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ystal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d(Mn_(1-x)Fe_x)_2Si_2 compounds
1
作者 陈业青 骆军 +2 位作者 梁敬魁 李静波 饶光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4944-4948,共5页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resistivity and magnetization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polycrystalline Nd(FexMn1-x)2Si2 (0≤x 〈 1) compounds which crystallize in a ThCr2Si2-type structure with the space group 14/...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resistivity and magnetization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polycrystalline Nd(FexMn1-x)2Si2 (0≤x 〈 1) compounds which crystallize in a ThCr2Si2-type structure with the space group 14/mmm. The field-coole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magnetization curves shows that, at low temperatures, NdFe2Si2 is antiferromagnetic, while the other compounds show ferromagnetic behaviour. The substitution of Fe for Mn leads to a decrease in lattice parameters a, c and unit-cell volume V. The Curie temperature of the compounds first increases, reaches a maximum around x=0.7, then decreases with Fe content. However,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decreases monotonically with increasing Fe content. This Fe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magnetization of Nd(FexMn1-x)2Si2 compounds can be well explain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omplex effect on magnetic properties due to the substitution of Mn by Fe. The temperature's square dependence o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ndicates that the curve of Nd(Fe0.6Mn0.4)2Si2 has a quasi-linear character above its Curie temperature, which is typical of simple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FexMn1-x)2si2 crystal structure magnetic properties REsiS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对Al_(12)Fe_3Si影响的价电子理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鑫鑫 刘伟东 +1 位作者 屈华 陈超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2-35,共4页
基于EET理论,研究V对Al12Fe3Si价电子结构、析出行为和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Al12Fe3Si的nA为0.830 3,含不同Fe/V的Al12(Fe,V)3Si的nA值为0.736 7~0.770 0,V的加入使Al12Fe3Si的nA值减小,减小的幅度为7%~11%;含不同Fe/V的Al12(Fe,... 基于EET理论,研究V对Al12Fe3Si价电子结构、析出行为和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Al12Fe3Si的nA为0.830 3,含不同Fe/V的Al12(Fe,V)3Si的nA值为0.736 7~0.770 0,V的加入使Al12Fe3Si的nA值减小,减小的幅度为7%~11%;含不同Fe/V的Al12(Fe,V)3Si的σN为1 083 196~1 968 300,比Al12Fe3Si的σN(19 683)值高2个数量级;V的加入使Al12Fe3Si的各组成原子组态可在更大的范围内变动以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从而使其稳定性增加,粗化速度减缓;Al12Fe3Si的F为637.23,Al12(Fe,V)3Si的F为592.71~599.67,V促进了Al12(Fe,V)3Si的析出,且随着其加入量的增加,Al12(Fe,V)3Si析出相变得细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V—si合金 价电子结构 稳定性 析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i-Cu-Mg钎料真空钎焊6061铝合金工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慧丽 金贵东 《电子机械工程》 2017年第4期52-54,共3页
