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3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ock-wave impact on the knee joint affected with osteoarthritis and after arthroplasty
1
作者 Galina Eremina Alexey Smoli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Degenerative diseases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Non-invasive treatments are used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osteoarthritis(OA).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s used in the late stages of osteoarthritis of... Degenerative diseases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Non-invasive treatments are used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osteoarthritis(OA).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s used in the late stages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joint.Non-invasive methods based on mechanical action are also used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a patient after arthroplasty.This paper presents numerical models of the knee joint with degenerative OA changes and arthroplasty.Using these models,a computational study was mad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nsity of shock-wave exposure on the conditioning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bone and cartilage tissues.Based on the modeling results,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knee joint with degenerative OA changes,conditions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cartilage and meniscus tissues were fulfilled under medium and highintensity loading.Under high-intensity loading(up to 0.9 m J/mm^(2)),the stress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below the ultimate value required for fracture.At knee arthroplasty,the conditions for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around the tibia component are fulfilled only under high-intensity lo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joint Total knee replacement shock-wave therapy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 of movable cellular autom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冲击波破岩等离子体通道生长发展机理及敏感性探索
2
作者 祝效华 唐无忌 +1 位作者 刘伟吉 罗云旭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地球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但深部地层具有岩性致密、硬度高、研磨性强等特点,采用传统旋转钻井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亟需探索针对深层、超深层硬地层的新型破岩技术。液相放电冲击波破岩技术因其高效、绿色、能量可控等特点受到广... 地球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丰富,但深部地层具有岩性致密、硬度高、研磨性强等特点,采用传统旋转钻井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亟需探索针对深层、超深层硬地层的新型破岩技术。液相放电冲击波破岩技术因其高效、绿色、能量可控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为研究液相放电等离子体通道生长发展机理与液相放电等离子体通道的参数敏感性,基于电流场、传热场以及带电粒子碰撞扩散方程建立了二维液相的“针—针对排型”放电模型,分析了不同放电参数(加载电压、电极尖端形状、电极间距、电极夹角等)下等离子体通道内能量密度及局部电场强度等参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加载电压、电极尖端形状以及电极间距是等离子体通道内能量密度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最佳放电电压为140~180 kV;(2)椭圆形放电电极形成的等离子体放电通道具有“区域宽、数值高”等特征,具备高电能密度的同时,减小了对电极头的损伤,可作为优选电极类型;(3)电极间距应在满足最小击穿场强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大电极间距;(4)电极夹角对液相放电过程产生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但电极夹角的改变会影响等离子体通道在水中的形成位置。结论认为,该研究结果为液电破岩装置的研制和参数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未来液相冲击波技术在油气工程领域的探索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放电 等离子体通道 液相冲击波 能量密度 局部电场 电击穿 参数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燃气爆炸试验优化TNT当量法预测冲击波超压研究
