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_2/graphene nanocomposite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high rate lithium-ion batteries
1
作者 唐谊平 王诗明 +2 位作者 谭晓旭 侯广亚 郑国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714-1718,共5页
A simple strategy to prepare a hybrid of nanocomposites of anatase TiO2/graphene nanosheets (GN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was reported.The morphology and crystal structure were studied by X-ray ... A simple strategy to prepare a hybrid of nanocomposites of anatase TiO2/graphene nanosheets (GN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was reported.The morphology and crystal structure were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by galvanostatic charge-lischarge tests and alternating current (AC) impedance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O2/GNS electrode exhibit highe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than that of TiO2 electrode regardless of the rate.Even at 500 mA/g,the capacity of TiO2/GNS is 120.3 mAh/g,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iO2 61.6 mAh/g.The high performance is attributed to the addition of graphene to impro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reduce pola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graphene nanosheets lithium-ion batteries anode materi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iO_2-B as anode material
2
作者 王新宇 谢科予 +3 位作者 李劼 赖延清 张治安 刘业翔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06-410,共5页
TiO2-B was synthesiz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structures,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iO2-B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 TiO2-B was synthesiz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 The structures,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iO2-B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calcining temperature, molar ratio of K2O to TiO2 and calcining tim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O2-B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ining time exert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iO2-B. The TiO2-B is obtained with good crystal structure and suitable size by using K2Ti4O9, which is prepared at 950 ℃for 24 h under the condition of x(K2O)/x(TiO2)=1:3.5. The TiO2-B delivers all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231.6 mA.h/g. And the rate caoacitv is 73.2 mA-h/g at 1 675 mA/g, which suggests that TiO2-B is a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the lithium 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y tio2-B solid state method anode materi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TiO_(2)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骏杰 李伟 +3 位作者 蓝晓琪 刘峥 周烽海 陈远志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6,共12页
综述了近年来层状二维二氧化钛(TiO_(2))及其复合材料在钠离子电池(SIBs)负极材料中的应用。阐述了层状二维TiO_(2)因为其结构的稳定性、更高的比表面积及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SIBs负极材料应用上的优势,阐述了层状二维TiO_(2)的制备方法... 综述了近年来层状二维二氧化钛(TiO_(2))及其复合材料在钠离子电池(SIBs)负极材料中的应用。阐述了层状二维TiO_(2)因为其结构的稳定性、更高的比表面积及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SIBs负极材料应用上的优势,阐述了层状二维TiO_(2)的制备方法,如化学剥离法、模板支撑法等。介绍了层状二维TiO_(2)的掺杂及复合的方法,以及通过调控TiO_(2)(001)晶面的暴露、设计氧空穴,增加电化学活性的方法。介绍了层状二维TiO_(2)复合材料在SIBs负极材料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证明二维结构以及与其他材料复合可以提高TiO_(2)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导率,从而获得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tio_(2) tio_(2)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储钠性能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Mg_(2)Si增强A356铝基复合材料的变质处理与组织性能研究
4
作者 任东 董俊 +1 位作者 赵恒峰 李祥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7,共7页
