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月平均2 m气温订正方法
1
作者 方巍 王冰轮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6-917,共12页
作为减少短期气候预测误差的技术,数据订正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而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方法已经应用到数据订正技术中,其中常用的模型是U-Net,但它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第一,U-Net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但是受限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小感受野... 作为减少短期气候预测误差的技术,数据订正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而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方法已经应用到数据订正技术中,其中常用的模型是U-Net,但它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第一,U-Net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但是受限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小感受野,这导致U-Net不能从全局的角度学习空间特征;第二,U-Net的下采样操作容易丢失图像细节信息。这两点都影响了该模型的订正性能。因此采取以下两个措施进行改进,一是将原模型与能够学习图片全局特征的Vision Transformer有机结合起来,使其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学习空间特征;二是引入UNet 3+模型中的全尺度连接操作,弥补原下采样中丢失的图像细节信息。改进之后的模型称为UNet-Former 3+,在CMIP6中月平均2 m气温的春季和冬季数据集上进行订正实验,ERA5为实验标签。模型会与分位数映射、岭回归、U-Net、CU-Net、Dense-CUnet和RA-UNet这六种订正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型在两个季节的平均绝对误差都下降49%,均方根误差都下降57%,两者都低于上述六种方法。总之,UNet-Former 3+在春季和冬季的订正效果优于上述六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数据订正 Vision Transformer 全尺度连接 UNet-Former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与长短期记忆网络结合的蓝莓黑腹果蝇发生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高驰涵 张梅 +2 位作者 陈哲 张群英 伍俊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164,共7页
黑腹果蝇侵害严重影响蓝莓产量,现已成为遏制贵州省蓝莓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快速、准确预测黑腹果蝇发生有利于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但目前对蓝莓园黑腹果蝇发生预测的研究尚少。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蓝莓黑腹果蝇发生预测模型。首先... 黑腹果蝇侵害严重影响蓝莓产量,现已成为遏制贵州省蓝莓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快速、准确预测黑腹果蝇发生有利于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但目前对蓝莓园黑腹果蝇发生预测的研究尚少。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蓝莓黑腹果蝇发生预测模型。首先,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温度、湿度、风速等相关气候特征指标与黑腹果蝇发生的相关性;然后,利用随机森林算法选出影响黑腹果蝇发生的重要气候特征指标;最后,提出一种随机森林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相结合的虫害预测模型。将该模型与其他传统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其在预测黑腹果蝇发生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均方根误差为2.1203,平均绝对误差为1.8659,决定系数为0.9795。本研究结果可为预测黑腹果蝇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防治策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蓝莓 虫害发生预测 随机森林 长短期记忆网络 Pearson相关系数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地车载近程高炮反导火控关键技术研究
3
作者 王宝宝 辛斌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共9页
针对要地车载近程高炮反导武器系统对超音速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及RAM类目标拦截能力有限,高炮火控系统暴露出跟踪预测精度下降、系统反应时间不足、直接命中精度有限等问题,分析研究机动目标跟踪预测技术、超音速目标快速反应控制... 针对要地车载近程高炮反导武器系统对超音速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及RAM类目标拦截能力有限,高炮火控系统暴露出跟踪预测精度下降、系统反应时间不足、直接命中精度有限等问题,分析研究机动目标跟踪预测技术、超音速目标快速反应控制技术、要地车载高炮射击校正技术的现状及趋势,提出在高炮火控环节可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后续要地车载近程高炮反导火控技术的研究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程反导 高炮火控 跟踪预测 反应时间 射击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新地区农作物生长季气候资源趋势预测分析
4
作者 杨晓彤 舒海燕 +5 位作者 孙可 张旭 陶倩 范野 常相伊 张艺函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56-60,共5页