为了解决6061铝合金熔点与现有货架产品Al-Si-Cu-Mg系钎料熔点较为接近、钎焊工艺难以控制的难题,开展了Al-Si-Cu-Mg系钎料钎焊6061铝合金的工艺研究。通过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试验设计,得出了合适的6061真空钎焊焊接工艺参数。对钎焊样... 为了解决6061铝合金熔点与现有货架产品Al-Si-Cu-Mg系钎料熔点较为接近、钎焊工艺难以控制的难题,开展了Al-Si-Cu-Mg系钎料钎焊6061铝合金的工艺研究。通过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试验设计,得出了合适的6061真空钎焊焊接工艺参数。对钎焊样件进行组织性能分析及耐腐蚀性试验,发现在合适的钎焊工艺参数控制下,钎焊接头中的Cu在焊缝区域产生了扩散,只有极少量的Cu与Al形成了共晶组织。中性盐雾试验结果表明,钎焊缝中极少量的Al-Cu共晶组织对其抗腐蚀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钎焊 al-si-Cu-Mg系钎料 al-Cu共晶组织 6061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场中Al-1%Si合金水平连铸实验研究
4
作者 赵建强 李新涛 +2 位作者 宁韶斌 李喜孟 李廷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07-209,213,共4页
研究了功率超声对水平连铸Al-1%(质量分数)Si合金凝固过程、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详细探讨了超声空化细化合金组织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施加功率超声可以提高形核率,使合金组织细化,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并且随超声... 研究了功率超声对水平连铸Al-1%(质量分数)Si合金凝固过程、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详细探讨了超声空化细化合金组织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合金的凝固过程中施加功率超声可以提高形核率,使合金组织细化,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并且随超声波功率的增加,铸坯的平均晶粒直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超声 水平连铸 al-1%si合金 超声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磁场对Al-12.6%Si合金变质效果影响
5
作者 连峰 李廷举 +1 位作者 胡国兵 金俊泽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9,共5页
研究了强磁场对共晶铝硅合金变质效果的影响.对共晶A l-12.6%S i合金进行N a盐变质处理,发现施加强磁场的条件下,在变质剂反应温度下保温20 m in,共晶硅细化,并呈现一定程度的粒状化,其变质效果明显优于不施加强磁场.760℃下延长保温时... 研究了强磁场对共晶铝硅合金变质效果的影响.对共晶A l-12.6%S i合金进行N a盐变质处理,发现施加强磁场的条件下,在变质剂反应温度下保温20 m in,共晶硅细化,并呈现一定程度的粒状化,其变质效果明显优于不施加强磁场.760℃下延长保温时间至40 m in,未施加强磁场条件下的试样出现严重的变质衰退现象,施加强磁场的试样变质衰退现象相对较轻.在施加强磁场条件下,即使保温40 m in,其变质效果也优于不施加强磁场时保温20m in时的,即强磁场具有一定的延长变质有效时间的作用.分析认为强磁场抑制对流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场 变质处理 铝硅合金 共晶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g-Si合金L1_0型GP区的价电子结构分析
6
作者 王庆松 王玉玲 +1 位作者 温新竹 高英俊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255,共4页
运用固体经验电子理论(EET),对Al-Mg-Si合金L10型GP区的价电子结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合金基体析出的共格GP区具有比基体更强的共价键络,可提升合金的整体键络强度,并对位错运动造成更大的阻力,从而使得合金得到强化、硬化.
关键词 al-MG-si合金 GP区 价电子结构 固体经验电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1%Si合金剧烈塑性变形中Si元素形态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唐靖钊 颜家维 沈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9-257,共9页
合金元素能够以固溶态或纳米颗粒析出形态影响铝合金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但哪种形态对铝合金微观组织影响更显著仍有争议.以Al-1%Si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变形前改变硅原子析出态与固溶态的比例,利用多道次累积叠轧焊方法实现大变形... 合金元素能够以固溶态或纳米颗粒析出形态影响铝合金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但哪种形态对铝合金微观组织影响更显著仍有争议.以Al-1%Si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变形前改变硅原子析出态与固溶态的比例,利用多道次累积叠轧焊方法实现大变形,对比研究了在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达到饱和状态过程中纳米析出硅颗粒、晶粒尺寸和位错密度的演化,以比较固溶原子与析出颗粒对铝合金变形过程中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样品中固溶原子越多,析出颗粒越少,变形后饱和位错密度更高,晶粒尺寸更小,对应屈服强度更高.Al-1%Si合金中弥散分布的固溶硅原子比同质量的纳米析出硅颗粒阻碍位错动态回复的总效果更好,与位错理论分析相符.材料内位错回复能力也会影响饱和晶粒尺寸,位错回复能力越强,饱和晶粒尺寸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1%si合金 累积叠轧焊 si元素形态 微观组织 屈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62)Cr_(17.5)Fe_(11)Si_(9.5)合金中的两类一维准晶
