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面阵铟镓砷探测器的短波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1
作者 陈洁 朱尤攀 +5 位作者 孙爱平 赵德利 王世铭 冯丽军 周玲玲 和多林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9-695,共7页
近年来,随着铟镓砷探测器的迅猛发展,短波红外技术在透雾以及夜间探测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夜间导航及辅助驾驶、军事勘察等领域。随着全国产化1280×1024像素大小的铟镓砷探测器陆续推出,开展大面阵大相对孔径的短波红外... 近年来,随着铟镓砷探测器的迅猛发展,短波红外技术在透雾以及夜间探测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夜间导航及辅助驾驶、军事勘察等领域。随着全国产化1280×1024像素大小的铟镓砷探测器陆续推出,开展大面阵大相对孔径的短波红外光学系统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针对特殊背景(如夜视成像)的需求,本文主要设计了一款基于1280×1024像素,像元间距15μm大面阵铟镓砷探测器的短波红外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系统可以实现高分辨率和大视场成像。本光学系统采用经典双高斯结构形式,利用常见可见光材料适当配比,完成复消色差短波红外系统设计,该系统具有小型化、大相对孔径、高分辨率、工艺性优良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大面阵探测器 光学系统设计 复消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液型矿床白色云母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及其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清俊 张志新 +5 位作者 叶发旺 张川 王艺龙 李瑞炜 田程 李新春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2-1035,共14页
【研究目的】白色云母是热液型矿床最为广泛发育的蚀变矿物,其短波红外光谱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记录了其形成热液环境及其与矿化的关系。研究热液型矿床白色云母短波红外光谱变化规律及地质影响因素,这不仅可为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的... 【研究目的】白色云母是热液型矿床最为广泛发育的蚀变矿物,其短波红外光谱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记录了其形成热液环境及其与矿化的关系。研究热液型矿床白色云母短波红外光谱变化规律及地质影响因素,这不仅可为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的深入找矿应用提供重要理论支持,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蚀变矿物勘查标识体系。【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整理、总结了热液型矿床白色云母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剖析了白色云母化学组分和含量,热液流体温度、酸碱性、压力等地质因素与其短波红外光谱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白色云母短波红外光谱吸收特征与其结构中主要的两种含氢基团Al-OH和H_(2)O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的两个特征吸收峰位分别位于2200 nm(主要吸收峰)和2350 nm(次要吸收峰)附近。白色云母Al-OH特征吸收峰位受到热液流体温度、压力、酸碱性等地质因素影响,主要发生Tschermak(契尔马克)替换^(Ⅵ)Al^(3+)+^(Ⅳ)Al^(3+)ν^(Ⅳ)Si^(4+)+^(Ⅵ)(Fe^(2+),Mg^(2+),Mn^(2+)),Si、Al、Fe、Mg、K、Na等离子含量产生变化,致使其Al-OH特征吸收峰位在2180 nm和2230 nm之间发生漂移变化。原岩组分、其他蚀变矿物、流体组分、岩石渗透率和水/岩比值等地质因素也会影响白色云母Al-OH特征吸收峰位波长的变化。【结论】白色云母Al-OH特征吸收峰波长与矿化的关系会因地质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在利用Al-OH特征吸收峰波长变化规律圈定矿床热液矿化中心时需要综合考虑矿床地质特征。白色云母的伊利石成熟度或结晶度(ISM或SWIR-IC)在不同的热液矿床系统中则呈现出一致性,即靠近矿床热液矿化中心,伊利石成熟度值相对较大,远离矿床热液矿化中心则相对较小。未来应加强白色云母光谱特征的精细、定量化星空(卫星和航空)高光谱遥感反演研究,建立典型热液矿床成矿热液特征的高光谱遥感反演应用示范,以推进星空高光谱遥感矿物填图技术的深入地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云母 短波红外光谱 Al-OH特征吸收峰 伊利石成熟度 矿产勘查工程 热液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李家沟伟晶岩型锂矿白云母短波红外光谱与矿物地球化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韩警锐 冉凤琴 +8 位作者 彭勃 陈燃 唐波 奉大博 杨阳 赵媛 顾春进 陈浩 赵恒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5-1363,共9页