基于1953~2023年5~9月阜新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重标极差(R/S)和V统计量等方法对相关气象要素进行趋势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953~2023年阜新地区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呈下降的趋势。4... 基于1953~2023年5~9月阜新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重标极差(R/S)和V统计量等方法对相关气象要素进行趋势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953~2023年阜新地区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呈下降的趋势。4个气象要素的Hurst指数均明显大于0.5,说明都存在长期记忆特性,即平均气温和≥10℃积温未来仍均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仍均呈下降的趋势。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10℃积温的平均循环周期分别为14、16、13、14年。即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活动积温在14年后趋势进行反转,反转为下降趋势;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在16年和13年后趋势反转为上升趋势。各气象要素的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并不相同,其中平均气温和≥10℃积温与各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很高,得出的回归方程,均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检验;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与各影响因子的相关性不太高,得出的回归方程,均通过超过了0.1的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气候资源 重标极差分析 V统计量 趋势预测 阜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业务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91
5
作者 李维京 张培群 +12 位作者 李清泉 王兰宁 刘益民 史学丽 张祖强 刘一鸣 胡国权 党鸿雁 张芳 陈丽娟 孙除荣 赵其庚 董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11,共11页
动力气候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工具。经过 8年多的研制、发展和业务化过程 ,国家气候中心已建立起第一代动力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 ,并以此为平台 ,形成了一套包括月、季节到年际时间尺度的动力模式预测业务。 2 0年历史... 动力气候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工具。经过 8年多的研制、发展和业务化过程 ,国家气候中心已建立起第一代动力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 ,并以此为平台 ,形成了一套包括月、季节到年际时间尺度的动力模式预测业务。 2 0年历史回报试验和 1年多的试验性业务运行结果表明 ,该系统对东亚区域的季节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其预测结果已经在实际业务中得到了应用 ,并成为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文是对该动力模式系统性能的介绍 ,也是对国家“九五”重中之重课题的加强课题“短期气候预测综合动力模式预测系统业务化”专题的总结汇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气候模式 气候预测 预测能力 短期气候 业务化 DCM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中动力相似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维京 郑志海 孙丞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1-350,共10页
鉴于当前短期气候预测中,纯粹使用动力学方法尚不能完全满足气候预测业务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策略上采取动力和统计相结合的办法。在具体实现手段上,简要介绍了从历史资料中提炼预测信息,发展了一种基于历史相似误差订正的相似—动力短... 鉴于当前短期气候预测中,纯粹使用动力学方法尚不能完全满足气候预测业务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策略上采取动力和统计相结合的办法。在具体实现手段上,简要介绍了从历史资料中提炼预测信息,发展了一种基于历史相似误差订正的相似—动力短期气候预测新方法。分别在月、季节以及ENSO等短期气候预测领域相继开展了试验和应用,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初步结果,为下一步深入开展有关短期气候预测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动力相似 预报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前汛期短历时降水气候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林新彬 刘增基 +2 位作者 邹燕 任汉龙 周榕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9-477,共9页
通过对福建省前汛期短历时降水气候频数和概率进行分类合成对比分析 ,揭示了在不同地形环境下 (不同海拔高度、距海远近、山脉坡向、山区与河谷盆地等 )短历时降水气候的不同特征 ,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关键词 福建 汛期 地形 短历时 降水 气候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短期气候动力预测模式系统的研究及试验 被引量:64
8
作者 丁一汇 刘一鸣 +1 位作者 宋永加 李清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236-246,共11页
气候和气候异常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提高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率,研究动力气候模式短期气候预测新技术至关重要。通过近5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套由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海气耦合的全球气候模式(AGCM+OGCM+海冰+高分辨率印度... 气候和气候异常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为提高短期气候预测的准确率,研究动力气候模式短期气候预测新技术至关重要。通过近5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套由月动力延伸预报模式,海气耦合的全球气候模式(AGCM+OGCM+海冰+高分辨率印度洋一太平洋海盆模式),区域气候模式季和年际尺度的业务动力模式组成的系统。初步把我国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由经验统计方法提高到定量和客观分析的水平上。在此基础上,已建成了一个具有物理基础的统计方法与气候动力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气候预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 动力预测 全球气候模式 海气耦合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层纬向风异常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年频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何敏 龚振淞 +2 位作者 徐明 应明 宋文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7-283,共7页
