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文》《玉篇》示部字意义分析与比较
1
作者 陈鹏 尹戴忠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忠实的记录着它所代表的文化系统。《说文》示部67字,《玉篇》示部145字,都如实记载着我国传统祭祀文化。通过将两者释义进行分类和对比,能够了解我国传统祭祀文化的历时演变情况,了解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祭祀... 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忠实的记录着它所代表的文化系统。《说文》示部67字,《玉篇》示部145字,都如实记载着我国传统祭祀文化。通过将两者释义进行分类和对比,能够了解我国传统祭祀文化的历时演变情况,了解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祭祀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阐述神主类祭祀的由来,祭祀形式的严谨,先民们趋利避害的祭祀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篇》 示部字 释义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简与《说文》小篆文字形体比较研究
2
作者 崔佳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8期123-125,共3页
秦简文字再现了当时的书写情况,本文从与官方小篆纵向对比入手,比较字形的差异,给简化的秦简文字归类,识别其中的讹变字、俗体字,并归纳复古写法的字。由此得知“书同文”政策的实质面貌,补正对历史史实的认识。
关键词 秦简 小篆 字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浅说》初探
3
作者 贾沛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5期86-89,共4页
《说文浅说》是晚清学者郑知同探讨“六书”的专书,蕴含了郑氏丰富的“六书”思想,反映了其研究方法和治学理念,是最能反映郑氏“六书”理论的著作。该书是研究清代“六书”学体系和郑知同学术成就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学术... 《说文浅说》是晚清学者郑知同探讨“六书”的专书,蕴含了郑氏丰富的“六书”思想,反映了其研究方法和治学理念,是最能反映郑氏“六书”理论的著作。该书是研究清代“六书”学体系和郑知同学术成就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六书 郑知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玉”部字与古代玉文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许凌虹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62-367,共6页
《说文》"玉"部字共140个,对玉的产地、类别、色泽、声音、纹饰、制作、作用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表现出古人对玉已经有了较为科学而全面的认识,蕴含着丰富的玉文化。先民认为玉具有神性、美性、德性。三者之间的历史... 《说文》"玉"部字共140个,对玉的产地、类别、色泽、声音、纹饰、制作、作用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表现出古人对玉已经有了较为科学而全面的认识,蕴含着丰富的玉文化。先民认为玉具有神性、美性、德性。三者之间的历史生成关系,即由祭神避邪到饰美比德,由实用发展到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部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悳”“德”辨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发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3-134,共2页
从文字上来探源先秦德治思想,论者于《说文》“悳”、“德”两字条,多有未辨。此二字有何关联?笔者不揣浅陋,试以辨析,以就教于方家。甲骨文是否有“德”字尚存争议[1](“循”)[2](“0613省”“2306循”),周金文有其字则无异... 从文字上来探源先秦德治思想,论者于《说文》“悳”、“德”两字条,多有未辨。此二字有何关联?笔者不揣浅陋,试以辨析,以就教于方家。甲骨文是否有“德”字尚存争议[1](“循”)[2](“0613省”“2306循”),周金文有其字则无异议[3]〔“0214德”)[4](P110-111)[5](P1245-1249,1250-1252)。从字形上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字 解字》 德治思想 甲骨 关联 字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山汉简用字与《说文解字》义证 被引量:1
6
作者 郝慧芳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共3页
《说文解字》中部分字的释义有很多不见于后世文献,或者在文献中的用例非常少。出土于张家山的西汉竹简,为《说文解字》的某些释义提供了新的文献用例,对于了解汉字的发展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 用字 释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说文解字》的训释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孟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1,共7页