3
作者 程建华 翁应康 +1 位作者 顿志元 张紫君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29,共7页
为探究不同定点距离下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冲击波超压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采用自制燃气管道爆炸装置进行了不同浓度下冲击波超压随距离变化特性试验研究,选用TNT当量法与TNO多能法分析了不同定点距离下不同浓度甲烷-空气预混气... 为探究不同定点距离下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冲击波超压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采用自制燃气管道爆炸装置进行了不同浓度下冲击波超压随距离变化特性试验研究,选用TNT当量法与TNO多能法分析了不同定点距离下不同浓度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冲击波超压的差异性,并基于TNT当量法对不同定点距离下燃气爆炸冲击波超压公式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冲击波的衰减与冲击波超压成正比,与定点距离成反比;随着甲烷-空气预混气体浓度增加,冲击波超压曲线由介于TNT当量法与TNO多能法之间,逐渐演变为近端高于TNT当量法、远端低于TNO多能法;当甲烷-空气预混气体体积分数为9.5%、11.5%、13.5%时,修正后的冲击波超压随距离变化结果相较于实测值偏差绝对值百分比均低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爆炸 爆燃 TNT当量法 冲击波超压 偏差绝对值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直坑道内爆炸冲击波相似规律研究
4
作者 王新颖 秦毅 +1 位作者 赵涯 綦鸿力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
通过长直坑道内炸药爆炸后冲击波的超压峰值变化研究坑道内爆炸冲击波的相似规律。使用AUTODYN软件建立长直坑道仿真模型,采用映射方法将3.25 kg当量的球形TNT炸药在空气中的爆炸状态映射到长直坑道中,采用经典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 通过长直坑道内炸药爆炸后冲击波的超压峰值变化研究坑道内爆炸冲击波的相似规律。使用AUTODYN软件建立长直坑道仿真模型,采用映射方法将3.25 kg当量的球形TNT炸药在空气中的爆炸状态映射到长直坑道中,采用经典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根据几何相似原理,通过改变坑道尺寸、坑道截面形状、炸点位置和炸药当量建立多组不同的模型,模拟计算得到坑道内爆炸冲击波的超压峰值,分析超压峰值的相似规律。结果表明,保持坑道截面积不变、改变截面形状及保持爆心距与炸药当量的比值不变、改变炸药当量,各模型计算得到的冲击波超压峰值具有相似规律。采用本文方法可对其他满足几何相似原理的坑道内爆炸冲击波参数进行预测,为地下空间设施的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直坑道 冲击波 超压峰值 相似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CT与超声图像融合定位辅助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吴小将 郑枫 +1 位作者 周建国 楼朝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NCCT)与超声图像融合定位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输尿管结石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定... 目的 探讨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NCCT)与超声图像融合定位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输尿管结石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定位辅助ESWL治疗,观察组采用NCCT与超声图像融合定位辅助ESWL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治疗效果、结石清除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体外冲击波治疗次数少、治疗总有效率、1次碎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及结石排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CT与超声图像融合定位辅助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1次碎石成功率,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此治疗方案较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 超声定位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输尿管结石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对壁面的加热效应
6
作者 蔡琛芳 沙心国 +3 位作者 张隽研 梁彬 时晓天 袁湘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27,133,共7页