采用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地区大尺度高低层纬向风异常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年频数的关系及其影响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地区ΔU200-ΔU850>0,西太平洋热带地区ΔU200-ΔU850<0,热带太平洋地区沃... 采用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地区大尺度高低层纬向风异常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年频数的关系及其影响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地区ΔU200-ΔU850>0,西太平洋热带地区ΔU200-ΔU850<0,热带太平洋地区沃克环流偏强,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年频数偏多。高低层纬向风异常年,对流层上、下部环流和对流层中垂直运动有显著的特征。在短期气候预测的时间尺度上,前期高低层纬向风异常可以作为预测热带气旋生成年频数的前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层纬向风异常 热带气旋生成年频数 短期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九层全球大气格点模式进行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性试验 被引量:37
10
作者 郎咸梅 王会军 姜大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4,共6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9层大气环流模式 (IAP9L AGCM)对夏季气候进行了 30年 ( 1970~ 1999年 )集合回报试验 ,并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跨季度夏季短期气候的可预测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对流层中、高层大气...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9层大气环流模式 (IAP9L AGCM)对夏季气候进行了 30年 ( 1970~ 1999年 )集合回报试验 ,并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跨季度夏季短期气候的可预测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对流层中、高层大气环流的预测能力强于低层 ,位势高度场和表面气温的可预测性最大 ,而降水的可预测性则相对较小 .对流层中、高层位势高度场的可预测性基本呈带状分布 ,越靠近赤道可预测性越高 ;而降水的可预测性基本局限于赤道东太平洋及热带个别区域 .由此可见 ,降水的预测极为困难和复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预测 大气环流 集合回报 IAP9L-AG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和强度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何敏 许力 宋文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14,共6页
利用合成及相关统计方法 ,研究冬季南海季风指数与 85 0hPa风场、5 0 0hPa高度、海表温度、OLR等环境场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可能机制。指出冬季南海季风指数及环境场的异常特征可以作为预测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前兆信号。... 利用合成及相关统计方法 ,研究冬季南海季风指数与 85 0hPa风场、5 0 0hPa高度、海表温度、OLR等环境场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可能机制。指出冬季南海季风指数及环境场的异常特征可以作为预测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前兆信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测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和强度的概念模型 ,1998~ 2 0 0 1年的预测试验取得了较好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 爆发日期 强度 南海 短期气候预测 环境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短期气候预测的对象问题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会军 张颖 郎咸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基于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和数学方面的考虑,讨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对象问题。短期气候预测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但也是非常困难的科学难题和科学工程。传统的把气候距平作为预测对象的方法并不一定具有科学严谨性和应用上的高... 基于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和数学方面的考虑,讨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对象问题。短期气候预测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但也是非常困难的科学难题和科学工程。传统的把气候距平作为预测对象的方法并不一定具有科学严谨性和应用上的高效性。因此提出把气候年际增量作为新的预测对象,并从数学物理考虑上进行了讨论。最后,基于一个气候模式的预测试验,实际检验了新的预测对象方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预测对象 气候距平 年际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气学和天气预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3
作者 陶诗言 赵思雄 +4 位作者 周晓平 纪立人 孙淑清 高守亭 张庆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1-467,共17页