目的提升汽车轮毂用13%(质量分数,下同)Mg_(2)Si/A356-1.3F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振动铸造的方法制备13%Mg_(2)Si/A356-1.3Fe复合材料,研究了振动频率(0~180 Hz)和不同Mn/Cr质量比(0%∶1%~1%∶0%)变质处理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 目的提升汽车轮毂用13%(质量分数,下同)Mg_(2)Si/A356-1.3F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方法采用振动铸造的方法制备13%Mg_(2)Si/A356-1.3Fe复合材料,研究了振动频率(0~180 Hz)和不同Mn/Cr质量比(0%∶1%~1%∶0%)变质处理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室温拉伸性能和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热处理态复合材料和A356再生铝合金(对比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结果施加不同振动频率后,复合材料中初生相的尺寸细小、分布均匀,在复合材料浇铸过程中施加机械振动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当振动频率为180 Hz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约为未施加机械振动时的1.51倍。不同Mn/Cr比变质处理后,复合材料中富铁相的形态、尺寸和类型都发生了改变,除Mn/Cr比为1%∶0%外,经其他Mn/Cr比变质处理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都高于未变质处理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且Mn/Cr比为0.5%∶0.5%变质处理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最大,约为未变质处理复合材料的1.2倍。结论经过机械振动、Mn/Cr比为0.5%∶0.5%变质处理和热处理后,复合材料中富铁相为α-Fe(Al8Fe_(2)Si)相,相较于再生铝合金,其室温、150℃和350℃时的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26.0%、53.9%和1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频率 Mn/Cr变质处理 13%Mg_(2)si/A356-1.3Fe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4
5
作者 宋宽秀 颜秀茹 +3 位作者 霍明亮 郭伟巍 李晓红 刘小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6-39,共4页
采用水解法在SiO2 表面包覆纳米TiO2 ,制备出TiO2 SiO2 复合材料 ,并用IR、SEM、XRD及化学分析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由纳米锐钛矿型TiO2 和SiO2 组成 ,它们之间有Ti O Si键形成 ,且该键对锐钛矿型TiO2 起了稳定作用。试验... 采用水解法在SiO2 表面包覆纳米TiO2 ,制备出TiO2 SiO2 复合材料 ,并用IR、SEM、XRD及化学分析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由纳米锐钛矿型TiO2 和SiO2 组成 ,它们之间有Ti O Si键形成 ,且该键对锐钛矿型TiO2 起了稳定作用。试验研究并讨论了制备条件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制备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纳米TiO_2/SiO_2复合材料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挺 蒋新 王幼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929-1932,共4页
以 Si O2 表面形成的吸附层为反应器 ,在载体表面制备了纳米 Ti O2 粒子 .溶剂置换实验直接给出了吸附层的存在以及吸附层作为纳米反应器的实验证据 ,TEM,XRD和电子能谱分析表明 ,载体表面形成一层比较均匀的纳米粒子 .初步探讨了温度... 以 Si O2 表面形成的吸附层为反应器 ,在载体表面制备了纳米 Ti O2 粒子 .溶剂置换实验直接给出了吸附层的存在以及吸附层作为纳米反应器的实验证据 ,TEM,XRD和电子能谱分析表明 ,载体表面形成一层比较均匀的纳米粒子 .初步探讨了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分析了各种现象产生的可能成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相反应 制备 纳米材料 tio2/siO2 复合材料 二氧化钛 氧化硅 纳米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Si/TiO_2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瑛洁 赵丽文 +1 位作者 楚华 袁龙飞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54-2459,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TiO_2复合材料具有操作简单、包覆层致密均匀、电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常用Si/TiO_2的制备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Si/TiO_2复合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论述了溶胶凝胶制备过程中影响该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TiO_2复合材料具有操作简单、包覆层致密均匀、电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常用Si/TiO_2的制备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Si/TiO_2复合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论述了溶胶凝胶制备过程中影响该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Si/TiO_2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si/tio2复合负极材料 复合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对Si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文静 彭工厂 +1 位作者 瞿美臻 汪沣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76-2078,共3页
通过机械混合法将Si和TiO2复合合成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RD、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一系列表征和测试,考察了不同TiO2复合量对Si负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后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明显提高,循环性能也有... 通过机械混合法将Si和TiO2复合合成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RD、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一系列表征和测试,考察了不同TiO2复合量对Si负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后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明显提高,循环性能也有明显的改善。当Si与TiO2质量比为1∶1时,电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 099.0m Ah/g,首次库仑效率为78.7%,0.5 A/g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112.1 m Ah/g,循环50次后比容量保持在480.4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 TI O2 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i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单志强 张伟超 +2 位作者 刘文平 秦海青 雷晓旭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541,共6页