李家沟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川西地区的超大型矿床。目前,李家沟矿床中白云母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尚不清楚,其化学组分与光谱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缺乏深入认识。本文以李家沟矿床伟晶岩中白云母为研究对象,开展显微结构观察、电子探针分析(EP... 李家沟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川西地区的超大型矿床。目前,李家沟矿床中白云母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尚不清楚,其化学组分与光谱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缺乏深入认识。本文以李家沟矿床伟晶岩中白云母为研究对象,开展显微结构观察、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短波红外光谱测量等工作。将伟晶岩中白云母划分为三个阶段:①原生白云母(MS),岩浆阶段产物,Al、K含量较高,白云母2200 nm吸收峰位(Pos2200)集中于2201~2202.8 nm,相应吸收峰的吸收深度(2200Dep)大多<0.25,伊利石结晶度(IC值)集中于1~1.5;②过渡白云母(TM),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由于富含挥发分的流体出溶导致Li元素的富集,Li2O含量为2.53%~6.22%,Pos2200集中于2200~2201 nm,2200Dep多<0.5,IC值最高(多>4);③热液白云母(HM),主要由流体交代作用形成,Pos2200最短,2200Dep多<0.4,IC值集中于2~4。李家沟伟晶岩中白云母的Al—OH吸收峰可以反映白云母Si、Al、Fe、Li等元素含量变化,从MS到TM,这些元素的含量变化和替换机制是控制白云母特征吸收峰波长位移的主要因素,而在热液阶段(HM)中控制因素以温度为主。综合研究表明,李家沟伟晶岩中白云母Al—OH特征峰吸收波长(2200~2201 nm)和伊利石结晶度(>4)可作为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沟 花岗伟晶岩型矿床 白云母 短波红外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天候工作单光子计数激光雷达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英见 刘航宇 +4 位作者 蒋凯 魏仁杰 孙宝瑞 叶楠 王亮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目的】单光子探测以及单光子测距系统在三维成像和超远距离空间遥感等方向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器件本身的限制以及太阳光的背景噪声等因素,其应用场景大多处于夜间状态。【方法】文章通过改进传统激光雷达系统,使用全光纤光学系... 【目的】单光子探测以及单光子测距系统在三维成像和超远距离空间遥感等方向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器件本身的限制以及太阳光的背景噪声等因素,其应用场景大多处于夜间状态。【方法】文章通过改进传统激光雷达系统,使用全光纤光学系统,利用超窄带宽光纤滤波,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配合机械运动控制实现了超大视角和超高分辨率,且为可以在日间和雾天等光学环境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单光子成像系统。同时,文章所提改进激光雷达系统基于大气穿透性好、传输损耗低的1550 nm波段进行设计,提升了在雾天以及雨天的工作能力。【结果】文章所提系统在能见度为500 m左右的雾天状态实现了1.6 km外物体的三维成像,其成像距离是当时能见度的3倍。配合超高分辨率的时间/数字转换器,并根据激光雷达系统的系统响应函数构建模型,利用最小化负对数似然函数对直方图的强度信息和距离信息进行优化,可以大大提升距离分辨率,相比于最大值法得到的0.05 m的距离分辨率,文章所提系统结合最小化负对数似然函数方法将距离分辨率提升到了0.006 m。同时通过对图像进行正则化处理来抑制光子技术的涨落对成像效果的影响,以此来消除图片中的噪点。【结论】基于1550 nm的全光纤激光雷达系统具备很强的机械稳定性,具备在恶劣天气工作的能力,在远程遥感测绘、地面及车载激光雷达等领域具备极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探测 激光雷达 光子飞行时间 短波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热电子短波红外探测技术(封面文章·特邀)
5
作者 文鑫皓 贾瑀 +5 位作者 于乐泳 邵丽 陈惠 霞朝杰 汤林龙 史浩飞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共22页
短波红外具有穿透烟雾的特性,可在低光照环境或恶劣天气条件下成像,在军事、安防、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硅基热电子短波红外探测技术因具备与CMOS半导体工艺兼容、响应波段灵活可调等独特优势,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短波红外具有穿透烟雾的特性,可在低光照环境或恶劣天气条件下成像,在军事、安防、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硅基热电子短波红外探测技术因具备与CMOS半导体工艺兼容、响应波段灵活可调等独特优势,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中系统地回顾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剖析了与光电转换效率密切相关的热电子产生、传输与注入等物理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包括通过光学吸收增强和热损耗抑制来增加热电子的产生效率;通过精确调控热电子的初始位置、能量、动量分布及自由程来优化其传输过程;以及利用肖特基结和界面调控等技术来提高热电子的注入概率。此外,文中还讨论了暗电流的抑制方法,以期提升探测器的整体性能。最后,展望了硅基热电子红外光电探测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热电子 探测器 肖特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母对伟晶岩型关键金属矿床的成因和勘查指示:以东天山镜儿泉伟晶岩型Li-Be-Nb-Ta矿床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田祥雨 王瑞 +3 位作者 刘思宇 孙海微 陈寿波 席斌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44-2962,共19页