《说文》训释源自对先秦两汉训诂传统的深刻继承,许慎全面吸收了汉代小学家、经学家的训释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许慎依据《说文》自身的性质对前代训释进行改造与优化。《说文》的训释优化包括训释优选、训释改造两个层面,它受到形义... 《说文》训释源自对先秦两汉训诂传统的深刻继承,许慎全面吸收了汉代小学家、经学家的训释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许慎依据《说文》自身的性质对前代训释进行改造与优化。《说文》的训释优化包括训释优选、训释改造两个层面,它受到形义统一原则的制约,遵循词义训释的客观规律,符合训释体系的内在需要,并受到儒家经典中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通过不同优化机制的综合与协调,《说文》实现了对训诂传统的扬弃与改造,成为了中国训诂学史上的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训释 形义统一 训释规律 经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洪音义》引“说文”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小荆 《长江学术》 201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可洪音义》中提到"说文"250次左右,一般认为指的是《说文解字》,并有学者试图据此校正今本《说文》。然而,经过考证,我们发现可洪所引"说文"资料来源多样,具体所指如下:一、《说文解字》;二、其它字韵书释文;三... 《可洪音义》中提到"说文"250次左右,一般认为指的是《说文解字》,并有学者试图据此校正今本《说文》。然而,经过考证,我们发现可洪所引"说文"资料来源多样,具体所指如下:一、《说文解字》;二、其它字韵书释文;三、经文原文;四、经文夹注。此外,还有一些来源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洪音义 解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楚简新出字看《说文》或体 被引量:2
9
作者 蒋德平 《辞书研究》 2007年第6期129-138,共10页
文章立足于汉字发展史的角度,以楚简新出字为例,对《说文》或体进行了重新考察,认为或体与正篆之间不存在正体、俗体之别。先正篆后或体的排列不是区分文字起源先后的标准,部分或体来源于六国古文,或体与古文表明的是所依据的文献材料... 文章立足于汉字发展史的角度,以楚简新出字为例,对《说文》或体进行了重新考察,认为或体与正篆之间不存在正体、俗体之别。先正篆后或体的排列不是区分文字起源先后的标准,部分或体来源于六国古文,或体与古文表明的是所依据的文献材料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新出字 或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与《白光》谜语中鲁迅故家的败落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江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9,89,共11页
鲁迅最早的文字学基础,是少时在故家通过抄写祖传的《康熙字典》和《尔雅音图》奠定的。尔后,青年鲁迅东渡日本,在汉文字方面又师从章太炎先生系统地学习了《说文解字》(下文均以《说文》代之)。时间虽然只大概半年左右,却对鲁迅... 鲁迅最早的文字学基础,是少时在故家通过抄写祖传的《康熙字典》和《尔雅音图》奠定的。尔后,青年鲁迅东渡日本,在汉文字方面又师从章太炎先生系统地学习了《说文解字》(下文均以《说文》代之)。时间虽然只大概半年左右,却对鲁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周作人认为,鲁迅是就此“从根本上认识了汉文,使他眼界大开,其用处与发见了外国文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鲁迅 《白光》 败落 谜语 《康熙字典》 解字》 东渡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说文》到《玉篇》义符“犬”表意功能的演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新艳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2年第3期136-140,共5页
义符"犬"的主要表意功能类型在《说文》中已奠定基本格局。从《说文》到《玉篇》,义符"犬"表意功能的类型变化甚微,但明显加快了泛化和虚化的速度。"犬"成为兽类的代表性义符。
关键词 《玉篇》 义符 表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珔《说文假借义证》词例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国庆 《辞书研究》 CSSCI 1998年第5期116-122,共7页
关键词 假借义 《孟子》 词例 一声之转 周秦两汉 《史记·秦始皇本纪》 《左传》 通假字 《汉书·艺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辞书中《说文》“词”训误读误解举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清澄 《辞书研究》 CSSCI 1999年第3期89-93,共5页
关键词 “各” 误读 辞书 《六书故》 大徐本 同义词 一声之转 《左传》 《古书虚字集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右文说看《说文通训定声》 被引量:2
14
作者 朴兴洙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61-66,共6页
本文指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以“右文说”为起点,针对汉字形声字声符兼义的现象,创造字根排列法,用以探求词和词义之间的语源关系。
关键词 通训定声 声符兼义 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解字》与汉字规范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霍生玉 《汉语学报》 2008年第4期92-94,共3页
学人研究《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重点多放在古文字方面,多只认为它是一部古文字学专著,其实,《说文》之为书,也与汉字规范化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许慎著《说文》的初衷和宗旨,在他的《说文·叙》中作出了明确的交... 学人研究《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重点多放在古文字方面,多只认为它是一部古文字学专著,其实,《说文》之为书,也与汉字规范化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许慎著《说文》的初衷和宗旨,在他的《说文·叙》中作出了明确的交代。他在《说文·叙》中反复指出当时社会用字的混乱现象,“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皆不合孔氏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字》 汉字规范化 字学 混乱现象 社会用字 简称 许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偏旁字源》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山 《辞书研究》 2016年第4期77-84,共8页
