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实际退役电池常用SOC范围的SOH预测
1
作者 杜燕 陶骁 +3 位作者 苏建徽 李金中 谢毓广 朱轲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5,共7页
针对退役电池老化程度较高,在动力电池上采用的健康特征无法满足退役电池实际工作时的荷电状态(SOC)的范围的问题,提出在退役电池实际使用时SOC的主要分布范围内获取电池充电数据,通过获取的数据预测SOH,提升算法运用的实用性。在此基础... 针对退役电池老化程度较高,在动力电池上采用的健康特征无法满足退役电池实际工作时的荷电状态(SOC)的范围的问题,提出在退役电池实际使用时SOC的主要分布范围内获取电池充电数据,通过获取的数据预测SOH,提升算法运用的实用性。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SOH估计算法提取能反映电池老化特性的特征较困难,且无法完全利用数据的问题,提出利用一维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电池特征,再将特征输入到长短期神经网络(LSTM)中预测SOH。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锂离子电池随机数据集对算法进行验证,该方法能采取较少的电池片段来实现准确的SOH估算,且相较于传统的SOH算法,更能贴合退役电池实际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电池 电池健康状态 电池荷电状态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神经网络 充电数据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点线特征的视觉SLAM算法研究
2
作者 段元鹏 袁安富 +2 位作者 张建伟 程畅 叶健峰 《信息技术》 2025年第1期133-140,146,共9页
针对视觉SLAM算法在低纹理场景下容易跟踪丢失和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了点线特征融合的视觉SLAM算法。该算法在前端跟踪阶段同时提取点线特征,并通过三个约束条件合并短线段以克服LSD算法长线段分割问题。后端优化阶段利用滑动窗口方法... 针对视觉SLAM算法在低纹理场景下容易跟踪丢失和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了点线特征融合的视觉SLAM算法。该算法在前端跟踪阶段同时提取点线特征,并通过三个约束条件合并短线段以克服LSD算法长线段分割问题。后端优化阶段利用滑动窗口方法优化点线特征的重投影误差来提高定位精度。闭环检测引入基于点线特征的DBoW模型,有效减小运动漂移。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线段检测算法最多能够合并50%的短线段,点线特征融合的视觉SLAM算法表现出高鲁棒性和定位精度,绝对位置误差保持在10cm以内,满足机器人实时定位和地图构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SLAM 短线段合并 线特征提取 点线特征融合 滑动窗口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分段FFT两级快速捕获方法
3
作者 宋若宇 王振岭 +1 位作者 蔚小龙 刘亚廷 《电子技术应用》 2025年第4期106-109,共4页
通导融合信号中一体化设计的导航增强信号具有频谱资源受限和非连续播发的特点,针对对低轨卫星L频段的高动态短时突发导航增强信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段FFT两级时频域二维快速捕获方法,通过两级分段相关FFT的捕获处理方式,同时获取导... 通导融合信号中一体化设计的导航增强信号具有频谱资源受限和非连续播发的特点,针对对低轨卫星L频段的高动态短时突发导航增强信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段FFT两级时频域二维快速捕获方法,通过两级分段相关FFT的捕获处理方式,同时获取导航增强信号到来时刻和信号多普勒频移估计,实现低轨场景下信号快速实时捕获处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信号载噪比48 dBHz以上时,快速捕获算法可适应±40 kHz的信号多普勒频移并且可以适应短时突发的播发模式,信号多普勒估计误差控制在±80 Hz,信号到来时刻估计误差控制在±1码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导融合 高动态 短时突发 FFT 分段相关 快速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段梁短线匹配法线形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4
作者 孙树茂 《广东建材》 2025年第4期149-151,共3页
节段梁短线匹配法线形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等大型结构中,旨在解决节段梁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因变形、偏差引起的法线误差问题,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本文针对节段梁短线匹配法线形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节段梁位移监... 节段梁短线匹配法线形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等大型结构中,旨在解决节段梁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因变形、偏差引起的法线误差问题,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本文针对节段梁短线匹配法线形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节段梁位移监测、短线匹配算法优化、法线控制误差补偿及智能梁形预测关键技术的应用与实现,为提高法线形控制精度和系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梁 短线匹配法 线形控制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直螺栓接头混凝土应变分布及刚度变化规律
5
作者 叶宇航 张帆 +3 位作者 罗旭 高学奎 徐文田 柳献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9,共7页
依托下穿白云机场盾构隧道工程,开展了不同偏心距作用下短直螺栓接头足尺试验,分析了接头混凝土和螺栓的应变特征,探究了接头刚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靠近接头端面处接头受压核心区压应变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而非受压区应变较小;拉压区... 依托下穿白云机场盾构隧道工程,开展了不同偏心距作用下短直螺栓接头足尺试验,分析了接头混凝土和螺栓的应变特征,探究了接头刚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靠近接头端面处接头受压核心区压应变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而非受压区应变较小;拉压区混凝土应变不满足平截面假定,随着远离接头端面混凝土应变表现为沿管片厚度线性变化,接头影响逐渐削弱,接头的影响区域约为距离接头端面338 mm内;在影响区域内混凝土应变不均匀时的压缩变形与假定为混凝土应变均匀时的压缩变形等效的前提下,计算得到混凝土压缩变形影响深度约为300 mm;将该影响深度值带入接头受力解析式中计算,接头刚度理论值与试验值基本相等,验证了该值的正确性;试验和理论计算均表明正弯矩作用下,随着偏心距增大,接头刚度以指函数形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管片 短直螺栓接头 接头刚度 接头混凝土应变 压缩变形影响区 足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多簇压裂断层活化机理与控制方法
6
作者 谭鹏 陈朝伟 +2 位作者 赵庆 刘纪含 张谧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四川页岩气储层段内大规模多簇压裂诱导的断层/裂缝带/层理弱面(以下用“断层”代替)活化,易引发套管变形或井间压窜等工程问题,但目前关于多簇压裂断层的活化机理以及如何有效控制尚不清楚。通过现场多源数据统计分析,研究了多簇压裂... 四川页岩气储层段内大规模多簇压裂诱导的断层/裂缝带/层理弱面(以下用“断层”代替)活化,易引发套管变形或井间压窜等工程问题,但目前关于多簇压裂断层的活化机理以及如何有效控制尚不清楚。通过现场多源数据统计分析,研究了多簇压裂与断层活化的相关性,提出了多簇水力裂缝非均衡扩展诱导断层活化的模型:多簇水力裂缝竞争扩展过程中,当某一簇或少数几簇主裂缝与断层连通后,逐渐发展为优势通道,其他簇受到抑制甚至停止,呈现强非均衡扩展特征;断层逐渐发展为主要流体通道,随着流体不断注入,内部孔隙压力升高,达到临界应力条件后被激活。在此基础上,利用地质力学原理,进一步得出高角度发育的断层处于临界应力状态是断层活化的内因,高施工压力是断层活化的外因。最后,以避免压裂液集中进入断层为核心,提出“均衡压裂”控制断层活化的理念,并针对性提出“短段少簇”、“一堵一疏”、“一簇一压”等新型压裂工艺,为解决四川页岩气井套管变形和压窜问题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簇压裂 断层活化 非均衡扩展 暂堵 短段少簇 一簇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7
