台300 MW机组一侧SCR反应器进行计算流体力学的模拟和烟道流场优化。以Fluent为主要工具,在分析空塔模型和原导流板布置方案的基础上,对SCR烟道导流板结构进行优化、在喷氨格栅下游布置静态混合器,以实现首层催化剂前截面速度和氨氮物质的量比均匀分布。空塔方案速度相对标准偏差为26.1%,氨氮物质的量比相对标准偏差为24.8%,均达不到工程设计要求;原方案在SCR烟道渐扩处和转角处设置6组导流板,速度和浓度均匀性得到较大改善,速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3.9%,达到工程设计要求,而氨氮物质的量比相对标准偏差为15.3%,不符合小于10%的设计要求;优化方案布置的导流板消除了烟气在烟道转角处和渐扩处的漩涡、回流现象,同时安装静态混合器增强混合,使速度相对标准偏差减小至11.4%,氨氮物质的量比相对标准偏差为9.4%,SCR烟道内流场均匀性得到较大改善,速度和浓度均匀性达到设计要求。优化方案的压力损失为706 Pa,达到B级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导流板和静态混合器可以提高流场均匀性而不引起过大的压力损失,模拟结果对现场SCR流场优化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脱硝 流场优化 导流板 氨氮物质的量比 静态混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预测控制在SCR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叶蒙双 冯晓露 张政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某电厂#3机组为330MW亚临界参数汽包炉,脱硝系统采用SCR脱硝控制。目前现场对脱硝氨气流量控制采用固定摩尔比控制方式,即通过控制脱硝效率来保证出口NO_x浓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脱硝效率波动大,出口NO_x偶尔超标的情况。结合该电厂... 某电厂#3机组为330MW亚临界参数汽包炉,脱硝系统采用SCR脱硝控制。目前现场对脱硝氨气流量控制采用固定摩尔比控制方式,即通过控制脱硝效率来保证出口NO_x浓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脱硝效率波动大,出口NO_x偶尔超标的情况。结合该电厂的某段时间里的运行数据,利用模型辨识技术,建立SCR系统仿真模型,分别采用先进预测MPC控制和常规PID控制,对比两种控制状态下的出口NO_x,得出MPC控制优于PID的结论。再依次改变摩尔比,以每小时出口NO_x的平均值不高于90 mg/m^3为上限,对比两种控制状态下,得出在MPC控制下,出口NO_x的波动范围小且超标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 先进预测MPC控制 常规PID控制 固定摩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