为提升石墨破碎料的储锂容量,通过有机裂解碳将纳米硅粉包覆在石墨破碎料表面,制备石墨@硅(G@Si)复合负极材料,分析纳米硅、石墨破碎料及G@Si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相比纳米硅粉,G@Si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仑效率更高;相比石墨,纳... 为提升石墨破碎料的储锂容量,通过有机裂解碳将纳米硅粉包覆在石墨破碎料表面,制备石墨@硅(G@Si)复合负极材料,分析纳米硅、石墨破碎料及G@Si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相比纳米硅粉,G@Si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仑效率更高;相比石墨,纳米硅粉的引入,可提升复合材料的可逆储锂容量并改善大电流嵌锂能力。G@Si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好,在100 mA/g的电流放电至0.010 V、10 mA/g的电流放电至0.005 V,100 mA/g的电流充电至1.500 V时,首次可逆比容量为854.2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89.78%,第100次循环的比容量为511.4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纳米硅粉 石墨 石墨@硅(G@si)复合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0
作者 郑炳河 李新喜 张国庆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96-1099,共4页
结合并改进典型的Stöber法,利用聚合物蚀刻硅氧化合物材料的内部并加入钛源制备前驱体,采用低温熔盐法还原得到球形Si@TiO_(2)复合材料,借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等手段对材料... 结合并改进典型的Stöber法,利用聚合物蚀刻硅氧化合物材料的内部并加入钛源制备前驱体,采用低温熔盐法还原得到球形Si@TiO_(2)复合材料,借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等手段对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O_(2)可以均匀分布在硅颗粒的外表面,与硅颗粒形成核壳结构。TiO_(2)在外层起到了保护及缓冲层的作用,能有效的隔绝电解液与硅材料的直接接触,降低电池内部热量的产生,显著改善硅材料的热稳定性,同时,TiO_(2)与硅材料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这二者的协同效应可提升电池循环稳定性。在0.1 A/g电流密度下,Si@TiO_(2)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910.8 mAh/g。在0.5 A/g电流条件下循环300次,其放电比容量为1058.4 mAh/g;且在3 A/g大电流条件下循环500次,仍具有894.6 mAh/g的可逆比容量。这表明TiO_(2)的包覆对提高硅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tio_(2)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热稳定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i@Void@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丽萍 周德清 +5 位作者 郑锋华 潘齐常 胡思江 蒋永杰 王红强 李庆余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5-1122,共8页
本研究旨在解决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Si@Void@C复合材料,通过创新性设计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中采用Sb_(2)S_(3)作为硬模板,结... 本研究旨在解决硅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较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Si@Void@C复合材料,通过创新性设计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研究中采用Sb_(2)S_(3)作为硬模板,结合机械球磨法制备了纳米级Si/Sb_(2)S_(3)颗粒。随后以间苯二酚-甲醛为碳源,通过碳热还原法构建出内部具有空隙的中空结构。在这一过程中,碳壳包覆硅纳米颗粒,不仅有效避免了硅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还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同时,硅纳米颗粒与碳壳之间的空隙能够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引发的机械应力,进一步改善其循环稳定性。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复合材料在0.5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691 mAh/g。在经过5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735.9 mAh/g的高可逆容量,展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 si/C复合材料 缓冲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Ti原子比对TiO_2-SiO_2复合薄膜亲水性能与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王晓宏 赵青南 +3 位作者 常潇 陆文涛 董玉红 赵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9-586,共8页