全面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气团、锋面、梅雨、寒潮、阻高、副高、暴雨、高低空急流、亚澳季风区内涡旋和对流等现象的天气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在短中期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 全面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气团、锋面、梅雨、寒潮、阻高、副高、暴雨、高低空急流、亚澳季风区内涡旋和对流等现象的天气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在短中期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领域在模式发展和改进以及在数值模拟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同时指出模式发展和预测在中国数值天气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天气预报 气候预测 天气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夏季我国极端降水及滑坡泥石流灾害预测 被引量:23
14
作者 马洁华 孙建奇 +2 位作者 汪君 于恩涛 何爽爽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99,共7页
基于动力降尺度预测系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对2018年夏季我国极端降水日数及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风险进行了超前4个月的实时预测试验。与实测结果相比,该系统对2018年夏季我国极端降水日数空间分布的预... 基于动力降尺度预测系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对2018年夏季我国极端降水日数及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风险进行了超前4个月的实时预测试验。与实测结果相比,该系统对2018年夏季我国极端降水日数空间分布的预测与实况基本相符,但大部分地区存在明显低估;滑坡泥石流的预测结果与目前统计的由于降水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的分布基本吻合。此次预测试验表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发展的动力降尺度预测系统对我国夏季极端降水和滑坡泥石流灾害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具有实时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滑坡泥石流 动力降尺度 实时预测 短期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气候预测的评估问题 被引量:38
15
作者 王绍武 朱锦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A06期1-10,共10页
该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评估月、季尺度短期气候预测结果的方法 ,比较了相关系数(R)、预报技巧分 (S)和准确率 (P)的特点 ,并对当前国内外气候预测业务水平进行了分析 ,着重对大气环流、气温、降水及 ENSO的预测水平进行了评估 ,指出国... 该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评估月、季尺度短期气候预测结果的方法 ,比较了相关系数(R)、预报技巧分 (S)和准确率 (P)的特点 ,并对当前国内外气候预测业务水平进行了分析 ,着重对大气环流、气温、降水及 ENSO的预测水平进行了评估 ,指出国内外月、季尺度的降水预报的水平目前在 55%~ 60 %左右 ,对 ENSO的发生、结束和强度的预报水平有限 .文中探讨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可预报性问题 ,提出月、季尺度气候预测的可预报性的理论上限可能为 6~ 1 2月 ,准确率在 80 %~ 85%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预报性 短期气预测 预测评估 预测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资料同化与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对短时预报影响的数值对比试验 被引量:60
16
作者 盛春岩 薛德强 +1 位作者 雷霆 高守亭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307,i0001,共16页
为对比雷达资料同化与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对短时数值预报的影响,利用美国Oklahoma大学风暴分析和预测中心开发的ARPS(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模式及其资料分析系统ADAS(ARPS Data AnalysisSystem),对一次华北暴雨过... 为对比雷达资料同化与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对短时数值预报的影响,利用美国Oklahoma大学风暴分析和预测中心开发的ARPS(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模式及其资料分析系统ADAS(ARPS Data AnalysisSystem),对一次华北暴雨过程进行了18,15,9,6,3 km 5种不同水平分辨率的数值对比试验,并对比了使用雷达资料进行云分析时5种分辨率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仅使用常规观测资料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可以改进6 h内的短时预报,模拟的锋面结构更为细致,降水尤其是强降水预报评分提高了。而使用雷达资料改进模式初始场后,能明显改进模式6 h内的预报尤其是降水强度和落区预报,使得18 km上使用雷达资料同化的预报结果好于3 km不使用雷达资料同化的结果,表明雷达资料同化比单纯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更为有效。不同分辨率上使用雷达资料同化的对比发现,对于40 mm以下的一般性降水,从18—3 km的模拟结果差别不大,而对于强降水,仍然需要提高模式的水平分辨率。但无论初始场是否使用雷达资料同化,但当分辨率由6 km提高到3 km时,模拟结果无明显改进,因此,提高模式分辨率有一定的限度,而在适当提高模式分辨率的同时使用雷达资料同化改进模式初始场,则是提高模式短时预报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资料同化 提高模式分辨率 对比试验 短时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RGO资料改进ENSO和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人禾 殷永红 +2 位作者 李清泉 刘益民 牛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8-547,共10页