作者 练继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498-2501,共4页
目的:探究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内固定组(n=3... 目的:探究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内固定组(n=30),分别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和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7 d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痛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测定患者的疼痛水平;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测定患者的腰椎功能水平;使用影像学检查患者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突(Lumbar lordosis,LL)变化;术后3 m使用肌张力测试仪测试患者腰部前屈、后伸的躯干肌力和活动度,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 m的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低于内固定组,JOA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联合组术后脊柱Cobb角高于内固定组,两种患者的TK、LL角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3 m的腰椎躯干肌力、活动度均高于内固定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m复发率均低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可有效缓解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的腰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腰椎活动能力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椎管狭窄 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术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奇异值分解与四控制点的短线法节段梁轻量化线形控制方法
8
作者 梁胜光 肖林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0期95-99,共5页
短线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节段预制拼装桥梁施工方法,其预制线形控制通常采用六控制点方式,坐标系的变换求解方法正由二维简化向三维空间变换发展。然而,当前线形控制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控制点冗余大、预制误差识别与修正过程繁琐、精... 短线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节段预制拼装桥梁施工方法,其预制线形控制通常采用六控制点方式,坐标系的变换求解方法正由二维简化向三维空间变换发展。然而,当前线形控制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控制点冗余大、预制误差识别与修正过程繁琐、精度控制效果差异大等。以某城市地铁高架节段U梁桥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空间坐标变换理论的四控制点短线法节段预制线形控制方法,并开发了轻量化算法,跳过了梁段里程、轴线和高程误差的独立识别与修正过程,直接求解匹配节段的理论匹配坐标。预制线形控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节段接缝处左右端点实际坐标与理论坐标基本重合,表明该算法可直接有效地修正预制误差,是一种可行的预制线形控制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节段梁 短线法 奇异值 预制线形 施工控制 轻量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空导弹IMU状态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9
作者 张学成 朱沈瑞 +2 位作者 高国敬 孟雅珺 李一丁 《航天控制》 CSCD 2024年第2期69-73,共5页
惯性测量单元(IMU)是防空导弹的重要部分,其状态数据主要从定期人工测试中获取,效率较低。为了降低对定期测试的依赖,本文通过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从已有数据中预测其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状态。出于小样本考虑,本文使用重叠分段平均进行数据... 惯性测量单元(IMU)是防空导弹的重要部分,其状态数据主要从定期人工测试中获取,效率较低。为了降低对定期测试的依赖,本文通过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从已有数据中预测其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状态。出于小样本考虑,本文使用重叠分段平均进行数据处理,降低数据维度与训练难度,并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进行时间维度的预测。本文提出模型在实测数据上进行了验证,在获得最高预测精度的同时保持较低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空导弹 惯性测量单元 时间序列 重叠分段平均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旧烟厂厂房变电所新增改造设计探讨
10
作者 解通 《建筑电气》 2024年第10期61-64,共4页
结合烟厂工艺发展需求,对原有闲置厂房利旧并进行产能提升,对在原有烟厂厂房内增设变电所的改造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变电所选址、厂房荷载分析、高低压开关柜配置、供电设计、智能化管理系统设置等方面问题。
关键词 烟厂 变电所选址 荷载分析 变电所 高低压柜布置 智能化管理系统 短路电流 单母线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标预制节段梁质量控制研究
11
作者 王奇峰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22期170-172,共3页
高架预制节段梁施工涉及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会影响高架桥整体性能。文章基于短线匹配法的高架预制节段梁预制质量控制,应用短线匹配法控制预制节段梁梁体线形匹配质量,优化英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控制英标混凝土温度,精细化施... 高架预制节段梁施工涉及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会影响高架桥整体性能。文章基于短线匹配法的高架预制节段梁预制质量控制,应用短线匹配法控制预制节段梁梁体线形匹配质量,优化英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控制英标混凝土温度,精细化施工管理,定制不锈钢模优化拆模设计等方法实现英标预制节段梁的质量控制。综合应用上述技术措施和控制方法,不仅能提高预制节段梁的质量和性能,还能满足国际标准和市场需求,提升我国桥梁建设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线匹配法 高架预制节段梁 节段梁质量 预制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脊柱损伤对脊柱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牛士贞 牛通 +2 位作者 倪勇 高建文 杨奉庆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8期785-789,共5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联合组...