采用直流(DC)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玻璃上制备了不同Si/Ti原子比的TiO_2-SiO_2复合薄膜。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CA-XP150型接触角仪、UMT-2型多功能微摩擦仪,研... 采用直流(DC)反应磁控溅射法在玻璃上制备了不同Si/Ti原子比的TiO_2-SiO_2复合薄膜。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CA-XP150型接触角仪、UMT-2型多功能微摩擦仪,研究了不同Si/Ti原子比的TiO_2-SiO_2复合薄膜微观结构、表面形貌、亲水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纯TiO_2薄膜具有锐钛矿结构,其平均晶粒尺寸为11 nm,TiO_2-SiO_2复合薄膜呈现非晶结构,其粒子尺寸相对减小;随着Si/Ti原子比的增大,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从76. 6%增加到84. 3%。当复合薄膜中Si/Ti原子比为1∶2时,薄膜的摩擦系数为0. 11,薄膜具有最佳的亲水性能;在紫外光照射2 h后水接触角降到3. 0°;在黑暗中放置30 h后水接触角略增加到7.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复合薄膜 si/Ti比 亲水性能 摩擦性能 直流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矿物微粉复合材料的紫外线屏蔽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明霞 普敏莉 +1 位作者 周定文 徐廷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5-37,共3页
以TiOSO4为合成膜层物质的基本原料,利用均一沉淀法在滑石、云母微粉的片状粒子表面被覆TiO2超细粒子涂层。主要研究了涂层粒子超细化对复合材料紫外线屏蔽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涂层 矿物微粉 紫外线屏蔽 二氧化钛 复合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Si/(SiO+Ag)复合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帅 唐梦 +3 位作者 蔡振飞 曹瑞 马扬洲 宋广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将微米Si和纳米Ag_(2)O进行机械球磨,通过原位固相反应合成了Si基复合材料[Si/(SiO+Ag)],以沥青为碳源采用高温煅烧法制备了碳包覆Si基复合材料[Si/(SiO+Ag)-C]。采用XRD、XPS、SEM、TEM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 将微米Si和纳米Ag_(2)O进行机械球磨,通过原位固相反应合成了Si基复合材料[Si/(SiO+Ag)],以沥青为碳源采用高温煅烧法制备了碳包覆Si基复合材料[Si/(SiO+Ag)-C]。采用XRD、XPS、SEM、TEM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微米Si和纳米Ag_(2)O在球磨破碎过程中原位形成Si O和Ag颗粒,并附着在基体Si上,两种复合材料都展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在低电流密度(0.12 A/g)下Si/(SiO+Ag)和Si/(SiO+Ag)-C循环5次后分别表现出1422和1039 mA·h/g的可逆比容量,而在高电流密度(2.40 A/g)下仍能获得672和393 mA·h/g的可逆比容量;当电流密度再次恢复到0.12 A/g时,可逆比容量可恢复到1329和961m A·h/g,Si/(SiO+Ag)-C表现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经8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仍稳定在943 m A·h/g,其突出的倍率性能归因于微米Si的颗粒细化以及球磨过程中原位反应形成纳米Ag颗粒导电特性,而循环稳定性的提高与原位形成Si O和包覆碳构成的双相缓冲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复合材料 si负极材料 固相反应 机械化学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Si/NiSi_2@C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高效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畅 顾海涛 +1 位作者 丰震河 高明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9,共8页
以Si粉和Ni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对Si粉和Ni粉的球磨处理,结合柠檬酸碳源的高温热解,制备出一种碳包覆的Si/NiSi_2@C复合材料。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Ni添加量和原位碳的引入对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 以Si粉和Ni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对Si粉和Ni粉的球磨处理,结合柠檬酸碳源的高温热解,制备出一种碳包覆的Si/NiSi_2@C复合材料。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Ni添加量和原位碳的引入对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粉和Ni粉在球磨过程中反应生成了NiSi_2合金相,弥散分布于复合材料中。柠檬酸高温裂解碳包覆于Si/NiSi_2复合颗粒表面,为复合材料构建了良好的导电网络。NiSi_2和高温裂解碳不仅增加材料的导电性,而且缓冲了脱嵌锂过程中Si的体积膨胀,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由于NiSi_2的电化学嵌锂活性低,随着Ni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首次充放电容量降低,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有所增加。其中当Ni的添加量为5wt%的Si/NiSi_2@C复合材料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2754和2235mAh/g,首次库伦效率超过80%,经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为1242mAh/g,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Nisi2@C复合材料 球磨 高温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Si@LiAlO_(2)纳米复合材料的简易制备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松 闫文宁 +4 位作者 王丽 张连山 陈超 穆丽娟 牟世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55-1662,共8页
采用溶剂热法和煅烧法制备了LiAlO_(2)包覆Si纳米颗粒(Si@LiAlO_(2))的复合材料。Si@LiAlO_(2)纳米颗粒具有开口和通道的树枝状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其在100 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可逆容量为364.1 mAh·g^(-1)... 采用溶剂热法和煅烧法制备了LiAlO_(2)包覆Si纳米颗粒(Si@LiAlO_(2))的复合材料。Si@LiAlO_(2)纳米颗粒具有开口和通道的树枝状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其在100 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可逆容量为364.1 mAh·g^(-1)。纳米复合材料的树枝状结构使其具有优越的循环性能。在树枝状结构中,纳米尺度的硅颗粒缩短了锂离子的传输路径,LiAlO_(2)包覆层、孔隙和开口缓冲了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纳米颗粒 LiAlO_(2)包覆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金属Mg相的Mg_(2)(Sn,Si)薄膜的微观结构与热电性能