释梦英《说文偏旁字源》因正林罕《字原偏旁小说》错简而作,北宋初年成书,咸平二年刊刻于石。传世本今存但少见,石刻本成为该书最直接的实物证据。书中以篆文书《说文》540部首,每字下加楷书注释,或为篆文偏旁楷定字,或为楷书注音字,后... 释梦英《说文偏旁字源》因正林罕《字原偏旁小说》错简而作,北宋初年成书,咸平二年刊刻于石。传世本今存但少见,石刻本成为该书最直接的实物证据。书中以篆文书《说文》540部首,每字下加楷书注释,或为篆文偏旁楷定字,或为楷书注音字,后附梦英自序及郭忠恕答书。该书是一部重要的《说文》部首字样书,为建立汉字偏旁学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汉字部件及字原发展、研究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书中蕴含着较丰富的语音、文字等信息,值得深入探讨。不论传世本还是石刻本,后代学者对其体例认识不清,内容得失褒贬不一,有必要结合具体文献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客观评判,以发挥其应有的辞书史和辞书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梦英《偏旁字源》 字书 体例 内容得失 辞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释语”所见东汉“仆倒”类常用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祝琴 裴凤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3-77,共5页
《说文》释语所见"仆倒"类常用词有"仆、僵、顿","仆、僵"始用于战国后期,"顿"始用于西汉;从东汉文献看,"仆、僵"是最常用的"仆倒"义动词,使用频率既高,用法且多,"顿... 《说文》释语所见"仆倒"类常用词有"仆、僵、顿","仆、僵"始用于战国后期,"顿"始用于西汉;从东汉文献看,"仆、僵"是最常用的"仆倒"义动词,使用频率既高,用法且多,"顿"虽少有用例,但"仆倒"义已成熟,可作为"释语"使用;"倒"的"仆倒"义见于西汉,到东汉也只零星使用。《说文》"释语"中的"仆倒"义常用词与东汉文献所反映的情况高度一致,因此,从《说文》"释语"关照东汉常用词系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语 “仆倒”义 东汉 常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拈字·订误篇》是因袭之作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生魁 《榆林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64-65,共2页
《说文拈字》是清代安康学者王玉树撰写的一部研究《说文》的著作,其《订误篇》是为考订汲古阁本《说文》而作。经考察发现《订误篇》实为因袭前人之作,创见甚少。
关键词 拈字》 《订误篇》 《汲古阁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说文解字》中男女汉字失衡的原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福龙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5-58,共4页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文字学专著,记载了丰富的上古语言材料,从不同侧面映照出了早期华夏先民的文化观念。其中,女部是《说文解字》中庞大的部类之一,反映了丰富的古代女性文化。本文在"男&...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文字学专著,记载了丰富的上古语言材料,从不同侧面映照出了早期华夏先民的文化观念。其中,女部是《说文解字》中庞大的部类之一,反映了丰富的古代女性文化。本文在"男"部与"女"部汉字失衡的基础上,以《说文·女部》为基础材料,通过分析"男"部与"女"部汉字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展现女性社会地位由高到低的历史变化过程,最终揭示出男性话语权对汉字构形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部》 男尊女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徐本《说文解字》四大版本小篆字形对比研究
20
作者 周晓文 李国英 杨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9-136,共8页
许慎所撰《说文解字》不但是汉字学研究之鼻祖,也是汉字教学和小篆书法写作的范本,自问世以来,对后世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其重要,流传版本众多,清代以来,尤以大徐本《说文解字》额本、孙本、陈本、光绪本四个版本最为通行。... 许慎所撰《说文解字》不但是汉字学研究之鼻祖,也是汉字教学和小篆书法写作的范本,自问世以来,对后世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其重要,流传版本众多,清代以来,尤以大徐本《说文解字》额本、孙本、陈本、光绪本四个版本最为通行。因原本早已亡佚,现存版本之间亦存诸多差异,既有正误之分,亦有优劣之别。从文字学角度对字形进行校勘、甄别和分析,对学术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字料库"基础上,对大徐本《说文解字》的四个版本字形进行穷尽性校勘和考证分析,发现存异字形主要有形讹和异写两类。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包括政治避讳、传抄刻印和个人对小篆构形理解的偏差等诸多方面,这是数字化系统下研究传统学科问题的一次有效尝试,为基于"字料库"的全汉字整理与研究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徐本《 小篆字形 形讹 异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