为探索压缩拐角壁面非定常高热流产生原因,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马赫数5状态下,42°压缩拐角导致的复杂激波运动对壁面的加热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流场中存在非定常强激波相互干扰,激波在壁面动态扫掠,数值计算结果表... 为探索压缩拐角壁面非定常高热流产生原因,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研究马赫数5状态下,42°压缩拐角导致的复杂激波运动对壁面的加热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流场中存在非定常强激波相互干扰,激波在壁面动态扫掠,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伴随分离激波的角度增加,激波从正常反射向马赫反射转变,流场中出现复杂波系,近壁区产生正激波,波后壁面温度急剧升高,最大可升高至5倍来流温度,压力升高为90倍来流压力,对壁面产生强加热效应;保持分离激波角度不变,改变马赫数同样会导致复杂波系产生,且温度峰值、压力峰值位置从第一斜面移动到第二斜面。由此可见,压缩拐角激波边界层干扰中激波相交形式改变是压缩拐角壁面产生高极值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拐角 复杂激波 正常反射 马赫反射 加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强爆炸X射线辐照铝靶板动响应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余润洲 张昆 汤文辉 《爆炸与冲击》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4,共10页
高空强爆炸所产生的X射线辐照至导弹壳体结构时产生的汽化反冲冲量(blow-off impulse,BOI)及热激波,能够引起目标的动响应破坏。现有的Whitener、BBAY和MBBAY理论模型仅能给出一维近似BOI值,无法处理复杂三维情况并给出对应的热激波峰... 高空强爆炸所产生的X射线辐照至导弹壳体结构时产生的汽化反冲冲量(blow-off impulse,BOI)及热激波,能够引起目标的动响应破坏。现有的Whitener、BBAY和MBBAY理论模型仅能给出一维近似BOI值,无法处理复杂三维情况并给出对应的热激波峰值压力p,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非常依赖数值计算。利用X射线热激波数值计算程序TSHOCK3D对矩形铝靶板在0.1~3.0 keV范围的普朗克黑体温度和220~400 J/cm^(2)辐射能通量下的汽化反冲冲量及峰值压力进行计算,并与理论模型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SHOCK3D程序可以得到可靠的结果,正辐照靶板中心处近似一维工况下的BOI与Whitener、BBAY和MBBAY三个理论模型下的BOI基本相符。通过单变量分析可得,靶板中BOI和峰值压力p均与入射能通量呈近似线性关系;而对于不同的黑体温度,BOI和峰值压力则在1.5~2.0 keV处存在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汽化反冲冲量 热激波 TSHOCK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量结构炸药水下爆炸对舷侧多舱结构毁伤特性
8
作者 王涛 刘亮涛 +1 位作者 王金相 张轶凡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5,共14页
为探究不同能量结构炸药对舰船的毁伤规律,开展不同能量结构炸药水下爆炸对舰船多舱结构的毁伤特性研究。通过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模拟TNT、PBXC19、H6和PBXN111共4种炸药水下爆炸能量输出结构,获取不同炸药的冲击波能和气泡能占比;... 为探究不同能量结构炸药对舰船的毁伤规律,开展不同能量结构炸药水下爆炸对舰船多舱结构的毁伤特性研究。通过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模拟TNT、PBXC19、H6和PBXN111共4种炸药水下爆炸能量输出结构,获取不同炸药的冲击波能和气泡能占比;分析不同能量结构炸药对多舱结构的破坏机理,获取不同能量结构炸药对多舱结构的毁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同等装药情况下,炸药的冲击波能越大则冲击波阶段毁伤越严重,气泡能越大则气泡阶段毁伤越严重,2.28倍TNT冲击波能的炸药PBXC19在冲击波阶段舷侧外板破口直径比TNT增加30.2%;气泡在自由液面破碎的条件下,1.44倍TNT气泡能炸药H6在气泡阶段舷侧外板破口直径比TNT增加9.9%;增大炸药冲击能和气泡能会显著增加冲击波和气泡载荷对舰船多舱结构的毁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药 水下爆炸 能量结构 冲击波 气泡 舰船毁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和破片联合作用下多层级复合防护结构设计与优化
9
作者 周猛 梁民族 +2 位作者 陈荣 林玉亮 张玉武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6-245,共10页
为高效防护弹药近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破片联合载荷,设计了包括抗侵彻层、协调支撑层和缓冲吸能层的多层级复合防护结构,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开展了近场爆炸试验进行验证。基于有限元仿真结果,构建了复合防护结构的响应面代理模型,... 为高效防护弹药近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破片联合载荷,设计了包括抗侵彻层、协调支撑层和缓冲吸能层的多层级复合防护结构,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开展了近场爆炸试验进行验证。基于有限元仿真结果,构建了复合防护结构的响应面代理模型,并以复合防护结构的面密度和总厚度为优化目标,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分别对破片单独作用、冲击波单独作用以及两者联合作用下,复合防护结构的厚度配置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得到了Pareto最优解集。结果表明,相比于初始结构,破片单独作用下优化后复合防护结构的面密度最高可降低19.2%,厚度最高可降低10.0%;冲击波单独作用下复合防护结构的面密度最高可降低34.9%,厚度最高可降低27.5%;冲击波和破片联合作用下复合防护结构的面密度最高可降低19.2%,厚度最高可降低10.0%。对于限制厚度不超过40 mm的典型应用场景,优化后复合防护结构的面密度比初始构型降低约17.5%,总厚度降低约9.1%。同时观察到,破片单独作用和联合作用下得到的Pareto最优解集几乎相同,这表明加装复合防护结构后冲击波对破片后续作用的影响明显减弱,即复合防护结构有效抑制了冲击波和破片的联合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爆炸 破片 冲击波 复合防护结构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水下钻孔爆破能量波传播规律及对水工构筑物毁伤效应研究