云母是伟晶岩的重要造岩矿物,也是伟晶岩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重要标志矿物。东天山造山带与举世瞩目的阿尔泰伟晶岩成矿省有很好的对比性,具有很高的伟晶岩型关键金属矿床成矿潜力。本文重点研究了东天山地区目前最大的伟晶岩矿床——镜... 云母是伟晶岩的重要造岩矿物,也是伟晶岩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重要标志矿物。东天山造山带与举世瞩目的阿尔泰伟晶岩成矿省有很好的对比性,具有很高的伟晶岩型关键金属矿床成矿潜力。本文重点研究了东天山地区目前最大的伟晶岩矿床——镜儿泉Li-Be-Nb-Ta矿床中云母对于矿床成因和找矿勘查的指示作用。镜儿泉矿化伟晶岩中的云母类型均为白云母。电子探针(EPMA)分析表明,矿区白云母具有从多硅白云母到普通白云母的变化趋势。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析表明,云母的Rb、Cs含量和K/(Rb+Cs)、Nb/Ta比值能够指示伟晶岩的演化过程;K/(Rb+Cs)指标可以很好区分花岗岩和伟晶岩,Nb/Ta指标可以很好的识别伟晶岩成矿带。云母Li、Be、B、Nb、Ta含量增加能够反映伟晶岩中对应元素富集过程,且云母中Li、Fe、Mn含量的骤降能够反映锂辉石、铌钽铁矿等矿物的沉淀。云母分离结晶可能是导致高分异伟晶岩具有低Nb/Ta值,并发生Nb-Ta矿化的关键;从花岗岩到伟晶岩,云母的分离结晶降低了残余熔体中Ti含量,抑制了具有高Nb、Ta分配系数的含Ti氧化物的生成,为Nb、Ta矿化奠定了基础。云母的Nb、Ta含量变化指示伟晶岩Nb-Ta富集过程解耦,沉淀过程耦合。白云母短波红外光谱2200nm位置的Al-OH特征吸收峰具有良好的指示伟晶岩矿化的能力。镜儿泉伟晶岩成矿带中的白云母具有明显更小的Al-OH特征吸收峰位值(<2202nm)。伟晶岩成矿带中铌钽铁矿分离结晶使与之共生的白云母Fe含量减少是导致Al-OH特征吸收波长偏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云母 短波红外 岩浆演化 找矿勘查 东天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赣南铜岭下铜多金属矿床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
7
作者 张柯凡 郭娜 +1 位作者 李伟 姚艺欣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9-358,共20页
江西赣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潜力大,随着矿产勘查进入深部找矿的新阶段,传统勘查手段难以支撑,亟需新的方法和思路进一步来指导找矿工作。文章以江西赣南地区铜岭下铜多金属矿床为例,采用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 江西赣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潜力大,随着矿产勘查进入深部找矿的新阶段,传统勘查手段难以支撑,亟需新的方法和思路进一步来指导找矿工作。文章以江西赣南地区铜岭下铜多金属矿床为例,采用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矿物学和矿物地球化学手段,厘定了矿区蚀变矿物组合及空间展布特征,分析了光谱特征与矿化品位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铜岭下矿床中典型蚀变矿物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构建出铜岭下矿床的光谱勘查模型。研究发现,矿区北部Cu-Mo矿化分布于花岗岩体顶部,以绢云母族矿物为找矿标志;矿区中部Cu-Zn矿化处于花岗岩体侵入的地层接触带,以绿泥石低Pos2250值(<2243nm)以及蛇纹石和断裂特征分布为找矿标志;矿区南部W-Sn-Cu矿化与石英细脉相关,总体与蚀变矿物关系不大,主要以岩石裂隙为找矿标志。北部钻孔ZK9-3和ZK9-4伊利石波谱IC值反映出岩体侵入深度大,推测其位置距离热源中心更近;绢云母2200nm波长变化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矿区北部;矿区中部绿泥石以富镁(铁)绿泥石为主,Pos2250值从致矿岩体到接触带附近呈由高变低的趋势。研究区成矿环境复杂,由北向南形成了蚀变花岗岩型(Cu-Mo)-构造控制下的弱矽卡岩型(Cu-Zn)-石英脉型(W-Sn-Cu)的复合成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 热红外光谱 蚀变矿物 铜岭下铜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三山岛断裂带金矿床蚀变矿物勘查标识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健 宋明春 +5 位作者 王昌伟 王润生 雷鸣 崔庆意 李杰 李世勇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9-767,共19页