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联合组术后给予高压氧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等一般手术情况,观察手术前后脊柱形态功能,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aican Spinal Injury Assi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血清炎症因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6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联合组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ASIA神经功能分级C级2例、D级23例、E级22例,对照组C级7例、D级26例、E级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联合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脊柱骨折有利于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对于早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 椎弓根钉 高压氧 脊柱骨折 神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佳 欧云生 +4 位作者 权正学 蒋电明 安洪 唐可 沈昌焕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对3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对3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角,术前CT和术中3D-CT测量椎管骨折块占位比。观察术后并发症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随访6个月至30个月,平均16.5±7.8个月。伤椎均顺利完成椎弓根螺钉植入,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满意,术后、末次随访(87.13±8.36)%、(85.91±9.42)%均较术前(47.78±13.56)%明显恢复(P<0.05)。伤椎Cobb’s角术后、末次随访(6.74±4.78)°(、7.45±5.04)°均较术前(28.96±5.48)°减少(P<0,05)。术中3D-CT测量椎管内骨块占位比为(7.38±2.11)%较术前(35.23±18.63)%减少(P<0.05)。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级至2级的恢复。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增加骨折固定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短节段固定 椎弓根螺钉 伤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时行植骨融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9
14
作者 林家钟 李亮 +1 位作者 王新家 吴锦欢 《循证医学》 CSCD 2010年第4期218-22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植骨融合的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1966-2009年)、EMBASE(1980-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等数据库。手工检索6种主要中文... 目的系统评价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植骨融合的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1966-2009年)、EMBASE(1980-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等数据库。手工检索6种主要中文骨科杂志。收集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同时行植骨融合与非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4篇,221例患者,按植骨融合手术方式不同分成3个亚组,Meta分析结果表明,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椎体后外侧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与非融合组比较,二者在防止术后后凸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及内固定物失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同时行椎体后外侧加椎体内植骨融合与非融合组比较,在防止术后后凸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和P<0.0001)。植骨融合组与非植骨融合组在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植骨融合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普遍高于非融合组,且术后伴随相当比例的供骨区疼痛。结论单纯的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或椎体内植骨融合对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效果并不优于非植骨融合组,同时行椎体内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对严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时可能是需要的。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固定 植骨 融合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AO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方 田耘 +1 位作者 陈仲强 刘忠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36-137,146,共3页
目的 总结分析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在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中的作用。 方法 对 12 1例经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 随访 10 4例 ,时间 12月~ 72月 ,平均 31 3月。术后神... 目的 总结分析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在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中的作用。 方法 对 12 1例经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 随访 10 4例 ,时间 12月~ 72月 ,平均 31 3月。术后神经功能除 3例完全损伤没有改善外 ,余 10 1例 ( 97 1% )有至少一级以上的改善 ;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 (术前压缩平均 5 8 3 % ,术后平均 3 2 % ,随访时平均丢失 2 1% ) ;术后后突角度基本纠正 (术前平均 2 9° ,术后平均 3 4°) ,并在随访时维持在平均丢失 3 4°。 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可有效达到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良好复位、坚固的固定 ,间接椎管内减压、维持脊柱的稳定性。通用脊柱骨折内固定系统 (Universalspinesystem ,USS)可以很好地达到短节段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 经椎弓根固定 治疗 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AO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吴建明 刘向阳 +1 位作者 胡伟 袁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3-846,共4页