10
作者 徐平 侯伟琦 +3 位作者 乔世范 董辉 罗晓光 赵炜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56,183,共14页
为研究近岸水下钻孔爆破能量波传播规律,评估地震波、水击波协同作用下水库大坝的毁伤效应及地震波对库岸基坑的毁伤效应,以桂林市第二水源工程-引水工程取水口水下钻孔爆破工程为背景,采用全耦合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开展近岸水下钻孔爆... 为研究近岸水下钻孔爆破能量波传播规律,评估地震波、水击波协同作用下水库大坝的毁伤效应及地震波对库岸基坑的毁伤效应,以桂林市第二水源工程-引水工程取水口水下钻孔爆破工程为背景,采用全耦合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开展近岸水下钻孔爆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爆破能量波传播形态变化及衰减规律、水库大坝及库岸基坑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现场测试水击波峰值压力随距离比例药量(Q 1/3/R)的衰减特征、大坝振动速度时程曲线及峰值振动速度变化规律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性,且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得到的水击波峰值压力衰减特征均与Cole经验公式有较高的拟合性,验证了水下钻孔爆破数值模拟模型的可靠性;基于水击波在水库库水、地震波在水库库底岩体中传播衰减特征的直观分析结果,将爆破能量波传播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爆炸阶段、扩散阶段及衰减阶段;爆破能量波传播引起介质振动速度v=0.1 cm/s的地震波、水击波的影响范围依次为270.00 m、206.28 m,均未传播至水库大坝坝脚;水击波峰值压力随爆心距、深度增加衰减显著,基于爆破相似类比法建立了同时考虑爆心距与水下深度的双因素水击波峰值压力经验计算公式,可用于可靠预测水域中任意位置的水击波峰值压力;爆破能量波在水库大坝中传播引起芯墙与坝体产生明显的动力响应,坝体迎爆面底部区域振动响应较为显著且坝脚区域产生损伤;坝体迎爆面坝底监测点峰值振动速度仅为0.17 cm/s,小于规范规定限值2.5 cm/s,初步判断水库大坝处于安全稳定状态;坝体迎爆面坝脚区域最大损伤比仅为25%,为确保大坝绝对安全,需要考虑对水库大坝采取适当的隔振及防护措施;爆破地震波在库岸岩体中传播,引起库岸基坑迎爆面、基坑坑底及坑侧、基坑背爆面依次出现动力响应,迎爆面库岸基坑坑顶的峰值应力与峰值振动速度最大,近距离大药量爆破会对库岸基坑的安全稳定造成不利影响,需要对库岸基坑采取严格的加固和隔振措施。研究成果也可为类似工程爆破施工能量波传播规律分析和不利影响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钻孔爆破 数值模拟 地震波 水击波 传播规律 毁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粒径对含铝煤油凝胶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薛明帅 李建 +4 位作者 何桂标 范源麟 马善学 包鹏 王伯良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共8页
为探究铝粉粒径对含铝煤油凝胶燃料激波诱导点火的影响规律,利用纹影法与阴影法对铝粉粒径为1.20、7.05μm及23.63μm的含铝煤油凝胶燃料在激波管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观察。通过分析测得的压力信号和铝粉燃烧产物光信号,对比了含不同粒... 为探究铝粉粒径对含铝煤油凝胶燃料激波诱导点火的影响规律,利用纹影法与阴影法对铝粉粒径为1.20、7.05μm及23.63μm的含铝煤油凝胶燃料在激波管内的点火过程进行了观察。通过分析测得的压力信号和铝粉燃烧产物光信号,对比了含不同粒径铝粉的凝胶燃料在激波诱导作用下的点火和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铝粉粒径的增大,凝胶燃料雾化后云团的均匀性变差,点火延迟时间也随之增加,火球的持续时间以及火球表面的最高温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粉粒径 含铝煤油凝胶燃料 激波诱导点火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声强冲击波作用人耳动态响应特性
12
作者 李冈 胡钟铃 +3 位作者 胡滨 李智宇 蔡萌 黄土顺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34,共15页