8
作者 李花 何战兵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1-409,共9页
一维准晶是介于二维准晶和准晶近似相之间的一种具有一维准周期结构特点的准晶体,其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具有周期性,而在第三个方向具有准周期性。由于发现一维准晶的合金体系非常有限且基本限于准晶研究前期,因而我们对一维准晶体的... 一维准晶是介于二维准晶和准晶近似相之间的一种具有一维准周期结构特点的准晶体,其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具有周期性,而在第三个方向具有准周期性。由于发现一维准晶的合金体系非常有限且基本限于准晶研究前期,因而我们对一维准晶体的晶体结构,尤其是其原子级的结构特点知之甚少。联合利用选区电子衍射及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作者在Al_(62)Cr_(17.5)Fe_(11)Si_(9.5)合金中发现了两种一维准晶,并首次在原子级别上研究了一维准晶的结构特点。研究表明,这两种一维准晶沿着相应的十次准晶一个二次轴方向(P方向)的周期分别约为2.98 nm和1.84 nm,其比值为黄金分割数τ。沿伪十次轴方向的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像表明,一维准晶在该平面内的周期性主要来源于沿一个方向呈周期分布的直径为2 nm的十边形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Fe⁃si 一维准晶 准晶结构 HAADF⁃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CTRA软件模拟Si、Al共渗制取Fe-6.5%Si-1%Al合金薄板
9
作者 张宏宇 田广科 任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552-556,564,共6页
Fe-6.5%Si-1%Al(质量分数)合金薄板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和较好的机械加工性能。本文基于DICTRA (Diffusion controlled transformation)软件模拟研究了Fe-3%Si低硅钢基板Si、Al共渗制取Fe-6.5%Si-1%Al合金薄板的可能条件以及Fe-SiAl三元... Fe-6.5%Si-1%Al(质量分数)合金薄板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和较好的机械加工性能。本文基于DICTRA (Diffusion controlled transformation)软件模拟研究了Fe-3%Si低硅钢基板Si、Al共渗制取Fe-6.5%Si-1%Al合金薄板的可能条件以及Fe-SiAl三元体系中Si、Al共渗的交互作用机制。设计结构为17.5μm Fe-34.2%Si-8.93%Al/200μm Fe-3%Si/17.5μm Fe-34.2%Si-8.93%Al的扩散偶组合,模拟其在1 373K温度下扩散不同时间后Si与Al的浓度分布。模拟结果表明,低硅钢基体中Si的扩散速率高于Al,当扩散时间达14 400s时,Si与Al沿截面均匀分布,且Si与Al的含量均达到设计目标Fe-6.5%Si-1%Al的成分值。模拟过程中适当改变扩散偶组合中Si与Al的浓度值发现,低硅钢基体Si、Al共渗制取高硅(铝)钢过程中会因活度变化发生Si或Al的上坡扩散,但该影响会在均匀化过程中随浓度梯度的消失而消失。在Fe-Si-Al三元体系中,适量Al的存在会促进Si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6.5%si-1%al合金薄板 DICTRA软件 模拟扩散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温度处理细化亚共晶Al-Si合金组织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树先 王俊 +1 位作者 孙宝德 周尧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熔体温度处理细化亚共晶 Al- Si合金的凝固组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经过熔体温度处理后 ,凝固组织中一次枝晶尺寸明显减小 ,长的树枝晶变为短的树枝晶或等轴晶 ,并且枝晶数量明显增多 ;二次枝晶臂间距变化不明... 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熔体温度处理细化亚共晶 Al- Si合金的凝固组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经过熔体温度处理后 ,凝固组织中一次枝晶尺寸明显减小 ,长的树枝晶变为短的树枝晶或等轴晶 ,并且枝晶数量明显增多 ;二次枝晶臂间距变化不明显 .从原子团簇的角度分析认为 ,这是由于高、低温熔体混合后 ,低温熔体中大的原子团簇得到细化 ,从而导致混合熔体中形核质点增殖的结果 .研究同时发现 ,高、低温熔体的混合方式对熔体温度处理效果有直接影响 ,熔体的均匀混合有利于增大熔体凝固过冷度 ,减小临界晶核半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温度处理 细化 亚共晶al-si合金 组织 亚共晶铝硅合金 熔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Mg/Si比对含Zn的Al-Mg-Si合金再结晶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冠军 李家栋 +4 位作者 李勇 王昭东 贺晨 邸洪双 许光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45,共5页