三山岛断裂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控矿断裂产状变化部位含矿性存在差异,使得矿体不连续,勘查标识不明确。通过对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30号勘探线的多个钻孔和三山岛井下坑道进行系统编录和样品采集,研究矿物共生组合与矿脉之间的穿切关系。... 三山岛断裂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控矿断裂产状变化部位含矿性存在差异,使得矿体不连续,勘查标识不明确。通过对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30号勘探线的多个钻孔和三山岛井下坑道进行系统编录和样品采集,研究矿物共生组合与矿脉之间的穿切关系。研究表明:北部海域金矿床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即石英—黄铁矿—钾长石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阶段(Ⅱ)、石英—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阶段(Ⅲ)和贫矿菱铁矿—方解石阶段(Ⅳ),其中Ⅱ和Ⅲ阶段是金的主要成矿阶段。利用短波红外光谱对控矿断裂含矿和贫矿部位样品进行分析,发现蚀变矿物组成、Al-OH吸收峰位和结晶度(IC)等存在明显差异,高的Pos2200和IC值与金矿体之间存在明确的正相关关系。对各钻孔的品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引入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析,强调IC值具有更高的权重影响。黄铁矿微量元素研究显示:As、Pb、Bi、Te和Sb等元素与Au元素含量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由此,基于断裂产状、短波红外光谱指标和黄铁矿元素含量等变化情况,建立了全新的勘查标识,对实际找矿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分析 勘查标识 断裂控矿模式 三山岛断裂 胶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短波红外地物光谱仪的光机设计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新 郑小兵 +3 位作者 洪津 汤伟平 张国伟 寻丽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56-1661,共6页
基于平场凹面光栅分光和线列阵探测器探测的最新设计方案,进行了短波红外波段地物光谱仪的光机设计。仪器采用光纤导光,两个独立单元分别探测,最大限度地简化了光学及结构设计。更换前置光学系统改变探测视场,视场内的辐射经过前置... 基于平场凹面光栅分光和线列阵探测器探测的最新设计方案,进行了短波红外波段地物光谱仪的光机设计。仪器采用光纤导光,两个独立单元分别探测,最大限度地简化了光学及结构设计。更换前置光学系统改变探测视场,视场内的辐射经过前置光学系统均匀地照亮入射光纤,保证了两探测单元的视场相同。根据入射光通量、光谱分辨率和狭缝的关系确定入射狭缝的大小,仪器光谱覆盖900~2400nm,光谱分辨率优于12nm,适合野外短波红外波段的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地物光谱仪 短波红外 遥感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波红外技术的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及其外围蚀变填图-勘查模型构建 被引量:29
10
作者 郭娜 史维鑫 +4 位作者 黄一入 郑龙 唐楠 王成 伏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6-457,共12页
采用短波红外技术测量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矿区地表岩石样本,发现蚀变矿物主要有绢云母和绿泥石,并在地表形成了一套从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的具有斑岩特点的蚀变矿物组合特征。通过测量地下ZK0804,ZK1604,ZK2404,ZK3204四个钻孔岩... 采用短波红外技术测量西藏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矿区地表岩石样本,发现蚀变矿物主要有绢云母和绿泥石,并在地表形成了一套从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的具有斑岩特点的蚀变矿物组合特征。通过测量地下ZK0804,ZK1604,ZK2404,ZK3204四个钻孔岩心的短波红外特征,发现钻孔岩心中存在大量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和绢云母,在东西向展布的过程中,绢云母数量及厚度明显增大,有继续向下延伸的趋势,说明矿体向深部逐渐从富含明矾石、地开石、高岭石的高硫、低温类型的矿物组合向绢英岩化带转变,并构成了规律的蚀变分带系统。根据地表、地下岩(矿)石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及蚀变矿物分布趋势,构建了基于短波红外勘查技术的多龙矿集区斑岩-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找矿勘查模型,总结了从钾化带-绢英岩化带-泥化带-高级泥化带(明矾石-地开石-高岭石组合)-青磐岩化带的一套完整蚀变矿物组合及光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龙 短波红外 勘查模型 蚀变填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内外定标修正实现红外测量系统辐射定标 被引量:27
11
作者 孙志远 常松涛 +2 位作者 朱玮 王旻 王晓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6-362,共7页