为研究冲击波作用下的人耳动态响应特性,设计并开展基于某单兵火箭类武器发射环境的有/无佩戴护听器装置试验研究。在分析发射冲击波特性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人耳测试装置模型,形成耳内冲击波防护试验测试方法。通过在射手位置处布设人耳... 为研究冲击波作用下的人耳动态响应特性,设计并开展基于某单兵火箭类武器发射环境的有/无佩戴护听器装置试验研究。在分析发射冲击波特性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人耳测试装置模型,形成耳内冲击波防护试验测试方法。通过在射手位置处布设人耳测试装置模型以获取人耳内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并采用超压传感器测量对比位置处的自由场冲击波压力。利用小波分析法对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分析2种发射冲击波安全限值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发射时的高声强冲击波具有不稳定性,超压峰值高,持续时间短,具有多个脉冲;高声强冲击波频带宽,成分复杂,有明显的低频率高声压特性;无护听器装置时耳内压力有所增强;佩戴护听器装置后可大幅度削弱冲击波对人耳的作用,正射手右耳超压峰值削弱95.7%、声压级峰值削弱14.8%;改进后的国家军用标准GJB 2A—1996“常规兵器发射或爆炸时脉冲噪声和冲击波对人员听觉器官损伤的限值”和美军标MIL-STD-1474E“Department of defense design criteria standard noise limits”中AHAAH模型2种方法得到的单日允许射击数范围接近,对佩戴护听器装置后的冲击波测量曲线评估的方法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单兵火箭类武器发射冲击波测试系统优化及改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类武器 高声强冲击波 耳道 耳罩 允许日暴露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复合内衬头盔冲击波防护性能研究
13
作者 贾时雨 王成 +2 位作者 徐文龙 马东 齐方方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冲击波防护能力是单兵头盔的主要性能指标,对提高单兵战场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单兵头盔的冲击波防护性能,针对先进战斗头盔内衬的结构以及布置方式展开探索,提出环形聚脲-聚氨酯泡沫-海绵复合材料外沿内衬设计,并进行防护性... 冲击波防护能力是单兵头盔的主要性能指标,对提高单兵战场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单兵头盔的冲击波防护性能,针对先进战斗头盔内衬的结构以及布置方式展开探索,提出环形聚脲-聚氨酯泡沫-海绵复合材料外沿内衬设计,并进行防护性能评估。通过激波管和实爆,针对有/无头盔以及装配不同结构及尺寸外沿内衬头盔的冲击波防护性能展开测试,对前额、颅顶及后脑3个重点区域位置表面的冲击波波形以及压力峰值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佩戴头盔后冲击波主要通过头-头盔间隙以绕射的形式进入并作用于头部表面,间隙内冲击波聚集叠加反而可能会使压力增强,且由于叠加汇聚效应往往导致距离爆源较远的位点,容易形成局部高压区;环形聚脲-聚氨酯泡沫-海绵复合材料外沿内衬可以有效阻挡绕射波进入头盔内部、减弱绕射波叠加效应,各测点冲击波超压衰减率均可达40%以上;在所采用的入射冲击波(弱冲击波)条件下,冲击波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间隙越小,防护效果越好;当聚脲-聚氨酯泡沫材料宽度为15 mm时外沿内衬与头模贴合程度最好且防护效果最优,外场爆炸实验结果显示,前额、颅顶和后脑位置超压衰减率分别可高达92.26%、88.82%和87.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盔 冲击波防护 外沿内衬 爆炸冲击波 激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X-9407炸药冲击波比能流密度研究
14
作者 杨小伟 王浩 王正宏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5,共6页
混合炸药作为战斗部爆炸冲击波的能量来源,其冲击波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对TNT炸药冲击波参数的仿真分析,基于冲击波超压、粒子速度和正压时间等参数,获得炸药在不同对比距离处的能流密度参数,并基于文献中RDX基混合炸药的JWL... 混合炸药作为战斗部爆炸冲击波的能量来源,其冲击波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对TNT炸药冲击波参数的仿真分析,基于冲击波超压、粒子速度和正压时间等参数,获得炸药在不同对比距离处的能流密度参数,并基于文献中RDX基混合炸药的JWL状态方程进行了其比能流密度的计算,与TNT炸药的冲击波及比能流密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比能流密度是做功的参数,采用比能流密度对比炸药冲击波性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TNT、RDX基混合炸药冲击波比能流密度与对比距离的倒数采用三次多项式公式拟合,参数分别为23 880.5、51 417.7、-3 382.6和28 771.0、65 866.9、-4 319.0;计算不同对比距离处比能流密度增量可知,RDX基混合炸药比能流密度比TNT平均高出27.0%,增量值相对极差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X-9407 状态方程 冲击波 超压 比能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炎症性疾病的可视化分析
15
作者 李思颖 高京 +5 位作者 王曼曼 刘伊滢 宁文华 刘阳阳 王海明 魏向阳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09-216,共8页
目的 通过对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在炎症性疾病应用上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并绘制可视化图谱,阐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总库,检索2011-2022年ESWT在炎症性疾病应用上的相... 目的 通过对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在炎症性疾病应用上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并绘制可视化图谱,阐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总库,检索2011-2022年ESWT在炎症性疾病应用上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发表时间、年发文量、作者、国家、机构、关键词等项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网络图谱。