为改善Al-Mg-Si系合金汽车板综合性能,通过浇铸法制备出3组合金成分铸锭,并经过均匀化、热轧、中间退火、冷轧,获得1 mm厚的合金板材.合金板材经560℃固溶30 min后,立即在100℃条件下预时效8 h,室温停放14天,模拟铝板转运存储过程,并拉... 为改善Al-Mg-Si系合金汽车板综合性能,通过浇铸法制备出3组合金成分铸锭,并经过均匀化、热轧、中间退火、冷轧,获得1 mm厚的合金板材.合金板材经560℃固溶30 min后,立即在100℃条件下预时效8 h,室温停放14天,模拟铝板转运存储过程,并拉伸变形2%,再在185℃下进行20 min烘烤处理,实现烘烤硬化.采用金相显微镜、装备电子背散射衍射的扫描电镜对合金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及织构分析,通过万能电子试验机进行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不同Mg/Si比和高Zn元素对合金再结晶组织及织构、烘烤硬化性以及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g/Si比相等合金再结晶组织更加均匀细小,平均晶粒尺寸190μm,存在相对较少的Cube织构{001}<100>和较多的P型织构{011}<122>;高Mg合金、高Si合金局部晶粒粗大,Cube织构{001}<100>较多,P型织构{011}<122>较少;预时效后,Mg/Si比相等合金强度较高,且烘烤硬化性优异,烤漆硬化增量达到107 MPa;烤漆后,更多的Zn原子扩散到晶界上,强化晶界微电流反应,欠时效态Mg/Si比相等合金较高Mg合金、高Si合金抗腐蚀敏感性降低,被腐蚀深度为12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Zn合金 Mg/si 再结晶组织及织构 烘烤硬化性 腐蚀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过热处理对亚共晶Al-Si合金凝固特性和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常芳娥 高玉社 +3 位作者 坚增运 周晶 郑超 吕士勇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研究了熔体过热处理对Al-11%Si合金形核温度、结晶潜热和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发现合金的形核温度先随过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过热温度超过860℃后,过热温度对形核温度没有明显影响.合金的结晶潜热随过热温度的升高具有先减小后... 研究了熔体过热处理对Al-11%Si合金形核温度、结晶潜热和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发现合金的形核温度先随过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过热温度超过860℃后,过热温度对形核温度没有明显影响.合金的结晶潜热随过热温度的升高具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过热温度为860℃时,结晶潜热达到其最小值.过热温度过低和过高时,共晶硅均为粗大的针片状,表现出小平面生长的特征;过热温度为860℃时,共晶硅为细小的点状,表现出非小平面生长的一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合金 熔体过热 形核温度 结晶潜热 凝固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掺杂对Li(Al_yCo_(1-y))O_2材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郝万君 陈岗 史延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5-178,共4页
报道了在 80 0℃烧结制备的新型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AlyCo1-y)O2 (y =0 ,0 .11)的X射线衍射结果和由此而揭示的结构演化过程 .研究表明 ,y≤ 0 .5时 ,材料呈单相 ,0 .6≤ y≤ 0 .9时 ,材料呈两相[Li(AlyCo1-y)O2 ,γ LiAlO2 ]共存状态... 报道了在 80 0℃烧结制备的新型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AlyCo1-y)O2 (y =0 ,0 .11)的X射线衍射结果和由此而揭示的结构演化过程 .研究表明 ,y≤ 0 .5时 ,材料呈单相 ,0 .6≤ y≤ 0 .9时 ,材料呈两相[Li(AlyCo1-y)O2 ,γ LiAlO2 ]共存状态 ,y =1时 ,材料又呈单相 ,为γ LiAlO2 相 .Li(AlyCo1-y)O2 材料中y值 的上限即Al的最大固溶度在 0 .5左右 .在单相区 (y≤ 0 .5 ) ,随着Al掺杂的增多 ,Li(AlyCo1-y)O2 材料晶格结构参数发生变化 ,a轴缩短 ,c轴变长 ,c/a比基本呈线性增加 ,材料的层状属性更加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XRD 结构 锂二次电池 钴酸锂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TiAl合金表面Si-Al-Y共渗层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涌泉 谢发勤 +1 位作者 吴向清 姚小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7,共6页