全球海洋ARGO资料的获取为气候预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洋资料。该文首先利用ARGO资料改进次表层参数化方案后的Zebiak-Cane海洋模式,与统计大气模式耦合,建立了热带动力海洋-统计大气耦合模式。通过比较应用和未应用ARGO资料改进... 全球海洋ARGO资料的获取为气候预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洋资料。该文首先利用ARGO资料改进次表层参数化方案后的Zebiak-Cane海洋模式,与统计大气模式耦合,建立了热带动力海洋-统计大气耦合模式。通过比较应用和未应用ARGO资料改进的海洋模式,进行了耦合模式的长期回报试验。结果表明:ARGO资料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耦合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的预测能力,提前3个月和6个月的回报结果都有很大的改进,基本上回报出了Ni^no3.4区海面温度异常的演变特征,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都能够给出较准确的回报,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相关性在整个热带太平洋区域明显提高。该文还利用国家气候中心(NCC)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夏季降水进行了个例和多年季度回报模拟试验,探讨了包含和不包含ARGO观测资料的同化资料作为初始场对我国夏季降水预测的影响,表明采用带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回报的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形式与观测更一致,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正相关区域变大,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回报水平比采用没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时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资料 ENSO预测 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预测中的集合方法初探 被引量:11
18
作者 袁重光 赵彦 +1 位作者 李旭 曾庆存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7-214,共8页
介绍了气候预测中的集合方法。该文作者曾在 1996年论证了在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的共同作用下存在一个可预测的气候异常区 ,部分地改变了气候不可预测的论断。如何从与大量不可预测结果混杂在一起的结果中提炼出可预测... 介绍了气候预测中的集合方法。该文作者曾在 1996年论证了在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的共同作用下存在一个可预测的气候异常区 ,部分地改变了气候不可预测的论断。如何从与大量不可预测结果混杂在一起的结果中提炼出可预测部分是集合方法的重要目的之一。文中也讨论了由于大气运动固有的动力学特性 ,其集合预测与经典的数学考虑有所区别 ,天气与气候预测有不同的特点 ,其集合方法、目的也应有所不同 ,由此对集合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文中同时介绍了首次在气候预测中发现的多平衡态现象 ,建议了如何判定多平衡的出现 ,以及如何利用多平衡态来改善对不同区域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 降水距平 集合预测 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改进及其对1998年全国汛期旱涝形势的预测 被引量:59
19
作者 林朝晖 李旭 +5 位作者 赵彦 周广庆 王会军 袁重光 郭裕福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52-61,共10页
通过引入改善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对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IAPPSSCA)中的大气模式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前后的IAPPSSCA,我们对1980~19... 通过引入改善了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环流模式,我们对IAP短期气候距平预测系统(IAPPSSCA)中的大气模式部分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前后的IAPPSSCA,我们对1980~1994共15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集合预报检验,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改进后的IAPPSSCA对江淮和华南地区的预报技巧与原先的系统相比只是有略微的提高,但对我国东北、华北、河套区域以及整个中国东部的预报技巧则比原系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而表明气候模式中陆面过程的正确表述可以提高模式气候预测的能力。利用改进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提供的预测海温距平,我们对1998年中国夏季降水异常进行了预报(该预测3月份提供给有关单位)。今与实际情况比较表明,改进了的IAPPSSCA和IAPENSO预测系统耦合,对1998我国夏季旱涝形势的预测与实测基本相符,但强度较小,说明有一定预报能力,但也还有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集合预报技术 汛期降水距平预测 陆面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年来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会军 周广庆 林朝晖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若干进展,主要是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完成的以气候模式为基础的短期气候预测方面工作。第一个基于气候数值模式开展短期气候预测试验的是曾庆存等人,他们所采用的是IAP AGCM耦合一个热带太平... 回顾了近年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若干进展,主要是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完成的以气候模式为基础的短期气候预测方面工作。第一个基于气候数值模式开展短期气候预测试验的是曾庆存等人,他们所采用的是IAP AGCM耦合一个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1997年,基于耦合气候模式基础上的ENSO预测系统建立起来;同时开展了东亚区气候可预测性研究;利用气候变动的准两年信号提出了对模式预测结果进行有效修正的方案;为了考虑初始土壤湿度异常对夏季气候的影响,建立了气象变量和土壤湿度的经验关系;还系统地研究了1998年海面温度异常和大气春季异常对夏季气候(特别是发生于中国的大水)预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气候模式 中国 OGCM 夏季 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