由于现有的大口径短波红外测量系统的辐射定标需要制备大口径红外平行光管,不仅机动性差且成本较高,故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外定标修正的辐射定标新方法。该方法将一个中、高温腔型黑体置于红外系统内部,通过切换反射镜,将中、高温腔型黑... 由于现有的大口径短波红外测量系统的辐射定标需要制备大口径红外平行光管,不仅机动性差且成本较高,故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外定标修正的辐射定标新方法。该方法将一个中、高温腔型黑体置于红外系统内部,通过切换反射镜,将中、高温腔型黑体辐射引入红外光学系统,并对部分光路进行中、高温段的内定标。然后,使用大面源黑体对全系统进行中温段的外定标;提取并处理公共温度范围的内、外定标数据以获取内、外定标之间的修正系数。最后,对中、高温段的内定标数据进行修正从而获取全系统的辐射定标数据。使用该方法对某Φ400mm口径的红外测量系统进行了辐射定标,并根据定标结果反演了黑体的辐射亮度和温度。结果显示:辐射亮度反演的最大误差为1.67%,温度反演的最大误差为1.02℃。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对大口径短波红外测量系统进行辐射定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量系统 短波红外 辐射定标 内定标 外定标 辐射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植被指数监测农业干旱的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华朋 张树清 +1 位作者 高自强 孙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6-761,共6页
MODIS传感器提供的短波红外光谱波段为农业干旱遥感监测带来了新的机遇,因为它对植被水分十分敏感。本文选择中国东北松嫩平原为研究区,旱田为农业干旱的监测目标。基于2001—2010年的8天合成MODIS产品(MOD09A1),分别计算了四种基于可... MODIS传感器提供的短波红外光谱波段为农业干旱遥感监测带来了新的机遇,因为它对植被水分十分敏感。本文选择中国东北松嫩平原为研究区,旱田为农业干旱的监测目标。基于2001—2010年的8天合成MODIS产品(MOD09A1),分别计算了四种基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的植被绿度指数和四种基于近红外和短波红外光谱的植被水分指数,并以多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标(SPI)为判别植被指数农业干旱敏感性的标准,利用一种气象站点与象元配对关联的方法计算了不同植被指数与多尺度SPI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研究表明,在农业干旱监测敏感性方面,MODIS植被水分指数(NDII6和NDII7)明显好于植被绿度指数。其中NDII7的表现最为出色,研究证实了MODIS短波红外光谱在监测农业干旱方面的潜力,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数据 短波红外光谱 可见光与近红外光谱 农业干旱 植被水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短波红外光谱特征的土壤含水量反演 被引量:37
13
作者 姚云军 秦其明 +1 位作者 赵少华 袁蔚林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4,79,共7页
土壤含水量是地表干旱信息最重要的表征参量,也是定量遥感反演面临的一个挑战性课题.作者在分析MODIS短波红外第6波段和第7波段对水分变化敏感的基础上,构建了MODIS短波红外光谱特征空间,根据土壤水分在光谱特征空间中的变化规律,提出... 土壤含水量是地表干旱信息最重要的表征参量,也是定量遥感反演面临的一个挑战性课题.作者在分析MODIS短波红外第6波段和第7波段对水分变化敏感的基础上,构建了MODIS短波红外光谱特征空间,根据土壤水分在光谱特征空间中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简单实用的MODIS短波红外土壤湿度指数(Shortwave Infrared Soil Moisture Index,SIMI),并利用宁夏平原实测0~10cm平均土壤含水量数据验证了该指数.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较好,R2变化范围为0.39~0.58.此外,与TVX相比,该指数具有更高的土壤水分监测精度,证明了该方法反演区域土壤含水量的可靠性.然而,该指数没有消除混合像元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短波红外光谱 温度-植被指数 土壤含水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短波红外矿物分布特征及找矿模型——以西藏铁格隆南(荣那矿段)、斯弄多矿床为例 被引量:34
14
作者 郭娜 黄一入 +3 位作者 郑龙 唐楠 伏媛 王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7-778,共12页
本文以铁格隆南(荣那矿段)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为研究对象,运用短波红外技术快速厘定了上述两个矿床的蚀变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构建了基于短波红外勘查技术的找矿模型。研究发现: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 本文以铁格隆南(荣那矿段)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为研究对象,运用短波红外技术快速厘定了上述两个矿床的蚀变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构建了基于短波红外勘查技术的找矿模型。研究发现: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的蚀变矿物垂向分带组合为:高岭石→高岭石+(地开石+明矾石)→高岭石+明矾石+(地开石)→高岭石+地开石+明矾石。由于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交代黄铁绢英岩化带的斑岩型矿体,致使上部矿石中还有少量交代残余的绢云母;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蚀变矿物垂向分布为:白(绢)云母+(钠云母)→白(绢)云母+钠云母+(伊利石)→白(绢)云母+钠云母+蒙脱石+伊利石→白(绢)云母+钠白云母+蒙脱石+伊利石,其中顶部白(绢)云母是后期黑云母花岗斑岩蚀变所产生,本身与成矿无关;矿体主要赋存在伊利石+蒙脱石带,随着蒙脱石被伊利石化,矿体也逐渐尖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短波红外技术 蚀变分带 找矿模型 蚀变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成矿带陆相火山岩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蚀变分带模型——以西藏斯弄多矿床为例 被引量:23