根据分析结果,阐述ESWT在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演变动向。结果 最终共纳入806篇文献,其中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307篇,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献499篇。其中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高产作者以Nicola Maffulli为代表;高产机构为意大利的萨勒诺大学;关键词共现结果以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200次)、management(62次)、plantar fasciitis(56次)出现频次较高。中国的高产作者为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的刘水涛;高产机构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关键词共现结果以肩周炎(105次)、冲击波(72次)、疼痛(34次)出现频次较高。结论 近10 a来,国内外ESWT治疗炎症性疾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足底筋膜炎、肩周炎和肱骨外上髁炎;推测膝骨关节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可能会发展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研究热点新方案集中在与中医循经取穴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疾病 体外冲击波疗法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流一体化气动热模拟一致性研究
16
作者 张旭辉 王兆伟 姚冉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以内外流一体化设计的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内外流场气动热仿真和风洞试验的一致性,定量分析了气动热仿真与风洞试验之间的差异,并研究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气动热仿真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湍流模型为SA,空间格式... 以内外流一体化设计的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内外流场气动热仿真和风洞试验的一致性,定量分析了气动热仿真与风洞试验之间的差异,并研究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气动热仿真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湍流模型为SA,空间格式为Roe的FDS,时间格式为LU-SGS。在FD-20a激波风洞中开展风洞试验,来流马赫数Ma∞=6,单位雷诺数ReL=1.14×10^(7)~2.98×10^(7) m^(-1),迎角α=0°~8°。仿真与试验的对比结果表明:沿流向流动干扰复杂程度增大,热流模拟一致性降低;压缩面流动以附着流和小分离为主,仿真与试验一致性较好,平均差异约22.3%;在分离与激波边界层干扰等作用下,与压缩面相比,内流的仿真与试验差异增大,其中喉道平均差异约43.5%,隔离段平均差异约31.8%。受Edney型激波干扰的作用,唇口的仿真与试验在三维空间分布上的最大差异达到100%。从网格、数值方法、非定常特性和不确定度评估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沿流向气动热仿真与试验差异增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流一体化 气动热 激波风洞 数值仿真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中爆炸载荷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效应研究
17
作者 王须民 张之凡 +1 位作者 张桂勇 孙铁志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爆炸破冰是一个复杂的多相耦合过程,为了研究不同介质中爆炸载荷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效应,本文利用LS-DYNA对爆炸破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空中、冰内和水下爆炸载荷特性及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介质中爆炸破冰的效果,给... 爆炸破冰是一个复杂的多相耦合过程,为了研究不同介质中爆炸载荷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效应,本文利用LS-DYNA对爆炸破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空中、冰内和水下爆炸载荷特性及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介质中爆炸破冰的效果,给出了药量和爆距对破冰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下爆炸的破冰效率最高,其次是冰内爆炸破冰,空中爆炸的破冰效率最低。随着爆距的增大,装药位置由空中到冰内再到水下,破口半径先缓慢增大后迅速减小,水下爆炸破冰存在最优爆距,当爆距约为7.5倍装药半径时层冰的破口半径存在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爆炸 冰内爆炸 水下爆炸 气泡 冲击波 层冰结构 破坏效果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滑膜炎颗粒对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李斌 单鹏飞 +3 位作者 纪寅璞 梁晖 张意侗 梅宁宁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滑膜炎颗粒对治疗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骨科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KOA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术后...