通过在1000,1050,1100℃和1150℃下Si-Al-Y扩散共渗4h的方法,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Y改性Si-Al共渗层,采用SEM,EDS和XRD分析了共渗温度对共渗层组织及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所制备的Si-Al-Y共渗层均具有多层复合结构,共渗层的... 通过在1000,1050,1100℃和1150℃下Si-Al-Y扩散共渗4h的方法,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Y改性Si-Al共渗层,采用SEM,EDS和XRD分析了共渗温度对共渗层组织及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所制备的Si-Al-Y共渗层均具有多层复合结构,共渗层的内层都是由TiAl2和γ-TiAl相组成,互扩散区为富Al的TiAl相,随温度的升高,共渗层外层和中间层的组成相都发生改变。经1000℃/4h共渗的最外层主要为TiAl3相;温度为1050℃时,由外向内依次为TiSi2外层,(Ti,X)5Si4及(Ti,X)5Si3(X表示元素Nb和Cr)中间层;1100℃和1150℃/4h条件下共渗层具有相似的结构,在1100℃/4h条件下其外层由(Ti,X)5Si4,(Ti,X)5Si3相组成;在1150℃/4h条件下其外层由(Ti,X)5Si3相组成。在四种温度条件下,1050℃/4h下制备的共渗层较厚,组织致密,适合用于Si-Al-Y共渗层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si-al-Y共渗层 渗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铁骨架Fe-Al-EU-1分子筛的设计合成和晶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冬花 赵君芙 +3 位作者 张军亮 窦涛 吴忠华 陈中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0-728,共9页
以溴化六甲双铵(HMBr2)为模板剂,在HMBr2-Na2O-Al2O3-SiO2-Fe2O3-H2O体系中,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高结晶度Fe-Al-EU-1分子筛,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微分热重(TG-DTG)分析、N2吸附-脱附、固体核磁共振(NMR)、紫... 以溴化六甲双铵(HMBr2)为模板剂,在HMBr2-Na2O-Al2O3-SiO2-Fe2O3-H2O体系中,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高结晶度Fe-Al-EU-1分子筛,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微分热重(TG-DTG)分析、N2吸附-脱附、固体核磁共振(NMR)、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X射线吸收谱的精细结构(XAFS)等测试手段对合成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铁在分子筛骨架的成键状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原始溶胶中铁的质量分数增加,Fe-Al-EU-1分子筛的晶胞体积增大;铁掺杂使Al-EU-1分子筛的表面积(BET)从272m2·g-1增加到365m2·g-1;模板剂脱除和分解温度降低;铁离子加入溶胶,导致zeta电位降低,胶体粒子容易聚集,分子筛外形增大.UV-Vis结果显示:由于220-250nm处的分子筛骨架中氧原子的成键2p电子向骨架四配位铁原子的空d轨道产生p-d跃迁,导致其特征峰的吸收峰强度急剧增加,在373nm左右骨架位的四配位铁原子与相邻的硅氧基团配位键合,产生能级分裂的d-d电荷跃迁峰且峰强度增加.XAFS结果表明:随着晶化过程的进行,边前1s→3d吸收峰和1s→4p主吸收峰发生了明显变化,原始溶胶样品在形成四配位铁物种结构单元后,逐步转化形成四面体配位的铁-硅-氧骨架铁物种,铁-硅-氧离子键结构单元也随之转变为四面体配位共价键结构的骨架铁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EU-1分子筛 成键状态 晶化 X射线吸收谱的精细结构 物理化学性质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B(Al)-C-N系非晶和纳米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贾德昌 张鹏飞 +3 位作者 杨治华 叶丹 孙振淋 周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11,25,共8页
Si-B(Al)-C-N系非晶和纳米陶瓷材料微观结构独特,高温性能优良,在高温结构材料与航天防热领域表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从Si-B(Al)-C-N系陶瓷的主要制备方法与工艺特点,典型的组织特征和高温性能,以及Si-B(Al)-C-N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等... Si-B(Al)-C-N系非晶和纳米陶瓷材料微观结构独特,高温性能优良,在高温结构材料与航天防热领域表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从Si-B(Al)-C-N系陶瓷的主要制备方法与工艺特点,典型的组织特征和高温性能,以及Si-B(Al)-C-N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等几方面,综述了该系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B(al)-C—N系陶瓷 非晶态 纳米陶瓷 抗氧化性 高温蠕变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Al-Si钎料钎焊铜/铝接头显微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羊浩 黄继华 +3 位作者 陈树海 赵兴科 王奇 李德华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7期64-67,71,共5页