目的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文中对比研究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 目的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文中对比研究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2组:经伤椎组(经伤椎椎弓根置钉4钉单节段固定手术治疗)39例和跨伤椎组(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与末次随访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经伤椎组、跨伤椎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6.32±12.53)%和(57.67±13.81)%,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0.41±5.73)°和(19.87±5.76)°;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85.76±11.48)%和(83.51±12.54)%,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8.72±5.34)°和(9.18±5.42)°,同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76.82±11.06)%,(15.42±6.14)°,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81.74±10.38)%,(10.93±6.32)°,与跨伤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丢失(6.69±2.52)%、Cobb角矫正丢失(6.31±2.18)°,明显高于经伤椎组[(3.78±1.24)%、(2.2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够很好的改善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但经伤椎椎弓根置钉4钉单节段固定方法能够更好地降低术后矫正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比 COBB角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 跨伤椎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崔利宾 袁鑫 +2 位作者 鲁世保 陈学明 张衍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1期92-95,99,共5页
目的比较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连续的具备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条件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比较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连续的具备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条件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接受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对照组接受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分别于术后3 d开始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随访指标包括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评分、伤椎椎体压缩率、矢状面Cobb角,比较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和矫正度保持方面。结果随访结束后试验组有28例,对照组有25例。末次随访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椎体压缩率、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伤口感染,迟发神经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试验组无螺钉及钛棒弯曲断裂,有2例出现螺钉松动。对照组有1例出现螺钉断裂,3例出现螺钉松动。结论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及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在治疗AO分型A1型及A3.1型胸腰段骨折时均可使椎体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得到满意恢复。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在治疗AO分型A1型及A3.1型胸腰段骨折时在术后畸形矫正、保持及手术时间方面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 单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术式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从明 徐宏光 +2 位作者 王弘 张涛 张书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24-326,336,共4页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两组,以下简称A组和B组。A组行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B组行经伤椎置钉联合上、下邻椎三椎6钉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和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随访影像学参数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的矫正有所丢失(P〈0.05);短节段内固定组矫正丢失大于长节段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可靠。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短节段组,但在随访期间脊柱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压缩率矫正丢失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长节段 短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的效果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杜鑫冲 王军 +3 位作者 赵御森 李化光 马朋朋 杨新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8期80-85,共6页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93例,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 目的观察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93例,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后路经伤椎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3、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以及术后内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3及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术后3和6个月低于术后2周,术后6个月低于术后3个月(P<0.01)。术后2周、3及6个月,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改善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患者伤椎功能、维持术后伤椎高度及降低内固定失败率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 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 视觉模拟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余旭辉 张雪珍 林晓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7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对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3例,C级6例,D级5例,E...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对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3例,C级6例,D级5例,E级11例。影像学测量伤椎楔变指数(IVW)和后凸Cobb角。结果:30例均获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4例,D级6例,E级17例。术后及末次随访IVW为(0.94±0.05)、(0.88±0.05),与术前IVW(0.63±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4.17,均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为(6.37±0.89),(7.02±0.93),与术前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6.52,均P<0.05);所有病例减压彻底,脱位复位良好,后凸畸形得以矫正。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牢固,临床疗效满意,脊柱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螺钉内固定 短节段椎弓根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