17
作者 冉丽阳 宋贵宏 +4 位作者 陈雨 杨爽 胡方 吴玉胜 尤俊华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15-6223,共9页
利用高真空磁控溅射设备,采用Mg-Sn-Si合金靶材和纯Mg靶进行顺序沉积,在表面含有500 nm厚氧化硅的单晶Si(100)衬底上制备了不同Mg含量的Mg-Sn-Si薄膜。沉积Mg-Sn-Si薄膜的相组成、化学成分、表面和横截面形貌和热电性能被系统的测量、... 利用高真空磁控溅射设备,采用Mg-Sn-Si合金靶材和纯Mg靶进行顺序沉积,在表面含有500 nm厚氧化硅的单晶Si(100)衬底上制备了不同Mg含量的Mg-Sn-Si薄膜。沉积Mg-Sn-Si薄膜的相组成、化学成分、表面和横截面形貌和热电性能被系统的测量、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Mg-Sn-Si薄膜由Mg_(2)(Sn,Si)固溶体和金属Mg相组成。随着金属Mg相含量的增多,沉积薄膜载流子浓度升高,迁移率降低。沉积薄膜的电导率随着金属Mg相含量的增多而增大,而Seebeck系数降低。沉积薄膜的金属Mg相含量增加,虽然电导率增加,但因Seebeck系数急剧下降,最终导致功率因子下降。在所研究的金属Mg含量范围内,Mg_(2)(Sn,Si)固溶体薄膜含有部分金属Mg相,对提高复合薄膜的功率因子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Mg_(2)(Sn si)/Mg复合薄膜 SEEBECK系数 载流子浓度 迁移率 功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iO_3基PTCR瓷的关键原料TiO_2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对PTC性能影响
18
作者 魏敏敏 陆高荣 +2 位作者 吴强 陈海斌 翁臻培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10,共7页
本文对不同种类TiO2原料(中国和日本)的化学组成(不同种类微量杂质及其含量)和显微结构(所属晶型颗粒形貌和颗粒尺寸分布曲线)进行了分析。上海东升厂的TiO2原料与日本的所含微量杂质种类和含量相接近。它们属于金红石晶... 本文对不同种类TiO2原料(中国和日本)的化学组成(不同种类微量杂质及其含量)和显微结构(所属晶型颗粒形貌和颗粒尺寸分布曲线)进行了分析。上海东升厂的TiO2原料与日本的所含微量杂质种类和含量相接近。它们属于金红石晶型,具有规则的颗粒形貌,颗粒大小在1μm左右,制得的PTCR瓷具有良好的PTC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R瓷 原料 显微结构 性能 陶瓷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nanoporous TiO_2 films with novel surface morphology on conducting glass(FTO) substrate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艺 黄燕 +4 位作者 李荡 何文红 郭长春 吕彩霞 张世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740-2745,共6页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iO2 semiconductor coat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In order to obtain TiO2 coating with controllable morph...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iO2 semiconductor coat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In order to obtain TiO2 coating with controllable morphology and high porosity, nanoporous TiO2 films were fabricated on conducting glass (FTO) substrates, Ti thin films (1.5-2 gin) were deposited on conducting glass (FTO) substrates via the DC sputtering method, and then electrochemically anodized in NH4F/ethylene glycol solution.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s of anodizing potential,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and pH value on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nanoporous TiO2 films were extensively studied.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nanoporous TiO2 films was discussed by current density variations with anodizing tim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nanoporous TiO2 films with high porosity and three-dimensional (3D) networks are observed at 30 V, when the NH4F concentration in ethylene glycol solution is 0.3% (mass fraction) and the electrolyte pH value is 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orous tio2 films anodizing potential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pH conducting glass growth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SiO_(2)/N掺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林家楷 焦景轩 +1 位作者 沈凯 徐庆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提出了一种核壳结构的Si@SiO2@NC(NC为N掺杂碳)复合材料用于改善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硅的体积膨胀和导电性差而导致的容量衰减等问题。该复合材料采用氧等离子体技术处理Si纳米颗粒的表面获得SiO2层,然后在其表面碳化... 提出了一种核壳结构的Si@SiO2@NC(NC为N掺杂碳)复合材料用于改善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硅的体积膨胀和导电性差而导致的容量衰减等问题。该复合材料采用氧等离子体技术处理Si纳米颗粒的表面获得SiO2层,然后在其表面碳化聚苯胺涂层获得N掺杂的无定形碳。SiO2中间层具有可靠的缓冲效果和良好的机械支撑,可以在充放电过程中抑制Si纳米颗粒的体积膨胀,N掺杂的无定形碳可以用作电子和Li+的快速传输通道。与Si纳米颗粒相比,Si@SiO2@NC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可达2583.1 mAh/g,库仑效率为81%,在电流密度为200 mA/g时,循环40次后仍然具有1015 mAh/g的高可逆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si siO_(2)层 聚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