采用Zn-14.1Al-0.9Si和Zn-21.5Al-1.5Si两种钎料钎焊获得铜/铝接头,研究了Cu/Zn-Al-Si/Al接头Cu母材/钎缝界面结构、钎缝中心区显微组织、接头抗剪切性能和断口形貌。研究发现,Cu/Zn-14.1Al-0.9Si/Al接头和Cu/Zn-21.5Al-1.5Si/Al接头界... 采用Zn-14.1Al-0.9Si和Zn-21.5Al-1.5Si两种钎料钎焊获得铜/铝接头,研究了Cu/Zn-Al-Si/Al接头Cu母材/钎缝界面结构、钎缝中心区显微组织、接头抗剪切性能和断口形貌。研究发现,Cu/Zn-14.1Al-0.9Si/Al接头和Cu/Zn-21.5Al-1.5Si/Al接头界面结构均为Cu/扩散层/Al4.2Cu3.2Zn0.7,其中Al4.2Cu3.2Zn0.7化合物层厚度分别为1~2μm和3~4μm。2种铜/铝接头钎缝中心区均由α-Al固溶体,η-Zn固溶体,Zn-Al共晶和Si单质组成,未发现脆性Cu Al2化合物。由于具有较薄的界面化合物层,在剪切力作用下,Cu/Zn-14.1Al-0.9Si/Al接头断裂一部分起源于Al4.2Cu3.2Zn0.7化合物层,另部分起源于界面扩散层,而Cu/Zn-21.5Al-1.5Si/Al接头断裂均起源于较厚的Al4.2Cu3.2Zn0.7化合物层。因此,Cu/Zn-14.1Al-0.9Si/Al接头的抗剪切强度高于Cu/Zn-21.5Al-1.5Si/Al接头,分别为60.1MPa和55.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al-si钎料 钎焊 铜/铝接头 界面结构 抗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Al-Si合金燃料的制备及其反应特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闫石 潘兵 +3 位作者 袁庆庆 王家鹏 焦清介 杜风贞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6-772,共7页
针对推进剂、混合炸药对新型金属合金燃料的使用需求,采用绝氧-闭环高速离心雾化法制备了Si含量分别为12%和20%球形Al-Si合金燃料(Al-12Si和Al-20Si)。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金相分析对合金燃料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 针对推进剂、混合炸药对新型金属合金燃料的使用需求,采用绝氧-闭环高速离心雾化法制备了Si含量分别为12%和20%球形Al-Si合金燃料(Al-12Si和Al-20Si)。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金相分析对合金燃料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氧弹量热仪、热重与差示扫描量热联用(TG-DSC)对燃料的燃烧热和热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在550,620,1000℃及1200℃下原位取样测试了Al-20Si热氧化产物的形貌及组成。结果表明,Al-Si合金燃料为典型的球形壳核结构,表面主要是由初晶Si片组成的"壳",其尺寸随合金燃料粒度的增大而增大,内部是网状Si骨架立体结构。Al-12Si的燃烧热为29.285 kJ·g^-1,热氧化反应至1200℃增重为51.17%;Al-20Si的燃烧热为29.039 kJ·g^-1,热氧化反应至1200℃增重为4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合金燃料 高速离心雾化 壳核结构 热氧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Sr变质Al-Si合金组织的影响
19
作者 桂满昌 贾均 +2 位作者 陈玉勇 李培杰 赵九洲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5,9,共3页
本文试验研究了低量的添加稀土La和混合稀土对Sr变质的铸造AlSi7Cu2Mg合金组织的影响。研究分析发现在稀土元素和Sr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同时富稀土元素和Sr的复杂成分化合物。它降低了Sr有效变质含量,结果在一些程度上对Sr变质Al... 本文试验研究了低量的添加稀土La和混合稀土对Sr变质的铸造AlSi7Cu2Mg合金组织的影响。研究分析发现在稀土元素和Sr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同时富稀土元素和Sr的复杂成分化合物。它降低了Sr有效变质含量,结果在一些程度上对Sr变质Al-Si合金组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族 合金组织 铝硅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lN/Si MIS结构的电学性质
20
作者 周春红 孔月婵 +2 位作者 席冬娟 陈鹏 郑有炓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用S i(111)上M OCVD生长的晶态A lN制备出性能良好的A l/A lN/S i(111)M IS结构,用C-V技术首次系统研究了A l/A lN/S iM IS结构的电学性质。用A l/A lN/S iM IS结构的C-V技术测量了A lN的极化特性,得出A lN层的极化强度为-0.000 92 C/m2... 用S i(111)上M OCVD生长的晶态A lN制备出性能良好的A l/A lN/S i(111)M IS结构,用C-V技术首次系统研究了A l/A lN/S iM IS结构的电学性质。用A l/A lN/S iM IS结构的C-V技术测量了A lN的极化特性,得出A lN层的极化强度为-0.000 92 C/m2;揭示了A lN/S i界面存在连续分布的载流子陷阱态,给出了陷阱态密度在S i禁带中随能量的分布;还观察到A lN界面层存在Et-Ev(A lN)=2.55 eV的分立陷阱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氮化铝/硅 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结构 极化性质 界面陷阱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