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建明 刘向阳 +1 位作者 胡伟 袁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3-846,共4页
目的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文中对比研究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 目的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文中对比研究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2组:经伤椎组(经伤椎椎弓根置钉4钉单节段固定手术治疗)39例和跨伤椎组(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与末次随访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经伤椎组、跨伤椎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6.32±12.53)%和(57.67±13.81)%,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0.41±5.73)°和(19.87±5.76)°;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85.76±11.48)%和(83.51±12.54)%,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8.72±5.34)°和(9.18±5.42)°,同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76.82±11.06)%,(15.42±6.14)°,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81.74±10.38)%,(10.93±6.32)°,与跨伤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丢失(6.69±2.52)%、Cobb角矫正丢失(6.31±2.18)°,明显高于经伤椎组[(3.78±1.24)%、(2.2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够很好的改善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但经伤椎椎弓根置钉4钉单节段固定方法能够更好地降低术后矫正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比 COBB角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 跨伤椎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佳 欧云生 +4 位作者 权正学 蒋电明 安洪 唐可 沈昌焕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对3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对3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角,术前CT和术中3D-CT测量椎管骨折块占位比。观察术后并发症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随访6个月至30个月,平均16.5±7.8个月。伤椎均顺利完成椎弓根螺钉植入,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满意,术后、末次随访(87.13±8.36)%、(85.91±9.42)%均较术前(47.78±13.56)%明显恢复(P<0.05)。伤椎Cobb’s角术后、末次随访(6.74±4.78)°(、7.45±5.04)°均较术前(28.96±5.48)°减少(P<0,05)。术中3D-CT测量椎管内骨块占位比为(7.38±2.11)%较术前(35.23±18.63)%减少(P<0.05)。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级至2级的恢复。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增加骨折固定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短节段固定 椎弓根螺钉 伤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崔利宾 袁鑫 +2 位作者 鲁世保 陈学明 张衍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1期92-95,99,共5页
目的比较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连续的具备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条件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比较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连续的具备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条件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接受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对照组接受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分别于术后3 d开始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随访指标包括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评分、伤椎椎体压缩率、矢状面Cobb角,比较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和矫正度保持方面。结果随访结束后试验组有28例,对照组有25例。末次随访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椎体压缩率、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伤口感染,迟发神经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试验组无螺钉及钛棒弯曲断裂,有2例出现螺钉松动。对照组有1例出现螺钉断裂,3例出现螺钉松动。结论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及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在治疗AO分型A1型及A3.1型胸腰段骨折时均可使椎体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得到满意恢复。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在治疗AO分型A1型及A3.1型胸腰段骨折时在术后畸形矫正、保持及手术时间方面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 单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单节段伤椎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晓峰 赵丽君 于长征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2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伤椎固定对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单节段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的术后1周、术后...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伤椎固定对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单节段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短节段固定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的术后1周、术后1年伤椎角度、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及1年伤椎后凸角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单节段伤椎固定与短节段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疗效没有明显差别,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爆裂骨折 单节段伤椎固定 短节段伤椎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依力哈尔.沙迪克 车立新 孟晓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6期27-28,33,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14例,均采用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14例,均采用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69.8±92.7)mL,平均手术时间为(131.6±14.2)min,术后24 h的伤口平均引流量为(280.1±34.3)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6.1±2.9)周。术后发生感染1例,脊柱曲度发生异常改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椎管容积率均明显大于术前,患者术后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仅保留了患者伤椎下位的椎间盘,还恢复了患者的脊柱生理曲度并重建了患者的脊柱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伤椎 上间隙融合 双节段固定 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汤凌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究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 目的:探究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并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短节段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探究
7
作者 席鹏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4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用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9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4例患者分为甲组(n=47)和乙组(n=47)。对甲组患... 目的:探讨用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9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4例患者分为甲组(n=47)和乙组(n=47)。对甲组患者进行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对乙组患者进行跨伤椎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胸腰椎后凸Cobb角、椎管内径侵占率及伤椎高度丢失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的评分、胸腰椎后凸Cobb角、椎管内径侵占率、伤椎高度丢失率相比,P>0.05。术后7 d,甲组患者VAS的评分低于乙组患者;术后6个月,甲组患者的胸腰椎后凸Cobb角小于乙组患者,其椎管内径侵占率及伤椎高度丢失率均低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用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骨折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内植骨置钉短节段固定术 胸腰椎爆裂骨折 跨伤椎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