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滑膜炎颗粒对治疗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骨科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KOA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滑膜炎颗粒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IL-6、C反应蛋白(CRP)]、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及伸膝、屈膝肌群峰力矩(PT);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WOMAC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膝关节肿胀程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膝关节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IL-6、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IL-1β、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屈膝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伸膝活动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伸膝、屈膝肌群PT值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异常。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抑制患者血清炎症反应、改善膝关节局部肌肉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体外冲击波治疗 关节功能 滑膜炎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膜手法联合协调中心点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陈浩男 张先鹏 +2 位作者 涂展 孔之寅 杜文喜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筋膜手法(FM)联合协调中心点(CC)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取LDH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行常规FM治疗,B组行常规FM联合CC点ESWT治疗,每个疗程3 d,总疗程1个月。采用CC点压痛阈... 目的观察筋膜手法(FM)联合协调中心点(CC)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取LDH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行常规FM治疗,B组行常规FM联合CC点ESWT治疗,每个疗程3 d,总疗程1个月。采用CC点压痛阈值(PPT)、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PPT值、VAS及JO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5 d的PPT值提升均高于1个月(P<0.05),B组治疗1个月后6个后向肌筋膜单元(MFU)CC点:后-腰(re-lu)、后-骨盆(re-pv)、后-髋(re-cx)、后-膝(re-ge)、后-踝(re-ta)、后-足(re-pe)的PPT值均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JOA高于A组,VAS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B组总有效率93.3%,A组总有效率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联合CC点ESWT可以改善LDH患者的腰腿部疼痛及活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筋膜手法 体外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化学聚能冲击波致裂储层数值模拟及破岩规律研究
20
作者 丁乾申 吴春新 +3 位作者 李金泽 邹德昊 夏金娜 何滨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为探究电热化学聚能冲击波储层改造技术的破岩规律及机理,首先,在明确技术装置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聚能冲击波在储层中传播破坏的机制;然后,利用脆性材料动态破坏JH-2数值模型模拟,在物理模拟试验检验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聚能冲击... 为探究电热化学聚能冲击波储层改造技术的破岩规律及机理,首先,在明确技术装置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聚能冲击波在储层中传播破坏的机制;然后,利用脆性材料动态破坏JH-2数值模型模拟,在物理模拟试验检验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聚能冲击波重复冲击破岩试验,分析了不同聚能冲击波波形对破岩效果的影响规律及机理;最后,对不同组合冲击波波形进行了模拟优选。研究表明:聚能冲击波破坏岩石过程包括近井破碎缓冲阶段、多裂缝竞争性起裂扩展阶段、优势裂缝延伸扩展阶段;峰值压力90MPa、脉宽15μs的冲击波具有较好的致裂效果;“低峰值压力+小脉宽”冲击和“高峰值压力+大脉宽”冲击组合重复冲击的破岩效果较好,产生裂缝数量多且裂缝区长度大、破碎区长度小。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电热化学聚能冲击波储层改造技术的破岩机理,为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数值模型 重复冲击 组合冲击波 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