15
作者 郭娜 郭文铂 +3 位作者 刘栋 黄一入 郑龙 郭亚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3-848,共16页
斯弄多银铅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个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采用短波红外技术对矿区进行了精细蚀变矿物分带划分,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对不同蚀变带元素的迁移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斯弄多矿区的短波红外勘查模型。... 斯弄多银铅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个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采用短波红外技术对矿区进行了精细蚀变矿物分带划分,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对不同蚀变带元素的迁移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斯弄多矿区的短波红外勘查模型。研究发现:(1) Al-OH波长值的无序排列变化说明斯弄多矿床中存在不同岩浆热液流体的混合作用;(2)不同矿物组合形成了明显的蚀变分带,垂向上(由内向外)形成了绢云母化带→绢云母-钠云母-蒙脱石带→绢云母-伊利石-蒙脱石带→绢云母-伊利石带;(3)隐爆角砾岩型矿体中成矿元素Ag-Pb-Zn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中,Ag主要赋存在绢云母-伊利石带,Pb-Zn则主要赋存在绢云母-伊利石-蒙脱石带;(4)热液脉型Ag-Pb-Zn矿体品位与伊利石结晶度指数IC关系密切,矿体主要赋存于0. 6≤IC≤1. 2的范畴;(5)以钻孔BZK0301(3号勘探线)为界,斯弄多矿床成矿性优劣存在一条明显界线,NE向由于不同流体的混合作用成矿性较好,SW向因为流体较为单一成矿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弄多 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蚀变分带 伊利石 短波红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红外成像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被引量:42
16
作者 蔡毅 胡旭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短波红外可以提供可见光、微光夜视、中波、长波红外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实现短波红外成像,填补微光夜视和中波红外成像之间的光谱空缺,实现在三个大气红外透射窗口的“无缝隙探测,”对在红外波段全面获取目标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可应用... 短波红外可以提供可见光、微光夜视、中波、长波红外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实现短波红外成像,填补微光夜视和中波红外成像之间的光谱空缺,实现在三个大气红外透射窗口的“无缝隙探测,”对在红外波段全面获取目标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可应用于夜视、侦察与监视、遥感、遥感系统、红外成像制导、光电对抗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红外成像 无缝隙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波红外技术的蚀变矿物特征及勘查模型——以斯弄多银铅锌矿床为例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娜 刘栋 +6 位作者 唐菊兴 郑龙 黄一入 史维鑫 伏媛 唐楠 王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6-570,共15页
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成就了青藏高原的冈底斯成矿带,位于该成矿带的斯弄多银铅锌矿床赋存于林子宗群火山岩中,经过勘查确认该矿床属于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通过对5个钻孔进行短波红外测量,发现钻孔中的蚀变矿物主要有绢(白)云母... 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成就了青藏高原的冈底斯成矿带,位于该成矿带的斯弄多银铅锌矿床赋存于林子宗群火山岩中,经过勘查确认该矿床属于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通过对5个钻孔进行短波红外测量,发现钻孔中的蚀变矿物主要有绢(白)云母、钠云母(富Na云母)、伊利石和蒙脱石,并在垂向形成绢(白)云母→绢(白)云母+钠云母+蒙脱石+伊利石→绢(白)云母+伊利石→绢(白)云母的组合特征。通过总结归纳蚀变矿物分布、分带特征并与地质编录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短波红外技术的斯弄多找矿勘查模型。笔者在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中发现:(1)伊利石-蒙脱石混合矿物组成是寻找深部及外围矿体的重要线索;(2)绢(白)云母属于成矿前期的蚀变,与矿体之间的关系不明显;(3)矿床深部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SW方向深部反映了绢云母被交代形成伊利石的过程;NE方向深部表现为绢(白)云母二八面体结构的变化;(4)未被剥蚀的青磐岩化带是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短波红外技术 蚀变矿物 找矿模型 斯弄多银铅锌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在白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继光 张根生 毛迪锐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4年第1期22-24,37,共4页
采用近红外分光光度法对白酒中的乙醇含量进行检测 ,通过对一系列浓度乙醇溶液的近红外短波光谱特征建立回归方程 ,从而对白酒真实样品的乙醇含量进行预报。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 ,结果表明 ,当n =3时 ,二阶导数... 采用近红外分光光度法对白酒中的乙醇含量进行检测 ,通过对一系列浓度乙醇溶液的近红外短波光谱特征建立回归方程 ,从而对白酒真实样品的乙醇含量进行预报。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 ,结果表明 ,当n =3时 ,二阶导数差谱的全光谱CR检测结果最接近真实值 (SEP=0 .34% ) ,此方法具备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 白酒 检测 乙醇含量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主成分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可见光-近红外与短波红外特征的新型植被指数估算冬小麦LAI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鑫川 鲍艳松 +3 位作者 徐新刚 金秀良 张竞成 宋晓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98-2402,共5页
考虑到短波红外特征与叶面积指数(LAI)有很好的关联,将短波红外特征的典型水分指数与基于可见光-近红外特征的植被指数相融合,尝试构建新的植被指数估算作物LAI。通过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分析新植被指数对LAI饱和响应的特征;利用2009年... 考虑到短波红外特征与叶面积指数(LAI)有很好的关联,将短波红外特征的典型水分指数与基于可见光-近红外特征的植被指数相融合,尝试构建新的植被指数估算作物LAI。通过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分析新植被指数对LAI饱和响应的特征;利用2009年和2008年北京地区冬小麦实测光谱数据进行LAI估算建模与验证。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0个典型可见光-近红外植被指数分别与5个水分植被指数相结合构建的新指数,都能够有效提高与LAI的相关性,特别是在融合了含有短波红外特征的sLAIDI*指数后,新指数显著提高了对LAI响应的饱和点,而对植被水分变化不敏感,LAI估算精度得到改善。研究表明:将短波红外特征引入到可见光-近红外植被指数中,构建的新植被指数对冬小麦LAI估算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 高光谱遥感 植被指数 短波红外 sLAI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噪声分量变换(MNF)和矿物标识的植被区蚀变信息提取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爱云 王安建 李丽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0-718,共9页
以往常规的遥感找矿的方法是主成分分析和比值方法,在植被发育的区域,利用这些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矿物蚀变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法,将已知目标矿物转换为图像像元作为标识谱,利用植被在短波红外是暗目标和最大信噪比MNF变换可以有效的... 以往常规的遥感找矿的方法是主成分分析和比值方法,在植被发育的区域,利用这些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矿物蚀变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法,将已知目标矿物转换为图像像元作为标识谱,利用植被在短波红外是暗目标和最大信噪比MNF变换可以有效的突出信息的前提,可以快速比对提取蚀变信息。以云南中甸地区的普朗-红山斑岩成矿带为例,进行绢英岩化和泥化蚀变信息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和比值法结果具有一致性,但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该方法能很好的抑制植被影响,突出目标矿物,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提取ASTER遥感影像矿物蚀变信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 短波红外 MNF 矿物标识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